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玄奘寺事件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20:01:02

玄奘寺事件论文发表

针对于南京玄奘寺里面供奉了日军侵华的战犯的牌位事件,相关部门也进行了调查和处理,并且将相关的犯罪嫌疑人也进行了刑拘,并且还公布了嫌疑人受训的画面。给这些人共同排位的人,名字叫做吴啊萍,在2022年7月22号的时候,被当地的公安机关所立案调查。她在2017年12月18号的时候,到南京的玄奘寺里面,要求将这些人的牌位给供奉上,并且填上了这些日本人的名字,在被询问的时候还说这是自己的亲属和朋友。

在2022年2月26号的时候,也有一个女士到玄奘寺里面去找自己供的牌位,然后其中几个僧人就帮助自己一起寻找,在这期间就看到了这些日本人的牌位,有一个游客就拍下了照片,结果其中的一位僧人就赶紧把这些牌位给撤了下去,晚上的时候就跟住持说了,而住持当时就要求不准传出去,之后也一直没有跟相关的部门报告。在7月21号的时候,又有一位游客将这个照片拍摄并且发布到了社交平台上,这才被观众所熟知。

后来经过公安机关的走访和调查之后,发现供奉牌位的人叫做吴啊萍,但是并没有发现她受到别人的指使,或者跟别人同谋。吴啊萍表示自己来到南京之后了解了这段历史,知道了这些人的罪行就有心理阴影,并且长期做噩梦,在跟佛教接触了之后,就想要供奉这几个人,想让这几个人脱离苦难。

吴啊萍表示自己从2017年的3月份以来就一直失眠和焦虑,还三次到医院里面去就诊,并且经常吃镇静类的药物。吴啊萍出于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在明知道对方是日军战犯的情景之下,还出钱为这些人设立牌位,就是一种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同时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被公安机关拘留。

因为日本人那个时候那么的残忍,对我们中国是带来了那么大的伤害,所以根本不相信竟然会有中国人做出这样的事情,竟然会去供奉一个日本人。

这个事情说明很多人都是不尊重历史的,为了钱真的没有底线。老师应该加强对孩子们的历史教育和党史教育。

一些人他们无知并且不懂文化,一点都不了解历史,而且他们还伤害民族感情。可以选择让他们看青年大学习。

南京玄奘寺事件论文发表

南京玄奘寺供奉战犯,吴啊萍身份曝光,她到底是什么人?在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者为吴啊萍。吴啊萍毕业于河海大学护理专业,原本是一名护士,但后来辞职了。 大部分网友态度很坚决,一切违背民族原则底线的事情都应该被我们华夏儿女抵制

吴啊萍2013年进入南京某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019年9月辞职去五台山某寺庙当居士。自幼在原籍福建晋江生活,2000年迁至南京随父母生活。

一些人他们无知并且不懂文化,一点都不了解历史,而且他们还伤害民族感情。可以选择让他们看青年大学习。

有网友发文表示,在南京九华山公园玄奘寺内,一排长生牌位竟然供奉着侵华日军战犯。相关图片显示,牌位上标记的落款为“吴啊萍”。

玄奘寺事件论文发表时间

玄奘寺已经撤换了住持,传真法师已经不是住持了,传真法师出来向大家道歉,并且哽咽落泪了。网友们却说无法原谅,这位传真大师的社交账号也被曝光了,他是一个很活跃的人,他自称是渣男,并且说和尚爱美女,他还直播带货,还给美容店做宣传,他还经商,是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这位传真法师在社交平台上说,自己曾经做过好几年的渣男,还说和尚爱美女。传真法师身为玄奘寺住持,能在社交平台上说出这样的话,这不是幽默,这是不齿的行为,身为出家人应当六根清净,而他涉猎的太多了。他并没有脱离俗世,他是一个喜欢美女,爱美女的和尚,正应了曹德旺说的那句话,穿袈裟的并一定是和尚。身为出家人,他品行不端,一言一行与他的身份不符。

出家人都是能守得住寂寞的,不会参与凡尘俗世的活动,而他一边当和尚,一边当商人,还当制片人,他的生活真是非常丰富啊。传真法师被曝光他还直播带货,他已经售出了很多商品,他的粉丝有3万多人,他非常有经济头脑,他的短视频一直在更新。这位法师追求时髦,拍视频,不只是记录生活,还带货,真是让人想不到。

这位法师竟然参加美容店的开业典礼,还上台为他们做宣传,他举着美容卡说,看他这么漂亮,其实就是靠了这张美容卡,看来他还经常去做美容。一个出家人不守清规戒律,居然上台为美容店推销,真是人们大跌眼镜。有人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怎么能管好一个寺庙呢?出了这样的事也不足为奇。

南京玄奘寺供奉战犯,吴啊萍身份曝光,她到底是什么人?在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者为吴啊萍。吴啊萍毕业于河海大学护理专业,原本是一名护士,但后来辞职了。 大部分网友态度很坚决,一切违背民族原则底线的事情都应该被我们华夏儿女抵制

这个住持应该是有很多的官二代作为朋友或者是亲人,甚至他曾经应该也是当过官的,背景比较强。

在社交账号上面他说自己是一个渣男,他非常的喜欢美女,而且他还经常吃肉菜,说话不动脑子,胡言乱语,喜欢金钱。

玄奘佛学研究期刊投稿

唐玄奘是唐朝都城长安 大慈恩寺 的和尚。从3岁出家做和尚起,就他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很快就精通了佛教经典,被尊称为 三藏法师 (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

那么,唐玄奘为什么要远赴天竺(印度)取经呢?要求和玄奘共襄盛举的人为什么都纷纷离去了呢?如此重要的“形象工程”,唐朝政府真的像《西游记》那样,又是出通关文牒,又是派人护送吗?“三藏”的法号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给的吗?

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唐玄奘在诵经的过程中,发现佛经的有些地方不对,翻译得不够精准, 为了学习原版,玄奘决定到天竺去学习佛经 。

一大批人愿意跟着玄奘到天竺学习,要求和玄奘共襄盛举。于是,唐玄奘就以文化交流的名义向大唐政府申请签证。

玄奘上书朝廷要求出国取经被拒绝 。原因是当时突厥经常侵扰中原,边塞局势不稳, 政府禁止出国 。

玄奘决定偷渡!

没有签证,没有差旅费,没有安保服务,原打算和玄奘共襄盛举的人眼看着文化交流变成偷渡,都纷纷离开了。

公元629年秋,长安闹饥荒,朝廷同意僧侣外出就食, 玄奘乘机离开长安 ,来到边塞重镇 凉州 (今甘肃省武威市)。

通往天竺的路漫漫,在没有官方支持,没有卫星导航,没有陪同人员,唐玄奘一人上路了。

凉州都督 李大亮 命令玄奘返回长安,否则就以投敌叛国论处!

玄奘没有办法,只好乘着夜色跑路了,逃犯的罪名坐实了。

玄奘遭官府缉拿,东躲西藏,昼伏夜行,来到瓜州城外的大唐边关 玉门关 (现已淹没于甘肃安西县双塔水库水面之下)。

唐代玉门关凭河而建,匏河(今疏勒河)下广上狭,湍急难渡,可又非渡不可。

正当玄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叫 石磐陀 的人出现了。

石磐陀作为孙悟空的原型,在玄奘被官府通缉时, 拜玄奘为师,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去西天 。

这位弟子砍树铺草,垫沙搭桥,让玄奘过了匏河,又凭借经验带师傅绕过玉门关关口。

可是,刚过玉门关,石磐陀就有点后悔了。

面对官府的冷箭、饥渴、追兵,石磐陀决定放弃,没有完成这一冒险之旅,这一点不如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仅一路降妖除魔,还一路化斋。

石磐陀走后,迎接唐玄奘的是九死一生,这成了吴承恩写《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的依据。

为了取得真经, 他独自一人继续赶路,进入大戈壁 。

800里的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他迷路了,慌乱中又弄翻了水袋。但他曾经发誓,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便继续西行。

为了找到一个叫 野马泉 的地方,他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地被风吹醒。

或许是马闻到了什么,朝一个方向跑了起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野马泉终于出现在玄奘眼前。

天无绝人间之路!当他一次次倒下后,叫醒他的是凉风,帮他找到水源的是他的座驾,座驾成了《西游记》白龙马的原型。

找到水源后,他摆脱困境 ,出了大沙漠,来到 高昌国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

高昌王 麹文泰 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地要他留在高昌。

玄奘坚决不肯。

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备好行装, 派了25人,带着30匹马护送 ;还写信给 沿路24国的国王 ,请他们保护玄奘安全过境。

玄奘带着一行人马,越过雪山冰河,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 碎叶城 (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西突厥可汗接待了他们。从那以后,一路上十分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入到天竺。

玄奘西行比《西游记》还感人,800里的沙漠,玄奘一人一马,没有人为他化斋,忍受饥渴、面临生死边缘是常有的事。

天竺摩揭陀国 有一座古老的叫做 那烂陀 的大寺院。寺里有个 戒贤法师 ,是天竺有名的大学者。

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106岁的戒贤法师学习。5年后,他把那里的经学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 戒日王 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他听到玄奘的名声后,便在他的 国都曲女城 (今印度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聚会。

天竺18个国的国王和3000多名高僧都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经说法,还让大家讨论。

会议开了18天,大家十分佩服玄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圆满成功。

玄奘的游历,在佛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公元645年,他带着600多部佛经,回到阔别10多年的长安。

他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在长安西郊,他受到朝野僧侣“空城出观”的热烈欢迎。

不久, 唐太宗李世民召见了他 ,不仅没有追究他的偷渡行为,还专门给他盖了大慈恩寺,建了大雁塔,让他译经。

玄奘法师的尊称“三藏”, 并非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赐 ,而是他在到达天竺后,在那 烂陀寺 内得到的这一尊称。寺院主持是年已100多岁的 戒贤法师 。

玄奘到达那烂陀寺后,受到了戒贤法师的盛情款待。当时在天竺也有“三藏”之说,但 只有懂得50部经、律、论的人才能配得上“三藏”的称号 。

在那烂陀寺内,能解经论20部的有1000余人;能解30部的有500余人; 能解50部的连玄奘法师在内只有10人 ,也就是说在玄奘到来之前,那烂陀寺内能达到三藏尊称的只有9人。

按照当时的规定,寺内必须要有10名三藏法师,但苦苦等待了多年也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第十人,当玄奘法师在寺内研习佛学后,才补上了这个空缺,正式成为了一名三藏法师。

玄奘西行,经过玄奘、辨机等人的不懈努力,不仅给后人留下《西域记》和《三藏法师传》等经典,还被吴承恩改编成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乃至今天我们常说的心心相印、醍醐灌顶等词语,也都来源佛经。

玄奘(公元602年一664年)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他发现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取经求学.玄奘于唐贞观元年(627),出发西行.他穿过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地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高僧鉴真: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玄奘西行是因为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 影响:玄奘西行走通了张骞当年没有走通的路,带回了前人不曾带回的印度佛典,扩大了中国和丝绸之路的影响,延伸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所覆盖的范围.创立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翻译佛经,传播学说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鉴真东渡的是弘化佛法,传律授戒 玄奘西行是因为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 影响:玄奘西行走通了张骞当年没有走通的路,带回了前人不曾带回的印度佛典,扩大了中国和丝绸之路的影响,延伸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所覆盖的范围.创立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翻译佛经,传播学说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精神上都是体现了,艰苦奋斗,矢志不逾 二者都促进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玄奘翻译佛经论文发表时间

得学佛法饮水思源<玄奘取经>玄奘(西元602年一664年)原姓陈,名□,玄奘是他的法名。洛州缑氏(今河南省偃师缑氏镇)人,他是汉代太守陈仲弓的后裔,曾祖陈钦是北魏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县)太守,祖父陈康是北齐的国子博士,父亲陈慧曾任江陵县令。陈慧有四个儿子,玄奘排行第四,自幼聪明过人,八岁时就向父亲学习儒家经典。 玄奘的二哥首先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去学习佛教经典。13岁时玄奘便出家了。成年后玄奘便云游各地,参访名僧。先后从慧休、道深等高僧学习贯通众多佛教经书,造诣日深。 玄奘并不以此为满足,仍不断求学,求学过程中深感中国佛经由于翻译有误,不完整的原因而造成很多地方众说纷纭。玄奘于唐武德九年(626年)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高僧戒贤的弟子。玄奘听他说戒贤在那烂陀寺讲《喻迦师地论》,非常向往,从此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贞观元年(627)玄奘上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出发,当时有个秦州(今日甘肃省天水县)僧孝达,在长安学《涅磐经》,要回秦州,玄奘与之同往,玄奘在秦州住一夜后又结伴经兰州到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玄奘在此应邀讲解佛经,使他名扬西域。 当地有个和尚叫慧威,他很同情玄奘,派弟子惠琳、道正护送他西行,他们昼伏夜行至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东)。玄奘在瓜州买到一匹马,但苦于无人相引,道正已回敦煌,惠琳已回凉州。此时有个胡人叫石磐陀,被玄奘收为弟子,他护送玄奘前往,但他胆小怕事,中途变心,返回瓜州。从此以后,玄奘独自一人进入一往无际的大沙漠,他四天五夜,滴水不进,粒米不食。死去活来,但他毫无畏缩,甯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备历艰辛,终于到达伊吾国境,又过数日,到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 高昌国王麴(qu)文泰遣使迎候,国王由侍人陪同,亲自迎接玄奘入后院,住一重阁宝账之中,王妃与数十名侍女皆来礼拜。麴文泰又命年逾八十的国统王法师规劝玄奘留住,但玄奘没有同意,说:“我来到此地是为西行求法,今天受到你的阻碍,大王只可留下我的尸骨,我求法的意志和决心,大王是留不住的。”以后便绝食三天以示抗议。麴文泰被玄奘西行求法的决心所感动,只好放他西行。 王与玄奘在王母面前结为兄弟。麴文泰还要求玄奘从印返国路过高昌国时,留住三年,受王供养。还要求现在讲经一个月,玄奘一一答应。玄奘开讲时,太妃以下国王、大臣等三百余人前来听讲,国王麴文泰亲执香炉并低跪为蹬,天天如此。讲完佛经以后,让玄奘度四沙弥,以作侍从。玄奘离开使他倍受敬重的高昌国,又踏上了万里征途,历历艰辛,踏过二十多个国家的国土,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到达北印的滥波国。 玄奘从滥波国向南行,经那揭罗喝国到达无著、世亲等佛教大师的出生地犍陀罗国,玄奘在此把麴文泰送给他的金、银等物分送给各大寺院。他从犍陀罗国往东南行,经咀叉始罗等国,到达迦湿弥罗国,玄奘在这里停留两年,把第四次佛教结集的三十万经论全部学完。 玄奘在北印游历了十多个国家,于贞观五年(631年)来到中印度。他在中印度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沿途向名僧学习佛教经典。对玄奘影响最大的是那烂陀寺,他在此拜年过百岁的老住持戒贤为师。向他学习唯识教义。那烂陀寺是印度佛教界的最高学府,在此大小乘并举,以大乘为主 在玄奘学习期间,那烂陀寺能容纳一万名学生和一千五百名教师,共中通二十部经论者共一千余人,通三十部者,多至五百人;通五十部者,称为“三藏法师”,包括玄奘在内,共十名,玄奘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以后,又到处去游学,游历数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请教。然后又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戒贤汇报他的学习情况,受到戒贤的赞尝。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佛学辩论大会,请玄奘为论主,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大法会,会后启程归国。 玄奘回国的消息传开以后,戒日王千方百计地挽留他,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要为他造一百座寺院,这些优厚待遇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玄奘赴印时,曾答应高昌国王麴文泰,返国时留住三年,但此时高昌国已被唐太宗所灭,麴文泰已病故,玄奘无须履行自己的诺言。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玄奘回到长安的第二天,就在朱雀街之南陈列他从印度带来的佛经佛像,他带回来的佛教经典如下:大乘经234部,大乘论192部,上座部经律论15部,大众部经律论15部,三弥底部经律论15部,弥沙塞部经律论22部,迦叶臂耶部经律论17部,法藏部经律论42夹,说一切有部经律论67部,因明论36部,声论13部,共520夹657部,用20匹马驮来。玄奘带回的佛像主要如下:摩揭陀国的金佛像一尊、于鹫峰山金佛像一尊等。后将这些陈列品送弘福寺储存。 二月,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玄奘要求组织译埸,翻译佛经。开始玄奘要求去少林寺译经,唐太宗安排他去弘福寺,玄奘欣然同意。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开始翻译佛经。玄奘还奉唐太宗之命, 由他口述,由其弟子辩机执笔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载他亲自经历及所闻138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这本书是研究西域及印巴次大陆的重要典籍,被译成英、法、日等外国文字,受到国际学者的重视。完成《大唐西域记》的写作以后,玄奘还奉唐太宗之命,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不久唐太宗又一次规劝玄奘还俗作官,又一次遭到拒绝。唐太宗写了一篇《大唐三藏圣教序》,赞扬玄奘西游。 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并悉心从事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示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大雁塔。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年),功业始毕”。显庆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为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寺,致力译经。 玄奘的译埸分为十种人: (一)译主:总负责人: (二)证义:译主的助手,审定译文和原文有没有出入; (三)证文:校对译主宣读的梵文; (四)书写:写出梵文音译; (五)笔受:翻梵为汉; (六)辍文:按照汉文语法整理译文; (七)参译:校勘原文,并将译文返译成梵文。再加原文核对; (八)刊定:使译文精炼流畅; (九)润文:对译文润色; (十)梵呗:唱颂梵音,修正音韵。 玄奘还提出五不翻的原则: (一)秘密故不翻:如咒语; (二)多含故不翻:一词多义的词取音译,不取意译; (三)此无故不翻。中国没有的东西,只取音译,不取意译; (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完全可以意译为“无上正觉”。但自迦叶摩腾以来,一直采取音译,不取意译; (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是梵文prajno的音译。完全可以意译为智慧,但般若令人生敬。所以取音译,不取意译。 唐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开始翻译《大宝积经》,刚开始不久就逝世于玉华寺。在安葬玄奘那天,有一百多万人送葬,三万多人露宿墓旁。 玄奘一生共译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他以前的翻译称为旧译,他创造了新译。旧译以真谛和鸠摩罗什为代表,新译以玄奘和义净为代表。旧译者多为外国人,有的因不精通汉语,有的过于强调意译而失原旨,有的过于强调直译,使中国人难以理解。玄奘既精通梵文,又精通汉语,所译经典既不失原旨,又通顺流畅,便于中国人阅读。 玄奘事迹多见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玄奘传》等。玄奘一派学说被后人称为法相唯识学说。玄奘被尊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的创始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是以玄奘取经为题材创作的神话小说。

旋转翻译梵文佛经典籍用了二十年写出来。玄奘历时近二十年,翻译出瑜伽师地论,大般若经等75部经、论,共1335卷,丰富了我国的宗教文化,保存了珍贵的古印度佛教典籍。玄奘,姓陈名袆,唐代洛阳人,我国古代四大译经家之一,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1、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2、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元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并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公元645年玄奘归来,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玄奘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3、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