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河海大学论文发表总量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02 09:16:02

河海大学论文发表总量多少

答: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属于能源与电气学院。 主要用来培养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热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热能与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热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从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后可以在水利水电、流体机械、电力、动力工程等相关设计院、发电厂、制造厂和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 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 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以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水电厂、抽水蓄能电站为主要就业单位。

河海大学动力工程系介绍

一、基本情况

动力工程系现有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动力工程系的支撑学科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和机械工程学科,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是在原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学科基础上发展而来,历史悠久,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教授。动力工程系下设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控制与计算机仿真研究所、流体机械流动计算及优化研究所、流体机械测试与诊断技术研究所、水工金属结构(水工机械)安全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所、热能工程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该学科特色明显、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具有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教师中拥有教授职称的5人(其中博导一名)、副教授职称的3人,讲师及以下职称的6人。

近五年负责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点计划项目、“948”项目、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及生产委托科研项目1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5项等。在国内外主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流体机械性能及优化;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控制;水轮机调节系统分析及微机调速器开发研制;水电厂计算机仿真;流体机械测试与诊断技术;复杂热力系统优化运行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现代空调技术。

本学科开发了水电站水力――机械过渡过程计算研究通用程序,所有国内大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都购买了该软件,应用于所有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计算。

拥有高水平、高精度、多功能的“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水力机械动态模拟试验台”各一座,两座试验台都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已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市政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中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已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鉴定,具有A级精度(±0.4%)。试验台不仅可以做立式、卧式水轮机、水泵的能量特性、汽蚀特性、飞逸特性和水流内特性等试验研究,而且还可以做正向、反向水轮机、水泵的能量特性、汽蚀特性、飞逸特性和水流内特性等试验研究。

本学科还开发出成熟的产品:水轮机微机调速器(采用STD总线工控机、可编程控制器和工业PC);水轮机调节系统对象实时仿真和现场测试系统;水电站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水电站、泵站现场测试系统。

扩展资料

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简称“河海”,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

河海大学官网

水文水资源是河海最强的专业,学科水平排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是河海的王牌专业,更是河海大学的四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很好的专业哈~前途无量滴~主要是为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等工作输送人才,就业前景很好~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在南京郊区,比较偏远,但是住宿条件很好~水文专业的学生,大一大二在江宁校区就读,大三为了方便实习和实验会搬到本部学习。

水文是河海实力最强的学科但就业和水电,港航比要差一点,不过也不错大一,大二在江宁校区就读大三大四搬回鼓楼区的校本部

水文水资源学院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1985年,学校恢复河海大学校名后设立水资源水文系;1995年,学校内部机构调整,成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2002年,调整为水资源环境学院,2007年调整为水文水资源学院。 1952年,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专业,并于1955年招收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培养研究生的学科点。1981年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1年获世界银行贷款“中国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资助,1993年建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1996年列入“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专门议案,在我校设立UNESCO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2001年,批准设立水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列入“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设有水文水资源系、城市资源环境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水务工程系、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中德水资源研究所、水文水利自动化研究所、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所、水资源环境实验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具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水文学及水资源、生态水利、城市水务,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水文学及水资源、生态水利、城市水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90人,双聘院士2名,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20名,副高3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1人。设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1996年以来主持与承担600余项国家973计划、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科研项目,经费总额9000万元,发表论文58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6部,获部省级以上奖42项,参与国际学术交流170人次。 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继承与发展”的方针,注重学术积累,已逐步形成覆盖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及3S技术应用领域的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有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有全国较齐全的水文图书资料和先进的实验研究设施,并与国内外水文水资源领域著名的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紧密跟踪与引导学科发展趋势,积极参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水文水资源及环境问题,总体上居国际先进水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介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已培养本科生近5000名,2002年被列为河海大学品牌专业,2003年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等方面应用基础,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应用人才。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信息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水环境评价和保护、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水文水利计算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测量、科学运算、实验和测试等方面技能,接受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水力学、水文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灾害评估与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以及水环境评价与保护的基本方法;(3)从事水资源勘测、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水利水电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领域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主干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水力学、水利经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自然地理学、气象学、地下水水文学、河流动力学、水环境化学、水文测验、应用水文学、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灾害防治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测量、水利工程、测验、气象、自然地理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共42.5个学分。主要专业实践:水力学实验、河流动力学实验、水文测验实验、自然地理实验、气象实验及化学实验等。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水文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水文物理规律及流域水文模拟;水资源系统优化规则与管理;城市水资源及城市防洪;水资源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水文与水环境保护;水政及水资源保护;环境气象与城市气候等十多个方向。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设计(规划)院,城建部门,环保部门,水利(文)局,各大流域机构,工程施工单位,中外合资公司,教育部门,部队等。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的供需比为1:3,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河海大学论文发表总量

河海大学商学院简介

河海大学商学教育可追溯至1915年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创立时期,1927年“河海工科大学” 时期设立商业专修科,1979年“华东水利学院”时期恢复商学教育,1983年成立管理工程系,是我国最早设立商学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

河海大学商学院以“求天下学问,做工商精英”为办学宗旨,坚持“教育、科研、咨询、培训”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师生携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现已成为一所融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三个主干一级学科为一体,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硕士(含MBA、工程硕士)、学士等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商学院。

学院现设有7个业务系,管理学系、会计学系、理财学系、营销学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工程与项目管理系、经济学系;12个研究机构,水利经济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所、投资研究所、资产经营管理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所、管理科学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规划与决策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产业发展与信息化管理研究中心、工程哲学与管理研究中心;5个职业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MBA教育中心、工程硕士教育中心、国际教育中心、管理培训中心、江苏河海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多个教育基地与管理服务机构。

截至2008年9月,学院现有专任教职工156人。专职教师101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5人,拥有外校学历(学位)的教师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以上,另聘有双聘院士1名、特聘教授1名、兼职教授22名。学院各类在校学生406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15名、硕士研究生556名、专业学位硕士生(工商管理硕士527人、工程硕士317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54人)898名,本科生2292名。

学院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层次,设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情报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3个大类本科专业共16个专业方向。其中,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水利部重点学科及江苏省重点学科,工商管理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区域发展与水战略研究中心”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培育)基地(2007年),“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经济与管理方向)通过国家合格验收(2008年)。

学院在致力培养多层次、多类型高质量人才的同时,科学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十五期间”,学院各类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科技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EI、SCI、ISTP收录论文3篇,CS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15项。

在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河海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列全国第14位(2003年)、应用经济学列全国第19位(2004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列全国第16位(2006年)。

学院硬件设施齐全,拥有占地约1万7千平方米的专用中央空调办公大楼、总面积300平方米的实验管理中心,还拥有面积达630平方米、专业藏书10多万册的院资料室。在建中的商学院新馆,建筑面积达38600平方米。以商学院新楼竣工使用为标志,河海大学商学院必将在新时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

答: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属于能源与电气学院。 主要用来培养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热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热能与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热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从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后可以在水利水电、流体机械、电力、动力工程等相关设计院、发电厂、制造厂和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 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 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以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水电厂、抽水蓄能电站为主要就业单位。

河海大学动力工程系介绍

一、基本情况

动力工程系现有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动力工程系的支撑学科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和机械工程学科,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是在原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学科基础上发展而来,历史悠久,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教授。动力工程系下设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控制与计算机仿真研究所、流体机械流动计算及优化研究所、流体机械测试与诊断技术研究所、水工金属结构(水工机械)安全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所、热能工程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该学科特色明显、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具有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教师中拥有教授职称的5人(其中博导一名)、副教授职称的3人,讲师及以下职称的6人。

近五年负责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点计划项目、“948”项目、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及生产委托科研项目1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5项等。在国内外主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流体机械性能及优化;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控制;水轮机调节系统分析及微机调速器开发研制;水电厂计算机仿真;流体机械测试与诊断技术;复杂热力系统优化运行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现代空调技术。

本学科开发了水电站水力――机械过渡过程计算研究通用程序,所有国内大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都购买了该软件,应用于所有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计算。

拥有高水平、高精度、多功能的“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水力机械动态模拟试验台”各一座,两座试验台都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已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市政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中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已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鉴定,具有A级精度(±0.4%)。试验台不仅可以做立式、卧式水轮机、水泵的能量特性、汽蚀特性、飞逸特性和水流内特性等试验研究,而且还可以做正向、反向水轮机、水泵的能量特性、汽蚀特性、飞逸特性和水流内特性等试验研究。

本学科还开发出成熟的产品:水轮机微机调速器(采用STD总线工控机、可编程控制器和工业PC);水轮机调节系统对象实时仿真和现场测试系统;水电站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水电站、泵站现场测试系统。

扩展资料

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简称“河海”,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

河海大学官网

这个属于能源与电气学院的,这个在整个江苏省的排名仅次于东大和南理工,还是非常不错的啊!

水文水资源学院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1985年,学校恢复河海大学校名后设立水资源水文系;1995年,学校内部机构调整,成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2002年,调整为水资源环境学院,2007年调整为水文水资源学院。 1952年,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专业,并于1955年招收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培养研究生的学科点。1981年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1年获世界银行贷款“中国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资助,1993年建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1996年列入“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专门议案,在我校设立UNESCO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2001年,批准设立水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列入“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设有水文水资源系、城市资源环境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水务工程系、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中德水资源研究所、水文水利自动化研究所、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所、水资源环境实验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具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水文学及水资源、生态水利、城市水务,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水文学及水资源、生态水利、城市水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90人,双聘院士2名,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20名,副高3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1人。设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1996年以来主持与承担600余项国家973计划、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科研项目,经费总额9000万元,发表论文58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6部,获部省级以上奖42项,参与国际学术交流170人次。 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继承与发展”的方针,注重学术积累,已逐步形成覆盖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及3S技术应用领域的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有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有全国较齐全的水文图书资料和先进的实验研究设施,并与国内外水文水资源领域著名的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紧密跟踪与引导学科发展趋势,积极参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水文水资源及环境问题,总体上居国际先进水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介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已培养本科生近5000名,2002年被列为河海大学品牌专业,2003年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等方面应用基础,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应用人才。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信息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水环境评价和保护、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水文水利计算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测量、科学运算、实验和测试等方面技能,接受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水力学、水文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灾害评估与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以及水环境评价与保护的基本方法;(3)从事水资源勘测、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水利水电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领域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主干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水力学、水利经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自然地理学、气象学、地下水水文学、河流动力学、水环境化学、水文测验、应用水文学、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灾害防治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测量、水利工程、测验、气象、自然地理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共42.5个学分。主要专业实践:水力学实验、河流动力学实验、水文测验实验、自然地理实验、气象实验及化学实验等。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水文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水文物理规律及流域水文模拟;水资源系统优化规则与管理;城市水资源及城市防洪;水资源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水文与水环境保护;水政及水资源保护;环境气象与城市气候等十多个方向。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设计(规划)院,城建部门,环保部门,水利(文)局,各大流域机构,工程施工单位,中外合资公司,教育部门,部队等。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的供需比为1:3,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中科院论文发表总量多少

11.67万篇 9.8%详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1月27日在京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的94800篇增加了21900篇,占世界份额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2008年SC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科研机构均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和上海生命科学院分列前三名。 在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论文中,2008年共收录中国论文8.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2.53%,超过位列第二的美国5.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国内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2.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21.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继续排名世界第一位。2008年E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研究机构中有19家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金属所、化学所和长春应化所分列前三名。

在SCI上发表的论文,生物物理所2004年的影响因子是4.2,到2005年则超过了5.1,所长饶子和说:“从2006年开始,我们可以不强调SCI了,我想即便我们不强调,影响因子也不会往下掉,我们现在考虑的是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起到'骨干’和'引领’作用,是更高境界上对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诚如斯言,近年来中科院科技产出数量质量大幅提升,让人刮目相看。2004年,中科院发表SCI论文较1998年增长115%,总量已约为德国马普学会的2倍;在国际各领域居前20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数量,已占全国同期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28篇,占全国的50%;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量较1998年分别增长3.2倍和18.6倍。国际权威刊物Cell之前25年来从未发表过中国科学家的论文,但就在2005年,发表在该刊上的中科院论文却接二连三。作为其中的作者之一,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张旭读出了另一层意义。他说,以前国内学者只要在国际著名杂志上面发一篇文章,就似乎成了英雄,“从2005年开始,生命科学领域的'英雄时代’结束了”。“今后大家可以用平常心对待论文发表,回归科学研究的本义。”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起到应有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李国杰院士有个很好的阐述:“方式之一是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技术标准,在推动新标准的建立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其中,由中科院计算所牵头、100多个企业参加制定的音视频编解码AVS标准,就是我国按国际惯例制定技术标准的一个范例,已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与重视。中科院众多的创新“英雄”,更是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无边苍穹,写在了广袤大地。

个人论文发表总量是多少

期刊讠仑文发表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有疑问追问了、。。

你要问你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校,有的一篇不要,有的要几篇还需要看期刊等级……不一而论,关键是论文要写好是关键的及关键

普刊论文发表人数要求2到3个人,最多不能超过3个人。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发表对作者人数没有明确限制,只要人数符合论文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就是被允许的,核心期刊论文大多都是合著论文,原因就是因为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内是顶尖学术论文,论文涉及实验的开展,以及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量大,难度高,所以核心期刊发表有数位作者是很常见的。

正常的署名无需过多担心,需要注意的是挂名作者,挂名作者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参与论文的创作与发表,也可能是对论文有一定程度的贡献,但贡献度不高,挂名作者需要谨慎,首先要参考发表刊物对这方面有没有详细要求,挂名作者人数需要控制,一般建议2-3人左右,过多的挂名作者会让文章的价值大打折扣。

简介

核心期刊是国内顶尖学术期刊,重复率必然不可能像普刊要求那么宽松,核心刊物对重复率的要求多在10%-15%左右,要求是比较高的。重复率低,说白了就是要求文章要创新。

有新思路有新观点,有作者独到的见解,符合要求的论文就是高质量的论文,就是具备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所以多数作者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感到吃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需要作者在专业内有一定积累才行。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怎么查看发表论文总量多少

我的网速不给力啊,想给你回复等了十多分钟才回复出上面两句话。

查询方法:用户打开任意浏览器,输入网址后,用户登录中国知网后,点击知网首页上方的个人/机构馆按钮,在知网数字图书馆中点击进入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在学术搜索框中输入发表文章标题。

点击检索后即可查询到在知网中发表过的文章内容。用户可以在个人图书馆中建立多个栏目,点击图书馆上方的智能建馆,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建馆对应信息,勾选完毕后即可创建新的栏目。

如何自己进行论文查重:

用户打开任意浏览器,输入网址后,点击网站进入知网检测的网页,找到对应的知网检测入口。

进入论文提交页面,按照要求输入论文题目、文章作者,上传待测论文,支付相应的查重费用后,点击提交检测,系统自动开始进行知网检测。知网检测时间为30-60分钟,知网检测完成后,在下载检测结果页面下载知网检测报告。

如何查发表论文在哪个网:

用户打开百度浏览器,输入网址后,用户登录中国知网,点击知网首页上方的个人/机构馆按钮,在知网数字图书馆中点击进入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在学术搜索框中输入发表文章标题。

点击检索后即可查询到在知网中发表过的文章内容。用户可以在个人图书馆中建立多个栏目,点击图书馆上方的智能建馆,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建馆对应信息,勾选完毕后即可创建新的栏目。

学术研究中国知网“CNKI三特刊”出版快报学术文献总库 科技学术文献总库 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总库 文献总量万篇。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工具书、 重要会议论文、年鉴、 专著、报纸、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知识元、哈佛商业评论数据库、古籍等;还可与德国 Springer公司期刊库等外文资源统一检索。 进入总库检索>>

百度知道,我不知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