职称论文百科

2020风能预测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7 08:07:07

2020风能预测期刊投稿

【风电装机预期】

1、2022-2025年海风的吊装量预期:

整个风电2022年吊装量预估45-50GW之间,海风上限是8GW。山东2GW,江苏1.5GW左右,广东主要是存量资源以及新开工的项目,预计2.5-3GW之间,福建量比较少,10万kW左右,不超过30万kW。辽宁、浙江、海南、广西合计算2-2.5GW,基本得到海上完成的量,预计四月左右集中开工。

2023年海上和陆上增速比较快,受国家政策影响,2023-2025以10%年均增速增长。2023年有望冲60G,随着产业链成熟,产品稳定性提升,规模化优势更明显。从2023年开始,风电形成稳定的产能输出,预计新增50-60GW之间。海风占比逐步提高,陆上风电占用土地,对生态环境有影响,海风资源储备丰富,预计2023年海风新增有机会冲15GW。

个人觉得海风的装机会稳定的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呈现增长的趋势。因为陆上风电的装机会逐年控制住,十四五后陆上装机量的比例不会持续增长,毕竟土地的资源是有限的,海上风电开发资源无限,毕竟还有深远海资源。

2022年只估出了8GW,因为大多数的项目是从4月份开工,但是集中开工在6月份之后。2023年产能就会延续稳定的开发。2022年投出来的很多机型都是新机型,中标后获得订单,跟供应商、物流商、原材料厂家的沟通要占掉很多的时间,所以会造成产能转要出现在2022年的下半年。而到了2023年就不再存在这种断档,稳定地延续下去。

到了2024、2025年之后,随着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不断的提升,大家把自己的产品固定下来,头部几家厂商会较为集中的中标,预计每年有10%的增长。

2、海风8GW新增对应到塔筒、海缆等出货量的差异:

8GW指的是并网的装机量。算完并网装机量的时候,有一些项目是已经立了塔筒或者风机还没定完,或者说他已经装完风机,海缆还在铺设,可能会有一些项目会遗留到2023年持续去完成。正常来讲塔筒和海缆的交付量会大于主机,这个数据很难评估出来。

3、吊装与装机的区别:

行业内当做一回事。装机量指的是并网量,吊装完成是物理工作,只能人工反馈吊装多少容量。国家层面装机量就是并网容量,非常精确反应工作容量,这才是精准的装机容量。

【成本拆分】

1、风机各环节成本占比拆解:

陆上比较简单,成本占比最重要的是主机,占到60%-70%。海风里面风机是最大部分,由于每个地方海船的条件和施工条件不一样,占比一般在40%-50%之间。江苏风电机组的成本占比应该在48%,广东43%,福建45%。第二高是风机的基础和施工,江苏15% -18% 左右,广东23%-24%之间,福建25%。第三大是海上最大的零部件,海上升压站,江苏5%-6%,广东3%,福建3%-4%。第四个是电缆,即海缆,江苏5%,广东8%到10%,福建4%-6%。还有比较大的成本是征地、征海。各个区域征地成本都在3%,征海成本都在 3%-5%之间,其他相对占比比较小。

2、大型化对成本占比的影响:

大型化对于成本有帮助。2020年金风 科技 6.7MW的风机是全国当时最大的海上风机。现在全国已经吊装的最大海上风机是东方的10MW。风机越大,项目安装的台数越少,相应塔筒和基础就少了。一台风机对应的基础和塔筒至少是在 5000 万(2021年价格)。所以大型化至少在节约用海面积,提升发电效率,增加收入,减少基础施工和塔筒的用量,以及主机相关零部件的用量都是帮助非常大的。

3、未来对海缆价格趋势的预期:

海缆是物理输出,很难降低成本,只能通过规模化的优势,集中采购,才有可能使价格降低。目前没有太大的降本空间。而且海缆长度很难去缩短,必须要埋在海底才能保证安全性。很多人提出能不能漂浮在半空中,以及减少海缆的长度来节约成本,这个难度非常大。只能通过科学的规划海缆跟升压站之间的距离,尽量少走弯路,直线接到升压站来减少用量。

4、原材料上涨对海风产业链的影响:

海上风电产业链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要用到玻璃钢、钢铁、电子元器件。降本方向是使得主机轻量化,塔筒轻量化,或者减少主机齿轮箱变成双馈机组,变成半直驱机组,减少齿轮箱重量,减少主轴重量,从不降低产品质量的角度降低产品重量,从这方面去实现基础降本。

原材料价格通过规模化使得批量化降本。现在主流海风机组都要在10MW以上,最好能够锁定未来三年主流订单于某家供应链企业,甚至是这家生产厂商的上游企业。这要求产品在未来几年内具有稳定性和竞争力,才能规模化使得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模具使用周期更长,从而达到以量推动降本的最终目的。

5、风机零部件涨价情况:

零部件企业谈价格的时候涨价幅度基本上大不了。头部厂家现在都在尽全力去获取市场的订单。从价格上来讲,单个价格可能很难算得过经济账,供应商如果无法接受同甘共苦一起降价,只能从行业出局。比如头部厂商开发新的供应商的原因就要以新的供应商去逼老供应商降低成本和推动技术创新。

在这个行业,只要有规模化优势,一定会有新的供应商愿意增加研发投入,降低成本。行业集中度很高。前十名主机厂商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7%,每家主机厂商都有一定量的订单,可以去跟零部件企业讨价还价。零部件企业如果没有办法接受等比例的降价要求,可以选择开发新的供应商来替代。大多数供应商仍然还是看好未来整个风电市场规模化前景,不愿意退出。所以即使微盈利或者平稳,仍然会参与头部主机厂的供应链。

6、零部件各环节议价权比较:

零部件企业的议价权都不高。因为真正有议价权的就是掌握资源。2021年,议价权在主机商甚至是主机商的战友,发电机厂商、运输的船工都有议价权。去年最没有议价权的是业主,因为要抢装,超出原来预算也必须把项目干完,就没有议价权,处于弱势。

今年主要的中国业主仍然是五大六小开发商拿的资源比较多,他们对于资本收益率的承压能力相对高一些。第二拿到资源比较多的是主机商,也会有一定的议价权。不是某一个零部件环节具有议价权,而是哪个企业能够通过投资锁定海上风电或者陆上风电的开发资源,就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保障自己的利润。

7、风电吊装施工费用变化:

去年风电施工费用最高达2000万1台。理性费用应该在400万1台。今年的施工费用按照300到400区间进行预估。因为今年吊装船的资源其实仍然比较紧张,全中国能够吊装10MW以上的资源总共就5艘。而主流机型都在8MW以上,能够满足8MW以上吊装资源,其实也就12艘左右。抢吊装资源仍然非常激烈,下半年矛盾逐渐凸显。当然有一些新的资源会进入市场,但作业成熟度、稳定性还有待市场的考证。

吊装费用确实有所下降。因为也有一些新的吊装船资源正在进入市场。而且现在是按照自己能够抢到吊装船资源在预估价格,因为抢装期已经过了,市场也不允许再出现一台吊装1800到2000万的预期。现在除了广东以外,各个区域并没有补贴,对于施工周期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不会为了抢资源而疯狂加价。

8、陆上风机价格变化:

现在已经跌到了1480元了,个人觉得不能再跌了,再跌的话已经违反商业逻辑。正常价格今年维持在1800左右,这几年应该都是这种趋势,现在引领市场降价的企业就那么几家,目前大量需要订单来维持自己的市场占用率和议价权。但是这种策略到底能不能保证盈利率要等待市场检验。

【商业模式】

1、风电厂商业模式:

风电厂商业模式有很多种。如果风电厂开发权在市级政府,跟市级政府签订协议就能获得开发权。比如江苏开发权基本在盐城市政府能够决定,只上报江苏省政府,资源可以匹配。甚至江苏资源的开发权在区域级就能够决策。获得资源后,由主机商获得的资源,去寻找开发企业,并且跟开发企业谈好应该获得多少利润,然后再由开发企业配合主机企业寻找配套供应链。在江苏目前几个重点区域,是以主机厂为话语权单位获取资源。在福建,以业主作为投资单位,因为福建不允许主机商进行投资。山东目前两种模式兼具。

开发模式是无论谁取得开发权之后,首先招标,一个是施工的标,另外一个是主机的标。现在为了控制成本,在很多区域实行由设计院作为EPC总包单位,把整个建设打包,保证业主最低收益率,把风险转嫁给一批企业。但是存在整个项目失控的情况,因为EPC企业预算管控不好,临时增加投入等情况。第二种模式就是业主来管理各个环节。主机采购,塔筒采购,对公单位签约。这样业主对各个环节的管控能力比较强,有利于项目的成本,但是也很考验业主的管理能力。

风机厂建设的顺序,首先基础的施工,完成后进行安装平台施工,施工过程可以根据建设进度完成升压站吊装。这些施工都完成后进行风机的运输和吊装。

关于回款周期,以主机企业为例,在生产前,主机占比最高,因为回款方式不尽相同。主机一般是在去年抢装期的时候,先打50%货款,交到机位点后再给20%-30%货款,完成吊装后再给10%。并网发电后,再给10%,留5%-10%作为质量保证金。回归理性后参照2020 年模式,主机商在生产前收到30%预付款,交到机位点后再收到30-50%,并网调试时收到10%,然后全容量并网后收到10%,最后预留5%-10%质量保证金。

2、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与政府关系:

产业换资源。现在各个央企,主机企业跟政府签订的协议其实就是一种对赌。由于现在政府也慢慢地意识到了带来产业需要先投资,谁先把产业建好,政府就有可能未来资源倾斜。但是这其实就在考验每个主机商和五大六小投资商能不能精准判断区域开发节奏。

区域因为军事、海洋、渔业等问题,没有办法获得资源,但是不动更没有机会获得资源。大家看到行业各大企业都在宣传跟某某政府签订了多少万千瓦的资源,但这并不代表就锁定了资源的开发权,未来只有产业投资能够换得资源。

以山东为例,1亿的投资换20万kW的光伏,每个地方的标准不一样,取决于对产业的急需程度。为什么主机厂投资能够换取的资源更多呢?因为主机厂天然就会配套供应链。比如某主机企业配套了300万kW的资源,能够在三年内完成开发。那这一家主机企业,它带动产业的能力就会非常强,可以把产业链上面主要的塔筒、发电机、叶片等企业都带到属地化来。其实看的是企业除了自己落地之外,还能带多少企业一起落地,能够带动的配套供应链企业越多,企业所获的资源量就会越多。因为发电机、叶片,如果不围绕主机企业建设,物流运输成本非常之高。

【竞争格局】

1、风机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集中度会持续往上提。现在前七名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2、3、4名今年已经在瓜分老大的市场份额了。但是总体来讲,金风、远景、明阳、三一重能、海装、东气这些企业基本会把市场份额集中在90%。因为现在后三名市场占有率已经非常低了,还会持续走低。国外的三大主机商,在中国去年的累计吊装量不到2%,今年基本可以判定全部出局。

2、风电产业链全球化进程:

即便算上运输成本,中国的塔筒、叶片都在独立出口。中国钢的原材料算上运输成本,这个价格运到国外仍然具有竞争力,因为中国的原材料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国际货运的成本也低,使得零部件都在出口。

未来国际化的道路是国内整机厂商必须持续的,而且要扩大力度。因为现在要想在某个区域获取资源一定要建厂。要实现工厂的平稳发展,只有稳定的不断持续生产,多出来的产能应该要往国外去走。

中国的整机、主机、叶片、发电机都有可能持续向国外进行出口。而且市场占有率会不断增加。因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推进,包括东南亚、日韩市场逐步开放,中国企业在产能上形成了规模化优势,以及现在国家双碳降本政策倒逼之下,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出口量预计会持续增长。

具体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机产业在海外出现非常大幅度的增长不好判断,但是有些企业已经在尝试去做。中国破局的方式应该是寻求我们的产业能够在国外属地进行生产,让当地的政府减少抵触的情绪。随着国内市场的趋于稳定,部分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比如先在国外建一个小型工厂,这种模式会逐渐形成。

3、轴承国产化进程:

除了主轴承之外,基本上已经都实现了国产化了,主轴承6MW以下都可以做。但是6MW以上国内还是不具备这种精密化大型轴承的制造能力,依赖国外厂商进行供应。

【风机价格及大型化影响】

1、海风主机价格竞争程度:

现在海上风电最低的价格应该在3780元/kW。对于这个价格的判断是为了先锁定资源,然后增进投资者信心。但是这种项目容易延期交付,这说明其实在中标的时候,产能以及材料、人力等等储备不满足交件的。所以中国的风电发展新闻跟实际是两回事。

已经有企业把IRR不能低于8%作为投资下限调整为IRR达到5.8%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下调。但是还是有一些成熟企业,对于自己的投资回报率要求还是要达到8%。福建某些企业施工报价无法满足投资回报率控制在8%,迟迟未能开工,就面临着开发资源可能被省政府收回来。

2、福建海风补贴情况:

福建从来没有出台过任何的补贴政策,因为福建是全国唯一几个优势资源的区域,不用补贴就能够达到6%的IRR。此外还有莆田的平海湾区域、福建的平潭区域,这些地方平均发电小时数可以达到4000小时以上,利用率非常高。当然了,相对的施工成本也是全中国最高的。

3、IRR与主机厂价格的关系:

海上风电的主机低于4000元,在全中国可能就不具备盈利性。出于战略考虑,要提升市场占有率,低于4000元的价格拿标,实际上也会把项目做出回报率6%左右,但是一定是在某一个集团内部的战略性板块亏损来保证看起来这个项目盈利。

一些业主把IRR要求提高到8%、9%,这种水平的IRR如果坚持,那这个业主可能迟迟开不了工。福建的投资就面临这个问题,省投资集团要求IRR一定在8%,但是到现在为止,省投资集团所持有的资源一直无法开工,意味着福建省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指标没有办法完成,最后一定会倒逼尽早开工,否则就把资源让出来给可以降低IRR诉求的企业去开发,毕竟每个省都有这个可再生能源占比的考核。

4、风机大型化对价格的影响:

2022年,大家发现投标的最低的是8MW;有点厂商已经在主推9MW了,甚至有的在研究16MW机型。所以说机组容量越大,以4000元去投标,利润越高,因为减少基础塔筒,整个施工成本降低。从今年开始,10MW成为主流机型,8MW预计生命周期在2022年后就要结束了。如果升级到11MW或以上,个人认为价格不能低于3800元,否则就只有头部的几家企业能够通过以往积累存活。

5、风机大型化对利用小时数的影响:

不会因为容量大,利用小时速就等比例增长。8MW在福建可以发电量到4000小时。大容量叶片更重,利用小时数还会小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单小时的发电量提升,整体还是提升的,不是一个等比例的增长。相应来讲,风机的容量越大,利用小时数会相应降低,但是会换来平均小时的发电更高。6-7MW已经达到匹配的最佳状态,再往上都会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发电量是增长的。

6、风机大型化对技术路线的影响:

现在技术路线双馈的厂家还有很多。但是金风、明阳等都在往半直驱发展,因为半直驱介于双馈和直驱。既有齿轮箱,又有发电机,将齿轮箱和发电机直接连在一起,又实现了紧凑和小型化。既可以保证风电直驱发电利用小时数,又可以减少故障。这是目前折中的一种技术方案,个人比较看好半直驱在未来海上风电的市场占用率。

双馈具有报价比较低的优势。但带来的问题就是漏油的现象以及容易出现卡顿,需要出海维修,这部分成本在报价的时候都被隐藏起来了,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难以得到解决。过去风电有补贴的情况下,可以支撑双馈故障。但是在未来平价的条件下,出海一次的成本太高。所以个人觉得双馈的竞争优势基本上就没有了。

如果一个双馈的厂家去做半直驱,技术难度并不大。相当于把友商的一个副总工程师挖过去,花半年时间,肯定可以出一款半直驱的产品。

7、十四五期间平价实现的可能性:

也不能这么说,一定要沉下心来去研发自己的主机。严格意义来讲,降本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是大家讲到的风机大型化。还有零部件的轻量化。第三个就是提高它的发电时速。第四个方法就是增加单趟次运输的数量。2020年,行业都是用千吨级的小船送货。现在产能远比吊装的效率高,就有机会实现5台风机,5套叶片,5套塔筒一船直接运输,运输成本大大的降低了(物流成本在整个基础成本中占到了6%,高效运输有望降低80%的物流成本,也就是降低总成本的4.8%)。第五个就是通过精准对接项目需求,改变商业模式。以前由主机商负责物流运输到机位点。跟施工单位需求经常匹配不上,造成压船费用,无法及时吊装。可以后续把这些安装的工作界面费用切割给施工单位,可以减少等待成本,也会使得一个作业面可以不断连续地进行吊装。去年最大的浪费就来自于安装船在现场,但是没有足够的风机供应,造成了安装船的等待,又使得其他场没有吊装资源。未来风机安装船跟运输供应链资源的完整匹配,使得运输船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百分百连续吊装,就能够降低成本。

需要市场检验各个主机厂商有一款能够支撑两到三年真正实现批量化的产品,包括它的模块要标准化。标准化模块就是主控系统底座10MW,12MW,14MW,可能共用一个平台,一个厂商生产同一款不同机型的时候,可以用同一套模具,慢慢的平摊成本。所以从降本的角度来讲,十四五期间,2024年有很大的机会去实现平价。

— END —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风速为4m/s。这些地区乡镇工业发展迅速,用电量较大,常规能源贫乏,部分电网通达的地方缺电也较严重。为满足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盐场制盐等低扬程大流量提水作业的需要,当地用户已在使用一些低扬程风力提水装置。如福建省莆田地区利用风力提水制盐,天津市郊区利用风能排咸和育苗,山东省新泰市的风力—空气泵农田灌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上述地区推广应用风力提水机组,对农业、渔业和副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国内陆风能资源较好的区域,如内蒙古北部、甘肃和青海等地的年平均风速为4~6 m/s,3~20 m/s的风速累计4000~5000h/年。这里是广大的草原特区,人口分散,难通电网。利用深井风力提水机组为牧民和牲畜提供饮水或进行小面积草场灌溉,对于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此外,甘肃、新疆北部及松花江下游也属于风能丰富区,适合发展风力提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把小型风力发电作为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措施之一,主要研制、开发和示范应用小型充电用风力发电机,供农民一家一户使用。目前,1 kW以下的机组技术已经成熟并进行大量的推广,形成了年产1万台的生产能力。近10年来,每年国内销售5000~8000台,100余台出口国外。目前可批量生产100、150、200、300和500W及1、2、5和10 kW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年生产能力为3万台以上,销售量最大的是100~300W的产品。在电网不能通达的偏远地区,约60万居民利用风能实现电气化。截至1999年,我国累计生产小型风力发电机组18 .57万台,居世界第一。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制造工作正在加快发展。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与西班牙电力公司美德(MADE)再生能源公司成立的一拖—美德(MADE)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与德国恩德(NORDEX)公司成立的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分别生产了1台660 kW600 kW的主发电机组,并已经安装在辽宁营口风电场并网发电运行。这两台机组的国产化率达到40%。另外,浙江运达风力发电设备厂在生产200 kW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上又生产出了4台250 kW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广东南澳风场运行,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行状况最好的机组。风力发电场继续增多,装机容量继续增加。从我国风电场的建设历史来看,1986年4月由航空部和山东省计委拨款建设的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城发电后,全国各地陆续引进机组建设风电场,装机容量逐年增加。1990年累计装机4000 kW,最大的机组单机容量为200 kW;1993年累计装机1.45万kW,单机最大为500 kW;1995年累计装机3 .75kW;到1997年底全国风电场装机433台,容量达到16 .67万kW,单机最大为600 kW;1998年总装机容量达到22.4万kW;1999年达到26.24万kW。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逐年加大。风电场内安装的国产机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技攻关的样机或后续生产的几台机组,由于技术和质量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另一种是与国外厂商合作生产的,有些部件用国产的替代基本上能够正常运行。进口机组多是较成熟的商品机组,可靠性高,这种机组主要有变桨距调节型和定桨距失速调节型两种,单机容量在1996年以前是150~300 kW,后来安装的主要是600 kW级机组。

风电行业装机现状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逐年上升

2019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1005万千瓦,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大致为32.29%,较上年上升约1个百分点。截止2020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1675万千瓦。从所占比重来看,我国累计装机容量所占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在全球前茅位置。

——中国风电新增容量在全球占比40%以上

2019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60.4GW;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装机容量为2574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在全球比重为42.62%。从全球所占比重来看,我国的新增装机容量在世界前茅,也显示了我国对风电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中国风电行业发电量逐年攀升

在2008-2020年上半年,我国发电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装机容量的大幅度攀升带动了发电量的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风电发电大幅增长到40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5%;2020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2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1%。

——现有装机陆上风电占比大 但海上风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风站发电作为目前最有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飞速发展。我国风电行业主要包括两类:陆上发电和海上发电。整体来看,海上风电相比陆上风电更为绿色环保且效用高。

风电行业前景趋势

在2020年1月23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从2022年起,中央财政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且继续实施陆上风电、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等上网指导价退坡机制。随着风电平价化趋势的循序渐进以及在2022年后不再补贴新增风电项目的政策,势必在2021年引起抢装热潮。此外,随着风电技术的与时并进,像是机组大型化、高塔筒和长叶片等技术趋势,风电行业步入成熟、稳定的工业化发展轨道只是时间问题。在海上风电方面,国家的海上风电开发力度会加大是因为我国海上风电资源的极为丰富且海上风电具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少,风速更为稳定,空间广阔,允许风机机组更为大型化等优势。

根据GWEC的数据,在2020-2025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将呈小幅度震荡。在2025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GW左右。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期刊预测投稿

《预测》(双月刊)的投稿方式是电子邮箱投稿,而且其所使用的邮箱是公布在刊物内部封底上的。另外还有编辑部电话、通讯地址等。这些信息在万维书刊网上都有,这是一个具有真实投论文稿的网站。百度就找到了!

给期刊投稿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投稿期刊:首先需要确定你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所适合的期刊,可以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或者相关学术网站查找。

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不同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可能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了解期刊的主题、范围、格式和投稿流程等。

准备投稿材料:根据期刊的要求,准备好投稿所需的材料,包括论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

提交投稿:将准备好的投稿材料通过期刊的在线投稿系统或者邮件发送给期刊的编辑部。

等待审稿结果:期刊的编辑部会将投稿材料送至专家进行审稿,一般需要等待数周至数月不等的时间,根据审稿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发表文章:如果文章通过审稿并被期刊接受,期刊将会通知作者并安排发表。

您好,期刊论文投稿的步骤是撰写稿件——投稿——杂志社审核——录用通知书——支付版面费——定版排版——等待出刊邮寄——数据库检索。首先写好论文,到知网寻找编辑部的联系方式,如果是前期看过纸质版刊物了,那在期刊上也很容易找到投稿信箱。大家注意千万别百度杂志社官网,因为很多都是假的,都是子利用杂志社没有官网的空子,自己建了一个山寨的,有的作者不明真相,结果就上当了,所以还是一定要去知网找。选择合适的期刊,根据写的内容进行选择,可以看看参考的文献中是否有类似的,并且应该根据文章的水平选择学术水平相符的期刊,选择好后根据期刊的投稿要求对论文进行排版,把文章寄到编辑部,有些期刊需要评审费,等待文章审稿结果。有三种可能:退稿、修改、直接发表,第一种情况需要修改后投其他期刊,第二、三种情况根据编辑部要求进行,当文章正式录用后编辑部会正式通知,发录用通知,支付版面费即可,后续等待出刊检索。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预测投稿期刊

期刊改名的理由第四版《CCF推荐期刊和会议目录》修订结果发布第四版《CCF推荐期刊和会议目录》修订结果发布. 阅读量: 11089. 2015-12-22. 收藏本文. 2015年12月2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召开2015版《CCF推荐期刊和会议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修订终评会议,对新修订的推荐目录进行现场无记名投票。. 本次修订工作在CCF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材料化学杂志重点词汇释义journal日报,日志,日记; 定期刊物,期刊,杂志; 分类账materials chemistry材料化学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C均为新增SCI期刊,暂无影响因子,要今年(2015)才出,JMCA将来的影响因子可能超过原先的JMC,上面的文章质量也都比较高。大家有好文章可以投过去。杂志由英国 ROYAL SOC CHEMISTRY 出版或管理。 ISSN号:2050-7488在线投稿网址 mc.manuscriptcentral.com/jm JMC系列都更喜欢发实验的文章 搞一堆表征 测完善的性能以下为影响因子的预测,供参考:截止2015年1月15日JMCA:7.105Chem Comm:6.359Nanoscale:6.931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7.046chemistry of materials :7.692CrystengComm:3.863Rsc Advances:3.68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5.490chemistry an Asian journal:4.351Biomaterials Science:3.588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19.393从新年开始,基本每个期刊的IF每周都增加0.1左右,2014年的JMCA文章全部已经被SCI收录,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的文章在2014年其它期刊每周大概增加200+引用次数,6月底出IF的时候上8的可能性有,但是不是很大,保守估计在7.8左右.

具体原因如下:1.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市场需求;2.提高层次、质量、刊物升级、扩大影响范围;3.根据期刊内容变化;4.区域变化、期刊合并以及期刊细分化。

预测期刊投稿

《预测》(双月刊)的投稿方式是电子邮箱投稿,而且其所使用的邮箱是公布在刊物内部封底上的。另外还有编辑部电话、通讯地址等。这些信息在万维书刊网上都有,这是一个具有真实投论文稿的网站。百度就找到了!

《预测》是双核心期刊,也就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你可以邮寄投稿,地址附后,或者直接到杂志社投稿。地址: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邮编:230009期刊名称 预测 期刊CN号 34-1013/N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预测》杂志由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唯一一份以预测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报道最新预测技术、方法及应用成果为主旨的学术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学术风格深为广大读者所欢迎。1992年,本刊被评选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17种中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之一。同时,本刊还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期刊网”等大型期刊数据库。

我也在找啊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493种) 2005年11月21日—23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指导委员会在深圳召开会议,对CSSCI来源期刊的调整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对2004年度461种来源期刊中属于自然科学、二次文献、通俗、译文为主等不符合CSSCI来源期刊收录原则的15种期刊予以删除,在此基础上对期刊近五年平均他引影响因子进行学科排序,遴选排位较前的47种非来源期刊入选为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经调整后的CSSCI来源期刊为493种,现予以公布。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5年12月31日 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493种) 管理学(26种) 管理世界 科研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中国软科学 科学学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工程学报 预测 中国科技论坛 经济管理(新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管理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 商业经济与管理 软科学 科技管理研究 管理科学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未来与发展 科技进步与对策 宏观经济管理 经济学(72种) 经济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金融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世界经济 会计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 国际经济评论 经济科学 改革 经济学动态 中国农村观察 财贸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国际金融研究 经济学家 财经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 经济评论 中国经济问题 上海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当代经济科学 世界经济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中国经济史研究 财经科学 投资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财政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研究 当代财经 经济与管理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经济导刊 当代经济研究 税务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农业技术经济 审计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纵横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国际经济合作 金融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中国农史 国际经贸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消费经济 中国流通经济 涉外税务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现代日本经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亚太经济 经济经纬 保险研究 上海金融 中国国情国力 生态经济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绿色中国B(理论版) (2006年更名为:林业经济) 生产力研究 开发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集团经济研究》、《商场现代化》,经济管理类稿件发表可与我联系,投稿邮箱:(周编辑)。

预测类投稿期刊

《预测》是双核心期刊,也就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你可以邮寄投稿,地址附后,或者直接到杂志社投稿。地址: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邮编:230009期刊名称 预测 期刊CN号 34-1013/N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预测》杂志由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唯一一份以预测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报道最新预测技术、方法及应用成果为主旨的学术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学术风格深为广大读者所欢迎。1992年,本刊被评选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17种中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之一。同时,本刊还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期刊网”等大型期刊数据库。

这个。。还不清楚 不过你可以发其他的杂志刊物 你们必须指定发《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吗?如果不是要求你就发个其他的普刊就行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