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橡胶论文文献怎么写好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7:17:24

橡胶论文文献怎么写好发表

论文参考文献写法如下: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即电子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写好参考文献的攻略如下!其实,只要能避开一些常见问题,就可以完成一份完美的参考文献啦!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

有些论文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还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很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社科论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所以不能把所有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也要考虑是否过旧。对于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否则即便是非常经典的参考文献,但太多广为认知的参考了也会让我们的文章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就会出现误差。这样的文章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4.选择的参考文献不新颖

撰写论文,选择参考文献要新颖,新鲜,引人注目。这样能增强论文的现实性,使入耳目一新。这就要求在写论文时,要注意发现新生事物,选择这方面的参考文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材,给人新鲜的感觉。有的同学会用一些过时的陈旧的事例,这样不仅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陈腔滥调的也会显得没有说服力。

5.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

(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医生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

(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医生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

(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

(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

6.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1)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

(2)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多余赘述;

(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要求;

(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

(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如果在论文写作上有需要帮助的欢迎随时联系英才君哦!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的作用:

1、便于及时查阅校正

有人也把参考文献称为是参考书,因为一篇论文的字数5000字以上,内容比较多,论文里面用到的论证,论据,分析问题时想要到的点是在参考文献里看到的,当写论文的引言出现了错误,还可以根据参考文献来查看错误的地方在哪里,便于修改,这是参考文献存在的一个原因。

2、让导师了解学生论文的深度

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数量多少,学校是有规定的,比如中文文献要达到10条以上,英文文献在5条以上,并且做好文献格式。

在论文里面选择用的引言越多,文献越多,其实也就表明论文写作时在查阅资料方面就多,一篇论文的质量好坏虽然和参考文献的使用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也有间接关系。

论文的引文用得好,论据十足,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清晰明白,这样的论文才有广度和深度,也更能得到老师的认可。

3、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在论文里面写了一些引文,但是读者可能不太懂得这个论点哪里来的,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的,读者在参考文献上就可以看出来是从哪里出来的观点,材料,也是便于读者能查阅到。一篇论文里面使用参考文献是很正常的。

在写作中查阅用到的著作,报刊杂志论文的要点,就要标注出来,要写清楚书名,篇名,作者,出版者,年份,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在写完论文后要写好文献并且调整好格式,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橡胶发表论文

1896年4月27日,沃拉斯·胡姆·卡罗瑟斯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的伯灵顿。他的父亲是位经济学家,做过得梅因的一所小型商业学院的副院长。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于是年轻的卡罗瑟斯于1914年进入该院学习会计学。可是,他对会计学实在没有兴趣,他向往自然科学。父亲并不强迫他一定学会计学,于是第二年他便转学到塔吉阿学院学习自然科学。塔吉阿学院规模也不大,在那里,他一边学习一边兼职做助教,教化学。这倒不是因为他对化学情有独钟,而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只有化学教师的位置有空,要想得到其他职位是不可能的。不过,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对化学的兴趣,为他日后成为著名的化学家打下了初步基础。

1920年,卡罗瑟斯获得了塔吉阿学院理学学士学位。接着,他到名气更大的伊利诺斯大学读研究生,并于1921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读博士阶段,他又跑到了芝加哥,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生,并于192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哈佛大学聘请他到哈佛当讲师,一边任教,一边搞科研。卡罗瑟斯凭借着他扎实的基础和灵活的头脑,很快就在哈佛站住了脚,赢得了校长的赏识。正当他在哈佛扑下身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杜邦公司上门找他来了。

成立于1803年的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之一。它资产雄厚,技术力量充足,在世界化学工业制品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但在20世纪20到30年代,杜邦公司受到了德国拜尔、巴登等化工公司的有力挑战,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德国以施陶丁格为首的一批化学家,在高分子合成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合成出了橡胶、塑料等,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德国的化学工业公司,使之对美国的化学公司构成了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杜邦公司决心奋起直追,给德国公司回以颜色。

杜邦公司知道,德国化工公司之所以能够财源滚滚,是因为它们背后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为了在竞争中打败德国的化工公司,杜邦公司决定自己也要搞基础科学研究。鉴于哈佛大学是美国的一流大学,杜邦公司的董事会决议,要请哈佛大学校长代为物色一位有真才实学、有创见、有魄力的年轻化学家来主持公司的基础研究工作。哈佛大学校长康南特博士一下子就想到了卡罗瑟斯,尽管卡罗瑟斯当时年仅32岁,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未有很大建树,知名度也不高,但康南特相信他能胜任这一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就这样,在康南特的推荐之下,在杜邦公司的重金聘请之下,卡罗瑟斯接受了杜邦公司的邀请,出任公司基础部研究室主任,具体负责基础研究工作。

1928年,卡罗瑟斯到杜邦公司任职。他上任以后,为自己确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在合成橡胶的研究方面赶上德国。

橡胶用于工业生产的历史很短,到现在为止不过一百来年。1845年,英国工程师R稺·汤姆生为减轻车子行驶中的震颤,在车轮周围套上一个充气橡胶管,并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到了1890年,轮胎被正式用在自行车上,5年以后,各种各样的汽车也都用上了轮胎。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大量增加,工业生产对橡胶的需求量变成了天文数字,这给许多国家的战略物资的储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甚至在机械化刚刚起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曾因为协约国的海军切断了橡胶供应而运转不灵。为此,一些工业国家开始探讨制造合成橡胶的可能性。在这场竞赛中,德国走在了前面。

早在1880年,科学家们就发现,异戊二烯放置过久会变软发黏,经酸化处理后就变成类似橡胶的物质。德皇威廉二世曾让人用这种物质制成皇家汽车的轮胎,借以炫耀德国在化学工业方面的高超技艺。但是,用酸化后的异戊二烯作为合成橡胶原料,有两个困难。一方面是这种物质的来源正是橡胶本身;另一方面,它也缺少橡胶的弹性和柔性,不适于用做汽车的轮胎。当然,如果仅用于做国事活动的汽车,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后来,德国人又采用与异戊二烯相似而又容易获得的化合物来制造合成橡胶。他们用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来代替橡胶,并称其为甲基橡胶。尽管这种橡胶的耐压性能不理想,但它价格低廉,可以大量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约生产了2500吨甲基橡胶。

面对德国化学工业的进展,杜邦公司感受到了压力。卡罗瑟斯身为基础部研究室主任,对此深有体会。他知道,要赶超德国,就必须了解德国在高分子合成方面的成就。为此,他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来研究施陶丁格等名家的论文,分析德国在高分子合成方面的进展,探讨其产品的利弊,以期迎头赶上。既然德国制造的甲基橡胶性能还不够理想,卡罗瑟斯就将主攻目标首先放在了人工合成橡胶的研究上。

在卡罗瑟斯的领导下,他的实验室常常晚上灯火通明,他和助手们通宵达旦地探讨关键技术问题。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终于实现了人工合成橡胶技术的突破。他们选择石油工业副产品乙烯作原料,然后加氯化氢聚合成氯T-烯,再在催化剂的催化和高压下,成功地合成出了氯丁橡胶。

卡罗瑟斯他们合成出的氯丁橡胶不仅成本比德国早期的橡胶低,而且质量也好,甚至还具有天然橡胶所不具备的一些抗腐蚀性能。例如,它对于汽油之类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而不是像天然橡胶那样一遇到汽油就容易软化和膨胀。因此,对于像导油软管这样的用场,氯丁橡胶要比天然橡胶更合适。氯丁橡胶的研制成功表明,正如在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在合成橡胶领域,人工制品并不一定只能充当天然物质的代用品,它的性能可以比天然物质更好。

卡罗瑟斯利用石油工业的副产品制出了比天然橡胶性能还好的合成橡胶,成功地打响了第一炮,在杜邦公司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也因此成了美国知名的化学家。到了1932年,杜邦公司就实现了氯丁橡胶的工业化,并将其投放到了市场。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氯丁橡胶成了美国政府全力以赴发展的橡胶制品之一。

初战告捷,卡罗瑟斯信心大增,下一步,他就要向人工合成纤维进军了。他要用人工合成的高聚物来制作能供纺织用的纤维。这是一项前景十分诱人的工作。

一开始,研究进展并不是很顺利。他们设想了很多方案,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结果都失败了。钱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最初的几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很快告罄。就在这时,杜邦公司的老板给了他很大支持。公司董事长还特别告诉总研究部主任说:“卡罗瑟斯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

就是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卡罗瑟斯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之路。他先对一些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分子进行了研究,希望借此找到一种较好的方法,将它们缩合成具有大环结构的分子。但事与愿违,他发现这些分子没有缩合成环状分子,而是缩合成了长链分子。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卡罗瑟斯也不是毫无准备。他也预料到了可能会出现长链分子,因此没有错过这一机会。他立即对这种新物质做了研究,最后用己二酸和己撑二胺制成了纤维。这种纤维在结构上具有和蚕丝类似的构型。

但最初生产出来的纤维性能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强度太差。卡罗瑟斯经过分析,认定问题出自缩合过程中所生成的水上。水的存在产生了一个相反的作用——水解反应,它使得聚合反应不能继续下去。卡罗瑟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让聚合反应在低压下进行。众所周知,低压促进了水的蒸发速度的提高,这样水就会不断被蒸发出去。卡罗瑟斯又在临近反应液体上方斜放了一块供冷却的玻璃板,蒸发出去的水在玻璃板上凝结并自行流走。他用这种方法保证了聚合反应的不间断进行,从而为合成理想的人造纤维奠定了基础。

卡罗瑟斯进一步探讨了合成纤维的生产工艺。他将由己二酸和己撑二胺缩合而成的聚合物熔化,再通过小孔挤压出来,拉成丝。在冷拉伸过程中,卡罗瑟斯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链分子在拉伸前是不规则的,但冷拉后,分子链会沿纤维平行排列,从而大大增加了纤维的强度和弹性。这样就奠定了熔体纺丝的基本生产工艺,它包括缩聚、熔体的挤丝成型以及在室温下的冷拉伸。用这种工艺可以得到一种与蚕丝相似的带有光泽的细丝,它可以织成像丝绸一样轻柔美观甚至比丝绸还结实的纺织品。卡罗瑟斯把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66,学名是聚酰胺——66。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所用的原料完全是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而不像过去所说的人造纤维那样,名义上是“人造”,实际上所用原料还是天然的。

尼龙是人造纤维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发现。它与过去的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都不同,它的防水功能比那些纤维都好,不怕潮湿、不易玷污、不遭虫蛀,而且具有很高的强度。实验表明,如果横截面积相等,那么尼龙丝的强度和钢丝一样。杜邦公司于1939年开始了尼龙——66的工业化生产。公司推出的广告语——“我们生产和钢丝一样结实,和蜘蛛丝一样纤细的美丽的尼龙丝”,传遍了全美国,波及全世界,大家都知道了尼龙这种新产品。它的出现,开创了人造纤维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部队收购了全部尼龙产品,用以制造降落伞和百余种其他军需品。战后,尼龙在制袜业上完全取代了蚕丝。西方国家的妇女们喜欢穿浅色轻薄的袜子,原来的各种纤维不适合这种要求:蚕丝价格昂贵,棉纤维不够结实,羊毛不够轻薄,而且它们都不耐长时间反复洗涤。但新兴的尼龙袜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它又薄又轻又结实,很受消费者欢迎。此外,尼龙制品在其他行业也打开了市场。尼龙可以做许多东西,从服装到床上用品,从地毯到安全带,从救火水管到人造毛皮,几乎什么都能做。正因为这样,尼龙在很短时间内就风行全世界。

可是卡罗瑟斯无缘看到这一切。他已在1937年4月29日的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这年他才41岁。卡罗瑟斯一向精神抑郁,他有一个孪生姐姐,姐弟感情很好。当他姐姐于1936年去世后,他更是郁郁寡欢。所以对于他的死,有人认为是自杀身亡的。无论如何,他的英年早逝,确实令人痛惜。

卡罗瑟斯的著作主要有《有机合成》一书,1933年出版。他于193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是第一个由产业部门选为该院院士的有机化学家。此外,他还于1930~1937年负责美国化学学会学报的编辑工作。卡罗瑟斯一生发表了60多篇有关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论文,还取得了70多项专利。他是一位既有深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

卡罗瑟斯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曾作为他的助手的普洛莱就总结了一系列缩聚反应,提出了缩聚反应中所有功能团都有相同活性这一重要原理,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了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因为在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普洛莱于1974年荣获诺贝尔奖。有人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卡罗瑟斯不是英年早逝的话,那么这项诺贝尔奖是会由普洛莱和他共享的。无论如何,由卡罗瑟斯所开创的人工合成纤维事业已经誉满全球,卡罗瑟斯也因此而名垂史册。

我认为这些刊物有企业活力,江海纵横,当代经济管理,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学生学院学报等等,这些都是不收版面费的,而且里面的知识内容对于我们后续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可以多看一些这些学术杂志。

多元回归分析对于橡胶来说,很难做的。在橡胶的行情中,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经常变化,几乎每年都不大一样。有时是天气,有时是原油,有时是汇率,有时是整个市场。虽然你这分析是典型的一对多,但要想作出有实际操作的模型来说,有相当困难,只能完成应付大学教授的所谓论文了。建议你取汇率、原油价格、气温、雨季(干旱)这些点,数据非常容易找到。

比如橡胶工业,轮胎工业,饲料工业,中国水产。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权威的学术期刊,大家可以免费去查看,值得赞赏这个行为。

橡胶论文发表

1896年4月27日,沃拉斯·胡姆·卡罗瑟斯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的伯灵顿。他的父亲是位经济学家,做过得梅因的一所小型商业学院的副院长。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于是年轻的卡罗瑟斯于1914年进入该院学习会计学。可是,他对会计学实在没有兴趣,他向往自然科学。父亲并不强迫他一定学会计学,于是第二年他便转学到塔吉阿学院学习自然科学。塔吉阿学院规模也不大,在那里,他一边学习一边兼职做助教,教化学。这倒不是因为他对化学情有独钟,而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只有化学教师的位置有空,要想得到其他职位是不可能的。不过,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对化学的兴趣,为他日后成为著名的化学家打下了初步基础。

1920年,卡罗瑟斯获得了塔吉阿学院理学学士学位。接着,他到名气更大的伊利诺斯大学读研究生,并于1921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读博士阶段,他又跑到了芝加哥,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生,并于192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哈佛大学聘请他到哈佛当讲师,一边任教,一边搞科研。卡罗瑟斯凭借着他扎实的基础和灵活的头脑,很快就在哈佛站住了脚,赢得了校长的赏识。正当他在哈佛扑下身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杜邦公司上门找他来了。

成立于1803年的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之一。它资产雄厚,技术力量充足,在世界化学工业制品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但在20世纪20到30年代,杜邦公司受到了德国拜尔、巴登等化工公司的有力挑战,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德国以施陶丁格为首的一批化学家,在高分子合成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合成出了橡胶、塑料等,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德国的化学工业公司,使之对美国的化学公司构成了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杜邦公司决心奋起直追,给德国公司回以颜色。

杜邦公司知道,德国化工公司之所以能够财源滚滚,是因为它们背后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为了在竞争中打败德国的化工公司,杜邦公司决定自己也要搞基础科学研究。鉴于哈佛大学是美国的一流大学,杜邦公司的董事会决议,要请哈佛大学校长代为物色一位有真才实学、有创见、有魄力的年轻化学家来主持公司的基础研究工作。哈佛大学校长康南特博士一下子就想到了卡罗瑟斯,尽管卡罗瑟斯当时年仅32岁,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未有很大建树,知名度也不高,但康南特相信他能胜任这一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就这样,在康南特的推荐之下,在杜邦公司的重金聘请之下,卡罗瑟斯接受了杜邦公司的邀请,出任公司基础部研究室主任,具体负责基础研究工作。

1928年,卡罗瑟斯到杜邦公司任职。他上任以后,为自己确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在合成橡胶的研究方面赶上德国。

橡胶用于工业生产的历史很短,到现在为止不过一百来年。1845年,英国工程师R稺·汤姆生为减轻车子行驶中的震颤,在车轮周围套上一个充气橡胶管,并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到了1890年,轮胎被正式用在自行车上,5年以后,各种各样的汽车也都用上了轮胎。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大量增加,工业生产对橡胶的需求量变成了天文数字,这给许多国家的战略物资的储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甚至在机械化刚刚起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曾因为协约国的海军切断了橡胶供应而运转不灵。为此,一些工业国家开始探讨制造合成橡胶的可能性。在这场竞赛中,德国走在了前面。

早在1880年,科学家们就发现,异戊二烯放置过久会变软发黏,经酸化处理后就变成类似橡胶的物质。德皇威廉二世曾让人用这种物质制成皇家汽车的轮胎,借以炫耀德国在化学工业方面的高超技艺。但是,用酸化后的异戊二烯作为合成橡胶原料,有两个困难。一方面是这种物质的来源正是橡胶本身;另一方面,它也缺少橡胶的弹性和柔性,不适于用做汽车的轮胎。当然,如果仅用于做国事活动的汽车,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后来,德国人又采用与异戊二烯相似而又容易获得的化合物来制造合成橡胶。他们用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来代替橡胶,并称其为甲基橡胶。尽管这种橡胶的耐压性能不理想,但它价格低廉,可以大量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约生产了2500吨甲基橡胶。

面对德国化学工业的进展,杜邦公司感受到了压力。卡罗瑟斯身为基础部研究室主任,对此深有体会。他知道,要赶超德国,就必须了解德国在高分子合成方面的成就。为此,他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来研究施陶丁格等名家的论文,分析德国在高分子合成方面的进展,探讨其产品的利弊,以期迎头赶上。既然德国制造的甲基橡胶性能还不够理想,卡罗瑟斯就将主攻目标首先放在了人工合成橡胶的研究上。

在卡罗瑟斯的领导下,他的实验室常常晚上灯火通明,他和助手们通宵达旦地探讨关键技术问题。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终于实现了人工合成橡胶技术的突破。他们选择石油工业副产品乙烯作原料,然后加氯化氢聚合成氯T-烯,再在催化剂的催化和高压下,成功地合成出了氯丁橡胶。

卡罗瑟斯他们合成出的氯丁橡胶不仅成本比德国早期的橡胶低,而且质量也好,甚至还具有天然橡胶所不具备的一些抗腐蚀性能。例如,它对于汽油之类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而不是像天然橡胶那样一遇到汽油就容易软化和膨胀。因此,对于像导油软管这样的用场,氯丁橡胶要比天然橡胶更合适。氯丁橡胶的研制成功表明,正如在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在合成橡胶领域,人工制品并不一定只能充当天然物质的代用品,它的性能可以比天然物质更好。

卡罗瑟斯利用石油工业的副产品制出了比天然橡胶性能还好的合成橡胶,成功地打响了第一炮,在杜邦公司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也因此成了美国知名的化学家。到了1932年,杜邦公司就实现了氯丁橡胶的工业化,并将其投放到了市场。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氯丁橡胶成了美国政府全力以赴发展的橡胶制品之一。

初战告捷,卡罗瑟斯信心大增,下一步,他就要向人工合成纤维进军了。他要用人工合成的高聚物来制作能供纺织用的纤维。这是一项前景十分诱人的工作。

一开始,研究进展并不是很顺利。他们设想了很多方案,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结果都失败了。钱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最初的几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很快告罄。就在这时,杜邦公司的老板给了他很大支持。公司董事长还特别告诉总研究部主任说:“卡罗瑟斯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

就是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卡罗瑟斯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之路。他先对一些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分子进行了研究,希望借此找到一种较好的方法,将它们缩合成具有大环结构的分子。但事与愿违,他发现这些分子没有缩合成环状分子,而是缩合成了长链分子。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卡罗瑟斯也不是毫无准备。他也预料到了可能会出现长链分子,因此没有错过这一机会。他立即对这种新物质做了研究,最后用己二酸和己撑二胺制成了纤维。这种纤维在结构上具有和蚕丝类似的构型。

但最初生产出来的纤维性能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强度太差。卡罗瑟斯经过分析,认定问题出自缩合过程中所生成的水上。水的存在产生了一个相反的作用——水解反应,它使得聚合反应不能继续下去。卡罗瑟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让聚合反应在低压下进行。众所周知,低压促进了水的蒸发速度的提高,这样水就会不断被蒸发出去。卡罗瑟斯又在临近反应液体上方斜放了一块供冷却的玻璃板,蒸发出去的水在玻璃板上凝结并自行流走。他用这种方法保证了聚合反应的不间断进行,从而为合成理想的人造纤维奠定了基础。

卡罗瑟斯进一步探讨了合成纤维的生产工艺。他将由己二酸和己撑二胺缩合而成的聚合物熔化,再通过小孔挤压出来,拉成丝。在冷拉伸过程中,卡罗瑟斯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链分子在拉伸前是不规则的,但冷拉后,分子链会沿纤维平行排列,从而大大增加了纤维的强度和弹性。这样就奠定了熔体纺丝的基本生产工艺,它包括缩聚、熔体的挤丝成型以及在室温下的冷拉伸。用这种工艺可以得到一种与蚕丝相似的带有光泽的细丝,它可以织成像丝绸一样轻柔美观甚至比丝绸还结实的纺织品。卡罗瑟斯把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66,学名是聚酰胺——66。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所用的原料完全是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而不像过去所说的人造纤维那样,名义上是“人造”,实际上所用原料还是天然的。

尼龙是人造纤维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发现。它与过去的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都不同,它的防水功能比那些纤维都好,不怕潮湿、不易玷污、不遭虫蛀,而且具有很高的强度。实验表明,如果横截面积相等,那么尼龙丝的强度和钢丝一样。杜邦公司于1939年开始了尼龙——66的工业化生产。公司推出的广告语——“我们生产和钢丝一样结实,和蜘蛛丝一样纤细的美丽的尼龙丝”,传遍了全美国,波及全世界,大家都知道了尼龙这种新产品。它的出现,开创了人造纤维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部队收购了全部尼龙产品,用以制造降落伞和百余种其他军需品。战后,尼龙在制袜业上完全取代了蚕丝。西方国家的妇女们喜欢穿浅色轻薄的袜子,原来的各种纤维不适合这种要求:蚕丝价格昂贵,棉纤维不够结实,羊毛不够轻薄,而且它们都不耐长时间反复洗涤。但新兴的尼龙袜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它又薄又轻又结实,很受消费者欢迎。此外,尼龙制品在其他行业也打开了市场。尼龙可以做许多东西,从服装到床上用品,从地毯到安全带,从救火水管到人造毛皮,几乎什么都能做。正因为这样,尼龙在很短时间内就风行全世界。

可是卡罗瑟斯无缘看到这一切。他已在1937年4月29日的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这年他才41岁。卡罗瑟斯一向精神抑郁,他有一个孪生姐姐,姐弟感情很好。当他姐姐于1936年去世后,他更是郁郁寡欢。所以对于他的死,有人认为是自杀身亡的。无论如何,他的英年早逝,确实令人痛惜。

卡罗瑟斯的著作主要有《有机合成》一书,1933年出版。他于193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是第一个由产业部门选为该院院士的有机化学家。此外,他还于1930~1937年负责美国化学学会学报的编辑工作。卡罗瑟斯一生发表了60多篇有关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论文,还取得了70多项专利。他是一位既有深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

卡罗瑟斯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曾作为他的助手的普洛莱就总结了一系列缩聚反应,提出了缩聚反应中所有功能团都有相同活性这一重要原理,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了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因为在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普洛莱于1974年荣获诺贝尔奖。有人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卡罗瑟斯不是英年早逝的话,那么这项诺贝尔奖是会由普洛莱和他共享的。无论如何,由卡罗瑟斯所开创的人工合成纤维事业已经誉满全球,卡罗瑟斯也因此而名垂史册。

我认为这些刊物有企业活力,江海纵横,当代经济管理,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学生学院学报等等,这些都是不收版面费的,而且里面的知识内容对于我们后续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可以多看一些这些学术杂志。

比如橡胶工业,轮胎工业,饲料工业,中国水产。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权威的学术期刊,大家可以免费去查看,值得赞赏这个行为。

橡胶工业期刊怎么投稿

你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网站上查一查,也可以到中国橡胶协会网站上查一查,还是比较多,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可能还有大型企业出的;有橡胶类,轮胎类、再生胶类、管带类、橡胶运输带类等等。

材料科学吧,是武大rccse收录的核心

推荐《橡胶工业》,科技核心期刊,以下是详细收录情况:

《橡胶工业》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奖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应该有不少。查找免费文献,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

硅橡胶论文发表

硅橡胶泡沫是一种结合硅橡胶和泡沫材料特性于一体的多孔高分子弹性材料,但用传统发泡方法制得的硅橡胶泡沫的泡孔不均,泡孔孔径大,且常用的有机发泡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绿色发泡剂,被广泛地用于聚合物的微孔发泡中,但国内外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热硫化硅橡胶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为此,本论文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对热硫化硅橡胶发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预硫化-发泡-完全硫化”的发泡工艺,研究了发泡条件、预硫化时间、白炭黑种类和含量对硅橡胶泡沫表观密度及泡孔结构的影响。首先,研究了发泡温度、压力、溶胀时间和卸压时间对硅橡胶泡沫表观密度和泡孔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泡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橡胶泡沫的表观密度随发泡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及卸压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溶胀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温度越高,泡孔越稀疏;压力增大,泡孔孔径减小,但当压力升至20MPa时,发泡样品出现裂纹,基本上未发泡;随溶胀时间和卸压时间的增加,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孔径增大。其次,研究了预硫化时间对硅橡胶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橡胶泡沫的表观密度随预硫化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存在一个实验范围内的最佳预硫化时间点,此时硅橡胶泡沫的表观密度最小;在预硫化时间较短时,硅橡胶强度很低,泡孔合并、塌陷现象严重,泡孔稀疏;当达到最佳预硫化时间点时,泡孔结构均匀、泡孔彼此相连、泡孔壁薄;随着预硫化时间的进一步增加,泡孔又变得稀疏。最后,研究了白炭黑种类及含量对硅橡胶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改性白炭黑的硅橡胶泡沫泡孔孔径较小,泡孔密度较大,泡孔大小较均匀;沉淀法白炭黑与硅橡胶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有利于硅橡胶的异相成核发泡,但是,其泡孔为开孔型结构,泡孔彼此连接形成气体通道,导致气体逸出,使硅橡胶泡沫表观密度较大。随着白炭黑含量的增加,白炭黑在硅橡胶中的团聚严重,气体在大颗粒表面形成多个泡核,气泡发生合并,形成大气泡;白炭黑含量的增加会增大硅橡胶体系的黏度,使气体在硅橡胶中扩散困难,从而产生过饱和气体区,发生二次成核现象,使泡孔大小分布变宽。

1.“视觉-记忆程序训练”对开发儿童右脑记忆潜能影响的研究2.虚焦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3.博视弱视仪治疗儿童弱视4.海丁格刷与闪烁红光联合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5.博视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40例弱视疗效观察6.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弱视的疗效7.球头硅橡胶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8.双泪小管-鼻插硅胶管治疗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9.引线硅胶泪小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10.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形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11.先天性白内障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12.改良睫状沟固定法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3.弱视增视功能进展14.近视治疗仪最新进展15.近视病因研究进展16.形觉剥夺性与离焦性近视实验模型17.弱视治疗仪分代标准及适用对象18.近视眼动物模型及发病机理19.弱视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