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应急广播电视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21:26:06

应急广播电视论文发表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1) 《广播与电视技术》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均需提供。并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 E-mail 地址。(2)《广播与电视技术》 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摘要(中文)字数一般在 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中提及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关键词的个数为 3~8 个。(3) 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文中外国人名、术语统一为英文,不宜采用中文译法。(4) 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内容以英文表述。(5) 稿件具体格式、体例请参考近期出版的本刊杂志。

应急广播电视论文发表要求

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个方专面:文章是原创的,抄属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具体的你可以去问问爱学术论文网,我同事都在那里发表的,期刊也都拿到手了,很满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文发表第1个要求就是这个论文需要是你自己研究成果,也就是自己,你自己写的不能抄别人的,第2点就是你现在的这个观点需要是别人没有的或者是至少有创新的点。

链接:

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

课程目录:

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

尔雅老师快速批量修改不同学科论文的教学示范

尔雅老师团队如何在30分钟找到论文选题并写出论文

对一篇弹幕英语教学论文的修改建议

对一篇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修改建议

解构描摹一篇好论文的实用技巧

如何通过知网迅速找到200篇优质文献

如何利用知网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做文献综述

如何批量下载200篇文献

......

学术堂以医学论文发表为例,给大家讲讲论文发表需要什么条件: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风险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杂志发表了论文都有效的.杂志有正规的有非法的,因为期刊行业开始了收费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期刊征稿,其目的无非就是敛财.非法期刊发表的论文属于无效的.如何辨别期刊的真伪?通过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的回答:凡在国家新闻出版局查询系统里查询不到的刊物,均为非法刊物.所以作者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局的数据库进行刊物查询.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所谓的版面设计实际上是一本杂志的页面,一般为16开的标准.但由于一些期刊对字体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其特点是不同的.加上除了文字外,还包括标点符号、空格等.在论文中,如果它涉及到图像、形式、空间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还可以根据一定的字符空间.因此,每个期刊的版面编排都是有限的,所以一些核心期刊对论文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如一些对文章提交的论文在6000-8000字的字数适当规定的核心期刊,文本空间一般从5000到10000字的要求,包括简介、语篇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太少的话不能充分讨论.除公共知识外,公共知识和公共事业的第一次出现,应标明对外汉语的汉译或对外汉语的全称.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比如现在投稿的文章,发表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份之后,这样发表的文章在6月份的使用中就绝对没有问题.而每年4月份的职称评审通知,通常是在当年出通知.等作者收到通知再发表论文,通常就会错过了时间.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

发表广播电视论文

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广播电视学论文的字数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在8万字以内,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在15万字以内。但是,如果您的论文内容比较简单,那么字数可以适当减少,一般在5000-8000字左右即可。

1 重庆广播电视工程职称评审需要发表论文,期刊是其中一种发表论文的方式。2 目前,该领域的期刊有很多种,如《广播电视技术》、《电视技术》、《电视学报》等。在选择期刊时,应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评价等级,还要考虑到自己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3 此外,还可以选择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如IEEE、ACM等,这些期刊和会议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有利于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您好,一篇广播电视学论文的字数一般应该在1000-3000字之间,最少也要有1000字,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重复,确保文章的质量。

广播电视发表论文

1 重庆广播电视工程职称评审需要发表论文,期刊是其中一种发表论文的方式。2 目前,该领域的期刊有很多种,如《广播电视技术》、《电视技术》、《电视学报》等。在选择期刊时,应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评价等级,还要考虑到自己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3 此外,还可以选择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如IEEE、ACM等,这些期刊和会议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有利于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广播电视论文发表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1、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策略探析

2、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探析

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研究

4、解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学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包括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