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汽车行业发展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5 14:21:06

汽车行业发展期刊投稿

投稿方式:邮箱: 网址: 《汽车工程》: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并编辑出版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水平的学术性期刊,在国内汽车科技学术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被美国《工程索引》(Ei)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汽车维修技师,电话,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9号,邮编110003,编辑部:张永。

《中国汽车》杂志社投稿须知:

1.请无涉及保密内容;请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责自负。2.论文必须具有原创性,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未在任何刊物公开发表。3.每篇论文字数3000-8000字,应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用word编排,文档名称为“论文标题-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名字”。4.论文格式要求:(1)书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如为基金项目请务必在页脚注明)。(2)论文体例:①文章标题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三号宋体加粗;副标题在下方居中,前面加破折号;②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方,空一行,居中;作者单位在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外加圆括号,五号宋体字;③摘要在正文前,根据文章篇幅确定字数,一般不少于150字,小四号宋体加粗;④关键词一般不超过5个,小四号宋体加粗;⑤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一律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其余要求同中文部分。⑥正文、参考文献一律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3)论文标题应不超过三级,排序方式为1、1.1、1.1.1……(4)参考文献和注释格式遵从国内学术期刊规范要求。(5)图片、表格标题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图表中数据请注明单位;(6)文后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一寸照片1张,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院校、学历,所在单位、部门及职称/职务,已发表文章,通信方式(地址、电子邮件和电话)等。(7)其他未尽格式请参阅《汽车科技》已刊发论文。5.请根据探讨方向注明稿件类别。6.请自留底稿,没有通过审阅的稿件恕不退还。7.格式不符合要求的稿件不予审阅。

《汽车技术》发表难度一般吧,要看文章质量了。之前也是质量不过关,还是同事给的莫’文网,帮忙修改的,很快就录用了

汽车行业发展期刊投稿要求

汽车技术啊

投稿须知(一)论文形式论文应在6000字(包括文、表、图)以内,并按通栏(每行44字)的格式编排,插图要清晰美观,外文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必须书写正确。(二)论文内容论文书写顺序:中文题目、中文作者姓名、中文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三)录取与参会被录取的论文将于2008年8月20日前向第一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并将邀请其参加本届年会。(四)论文格式1、所提交文档为可编辑的word格式文档。2、论文格式可通过访问下载。论文格式及论文格式示例请点击:附件一

这类期刊比较难查,查有关资料。1,《汽车工程》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科技核心期刊月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主要刊登汽车理论的探讨、试验研究成果以及汽车设计、制造、新材料使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汽车工业宏观分析研究的理论论述;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新技术、新进展、新趋势等。主要栏目:专题综述、试验研究、实用技术、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业界资讯、供应商·产品、标准专利法规。2,《汽车技术》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科技核心期刊(月刊)创刊于1970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本刊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材料、工艺、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和普及知识。能够及时地为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驾驶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汽车技术。主要栏目: 设计、计算、研究、试验、测试、材料、工艺、设备。如果不明白,可以继续追问。如果有一点点帮助,请及时采纳答案。

《中国汽车》杂志社投稿须知:

1.请无涉及保密内容;请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责自负。2.论文必须具有原创性,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未在任何刊物公开发表。3.每篇论文字数3000-8000字,应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用word编排,文档名称为“论文标题-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名字”。4.论文格式要求:(1)书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如为基金项目请务必在页脚注明)。(2)论文体例:①文章标题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三号宋体加粗;副标题在下方居中,前面加破折号;②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方,空一行,居中;作者单位在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外加圆括号,五号宋体字;③摘要在正文前,根据文章篇幅确定字数,一般不少于150字,小四号宋体加粗;④关键词一般不超过5个,小四号宋体加粗;⑤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一律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其余要求同中文部分。⑥正文、参考文献一律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3)论文标题应不超过三级,排序方式为1、1.1、1.1.1……(4)参考文献和注释格式遵从国内学术期刊规范要求。(5)图片、表格标题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图表中数据请注明单位;(6)文后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一寸照片1张,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院校、学历,所在单位、部门及职称/职务,已发表文章,通信方式(地址、电子邮件和电话)等。(7)其他未尽格式请参阅《汽车科技》已刊发论文。5.请根据探讨方向注明稿件类别。6.请自留底稿,没有通过审阅的稿件恕不退还。7.格式不符合要求的稿件不予审阅。

汽车行业发展期刊投稿邮箱

六、投稿须知(一)论文形式论文应在6000字(包括文、表、图)以内,并按通栏(每行44字)的格式编排,插图要清晰美观,外文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必须书写正确。(二)论文内容论文书写顺序:中文题目、中文作者姓名、中文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三)录取与参会被录取的论文将于2008年8月20日前向第一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并将邀请其参加本届年会。(四)论文格式1、所提交文档为可编辑的word格式文档。2、论文格式可通过访问下载。七、联系方式联系人:陆丽俐,彭伟 电话:转831,833传真:邮箱:网址:地址:北京宣武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4层100055八、论文格式及论文格式示例请点击:附件一附件一:论文格式1、论文要求用微软word排版,A4纸型,上下左右边距2.5厘米;正文行距为固定值16磅,其它均为单倍行距。全文在6000字以内。2、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段前2行,小二加粗居中,中文为宋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后称新罗马))。3、作者姓名:多作者时,如:张三(1),李四(2),姓名标上数字上标,之间空两格;一个作者不用标序号。(5号楷体居中,段前0.5行,单倍行距)4、作者单位:多单位时,单位名称前标上序号,之间两个空格,如:1. 单位2. 单位;一个单位不用标序号。(5号楷体居中,单倍行距)5、摘要,不超过200字。“摘要”二字用方括号括起来并加粗【摘要】,放在摘要正文段首。(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西文为小五号新罗马;段前1行,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6、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用方括号括起来并加粗【关键词】(8个词以内,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五号黑体,关键词之间两个空格)7、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英文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四号新罗马居中,段前0.5行,单倍行距)8、英文作者姓名: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多个姓名时标出数字上标如Name(1), Name (2)多个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5号新罗马加粗,段前0.5行,单倍行距)9、英文作者单位:单位首字母大写,多单位时,单位名称前标上序号,之间两个空格,如:1. company2. company;一个单位不用标序号。(5号新罗马斜体居中,单倍行距)10、英文摘要:100个单词以内,Abstract加粗,后面加冒号,并与摘要内容空一格(5号新罗马,段前1行,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11、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加粗,后面加冒号,并与关键词空一格,如Key words: WordWord,关键词间空三格(5号新罗马,单倍行距)12、正文(中文为五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2行,行距为固定值16磅)13、论文内计量单位及符号均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及国际通用符号。14、图片:图片必须有序号和图片标题。图片序号根据文章中图片数目按照阿拉伯序号标识出来,图片序号和图片标题空两个字符格。图片标题居中排列在图片下面。如:图1图片标题。(中文为小五号宋体加粗,西文为新罗马;段前0.5行,单倍行距)15、表格。表头居中排列在表格上面,表格编号按照阿拉伯字母排序,表格编号和标题内容之间空两字符格。(中文为五号黑体,西文为新罗马段前段后0.3行,单倍行距)16、一级标题(居左排,中文为四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段前段后0.5行,单倍行距)。17、二级标题(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标题使用1.1,1.2;居左排,段前段后0.2行,单倍行距)。18、三级及以上标题(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标题使用1.1.1,1.1.2;居左排,单倍行距)。19、参考文献(居左排,段前段后各0.5行,五号黑体加黑)20、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用123 ……来标识,参考文献每条内容应包括:作者(译者),文题,期刊名(或书名、或会议名),出版卷、年或期、页码等。书或会议文集应相应列出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会议地点时间。专利文献需列出专利性质及专利号;网上引用,需要提供网址、文章标题、作者等信息(中文用6号宋体,西文用新罗马,编号如上,居左排,作者间用逗号隔开,作者、书名、出版社等内容用英文句号隔开。)论文格式示例:页面要求:纸张大小A4(210mm×297mm)。页面边距:上下左右边距2.5厘米;正文行距为固定值16磅,其它均为单倍行距。通栏,6000字以内。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段前2行,小二加粗居中,中文为宋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后称新罗马)作者姓名:张三(1)李四(2)(段前0.5行,5号楷体居中,姓名标上数字上标,之间用逗号隔开)1. 单位2. 单位(5号楷体居中,单位前用数字序号标示,之间两个空格)【摘要]】 摘要内容。(“摘要”二字用方括号括起来并加粗,放在摘要正文段首。摘要内容不超过200个字,段前1行,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西文为小五号新罗马)【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8个词以内,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五号黑体,关键词之间用两个空格)Topic (段前0.5行,四号新罗马居中,不超过10个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Name (1),Name (2)(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段前0.5行,5号新罗马加粗)1.C ompany2. C ompany(单位名称前用序号标示,单位之间两个空格,5号新罗马斜体)Abstract]: content. (100个单词以内,段前1行,首行缩进2字符,5号新罗马)Key words: wordword(5号新罗马加粗,关键词间用逗号隔开)1 一级标题(段前段后0.5行,中文为四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为五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段前0.2行,论文内计量单位及符号均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及国际通用符号。)图1图片标题(文中图片标题居中排列在图片下面,段前0.5行,图片编号和图片标题空两个字符格,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图2图片标题(图片序号按阿拉伯数字标示)表1标题内容(表头居中排列在表格上面,段前段后0.3行,表格编号和标题内容之间空两字符格,中文为五号黑体,西文为新罗马)表2标题内容(表格序号按阿拉伯数字标示)1.1 二级标题(居左排,段前段后0.2行,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标题使用1.1,1.2)1.1.1三级标题(三级及以上标题居左排,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用五号宋体1.1.1、……)参考文献(居左排,段前段后各0.5行,五号黑体加黑)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2 作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参考文献内容,中文用6号宋体,西文用新罗马,编号如上,居左排,作者间用逗号隔开,作者、书名、出版社等内容用英文句号隔开。参考文献每条内容应包括:作者(译者),文题,期刊名(或书名、或会议名),出版卷、期、页码、年。书或会议文集应相应列出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会议地点时间。专利文献需列出专利性质及专利号。网上引用,需要提供网址、文章标题、作者信息等。)

这个期刊没有合作任何代投的,大家不要上当哦《汽车科技》的办刊单位变更了,所以投稿邮箱也变为新的,期刊网站正在建设中呢。改版后最新的期刊知网、万方上都有看的

考虑通过代投的话,可以找到期刊之家。也可介绍同类其他杂志。

投稿方式:邮箱: 网址: 《汽车工程》: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并编辑出版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水平的学术性期刊,在国内汽车科技学术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被美国《工程索引》(Ei)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汽车行业期刊投稿

投稿须知(一)论文形式论文应在6000字(包括文、表、图)以内,并按通栏(每行44字)的格式编排,插图要清晰美观,外文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必须书写正确。(二)论文内容论文书写顺序:中文题目、中文作者姓名、中文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三)录取与参会被录取的论文将于2008年8月20日前向第一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并将邀请其参加本届年会。(四)论文格式1、所提交文档为可编辑的word格式文档。2、论文格式可通过访问下载。论文格式及论文格式示例请点击:附件一

六、投稿须知(一)论文形式论文应在6000字(包括文、表、图)以内,并按通栏(每行44字)的格式编排,插图要清晰美观,外文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必须书写正确。(二)论文内容论文书写顺序:中文题目、中文作者姓名、中文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三)录取与参会被录取的论文将于2008年8月20日前向第一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并将邀请其参加本届年会。(四)论文格式1、所提交文档为可编辑的word格式文档。2、论文格式可通过访问下载。七、联系方式联系人:陆丽俐,彭伟 电话:转831,833传真:邮箱:网址:地址:北京宣武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4层100055八、论文格式及论文格式示例请点击:附件一附件一:论文格式1、论文要求用微软word排版,A4纸型,上下左右边距2.5厘米;正文行距为固定值16磅,其它均为单倍行距。全文在6000字以内。2、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段前2行,小二加粗居中,中文为宋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后称新罗马))。3、作者姓名:多作者时,如:张三(1),李四(2),姓名标上数字上标,之间空两格;一个作者不用标序号。(5号楷体居中,段前0.5行,单倍行距)4、作者单位:多单位时,单位名称前标上序号,之间两个空格,如:1. 单位2. 单位;一个单位不用标序号。(5号楷体居中,单倍行距)5、摘要,不超过200字。“摘要”二字用方括号括起来并加粗【摘要】,放在摘要正文段首。(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西文为小五号新罗马;段前1行,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6、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用方括号括起来并加粗【关键词】(8个词以内,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五号黑体,关键词之间两个空格)7、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英文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四号新罗马居中,段前0.5行,单倍行距)8、英文作者姓名: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多个姓名时标出数字上标如Name(1), Name (2)多个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5号新罗马加粗,段前0.5行,单倍行距)9、英文作者单位:单位首字母大写,多单位时,单位名称前标上序号,之间两个空格,如:1. company2. company;一个单位不用标序号。(5号新罗马斜体居中,单倍行距)10、英文摘要:100个单词以内,Abstract加粗,后面加冒号,并与摘要内容空一格(5号新罗马,段前1行,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11、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加粗,后面加冒号,并与关键词空一格,如Key words: WordWord,关键词间空三格(5号新罗马,单倍行距)12、正文(中文为五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2行,行距为固定值16磅)13、论文内计量单位及符号均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及国际通用符号。14、图片:图片必须有序号和图片标题。图片序号根据文章中图片数目按照阿拉伯序号标识出来,图片序号和图片标题空两个字符格。图片标题居中排列在图片下面。如:图1图片标题。(中文为小五号宋体加粗,西文为新罗马;段前0.5行,单倍行距)15、表格。表头居中排列在表格上面,表格编号按照阿拉伯字母排序,表格编号和标题内容之间空两字符格。(中文为五号黑体,西文为新罗马段前段后0.3行,单倍行距)16、一级标题(居左排,中文为四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段前段后0.5行,单倍行距)。17、二级标题(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标题使用1.1,1.2;居左排,段前段后0.2行,单倍行距)。18、三级及以上标题(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标题使用1.1.1,1.1.2;居左排,单倍行距)。19、参考文献(居左排,段前段后各0.5行,五号黑体加黑)20、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用123 ……来标识,参考文献每条内容应包括:作者(译者),文题,期刊名(或书名、或会议名),出版卷、年或期、页码等。书或会议文集应相应列出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会议地点时间。专利文献需列出专利性质及专利号;网上引用,需要提供网址、文章标题、作者等信息(中文用6号宋体,西文用新罗马,编号如上,居左排,作者间用逗号隔开,作者、书名、出版社等内容用英文句号隔开。)论文格式示例:页面要求:纸张大小A4(210mm×297mm)。页面边距:上下左右边距2.5厘米;正文行距为固定值16磅,其它均为单倍行距。通栏,6000字以内。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段前2行,小二加粗居中,中文为宋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后称新罗马)作者姓名:张三(1)李四(2)(段前0.5行,5号楷体居中,姓名标上数字上标,之间用逗号隔开)1. 单位2. 单位(5号楷体居中,单位前用数字序号标示,之间两个空格)【摘要]】 摘要内容。(“摘要”二字用方括号括起来并加粗,放在摘要正文段首。摘要内容不超过200个字,段前1行,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西文为小五号新罗马)【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8个词以内,段落左右缩进2字符,五号黑体,关键词之间用两个空格)Topic (段前0.5行,四号新罗马居中,不超过10个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Name (1),Name (2)(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段前0.5行,5号新罗马加粗)1.C ompany2. C ompany(单位名称前用序号标示,单位之间两个空格,5号新罗马斜体)Abstract]: content. (100个单词以内,段前1行,首行缩进2字符,5号新罗马)Key words: wordword(5号新罗马加粗,关键词间用逗号隔开)1 一级标题(段前段后0.5行,中文为四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为五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段前0.2行,论文内计量单位及符号均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及国际通用符号。)图1图片标题(文中图片标题居中排列在图片下面,段前0.5行,图片编号和图片标题空两个字符格,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西文为新罗马)图2图片标题(图片序号按阿拉伯数字标示)表1标题内容(表头居中排列在表格上面,段前段后0.3行,表格编号和标题内容之间空两字符格,中文为五号黑体,西文为新罗马)表2标题内容(表格序号按阿拉伯数字标示)1.1 二级标题(居左排,段前段后0.2行,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标题使用1.1,1.2)1.1.1三级标题(三级及以上标题居左排,中文用五宋体加粗,西文用新罗马,用五号宋体1.1.1、……)参考文献(居左排,段前段后各0.5行,五号黑体加黑)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2 作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参考文献内容,中文用6号宋体,西文用新罗马,编号如上,居左排,作者间用逗号隔开,作者、书名、出版社等内容用英文句号隔开。参考文献每条内容应包括:作者(译者),文题,期刊名(或书名、或会议名),出版卷、期、页码、年。书或会议文集应相应列出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会议地点时间。专利文献需列出专利性质及专利号。网上引用,需要提供网址、文章标题、作者信息等。)

《中国汽车市场》是最早的中央级专业媒体之一。《中国汽车市场》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自提名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汽车消费类媒体。《中国汽车市场》自1985年创刊至今,是最早的汽车杂志之一。早期由汽车界权威人士、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确定了在中国汽车行业媒体中的重要地位。2010年4月全新改版后,逐步发展为时尚汽车杂志。2013年开始全面主打“星CAR”理念。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群耀眼的存在,他们拥有怎样的汽车消费观?他们拥有怎样的精彩汽车生活?《星CAR》,记录汽车生活中的熠熠星光! 改版后的《中国汽车市场》是一本以趣味、娱乐、时尚来解读汽车的杂志;发现汽车产品乐趣,关注汽车时尚风潮,引领时尚生活方式。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星CAR》的主要栏目有:BILLBOARD、FIRST CHOICE、COVER STORY、DRIVE PLEASURE、COVER STAR、CAR GUY、TREND、PLUS、STARPUCKERS、INFO等。 自改版以后,《中国汽车市场》每期都会推出一位封面明星或者车女郎的专访,谈谈他们与汽车的故事。(陆续更新中,敬请期待)2011年6月21日刊封面人物——李娜2011年7月11日刊封面人物——罗茜·汉丁顿·惠特莉2011年7月21日刊封面人物——郭素平2011年8月1日刊封面人物——曹云金2011年8月11日刊封面人物——赵铭2011年8月21日刊封面人物——周姝含2011年9月1日刊封面人物——王高兴/张丽艳2011年9月11日刊封面人物——田野2011年9月21日刊封面人物——陈亦颖2011年10月1日刊封面人物——刘迪妮2011年10月11日刊封面人物——余聘聘2011年10月21日刊封面人物——于晓光2011年11月1日刊封面人物——刘时雨2011年11月11日刊封面人物——王艾茹2011年11月21日刊封面人物——张辛怡2011年12月1日刊封面人物——张紫炜2011年12月11日刊封面人物——周阳2011年12月21日刊封面人物——于小磊2012年1月1日刊封面人物——孙菂2012年1月11日刊封面人物——王子子2012年1月21日刊封面人物——费伟妮2012年2月1日刊封面人物——郭晓小2012年2月11日刊封面人物——高珑珂2012年2月21日刊封面人物——dish乐队2012年3月1日刊封面人物——让·杜雅尔丹梅丽尔·斯特里普2012年3月11日刊封面人物——闫婕2012年3月21日刊封面人物——姚乐儿2012年4月1日刊封面人物——母丹宋孟竹2012年4月11日刊封面人物——费德勒2012年5月1日刊封面人物——曲泉丞2012年5月11日刊封面人物——林若亚2012年5月21日刊封面人物——李颖芝2011年6月21日刊封面人物——李娜2011年7月11日刊封面人物——罗茜·汉丁顿·惠特莉2011年7月21日刊封面人物——郭素平2011年8月1日刊封面人物——曹云金2011年8月11日刊封面人物——赵铭2011年8月21日刊封面人物——周姝含2011年9月1日刊封面人物——王高兴/张丽艳2011年9月11日刊封面人物——田野2011年9月21日刊封面人物——陈亦颖2011年10月1日刊封面人物——刘迪妮2011年10月11日刊封面人物——余聘聘2011年10月21日刊封面人物——于晓光2011年11月1日刊封面人物——刘时雨2011年11月11日刊封面人物——王艾茹2011年11月21日刊封面人物——张辛怡2011年12月1日刊封面人物——张紫炜2011年12月11日刊封面人物——周阳2011年12月21日刊封面人物——于小磊 2012年1月1日刊封面人物——孙菂2012年1月11日刊封面人物——王子子2012年1月21日刊封面人物——费伟妮2012年2月1日刊封面人物——郭晓小2012年2月11日刊封面人物——高珑珂2012年2月21日刊封面人物——dish乐队2012年3月1日刊封面人物——让·杜雅尔丹梅丽尔·斯特里普2012年3月11日刊封面人物——闫婕2012年3月21日刊封面人物——姚乐儿2012年4月1日刊封面人物——母丹宋孟竹2012年4月11日刊封面人物——费德勒2012年5月1日刊封面人物——曲泉丞2012年5月11日刊封面人物——林若亚2012年5月21日刊封面人物——李颖芝2012年5月21日刊封面人物——李颖芝2012年5月21日刊封面人物——李颖芝2012年6月1日刊封面人物——马艳丽2012年6月11日刊封面人物——马仑2012年6月21日刊封面人物——黄丽静雯 杨舒婷2012年7月1日刊封面人物——奇道2012年7月11日刊封面人物——刘伊心2012年7月21日刊封面人物——丁子峻2012年8月1日刊封面人物——韩丹彤2012年8月11日刊封面人物——樊蕊2012年8月21日刊封面人物——陈坤2012年9月1日刊封面人物——方龄2012年9月11日刊封面人物——郭京飞2012年10月1日刊封面人物——石琳2012年10月11日刊封面人物——徐冬冬2012年10月21日刊封面人物——陈赫2012年11月1日刊封面人物——章婷婷2012年11月11日刊封面人物——王乐君2012年12月11日刊封面人物——何晟铭2012年12月21日刊封面人物——王薪娅 2013年1月1日刊封面人物——黄志忠2013年1月11日刊封面人物——于咏琳2013年1月21日刊封面人物——傅艺伟2013年2月1日刊封面人物——李曼2013年2月11日刊封面人物——杨蓉2013年2月21日刊封面人物——张晨光2013年3月1日刊封面人物——袁姗姗2013年3月11日刊封面人物——王耀庆2013年3月21日刊封面人物——谢佳见2013年4月1日刊封面人物——甘婷婷2013年4月11日刊封面人物——孔维2013年4月21日刊封面人物——练束梅2013年5月1日刊封面人物——李晨浩2013年5月11日刊封面人物——张瑶2013年5月21日刊封面人物——胡杏儿2013年6月1日刊封面人物——罗嘉良2013年6月11日刊封面人物——迪克牛仔2013年6月21日刊封面人物——王艳2013年7月1日刊封面人物——刘恺威2013年7月11日刊封面人物——柯蓝2013年7月21日刊封面人物——严爵2013年8月1日刊封面人物——左小青2013年8月11日刊封面人物——陈晓2013年8月21日刊封面人物——贾乃亮2013年9月1日刊封面人物——郑亦桐2013年9月11日刊封面人物——赵丽颖2013年9月21日刊封面人物——丁当2013年10月1日刊封面人物——李晟2013年10月11日刊封面人物——杜淳2013年10月21日刊封面人物——张晓龙2013年11月1日刊封面人物——薛之谦2013年11月11日刊封面人物——张译2013年11月21日刊封面人物——angelababy2013年12月1日刊封面人物——甘露2013年12月11日刊封面人物——乔振宇 王倩一2013年12月21日刊封面人物——明道 2014年1月1日刊封面人物——谢霆锋2014年1月11日刊封面人物——余文乐2014年1月21日刊封面人物——韩雪2014年2月1日刊封面人物——郑恺2014年2月11日刊封面人物——杨烁2014年2月21日刊封面人物——苏岩2014年3月1日刊封面人物——刘丛丹2014年3月11日刊封面人物——郭晓冬2014年3月21日刊封面人物——于明加2014年4月1日刊封面人物——李承铉(陆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汽车杂志,汽车志,中国汽车画报,车王,汽车族等.现在每种汽车杂志的质量都不错,不过每本杂志的则重点也有不同.所以楼主要自己判断哪本杂志更适合自己.

汽车行业发展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发展与研究方法

质量管理就是将各种知识、手段、技术运用到质量生产中,来达到既定的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发展与研究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汽车行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质量管理就是将各种知识、手段、技术运用到质量生产中,来达到既定的目标。质量管理既要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又要在最短的时间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质量管理需要有专业的制度要求,要掌握生产中的各个阶段,对质量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工作等进行全面调控。

1、汽车行业人才的流动情况

在汽车生产质量的启动中,各个部门的质量组负责岗位非常锻炼人,企业往往会把需要培养的人才放在质量组进行锻炼,然后再调到其他的岗位上,但这样会导致企业内部人才调动的频繁,并且无法传承在质量管理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在后续的质量启动过程中也会犯相同的错误。由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企业需要不断的开展新的质量,所以每年会有大量的大学生队伍加人到汽车行业中,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对实际的汽车生产也不是很了解,这会对质量的开展带来不良的后果。

2、汽车企业内部的交流情况

汽车企业线下会有多个质量并行,就长春汽车厂而言,同时开展捷达、速腾、高尔夫、红旗等质量,并且与德国合作开展合资车的加工制造。每个质量团队都努力将自己的质量做得最好,产量更高,只专注于一个质量的的研发而对其他质量的情况缺少了解。由于质量工期的限制,完成一个质量后紧接着又开展下一个质量,各个质量组都在忙碌的开展工作,没有与其他小组交流经验的时间。这样,工作中的经验就随着当事人的流动而流逝,无法将知识记录下来供其他人学习。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阻碍了企业质量的开展。

3、质量管理的方法问题

目前,我国的一些汽车企业已经应用了先进的的质量管理软件,但大多数的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对质量进行管理。接下来将详细阐述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的弊端。首先,传统的手工作业易发生质量计划设计的不细致、粗糙,执行力差等现象。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按照计划准确的执行,对计划还需要进行调整,增加了计划的成本,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其次,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质量管理建设各方面的人员没有深人对质量实际的状况进行了解,缺少信息沟通,不能有效的控制质量的进展。最后,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工作,容易出现腐bai、腐bai等行为,对企业带来损失。

4、质量管理人员的问题

要对企业进行质量管理,首先面对的是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高校中设置的质量管理专业很少,社会上专业的质量管理培训更少,这样就直接导致人才的短缺。企业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授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长此以往,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制约企业对新质量的开展。

二、过程方法在标准中的应用

所谓过程,在ISO9001:2008中是这样描述的: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在1994版标准中并未提出过程方法的概念,运用中人们常将质量管理分为若干(20个)要素进行描述,不同要素仅与相应部门对应审核,人为地限制了条款在组织中的应用,忽略了完整流程的前后关系。事实上,在目前的ISO9000审核中大部分审核组依然采用按部门对应相应条款的审核方式,这与2008版ISO9000标准所鼓励的过程方法是不相符的。

所谓过程方法是指: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过程方法本身并不神秘,其优点: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地控制,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企业的实际组织构架一般是按职能方式并非过程导向,这造成了运用过程方法进行体系审核的困难之处。当然,按过程还是按部门(要素)审核并不是绝对的,在实际中两者常常结合使用,对过程方法的一个明显应用便是VDA6.1中将管理体系划分为22个要素后以过程的方式进行提问。ISO/TS16949标准本身虽未明确具体过程要素,但在应用中通常按照顾客导向过程、支持性过程和管理过程三方面进行识别并关注这些过程对产品的影响,可以说过程方法是ISO/TS16949标准的立足思想。ISO/TS16949及VDA6.1均以ISO9000为基础,它们与ISO9000最大的不同之一便是对过程方法的使用。

作为组织生产活动的最终输出,产品的好坏是由其实现过程决定的,故产品质量处于最外层;过程对体系的管理思想进行运用并在生产中落实,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故处于中间的传递层次;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方法和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组织该如何组织生产、进行管理,体系审核与其确定的'体系质量是核心的、决定性的。

三、VDA6.1对ISO9000标准的发展

如前所述,VDA6.1是由德国的汽车工业联合会和其主要生产商与供应商在ISO9001质量体系的模式和ISO9004质量体系指南基础上,加上本国汽车行业特殊要求后形成的,这表示VDA6.1是对ISO9000标准的继承、运用和发展,其内在逻辑和理论基础是相同的。而不同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的结构形式不同

ISO9001标准采用条款的形式表述,共分八个章节,从第四章开始以PDCA的角度阐述了组织应遵守的要求。VDA6.1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共计22个要素123个问题,由于质量和管理的问题通常不是纯技术问题,而往往是受到管理、组织和结构的制约,其结构分为M组织管理,及P产品和过程两部分。每个要素对应若干问题,每个问题与ISO9000的相应条款相对应,部分要素/问题超出了ISO9000条款的范围(如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考虑),属于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

2、标准的应用方式不同

与ISO9000标准相比,表面上VDA6.1是将条款改为提问,究其本质是对过程方法的应用。ISO9000标准虽推荐采用过程方法,但出于通用性的考虑,并没有在标准本身体现出如何应用。VDA6.1可认为是将ISO9000标准采用过程方法的形式在汽车行业的实践应用,22个要素即是22个过程,将每个过程应关注的要点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并可计算符合率,定性地了解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程度,这是ISO9000条款所不具备的。另外,要素的提问依据新版标准推荐的PDCA原则给出,这也是DVA6.1虽沿袭了94版标准的要素形式,却在内容上包涵了08版标准并能够将其在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运用的根本原因。

3、VDA6.1体现了德国汽车业的特殊要求

财务考虑、产品安全性、企业战略、营销质量、过程开发。其中,财务考虑是ISO9000标准未提及的,其他各要素(过程)的提问均有超出ISO9000要求的部分。

质量和成本互为矛盾却同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经济性的方式度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一方面,VDA6.1站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角度对财务成本进行考虑,这与财务管理的重点是不同的。标准要求企业的财务报告应与成本核算并存或相关联,报告必须具有透明度且能够进行长期比较和趋势描述,这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形式,对下一阶段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和改进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其要点是组织的体系应能够尽可能可靠地避免缺陷,对“识别产品风险程序”的要求是ISO9000标准未明确提及的。

第4版VDA6.1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要求更加明确,要求最高管理者关注企业绩效在行业中所处水平,企业资源应按发展战略要求进行策划来实现顾客满意的承诺,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满意程度得到落实和不断维护。除对合同评审做出要求外,VDA6.1认为营销功能应在确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时起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对产品要求、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的确定。

VDA6.1明确要求企业把过程质量控制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建立过程模式来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过程,同时以持续改进体系活动来完成此循环。

四、ISO/TS16949对ISO9000标准的运用

ISO/TS16949继承了QS-9000标准六本手册中的五本(除了QSA质量体系评估),所谓五大工具,便是ISO/TS16949在运用ISO9000标准过程中对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是ISO9000的理论基础,同样也适用于ISO/TS16949,但作为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ISO/TS16949标准特别强调了其中“以顾客关注为焦点”、“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三项。ISO/TS16949特别注重厂家的完成品及实现这个完成品的质量系统能力(VDA6.1关注的过程能力),它认为这是整个制造过程活动的基础,另外,它还特别关注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此外,五大工具在汽车行业已是耳熟能详,甚至与汽车交叉的一些行业,如电池生产企业也在应用FMEA、MSA、SPC等,更不用说整车厂在其供应链上的应用了。然而,最初将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引入汽车行业并以标准的形式强制执行的便是ISO/TS16949的前身QS-9000。五大工具是标准中部分条款的细化与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体现出组织对标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

五、结束语

企业竞争的核心已经从单一的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群或者整个供应链同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国外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也表明当行业发展到瓶颈期后,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在所难免。为应对如今越来越艰难的市场形式,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可与其零部件供应商共同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成熟度与一致性,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水平。

求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其前景论文一篇 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工业能否持续增长,取决于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笔者认为,基于汽车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呈现的新特征,应该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为制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要着眼于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这是因为: 1、斯密指出,“┅┅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换言之,即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⑷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市场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导致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汽车厂商甚至整个汽车工业都无法在一个自己可控制的区域内创造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依赖于政府、社会、相关行业及支持性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生产出满足国际消费者偏好的拳头汽车产品组合。2、发达国家正在设置更高的汽车产品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保护本国的市场。尽管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技术,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如汽车新产品研发技术、关健系统总成制造技术等。于是,发展中国家在汽车市场竞争中将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3、发达国家在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之后,正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的汽车工业,使得他们的汽车工业日益信息化、知识化。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现在又面临着汽车工业信息化、知识化的挑战。单独依靠一个汽车厂商,不可能自主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汽车工业,很难应对跨国垄断汽车集团的强有力挑战。二、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波特强调,“政府的政策其重要性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它对钻石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⑸ 因此,政府应当通过改善汽车工业的“钻石体系”结构,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汽车厂商作为汽车工业的微观基础,应当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推动汽车工业制度良性变迁不少人强调技术创新对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大作用。但是它是以制度不起作用、不存在交易费用为前提的。必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绩效受一定的制度安排制约。诺斯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要素;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⑹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最终是由制度决定的。1、推动汽车工业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汽车工业是为数不多的政府长期实行严格行政审批的领域。政府通过实行“目录制”来控制新汽车厂商准入、现有汽车厂商投融资以及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等微观市场行为。行政审批机制长期僭越市场机制,造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且缺乏活力。目前国家经贸委已经用所谓“公告制”取代目录管理。然而,公告制的基础仍是目录管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应当加快推出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尽可能地让汽车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复位。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汽车已经是高度机电一体化,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也就是说目前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人员现有的维修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要求。汽车维修中,维修人员确定维修思路由于受到自身技术的制约,因此工作效率比较低。因此,对于专业的汽修人才,行业需求量非常的高,就业形势好

这个我自己觉得是最完美的。非常符合你的需求1!!!〔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以下为内容!!!你要多给点分啊!!!===============================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3 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 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 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 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1 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0.7,2001年为-0.77,2002年为-0.85.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2 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四、政策建议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