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张彩霞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1:28:02

张彩霞发表的论文

有联系方式吗?我发给你.

一,学困生的课堂行为多表现为问题行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行为非常少。而参照对象学优生的课堂行为多表现为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行为。二,学困生对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如: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等了解的非常少,还处于被动的和自然状态。三,学困生的课堂作业不仅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6. 2研究展望本论文通过质性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即课堂观察法,结构式访谈,深度访谈法和作业分析法获得了有关学困生以及比较对象学优生的课堂行为的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这些建议和意见是否能够行之非常有效需要本案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观察,对此研究作出更加深入的,更加细致的,建立在以足够的理论为基础上的研究。参考文献:[1]唐淼。英语学困生类型及教育途径m.剑南文学,2011(04):[2]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8)。375.[3]The lander Het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lesser brain damage [J].Journal of Pediatrics, 1958:53.[4]Carter, K. E)q)ert-Novice Differences in Perceiving and Processing VisualClassroom Information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88: 25一29.[5]Wragg E.C.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Observation (2nd edition)[M].Lo ndo n :Ro ut led ge, 1999:15-30.[6]Burnard, S. Developing Children's Behaviour in the Classroom [M]. London:Palmer Press, 1998: 5.[7]David Fontana. Managing Classroom Behavbr[J].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Society, 1994,[8]Robert Laslett and Colin Smith.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M].CroomHelm, London/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4.[9]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1.[10]燕良试。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70~89.[1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12]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27.[13]张彩霞。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1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此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18.[16]Wajnryb Ruth.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J].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 ity Press,1992.[17]Borich, G D.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M]. New York: Macmiltan,1994.[18]顾慧萍。新时期中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论坛,2013(22) ?[19]刘丽。初中学优生与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个案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5)。[20]Ames,C. Classroom: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J]. Journal of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84)。[21]Irvine, Jacqueline .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Effects of student race,sex,and grade leve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6(1): 14-21.[22]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16-18[2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5-30.[24]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39.[25]吴笑珍。浅谈“抓两头,促中间”[J].龙岩师专学报,2000(6)。[26]张竹敏。如何转化英语教学中的后进生[J].新课程学习,2010(4)。[27]向慧。英语后进生转化之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28]王家菊。如何帮助英语后进生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曲淑霞。促进英语后进生学习的五种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6):[30]彭地亮。中学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08(22)。[31]常焕辉,李慧松。中学“差生”英语学习策略矫正实验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5.[32]张正东。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思路[J].教育研究,2007.[33]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4]王兆兰。英语后进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35]杨改芝。在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J].新课程,20U(8)。[36]张素梅。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几点认识[J].快乐阅读,2011(11)[37]王赵森。浅谈外语学习中的重复方略[J].现代外语,1989(2)。[38]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30.[39]冉维金?转化学困生的几种方法[J].班主任,2006(2):13.[40]曾细花,王耕。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管理,2011(7): 76-77.[41]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动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1,24(2):242.[42]加涯。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2.[43]雷雳,张钦,侯志谨。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 24(2):242.[44]李金波。中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1997(3):32-34.[45]张野,李其维。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33(4): 785-788.[46]沈烈敏,郭继东?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心理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599-560.[47]吴振金。高中英语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4)。[48]Moskowitz, Z.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of Outstand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er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76.[49]Voelkl, Kristin E. School warmth,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achievemen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5 (2): 127-138.[50]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1]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家庭资源的关系P].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5

王亚男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41)

摘要:从项目区的划定、DEM的构建,到项目区的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布置土地利用布局,确定综合规划的方案,形成了基于DEM的小流域土地整理的综合规划探讨。

关键词:DEM;小流域;土地整理;综合规划

基于DEM的小流域土地整理的综合规划与设计,其研究主要技术路线分为土地整理项目区范围的划定、基于地形图的DEM的构建、项目区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和主要工程规划与设计几个方面,详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小流域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技术流程

1 小流域土地整理的项目区的划定

1.1 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

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求,项目规划所需资料一般包括:①项目区基本概况,包括行政辖区、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人口等;②自然条件,包括项目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地质、植被及自然灾害等情况;③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产业发展、市场状况、收入水平、民族习惯等;④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各地类的数量、权属、土地生产能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⑤土地开发整理法规政策以及农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⑥土地资源、水资源调查报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⑦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项目所在县(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等。

与此同时,技术小组与当地有关领导必须多次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主要了解项目区的地貌、种植制度、水源、现状设施等情况,具体划定项目区边界等,并就项目片规划设计中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向当地基层领导、农民征求意见,与当地农业、水利专家共同确定规划思路。

1.2 划定小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原则

划定小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项目完整性原则。项目区的边界不应只考虑行政区的边界,还应该考虑项目区周围自然地物的分布情况,例如以分水岭、路、沟、渠等为界。②结合实测的地形图,以生态系统为划分基础,从小流域生态系统角度划定土地整理项目区边界,然后把项目区的现状图与实测的地形图进行叠加匹配,得到具有地形、地类等信息的电子图件。③尽量保证土地的权属在同一个乡镇管辖范围内。

2 基于地形图的 DEM 构建

2.1 数据源的获取与转换

本文主要根据数字化的地形图来建立 DEM。下面以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简要说明一下测图的过程。

首先在项目区进行实地控制测量,采用GPS静态测量,沿线布设E级GPS网,采用点连接和边连接相结合布网,平面坐标起算点采用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柏查子村附近的两个GPS点作为起算点。然后利用全站经纬仪在野外实测。全站经纬仪可以自动记录和显示有关数据,外业采集数据后,用数据通讯线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把野外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检查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把野外采集到的数据编码,用测量数据转化成绘图系统所需要的编码格式。数据计算是针对地貌关系的,当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生成平面图形,建立图形文件,绘制等高线。对照外业的草图,修改新生成的地形图,补测重测存在漏测或测错的地方,然后加注高程、注记等。进行室内和室外检查;最后对地形图进行图框内外整饰。

测图的成果是 AutoCAD 格式的文件,本文主要是应用MAPGIS 软件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因而要进行必要的文件转换。首先把 AutoCAD 格式的等高线和高程点的图层另存为.dxf 格式。然后在MAPGIS 软件应用“文件转换”的模块,把.dxf格式的等高线和高程点数据,分别转换为MAPGIS软件形式的点文件和线文件。点文件为包含高程点信息的数据;线文件为包含等高线信息的数据。

2.2 矢量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在等高线数字化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貌形态复杂,数据量大、人机交互作业易出错和图像处理技术存在缺陷等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等高线数据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误差。几何信息误差主要包括等高线的点位或线位误差、等高线相交或自交和数据采集不均匀引起的数据冗余和等高线不光滑等。属性信息误差主要包括少量高程错误和系统高程错误。等高线矢量数据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数据,其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对等高线数据进行检查修改。

在等高线数据的处理中,可采用MAPGIS 软件中的“DTM分析”应用模块中等高线检查工具进行处理。首先对等高线数据进行错误检查,包括线自相交检查、线封闭性检查、线相交检查、高程跳跃值检查、高程赋值检查等,然后找出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对等高线文件进行线编辑处理,主要是对线数据的增加、删除、移动、续线、闭合、分割、属性修改等,另外还有对高程点数据的增加、删除、移动等功能。

2.2.1 等高线赋以高程值的属性

由 AutoCAD 格式转换过来的等高线的文件,并没有有关高程值的属性,因而必须给每条等高线赋以高程值。首先,建立等高线文件的属性结构,根据高程值选择字段类型为双精度型,字段长度为8,小数位数为2。其次,找到高程线之间的差值,接下来启动自动赋高程值的工具,然后从已知高程点处向外引一条延长线,点击后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分别输入“当前高程”和“高程增量”,当前高程为起始点的高程值,高程增量为等高线之间的差,可正可负。从图上推断高程值是递减的还是递增的,递减的即为正,反之为负。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将所有的线属性录入。另存为“高程线”名称的线文件。

2.2.2 高程点赋以高程值的属性

由 AutoCAD 格式转换过来的高程点的文件,同样也没有高程值的属性,必须给每个高程点赋以高程值。与上述等高线赋以高程值属性过程的不同之处,是把高程点的注释赋为属性,应该注意的是在赋完属性之后,必须更改高程点的属性结构,即把“字段类型”由字符串改为双精度型,否则不能生成 DEM。

2.3 DEM 的生成

2.3.1 TIN 模型的生成

(1)线文件 TIN 模型的生成。首先启动MAPGIS 软件中“DTM 分析”功能模块,装入等高线文件。由线数据提取高程点。根据分辨率的要求选择抽稀系数,然后生成三角剖分网。把生成的三角剖分网文件另存 TIN 格式的文件。

(2)点文件 TIN 模型的生成。同样启动MAPGIS 软件中“DTM 分析”功能模块,装入高程点文件。由点数据提取高程点,选择高程点属性项,然后生成三角剖分网。图2是由高程点数据建立的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的 DEM 模型。

图2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的 DEM 模型

图3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的 DEM 模型

2.3.2 GRID 模型的生成

与生成 TIN 模型不同,GRID 模型的生成主要是把等高线和高程点进行栅格化,把栅格化的结果保存 GRID 格式的文件。图3为琉璃河典型地块生成的 GRID 模型。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维地形信息,如山脊、山谷、分水岭等,直观地了解项目区的整体情况,对整个项目区的规划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

3 基于 DEM 的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

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小流域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并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规划的盲目性,使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增值这四大基本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素很多,对于小流域地区,坡度和坡向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因子。坡度和坡向是地面接受日照、风吹、雨水冲刷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评价方法和过程的定量化和科学化,需要利用现代化的 GIS 分析技术。利用DEM 数据中地表形态结构的提取和表达,其技术手段已经成熟。可以通过DEM 快速、简便地提取高质量坡度和坡向信息,应用 GIS 叠加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进行叠加、分组和统计分析。本文研究如何从地形地貌的角度建立评价模型,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流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在 GIS 环境中实现定量评价。

3.1 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确定

通过研究怀柔区琉璃河流域的坡度和坡向地形地貌特征与该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并确定了各因子权重,见表1和表2。

表1 怀柔区琉璃河流域坡度分级权重表

表2 怀柔区琉璃河流域坡向分级权重表

3.2 坡度图和坡向图的生成

坡度是地形描述中一个常用的参数,是一个具有方向和大小的矢量。空间曲面的坡度是点位的函数,除非曲面是一个平面,否则曲面上不同位置的坡度是不相等的。给定点位的坡度是曲面上该点的法线方向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本文中以怀柔区琉璃河地区1∶1000 地形图为依据,把AutoCAD格式的等高线等地形特征的要素转换为MAPGIS软件的线文件和点文件,然后利用MAPGIS 软件生成供分析用的DEM,依照上面的坡度分级权重表,在MAPGIS 软件中的“坡度分级图输出设置”中把坡度分为五个级,分别输入上下限,并把区参数设为上述表格中的参数值,然后生成坡度图,最后把点、线、区文件另存。在“输入编辑”中打开刚才生成的点、线、区文件,修改区文件的属性结构,增加“坡度”和“坡度分值”两项,并相应设置其字段类型和字段长度等。其中“坡度”一项的字段类型为字符串型,字段长度为10;“坡度分值”一项的字段类型为双精度型,字段长度为2,小数位数为1。然后利用“参数赋属性”的功能,依照坡度分级权重表,把“坡度”和“坡度分值”两项属性信息增加到坡度图上,最后保存点、线、区文件。图4、图5分别是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图和典型地块的坡度图。从图上可以反映出项目区的整体坡度情况,可以清晰准确地获得项目区的坡度信息。

图4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图

图5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坡度图

基于 DEM 计算坡向时通常定义为,过格网单元所拟合的曲面片上某点的切平面法线的正方向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的夹角,即法线方向在水平方向投影向量的方位角。

与上述坡度图属性赋值相似,把“坡向范围”和“坡向分值”属性赋值到坡向图上,图6、图7分别是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图和典型地块的坡向图,为下一步的适宜性评价做好了基础。

图6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坡向图

图7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向图

3.3 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进行的。评价单元的划分是在以MAP-GIS 软件为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利用MAPGIS 软件中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空间叠加。首先把坡度图和坡向图的区文件添加到模块中,然后利用“区对区合并”功能,把坡度图和坡向图叠加,最后另存生成综合图,即可得到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图,并对其进行调整,使每个单元达到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及经济收益相似,最终形成评价单元。

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每一块土地的综合分级参数按下式确定:

综合分级参数=坡度分值+坡向分值

采用等距裁取方法,将该区土地适宜性用途分为四类(见表3)。

表3 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分级表

利用MAPGIS 软件的“属性库管理”模块把叠加后生成的综合图的区属性输出.dbf格式的数据库文件,然后用Excel 文档打开,根据综合分级公式,计算出各个评价单元的分值。最后把计算结果另存为.dbf 格式的数据库文件。利用MAPGIS 软件的“属性库管理”模块的“属性连接”把计算结果和综合图的区属性连接起来,建立数据库。

4 基于 DEM 的小流域土地整理的规划方案

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加强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数字高程模型的发展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数字高程模型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确定各地类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使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更合理。根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来规划设计土地利用布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基于 DEM 的土地利用分区

在“输入编辑”模块中,打开综合图,依据表4 土地利用分区各地类参数值,利用“属性赋参数”的功能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得到以 DEM 为划分基础的土地利用分区,从图上看,斑块较为破碎,由于图上没有河线、居民点、道路和地类界等地形要素,因而需要进一步进行图形处理。

表4 土地利用分区各地类参数值

图8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土地利用分区

图9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分区

4.2 添加线状地物和居民点

上面生成的土地利用分区图中,主要是基于高程点和等高线生成,缺少河线、居民点、道路和地类界等地形要素。在下一步规划设计时,应把这些地形要素添加到图上。以琉璃河项目为例,首先把河线、居民点、道路和地类界等地形要素转化为MAPGIS 软件能识别的点、线文件;然后把这些地形要素添加到已经生成的分区图上。最后调整各图层的顺序,以便各个要素都能显示出来。

4.3 确定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指按照土地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将各类用地合理布置并落实到土地整理区域内的具体地块上。根据实地踏勘的情况,在图上对小斑块进行合并处理。以道路、河线等显著线状地物为划定的基本依据,调整土地利用布局,使之更加合理。

4.3.1 水土保持区

综合分级参数小于0.4 的区域,是以水土保持为主,通过人工管理和自然恢复形成大型荒草地的自然斑块,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为景观带来许多益处,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3.2 经济林果区

综合分级参数在0.4~0.9 之间的区域,主要执行生态经济功能,该区景观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业和适当发展畜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主要依据是本区坡度较大,不适合农业耕作开发,景观过程也主要以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降低等生态退化过程为主,只是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比较起来,程度稍为轻一点,因此必须将生态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并重。

4.3.3 平缓坡耕地农业耕作区

综合分级参数在0.9~1.3 之间的区域,主要执行农业耕作功能。该区景观生态建设的重点是:以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为主导方向,推行种植业开发,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提高经济收入。为此,在规划建设中要合理调整农、林、牧、副结构,以粮食为主,适当增加芝麻、油菜和棉花等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引进优良品种,适当安排作物轮作,逐步推广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同时由于降水不足的供需错位,因此大力推广应用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旱作农业技术,积极发展节水、集水农业,有效提高土壤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依据是坡耕地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发展集约型农业的条件还不成熟。

4.3.4 平坦的滩地和居民点

综合分级参数在大于1.3 之间的区域,居民点的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应该尽可能地限制居民点的扩张,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建设绿色村庄、田园村庄,提高环境的宜人性,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4.3.5 渔业

山区小流域由于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短缺,渔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小流域土地整理规划建设的重点是:在条件许可的地区,充分利用小型水利工程的截留河水,适当发展渔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以 DEM 为基础,以道路、河线等显著线状地物为划定的基本依据,确定的土地利用布局。有可能与实地的地形不符合,因而要去实地核对土地利用布局是否符合实际,并根据实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严金明.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高向军.土地开发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事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许五弟.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张成才等.GIS 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史文中.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不确定性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朱德海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张占录,杨庆媛.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5 (11):49~54

杨庆媛.小流域土地整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

赵俊义.谈谈搞好土地整理之我见,第九中文网,2005

土地整理的概念和类型.中国国土资源网,2005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 (2)

姜爱林,姜志德.论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 (1)

王印传,张凤荣,孙丹峰.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 (2):118~121

杨庆媛,张明举,涂建军等.喀斯特地貌区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途径研究——以四川省琪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 (2)

徐雪林等,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对我国的启示,资源与产业,2002 (5)

贾文涛,张中帆.德国土地整理借鉴.[J]资源与产业,2005,7 (4):77~79

杨庆媛等.国外土地整理:性质、研究领域及借鉴.[J]绿色中国,2003 (6):49~53

王志刚.河洛黄土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特点浅论.资源·产业,2002 (5):16~18

廖蓉,杜官印.荷兰土地整理对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启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 (9):25~29

朱红波,郭宏俊.基于 GIS 的土地整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1):25~26

李晓燕,李壁成,张树文.基于 MAPGIS 的小流域土地质量评价.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1):99~104

方学蜜,吴泉源,徐秋晓.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芝罘区土地整理与分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1):126~128

尹霞,王占岐,叶新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地整理规划研究及可持续性评价.国土资源导刊,2004 (5):15~17

王军,余莉,罗明等.土地整理研究综述.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 (4):8~11

王万茂.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中国土地科学,1997 (10):62~65

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3 (3):210~213

孙程.土地整理与复垦的基础理论问题.资源与产业,2002 (5):22~24

贺瑜,刘刚.DEM 与空间叠加分析在土地定量评价中的研究,计算机工程,2006 (1):251~253

虞继进.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与应用.江苏测绘,1999 (9):33~37

钱业宏.利用数字化地形图进行土方计算的方法.四川测绘,2005 (9):137~139

毛泓等.数字地形模型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 (4)

柳长顺等.土地整理项目土方量计算方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6)

柯晓山等.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插值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前期平整土方量的计算、农业工程学报,2004 (5)

邓黄兴.土地平整工程中批量计算土方量的方法研究.南方国土资源,2005 (11)

沈掌泉等.用数字高程模型和遗传算法确定土地平整设计高程的初步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5月

何明华.MAPGIS 数字高程模拟系统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矿山测量,2005 (6):13~16

张金娣.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005 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2005:209~210

唐祥云等.数字高程模型在农地整理排水渠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测绘通报,2004 (1):47~51

张彩霞.一种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方法——ANUDEM 法.中国农学通报,2005 (12):411~415

李壁成.数字流域三维地形景观构建的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5 (6):112~114

刘家宏等.数字流域研究综述.水利学报,2006 (2):240~245

张彩霞发表过的论文

词 李清照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形式上,她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词要典雅,强调词的音律性,并且善用白描手法,常“以寻常语"创新意,在两宋词坛独树一帜。在内容上,她以知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来展示前人未曾展示过的种种人生境况和生活情趣,使两宋以来的婉约雅词的题材、意境更加深化、细腻,把婉约雅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她又以一个词人的敏锐目光审视北国南度、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通过抒写个人遭际的苦难,反映出两宋之交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悲剧。她的一首被传诵了八百多年的名篇《声声慢》她连用七对叠字,便把一种掺和着血泪的家国之痛,一种哀愁孤苦、度日如年的人生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诗李清照对诗和词的分界看得很严格,所以她的诗的内容多以政治为主,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她对时局的思考和分析远远地超过了当时一介妇人所能企图的深度,甚至高明不让许多以国家政治为己任的大臣。她的诗是爱国言志诗,她的词却是对自身的感怀,对于身世,对于家破国亡的痛苦无奈的最为切身的描述。易安的诗,空洞地架构在借史咏志上,有情绪,但没有实在的深刻的悲苍感。但是易安的词,却鲜明地表达着她作为自己,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女子,在少女时期的娇羞,青年时期的幸福和晚年时国破家亡的悲哀。

1 说“雁”——李清照二词中“雁”之意象 张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7 2 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 李正栓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4 3 从李清照的风雨人生看其词的风雨意象 李素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4 “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 李平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S1 5 博雅玄远 自成玉璧——关于李清照词作花姿意象的卓异别趣 张炜 唐山学院学报 2005/03 6 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 田恩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 论李清照词中“愁”的个性化表达——“梦”的意象 耿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8 一种别样心情的意象化——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孙海新 河北自学考试 2004/08 9 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赏析 周忠元 语文学刊 2003/05 10 论李清照词花意象 张彩霞 惠州学院学报 2002/04 11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岳毅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02 12 李清照词意象浅见 王跃飞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13 谁种芭蕉愁煞人——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芭蕉意象浅谈 韩春雷 阅读与写作 1994/02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二、李清照词中的雨意象“雨”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词作数不胜数。既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言溢于表的对春雨的无限喜悦之情;又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含蓄而又微妙的感情;还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的极言闲愁之深广;更有“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旷达的心态。而在李清照的笔下,“雨”这个意象的出现更是频繁而又多样化的,其传达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多变而又细腻入微的。如果以南渡为界,将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的话,无论是在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中,表现“雨”的词作有很多,而其中折射出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早期作品《浣溪纱》(淡荡)中曾写到:“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是作者年轻时所作,上片写的是闺中梦醒时的情景,下片写的是室外风物,把少妇春闺中的舒适以及懒倦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疏”字来形容雨,既表明了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几点,又能从更深层反映出作者春闺中梦醒后的舒畅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新婚后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美满,且十分耐人寻味的。同样是写“疏雨”,在李清照早期的另一首词作《如梦令》(昨夜)中则被赋予了不同的神韵。其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因伤春而惜春,又因惜春而伤别的交织复杂的思想感情。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诗选》中便有中肯的评价:“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两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一个“雨疏风骤”便把闺中生活的寂寞,闺人心情的苦闷轻轻烘托出来了。结合女词人当时的心境来看,正是作于“易安结褵未久,明成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之时,因此,在《浣溪沙》中“湿秋千”的令人心情愉悦轻快的“疏雨”已转变为此时唯恐年华逝去,春色又减几分中“雨疏风骤”的苦闷之情了。“雨”这个意象在词人的后期词中所表达神韵的转变就显得更明显了。以南渡以后的名作《声声慢》为例,其中关于雨的描写是这样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儿的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到一起,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其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想,日落黄昏后,窗外细雨绵绵不绝。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大雁哀鸣着从愁云惨雾的天空飞过,可这绵绵的细雨却又打落得满地落英。这是怎样一幅凄灯苦雨的图画呀,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喟叹了。建炎四年,李清照逃至越州。这次逃难前后半年,行程数万里,历尽颠簸,饱尝了流离失所之苦。她触景感怀,写下了一首《添字采桑子》。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北人”听着这南方之夜的雨打芭蕉声,充满了凄苦之感。这也许是北方来的难民的共有感受吧!下阙几乎全是描写“点滴霖淫”之雨的。这雨正是被赋予了离愁别恨的色彩。国破、家亡、夫死这三重灾难骤然降临到这位旷代才女的身上。她的心中充满了凄苦、忧伤与迷惘,而这种迷茫痛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值得一提的是,易安词中的“雨”,往往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从未出现过瓢泼的倾盆大雨。我想这与点点滴滴的小雨更能激发女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又更能表现愁的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有关吧。三、文人与酒密不可分,酒既是一种载体,也可形成一种意象。研究李清照的诗词,完美发现,其酒的意象十分丰富,可分别表现山水之乐、思亲怀远、家国巨痛、社会悲歌等多元情愫。

主要研究学困生出现各种行为的原因和对应的解决办法,研究内因和外因,如心理因素学习能力等。

张彩霞发表的论文晋中学院

有联系方式吗?我发给你.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1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英文) 郭倩倩 山西财经大学 商品与质量 2010-10-15 1412 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差异 张彩霞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1-15 1 8623 从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奥运菜单的翻译方法 郁青青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期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25 1 2304 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滕延江; 王勇 烟台师范学院; 潍坊学院 山东烟台; 山东潍坊 【期刊】潍坊学院学报 2005-10-25 5 8645 由“佛跳墙”和肯德基炸鸡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李凤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期刊】消费导刊 2009-06-23 3146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期刊】职业圈 2007-10-15 1 10897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蔡华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外语系 湖南 长沙 【期刊】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15 3 23398 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8-05 0 9739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李晓红; 马陶然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4-15 41410 从中西饮食看文化多样性 任杰慧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期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9-30 1131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 袁晓红; 唐丽霞 长春师范学院;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15 3 111512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张仰媚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期刊】民营科技 2009-03-20 1 7321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张亚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4-05 1 275014 浅谈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别 王长友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8-20 1 65415 中式菜单的英译 邢海芳; 刘洪泉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 【期刊】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25 0 13116 对中国餐饮业发展情况的分析 雷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期刊】经济师 2010-04-05 38517 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 陈天然 【会议】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7-12-01 0 10118 中西菜肴命名对比及中式菜肴英译方法探究 卢巧丹; 卢燕飞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期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15 0 24719 中西餐服务之比较 郭剑英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期刊】中国烹饪研究 1998-08-15 0 207

1 说“雁”——李清照二词中“雁”之意象 张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7 2 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 李正栓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4 3 从李清照的风雨人生看其词的风雨意象 李素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4 “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 李平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S1 5 博雅玄远 自成玉璧——关于李清照词作花姿意象的卓异别趣 张炜 唐山学院学报 2005/03 6 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 田恩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 论李清照词中“愁”的个性化表达——“梦”的意象 耿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8 一种别样心情的意象化——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孙海新 河北自学考试 2004/08 9 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赏析 周忠元 语文学刊 2003/05 10 论李清照词花意象 张彩霞 惠州学院学报 2002/04 11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岳毅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02 12 李清照词意象浅见 王跃飞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13 谁种芭蕉愁煞人——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芭蕉意象浅谈 韩春雷 阅读与写作 1994/02

提起李清照,人们首先把她当作词人,并誉之为婉约派宗主。即使相信李清照改嫁的有关记载,对其晚节颇致不满的纪昀,修《四库全书》为《漱玉词》作提要,也称赞其词“抗佚周柳”,“为词家一大宗”。还有人特别欣赏她的诗。晚清樊增祥《石雪斋诗集》卷二《题李易安遗像》诗序云:“其所为古诗,放翁、遗山且犹不逮,诚斋、石湖以下无论矣。”李清照的文章,赞赏者亦大有人在。曾与柳如是摹仿赵、李“翻书赌茶”故事、学际天人的钱谦益,读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拍案叫绝:“其文淋漓曲折,笔力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 (《绛云楼书目》卷四)。这些关于李清照文学成就的评论,未免有过誉之处。相对而言,李清照在史学方面的贡献,却很少有人予以重视,并做出公正评价。 李清照对史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清道光《济南府志·列女传·李清照》:“明诚作《金石录》,考据精确,多足证正史之失,清照实助成之。”应该说是可信的。他们在青州一同生活了十年的“归来堂”,实际上是一个史学研究的“夫妻店”;《金石录后序》前半部分,基本是叙述他们共同研究史学的经历;所谓“浸觉有味,不能自已”,所谓“甘心老是乡矣”,所谓“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所谓“意会心谋,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上”,道出了两人对史学的共同兴趣。可以这样说,即使李清照没有参与《金石录》的编著、整理,她能力尽艰辛把这部珍贵的史学著作保存下来,也已经难能可贵了。 李清照和《金石录》的关系,一般学者都了解。但李清照对史学的另一重要贡献——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却一直被学术界忽略。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四:“己酉南渡,国史散失,靡有孑遗。其后数下诏访求之,绍兴元年,才得布衣何克忠所藏《太宗实录》四册而已。上以书籍残缺之际,特命以官。已而戚里张懋家献太祖至神宗六朝《实录》、《会要》、史志等书,小校唐开亦献王珪所编《五朝会要》,最后五年三月,始从故相赵挺之家得蔡京所修《哲宗实录》,皆下之史官。”《宋会要辑稿》:“(绍兴)五年五月三日,诏令婺州索取故龙图阁学士赵明诚家藏《哲宗皇帝实录》,缴进。”按,赵挺之去世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去世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所以准确地说,《哲宗皇帝实录》是从赵明诚遗孀李清照处索得。据李清照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的《打马图经·序》:“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余自临江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陈氏第。”金华为婺州治所,李清照在这里一直居停到次年五月以后。 《哲宗皇帝实录》由蔡京主持编写于徽宗大兴党狱之际,自然有褒贬颠倒、轻重失伦等诸多问题,但作为历史文献,它叙典章,述文献,次第先后,却大致能保存真相,对后世修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清照于兵荒马乱、辗转流离中,所收藏文物丧失殆尽,而最终将《哲宗皇帝实录》与《金石录》一同保存下来,说明她充分了解在汴京沦陷,碧简飞灰之后,这部著作关系国史存亡,斯文绝续的意义。 李清照对历史文献的热心不是偶然的,她出生在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右文”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活,又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空前充满活力。李清照的本家、婆家,都是经史世家,她本人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她的丈夫赵明诚对历史研究更是情有独钟。两人志同道合,相得益彰。《金石录后序》云:“丞相在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哲宗皇帝实录》可能就是他们利用这个方便条件从史馆抄录的。 《宋史·哲宗本纪赞》:“哲宗以冲幼践祚,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马、吕诸贤,罢青苗,复常平,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而元佑之政,庶几仁宗。”赵明诚、李清照都是所谓元佑旧家后裔。哲宗朝历史,记载着他们父辈的辉煌和光荣。两人家世传闻,多得故实,足以辩诬订讹,这也是他们珍重保藏《哲宗实录》的原因。 李清照遗著中,有《夜发严滩》(又名《钓台》)一诗,是绍兴五年从金华返回临安之作。诗云: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这首诗可能是有为而发,诗中所说为名利来往的可能不仅是李清照自己。她是为避难而来,也不用乘什么“巨舰”。这首诗有可能是讽刺那些倚仗权势,催逼她交出《哲宗实录》的官吏。当然,李清照也是凡人,她未必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历尽艰辛保存下的重要典籍平白献出。也应该讨价还价。当局给她以精神和物质奖励,酬劳报功,更是理所当然。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附录之《李清照年谱》,说李清照藏《哲宗皇帝实录》,“这当时是一种有违禁性质的大事,清照不久离开婺州治金华,当与此事有关”。这是著者猜测。宋代文禁不严,《实录》也不是“非扩散性材料”,更何况是在“书籍残缺之际”。 李清照对历史的兴趣,很自然的升华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而两宋之际北方故国的沦陷,她本人的颠沛流离,使这种关心更加痛切。这在她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乌江》、《咏史》、《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上枢密韩肖胄诗》等,或借古讽今,或以今寓古,充满爱国激情和民族义愤。有人批评其中有些诗典故用得“太多太滥”(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译注》,205页,济南出版社,1998)。这是事实,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否我们的历史知识比李清照贫乏? 《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史官熟知古今天下存亡兴衰、人情真伪消长之事实,从中总结出规律,故能出乎史而入乎道。而“道艺为一”,也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欲达到“道艺为一”的境界,不能不知史。李清照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与她渊博、深厚的历史知识是分不开的。即使李清照最负盛名的抒情题材——词的创作,也与她的历史意识有关。《词论》虽然不长,但其中包括一部词史,铺展开来又可以成为一部类似莱辛“论绘画和诗的界线”的《拉奥孔》。任何文学体裁,都只有在历史中,才能充分展开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表现其独特性。这是李清照的《词论》在今天给我们的启示。 作为一个女性,李清照在史学上的造诣、贡献与她的诗词创作一样,不让须眉。与今日当红的一些女性作家相比,琼瑶老妈子之流的撒娇派,虽能窃取李清照一二清辞丽句,但在史学上的造诣与文学表现的深刻等方面,实难望其项背;至于那些吃青春饭、用身体写作,专门向洋人献媚,斯滥至极的所谓美女作家,更难同日而语。

晋中学院张彩霞发表的论文

有联系方式吗?我发给你.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1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英文) 郭倩倩 山西财经大学 商品与质量 2010-10-15 1412 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差异 张彩霞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1-15 1 8623 从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奥运菜单的翻译方法 郁青青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期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25 1 2304 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滕延江; 王勇 烟台师范学院; 潍坊学院 山东烟台; 山东潍坊 【期刊】潍坊学院学报 2005-10-25 5 8645 由“佛跳墙”和肯德基炸鸡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李凤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期刊】消费导刊 2009-06-23 3146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期刊】职业圈 2007-10-15 1 10897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蔡华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外语系 湖南 长沙 【期刊】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15 3 23398 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8-05 0 9739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李晓红; 马陶然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4-15 41410 从中西饮食看文化多样性 任杰慧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期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9-30 1131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 袁晓红; 唐丽霞 长春师范学院;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15 3 111512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张仰媚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期刊】民营科技 2009-03-20 1 7321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张亚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4-05 1 275014 浅谈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别 王长友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8-20 1 65415 中式菜单的英译 邢海芳; 刘洪泉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 【期刊】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25 0 13116 对中国餐饮业发展情况的分析 雷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期刊】经济师 2010-04-05 38517 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 陈天然 【会议】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7-12-01 0 10118 中西菜肴命名对比及中式菜肴英译方法探究 卢巧丹; 卢燕飞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期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15 0 24719 中西餐服务之比较 郭剑英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期刊】中国烹饪研究 1998-08-15 0 207

1 说“雁”——李清照二词中“雁”之意象 张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7 2 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 李正栓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4 3 从李清照的风雨人生看其词的风雨意象 李素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4 “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 李平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S1 5 博雅玄远 自成玉璧——关于李清照词作花姿意象的卓异别趣 张炜 唐山学院学报 2005/03 6 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 田恩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 论李清照词中“愁”的个性化表达——“梦”的意象 耿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8 一种别样心情的意象化——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孙海新 河北自学考试 2004/08 9 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赏析 周忠元 语文学刊 2003/05 10 论李清照词花意象 张彩霞 惠州学院学报 2002/04 11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岳毅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02 12 李清照词意象浅见 王跃飞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13 谁种芭蕉愁煞人——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芭蕉意象浅谈 韩春雷 阅读与写作 1994/02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二、李清照词中的雨意象“雨”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词作数不胜数。既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言溢于表的对春雨的无限喜悦之情;又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含蓄而又微妙的感情;还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的极言闲愁之深广;更有“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旷达的心态。而在李清照的笔下,“雨”这个意象的出现更是频繁而又多样化的,其传达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多变而又细腻入微的。如果以南渡为界,将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的话,无论是在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中,表现“雨”的词作有很多,而其中折射出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早期作品《浣溪纱》(淡荡)中曾写到:“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是作者年轻时所作,上片写的是闺中梦醒时的情景,下片写的是室外风物,把少妇春闺中的舒适以及懒倦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疏”字来形容雨,既表明了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几点,又能从更深层反映出作者春闺中梦醒后的舒畅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新婚后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美满,且十分耐人寻味的。同样是写“疏雨”,在李清照早期的另一首词作《如梦令》(昨夜)中则被赋予了不同的神韵。其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因伤春而惜春,又因惜春而伤别的交织复杂的思想感情。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诗选》中便有中肯的评价:“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两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一个“雨疏风骤”便把闺中生活的寂寞,闺人心情的苦闷轻轻烘托出来了。结合女词人当时的心境来看,正是作于“易安结褵未久,明成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之时,因此,在《浣溪沙》中“湿秋千”的令人心情愉悦轻快的“疏雨”已转变为此时唯恐年华逝去,春色又减几分中“雨疏风骤”的苦闷之情了。“雨”这个意象在词人的后期词中所表达神韵的转变就显得更明显了。以南渡以后的名作《声声慢》为例,其中关于雨的描写是这样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儿的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到一起,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其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想,日落黄昏后,窗外细雨绵绵不绝。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大雁哀鸣着从愁云惨雾的天空飞过,可这绵绵的细雨却又打落得满地落英。这是怎样一幅凄灯苦雨的图画呀,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喟叹了。建炎四年,李清照逃至越州。这次逃难前后半年,行程数万里,历尽颠簸,饱尝了流离失所之苦。她触景感怀,写下了一首《添字采桑子》。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北人”听着这南方之夜的雨打芭蕉声,充满了凄苦之感。这也许是北方来的难民的共有感受吧!下阙几乎全是描写“点滴霖淫”之雨的。这雨正是被赋予了离愁别恨的色彩。国破、家亡、夫死这三重灾难骤然降临到这位旷代才女的身上。她的心中充满了凄苦、忧伤与迷惘,而这种迷茫痛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值得一提的是,易安词中的“雨”,往往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从未出现过瓢泼的倾盆大雨。我想这与点点滴滴的小雨更能激发女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又更能表现愁的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有关吧。三、文人与酒密不可分,酒既是一种载体,也可形成一种意象。研究李清照的诗词,完美发现,其酒的意象十分丰富,可分别表现山水之乐、思亲怀远、家国巨痛、社会悲歌等多元情愫。

苏彩霞发表的论文

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台湾《华冈法粹》等法学刊物上发表文章60余篇,10余篇(次)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刑事法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全文转载或转摘。曾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中国法学会科研项目,目前正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法解释的立场与方法”、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实质的刑法解释论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