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南昌理工学院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2024-06-30 17:41:31

南昌理工学院论文发表时间

南昌理工学院,是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正崛起在英雄城南昌。学校位于赣江之滨,地处国家森林公园梅岭山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理想殿堂。

南昌理工学院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拥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51万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有在校生近3万人,教职工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80余人。其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12人,江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

学校概况

学校特别注重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设有16个学院、5个部、9个基地,共开设了90个学科专业。目前学校有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六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个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点,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大太阳能光伏材料专业及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于2008年成立了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引进了全国高校第一台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26项,有的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国内外期刊和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58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79篇,有不少论文被SCI全文收录,出版教材、著作69部,学校师生共获国家专利21项。不少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教学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内各级奖励。

南昌理工学院多年来,坚持“以教学质量求生存,靠科研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彰显订单教育、军魂育人、职教培训的办学特色。学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敬业向上”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2008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来学校考察调研,称赞南昌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实用性和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

学校成果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多年来校党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团委曾被团省委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获江西省优秀考点、先进助学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就业评估先进单位”、“自考优秀助学单位”、“资格证书考试优秀考点”、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时不我待,催人奋进。南昌理工学院的诞生和发展,书写了南理人的拼搏创新,见证了教育改革的风雨兼程。今天,学校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航天科教兴我中华”的办学宗旨,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国家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努力办人民满意高校。我们坚信,有南理人的同心同德、奋力开拓,南昌理工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

南昌理工学院比较好,专业学科比较全面,下面是南昌理工学院和南昌工学院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南昌理工学院:学校专任教师近13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30%以上。

2、南昌工学院:学校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6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22人。

二、教学建设:

1、南昌理工学院: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

2、南昌工学院:本科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有3项,发表2篇学术论文、获准13项专利,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23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9项。

三、科研成果:

1、南昌理工学院: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重大研编出版项目1项;江西省“双千计划”长期人才项目1项。

2、南昌工学院:学校升本以来,完成省部级纵向项目(课题)300余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3000余篇(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昌理工学院、百度百科—南昌工学院

二者各有各的特点,评价好与不好和个人的观点角度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学校类别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学校类别:综合类。

2、南昌工学院

学校类别:理工类。

二、学校特色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2、南昌工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江西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2019年)。

三、学校规模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截至2021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

2、南昌工学院

截至2021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118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6万平方米,有在校生2.4万人,教职员工1500余人。

四、院系设置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设有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9个教学学院,3个教学部。

2、南昌工学院

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10个二级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昌理工学院、百度百科-南昌工学院

不错的。南昌理工学院的各方面设施都很齐全,学生的生活、学习、出行都很方便,学习里面有各种特色的小吃,方便了全国各地的学子。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商管理、英语(商务英语方向)、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

南昌工程学院发表论文时间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首先拿自然投稿来说,省级和国家级的论文审稿需要1-2天,发表时间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话半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慢的话甚至要4-7个月之久了。对于质量水平较高的期刊和一些大学期刊来说,投稿发表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较快的也需要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发表需要6-10个月,总体时间大致是1-1.5年。北核和南核的审稿需要3-4个月时间,出版则需要6-15个月时间,跨度大,总共需要时长约1-2年。SCI和EI等与北核南核时间周期类似。众所周知,省级和国家级别的期刊是普通期刊,是职称期刊发表的起跑线。相对而言,从选刊到成功收刊用不了多长时间。有些刊物块的话研究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收到了,如果慢的话,大概也就是3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版面特别紧张,所以,如果用,要提早半年,不宜临时抱佛脚。每年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社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因此,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我当时是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省级的大概在2个月左右拿到手的,各方面都挺满意的,

南昌理工学院论文发表

二者各有各的特点,评价好与不好和个人的观点角度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学校类别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学校类别:综合类。

2、南昌工学院

学校类别:理工类。

二、学校特色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2、南昌工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江西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2019年)。

三、学校规模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截至2021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

2、南昌工学院

截至2021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118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6万平方米,有在校生2.4万人,教职员工1500余人。

四、院系设置不同

1、南昌理工学院

设有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9个教学学院,3个教学部。

2、南昌工学院

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10个二级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昌理工学院、百度百科-南昌工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好一点。同为民办本科,南昌理工学院被批准为本科院校时间长一点,另外学校规模大一点儿。

读预科的话南昌工学院好一点,她是预科培训基地,读本科的话南理工要好,因为南昌工学院今年才升本科,不过南昌工学院的环境和住宿挺不错

南昌理工学院,是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正崛起在英雄城南昌。学校位于赣江之滨,地处国家森林公园梅岭山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理想殿堂。

南昌理工学院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拥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51万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有在校生近3万人,教职工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80余人。其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12人,江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

学校概况

学校特别注重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设有16个学院、5个部、9个基地,共开设了90个学科专业。目前学校有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六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个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点,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大太阳能光伏材料专业及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于2008年成立了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引进了全国高校第一台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26项,有的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国内外期刊和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58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79篇,有不少论文被SCI全文收录,出版教材、著作69部,学校师生共获国家专利21项。不少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教学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内各级奖励。

南昌理工学院多年来,坚持“以教学质量求生存,靠科研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彰显订单教育、军魂育人、职教培训的办学特色。学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敬业向上”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2008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来学校考察调研,称赞南昌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实用性和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

学校成果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多年来校党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团委曾被团省委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获江西省优秀考点、先进助学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就业评估先进单位”、“自考优秀助学单位”、“资格证书考试优秀考点”、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时不我待,催人奋进。南昌理工学院的诞生和发展,书写了南理人的拼搏创新,见证了教育改革的风雨兼程。今天,学校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航天科教兴我中华”的办学宗旨,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国家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努力办人民满意高校。我们坚信,有南理人的同心同德、奋力开拓,南昌理工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

南昌理工学院论文发表要求

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具体的你可以去问问百姓论文网,我同事都在那里发表的,期刊也都拿到手了,很满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1、摘要。一般摘要要求200到300字左右。内容就是文章的概述。包括研究目的,过程和结论。2、关键词。关键词一般3到5个最好。这几个关键词要最能代表文章内容所涉及的话题。而且最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是文章的主题,需要写在第一个,剩下的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往下排。3、正文部分。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大概300到500字左右,大概就是将你为什要研究这个主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解决这样的问题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意义,一般分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等。第二部分就是文章的具体章节部分。这部分包含文章理论综述,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到最后的结论和建议。第三部分也是很多人常常忽视的部分,文章的参考文献,即文章中,尤其是理论综述部分,都参考了哪些人的理论,需要一一标注,具体的标注方法可参考以上链接的论文。4、参考文献的数量大概控制在10到20个之间。太少说服力不强,太多占版面,不划算。总结一点就是:文章写作框架很重要,摘要一段刚刚好,关键字三五个就足够,引言需要讲明白,具体内容是核心,关键部分不能少。最后参考文献要切记。

嗯,发表一定要有字数的要求,一般来讲是周级论文还是省级论文?还是国家级论文,它的字数要求不同,同时还要技术含量要高,发表的内容质量要高才可以

要选择新闻出版部署可以查到的杂志期刊,论文不同用途要求会不一样。而且要求论文要在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检索网站上检索到。大学生发论文更要慎重,重复率不能超过规定的指标,否则会涉及学术不端。评职称发论文,也要看相关评审文件的要求。

南昌工程学院发表论文

以实际院校招生代码为准

南昌工程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和彭家桥校区。

1、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

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是南昌工程学院两校区之一。

南昌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院校,2000年经国务院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校坐落于英雄城南昌,拥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以上,硕士学历以上人员50%以上,博士50余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2、南昌工程学院彭家桥校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东路80号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1.14万册,电子图书186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1人。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高校,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9.4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19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8.1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9.08%。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8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9万册,电子图书136万册,各种中外文数字资源库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3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11项、省部级项目930项,累计科研经费4.6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4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11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第五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暨江西省林学会珍贵树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帮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水环境生态监测、中小河流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对口支援以及“优环境、降成本”的精准帮扶工作;与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南昌工程学院代码是1131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院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共建,以工学为主,文学、经济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水利特色院校;2011年9月,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被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4年10月,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9.4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69人、留学生15人。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智慧水利专业。

历史沿革

南昌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此后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

文化传统

南昌工程学院标识以汉字“工”为主体设计元素,表明学校的工程特征,由六条造型类似水的曲线构成,代表学校以工为主,经、管、文、农、艺六个学科协调发展。而水的造型,寓意学校是一所拥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水利特色鲜明的大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主体造型顶部圆形象征初升的太阳,结合主体造型,犹如一个向前奔跑的南昌工程学院的学子,热情、活泼、充满朝气,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象征学校与时俱进、奋发向上、蓬勃发展和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美好前景。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的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绝不糊涂。

“格物致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期望南工学子努力追求真理、获取真知、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南昌工程学院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科)4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据2016年3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南昌工程学院共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术科研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

截至2018年12月,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07项、省部级项目750项;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8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90篇;获省政府科技奖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2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9.38%。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0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11年6月,南昌工程学院先后与荷兰、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开展教育合作项目,与荷兰萨克逊应用科技大学、韩国浦项大学、韩国培材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中荷合作项目有建筑工程技术、城镇规划、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四个专业;与韩国浦项大学的合作办学专业有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三个专业;同时,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展开了研究生合作项目与本科合作项目。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底,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126万册,29万多种,生均图书63.38册,自然科学类图书比重占56.3%,报纸期刊1685种,各种文献资料54000多种,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6000种,重点收藏的特色藏书有《四库全书》、《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辞典》、《中国交通年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国水利年鉴》、《电力百科全书》、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工程索引》等。

此外,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库共20个,包括CNKI中文学术期刊、维普学术期刊、人大复印资料、SPRINGER、elsvier、wiley、EI(索引)、超星电子图书、维思博文外文电子图书、EBM电子图书、方正中华数字书苑、读秀、百链云图书馆、MAX个人学术空间、高校学科知识服务库、起点考试平台、环球英语雅思库、银符高校试题素材资源库、大学生就业培训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实训教学专题视频数据库、网上相关即时免费数据库等。

特色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机械电子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南昌工程学院主校区位于瑶湖校区,目前只有士官生在彭家桥老校区。瑶湖校区属于南昌高新区,具体的行政区域划分应该是南昌市南昌县昌东镇。这几年高新区发展非常快,高楼蹭蹭的一幢幢拔地而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