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曹原一天发表多少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3:49:38

曹原一天发表多少篇论文

这次曹原在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的文章,是他两年内在自然发的第5篇文章。文章都是关于石墨烯超导方面的内容,曹原的发现使得石墨烯超导成为研究的热门。能够在20多岁年纪做到如此高成就是十分罕见的。

1996年出生的中国“天才少年”曹原又发《Nature》了,这是他发在这家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2018年,曹原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论文,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论文。他已经有了哪些知名的研究?

一、他已经有了哪些知名的研究?

1996年出生的中国“天才少年”曹原又发Nature了,这是他的第5篇。2018年,22岁的曹原因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2018年,曹原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

二、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谈到对曹原的印象,曾长淦给出了肯定意见:“他很聪明,14岁就上大学,中学也跳了很多级,还是很厉害的。在我平常跟他接触中,他也是很聪明的。布置的任务,他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更往前推进。如果布置到五分,他能够完成到六到七分,做得更多一点。这就是他超出其他同学的部分。”曾长淦表示:“中国科技大学像这样的学生不只有曹原一个,但其他人也许没有曹原这样的新闻效应,因为他有‘14岁上大学’这个光环。我们都为他祝贺,但媒体不用太吹捧他,希望能够平常心看待,不要让他们有心理负担。”

三 、他的石墨烯研究成果有多重要?

一旦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大规模落地,预计可为世界能源业每年节省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曹原的研究成果价值巨大,因此他也成为了各国争相拉拢的人才。前段时间,曹艳的本科导师曾透露:如今,曹原的名字已经在国内凝聚固态物理学界无人不晓,甚至全球高校都已经虚位以待,都在用博士后职位、甚至教职来吸引他。

应该说是特别厉害的吧,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三篇相应的科技论文了,前途不可限量。

非常的厉害,因为在这个年龄的少年都没有他厉害,他是易于常人超越普通少年的一个人才。

曹原一共发表多少论文

为他是个天才呀。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优秀的人,他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相信他肯定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曹原是一个公认的天才,他14岁就能考上中科大,对我国的科研做出了重大贡献。

曹原再发Nature。这位22岁时曾入选《Nature》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的95后科学家,再出重磅成果。他之前发表了多篇Nature介绍他们的双层魔角石墨烯的工作,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三层!并且曹原是以共同一作+通讯的身份出现。在第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扭转角的控制,将魔角特性推广到其他二维研究体系,以调谐和控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实现相似的物理行为。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魔角石墨烯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的双层-双层石墨烯(TBBG)。

另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们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装的MATBG为研究对象,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的朗道能级的断层图像,并绘制了局部θ变化图。该设备的相对精度达到0.002度,空间分辨率为几个莫尔周期。三年前,2018年3月6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也是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甚至来不及排版,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曹原还和导师分享了其中一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通常由教授等课题组长担任。曹原成为通讯作者,表明他是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曹原来自中国,今年年仅25岁,本科毕业于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根据报道,曹原1996年出生,籍贯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从中学时代起,曹原即受益于“超常教育”。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曹原2007年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该校主管超常教育的副校长为朱源。后者曾任教中科大少年班20多年。曹原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2014年,曹原荣获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天才少年曹原,出生于成都,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更是在九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了三篇论文,经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导师介绍除了曹原有天赋,本身就十分聪明以外,更是十分努力。由此可见但凡取得一定成果之人,不论天赋多高,努力是一定的。

曹原可以说是有多种光环集一身了,在14岁时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并且在同一年曹原还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沫若奖学金。曹原的成就可不仅仅如此,小小年纪就登上《自然》杂志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并且即使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仍旧谦虚有礼。因此曹原有天赋是一定的,但其后天的钻研能力也是我们肉眼可见的。

曹原的天才少年称号并不是白来的,曹原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课程,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完高中的课程,在14岁那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中国科技大学中曹原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并于2015年被导师推荐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凭借着自己超高的天赋以及后天努力的成果,在全球顶级的学术期刊Nature上面发表了5篇论文,但这并不是终点,他的传奇还在继续。

据曹原的本科导师曾长淦教授表示,曹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领域,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教授也表示希望不要太过于吹捧他。曾长淦教授表示曹原曾经说过他不想当仲永,即使少年成名,他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前进,他也真的做到了。不论外界对他如何吹捧,他都一心沉浸在自己的科研世界里,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给科学界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希望曹原能一直保持自己的本心,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科研之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曹原发表了多少论文

“能与他合作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我想,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他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多。我相信他将成为他那一代科学家中的领军人才。”日前,在接受《国家科学评论》采访时,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如是说。而他口中的“他”,就是从深圳走向世界的“石墨烯天才”曹原。

曹原和Pablo Jarillo-Herrero

此次,《国家科学评论》邀请到了两位魔角石墨烯领域的顶级专家进行访谈,他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以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Allan MacDonald,其中Jarillo-Herrero正是曹原的导师。两位教授围绕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这一科学界焦点展开探讨,分析了这一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特别谈到了中国在石墨烯新技术方面的研究,Pablo Jarillo-Herrero表示:“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学界对此的研究兴趣很大。在实验工作方面,中国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具有纳米制造经验的团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莫尔量子系统,他们正在进行非常出色的研究。鉴于中国科研近来的快速发展,估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实验组开始研究这个主题”。

也因此,Pablo Jarillo-Herrero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自己“以前的学生曹原”。他是这样评价曹原的: “他在很多方面而言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聪慧、勤奋并且富有创造力和效率。他不仅是我前面提到的两篇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更是该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此后一直在该领域做着杰出贡献。他在非常年轻时就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麦克米兰奖(授予青年凝聚态物理学家的最负盛名的奖项)和最近的国际萨克勒物理学奖。能与他合作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我想,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他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多。我相信他将成为他那一代科学家中的领军人才。”

2018年3月5日,年仅22岁的曹原作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同期发表了两篇石墨烯重磅论文。文章刊登后立即在整个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一些报道称其“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当时《自然》曾采访过Pablo Jarillo-Herrero,他谈及自己的爱徒时表示,他认为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Pablo Jarillo-Herrero说:“每次进入他的办公室,里面都乱糟糟的,桌上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

此后,曹原 探索 石墨烯的脚步从未停止。截至目前,他已经发表了8篇《自然》、1篇《科学》。其中,2018年和2020年,曹原分别两次“背靠背”连发2篇《自然》。2021年更是曹原爆发的一年。2月1日,曹原在《自然》上发表了第五篇论文,接着,3月31日、4月7日,曹原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7月21日,他发表了自己的第八篇《自然》,发现按魔角(1.56度)扭曲的三层石墨烯,在超强磁场下仍能保持超导性。此外,曹原在2021年还“斩获”了一篇《科学》,他和团队发现在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TBG)中,识别了具有对称性破缺的缠绕相。

审读:孙世建

这是先天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才造成这样的结果,为这位少年点赞。

他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且是课题组的组长,曾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过一百多篇研究论文,是科技部973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

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现在也是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教授,前不久他在国科大的科学课堂演讲上爆出了惊人言论,他表示85%的物理和数学从来没有传入到中国,并且很多人都不知道三角形有四万多个心。

曹教授当时在课堂上是这样说的,

“我问同学们学没学过一元二次方程,许多同学就说学过,那么我告诉你们大家,差不多十年前左右的时候,我有一天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就是这个世界上也许85%的数学和物理从来就没传入到中国

当我在一个部委的会议讲座上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当场就对我进行了批驳,说老曹你说话老是那么极端,哪至于那么严重。但是过两天跟我关系非常好的,也是我比较敬佩的一个司局级的科学领导给我打电话说,说老曹我觉得好像你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后天努力,这些都离不开父母对他的前期教育,毕竟她们来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就读之前,还有 9 年时间是在铺垫,这种铺垫正是对曹原基础教育和扩宽思路的时间。

曹原nature发表论文第一篇

曹原再发Nature。这位22岁时曾入选《Nature》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的95后科学家,再出重磅成果。他之前发表了多篇Nature介绍他们的双层魔角石墨烯的工作,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三层!并且曹原是以共同一作+通讯的身份出现。在第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扭转角的控制,将魔角特性推广到其他二维研究体系,以调谐和控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实现相似的物理行为。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魔角石墨烯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的双层-双层石墨烯(TBBG)。

另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们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装的MATBG为研究对象,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的朗道能级的断层图像,并绘制了局部θ变化图。该设备的相对精度达到0.002度,空间分辨率为几个莫尔周期。三年前,2018年3月6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也是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甚至来不及排版,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曹原还和导师分享了其中一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通常由教授等课题组长担任。曹原成为通讯作者,表明他是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曹原来自中国,今年年仅25岁,本科毕业于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根据报道,曹原1996年出生,籍贯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从中学时代起,曹原即受益于“超常教育”。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曹原2007年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该校主管超常教育的副校长为朱源。后者曾任教中科大少年班20多年。曹原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2014年,曹原荣获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现在也有很大的成绩,曾经美国给他绿卡被拒绝,他称学成之后就会回国,也希望他能为国家做贡献,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并且他即使成就非常的高了,但是还是很热爱自己的祖国。

曹原曾在22岁时入选《Nature》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的九五后科学家。当然历史上的天才少年不胜枚举,有九岁的曹冲称象,音乐天才莫扎特和贝多芬,有发明家爱迪生,有天才画家梵高等。

曹原发表论文当天

后来他过得非常的幸福,他的事业非常的稳定,他还经常出去旅游,经常出去健身,每天过得非常充实。

曹原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因父母的原因举家搬到了深圳。虽然自小便表现出了超人的天赋,但曹原却非常调皮,在众人眼中,他从不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调皮捣蛋的想法层出不穷,而随着淘气一同发展的是曹原日渐活跃的思维。

深圳是我国相对发达的一个地区,这里的电子领域一直是中国科技的前沿。而曹原自小便对电子产品十分感兴趣,他常常一个人跑到电子市场上研究探索,甚至对一些电子产品痴迷到忘了回家。受电子科技的影响,曹原从小便对各种电子产品以及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喜欢探索各个产品背后的原理,而且喜欢钻研各种实验。

出众的天赋以及活跃的思维让曹原在学校十分出众,因为成绩极为突出,被深圳的一所耀华实验学校特批录取。这所学校在深圳极为有名,是一所专为在某一领域具有极高天赋的人才开设的院校,针对不同的天赋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曹原不仅动手能力极强,而且对任何事物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校学习期间他有了更加广阔的发挥天地,没少拆卸学校的电子产品。

开明教育培训出天才少年

尽管曹原在学校期间常常拆卸各种电子设备,但开明的校长和老师们并没有对他多加指责,反而给予了他极大的空间进行发挥。针对曹原的特长以及兴趣,校长甚至还将他与另外两位学生组成了一个特别的班级,甚至为他们设立了一支单独的师资团队进行特殊培训。

开明的学校教育让曹原的天赋并没有被压制,反而得以更好地发挥。在针对性的教育之下,曹原以及班级内的另外两位同学最终都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世界名校,成为了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高尖端人才。在曹原年仅14岁时,他便参加了高考并以总分66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科大的少年班,他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掌握了初高中课程并能够灵活运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少年天才。

中科大的少年班汇聚的是全国各地的天才少年们,而曹原却能在少年班中脱颖而出,他不仅获得过中科大的郭沫若奖学金,而且还曾获得过许多其他奖项。能在众多天赋异禀的同学中脱颖而出,除了曹原自身的天份之外更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努力。

留美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回国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曹原的天赋与个人积累也在不断增长,在大学少年班期间,老师所给出的复杂题目他均能轻松化解。在中科大毕业之后,曹原决定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攻读博士学位,在这所世界强校内曹原更是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突破,他甚至破解了许多科研专家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曹原在石墨烯超导电子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当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后,这一科研成果瞬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是《自然》杂志创办以来就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曹原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引起了美国的关注,他们表示可以给予曹原高薪报酬,并且还可以令他直接加入到美国国籍,然而曹原却坚定地拒绝了。

曹原始终认为自己如今的成就是祖国培养出来的,是祖国成就了他。因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祖国做贡献,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并且值得做的事。刚曹原拒绝美国给予的高薪福利一心回国的消息传到国内,各界人士都觉得十分难得,曹原的回归将会给我国带来更加先进的技术与产品,推动国内石墨烯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

打破钱学森之问,助推中国科技发展

我国伟大的两弹元勋钱学森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在生前十分关心中国的人才培养,对教育事业也颇为上心。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选择留在国外发展的现状,钱学森曾痛心地提出:“为什么中国近些年来培养不出年轻杰出的人才呢?”这一问题一提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也被称之为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曹原打破了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先生此前的疑问也渐渐有了明确的答案。曹原作为90后的突出代表,他是我国科学界佼佼者,甚至在世界科研领域也能占有一席之位,迄今为止他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对钱学森老先生的疑问做出了解答。

回国后的曹原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国内石墨烯商业化的进程,国内石墨烯电池技术应用方面也由此得到了极大提升,甚至令中国在手机电池领域处于了世界领先地位。

坚持报国之心,为国家做贡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人才的教育事业也颇为重视,我国更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对教育事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表现。

如今家财万贯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但在这些人中真正能称得上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顶尖人才者却少而又少,大多数极富潜力的年轻人都选择了留在国外发展。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许我们没有像曹原一般超人的天赋,但我们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相关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尽一份力量。年青一代应该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作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始终拥有一颗爱国之心,通过努力与智慧带领祖国不断发展向前,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这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他在写作这方面也非常的优秀,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看待很多事物都非常的透彻。

天才曹原发了五篇nature。2018年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两篇Nature论文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来自中国。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的新领域。有无数学者试图重复、拓展他的研究。2020年5月6日,曹原再次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进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为共同第一作者。2021年2月1日,曹原又发《Nature》,这是他发在这家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会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关注。所以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非常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是否正确有效。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提问与质疑给予处理,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从而不能发表。

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基本发端于西方,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全球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像《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等,全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都在西方,而全球一流的科学家也都在西方,包括评判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由西方提出并打造出来的。科学是同行评价体系,如果一个顶尖的研究脱离了同行的评价体系,其成果和地位就很难在业界认可。

所以说,如果你能在nature上面发表文章的话,说明你在这一领域有非常深的认识,研究和了解,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