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地下水期刊投稿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4 05:27:36

地下水期刊投稿模板

最佳答案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 最佳答案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关注水资源,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天气、气候与水资源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 怎样才能期盼到风调雨顺?生态学家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这个国家将风调雨顺、美丽富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情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迅速,水资源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发出:“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30多年过去了,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全国66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8座。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近 800亿公斤。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容乐观的是,在缺水的同时,我国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 从人口的增长上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上看,到21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开源节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更加尖锐;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看,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依法节水、治水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面对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解决水资源须加大执法力度,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首先要依法节水,这是解决眼前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2002年8月修订公布的新《水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的口号已提了许多年,但缺乏约束力,收效不明显。现在应进入全民节水、依法节水的时代了。在全社会开展节水教育,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强制性节水。对于肆意浪费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治,切实建立节水型社会。 其次,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大气水的开发利用。向空中要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另一条途径。我国人工增雨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展人工增雨的工作。1995年至2003年,全国有23个省共组织实施人工增雨4230多次,累计飞行9881小时,增雨面积达到300余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2100亿立方米,在减轻和缓解干旱对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第三,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水资源的长远与根本之计。森林与植被的破坏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消耗森林资源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过去全国的森林都砍了一遍。如今,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大规模盲目利用生态资源,使我国的生态资源质量急剧下降,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资源涵养和调节能力严重不足。不断发生的洪涝、干旱和沙化三大灾害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将威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了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面前,加大执法力度,运用法制的手段严格约束和治理,应当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最佳答案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 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90%。 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干涸,河口淤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径流剧减,城镇排出的污水得不到稀释.形成不少污水河,被形象地称为:"无河不干,有水则污。" 调查表明,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西北地区水环境恶劣 目前,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于涸现象十分严重,部分湖泊含盐量和矿化度明显升高,特别是西北湖泊咸化趋势更为明显。新疆博斯腾湖,由于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导致人湖水量锐减,含盐高的灌区退水又不断入湖,因此,该湖在短短的10多年内就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湖水矿化度上升了6倍,水面减少120平方公里,水位降低3.54米。素有"绿色迷宫"之称的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艾比湖,因60年代在湖区毁林开荒,70年代截流断水,至今艾比湖湖面已由过去的1300平方公里减至600平方公里,干涸的湖盆已沦为盐漠。曾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咸水湖--罗布泊也已干涸。 ●湿地面积萎缩,生态蜕化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生态类型擅变,我国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北大荒的连年垦荒使这块我国最大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43万公顷下降到190万公顷。如不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十几年内三江平原的湿地将丧失殆尽。 ●南方围湖造田后果严重 围湖造田是导致南方湖泊面积萎缩的首要原因。曾经蔚为壮观的江汉湖群因围垦而消失湖泊983个,面积减少2041平方公里,目前仅存湖泊83个,浩浩荡荡的800里洞庭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围垦面积达226万亩,淤积与围垦互为因果,导致湖区生态恶性循环。 ●地下水超采过量,引发环境问题 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域性降落漏斗149个,漏斗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超采面积的42.3%。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67.8亿立方米,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有些城市还出现了地面沉降,造成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后果堪优 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 赢水污染事故频发。 近些年,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在1600起以上。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发生污染事故,使蚌埠市70万人陷入水荒。近10年来,仅海河流域的水污染事故就达数百起,由水污染导致的地区间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阅读一份沉甸甸的水资源报告.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我国的水资源存在那些问题?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了: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曾经有人说,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当一个人在太空向地球了望时,他将看到一颗巨大的蓝色球体,因为他看到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因而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因为在表面积为 5.11×108平方千米的地球中大部分都是海洋、江河、湖泊只有 1.49×108平方千米是陆地,因而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结论: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有那么多,浪费一点也没有事,反正地球上的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全球虽然有71%为海洋,但是供人类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全球71%的海洋中,约有97%为海洋水,即咸水或其他人类不可用的水资源,而人类所需的淡水却仅占全球水量的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1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请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培养节水意识的措施 (1)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这种方式可以有区域性,但方式要全国推广。 (2)不仅仅以贴广告画作为宣传节水的手段,也可通过电视或在重要的场合内提出来,要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 (3)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居民用水的方式也可改成投币式或读卡式。将水表换成带有感光仪器的投币孔,投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硬币后,水管里会自动流出相应的用水量。这种硬币需要人们自己购买。也可将水表换成读卡机,读人磁卡内的信息后,才会流水直至磁卡上的水用完。 (4)家庭中的下水管道的结构可以改变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倒掉的水若可重复使用的话,可流人马桶蓄水池内,以供冲厕;也可流人固定的水池内,以供其他用途。例如:洗拖布、浇花等。那样,水的重复使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麻烦了。 总之,只要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中国淡水资源的节约不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我国的家庭节水潜力还很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须臾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 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水资源总储量达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养活着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侧耳倾听,淮河在呐喊,黄河在哭泣,长江在叹息……水污染像一种持久的顽疾折磨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呼吁人类关注水污染,节约水资源,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呼唤着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所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当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由此可见,节约用水是多么的重要。 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学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时注意拧紧水龙头,做清洁时节约用水,在生活中与浪费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做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淡水2.8万亿吨,而每排放一吨废水,就会污染8吨淡水,如果每年的废水排放量为5亿吨,那么我国的淡水只能维持700年,记得有一句保护淡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关注水资源,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天气、气候与水资源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 怎样才能期盼到风调雨顺?生态学家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这个国家将风调雨顺、美丽富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情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迅速,水资源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发出:“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30多年过去了,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全国66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8座。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近 800亿公斤。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容乐观的是,在缺水的同时,我国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模板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期刊论文发表格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

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改时,允许改动作者顺序,虽然你已经签了版权合同,当然,这个改动以不引起版权纠纷为好。

3、摘要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一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应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是综述性文章,文章的英文摘要可以按照报道性文摘去写,即按objee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e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时态主要是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理论上讲:一般现在时用于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用于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时态是撰写摘要时常用的时态,有时很难区分它们在含义上的严格差异。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为多。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we,theaUthor,theauthors,不用工。

4、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尽量少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新造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篇论文可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关键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选。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论文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5、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编辑对引言的一般意见为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是否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引言的具体要求:

(a)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b)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文献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实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求”、“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d)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

(e)简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f)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性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g)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一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一般以两三百字左右为宜。

6、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做研究(即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怎样做研究(从事研究所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前人的,或者即使有所改进,也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另外,还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

7、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主要回答发生了什么。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量少重复;在文字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量和单位必须注意采用国际标准,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8、讨论

回答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怎样支持答案。集中讨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讨论的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其逻辑顺序确定层次。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或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9、结论

结论也叫结束语,是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需要简洁地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发表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是摘要简单地复述。

10、致谢

对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者必须表示感谢,但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同时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11、参考文献

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相关的研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并必须在文章引用处注明。

文字编排要求:

论文整体编排上,页面设置默认格式,行间距1.2倍左右,整洁大方,疏密得当。具体要求:

1、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2、署名: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一字,宋体,小四号,与标题间距一行

3、摘要:与署名间距一行,首行缩进四字,“摘要”二字之间空一字,黑体,五号,后跟冒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换行后文字缩进两字

4、关键词:首字与“摘要”对齐,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关键词3或5个为宜,楷体,五号

5、正文:

(1)与“关键词”间距一行;

(2)宋体,小四号;

(3)每段首行空两字;

(4)文科各级目录方式:“一、”“(一)”“1、”“(1)”;

(5)理科各级目录方式:“1.”“1.1”“1.1.1”;正文中如果直接引用一个或几个段落、一个或几个案例,一般独立成段,段落开头空四格,换行空两格,五号楷体字为宜。

6、注释或参考文献:与正文至少间距一行,“注释”或“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正文中须标出“[1]”、“[2]”……,然后在注释或参考文献后对应注明“[1]”、“[2]”……做注释或参考文献时须完整,不得残缺不全;注释或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请详看第7条目。

7、做注释或参考文献,

第一种:传统形式

引自期刊:

[1]作者:《题名》,《刊名》,xx年第×期,第×页。

引自专著:

[2]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xx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

[3]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像水资源论文的范例,最多的就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期刊撒~你可以 去找下(水资源研究)吧~~~

地下水期刊投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这个不是核心期刊来的。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64.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网址:

国内:

国外: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

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1.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74.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56.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1.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

网址: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

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1.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

网址: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

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0.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0.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

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

网址: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0.570。

网址: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

网址: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网址:。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下水投稿

这类期刊很多,可以进如中国知网(CNKI)进行查询,里面有核心期刊的分类。较好的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学前缘等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综述稿件特别应注意时效性,应具有个人见解和前瞻性,不发表科普作品、实验报告及读书报告。文章应精炼,全文所占版面字数不应超过8000字。2来稿涉及国家保密问题的应提供作者单位的保密审查证明材料,图件涉及国界的应采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绘制。3来稿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资料可靠,引用他人文献、资料、数据,必须列出参考文献。4摘要应是反映论文核心内容的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5文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文中图和表应具有自明性,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图表应随文出现,并给出中、英文名称。7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其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列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并标引在正文中。一般情况下,参考文献不低于20篇,其中2000年后的文献要超过50%,英文超过50%。作者项中应列出前3名作者,姓在前(全称)名在后(外国人名用缩写),多于3名作者的,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al”。具体格式如下:(1)图书: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沈振荣,张瑜芳,杨诗秀,等.水资源科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期刊:作者.文章名[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甘义群,李小倩,周爱国,等.黑河流域地下水氘过量参数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2):85-90.LakeaIR,LovettaAA,HiscockbKM,etal.Evaluatingfactorsinfluencinggroundwatervulnerabilitytonitratepollution:DevelopingthepotentialofGIS[J].JournalofEnvironmentManagement,2003,68(1):315-328.(3)论文集:作者.文章名[C]//编者.论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YINJixing,XUJuntao,LIUChengjie,etal.TheTibetanplateau:Regionalstratigraphiccontextandpreviouswork[C]//TheGeologicEvolutionofTibet.Reportofthe1985royalsociety—academiasinicageotraverseoftheQinghai-XizangPlateau.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5-52.(4)硕博论文:作者.论文题目[D].单位所在地:单位.年.张丛.黔中隆起及周缘志留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5)网上文献:作者.文章名[EB/OL].(文献发表日期)[引用日期].张将.围岩蚀变[EB/OL].(2005-09-05)[2008-10-01]。

期刊投稿地址排版模板下载

文章标题 作者名称,单位全称,**省**市,邮政编码 摘 要:************ 关键词:************ 正文 一、1.2.3.******* 二、1.2.3.******* 三、1.2.3.******* 参考文献 1. 2. 3. 通信地址:××省××市××区或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收件人,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省市县),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

格式规范:

一般作文投稿都采用打印稿。打印的作文要按以下格式:

作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排列。

作者学校、姓名:小四号,仿宋体,居中排列。

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题目、姓名、正文之间都要有0.5行的间距。

投稿标准:

一、正确无误

写完作文,一定要认真地,逐字逐句地看过去,不能出现一个错字、别字。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标点符号的审核,不能一逗到底,也不能随意使用标点。

二、文通句顺

写完作文,自己要一遍遍地读,把不通的句子理顺,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到位。这样,语句流畅,生动具体,读起来也舒服。

投稿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应注意格式规范。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

1.是的,可以用任何邮箱发E-mail 。2.这两种说法都不全对。大多杂志欢迎WORD格式,因为方便修改和排版。至于附件,他们也不太欢迎,除非是很长的稿件(超过两万最好用附件)。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而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就是说在处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有附件的系统一律删除。这意味着您辛苦的文字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另外,附件来稿格式不同,往往因为软件问题而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所以,为了您自身利益,别使用附件投稿。3.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段间不必空一行。作者信息在正文后面。4.作者信息: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邮箱地址、固定电话、手机、QQ号码(注明QQ名)、其他您觉得有必要留的联系信息(比如简介)。除了以上内容,一概不欢迎。

1、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摘要应简明扼要,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论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注意不是文章内容简介)。一般不超过200字。

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3-5个,各词并列排放,用分号隔开,最后一词后不加标点符号。

2、正文

(1)标题

文章标题:二号字,黑体。

文章副标题:三号字,黑体。

文内一级标题:小四号字,黑体,标题序号与标题文字中间空一字。

文内二级标题:五号字,黑体,标题序号与标题文字中间空一字。

文内三级标题:五号字,楷体,标题序号与标题文字中间空一字。

(2)正文

字体:五号字,宋体。

符号正斜体:表示点、向量、未知数等变量的字母用斜体(如:线段AB,三角形ABC,未知数x等),专有符号用正体(如cos、min、km等)。

(3)图表

文章图说顺序编号,图文对应;表格标题为小五号黑体,多个表格的,格式也需按顺序编号,与文章表述对应。

(4)参考文献

按规范格式引用、著录,小五号宋体,以文中引文的先后次序顺序编号列出,正文对应引文处加上角标。

(5)文章行距

全文1.5倍行距。

3、作者信息

为方便联系作者,请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

作者投递稿件,大致需要的几个流程:

1、投稿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选择合适的出版社或者协作出版单位。

注意把控时间,论文发表是有时效的,须掌握一定的时间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要提前详细了解清楚。

2、审核

投稿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应注意格式规范。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大或者太小,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

地下水期刊

百度下九品文化 咨询下他们吧 他们合作的水里类的核心很多的,,,肯定有你需要的

地质类期刊排名介绍如下:

中国地质期刊排名

1. 岩石学报

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 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

6. 地球化学

7. 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

11. 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 现代地质

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

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

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

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年度发表论著及出版期刊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64.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

《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64.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网址:

国内:

国外: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

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1.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74.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56.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1.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

网址: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

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1.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

网址: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

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0.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0.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

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

网址: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0.570。

网址: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

网址: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网址:。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不是核心期刊,所以也就不是权威期刊,算是比较专业的期刊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