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杨文彪发表的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2:33:52

杨文彪发表的医学论文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副教授50人,讲师68人。长治师范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还有的荣获了曾宪梓教师基金奖。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仅1987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或独立撰写的教材、专著及各类书籍80余部。其中,田明俊老师参与编写的《全国中师音乐课本》;王邦替、孟多昕老师主编的《简笔画》、《黑板报与美术字》、《版画与剪纸艺术》;史素芬老师编著的《山西人学习普通话读本--长治分册》和《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教材》;杨文彪、李奇等老师参编的《中国文学发展概貌及作品赏析训练》等,都已作为全国和全省中师教学的现行教材使用。长治师范在教学管理、教书育人及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表彰,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培养合格小学师资,目标明确,成绩显著”的光荣称号,被省教委表彰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先进单位”。

傅彪的主治医生发表的论文

分集介绍第一集 农村女孩陈灵宝,在大学进修期间结识了家境富庶、老实憨厚的谢家树,两人一见钟情。毕业后,谢家树约陈灵宝回家见父母,陈灵宝为了赶时间,搭上了村里刘金海的三轮车。刘金海暗恋陈灵宝多年,他故意把车往低洼不平处开,害得陈灵宝带给公婆的酒和点心摔到了地上,陈灵宝只能空着手来见未来的公婆。没想到,刚进谢家,陈灵宝就遭到未来小姑谢家敏的鄙视和挖苦,同时,陈灵宝也感受到来自未来婆婆吴翠芬的敌意,她茫然了。幸好未来的公公和大姑子谢家敏对她还很友好,家敏的丈夫宋学军却显得很卑微......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陈灵宝为自己能否融入这个家庭而犹豫不决。而谢家也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谢家树不顾家敏和妈妈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爱灵宝,我要和灵宝结婚,白头到老”!陈灵宝被谢家树的执着感动了。她终于在结婚申请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集 陈灵宝和谢家树虽然结了婚,但却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谢家树只能在周六才能到陈灵宝工作的公社卫生院,与她过一天夫妻生活。这天夜里,恰好是星期六,谢家树由于单位有活动,没能及时赶到,陈灵宝以为他出了什么事,便求前来抓药的刘金海用他的解放车拉她到省城去找谢家树。没想到,车坏在了半道上。刘金海乘机向陈灵宝表达自己对她的渴望之情,还不顾一切地抱住了陈灵不肯松开。陈灵宝奋力挣脱了刘金海,狠狠地抽了他一个耳光,愉巧谢家树赶来,陈灵宝哭着扑到谢家树怀里......就在这一天,陈灵宝怀孕了。 谢家树不放心陈灵宝一个人呆在农村,他找了关系,把她调到城里,陈灵宝只好走进谢家,开始跟公公、婆婆、小姑们一起生活。然而,由于灵宝妊娠反应,谢家树为了和妹妹家敏调房间发声了矛盾,家敏极力羞辱谢家树,说他没出息,怕老婆。谢家树一气之下把家敏推到地下,碰坏了头。这使家敏更加痛恨陈灵宝,在谢家树出差期间,家敏趁机报复灵宝,从而加深了婆婆跟灵宝的矛盾。陈灵宝终于忍不住了,她向出差回来的谢家树提出:“必须搬出去住,不然,这个孩子就不生了”。 第三集 谢家树欺吴翠芬,说是单位分了房子,母亲信以为真。陈灵宝高兴地和丈夫搬到了租来的一室的房子。一天,吴翠芬来到他们的住处兴师问罪,原来是谢家树的同事说漏了嘴,单位根本没有分给他房子。谢家树连忙把责任揽到自己账目,吴翠芬生气地责备谢家树:“娶了个媳妇卖了个儿”。 临产的日子到了,陈灵宝住进了医院,而这一天正好是婆婆的生日,陈灵宝希望谢家树能留下来陪她。可她又不忍心缺席母亲的五十大寿,当他和全家喜气洋洋地举杯庆祝之时,陈灵宝被推进了手术室....... 当谢家树赶到医院,陈灵宝已经做了刨腹产,生下了一个女孩。谢家树流下了内疚的泪水。从此,陈灵宝一心扑在女儿灿灿身上,谢家树感到很无奈。灵宝的妈妈劝她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丈夫,并向她讲述了自己当年就是由于一心扑在灵宝身上,致死灵宝的爸爸与一知青发生了感情并生下私生子,这孩子就是灵宝的弟弟陈来宝..... 陈灵宝震惊了,赶忙走了出去。她不想这么晚了还让谢家树一个人在外面溜达。 第四集 一转眼,灿灿已经五岁了。中国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家庭。谢家树很满足自己公务员的身份,而陈灵宝则认为他应该放弃大锅饭,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两人发冲突。陈灵宝突发其想,既然你安于现状,那你就守着你的铁饭碗,我下海!她没征求谢家树及家人的意见,依然办理了辞职手续。谢家树笔全家人一起反对陈灵宝,小姑讽刺打击,婆婆吴翠芬更是极力阻拦。 陈灵宝走出自己的第一步,她靠朋友代理药品赚了点钱,虽然不多,却比上班时的工资多了几倍,她更有信心了。这时,她接了一个三十万元的大单子,如果做下来,她能有几万元的提成。陈灵宝签了合同,并催促朋友把货发了出去。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三十万元的货款却迟迟没有打过来,朋友跟陈灵宝急了。春节临近了。小姑家敏更是幸灾乐祸,挑拨谢家树和家英不要管她。陈灵宝孤立无援,不知如何大好。谢家树不无担忧地看着陈灵宝陷入困境....... 第五集 陈灵宝背上灿灿,毅然踏上去广州的列车。陈灵宝和灿灿不见了,这可急坏了谢家树和谢家的人,他们怎么都没想到陈灵宝会带着孩子去要账。谢家树和爸爸谢明哲要去找陈灵宝和自己的孙女,吴翠芬极力阻止。谢家树人在单位却什么都干不下去,他担心陈灵宝和灿灿,于是便通过各种关系与广东联系,却毫无音讯。而陈耿宝带着灿灿来到广州,找到了欠账的那家公司,可没想到人家根本不见她,她连人家的大门都进不去,她只好把灿灿放在旅馆,自己再去交涉。这回更让陈灵宝无法接受的是,这家公司不但不接待她,还把她训斥了一顿,赶了出来,陈灵宝流着泪水回到旅馆,却发现灿灿不见了,她发疯般地跑了出来,望着空旷的大街,哪里有灿灿的影子?陈灵宝彻底跨了,她坐在马路边失声痛苦。这时,灿灿拿着一个棉花糖走了过来,原来,是一个老爷爷发现了她,并把她送了回来。灵宝哭着抱住灿灿...... 陈灵宝的弟陈来宝来到谢家,发现姐姐和灿灿不见了,就和谢家树吵闹起来。家敏为了维护哥哥,与陈来宝对骂,差点儿动起手来。 第六集 陈灵宝虽然找到了灿灿,但身上的钱包却被小偷偷走了,陈灵宝身上只剩下几元钱,根本无法负担在广州的食宿。绝望中,她抱着灿灿,又来到那家医药公司,可是人家已经放假,根本见不到任何人。陈灵宝对看门老头说,既然这样,我就呆在这儿不走了,让你们的经理过来给我们娘俩收尸吧!于是,她抱着灿灿坐在这家公司的大门口......夜里,灿灿发烧了,口吐白沫不省人事,陈灵宝却抱着灿灿不知何处去。这时,那位好心的卖棉花糖的老爷爷看到灵宝焦急的样子,带着她们找到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用一种特殊的手法救活了灿灿,还把祖传的“保命汤”给灿灿喝下。陈灵宝感激万分...... 谢家树通过广州的朋友终于找到了陈灵宝母子,当陈灵宝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谢家树,不顾一切地投向了丈夫的怀抱..... 第七集 几年过去了,陈灵宝终于攒下了十几万,这是她用心血换来的,她决定用这些钱做项目,她想起了那位老中医的“保命汤”。于是,她再次来到广州,说服老中医,买下了“保命汤”的祖传秘方,并带着一罐样品回来了。谢家树大发雷霆,他没想到陈灵宝做出这么大的决定竟然不和自己打个招呼。而这件事在谢家又掀起了轩然大波,恰赶上大姑子的丈夫宋学军下岗,急需几万块钱与别人合伙做生意,本想从陈灵宝这里借钱,没想到她竟然手里的钱全部买了“保命汤”的药方。陈灵宝百般解释,并表示希望在家待业的家敏也能到自己公司一起干。家敏声称,你陈灵宝就是拿八台大轿来抬我,我也不会去。吴翠芬也威胁陈灵宝让她不要因做生意而连累谢家树和灿灿。陈灵宝四面楚歌。在这个关键时刻,谢家树站到了陈灵宝一边,他不能看着自己的妻子受了委屈,好在他还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一向看岳母眼色的宋学军也意外地帮陈灵宝说了几句好话。 第八集 陈灵宝冲破艰难险阻,终于拿到了执照,她选好了厂址,开始生产“益寿饮”(保命汤)。然而,在订货会上,“益寿饮”无人问津,看着展台上一些大公司生产火爆的场面,陈灵宝终于不住,趴在展台上,眼泪象断了线的风筝,,滚滚而落.....奇迹发生了,本市商报资深记者于今来到了陈灵宝的展台前,陈灵宝哭泣的身影引起了她的关注。通过交谈,她对陈灵宝越来越有兴趣了...... 展销会的第二天,商报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广告,谁都看不明白,越是这样,人们的兴趣越大。第三天,同样的广告又出现了。到了第四天,人们终于明白了。陈灵宝的展台上挤满了购销商,第一批产品竟然供不应求...... 陈灵宝终于成功了,由于业务不断扩大,陈灵宝说服大姑子家英和她的丈夫宋学军到自己公司帮忙,家英夫妇非常高兴。家敏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却不肯低头向陈灵宝开口,整天闲逛,终于有一天,家敏在酒吧喝酒与人发生了冲突,用啤酒瓶将人打伤....... 第九集 谢家敏进了派出所,在警官王胜利审讯她时及不配合,幸好陈灵宝和谢家树及时赶到。陈灵宝以公司法人的身份把家敏保了出来。回来的路上,陈灵宝让谢家敏明天到她公司报到。谢家树和家敏都感到吃惊。婆婆吴翠芬和公公谢明哲也颇感意外。然而,谢家敏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半个小时,当她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仓库工作后,冲到陈灵宝办公室大发雷霆。陈灵宝告诉她所有的人都要经过这一关,谢家敏这才消了气。这时,陈灵宝的弟弟从乡下来到城里,要求陈灵宝在公司里给安排工作,陈灵宝不同意,让他回去继续复习准备考大学。陈来宝不服,质问她为什么谢家的人都进了公司而自己却不能?一气之下陈来宝跑了出去,发誓就是去给人刷盘子,也不回乡下。谢家树追上来宝,做了一番工作,来宝终于跟着陈灵宝回到了乡下。刘金海看到成功了的陈灵宝开着崭新的轿车感慨万分,他告诉陈来宝,你姐姐这个人,应该舍出命来追。 第十集 谢家树所在的单位机构改革,他作为第一批被精简了下来,而陈灵宝的事业却蒸蒸日上。谢家树瞒着自己的妻子和家人,每天仍按上下班时间离家、回家,而一白天则在街上晃荡。倒是家敏和她的男友(王胜利--曾经审问家敏的警察)发现了谢家树的反常,回到家里跟吴翠芬说了。吴翠芬忙把谢家树招回家里。谢家树只好把自己下岗的事告诉了父母。丈夫下岗了,妻子竟然一点都不知道。吴翠芬生气地给陈灵宝打电话让她回家商量家树的事,而陈灵宝因开会没有回来。吴翠芬一气之下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谢家树则气冲冲地来到陈灵宝公司兴师问罪。两人在会议室,当着公司人的面大吵了起来....... 陈灵宝和家英夫妇来到医院,吴翠芬已脱离危险,她没有理陈灵宝,也没有上陈灵宝的车,而让谢家树叫了辆出租车回家。这时候,陈灵宝才知道谢家树已经被精简了,她去婆婆家接谢家树。在车上,陈灵宝质问谢家树为什么向她隐瞒下岗的事?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而自己却最后一个知道?谢家树百口莫辩。陈灵宝表示既然夫妻之间已经没有了信任,还有什么必要生活在一起?谢家树震惊,她没想到陈灵宝会有这样的想法。 第十一集 陈灵宝和谢家树分居了,陈灵宝住在床上,而谢家树刚睡在客厅的沙发上,这令每天无所事事的谢家树心里更不是滋味。陈灵宝带着家英、家敏和宋学军(他们分别已是公司的骨干)到省城开产品洽谈会,在下榻的酒店,陈灵宝巧遇刘金海,如今他已经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刘金海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陈灵宝,当即就邀请陈灵宝共进晚餐,陈灵宝拒绝了。而刘金海却不罢休,陈灵宝无奈答应另找时间。谢家树一个人在家陪灿灿,却突然接到陈来宝的电话说陈灵宝的妈妈病危,谢家树连忙安排岳母住进了母亲所在的市医院,医院诊断结果出来,是胰腺癌!谢家树忙给陈灵宝打电话,而陈灵宝却不接谢家树的电话,就在陈灵宝与刘金海共度晚餐的之时,谢家树整夜守候在岳母身边没有合眼。刘金海趁陈灵宝有些醉意,企图与她亲热,就在刘金海即将得逞的时候,陈灵宝以仅留的一点清醒守住了自己的清白。 第十二集 陈灵宝知道了母亲住院的消息,急忙从省城赶了回来,她坦然谢家树没有及时告诉她,谢家树非常委屈,他告诉陈灵宝要有心里准备,她母亲得的是癌症。陈灵宝痛苦地趴在谢家树的向上泪流不止,她让谢家树陪她去见婆婆,跪下来求她治好母亲的病。吴翠芬非常惊讶,告诉陈灵宝,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无论是谁,她都会尽全力医治。 母亲还是走了,陈灵宝悲痛地扑在母亲身上大哭,她后悔没在母亲有生之年多陪陪她,母亲甚至都没有坐过自己的车。家树陪着陈灵宝把母亲的骨灰送回了乡下的家里,她牢记着母亲的话:“等来宝考上大学,把她的骨灰和父亲的合葬在一起”。她懂得了人活着的时候应该懂得珍惜。当她买了许多营养品送给婆婆的时候,却遭到婆婆的误解,认为陈灵宝是由于她没能治好她母亲的病而羞辱她。陈灵宝哭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吴翠芬总算理解了她的好心。陈灵宝又趁机说服在家待业的谢家树到自己的公司来和她一起干,并让她当副总经理。家敏和家英也高兴地说服哥哥。谢家树半推半就,众人皆大欢喜。只有家英的丈夫宋学军态度让人难以捉摸....... 第十三集 谢家树来到陈灵宝的公司,与宋学军一样当上了副总经理,宋学军对陈灵宝的安排内心不满,在家与家英唠叨自己辛苦帮陈灵宝打下的江山,却让谢家树来坐享其成。家英生气地斥责宋学军,没有嫂子,他现在还不只在哪里出苦力呢! 陈灵宝没有察觉到宋学军的态度,她正为来宝不肯继续考大学而烦恼,这可是妈妈的遗愿啊!她极尽耐心地开导来宝,可来宝就是不听,坚持要走自己的路。陈灵宝大发脾气,把来没吃完的饭打了满地。陈来宝哭着跑出了姐姐家,陈灵宝和谢家树到外找不到他。原来陈来宝跑到一家超市去找要。灿灿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她认为妈妈这样对小舅舅太不公平了。陈灵宝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也这么反叛,反过来数落了她几句。没想到灿灿抓起桌上的水果刀吓唬妈妈。陈灵宝气得流下眼泪。正在这时,陈灵宝收到弟弟的来信。他告诉姐姐不要为他担心,等他想通了,他会回来,完成妈妈的遗愿。 第十四集 陈灵宝为弟弟的事一筹莫展,宋学军向她表示来宝的事交给他来办,保证三天之内把陈来宝找回来。他说到做到,再次赢得陈灵宝的信任。陈灵宝放心地到省城考察超市业务,把公司业务交给了宋学军。宋学军利用谢家树把不合格的水果引进到“益寿饮”加工厂,被家敏发现,宋学军把责任推到谢家树身上,并带谢家树到夜总会桑拿、按摩、找小姐......赤地千里住了谢家树的嘴。谢家树有苦难言,他提醒陈灵宝不杖信任宋学烟,陈灵宝却表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时,有人投诉,说长期服用“益寿饮”的一位老人死了。谢家敏和谢家树、宋学军来到老人家,知道是老人不务正业的儿子想讹诈,目的无非就是想弄几个钱花花,宋学军当即表示花钱消灾。家敏、家树也怕事情传出去对公司不利,同意了宋学军的意见,他们怕陈灵宝担心,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出差的陈灵宝。谁知此事却埋下了祸根....... 第十五集 陈灵宝真的把业务做到了省城,不但在省城开办了大型的“益寿饮”加工厂,还在市中心特色了一块地,准备开一个大型超市。然而,由于宋学军利用谢家树引进的那批水果质量不合格,生产出来“益寿饮”出了质量问题。陈灵宝大怒,追查原因。所有的矛头都指向谢家树。谢家树拒不见陈灵宝,妻子的成功已经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何况自己又做错了事。倒是陈灵宝的伍丹对谢家树比较同情,在她面前,谢家树感觉自己是个大男人。然而,谢家树怎能知道,这一切都是宋学军设下的套,他早已和伍丹狼狈为奸...... 家英早就发现宋学军在外面偷鸡摸狗,在家里和宋学军大闹起来。宋学军拿谢家树在桑拿浴房找小姐的事情威胁家英。家英怕哥哥的事让陈灵宝知道引起不和,忍气吞声,宋学军对谢家树嫉恨很深,家英非常痛苦...... 陈灵宝在省城买了别墅,换了高级轿车,应新公司成立的酒会上,由于谢家树和伍丹跑了出去,却被伍丹灌醉,领到宾馆开了房间.....而这一切又都是宋学军捣的鬼,就在谢家树和伍丹走进宾馆房间之时,宋学军拿起电话报了警...... 第十六集 陈灵宝接到公司电话,说谢家树在宾馆嫖娼,让她去领人。陈灵宝震惊,她让家敏通知宋学军去领人。谢家树却怕见到陈灵宝,留下一封辞职信和一页离婚中申请书便失去踪影。陈灵宝反思这几年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丈夫的转变自己是有责任的,她决定原谅丈夫。陈灵宝找到谢家树与他做了一次长谈,夫妻回忆起共同走过的这十几年来的风风与雨雨。 陈灵宝表示:“如果事业的成功不能给我的家庭和亲人带来幸福,我宁可放弃所有的事业”......谢家树被妻子感动了。 谢家树又回到妻子的公司,并到新开业的超市负责管理,而伍丹却被免职。伍丹不服,到公司大闹,陈灵宝交给谢家树处理,家敏则认为应该坚持原则,谢家树同意了。伍丹气愤地辞职离开公司。宋学军安慰伍丹,并与伍丹策划了一个阴谋:偷出“益寿饮”的秘方,投奔另外一家保健品公司,条让是让武丹做总经理!他们两个里应外合,过了善良懦弱的谢家英,真的把“益寿饮”秘方搞到手,并栽赃到谢家树身上......这一切,陈灵宝一点都没有察觉。 第十七集 谢家树负责超市的管理工作。陈来宝闲着没事到超市玩,无意中发现一个叫欧阳雨蒙的女孩来购物,陈来宝被女孩的美貌和气质打劫,与保安合伙以怀疑女孩私藏物品为由把她带进了保安室。陈来宝本想来个英雄救美,却被突然赶来的谢家树打破了美梦。谢家树误把欧阳雨蒙当成窃贼,对其百般揶揄。欧阳雨蒙不顾一切欲脱衣证明自己的清白.......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商报资深记者于今找到陈灵宝公司,斥责陈灵宝侵犯公民的人身权益。原来,欧阳雨蒙正是于今的女儿。陈灵宝惊呆了...... 第二天,报纸上出现了陈灵宝超市非礼顾客,侵犯人身权益的文章。宋学军乘机兴风作浪,他让伍丹找到于今,向她提供了足以整垮陈灵宝的文件。原来宋学军的那们号称喝了“益寿饮”死去的老人的儿子,曾经签下一个文件,而这个文件是在宋学军的指导下完成的。它成了陈灵宝的“益寿饮”可以致人死亡的证据...... 第十八集 陈灵宝面临被起诉的局面,雪上加霜的是,伍丹投靠的“寿益”公司正式开张,而他们的主打产品就是利用宋学军偷来的“益寿饮”配方改制的“寿益延命汤”。陈灵宝让谢家树把他们的产品拿去化验,发现其成分与自己“益寿饮”一模一样。陈灵宝这才知道问题严重:自己的药方被盗用了!她马上召集公司主管调查原因。然而,所有的迹象表明:秘方的泄露与谢家树有关。谢家敏和谢家英绝不相信自己的哥哥能干出这种事。宋学军又趁机在背后唆使谢家树用钱与武丹谈判,让对方停止“寿益延命汤”的生产。谢家树帮助妻子度过难关,瞒着陈灵宝去找武丹商量,武丹提出给她30万元,她就退出“寿益”公司,撤回秘方。谢家树信以为真。他们的见面恰巧被谢家敏看到并告诉了陈灵宝,这更证实了陈灵宝的推断:丈夫背叛了自己....... 第十九集 谢家树找到谢家英,想从账上提起30万现金,家英问哥哥为什么?谢家树说是为了帮公司解决问题,家英只好给了他。这一天正好是陈灵宝与谢家树结婚纪念日,来宝又考上了大学,陈灵宝希望谢家树能够留在家里,而谢家树却执意离开,他向陈灵宝表示很快就回来,并带给她好消息......陈灵宝以为丈夫是去与武丹幽会,非常痛心,她告诉谢家树,如果12点之前他还没有回来,那他们之间就结束了。谢家树向她保证,自己12点之前一定回来。女儿灿灿埋怨陈灵宝对谢家树态度不好,在自己家里还摆总经理的架子,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是个妻子和母亲。陈灵宝歇斯底里大发作,她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敢跟自己过不去。 谢家树带着30万元现金去跟武丹见面,然而,武丹却是频频地改变见面地点。谢家树无奈开着车来到一个遂道里,当他下车的时候,没有见到武丹,只见一辆汽车开着贼亮的大灯照射过来,他感到了不了祥...... 第二十集 12点钟声响了,谢家树还没回来。陈灵宝对他彻底绝望了,她决定召开会议,解除谢家树在公司副总理的职务并找到律师起草离婚协议书。谢家敏和谢家英惊讶不已,她们再次找到陈灵宝,希望她慎重考虑再做决定。陈灵宝表示,即使与谢家树离婚,她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对待家敏、家英和宋学军,同时也会替谢家树孝敬自己的父母。家敏和家英倍爱感动,与陈灵宝紧紧拥抱在一起。 谢家树失踪了,家敏男友建议报警,陈灵宝却认为谢家树与武丹私奔。她对谢家树的背叛行为痛心不已。而谢家英此时意识到目前发生的一切与自己的丈夫有关。她找到宋学军,质问是不是他把“益寿饮”秘方偷给武丹,然后又嫁祸谢家树?宋学军眼看事情暴露,跪在地上乞求家英的原谅,并说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家英。为了自己的小家庭。软弱的家英没有勇气向陈灵宝说出一切,她痛苦地把秘密藏在心底。 第二十一集 警察在郊外发现了谢家树的车,然而已是人去车空。陈灵宝意识到问题严重,丈夫一定是发生了意外,她建议警察去调查武丹,而武丹却有没与谢家树在一起的证据。谢家英找到丈夫宋学军,让他向陈灵宝说明真情,为谢家树洗清罪名。宋学军只轻描淡写地对陈灵宝说了说要相信谢家树之类的话。 灿灿得知爸爸失踪的消息后,与陈灵宝大闹,说爸爸有这一天,都是陈灵宝的错。陈灵宝怪灿灿不理解自己,灿灿却说陈灵宝心中只有公司,只有钱。陈灵宝被激怒了。她到手打了灿灿。灿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陈灵宝内外交困,她到处去找灿灿,而灿灿却和一个男孩子在一起并住在人家。陈灵宝找到她,要带她回去,灿灿坚决不从,她把一封信交给了陈灵宝,原来,谢家树离家前曾给灿灿留下一封信,陈灵宝看了信后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她失眠了。 第二十二集 谢家树已经失踪几天没有音讯。这天吴翠芬和老伴出门锻炼,无意中发现走廊里躺着一个衣闪褴缕的人,他们以为是要饭的,没想到那人坐了起来,他们震惊了,那个被他们当作乞丐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儿子谢家树,吴翠芬和老伴哭着扑了上去...... 陈灵宝接到婆婆的电话,说谢家树找到了,她急忙从省城赶了过来,然而,她惊呆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丈夫竟然变成了一个痴呆人,他不认识妻子,不认识父母,更忘了他自己是谁。谢家树失忆了...... 婆婆吴翠芬怒火中烧,她质问陈灵宝,自己的儿子怎么变成这样?陈灵宝彻底崩溃了,她哭着跪在公公婆婆面前,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但自己绝对没有做对不起丈夫的事,更没有害他的心...... 第二十三集 就在陈灵宝离开公司之时,宋学军却在背后兴风作浪,他先是把谢家树“携款潜逃”的消息捅给商报记者,然后又怂恿公司超市合作者闹事,搞得公司人心慌慌。家英和家敏也乱了方寸,宋学军趁机鼓动她们离开公司,回家躲避一下,并让家英把财务方面的手续交到他手里。 陈灵宝面对自己的丈夫感到无比的内疚,她想尽各种办法来换回他的记忆,然而都徒劳无功。谢家敏和谢家英赶来,可谢家树却不认识她们。姐妹俩抱着谢家树痛哭。吴翠芬担心陈灵宝会离开儿子,她认为儿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陈灵宝太强,是个不甘寂寞的女人,而谢家树是因为压力大才导致精神崩溃的。陈灵宝没想到婆婆能说出这种话,她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痛苦,服侍丈夫...... 第二十四集 陈灵宝,谢家英和谢家敏因为谢家树的病情滞留在家,公司里却出了大乱子。宋学军违背陈灵宝的要求,私自扣留应当交付的超市租金,致使对方到公司闹事引起纠纷。同时,超市的供销商也因没有收到货款找上门来。宋学军对此事密而不报,还趁机挑动他们把事情往大处闹。当陈灵宝得知此事时,事情已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超市被哄抢了。宋学军在混乱之际,利用家英留下来的财务公章,把公司名下的三百多万资金转移到了自己的名下,携款出逃了。陈灵宝望着自己辛苦打拼的事业竟然毁到这种地步,她彻底崩溃了。 崩溃了的不只是陈灵宝,还有谢家英。她没想到由于自己对宋学军的容忍和造就给陈灵宝和公司带来这么大的灾难,更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无耻到这种地步。她的精神失常了。 第二十五集 陈灵宝的事业跨了,她把公司的遗留问题交给了家敏,自己则全身的投入到给丈夫治病上。她说服婆婆同意她带谢家树和家英到一家康复中心治疗,却没想到这家康复中心的老板却是刘金海,陈灵宝矛盾了。当刘金海带着主治医生来到谢家,看到谢家树的状况,刘金海惊呆了,他为灵宝的命运而感叹。他知道陈灵宝不愿轻易接受自己的帮助,提出以陈灵宝到他的公司管理业务为条件。陈灵宝为了丈夫的病铤而走险,因为她知道刘金海已经离了婚,而且内心还在爱着自己。陈灵宝顾不了那么多了,她要不惜一切治好丈夫的病,她觉得自己对丈夫的病是有责任的。她要重新找回他们的过去。 第二十六集 刘金海每天开着豪华轿车到谢家接陈灵宝和谢家树到他的康复中心治疗,他的行为终于引起了吴翠芬和丈夫的怀疑,他们明白了刘金海的用意不在儿子,而在儿媳妇陈灵宝身上。他们私下找到刘金海,却被刘金海的一翻慷慨陈词所震撼。当陈灵宝回到家时,发现公婆已经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吴翠芬含着泪水告诉陈灵宝,他们对不起她,他们向她隐瞒了谢家有精神病史的事实。他们不能再拖累她了,希望她离开自己的儿子,回到刘金海身边去,他是好人...... 陈灵宝震惊了。她告诉公婆,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自己的丈夫,更不可能跟别的男人走。她哭着跪在一对老人面前发誓:不管丈夫的病是好是坏,我陈灵宝今生今世,绝不会离开他! 吴翠芬和丈夫双双跪在了陈灵宝面前。三个人抱在一起,热泪滚滚而下.......

院外特聘专家董方田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任职:该院专业组首席专家。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专业技术擅长:眼底病荣誉简介:眼科学博士、曾获国家、省部级及医科院等科研成果奖10余项。曾在美国哈佛大学Schepen研究所、华盛顿大学眼科中心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姚晓明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任职:该院深度合作专家。深圳市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病区主任,眼库执行主任。专业技术擅长:角膜和眼表疾病荣誉简介:眼科学硕士,主编《眼库》等多部专著,在SCI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促成和参与了深圳市的角膜和遗体捐献,获2002年国际狮子协会“会长奖”。院内专家宋鄂执行院长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任职: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执行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医师协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杂志专业审稿人。专业技术擅长:糖尿病性眼病、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眼底病、眼外伤的诊治,尤其是玻璃体切割手术。荣誉简略:眼科学博士。1995年留学日本期间,完成了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培养工作,回国后一直在从事Müller细胞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地位。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市科委及校级课题11项。科研基金30余万。杨勋 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任职:业务副院长,眼外伤科主任,中华眼科学会、国际眼外伤学会、欧洲视网膜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委员、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眼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眼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专业技术擅长:眼外伤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复杂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特别是复杂眼外伤的手术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23G玻切手术等荣誉简介:眼科学博士。率先将眼内窥镜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的手术治疗并积极推广该新技术,为众多严重眼外伤患者恢复了视力,部分以前无法治疗的重伤眼也得到了挽救。先后三十余次应邀在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发言。参编了3本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眼科学书籍,合译了一本眼整形书籍。在国内具有一定地位,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牛兰俊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任职:该院专业组首席专家 。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小儿眼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培训班负责人。专业技术擅长: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荣誉简介:眼科学硕士、曾在英国伯明翰ASTON大学视觉系学习。主编《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等多部专著。国内多种专业杂志编委。李岳亮专业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医务部主任、青光眼科副主任原浙江某五官科医院执行院长专业技术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综合眼病荣誉简介:硕士,曾在中山眼科中心等著名的眼科机构学习,有近30年眼科临床经验。获市级科技进步奖数项。曾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统计源期刊上发表10余篇论译文。郭晓枚专业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屈光科副主任、激光治疗中心主任原某眼视光医院副院长,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副主任专业技术擅长:屈光矫正、斜弱视、视觉训练荣誉简介:硕士,为国内最早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百名医生之一。主持多项临床科研项目,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有万余例成功准分子激光手术经验。唐义林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门诊部副主任专业技术擅长:综合眼病、青光眼、白内障荣誉简介:从事眼科临床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各种眼科手术技能。曾在莫斯科进修眼科。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眼科杂志》等统计源期刊上。曾艳枫专业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白内障科主任专业技术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荣誉简介:眼科学硕士,以优异成绩结业于印度ARAVIND 眼科医院。获得白内障ECCE、SICS、PHACO手术医师证书。能熟练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曾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周红宝专业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综合眼病门诊专家专业技术擅长:综合眼病、老年眼病荣誉简介:曾首创国内第一台半导体白内障冷冻摘除器,从事眼科工作四十余年,有较丰富的眼科临床工作经验。在全国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赵庆亮专业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内聘)专业技术任职:住院病区主任、角膜及眼表病科副主任专业技术擅长:角膜、眼表疾病荣誉简介:硕士,有700多例成功角膜移植经验,为我国开展角膜移植较多的中青年专家之一。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胡平会专业技术职称:主治医师专业技术擅长: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屈光不正和老视的常规检查及各种眼镜的验配。荣誉简介:硕士,曾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学习。获上海强生视光学证书,吴中区“视觉光明行动”暨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先进个人。

是真的,因患肝癌,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8月30日9时35分,在北京武警总医院去世。新浪娱乐讯 著名演员傅彪今日上午病逝,傅彪的家属第一时间委托新浪娱乐发表独家声明,声明全文如下:深受全国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傅彪,因患肝癌,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8月30日9时35分,在北京武警总医院去世。在傅彪与疾病搏斗的最后时刻,他的妻子张秋芳和他的儿子,以及他的家人、亲属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同时,他的好友冯小刚、徐帆、韩红、杨立新、夏力薪、丁志成、陆国强等也闻讯赶来守候在他的身边,为他送上最后一程。傅彪的人生是短暂的,却又是璀璨的。他亲切的音容笑貌、平和宽厚的人品、和他创作的优秀影视作品,都将长久的留在广大热爱他的观众心中。傅彪的妻子张秋芳及全家对武警总医院的领导、专家及医护人员给予傅彪全力以赴的救治及全方位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广大影迷、新闻媒体对傅彪的深切关爱表示深深的谢意!傅彪先生的追悼会将于近日在北京举行。

这里有,在中间位置

李彪发表的论文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李彪,男,1981年9月生,江苏徐州人,2001至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先后获新闻学学士和传媒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至201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留校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舆论研究所所长、[1]《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系列蓝皮书主编、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约研究员。1981年9月生在江苏徐州人,2001至2010年在人大新闻学院先后获新闻学学士和传媒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至2012年在人大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留校任教。[1] 在人大攻读本硕博和任教的时间里,李彪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成果。期间,他主持过2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4本,合著6本,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SSCI论文1篇),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等奖项。[2]“身处众媒时代,一切都是传播,我们不能只专注于自己学科领域的内容,更要注重学科交叉领域,从别的学科汲取养分,在学科交叉中寻找创新的研究点。”基于这种想法,一方面,李彪老师将新闻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内容相结合,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等方式进行大数据集合下的舆情研究,阐释和分析当下社会舆情、社会网络和人际交往的结构。另一方面,李彪老师尝试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引入新闻传播学科,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更好的理解个体大脑中的传播机制,“比如我们运用实验手段,用眼动仪观察人们看不同的视频和海报时眼球变动的轨迹和规律,由此来推测他们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而研究传播对心理机制的影响。”李彪老师说,在研究方法上,他也试图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通过对同品牌不同广告模式观众脑机制改变的分析来研究广告传播的受众心理认知。“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所以我们其实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2]研究方向网络舆情、新媒体传播任教课程《大数据与舆情分析》、《网络舆情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3]学历学位先后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学士学位、传媒经济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3]学术成果著作1.教材:《舆论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2. 专著:《正本清源:重大疫情下的虚假信息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3. 专著:《虚拟社群传播》,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4. 专著:《直击人心: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5.著作(一作):《传播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具、方法与应用》,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6.专著,《谁在网络中呼风唤雨——网络舆情传播的动力节点和动力机制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7. 专著,《舆情:山雨欲来——网络事件传播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人民日报出版社8. 合著(第二作者),《社交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江苏人民出版社9. 合著(第二作者),《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论文截止到2020年8月,总计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CSSCI、SSCI论文50余篇)[3]课题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编号:20&ZD319),2020年2.主持,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编号:15CXW014),2015年3.主持,植入式广告的效果评测与定价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编号:11CXW033),2011年4.主持,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在自媒体中的传播和线下动员机制研究(资助编号:13ZHC021),北京社科基金项目,2013年5.主持,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健康北京:北京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研究” (资助编号:2013007),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

吴彪论文发表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成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古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想。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显然拙政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之载体。又如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因此,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执著追求。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根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总之,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型。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想。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在我国的传统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计艺术流派。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2.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3.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的。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研究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方向研究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者的理念,即创造。”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程。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源泉长流不断。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立于不败之林。

一、历史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二吴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九大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吴姓也是第十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吴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期中考之后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期中考试结束了,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让我大吃一惊,在这次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首先说说我最喜欢的语文课吧,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做错的阅读题中,其实只要仔细的读读那篇文章,我就可以做对了,可是我太不认真了,使那两道题残忍的减掉了4分,我连组词的一道题都做错了,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因为我的不认真,致使我的语文成绩只得了92分,不应该啊!

再说说数学,看图列式我因为没有写“解:设······”扣掉了4分,最后也是只得了93分的成绩!

至于英语呢,就更不理想了,尤其是阅读题,对词语不理解,又扣掉了2分,听力部分也是,最后我只得了90.5分。

虽然这次考试我都上了90,但是这不是我的水平,我本来可以考的很好的。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考试技巧贵在练习。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

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这次不是期中考试,如果我再好好学习,还是有时间,有机会的,下次考试。我一定认真复习,不再让老师、家长失望!

汪磊:

这次期中考试,我语文和英语考得非常不好。当老师把试卷发给我的时候,我看卷子上的分数离爸爸给我订的分数相差太多,我心里七上八下,害怕的要命,我想这次死定了。

放学后,回到家,吃过晚饭后,我还是老实跟爸爸妈妈“交代”了。爸爸妈妈听完讲完后,都很失望地看着我,我低着头不敢看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很生气,很生气地说:“你考试之前,怎么说的,为什么是这个结果。”我支支吾吾半天没有说出来,急得哭了出来。妈妈看我哭了,就心软下来,对我讲,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是哪里错的多。过了一会儿,我走进房间拿起圈子,认真的看了一下,我的字写得不好,题目没有认真看,作文也写跑题了,这是我平时没有好好复习。我真后悔极了。

以后我一定要想法设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要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的读题目,要多多阅读课外书。请大家相信我,我会努力,会加油的!

孙弋文:

期中考试完了,我的成绩不怎么好,语文80分,数学80分,英语92分。

我的语文阅读题错误最多,原因是我平时很少读书,阅读理解不透彻。以后我要多读书,多读课外书,还有作文书。

我的数学出错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有口算题,有填空题,也有应用题,还有选择题。有些题我原本就会的,可是因为我考试时做题不认真,不爱动脑筋。以后我要多做练习,多思考。做题时,多读两遍题目,尤其是出现错误的题目要反复练习。

我觉得我的英语应该比这个分数高才对,因为班里有好多人都考了一百分,而且卷子上出现错误的题目我都会。老师发过卷子,我回到家,那些出现错误的题目我只用了30秒的时间就纠正好了。我想,一定是我考试时没用心,没认真读题,以后再做卷子的时候,我一定要认真读题,还有老师平时要背诵的单词和句子一定要熟练掌握。

这次期中考试我没考好,但我不灰心,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加油!

吴彪: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在家里高兴地玩了两天。

星期一来到学校以后,听说老师要发卷子。我的心里突然紧张起来,内心“扑通”“扑通”直跳,仿佛揣了一只小兔子。“吴彪,78分。”我忐忑不安地接过老师发的试卷,心里特别害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该怎么和妈妈交待呢?

我看卷子上老师画的圆圈,特别是选择题、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外阅读,这些都是我失分的题,都怨我平时看的书太少了,上课有爱做一些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老师去讲课,我好后悔呀~!可是分数已经下来了,我再后悔也无济于事了。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上课时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在下面做小动作,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个细节。回到家多看书,多动脑子,并且给自己订一个学习计划,以后不要再贪玩了。

我想到这些,心里稍微平静一点儿。我一定要下决心,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争取超过我的姐姐,甚至比她还要好。我愿意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争取给大家一个崭新的我。

朱浩冉:

这次期中考试,我考得一点儿也不好,当老师念到我的成绩时,我心里很难过。我真的'没想到我能考这么一点儿分,为什么别的同学都能考出那么的好的成绩?

我想这一定与我身上的很多坏毛病有关,我一定要努力改正:一、我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在下面玩;二、我有时不按时完成作业,而且写得也不认真。写作业时总爱让妈妈看着写,感觉就是给妈妈写得作业似的。

我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已经长大了,一定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要争取改掉我的坏毛病。虽说我这次考得不好,但是只要我用功学习,下次就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我相信我并不比别的同学笨。

【注】上周家长会之后,给孩子们留了一篇这样的练笔,虽然孩子们的反思还不够全面,认识还不够深刻,但是我从中看到孩子们改正的决心,就像孩子们说的,只要用心学习,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祝福我亲爱的孩子们!!

考试,虽然是对一个人所学知识的测试,但它却不能代表一切。我喜欢考试,它可以测试我;但我又害怕考试,因为我怕自己考不好。 考试时,我并不是很紧张,而最令我紧张的时刻,就是发试卷。 星期一,我们要发期中试卷。在这一刻,我的心直跳。语文:97、数学:98,一个让我出乎意料的成绩。数学我估计了满分,但由于粗心、大意,一个填空题错了。语文,我并没有估计这么高,因为我认为词语解释错了一半,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作文扣了八分,基础知识扣了十来分。 我的双手紧紧握着试卷,我十分惭愧。它是我心灵的一个创伤。这个创伤沾满了我的心灵。此刻,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我止住了,我不能这样,我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 整个下午,我一直沉浸在这沉闷的气氛中,我多们希望这只是梦,让我在考一次。但这个天真、浪漫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回到家,我忍不住再次翻开试卷,趴在桌子上伤心起来。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证明我的实力,我是能行的。我一定要证明自己。 就这样,我的心理负担也渐渐跑到了九霄云外。 居里夫人曾说过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想要成功,就定有失败。我们只有有过失败,才能为成功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成功与失败缺一不可。 今后,我一定要继续努力,改掉粗心的坏习惯,去迎接期末考试。 同学们,让我们一块为自己加油吧!好好学习,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正如古人所说不经一

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这次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也算是一次大考,在离期中考试前的一个多星期,老师就开始带我们抓紧复习,在家里也一刻没有歇着.语文,我们复习字词、要点、作文和课文。

星期五到了,我的心绷得像快要离弦的箭,生怕自己考不好。到校了我赶紧打开书,一页、二页、三页虽然老师没时间管班,但我们全班同学都自觉地读着要点。

监考老师来了,让我顿时感到异常的紧张,使我的心怦怦直跳。试卷发下来了,我走马观花式看了一遍考试题。还好,都是我复习到的题,这让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听力部分的文章我原来在童话书上看到过,所以做起来很轻松。后面的字词更是我的“拿手好戏”。但是到回忆课文的一道小题时,我记得我看到过,但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只“拦路虎”让我干瞪着眼。我抬起头,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教室里只听见同学们写字的刷刷响。我绞尽脑汁,最后干脆胡乱写了一个。写作文时,我一路顺风。很快就写完了。

我一道一道地认真检查,哦,有一道漏写了,我赶紧写上了,挽回了一分。

下课铃响了,我从容地交了试卷,走出了教室。

只有平时吃了苦,这个时候才能享受甜。要是我不认真复习,就不会做的这么顺。

今天,我不怎么高兴。因为期中考试成绩要表了,我觉得自己考得不怎么理想。

下午刚来到学校,我就知道考试成绩要发表了,所以很不安。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程敏达突然跑来告诉我说:“刚才我看到老师那你72分!”听了这句话,我心里很难受,我真的不敢想象,我为什么会考这么低。

为什么我才得了72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到底哪里错了?一个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转来转去。整个下午我的注意力都不集中,心里乱乱的。

放学回到家,我忐忑不安,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大声地问:“期中考试考了多少分呀?”我吓得差点哭出来,结结巴巴地说:“数学72分。”我把分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大发雷霆,高声吼道:“这些都是做过的,怎么都错了?”我很伤心,不敢抬头看妈妈的眼睛。妈妈说完就把我臭骂一顿,我惭愧地回到房间,心里想:刁毓泽,这是你吗?你怎么差到这种地步。你可知道妈妈爸爸为你做了多少事情吗?

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以后不能再惹妈妈爸爸生气了。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低分,下次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也让自己高兴一次。

今天,班主任李老师给我们宣布了一件坏消息,下星期要期中考试,我们的“心都碎了”。

两天轻松的双休日很快就和我们说了声“拜拜”。我们重新回到充满阳光的校园,开始了紧张和复习,复习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便到了考试的时间___星期三。

“呜呜”只听见一声清脆的哨声响了起来,考试开始。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看了一遍,心想:这试卷还蛮简单的。我的心里暗暗高兴,提起笔就写,题目都不认真读,就是这种不好的态度让我语文考了97分,数学考了96.5分,英语考了96.5分。 回到家里,我把真实的分数告诉了家长,爸爸妈妈即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他们只是对我说:“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期末考试考出一个好成绩。”“好的!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的”!我在心中定好了目标,以后一定要跟着目标走。

对于这次考试,我考得不是很好,我要继续努力,下次要考得更好。

这天,李老师抱着一堆卷子推门而入,这些卷子是期中测试卷。

正在淘气的我们中止了说话,一双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老师,只见李老师眉头紧锁,眉毛几乎立了起来,把卷子往讲台桌上使劲一放,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心想:这次一定考砸了。

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猜想:我考了多少分?错题多不多?会不会低于90分?……一大堆的问号在我的脑子里不断出现。

这时,李老师清了清嗓子:“这次语文测试虽然还是年级第一,但是平均分比我们本班上学期低了;卷子中的基础知识以往基本上是不扣分的,但这次扣分严重,说明你们学习知识不扎实……李老师滔滔不绝地说着。

终于,卷子发下来了。我立刻用手挡住那三个鲜红的阿拉伯数字,我要先看卷子,然后再看分数。

我的句子改写扣了1分,作文扣了一分,回忆课文填空扣了1。5分。我的大脑快速地计算:96。5分,比去年高了1。5分,我进步了!我心想。

这次的错题主要原因是粗心、马虎。句子改写扣分因为没有仔细看准题目要求;回忆课文填空扣分是因为课文没有背熟。

我终于明白了粗心这个小毛病竟然使我损失了这么多宝贵的分。

从今天起,我要仔细做每道题,课文要背得滚瓜烂熟,争取在下次考试中更上一层楼!

考试后的心情,像雨淋过的青石板路,带点潮湿,带点晦暗,也许还有那么一点发霉的苦涩味。大大小小的考试,便不断的折磨人的神经,几天以来,考试就像绳索一样,让你整个人围着他运转,哪怕是有稍微一点的背离,内心就会立刻受到谴责,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爸爸妈妈的一番苦心。

紧张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有点兴奋,又有点恐惧。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的分数,而且能有一个快乐的假期,可是又怕考不好,挨父母和老师的批评。

把烦恼抛在脑后,快快乐乐的度过这个假期。我回家之后,爸爸妈妈一直在鼓励我,让我考高分,我感动不已,努力学习,金盆洗手,我现在可是一直在努力地复习我的功课,认真写我的寒假作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考试后的心情一一放松又紧张,放松寒假作业,紧张分数。我把心态整理好,迎接我下期的六年级。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源出处 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我国乐曲的发明者。 那个因为勇敢剽悍,善于狩猎而以“吴”为称号的原始氏族,在尧舜以前的活动,《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经典史书都记载阙如,只有以广博、繁杂著称的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中,才以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路史》说,吴权是炎帝之臣。可见吴人最初是从属于炎帝、黄帝部族集团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她与炎帝的孙子当时为黄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3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传说是钟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发明创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 吴氏族 吴权属于远古的吴氏族,《路史》已说得明确,其实,吴权不但是人名,它还极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为这样,有的书又说吴权是颛顼时的人,传说各异,无须深究。陈明远《中国姓氏人全》说:吴权的后裔以吴为氏,成为吴姓的一支。 中华民族以黄帝作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国名纪》的记载:黄帝的母亲,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成员,名叫吴枢。 到颛顼帝时,又有个叫吴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后担任火官——祝融。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分离成八个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 夏代少康时有个人叫吴贺,他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帝王世系》载有其事。《中国姓氏大全》说:“传说中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有吴氏”。吴贺见于《帝王世纪》,他曾与羿比射。其实,吴贺就是古代吴人中的一员。吴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权即吴,它在夏商时代一直存在。《路史·国名纪》就说:“(商)纣时亦有吴伯。” 远古初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以姬为姓。相传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妻子,生了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子,其后分14支部族。 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室父时,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这时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古公(颤-页)父率领下被迫离开豳地继续迁徙。周人一路南迁,他们爬过梁山,渡过漆水、沮水,到达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周原可谓周人居住的祖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庄稼生长,古公亶父一改周人沾染上的戎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建立城市和村庄,让族众过定居的生活,并在周人氏族制度的基础上设置了官职,建立了近似国家职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周人、周族的称呼就是因为古公宣父及其部落定居周原而来。 古公亶父是周人的一位重要首领,他发扬光大了周人数代奋斗的事业,为周人取代商建立周王国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后世周文王称其为太王,《诗经·宓宫》中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则把其作为一位仁君加以颂扬。在吴姓的一些家谱中,尊古公室父为上古最近先祖。周人自古公室父始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全都非常贤能。其三子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在我国古代被公认为贤妇人,为周族的兴盛起过重大作用。太任为周族生下昌,昌即是为周灭商打下雄厚基础的周文王。相传太任生昌时曾出现吉祥的征兆,昌自小天资过人、品德高尚,深受祖父的喜爱。古公亶父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按照周人的社会传统,古公宣父去世后,应有长子太伯继承王位,如太伯早死,接位者应是仲雍,季历排行第三,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王位,昌作为季历之子更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了。 古公亶父生病了,太伯和仲雍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离开了周原。史书记述,兄弟俩从陕西岐山一带出发,来到荆蛮吴越地区(今天的江浙一带),吴越地区居住着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他们和中原风俗迥异。兄弟俩入乡随俗,纹身断发,在周人看来这哥俩已成为蛮人、残人,再无资格继承王位。 太伯、仲雍奔吴后,季历得以顺利继位,后传位给文王昌。周文王昌不负祖父古公亶父的厚望,为灭商振兴周族苦心经营,他生前虽未能灭商,但三分天下,周据其二。其子武王发继位后,向商王朝大举进攻,四年后,一举灭商,建立起周王朝,最终完成了复兴周族的大任。周初,太伯、仲雍受到周王朝表彰,其后裔受封于吴,建立起强大的吴国,后世吴姓子孙则多把太伯、仲雍尊为得姓始祖。 按照古史的记述,太伯、仲雍所到达的荆蛮地区,就是今天的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无锡、苏州一带。太伯、仲雍一支就是古书记载的痰阳诸姬 (古代居住在汉水北岸的周人的分支)的一支,他们与楚国为邻,楚国是为五帝之一的颛糠帝后裔所建。楚国强大起来以后,汉阳诸姬受到来自楚人的威胁,被迫迁徙,其中太伯、仲雍一支,东迁到江苏吴地,征服了当地土著居民,建立了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说:“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二,吴,在蛮夷。”武王克商后,分封太伯、仲雍后裔,其中的一支又分封到太伯、仲雍始迁之地虞,即山西虞地,另一支留封于当时尚未开发的东南之地吴。不管后世对其迁徙过程有多少种解释,但姬姓周人太伯、仲雍一支最后到达了江苏古吴地是没有争议的。吴氏族脉出自虞氏或有虞氏 据有关资料记载,相传仲雍的后代,周文工时曾被封于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北),公元前658年被晋所灭,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姓虞。另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舜乃其领袖,姚姓,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金文中虞、吴字相通,其后亦有姓吴的,为山西吴氏。 舜的三位夫人,嫡妃娥皇无子,二妻女英生了一位公子叫商均,三夫人登比氏生了两女八子,但子女都为不肖子孙。只有商均能继承父业。舜去世后,中原形势发生巨大变故,夏禹夺取了有虞氏的部落首领职位,建立起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夏王朝。禹分封舜的嫡长子商均到有虞氏地区,继续当有虞氏的首领。有虞氏成为夏代的一个小方国,当时已从陕西东迁到今河南省虞城县北,国号“虞”。在夏初虞国有虞思,曾帮助亡国的少康,并将两个美丽贤淑的女儿嫁给少康为妻,终于帮少康复兴了夏朝。商代以后,虞国衰落中绝。大约自商均开始,舜的嫡传子孙以虞、吴为氏。《元和姓纂》说:“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上古虞字写作“吴”,只是到战国时期,虞、吴开始区别。 少数民族吴氏 元、明、清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深。少数民族接受汉族文化而采用汉姓。 苗族吴姓 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吴姓,以苗族最多,最突出。苗族吴姓主要分布在湖南和贵州苗族地区,他们大部分是由苗民改用、借用汉字姓,而成为吴姓的,也有一部分是汉族姬姓吴氏融合、同化于苗族中而形成的苗民吴氏。 苗族吴氏,至迟在元代即已存在,如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一1368年)湖南靖州苗民起义首领,就是吴姓族人,名叫吴天保。明代苗族吴姓中还孕育出了著名的理学大师、王阳明的得意门生吴鹤。 苗族原本无姓氏,受汉文化的影响许多苗民借用汉族姓“吴”氏。清前期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时,又有大批苗民借用汉字姓“吴”氏来作为自身姓氏,进行苗籍户口登记。在今日湘西苗族中,有“吴、龙、廖、石、麻”五大姓,而吴姓最多,排在首位。 湖南的苗族吴姓,广泛地分布在今湖南西部,西南部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和邵阳城步县等苗族分布区。据民国时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记载,乾城(今吉首市)的苗族吴姓,主要集中在坪垅、犁口嘴、三岔坪、地岭波等地。凤凰县的苗族吴姓,则以阿拉营、鸭堡寨、(木暴)木营、沙坪一带最多。永绥(今湖南花垣)的苗族吴姓,自吴姓祖公禄祖率其子孙居住于吉峒乡瓦水、窝必、铅藏乡的铅藏一带,子孙再逐渐迁徙到各地。因此,永绥以吴、龙、石、麻四姓为多,而又以吴姓人数最多。在吉首的新坪乡,1200多户人家中,吴姓近1000家,方圆数十里内都是一姓,且为同一吴姓血缘家族。与新坪乡毗连的新民乡和凤凰第九乡,也以吴姓人数最多,几乎占70、80%。所以湘西大姓,以吴姓冠首。 湘西苗族的吴姓,历史上又分出一支改从伍姓。在湘西苗族中,吴、伍虽不同姓但却同宗,所以两姓不能通婚。 据《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民族志》(91年征求意见稿)和部分族谱记载,今靖州的苗族吴姓都是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直接或经贵州等地转迁来的。如靖州三锹乡冈冲村苗族吴氏家族,是从江西太和县魏司巷,中经贵州天柱远口,再于明朝中叶迁入靖州的,至今已传30代,繁衍成600人的一个家族,大堡子乡同乐村苗族吴氏家族,明朝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从贵州天柱县远口迁来,至今已传23代,发展至510人;藕团乡新寨村苗族吴氏家族,也来自远口,至今已传20代,发展至400人;新厂乡燕团村苗族吴氏,明代自远口迁来,至今已传20代,有480人;平茶乡地祥村苗族吴氏,清代自贵州锦屏新化乡印寨再经江边迁来,至今已传10代,发展至371人。 湖南苗族吴氏分为禾孝(ghaob xot)与禾弄(ghao nhlongb)两系。 在贵州苗族地区,吴姓也是七大姓之一。黔西北苗族汉字姓吴氏,是由苗族“孟恩路”家族中的一部分借用汉字姓而形成。只如贵州台江县方召“各务收”(即务收公)家族,在清朝末年领导苗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强迫户口登记,将“务收”家族的“务”译成“吴”,其后裔于是变成了苗族吴氏。这些苗族吴氏,与汉族姬姓吴氏无任何血缘联系,就是苗族中不同地方的吴,有的也同姓不同宗,互相之间无内在的血缘关系。 苗族吴姓,在历史上产生了大批优秀子孙,为中国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因此,我们的吴姓史自然不能忽略这特殊的一支。各民族中,异彩纷呈的吴姓宗族。 蒙古族 在纯粹的蒙古族七大姓中,吴姓居其一。相传远古时代蒙古有七大部落,其中一个部落的酋长名叫吴兰苏和,他的后裔就以他的汉译名“吴兰苏和”中的第一个字为姓,这就形成了今日蒙古族中的“吴姓”,它与姬姓吴氏无关。蒙古人又有改为汉姓吴氏的。《续通志·氏族略》记载:明王朝政府曾赐给许多蒙古人吴姓,如赐“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日吴良布,敦日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曰吴存敬,玛噜曰吴管”。 满族 今日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也有改姓汉字吴姓的。《滕县志·人物》中《吴升传》记载:“吴升,其先本女真吾古论氏,世居临洮,乃以吾作吴,因姓吴。曾太父吴珍,仕金为滕阳军判,遂为滕人。”则女真人改姓汉字姓吴氏,最迟在宋代已经开始了。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中有吴姓,他们是由鄂伦春族中的“吴查尔坎”氏的汉译简化而成,与汉族吴氏没有丝毫关系。 赫哲族 赫哲族人中也有吴姓,他们也是由赫哲族姓氏的读音转译而成。赫哲族吴姓到现代产生了杰出的作家吴白丰,他就是优秀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编著。 回族吴氏 据《信阳民族志》记载:河南信阳回族中有一支吴氏宗族。回族吴氏应为姬姓吴氏被同化形成。又如回族人吴钟,清初武术家,河北沧州孟村县人。 哈尼族吴氏 据《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一书记载,哈尼族中有吴氏,自明初洪武年间(14世纪下半期)吴蚌颇而宗族始盛。吴蚌颇居云南临安府左能山下,因率哈尼族众开辟左能山有功,明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左能寨长官司土副长官之职,世领其所垦土地,准其世袭。从此,哈尼族吴氏蚌颇一支,就世袭为左能寨土司副长官。吴蚌颇传猎豆,猎豆传龙胜,龙胜传安,安传上登,数世皆杰骜不听道府铃束,后除职。清朝初年平定云南,吴蚌颇的第11代孙吴应科率本宗族投诚,清王朝因授给他土舍之官。吴应科传顺,顺传世臣,世臣传弟世标,世标传子吴义,义传廷辅,廷辅之子吴俟,嘉庆三年袭职。至民国时,左能土司仍为哈尼族吴蚌颇家族后人吴忠臣世袭。 此外,其他少数民族如侗族、壮族、白族等,都有吴姓。又据《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在满州旗分内的高丽人中有吴姓。民国《奉天通志》也记载有吴那海,是高丽吴氏,归旗,居海州地方。朝鲜族吴姓许多是汉族姬姓吴氏融合到高丽族后形成的。 满族和锡伯族 有吴姓,是由他们各自民族中的“吴扎拉”姓改从吴姓的。 除苗族外,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吴姓,他们大多属于少数民族改用、借用汉姓“吴”而成,与姬姓吴氏没有丝毫血缘联系。但也有少数例外,如越(粤)族中的吴姓,就是吴国灭亡后,吴姓子孙南下逃难到越人中,久之便融合,同化为越人,汉武帝时有越人吴阳,封外石侯。迁徙分布秦汉以前的迁徙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姓发源地。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国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 吴姓子孙在亡国之前,有过一些零星的外迁活动。如与邻国争霸时,有少数吴姓子孙在战争中被俘,被迫流亡他国,远离家园。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厥由(吴王寿梦的第5子,季札之弟)受命前往敌营犒劳楚师,侦察敌情。一至楚营,便被抓住。楚人本拟杀他祭鼓,厥由大义凛然,严辞斥敌,使楚人折服,结果不辱使命。楚国撤兵,但厥由也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姓的分支——厥由氏。又如夫差的儿子吴姑蔑,在与越人作战中被俘;吴亡前数年,夫差的太子吴友和王孙弥庸也一同被俘,流落到越国。 秦汉时期迁徙 吴芮属吴征生这一支,父亲自楚迁居庐山。秦朝时,吴芮以才能出众,当上了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县令。他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为“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纵观天下大势,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后转战西北,与项羽等入关破秦,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封他做衡山王。汉朝一统天下,分封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食邑3千户。自此,吴姓宗族中吴芮一支又自江西迁到湖南。可惜命不长,吴芮做长沙王还不到一年,就于当年6月过早地去世,葬在临湘,谥号为“文王”(传见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 。《广东通志》说,吴霸后裔兴旺,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至隋唐的七百余年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战争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因而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吴氏宗族也在南迁之列。据唐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记载,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自吴允承回迁吴郡奉祀先祖吴太伯三代之后,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吴氏家族成为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治的国戚,孙策、孙权兄弟的母亲吴国太便出自吴郡吴氏。 吴元三次子吴彪一支也迁回江苏无锡——古吴国旧地,主持吴姓始祖吴太伯庙祀,成为无锡吴氏主宗。无锡吴氏后来又分衍出六合、高邮、晋陵、邗里、新塘等众多的吴姓分支。 隋唐时期 吴姓在我国南北方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并逐渐在许多地方形成当地一大郡望。其中南阳吴氏,为汉初长沙王后裔吴复兴所开基,其后子孙繁衍各地,形成许多吴氏望族分支。但就其繁衍的势力和分布的密集程度而言,在魏晋以后,吴氏北上繁衍明显的缓和了许多,基本上是以我国南方一带为其繁衍的地区,这是与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料记载,吴氏子孙在江南分支开基的地方主要有今浙江的杭州、杭井、奉化、温州、临海、平阳、临安;江西的兴国、石杭;福建的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广东的潮州、嘉应州、南雄;广西的梧州、南思等地。其开基大都在秦汉以后,其中浙江、江西等地在隋唐之前;福建、广东等地在唐以后。 另据史料记载,入闽始祖祭公字孝先,为泰伯六十二世孙,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时随王审知入闽平黄巢起义,堂族六人分居福州、泉州之间,称吴氏六祖,支分漳州及泉州。入粤始祖吉甫公,为宣公与世孙,宣公原居四川后迁江西南丰,后因战乱迁至福建汀州宁化县 总之,吴氏虽遍及全国,但繁衍发展中心为江南一带。 据《海盐吴氏宗谱》(光绪22年版)记载,廷尉吴公晚年定居石门语溪洲钱(今浙江桐乡县西石门),故居至清末尚存。谱称语溪洲钱吴氏,家族非常兴荣。大约在宋代中期,吴氏子孙,恃贵犯法,给语溪洲钱吴氏带来厄运。谱称因为这次犯事,至使语溪吴氏家族“家被籍,丁口窜毙殆尽”,仅有一胤,侥幸逃过于这场劫难。 大难后幸存的一胤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分居三处:长子吴德昭,留居石门洲钱祖居;次子吴德彰,赘居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勾垒;三子吴德辉,赘居海宁县治前。留居语溪氏,后又分出三派:一派为吴绳翁后裔,分居马头村;一派分居海盐;一派分居石硅村,为吴申孙的后裔。 海盐吴氏一派,以吴馨为一世始祖。据《海盐吴氏宗谱》记载:海盐吴氏一世祖吴馨,字世芳,明末处士,世代居住在石门语溪洲钱。吴馨生子吴贤济,字北皋,排行第四。吴贤济是石门县的岁贡生,即秀才,当明朝末年,为避兵灾战乱,他将家室迁居海盐冈图画桥,成为海盐吴氏的始迁祖。 吴贤济迁居海盐画桥后,娶妻李氏,生育两子:长子吴相,次子吴宰。这两个儿子,以后又分为海盐吴氏的两个支派:吴相一支为海盐吴氏东支,吴宰一支为西支。海盐吴氏东西两支,后裔人丁兴旺,以书香传家。 陈留吴氏,属季札一支的后裔。传到吴恢这一代,家族始兴。吴恢官任南海郡(今广东广州市)太守,是二千石的大官。吴佑是吴恢的小儿子,自幼随父亲学习儒家经典,稍大便颇有主见卓识。12岁时,吴佑随父亲到广州。当时,吴恢准备制作大批竹简用来写经书,吴佑劝阻说:“此书写成,势必动用车辆搬运回中原。别人不知内情,还会以为你在广州搜刮了大批珍奇异物。大凡易引起嫌疑的事,君子都极为慎重。”吴恢听后,感慨地说:“吴姓宗族,真是世代不乏优秀的‘季子’呀!” 父亲去世后,吴佑回到长垣县牧养读书,自得其乐。后举孝廉,又以品性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升任胶东侯相(胶东侯国在今山东平度县)。任职 9年,为政宽仁,深得人心。 后又改任齐侯国相(今山东淄博市),因刚直不阿,得罪大将军梁冀,被降为河间侯相(河间侯国在今河北河间、献县一带)。不久,辞官回乡,以教授经书为业,成为当时著名学者。活到98岁时,寿终正寝,葬在长垣。 吴佑生了两子:长子吴凤,少子吴恺。吴凤,字君雅,官任汉乐浪郡(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太守。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到达今朝鲜国的吴姓成员。吴凤生的一个儿子吴冯,字子高,官任鲷阳侯国(今安徽临泉县鲷城)相。吴凤的弟弟吴恺,任新息(今河南息县)令。 陈留吴氏吴恢祖孙4代为官,知名于当时。吴佑后代繁衍发达,因而陈留一地,成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吴姓的一大郡望。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吴姓已遍布全国。上代的一些吴姓大宗仍保持兴盛局面,季扎次子吴征生一支在两宋产生了科举官宦世家吴相家族,濮阳吴氏的一支经辗转迁徙后形成根深叶茂的汝南——太原吴氏,渤海吴氏成员南迁江南后落地生根,在两宋时期形成江南第一望族吴宣家族。沉寂上千年之久的吴姓正宗季扎四子吴子玉一支延陵吴氏开始复兴。隐姓达千余年的季扎长房后裔洞庭濮氏于南宋初年复姓归宗。这一时期,由于民族关系问题的存在,宋金长期对峙,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吴氏军事世家甘肃水洛吴玠、吴磷家族。以上吴姓望族都很重视世系传承,其历史渊源十分清晰。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吴姓的分布更为广泛,自上古保持世系传承不乱,代有显贵的世家大族几乎绝迹。这时期吴姓望族大都由唐宋时期的单家发展而来,并从地区分布上呈同姓异宗交叉分布,吴姓的迁徙多是由于战乱、灾荒、析居、任官、政府组织移民等诸多原因引起的。例如,明清时期的江西南昌吴氏虽号称诸樊、夫差后裔,但其先祖却是来自安徽歙县的流民,定居南昌后,繁衍成当地大族。江西德兴建节的吴氏则是唐末为避黄巢兵乱而迁来的。江西戈阳吴氏在五代战乱时,从金陵(今南京)迁来的。湖南益吴氏主要有三支,九都冲吴氏其先祖吴世春、吴永鉴叔侄二人自江西清江来湖南益阳经商,从而定居益阳,后裔繁衍成益阳九都冲吴氏。泉峰吴氏,其先祖在元初游学湖南,而定居益阳,后世繁衍成益阳泉峰吴氏。夹流溪吴氏则是明初从江苏、江阴县迁居湖南益阳夹流溪,据其家谱记载,到清乾隆时,这支吴氏已传了13代。 近现代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显赫的吴姓人物当属吴佩孚。吴佩孚属登州吴氏。据说吴佩孚曾考证他是延陵吴季扎的裔孙,吴姓开氏始祖吴太伯的第12l代嫡孙。 据《吴氏家谱》记载,登州吴氏来源于泰州吴氏,而泰州吴氏又源于浙江吴田吴氏。吴田吴氏是明代浙江山阴吴氏吴溶、吴渊、吴溥的后裔。据《山阴州山吴氏族谱》记载,这支吴氏的家谱因上世家中失火被烧掉,因而吴田吴氏可确认的始祖为吴回。在历史上,吴田吴氏迁居泰州(今江苏泰州有两支,一支是吴田吴氏第十四世裔孙吴潮先迁泰州而成泰州吴氏始祖,另一支是吴田吴氏五世裔孙吴承护下传12代裔孙吴万四,也自吴田迁至泰州东的安丰。随着泰州吴氏人丁的增多,又有吴潮裔孙吴僧儿吴佩十七世祖自泰州北迁山东蓬莱(古属登州),其后裔形成登州吴氏。登州吴氏虽然家族不甚显贵,但人丁倒还兴旺。登州吴氏自吴僧儿下传十六世孙吴可诚时,这支吴氏已没落无闻。 迁居台湾 吴姓的发源地江苏南部距离台湾较近,因此吴姓人迁居台湾的历史较早。早在吴国灭亡之时,吴姓子孙有一部分逃亡海上,其中一些人有可能迁到了台湾,然而见于历史记载的却是在元代。 明清以来自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吴氏迁居台湾的逐渐增多。在台湾的历次统计中,吴姓长期稳坐第七把交椅,这与南明永历年间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从潮州沿海,尤其是饶平、南澳、澄海各县收了不少昊姓士兵有关。在台湾历史人物中,吴姓人占有相当比重,如被称为“阿里山之神”的吴凤,宜兰的开拓者吴沙,抗倭名将吴彭年和吴汤兴,抗日民族英雄吴海水,著名作家吴浊流等都是近现代史上来台的著名吴氏子孙。

孔彪发表论文

孔融是怎么死的?是被曹操授意诬陷他“欲规不轨”,又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是孔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言论。这还不算冤杀?如果说他与曹操作对都是错的,曹操干吗不以那些罪名处决了他。

孔融与曹操到底作什么对了?他嘲讽曹操戒酒,讽刺曹丕娶甄妃,揭过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说曹操戒酒不是什么亡国之戒,只是不想粮食用来酿酒。劝过曹操不要杀杨彪,因为杨彪是袁术的亲戚,甚至拿自己官职来做威胁。所以曹操一直很嫉恨他,至于劝阻曹操不要与袁绍对决,这种观点当时曹营不止他一个人,这算不上什么作对吧。

孔融与曹操做对,并不表示这些能够成为曹操将他杀掉的理由,而只能作为曹操杀他的动机。通过一些解释能证明孔融没有与曹操做对?没有得罪曹操?不是不识时务?而敢在曹操面前这么做,不是自取灭亡是什么?而他为什么这样?原因无非是他是名士,而且是影响巨大的大名士,以为曹操不能将他怎么样,而事实上曹操也“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这就加剧了这位孔子二十世孙的膨胀,总是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大事小事,处处做对。而这也就罢了,甚至在一些军国要事上,他也与曹操做对,比如官渡之战前夕,就他发表的那一席悲观言论,会对曹操集团造成多么大的打击?按他的说法,曹操该怎么办?投降呗!孔融之所以处于曹操集团,实际上是自以追随汉献帝,而袁绍又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这就是说,孔融这位大名士,实际上是希望袁绍获胜的,以便恢复世家大族和名士的统治阶级地位。而曹操的出身,自然是身为大名士的孔融所不耻的,这也成为了孔融敢与曹操处处做对的原因之一!而曹操,居然能让这么一个人留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虽然说有出于对其地位、声望的顾虑,也不得不佩服其忍耐力和孔融的愚蠢!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可见,当时是饥年,却不得不用兵,而兵以什么为主?粮食!曹操出于对军国大计的考虑,以为应禁酒,使粮食用来补充兵用。而孔融呢?果然显示了他“华交会之徒”的特性,说什么“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觽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摆明的强词夺理,曹操的确是“惜谷”,只怕像孔融这么不惜谷,国不亡才怪,看过他的表现便知道了。又如曹丕纳甄夫人,这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在古代,这很正常,孔融倒好,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懂,又以为孔融学识渊博,便“问出何经典”,孔融则捉弄似的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不是没事找事、找曹操不痛快吗?再如杨彪一案,居然公然威胁曹操“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而他完全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方法。

孔融的确没有什么内政军事才能,但他很会看人,推荐了不少人才。而且是孔子后代,名满天下。他是个书生气很浓的人,不会当官,不会察言观色,而且脾气耿直,眼里装不进沙子。但他只是发表言论,按现代观点来说,是言论自由,他又没做什么值得杀头的大罪。曹操杀了他,后来曹丕却下令千金收购他的文章。如果孔融真是欲规不轨,那么曹丕还能这样做吗?

小时了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不惑,遂与为交友。”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哭坟不悴 据《御览》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记载说: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

杀宥之三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梅尧臣赏识,其中有一句的内容说:“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主考官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道:“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才恍然大悟。

孔子之后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

一门争义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都不到。

刚直不阿 后受司徒杨赐征召,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何进同意,于是在受任大将军之后,征辟孔融,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北海为相 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因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而转保朱虚县。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蛊惑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定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国人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帮助安葬他们。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后来,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立即发兵解围。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而孔融知道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及其杀害。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没有成功。

兵败奔逃 孔融在任六年后,被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参议朝政 同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而已。

之前,太傅马日磾奉命出使山东,到了淮南时,多次有求于袁术,袁术于是轻视侮辱他,夺走他的符节,又不准他离开,还要强迫他任军师。马日磾忧愤自己至极,于是呕血而死。等到马日磾遗体送回京师,朝廷想加以礼葬,孔融于是独自陈说:“马日磾凭上公的尊贵身份,持天子的髦节,奉命处理地方事务,安宁东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补用,马日磾都是第一个。依附下级,欺朝廷,奸诈事君。从前国佐敌晋军,不为其折服,宜僚当着白晃晃的刀而面不改色。朝廷大臣难道可以受威胁为借口吗?而且袁术越级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与日磾随从,周镟历年。《汉律》规定: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应该知道他的情况。《春秋》说:鲁叔孙得臣死了,为了不张扬襄仲的罪贬,不写日子。郑讨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为他杀君的缘故。陛下可怜旧臣,不忍追究定罪,已经很宽大了,不应该再加礼。”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当时舆论大都想恢复肉刑,孔融建议说:“古时候的人浑厚朴实,善恶不别,官吏正直,刑法清明,政治没有错误。百姓有罪,都是自己的责任。末世衰微,风气教化坏乱,政治搅乱风俗,国家的法律害了人民。所以说君主没有为君之道,百姓就涣散不服,而想用古时候的刑法残废他们的肢体,这不是除恶长善的办法。纣砍断早晨涉水者的小腿,天下的人都说纣暴虐无道。从前,周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天下百姓,要养一千八百个君主,如果各砍掉一人的脚,下面就有一千八百个纣呢。想风俗纯美,是绝对做不到的。并且受了刑罚的人,有不想活的意念,有求死的决心。大多铤而走险,不再回归正道。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当世大患。不但不能禁止人做坏事,正好断绝了人为善的途径。就算忠诚如鬻拳,坚持如卞和,多智如孙膑,蒙冤如巷伯,才华如司马迁,通达如子政,一遭到刀锯,死了也为人耻笑。所以太甲的思念常道,秦穆公使秦国称霸西戎,南睢之骨立,卫武公《初筵》饮酒悔过,陈汤矫诏发兵,斩郅支单于于都赖水上,魏尚的守边等等,不用再举了。大汉广开改恶之路,大都是这样。所以聪明有德的君王,深思远虑,弃短取长,政治上的措施是不随便进行改革的。”朝廷认为他的建议很好,最终没有恢复肉刑。

当时,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还郊祀天地,礼仪拟指君主。朝廷下诏把他的行为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认为应当隐瞒郊祀这件事,来维护朝廷的脸面。

建安五年(200年),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相继逝世,献帝哀痛他们早逝,想为他们规定四时祭祀,为此先询问孔融意见。孔融回答说:“陛下仁厚,感慨变化而增加思念,哀悼二王的魂灵发布哀怜的诏章,考查审度从前的典章制度,订正礼制。臣看前代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都死而无后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没有听说前朝为他们修祭祀。如果是临时的,就不要列入传纪。臣不懂事,认为他们都在幼小的年龄死去,陛下哀痛,以成人礼加以諡号,这应遵照您的意思办理,祭祀结束,以后就不要再行。至于一年一期祭祀,不合礼意,又违背了先帝既定的法制,这是不合适的。”

侮慢权臣 之前,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山阳人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对。

进贤好士 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再任为太中大夫。孔融本性宽容不猜忌别人,重视人才,喜欢诱导提拔年轻人。等到退任闲职后,宾客天天满门。孔融常叹说:“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孔融与蔡邕交好,蔡邕死后,有个虎贲士相貌有点像蔡邕,孔融每次喝足了酒,招他与同坐,说:“虽然没有了老成人,而让我高兴的是还有典型。”孔融听说人家有善行,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言语有可采取的,一定扩展完成,当面告诉人家所不足的地方,称赞他的长处。推荐贤士,奖励进取。如果他知道的,没有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以海内的英才,都信服他。

惨遭杀害 《三国演义连环画》孔融之死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总体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

孔融的品格与言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孙、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与立场都与宦官之后的曹操有明显差异,而且他非常坚定的效忠于日趋式微的汉朝天子,成为当权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碍之一,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而且由于曹操杀孔融的罪名极重,甚至直到西晋时陈寿著写《三国志》时,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成为该史书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

由于全家被杀和曹操所加的严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后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残缺不全。但是孔融的品格与言论仍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杀孔融被视为曹操执政的污点之一,而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祖先 孔子:孔融的二十世祖。 孔霸:孔融的七世祖,为汉元帝之师,官至侍中。

祖父 孔贤

父亲 孔宙:字季将,官至泰山都尉。

叔伯 孔彪、孔立(一作孔翊)、孔麟

兄弟 孔融兄弟共有七人:孔褒、孔晨、孔谦、孔昱,其余二人名不详。

孔融不仅是个名士,也是个文学家,被曹丕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见《典论·论文》)。他死后,曹丕曾为他募集遗文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就其传世的作品来看,他的散文胜于诗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对他作出较高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的,前面提到过的孔融嘲讽曹操父子的书信可以略见一斑。他的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也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前篇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得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的结论。第二篇更是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曹操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反唇相讥道:也有因妇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临了干脆一针见血地揭出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孔融在文中强词夺理,反对禁酒是毫无道理的,只能藉以显示他跌宕的性格和犀利的笔锋,这或许就是曹丕批评他“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的原因吧。

孔融的散文除了以上特色之外,也不乏深沉委婉的风致,如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名的《论盛孝章书》。总起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其《杂诗》第二首抒写幼子夭折的悲痛,哀婉动人,不失为当时抒情诗中较好的作品。

论盛孝章书 /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魏晋 :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杂诗二首

两汉 : 孔融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