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埃克曼心理学家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23:45:56

埃克曼心理学家发表的论文

埃克曼认为在人类情绪产生及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大脑中的自动评估系统群。

埃克曼是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人际欺等。199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并被列为二十世纪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和人际欺等,是这一领域最主要的专家。

他是世界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曾经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中情局、移民局的顾问,专门为特工和警察上过面部表情识别培训。

1934年,保罗·埃克曼出生于华盛顿,父亲是一名儿科医生,一生都在学习。这是遗传给埃克曼的最大财富。二战爆发以后,父亲被派去军队治疗疟疾,埃克曼便和母亲相依为命。14岁那年,母亲死于躁郁症。

这几乎和《Lie to me》中的情节重合,剧中的莱特曼博士一遍又一遍地回放母亲自杀前的录像带,从她的细微表情中捕捉轻生的前兆。

也许正是因为母亲的死,才让埃克曼投身于心理学。15岁那年,埃克曼进入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在那里几乎读遍了弗洛伊德的所有著作。使在今天参加很多学术讨论时,他仍然能够一字不差地引用德国人的原话。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1911年,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

埃里克森发表过的论文

可信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信奉并为之开始行动,那么对于大众而言,提供了一个行动的理由和一个可预期的结果,这实在是不可多得,这个角度来看,可信。

但要深究,即便是理论的原作者埃里克森(Ericsson)也仅仅是在他的报告当中强调“刻意练习”的作用,绝非一万小时这个魔术数字。那「一万小时理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1.     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耗时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一万小时的门槛,Ericsson使用的数据中,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时间也不过是7401小时;

2.     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也是其中一大影响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田径赛场黄种人一直不大占优势的原因,你能说咱黄种人练习的时间少了。

3.     练习的成果也不与练习时间成正相关。你还需要必要难度,在最近发展区去练习,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否则不过是简单的垃圾时间堆积而已。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游戏,专门用来驳斥一万小时理论,这就【沙堆悖论】:

1颗沙子不是沙堆,如果一颗沙子不是沙堆,那么2颗沙子也不是沙堆,如果2颗不是沙堆,那么3颗也不是沙堆。以此类推,如果9999颗沙子不是沙堆,那10000颗沙子也还不是堆。

什么是真正的一万小时理论呢,其本质应该是刻意练习。也就是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文/艾萌atanqing,会抓数据的心理咨询师)

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摘 要:同一性问题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和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该理论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关系以及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启示。

关键词: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84-02

在作为自我同一性理论之父,埃里克森的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他将社会文化与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且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毕生。在他将人生发展分成的八个阶段中,青少年期(12-18岁)是埃里克森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个体主要是获得同一性。该理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阐释,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明朗的窗户。

一、自我同一性理论涵义

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具有主观同一性的人会体验到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我都是自己认同的自我。青少年常常会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完成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同一性危机,就会阻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同一性强闭。青少年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成熟,对自己将来生活理想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和信心,因此便过早的接纳了来自长辈和社会赋予自己的种种社会角色。这是一个包含消极内容的双向选择过程,选择的最终结果是弱化了家长和社会的指导作用,也使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青少年始终生活在缺乏自信的环境里,无法走向自主成才和积极进取的道路。

第二、合法延缓期。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在对自身以及社会的要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既有积极应对和主动寻求解决的愿望,又有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的矛盾冲突。合法延缓期便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青少年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努力增强自身的能力,明确未来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从而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第三、同一性扩散。自我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无法或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而是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建立在他人的看法基础上,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丧失了基本的批判精神。这样使青少年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甚至会导致否定自我,其结果是加剧了青少年心理冲突的强度。

造成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根源是复杂的,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主观内在原因。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态度不稳定,于是便形成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理想我”是青少年在身心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对未来生活、职业理想等的设计。“现实我”是青少年客观公正的理解现实的我的一切状态。如果青少年“理想我”的设计脱离了“现实我”的状态,就会破坏自我认同感的生成。

第二、客观外在原因。(1)家庭教养。青少年同父母的关系对同一性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青少年无法认同和尊重父母并从中汲取某种优良品质,那么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很困难的。处于同一性混乱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忽略和拒绝,也更容易与父母疏远。对于同一性提前结束的青少年,则处于另一个极端,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常常相当密切,甚至害怕被抛弃,这些青少年不会想要形成独立的同一性。(2)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同样具有重大影响,埃里克森也肯定了这一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病态的反应,孩子的社会就是成人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社会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出现成人社会口中的“垮掉的一代”,那么社会对青少年的诸多疑问、指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建构健康的的心理素质。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能力、外貌、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的认识看法、态度与评价的综合。埃里克森认为人在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如果不能接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过大的差异,就会面临着同一性危机。教育者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使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建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青少年向着一个协调、充实、完整、积极的自我的方向发展。提高青少年心理免疫力,使个体在坚强和独立中走向成熟。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从认同到同一要经历一个“形成”的经历,必须要靠个体自己从认同经验中选择、补充、排列、组合,然后再重组之后做自我选择。青少年们在追寻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注定要经过不断的挫折和失败。而我国的青少年们在对抗挫折与磨难方面存在缺陷。父母对他们的过分保护与关爱,使他们过多地依附于他人,缺少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力的训练,使个体在坚强和独立中走向成熟。

指引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在群体认同中获得尊重。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自我整合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坚定的内在的同一性。它的形成有助于个体从那些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社会集体中获得集体同一感的支持。青少年特别重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希望被喜欢和接纳,这会使他们体验到强烈的归属感,形成爱和尊重的品质。

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成人社会不能过高地要求他们,不能以成人的理想和标准去逼迫他们,给青少年一个过程,一个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形成自我认同感,更多地表现真实自我,促使青少年向着一个协调、充实、积极的自我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4.

[2] 石 杨,刘 妤.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

[4] 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在成为牛人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否认练习的作用。然而,真相是,从来不存在一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一次不太严谨地演绎而已。1973年,即将在1978年拿到诺贝尔奖的西蒙,与合作者Chase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西蒙发现通过长期训练,虽然工作记忆容量相差不大,但是国际象棋大师,在摆盘、复盘等实验上都显著强于一级棋手、新手。蒙在文中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10 year rule),西蒙推测,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5到10万个棋局组块,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这就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后来,瑞典心理学家移民美国埃里克森参考西蒙论文的10年定律,在1993年发表论文,阐释他对一个音乐学院三组学生的研究结果。这就是被格拉德威尔引用,以致演绎出一万小时定律的实验:把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的学生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 实际上,到20岁的时候,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在他的生命中练习了10000个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个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他们的练习时间只有4000个小时。但这个定律有什么问题呢?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如,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是需要一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Hacker News读者们已经整理的证据表明,不少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专业技能习得同样不是一万小时。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如心理学家平克指出,优秀科学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同样,1997年一篇研究报告表明,医生、律师、会计的智商多数位于标准七以上区间。一篇来自1990年的报告表明,非言语智商,能够解释少儿象棋成绩高低的12%。每位熟悉写作技巧的畅销书作者们,常常会用一个清晰的行动规则,如:练习一万小时成为标准九、二十一天养成好习惯等来激发你的行动。但是对于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一万小时?一万小时是否真的导致成功?坚持一万小时的关键节点?一万小时练习的本质却置之不理。这些畅销书作者略过不谈的细节,却是科学着墨最多,也对人们提升自我最有帮助的地方。事实上,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核心观点是,那些标准七区间以上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工作记忆。长时工作记忆正是区分标准七区间以上与标准五们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那些卓越的专家,能够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对接起来,在进行钢琴、象棋等自身熟悉的专业活动时,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如同西蒙等1973年那篇开创性研究报告所指出的一样:国际象棋大师在长时记忆这款硬盘中存储了五万到十万个关于棋局的组块。如果说标准八们,已将自己的大脑升级了,工作记忆内存条可以同时调用一块SSD硬盘来用;那些专业领域的新手们往往还是在使用小内存跑。幸运的是,进化给标准五们留了条路。这种长时工作记忆能力,埃里克森认为是领域相关的,并且通过他所说的刻意练习,可以习得。只要你努力,砸锅卖血,做上苦力几十小时到成千上万小时不等,就能买来那款可以被工作记忆内存条调用与使唤的SSD硬盘——长时工作记忆。标准五们怎样才能买得起那块硬盘?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此如此,必成大器。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马克斯怀德曼发表的论文

一、《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本早期著作,也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有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五、《雇佣劳动与资本》

《雇佣劳动与资本》从1847年下旬开始,以“雇佣劳动与资本”为标题,用社论的形式陆续发表在《新莱茵报》上。中文译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

按照马克思的最初计划,他将以一系列论文来阐述构成现代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物质基础的经济关系,但是,由于《新莱茵报》的停刊,使这组论文只发表了前五篇。

2006-07技术统计 得分 2.0 篮板 1.0 助攻 0.0 简介 1999年3月16日,对新泽西网队,首次在NBA亮相,成为首位在NBA打球的新西兰人 位置:前锋-中锋 生日:1975-08-23 高度:2,08 体重:113,4 毕业学校:College - California

马克斯?韦帕,1864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爱尔福特一个经营麻纺织工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民主自由党”的普鲁士下院议员、帝国议会议员。母亲是一个正统的加尔文教信徒。老韦伯倔强、执拗,要求妻子和孩子们在家庭中绝对服从他,夫妻俩因此感情不和。

1881~1884年期间,韦伯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同时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之后,在柏林大学完成学业。韦伯早年攻读法律和经济史,20多岁时曾担任一名律师的助手和大学助教,直到1893年,1895年,他在弗赖堡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896年,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期间完成关于古罗马土地史和中世纪贸易行会的发展等论文,以后又为德国最重要的学会——社会政策联盟作了德国东部土地问题综合分析等论文,并参加了左翼自由基督教社会联盟活动。

韦伯是一个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正义感的民族主义者。1895年,在弗赖堡的一次演说中,他尖锐指控德国容克贵族,讽刺他们是历史的渣滓。他对自由党持批评态度,指责自由主义已是一个衰颓的运动,并提出了“开明帝国主义”的概念。

1897年,韦伯的父亲去世,他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1898年春,他患了神经衰退症,自此连住了5次院,病愈后出外旅行,疗效也不是很大。由于情绪上的紊乱,他常常无法工作,有时,不得不一连几小时坐窗口修剪他的指甲。直到1903年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他才恢复了研究工作。韦伯大器晚成,他的重大成就都是在病重到逝世这十几年间作出的。

韦伯最有名、最引起争议的一部著作是《基督教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该书根据统计数字,说明了德国资本主义兴业兴趣和成功率与基督教新教背景的相互关系。他并不否认在加尔文以前早已存在资本主义企业,他也了解存在发展资本主义所必备的其他物质和心理条件,但他认为,在加尔文主义出现以前,资本主义兴业精神一直受到教会中流行观念的敌视,因而不能充分发展。他认为,过去的宗教信念从未使人们设想,财富的积累是神的永恒恩典。清教徒参与了建立现代经济生活庞大机构的行动,它必然要主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价值。除了揭示宗教思想在社会结构中的广泛影响,并且探索宗教信念所导致的许多意料不到的后果之外,韦伯也考虑了社会组织后果问题。他因此以最早研究组织结构的学者而闻名于世。

1910年,韦伯帮助德国建立了社会学会。他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经济史和文化史,他还对印度和中国宗教文化进行分析,并把它们与西方宗教进行对比。后来,他又发表了《经济与社会》一书。作为一个思想家,他提出了一种方法论,论述了一系列探讨宗教社会学、政党和小群体行为社会学以及历史哲学的论文。可以说,现代社会学说,多是从韦伯的著作发展而来。

由于韦伯的文章多数刊在只有专家才能阅读的学术刊物上,他的影响在他死后才显示出来。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等。

《资本论》,《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扩展资料: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分析了17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马克思的分析是从评论18世纪中叶英国的J.斯图亚特的观点开始的。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在利润形式上考察了“剩余价值”,斯图亚特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的合理的表达者。

《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

写成于1857~1858年,1859年6月由柏林敦克尔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即《序言》、《商品》章、《货币或简单流通》章。

埃里克康奈尔论文发表于

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埃里克·康奈尔(Eric A. Cornell, 1961-)因在稀薄的碱金属气体中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以及在对这种凝聚物的特性进行早期的基础研究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与他的同伴 、沃尔夫冈·凯特纳(1957-)和卡尔·韦曼(1951-)共同分享了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所呈现出的一种物质状态。 在这样的低温下,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成为具有量子特性的单一实体,是宏观相对论和微观量子完美统一的理论体系。 100 年前,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 Satyendra Nath Bose )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玻色关于光子的统计力学研究为基础,对这个状态做了预言。 地球上,首次实现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出现在 1995 年,先后由两支团队完成: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和卡尔·威曼(Carl Wieman)团队在 6 月将铷原子气体冷却至 1.7×10-7 K 实现。 四个月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沃尔夫冈·凯特尔(Wolfgang Ketterle)制备了含钠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此三人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共享 2001 年诺贝尔奖物理,颁奖词中描述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扩展了人们对量子物理学的理解,并引发了新的物理效应的发现。现在全世界已经有数十个实验室实现了8种元素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相关研究迅速发展,观察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如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相干性、约瑟夫森效应、蜗旋、超冷费米原子气体、超流体、超导体等研究。而在实际应用方面,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芯片技术、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尽管理论预言早已有之,现实的实验验证还是等到了关键实验技术升级后才出现。 突破之一是激光冷却和俘获技术,激光束的辐射压通过降低原子的速度来冷却和定位原子。对于这项工作,法国物理学家克劳德·科恩·坦努吉(Claude Cohen-Tannoudji)和美国物理学家史蒂文·朱(Steven Chu)、威廉·菲利普斯(William D. Phillips)共享了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个突破是对磁约束的改进,以便在没有容器的情况下将原子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然而,即使技术已经能够在地球上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但是由于重力的影响,科学家对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一直难以实现精准测量。于是,科学家们就围绕创造微重力和无重力环境进行讨论,2018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带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太空中制造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在 6 分钟的自由落体时间内,研究团队进行了 100 多次实验。这标志着涉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微重力实验有了显著进步,而之前在落塔内进行的自由落体微重力实验只能维持数秒。 但是,科学家们显然对于 6 分钟的实验时间并不满足。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汤普森(Robert Thompson)及同事报告了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在国际空间站上启动并成功运行的冷原子实验室(Cold Atom Lab)。 说起来云淡风轻,但是在国际空间站实现高精度的物理实验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实验的仪器的要求十分严苛,除了要达到设计的技术参数和足够高的精度,还需要十分坚固,并且所占的空间、质量和消耗功率都要尽可能小。除此之外,仪器可靠性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要求能够运行好几年,要知道在太空中仪器可不好维护。最终,实验设备搭载于 2018 年 5 月 21 日发射的“ OA-9 Antares 230 rocket ”升空到达国际空间站,并于同年 6 月投入使用。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文中他们描述了在微重力条件下制备的铷原子在低温条件下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并测量了它们与在地球上观测到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之间的特性差异。 例如,前者的自由膨胀时间达到了1.118秒,而后者一般只有几十毫秒。这意味着在太空中,对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可观测时间得到了延长,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此外在太空中呈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原子数量较地球上增大到了三倍,并且在微重力条件下,原子能被较弱的力捕捉,从而有可能达到较低的温度,此时奇异的量子效应就会变得愈加明显,有利于进一步的量子物理实验探究。

埃隆马斯克发表过论文吗

财联社(上海,编辑 卞纯)讯 ,传说中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究竟是谁?这个疑问自2008年以来一直萦绕在币圈人士的心中,堪称当代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比特币的概念。2009年,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正式诞生。

然而,对于这位数字货币的开山鼻祖,却从未有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过去十余年,不少人都曾声称发现了中本聪的身份,但最终都承认失败。也有人声称自己就是中本聪,但从未得到官方证实。

日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有关中本聪的帖子,再次点燃了人们对这位神秘比特币开发者真实身份的猜测。

在周三的一条推文中,马斯克分享了一张图片,暗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这个笔名只是四家著名电子公司名字开头字母的合集:“Sa”来自韩国三星(Samsung),“Toshi”来自日本东芝(Toshiba),“Naka”来自日本中道(Nakamichi),“Moto”来自美国摩托罗拉(Motorola)。

不过,上述四家公司和中本聪身份有关的说法并不新鲜。马斯克最新发布的这张图片早在2017年就已经在网络上流传。马斯克没有添加任何新的说明,也没有说出他想传达的信息。

永远的谜团

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一直有传言称马斯克就是中本聪,不过,马斯克否认了这些传言。

马斯克是加密货币的拥护者之一。他特别喜欢狗狗币,特斯拉部分周边还接受狗狗币作为支付方式。截至12月31日,特斯拉的资产负债表上持有价值19.9亿美元的比特币。

虽然大多数被怀疑是中本聪的人都予以了否认,但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克雷格•赖特(Craig Wright)多年前就声称自己是中本聪。据报道,他在2016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自己就是真正的中本聪,并有证据支持自己的说法。

包括马斯克本人在内的一些人此前认为,计算机科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才是真正的中本聪。马斯克曾在被问及对中本聪身份的看法时回答道:“你可以看看比特币推出前的创意演变,看看是谁写了这些创意。”

他表示,虽然他“显然”不知道是谁创造了比特币,但萨博的理论似乎对这种领先的加密货币的创造至关重要。

网络上的猜测仍在继续,中本聪的身份很可能永远是个谜。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18岁时移民加拿大。工程师、慈善家、PayPal贝宝(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产品设计师。12011年6月,马斯克度过了他40岁生日,在40年里,他成功地把自己从南非人变成美国人;成功地设计并卖出一款视频游戏(在他12岁时);获得两个学士学位;参与设计并卖出网络时代第一个内容发布平台;担任美国最大的私人太阳能供应商Solar City的董事长;参与创立和投资PayPal,世界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参与设计能把飞行器送上空间站的新型火箭,价格全世界最低,研发时间全世界最短;投资创立生产世界上第一辆能在3秒内从0加速到60英里的电动跑车的公司,并成功量产。22012年5月31日,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322013年11月21日,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揭晓了“2013年度商业人物”,特斯拉汽车CEO马斯克荣登榜首。4北京时间2016年4月9日凌晨4时52分,马斯克旗下公司美国SpaceX公司终于成功在大西洋上回收猎鹰9号一级火箭,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海上实现火箭回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