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上海理工在nature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5:20:54

上海理工在nature发表论文

上海科技大学(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简称上科大、 ShanghaiTech )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2013 年 9 月 30 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 2022 年 2 月 14 日入选第二轮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位于上海 — 浦东新区 — 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平台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学校新校园占地约 900 亩,总建筑面积约 70 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 “ 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 ” 的规划设计理念, 2015 年底基本建成, 2016 年全面投入使用。,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 iHuman 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大科学中心。,学校按照 1:10–1:12 的师生比建设一支 1000 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 500 位常任教授和 500 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 Tenure System );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 2021 年 12 月,学校已选聘 622 位教授(特聘教授 291 位,常任教授到位 312 位,教学教授 19 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 4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37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5 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0 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7 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 位。,2014 年学校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8 届 2884 名本科生, 2021 年面向全国 18 个省(市)选拔招录了 430 名本科生。 2013 年 -2016 年,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从 2017 年起,学校开始独立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9 届 5047 名研究生,其中 1421 名已转博。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本科生 2000 名左右,研究生 4000 名左右。截至 2021 年 12 月,学校共有在校生 4995 名,其中本科生 1712 名,硕士研究生 2304 名,博士研究生 979 名。,学校围绕 “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的办学使命,建立了学研结合、学创结合,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机制,注重培养学生 “ 立志、成才、报国、裕民 ” 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具备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同时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科学发现、高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的拔尖人才。,本科生遵循 “ 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 ” 的原则,突出 “ 通(通识教育)、专(专业人才)、新(创新创业) ” 特色,不断完善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构成的培养体系。强化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所有本科生必修数、理、化、生、信息自然科学通识课,打下坚实理工科基础;专业课程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 / 教参。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书院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全体本科生前往全国 11 个省 16 个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体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 102 家企业和园区开展产业实践活动。学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资助优秀本科生海外学习交流: 2016 年至今,共有 161 名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参加 “3+1” 交流项目; 2017 年至今,共有 45 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莱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参加暑期科研交流项目; 2015 年至今,共有 361 名本科生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参加暑期课程项目。,2018 年至今,学校共有 4 届 1114 名本科生毕业并获得上海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截止 2021 年 9 月,已毕业的本科生中,约 34% 到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 TOP10 高校深造占比 20% ,进入全球 TOP20 高校深造占比 34% ,进入全球 TOP100 高校深造占比 83% ;约 44% 的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约 20% 的毕业生到微软、特斯拉、通用电气、诺华、 AMD 、和辉光电、上证信息、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学校结合 “ 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坚持按照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突破 “ 流水线式 ” 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 “ 个性化培养 ” ,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制,扩大研究生对学科专业、导师、课题的选择权,扩展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坚持以硕博连读为主的连贯培养,实行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遵循 “ 科研中成长 ” 的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结合重大科学设施和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特别开设围绕大科学装置设施的专业课程、讲座报告、上机培训。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尖端的技术手段,与导师共同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名校的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研究生国际访学、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已开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BeSTEC 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项目、牛津大学交流项目、基于导师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博士生国际交流计划等。,2016 年至今,学校已有 6 届硕士研究生、 4 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 2020 年,首届 83 名硕士研究生、 15 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上海科技大学学位。截止 2021 年 9 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中,约 84% 到百度、华为、联影、国家电网、和辉光电、 AMD 、强生、 3M 、药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约 14%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康涅狄格大学、马普煤炭研究所、慕尼黑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约 34% 到耶鲁大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鲁汶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做博士后, 62% 到华为、百度、华力、药明康德、联影、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学校瞄准物质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开展教授个体科研和围绕重大目标的团队科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大学与国家级科研机构融合,构建科技进步驱动产业发展的完整创新价值链,针对国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探索基于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截至 2021 年 11 月,学校已建立 378 个研究组,科研人员共参与发表科研论文 8580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 4642 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在 Nature 、 Science 、 Cell 、 Adv.Materials 、 Cell Stem Cell 、 JACS 、 Angew.Chem.Int.Ed. 、 Nat Comm. 、 TPAMI 、 PRL 等领域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逾 800 篇。 2020 年我校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 Nature 、 Science 上发表了 23 篇重大科研成果,其中 16 篇是以上科大为第一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学校全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参与中科院牵头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 2017 年 10 月,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实现 10 拍瓦( 1 拍瓦 =1 千万亿瓦)激光脉冲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 年 6 月,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暨活细胞成像等线站装置研制成功并取得首批实验数据,当年 12 月生物成像实验站、表面化学实验站和超导转变边 X 射线探测器完成工艺测试,性能指标全面达标,标志我国在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束线站研制和使用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学校积极推动科教与产业的融合,与多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一系列进展。,2016 年 4 月 15 日,国务院发布《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指出上科大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目前,学校正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负责或参与建设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高性能膜蛋白晶体学线站),牵头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承担 “ 未来医学中心 ” 、 “ 未来科学中心 ” 等科创中心重点建设工作,力争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学校积极投身教育国际合作,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在学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课程共享、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并积极拓展与国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已与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等欧美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院校还在不断增加。

上海一共有64所大学,其中本科大学38所,专科学校26所。上海比较好的大学有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上海64所大学名单 学校名称 院校类型 办学层次 备注 复旦大学 医药 本科 公办 上海纽约大学 综合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 上海科技大学 综合 本科 公办 同济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音乐学院 艺术 本科 公办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 本科 公办 上海公安学院 政法 本科 公办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 本科 公办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 本科 公办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 本科 公办 东华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艺术 本科 民办 上海大学 综合 本科 公办 华东政法大学 政法 本科 公办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 本科 公办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 本科 公办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体育 专科 公办 华东理工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政法学院 政法 本科 公办 上海师范大学 师范 本科 公办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 本科 公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财经 本科 公办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财经 专科 公办 上海理工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海事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海关学院 综合 本科 公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财经 本科 公办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财经 专科 公办 上海电力大学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工科 专科 公办 上海健康医学院 医药 本科 公办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艺术 专科 公办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综合 专科 公办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兴伟学院 工科 本科 民办 上海商学院 财经 本科 公办 上海杉达学院 财经 本科 民办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 专科 公办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工科 专科 公办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 工科 专科 民办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综合 本科 民办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综合 专科 公办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语言 专科 民办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工科 专科 公办 上海建桥学院 综合 本科 民办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电机学院 工科 本科 公办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医药 本科 公办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工科 专科 公办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 工科 专科 民办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财经 专科 民办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财经 本科 民办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工科 专科 公办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科 专科 公办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 专科 民办 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 专科 民办

上海软科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2所高校入围全球100强,相比于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进步5个位次,排名世界第54名;复旦大学从去年第77名上升至第67名,提升了足足10个位次。

在12所上榜高校中,上海有7所高校入围世界500强,与广东省并列成为进入世界500强高校数量前三的省份,表现优异。

入围世界500强的上海高校,还有同济大学(151-200)、华东师范大学(201-300)、上海大学(201-300)、华东理工大学(301-400)和上海科技大学(301-400)。其中,华东师范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300,提升明显,展现出强劲的实力;上海科技大学作为新晋“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次进入全球前400,发展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入围世界前1000的上海高校,还有海军军医大学(601-700)、东华大学(701-800)、上海财经大学(701-800)、上海理工大学(701-800)和上海师范大学(901-1000)。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著称,全部采用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教师数、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数、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被Webof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

软科简介:

软科指的就是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哲学相互交叉、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

软科学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综合地运用决策。理论、系统方法和计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手段,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从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各个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研究其规律性,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案,为有关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软科指的就是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哲学相互交叉,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

上海理工在science发表论文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

2009年开始,ARWU改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

ARWU使用6项客观指标对世界大学进行排名,具体包括: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高被引科学家数、在《 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以及师均表现。

每年被排名的大学有1200所,ARWU每年发布全球前500名大学。

扩展资料:

研发ARWU的初衷是分析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体系中的位置,但是发布以来排名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大学、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世界主要国家的主流媒体几乎都报道过 ARWU。 数百所大学在自己的新闻 、年报或宣传材料中引用ARWU。

《Economist》(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的一份长篇报告提到ARWU是“被最为广泛使用的世界大学排名”;美国的《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记事)称赞 ARWU是“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排名”。

ARWU的权威性来自于排名方法的合理性、稳定性和透明性。欧盟研究网在 2003年12月31日以头条新闻报道了ARWU“使用若干科研表现指标对大学进行认真评价”。

牛津大学校长 Chris Patten提到,“ARWU的排名方法看起来相当可靠,是一个公正的比较”。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 Simon Marginson教授认为ARWU的优点之一在于“遵守了学术研究的规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16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是上海软科从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校友、教师、高被引学者、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情况、科学引文和社会科学引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6个方面对全球大学进行了学术排名。全球这种大学排名太多了,各自的倾向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个排名浮动比较大。

伴随着科技部印发破除唯论文的意见深入人心,国产期刊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前面小编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一本国产化学类TOP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今天就再给大家分享一本国产化学类TOP期刊,国人占比82%!——Science China-Chemistry。1.期刊介绍及速览Science China-Chemistry是《中国科学》旗下系列期刊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化学期刊。该刊是SCIENCE PRESS出版社旗下月刊,为化学类混合开放获取期刊,ISSN为1674-7291。JCR分区为化学综合类Q2,中科院分区化学类1区。Science China-Chemistry致力于快速报道化学科学及其交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成果。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刊官方网站:期刊投稿地址: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scc2.期刊领域Science China-Chemistry主要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原创研究论文(Original Research Papers)。该刊收稿范围涵盖化学科学及其交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成果,包括化学、化工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领域中与化学有关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该刊与其中文版《中国科学:化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前者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Engineering Index (EI)等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后者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美国化学文摘(CA)等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3.刊文量Science China-Chemistry自2017年Article和Review合计发文量减至200篇以下后,近年来发文量维持在180篇左右。2020年这两种文章共发表了225篇,较2019年增加27.84%;总发文量为264篇,包括以下3种类型:ARTICLE(196); REVIEW (29); EDITORIAL MATERIAL (39)。以原创研究文章为主,综述文章占了10.98%,想投综述文章的小伙伴可以考虑!无修订和撤稿情况,可见该刊对稿件质量的把控还是较为严谨的。此外,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20年还发表了53篇EARLY ACCESS 文章(已经最终被期刊收录并拥有了静态DOI和在线出版日期,但还没有最终的期卷号或页码信息的论文)。国人发文情况:该刊2019年国人发文占比82%,国人友好程度可见一斑!通过分析2017-2019年文献来源的地区分布可发现,国人累计发文量排名独占鳌头,远超过排行其后的美国和英国。期刊作者国家分布如图:机构发文情况:期刊作者单位分布如下图所示,累计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均为国内机构,按发文量多寡排序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

上海理工发表论文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数控加工技术为核心,现代车辆零部件现代设计、机械设计、虚拟制造等四大主要研究方向,并在精密磨削、仿生优化设计、车辆强度与可靠性设计、精密测量与智能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476项,科研经费达5229.7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1501万。发表科技论文744篇,其中校定B类以上期刊145篇,SCI收录论文13篇,EI收录论文5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项。在高档数控磨床设计与制造方面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面向钢铁汽车行业的高档数控磨床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获得了2010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大型重载精密轴类零件磨削技术与系列成套装备”获得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行业内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提速线路钢轨四向校直机的研制及应用”,“陀螺旋转式聚焦放疗技术及应用”等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学院正朝着打造国内一流特色的科研方向而努力。学院主要科学研究方向 快速设计技术是当前市场在对产品多样化、瞬变性等需求加强的形势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快速设计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产品的设计速度和“人才荒”问题。快速设计技术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设计流程,将设计知识和设计专家的经验沉淀于软件中,实现了基于订单型产品设计过程的优化计算、参数化设计、数据管理、工艺设计一体化,使产品的开发设计速度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在输入设计参数后快速设计系统能输出三维和二维CAD图纸、设计报告、标准件、采购件、加工件、外协件汇总表,工艺汇总表,产品BOM。CAD中心已经为三一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站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发了产品快速设计系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一环,是衡量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术水平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一、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扉页 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3.声明4.中、英题目(不超过30字(词))5.中、英文摘要(不少于500字(词)),中、英文关键词(3~8个)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获得的成果和结论等6.全文目录7.引言、文献评述论文的引言和文献评述部分应比较全面介绍有关该课题在国内外已做的工作,并对其进行评述,阐明本文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8.理论部分利用前人或本人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别人没有做过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且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推导正确9.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比较先进的实验装置,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并获得实验结果。同时,对实验结果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分析和讨论。如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则需应用新的理论、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讨论结果10.小结和讨论11.符号表12.参考文献13.附录14.从1999级研究生开始,学位论文最后必须附上“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一览表”。以上要求《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可参照执行二、学位论文要求1.文句通顺、条理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博士学位论文还应有一定的理论完整性和系统性、创新性;2.页面设置正文字体:除每章标题用黑体外,论文所有的文字,中文用宋体,数字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行 距:固定值20磅,图表除外页 边 距:上:3.5 cm;下:2.5 cm;左:3.0 cm;右:3.0 cm;页 眉:2.0 cm (5号宋体,居中)奇数页:第 X 章及其标题偶数页:论文题目页 脚:2.0 cm 标注页码(5号Times New Roman,居中) 注: 页眉和页脚均从绪论部分开始直到最后纸张大小:A4纸激光打印论文封面:用研究生部统一的论文封页装订3.示意图采用Word绘图工具或AutoCAD绘制,中文用5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Roman字体;图形用1磅线条,尺寸线用0.75磅线条;图题及表题字体:小4号宋体4.答辩完毕博士生速将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的电子版送至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另博士生需将学位论文原稿及学位论文(至少3份) 交学院研究生秘书,1份论文和论文电子版送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硕士生需将学位论文原稿及学位论文(1份) 交学院研究生秘书,1份论文和论文电子版送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三、学位论文书写顺序与打印要求第一部分 论文外封面格式(下载)(请在下载的WORD文档里进行文字修改务必不能移动原位置)第二部分 论文内封面格式(下载)(请在下载的WORD文档里进行文字修改)第三部分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下载)第四部分 声明(下载)第五部分 中文摘要

1.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的盲审要求是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要求,且满足学院的要求才能通过盲审。2. 具体而言,盲审要求主要包括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科研成果、推荐信等,同时需要对申请者的学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估。3. 在评估学术能力时,主要看重的是申请者的学术背景、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情况、专利等科研成果。延伸内容: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是一所享誉全国的重点院校,在光电技术领域拥有广泛的人才资源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因此,对于申请者的学术能力要求非常高,申请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且拥有多个研究方向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申请者还需要在推荐信以及个人简历等材料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和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申请者还需要注重学习和研究,注重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在光电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奠定基础。

针对项目的不同,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一般来说,省级国家级校级大创论文一定要发表,如果你有论文,就是你的成果,公开发表出来,对于你结题是个很好的帮助。当然,如果没有论文,但是有其他的成果,也不一定非要发表论文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针对项目的不同,有的项目申请专利或者其他的途径,也可以结题。这样就不一定非要发文章,取决于你项目本身的性质。针对省级国家级校级大创论文发表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发论文,可以找专业的人咨询一下总归能帮到你。

上海理工论文发表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数控加工技术为核心,现代车辆零部件现代设计、机械设计、虚拟制造等四大主要研究方向,并在精密磨削、仿生优化设计、车辆强度与可靠性设计、精密测量与智能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476项,科研经费达5229.7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1501万。发表科技论文744篇,其中校定B类以上期刊145篇,SCI收录论文13篇,EI收录论文5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项。在高档数控磨床设计与制造方面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面向钢铁汽车行业的高档数控磨床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获得了2010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大型重载精密轴类零件磨削技术与系列成套装备”获得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行业内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提速线路钢轨四向校直机的研制及应用”,“陀螺旋转式聚焦放疗技术及应用”等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学院正朝着打造国内一流特色的科研方向而努力。学院主要科学研究方向 快速设计技术是当前市场在对产品多样化、瞬变性等需求加强的形势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快速设计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产品的设计速度和“人才荒”问题。快速设计技术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设计流程,将设计知识和设计专家的经验沉淀于软件中,实现了基于订单型产品设计过程的优化计算、参数化设计、数据管理、工艺设计一体化,使产品的开发设计速度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在输入设计参数后快速设计系统能输出三维和二维CAD图纸、设计报告、标准件、采购件、加工件、外协件汇总表,工艺汇总表,产品BOM。CAD中心已经为三一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站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发了产品快速设计系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一环,是衡量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术水平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一、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扉页 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3.声明4.中、英题目(不超过30字(词))5.中、英文摘要(不少于500字(词)),中、英文关键词(3~8个)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获得的成果和结论等6.全文目录7.引言、文献评述论文的引言和文献评述部分应比较全面介绍有关该课题在国内外已做的工作,并对其进行评述,阐明本文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8.理论部分利用前人或本人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别人没有做过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且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推导正确9.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比较先进的实验装置,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并获得实验结果。同时,对实验结果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分析和讨论。如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则需应用新的理论、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讨论结果10.小结和讨论11.符号表12.参考文献13.附录14.从1999级研究生开始,学位论文最后必须附上“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一览表”。以上要求《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可参照执行二、学位论文要求1.文句通顺、条理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博士学位论文还应有一定的理论完整性和系统性、创新性;2.页面设置正文字体:除每章标题用黑体外,论文所有的文字,中文用宋体,数字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行 距:固定值20磅,图表除外页 边 距:上:3.5 cm;下:2.5 cm;左:3.0 cm;右:3.0 cm;页 眉:2.0 cm (5号宋体,居中)奇数页:第 X 章及其标题偶数页:论文题目页 脚:2.0 cm 标注页码(5号Times New Roman,居中) 注: 页眉和页脚均从绪论部分开始直到最后纸张大小:A4纸激光打印论文封面:用研究生部统一的论文封页装订3.示意图采用Word绘图工具或AutoCAD绘制,中文用5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Roman字体;图形用1磅线条,尺寸线用0.75磅线条;图题及表题字体:小4号宋体4.答辩完毕博士生速将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的电子版送至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另博士生需将学位论文原稿及学位论文(至少3份) 交学院研究生秘书,1份论文和论文电子版送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硕士生需将学位论文原稿及学位论文(1份) 交学院研究生秘书,1份论文和论文电子版送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三、学位论文书写顺序与打印要求第一部分 论文外封面格式(下载)(请在下载的WORD文档里进行文字修改务必不能移动原位置)第二部分 论文内封面格式(下载)(请在下载的WORD文档里进行文字修改)第三部分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下载)第四部分 声明(下载)第五部分 中文摘要

1.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的盲审要求是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要求,且满足学院的要求才能通过盲审。2. 具体而言,盲审要求主要包括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科研成果、推荐信等,同时需要对申请者的学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估。3. 在评估学术能力时,主要看重的是申请者的学术背景、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情况、专利等科研成果。延伸内容: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是一所享誉全国的重点院校,在光电技术领域拥有广泛的人才资源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因此,对于申请者的学术能力要求非常高,申请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且拥有多个研究方向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申请者还需要在推荐信以及个人简历等材料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和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申请者还需要注重学习和研究,注重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在光电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奠定基础。

针对项目的不同,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一般来说,省级国家级校级大创论文一定要发表,如果你有论文,就是你的成果,公开发表出来,对于你结题是个很好的帮助。当然,如果没有论文,但是有其他的成果,也不一定非要发表论文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针对项目的不同,有的项目申请专利或者其他的途径,也可以结题。这样就不一定非要发文章,取决于你项目本身的性质。针对省级国家级校级大创论文发表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发论文,可以找专业的人咨询一下总归能帮到你。

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1.456。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