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英语教研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2 17:07:58

英语教研论文发表

你 代写的 都不知道?代谁写?

丁雪英 (1941.1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65年赴法国格雷诺布尔大学进 修一年;1984年赴法国巴黎二大新闻学院进修;1991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修。1998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目前担任法语系四年级和研究生课程。曾参加全国法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国情;法国传播学,法国文学。主要译著有:《悲惨世界》(简写本)、《当代新闻学》(合译)、《万有百科的翻译》《人生拼图版》(合译)。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国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篇文章。2001年5月赴巴黎参加国际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了《法汉大词典》及《现代法语疑难词典》的编写工作。�� 马大品 (1941-),男,汉族,河南柘城人,中共党员,教授。专长中国古典诗歌研究。196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道诗歌总汇》(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历代赠别诗选》、《中国诗歌大词典》(副主编)、《留学生多功能辞典》(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古代神话故事》、《华夏文化辞典》、《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等。�� 尹城 (1944.12-),男,汉族,天津人,教授。1980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研究生班,以现代俄语为研究方向,1993年9月被授予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实践课、硕士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理论等多种课程教学工作。曾任系副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曾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汉学系任教。现任《俄语学习》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现代俄语语言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俄语言与文化比较。代表性著作有《俄语完成体及其汉语对等值》、《类型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俄译汉中对偶体的处理》、《论对比语言学》、《语际干扰与外语教学》。代表性译著有《实用汉语课本》(俄文版)、《现代汉语课本》(俄文版)、《外国人学中国话》(俄文版)、《电话里的罗曼史》(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篇小说)。�� 王立礼 (1941-),女,汉族,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的听说读写译各种类型课程。1983年至1985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密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进修美国文学;1991年在史坦福大学研究美国华裔文学;1993年至199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妇女文学和华裔文学。代表性著作有《高级英语》(合编)、《英语视听说教程》(合编);译著为《纯真的年代》(合译)。参与编写:《美国文学名著精选》、《欧洲文化入门》、、《外国文学(欧洲部分)》、《外国艺术形象词典》等。�� 王克非 (1954.10-),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至1986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考英语考试,获优秀毕业生奖,评为湖南省青年自学模范。1986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许国璋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兼在职博士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篇,译文译著约30种,编著9种,其中《中国翻译研究专号》(英、法文)(两主编之一)在加拿大出版,论文为国际权威检索SCI收录。近年开设"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硕士生课程。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1998年获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招标研究项目。自1990年起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1999年任主编(之一),自1994年《外语与翻译》创刊起兼任该刊高级编审。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大项目负责人)、北外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博士点的翻译与英汉对比研究方向负责人;另有多种学术兼职。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炳钧 (1955.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德语学习》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45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文学与认识--德语文学教程》;数十篇文学评论论文以及《经验与贫困(本雅明美学文集)》等著作。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福祥 (193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55年考取研究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任俄语系教研室主任。1969年10月至1978年8月在北京军区52817部队任副参谋长、参谋二部科长等职。1978年9月回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1979年后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至1997年先后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主席团成员。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俄语话语结构分析》、《俄语实际切分句法》、《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用俄文撰写)、《现代俄语句法》、《话语语言学》(用俄文撰写)、《汉语话语语言初探》、《话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汉诗撷英》、《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俄罗斯诗歌撷英》;编著《俄语句法论文集》、《话语语言学论文集》、《对比语言学论文集》、《日本文章学论文集》、《文化与语言论文集》、《中国语言现状与展望》;论文《中国的俄语学》、《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论并列并系与并列结构》、《论复杂句法整体》、《论现代俄语中的分解结构》、《论重复关系与重复结构》(均用俄文撰写)等。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1987年获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1990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名人荣誉证书并被录入《澳洲及远东名人录》,1994年获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颁发的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1995年获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的名人荣誉证书。于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邓淑碧 (1943.5-),女,汉族,重庆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4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亚非语系副主任。1976年1月至7月,担任中国赴柬疟疾防治考察组翻译。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先后为柬方来华人员担任培训翻译,涉及火炸药专业、摄影洗印专业、医学化验专业及坦克驾驶等。1988年12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副教授,1994年11月至1995年11月公派赴泰国教汉语,1996年至1999年为北京大学东南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柬埔寨历史与现状、中柬友好关系史、柬埔寨文化等讲座。1999年9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教授。编著有大学教材《柬埔寨语》第三册,《柬埔寨语语法》(合编)。80年代至今,在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译著10余篇,担任10多部大中型辞书、专著中有关柬埔寨部分的编撰工作。�� 冯志臣 (1937.5-),男,汉族,吉林敦化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5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语文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65年回国后,在罗语教研室任教至今。主讲罗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罗马尼亚史地、文学、政论、外刊、翻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通论、罗文学研究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理论研究、20世纪罗马尼亚文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曾任罗语教研室主任、《东欧》杂志主编、东欧语系系主任等职。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雅西大学》、《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罗马尼亚文学》等。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呓语》(合译)、《公正舆论》、《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权利与真理》、《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吉德里兄弟》(合译)、《萨多维亚努短篇小说选》(合译)等。曾参加《外国文学家大词典》、《外国名作家大词典》等多种辞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00年获罗马尼亚颁发的"埃米内斯库诞辰150周年"荣誉证书。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史希同 (1940.7-),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外交学院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继续学习阿拉伯语专业,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也教过语法课、泛读课和口语课。自1977年起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精读、阿拉伯历史、口译、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文化及中阿文化交流等课程。自1982年起为研究生开设阿拉伯历史课和阿拉伯文化课。自1998年起开始带博士生。现任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合著),该书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台湾淑馨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译著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第三册(合译)、第五册。主持编写《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基础阶段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参与编写《阿拉伯语基础口语》、《阿拉伯语速成》(1-2册)(合著)、《阿拉伯语》第一册(语音部分)、《阿拉伯语速成》录像90小时(主讲)、《阿拉伯语速成》录音8盘(主录)、《阿拉伯语语音》4盘(主录)、《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5盘(主录)、《基础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6盘(主录)。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外国大事典》、《外国历史名人传》撰写词条约3.5万字。发表《浅谈阿拉伯语及其语音教学》、《文化与现代化》论文等6篇。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史铁强 (1954-),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7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俄语,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讲授过俄语本科高、低年级的实践课、口译课、笔译课、听说课、阅读课、经贸课,以及研究生的修辞学等多门课程。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7年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语修辞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1995年起担任俄语学院副院长至今。此外兼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科研成果国内发表文章有《漫谈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略谈俄语熟语的修辞性活用》;《超句统一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10多篇;国外发表的文章有:《罗佐夫戏剧中的滑稽言语手段》;《俄语小品文中的喜剧手段》等6篇;著作及辞书有《经贸俄语(合著,为第一作者)等。�� 白春仁 (1935.12-),男,汉族,哈尔滨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夏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工作两年。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3年任俄语系主任。199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7年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俄语组组长。现兼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俄语修辞学、文学修辞学、诗学、汉俄语文比较、翻译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兼作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用俄语著有《文学修辞概论》、《俄苏作家风格分析》。出版中文专著有《文学修辞学》、《俄语语体研究》(合著)。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永信 (1939.8-),男,汉族,江西广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转西语系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至1981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1988年至1989年和1994年至1995年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先后为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班牙文学导论、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西班牙文学。发表论文《西班牙社会小说评价》、《孔子的哲学原理》、《西班牙语综合教学法》(第一作者)等6篇,教材《西班牙文学选集》(第一编者),译著《红豆》等3篇(汉译西)。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语葡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96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家海 (1942.8-)男,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至1984年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修,1991年至1992和1997年至1998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语国家报刊导读、对象国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对象国研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主要译著有《小癞子》、《大森林的故事》等中译西小说3篇、西译中小说6篇。1997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润清 (1939.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留校任教。1978年入本校英语系研究生班学习,1980年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一直在本校英语系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实践课、语言学导论、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文体学、语言测试、科研方法等课程。1992年调到外国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1994年后任所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专著有《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西方语言学流派》、《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等。主要论文有《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的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的趋势》等。主持过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全国外语教育抽样调查、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英语职称等级考试大纲的制定、同等学历者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从2000年3 月起,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吉庆莲 (1941.9-),女,汉族,上海人,教授。1959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64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至1986年、1990年至1991年间,分别在突尼斯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第八大学进修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和法语语言学。1981年至1983年在中国派往贝宁医疗队任翻译,1999年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笔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法国当代作家勒克来兹奥的《人间仙山》;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贺拉斯》、《莱昂纳·莱昂尼》、《莱丽亚》;法国作家左拉的《肉体的恶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的《海怪K》。发表的文章有《从新小说到新寓言--50年代以来法国小说的演变》、《法国当代女性小说扫描》、《法国为何兴起自传体小说热》、《莱丽亚和乔治·桑》、《肉体恶魔序言》、《走红法国文坛的端木松》等6篇。曾参与《法语缩略语字典》,《法语新词新意辞典》,《大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 孙成敖 (1943-),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6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语系教授过精读、语法、翻译等课程。1982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进修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学。1984年由西语系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文化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1993年至1995年应聘在澳门大学教授葡译中翻译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0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等编写工作,是《拉丁美洲文学史》的作者之一,著有《巴西文学》一书。主要译著有《加布里埃拉》、《葡萄牙当代短篇小说选》、《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金卡斯·博尔巴》等10余部。�� 孙桂荣 (1941.5-),女,汉族,河北人,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法语系本科三年级的法国文学史课和研究生二年级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课,并不定期参加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世界文学讲座课,承担法国文学部分。1985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作有《良知》、《水晶瓶塞》等5部法国二十世纪小说家的作品、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米歇尔·维诺克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安娜·埃贝尔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的作品《狂鸥》,和小说《卡穆拉斯卡》,共400多万字。为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主编了加拿大女作家文集《房中鸟》,并翻译了其中多部作品。1993年参加为台湾锦绣出版社的法国拉胡斯文化百科全书《万有百科》的翻译工作,担任其中第十章《作品与杰作》和第十一章《发现与发明》的翻译,共80余万字;1998年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著作《魁北克文学史》,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庄绎传 (1933.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4年本科毕业,1957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联合国文件的汉译及审定工作。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著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 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汉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海外英语》(国际刊号:ISSN1009-5039,国内刊号:CN34-1209/G4,邮发代号:26-166)杂志创办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海外英语》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获得国家外交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特别支持,代表中国权威的英语杂志,创刊伊始即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近10年来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海外英语》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我刊注重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兼顾纯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不仅载有文论型的文章,而且报导可直接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成果。 我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阵列,可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网站浏览和检索。我刊所载的论文题目全都被收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各有关分册的索引部分。近年来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摘载情况在同类期刊中排名靠前。 栏目设置: 教授讲坛:国内知名高校知名教授的学术前沿类论文; 博士论坛:“985、211”类重点高校博士生的研究论文; 语言学研究:介绍语言学领域理论创新成果; 外语教育:重点介绍高教外语教学的理论成果; 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跨文化的分析与评论; 教改新论:侧重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介绍; 海外视野:侧重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财经类交流文章; 科技前沿:科技领域某一方面的研究与评述,要求全英文文章; 学术思潮:人文社科方面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要求全英文文章。 征稿对象: 高校外语学院、全国翻译服务行业、外语培训机构、翻译领域资深人士与国际文化交流实践者,以及全国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教科研人员,硕士生、博士生等。 投稿要求: 1.稿件须为署名作者独立完成、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2.篇幅在3000字符以上; 3.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海外英语》稿件模版及要求;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欢迎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进行投稿。 欢迎各大院校、研究所、相关企事业或个人联系本刊,参加本刊理事单位或开展会议、论坛、广告、协办等合作。 来源:36524论文网 原文地址:

省级:时代教育/读与写/科教探索、新课程、科教导刊、科教文汇、新一代、金山、金色年华、四川教育、吉林教育、学生之友、中学英语之友国家:考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成都大学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核心:教学与管理、中国成人教育、教育与职业、福建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职教论坛更多英语教师论文发表期刊详见 。希望能帮到你朋友!

发表英语教研论文难吗

看研究方向的不同,有的方向不难,有的方向需要巨量的实验工作。

英语核刊本来就少 对文章要求也高的 你百度一下中国期刊库吧 也许他们能帮你

发表一篇sci不难,甚至很容易,但是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很难,发表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发表刊物的水平,研究团队的能力和论文作者自身的能力。

一方面,写论文并不比实验简单。 调查显示,在大学里,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导师交给的实验任务都还可以,但在论文写作上往往并不顺利。 很多研究生认为写论文比做实验更难,写高水平的论文是难上加难, 特别是用英语撰写符合要求的SCI论文,对很多研究生乃至专家和教授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另一方面,发表SCI论文也很困难。 对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写SCI论文的过程已经很辛苦,发表论文的过程更不容易,也会在此期间受到很大的打击。 较为有名的期刊投稿采用率普遍偏低,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多,发表研究论文的人也很多,期刊上的稿件数量远远超过了可以采用的数量,SCI核心期刊尤其是部分稿件可能在期刊编辑的预审中退回。

发表SCI论文周期长,这对于许多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的国内作者也是一个令人焦虑问题。一般情况下,SCI论文从投稿、审稿、修改、定稿,到办理版权转让手续、校核样稿,到正式发衣,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常常在一年以上才能完成整个周期。

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在以英文发表文章之前,我总是觉得用英文写文章非常困难。此外,通过传闻,有经验的人会说审阅周期有多长,以及回答审阅意见有多困难。整个过程多么复杂,所以我总是担心发布英文SCI文章。在一段时间内,我会在心中安慰自己,这辈子,我会用中文发表文章。只要研究结果不错,中文仍然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后来,当我出国时,我不得不用英语写文章。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用英语发表文章并不困难,根本没有那么困难。  以下是我的分析:

首先,大多数英文期刊(在英国和美国出版)都包含在SCI中,这比SCI选择的中文期刊在所有中文期刊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因此,在提交稿件时,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它是否被收。只要是经常阅读的文档所在的期刊,它们基本上是的。  在中国,有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的核心水平高于科学技术的核心水平。SCI收录了部分中文核心期刊,而科技期刊的核心期刊收录很少。如果切换到英语期刊,将成为影响因子较高的SCI期刊和影响因子较低的SCI期刊。SCI和非SCI之间只有水平级别不同,其他也没有区别。 SCI总共包含3700多种期刊,因此根据研究领域,一篇文章可以找到数十种期刊以供提交投稿。如果是跨领域文章,则有更多适合提交的期刊。与中文期刊相比,每个领域的一流期刊看起来像4-5种期刊。每个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是有限的。同时,许多国内组织对发表文章有要求,由于科研人员众多,一流期刊数量有限,文章的接受率大大降低。因此,最好是主动出击并直接投票给英文期刊。在开始用英语撰写文章时,这有点痛苦,但换来了更广阔的道路。

论文发表英语教育研究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去年写的论文,记得当时还是找品学论文网的老师帮忙的,很不错,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修改定稿,帮我省了好多事,老师一会让我改任务书,一会让我给他看修改的稿件,品学论文的王老师都不厌其烦的帮我弄好,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如果想咨询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参考下哦。~嘻嘻

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更加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新的时期,要提升我国英语教育水平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学者对“英语教育”的理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以此为准则,指导我国英语教育的实践。本文将对“英语教育”的理念进行简要概述,并指出现阶段“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利用“英语教育”理念指导英语教育实践。英语教学与英语教育是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的,而采用“英语教育”理念进行的英语教学实践不仅是破除英语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更能够使得新时期的英语教学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现状来看,存在英语教师的素质还没有获得有效的保证,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还较为薄弱等问题,这与“英语教育”的预期效果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该对“英语教育”理念进行深层的研读,并能够根据这些理念积极进行教学实践。

一、“英语教育”理念概述

许国璋教授在1981年提出了“英语教育”理念,直到现在,许国璋教授也被认为是“英语教育”理念的先驱。他率先指出了英语教学与英语教育的差别,英语教育主张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参考,但是绝非是唯一参考,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有很强的相似性。后来这一理念被不断的丰富与充实,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现代的“英语教育”理念认为,就英语教师来说,教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优良的学风,使学生受到感染,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现代的“英语教育”理念旨在培养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兼备的多元人才,拥有多项技能,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复合型人才,以这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定教学水平的优劣,并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师素质难以得到保障

很多的英语教师与英语工作者都没有在“英语教育”理念下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更多的是用学历和文凭来证明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经历或者具有英语教学的资质。但是这不能真正地说明英语教师具有进行“英语教育”的素质,特别是在当今高等师范:校综合性变得越来越强,本身的“师范性”不断淡化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此在英语专业树立“英语教育”的重要理念,保障英语教师的素质。

(二)“学术化”“语言学化”严重

“英语教育”理念希望培养的是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兼有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但是就当前的英语专业教育现状来看,英语更多的是偏向学术化,语言学化,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生涩少见的知识进行大量讲解,教学的知识中有很多都脱离了实际生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较为薄弱,学习风气较为浮躁,缺少求真务实的学习思想。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需要大力培养知识技能雄厚,思想观念优良的英语人才,而解决“英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对于帮助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将“英语教育”理念进行实践

(一)优化课程内容

“英语教育”理念不管外延,内涵有多丰富,核心都是英语本身,而英语本身又包含了例如英语发音、英语语法、听说读写、词汇、词组等诸多内容,但是任何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对知识的运用,但是英语知识的应用却被很多英语教学实践者所忽略。因此,要真正将“英语教育”理念进行实践就需要对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具体来说,首先就本科的一二年级英语教学来看,作为基础阶段教学,其英语知识与技能应该保有较大的份额,最好是65%左右,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基本的英语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而还有35%要给予到汉语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将英语与汉语很自然地进行衔接,而20%则需要对英语国家进行简要的概述,使学生了解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引发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最后要给予学生7%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看外国的电影、记录片,从中感悟英语的`魅力所在。但是对于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更加强调对技能的掌握。因此要增添口笔译实践与评论,英语文学欣赏,英语教学法导论等作为学生练手,这些都应该用全英语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在良好语境中学习,并能形成英语思维。

(二)完善培养方式

当学科内容设置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对应的培养方式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就现在的教学来看,更多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方面,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任何学习内容或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反复温习,而课堂只是学习的起点,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如果没有将课下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练习,那么学生就不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并灵活应用。同时课下松散还会使得学风浮躁,学风涣散。因此,老师要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将课下时间利用起来。结束语:英语的教育与普及对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对“英语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哑巴英语较为普遍。在新的时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真正深入地践行“英语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教育教学方向:一般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种1、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以XX学校为例2、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4、针对“00后”学生特点的初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研究5、母语负迁移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以大同市实验中学为例6、学习者个体差异对初中生英语听力的影响——以壶关南洋中学为例7、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以定阳小学为例8、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结合运用9、情感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10、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英语教育方面的国际期刊有不少,推荐一本不错的国际刊:Creative Education (创新教育)ISSN: 2151-4771属于普通的国际刊,没有核心检索SCI, SCOPUS等,但中国知网,万方等基础检索都有。

英语教研论文发表期刊

空中英语色拉英语

《校园英语》省级知网跨库,是12月出刊,可以收全英文文章2版4600字符或9200英文字符起发。

《海外英语》省级知网首页可查,只收21年上半年的加急版面(注意截止到2020年9月3日,他还是只收加急的上半年版面)。

《英语广场》省级知网首页可查,SCD期刊,目前正常收21年2-3月的刊期,另外有个别年内版面可以免费加急到年底出刊,注意他的版面是按字算,不是字符。

《现代英语》万方收录的期刊,只收英语高教的文章。如果是文学的,如果必须是年内的。

《青年文学家》《作家天地》《今古文创》《文化学刊》也可以考虑去发心理学专刊《心理月刊》。

英文期刊:

《有机化学》创刊于197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有机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设有综述与进展、研究论文、研究通讯、研究简报、学术动态、研究专题、亮点介绍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化学工作者。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

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发文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交叉学科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是1981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主要刊登激光光谱测量、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显微光谱、光谱化学分析、国内外光谱化学分析最新进展、开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问题讨论、书刊评述。

《无机材料学报》是1986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主要刊登包括纳米无机材料、功能陶瓷(铁电、压电、热释电、PTC、温敏、热敏、气敏等)、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晶体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

无机薄膜材料、特种玻璃、环境材料、特种无机涂层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检测方法以及获得上述材料的新工艺等。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设置有原始论文、短文快报、综合评述等栏目。

丁雪英 (1941.1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65年赴法国格雷诺布尔大学进 修一年;1984年赴法国巴黎二大新闻学院进修;1991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修。1998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目前担任法语系四年级和研究生课程。曾参加全国法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国情;法国传播学,法国文学。主要译著有:《悲惨世界》(简写本)、《当代新闻学》(合译)、《万有百科的翻译》《人生拼图版》(合译)。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国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篇文章。2001年5月赴巴黎参加国际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了《法汉大词典》及《现代法语疑难词典》的编写工作。�� 马大品 (1941-),男,汉族,河南柘城人,中共党员,教授。专长中国古典诗歌研究。196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道诗歌总汇》(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历代赠别诗选》、《中国诗歌大词典》(副主编)、《留学生多功能辞典》(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古代神话故事》、《华夏文化辞典》、《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等。�� 尹城 (1944.12-),男,汉族,天津人,教授。1980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研究生班,以现代俄语为研究方向,1993年9月被授予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实践课、硕士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理论等多种课程教学工作。曾任系副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曾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汉学系任教。现任《俄语学习》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现代俄语语言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俄语言与文化比较。代表性著作有《俄语完成体及其汉语对等值》、《类型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俄译汉中对偶体的处理》、《论对比语言学》、《语际干扰与外语教学》。代表性译著有《实用汉语课本》(俄文版)、《现代汉语课本》(俄文版)、《外国人学中国话》(俄文版)、《电话里的罗曼史》(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篇小说)。�� 王立礼 (1941-),女,汉族,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的听说读写译各种类型课程。1983年至1985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密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进修美国文学;1991年在史坦福大学研究美国华裔文学;1993年至199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妇女文学和华裔文学。代表性著作有《高级英语》(合编)、《英语视听说教程》(合编);译著为《纯真的年代》(合译)。参与编写:《美国文学名著精选》、《欧洲文化入门》、、《外国文学(欧洲部分)》、《外国艺术形象词典》等。�� 王克非 (1954.10-),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至1986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考英语考试,获优秀毕业生奖,评为湖南省青年自学模范。1986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许国璋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兼在职博士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篇,译文译著约30种,编著9种,其中《中国翻译研究专号》(英、法文)(两主编之一)在加拿大出版,论文为国际权威检索SCI收录。近年开设"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硕士生课程。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1998年获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招标研究项目。自1990年起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1999年任主编(之一),自1994年《外语与翻译》创刊起兼任该刊高级编审。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大项目负责人)、北外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博士点的翻译与英汉对比研究方向负责人;另有多种学术兼职。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炳钧 (1955.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德语学习》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45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文学与认识--德语文学教程》;数十篇文学评论论文以及《经验与贫困(本雅明美学文集)》等著作。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福祥 (193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55年考取研究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任俄语系教研室主任。1969年10月至1978年8月在北京军区52817部队任副参谋长、参谋二部科长等职。1978年9月回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1979年后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至1997年先后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主席团成员。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俄语话语结构分析》、《俄语实际切分句法》、《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用俄文撰写)、《现代俄语句法》、《话语语言学》(用俄文撰写)、《汉语话语语言初探》、《话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汉诗撷英》、《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俄罗斯诗歌撷英》;编著《俄语句法论文集》、《话语语言学论文集》、《对比语言学论文集》、《日本文章学论文集》、《文化与语言论文集》、《中国语言现状与展望》;论文《中国的俄语学》、《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论并列并系与并列结构》、《论复杂句法整体》、《论现代俄语中的分解结构》、《论重复关系与重复结构》(均用俄文撰写)等。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1987年获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1990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名人荣誉证书并被录入《澳洲及远东名人录》,1994年获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颁发的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1995年获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的名人荣誉证书。于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邓淑碧 (1943.5-),女,汉族,重庆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4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亚非语系副主任。1976年1月至7月,担任中国赴柬疟疾防治考察组翻译。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先后为柬方来华人员担任培训翻译,涉及火炸药专业、摄影洗印专业、医学化验专业及坦克驾驶等。1988年12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副教授,1994年11月至1995年11月公派赴泰国教汉语,1996年至1999年为北京大学东南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柬埔寨历史与现状、中柬友好关系史、柬埔寨文化等讲座。1999年9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教授。编著有大学教材《柬埔寨语》第三册,《柬埔寨语语法》(合编)。80年代至今,在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译著10余篇,担任10多部大中型辞书、专著中有关柬埔寨部分的编撰工作。�� 冯志臣 (1937.5-),男,汉族,吉林敦化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5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语文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65年回国后,在罗语教研室任教至今。主讲罗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罗马尼亚史地、文学、政论、外刊、翻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通论、罗文学研究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理论研究、20世纪罗马尼亚文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曾任罗语教研室主任、《东欧》杂志主编、东欧语系系主任等职。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雅西大学》、《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罗马尼亚文学》等。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呓语》(合译)、《公正舆论》、《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权利与真理》、《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吉德里兄弟》(合译)、《萨多维亚努短篇小说选》(合译)等。曾参加《外国文学家大词典》、《外国名作家大词典》等多种辞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00年获罗马尼亚颁发的"埃米内斯库诞辰150周年"荣誉证书。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史希同 (1940.7-),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外交学院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继续学习阿拉伯语专业,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也教过语法课、泛读课和口语课。自1977年起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精读、阿拉伯历史、口译、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文化及中阿文化交流等课程。自1982年起为研究生开设阿拉伯历史课和阿拉伯文化课。自1998年起开始带博士生。现任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合著),该书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台湾淑馨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译著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第三册(合译)、第五册。主持编写《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基础阶段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参与编写《阿拉伯语基础口语》、《阿拉伯语速成》(1-2册)(合著)、《阿拉伯语》第一册(语音部分)、《阿拉伯语速成》录像90小时(主讲)、《阿拉伯语速成》录音8盘(主录)、《阿拉伯语语音》4盘(主录)、《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5盘(主录)、《基础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6盘(主录)。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外国大事典》、《外国历史名人传》撰写词条约3.5万字。发表《浅谈阿拉伯语及其语音教学》、《文化与现代化》论文等6篇。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史铁强 (1954-),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7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俄语,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讲授过俄语本科高、低年级的实践课、口译课、笔译课、听说课、阅读课、经贸课,以及研究生的修辞学等多门课程。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7年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语修辞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1995年起担任俄语学院副院长至今。此外兼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科研成果国内发表文章有《漫谈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略谈俄语熟语的修辞性活用》;《超句统一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10多篇;国外发表的文章有:《罗佐夫戏剧中的滑稽言语手段》;《俄语小品文中的喜剧手段》等6篇;著作及辞书有《经贸俄语(合著,为第一作者)等。�� 白春仁 (1935.12-),男,汉族,哈尔滨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夏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工作两年。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3年任俄语系主任。199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7年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俄语组组长。现兼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俄语修辞学、文学修辞学、诗学、汉俄语文比较、翻译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兼作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用俄语著有《文学修辞概论》、《俄苏作家风格分析》。出版中文专著有《文学修辞学》、《俄语语体研究》(合著)。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永信 (1939.8-),男,汉族,江西广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转西语系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至1981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1988年至1989年和1994年至1995年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先后为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班牙文学导论、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西班牙文学。发表论文《西班牙社会小说评价》、《孔子的哲学原理》、《西班牙语综合教学法》(第一作者)等6篇,教材《西班牙文学选集》(第一编者),译著《红豆》等3篇(汉译西)。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语葡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96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家海 (1942.8-)男,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至1984年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修,1991年至1992和1997年至1998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语国家报刊导读、对象国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对象国研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主要译著有《小癞子》、《大森林的故事》等中译西小说3篇、西译中小说6篇。1997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润清 (1939.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留校任教。1978年入本校英语系研究生班学习,1980年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一直在本校英语系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实践课、语言学导论、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文体学、语言测试、科研方法等课程。1992年调到外国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1994年后任所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专著有《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西方语言学流派》、《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等。主要论文有《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的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的趋势》等。主持过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全国外语教育抽样调查、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英语职称等级考试大纲的制定、同等学历者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从2000年3 月起,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吉庆莲 (1941.9-),女,汉族,上海人,教授。1959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64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至1986年、1990年至1991年间,分别在突尼斯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第八大学进修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和法语语言学。1981年至1983年在中国派往贝宁医疗队任翻译,1999年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笔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法国当代作家勒克来兹奥的《人间仙山》;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贺拉斯》、《莱昂纳·莱昂尼》、《莱丽亚》;法国作家左拉的《肉体的恶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的《海怪K》。发表的文章有《从新小说到新寓言--50年代以来法国小说的演变》、《法国当代女性小说扫描》、《法国为何兴起自传体小说热》、《莱丽亚和乔治·桑》、《肉体恶魔序言》、《走红法国文坛的端木松》等6篇。曾参与《法语缩略语字典》,《法语新词新意辞典》,《大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 孙成敖 (1943-),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6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语系教授过精读、语法、翻译等课程。1982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进修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学。1984年由西语系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文化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1993年至1995年应聘在澳门大学教授葡译中翻译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0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等编写工作,是《拉丁美洲文学史》的作者之一,著有《巴西文学》一书。主要译著有《加布里埃拉》、《葡萄牙当代短篇小说选》、《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金卡斯·博尔巴》等10余部。�� 孙桂荣 (1941.5-),女,汉族,河北人,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法语系本科三年级的法国文学史课和研究生二年级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课,并不定期参加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世界文学讲座课,承担法国文学部分。1985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作有《良知》、《水晶瓶塞》等5部法国二十世纪小说家的作品、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米歇尔·维诺克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安娜·埃贝尔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的作品《狂鸥》,和小说《卡穆拉斯卡》,共400多万字。为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主编了加拿大女作家文集《房中鸟》,并翻译了其中多部作品。1993年参加为台湾锦绣出版社的法国拉胡斯文化百科全书《万有百科》的翻译工作,担任其中第十章《作品与杰作》和第十一章《发现与发明》的翻译,共80余万字;1998年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著作《魁北克文学史》,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庄绎传 (1933.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4年本科毕业,1957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联合国文件的汉译及审定工作。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著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 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汉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海外英语》(国际刊号:ISSN1009-5039,国内刊号:CN34-1209/G4,邮发代号:26-166)杂志创办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海外英语》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获得国家外交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特别支持,代表中国权威的英语杂志,创刊伊始即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近10年来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海外英语》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我刊注重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兼顾纯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不仅载有文论型的文章,而且报导可直接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成果。 我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阵列,可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网站浏览和检索。我刊所载的论文题目全都被收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各有关分册的索引部分。近年来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摘载情况在同类期刊中排名靠前。 栏目设置: 教授讲坛:国内知名高校知名教授的学术前沿类论文; 博士论坛:“985、211”类重点高校博士生的研究论文; 语言学研究:介绍语言学领域理论创新成果; 外语教育:重点介绍高教外语教学的理论成果; 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跨文化的分析与评论; 教改新论:侧重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介绍; 海外视野:侧重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财经类交流文章; 科技前沿:科技领域某一方面的研究与评述,要求全英文文章; 学术思潮:人文社科方面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要求全英文文章。 征稿对象: 高校外语学院、全国翻译服务行业、外语培训机构、翻译领域资深人士与国际文化交流实践者,以及全国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教科研人员,硕士生、博士生等。 投稿要求: 1.稿件须为署名作者独立完成、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2.篇幅在3000字符以上; 3.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海外英语》稿件模版及要求;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欢迎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进行投稿。 欢迎各大院校、研究所、相关企事业或个人联系本刊,参加本刊理事单位或开展会议、论坛、广告、协办等合作。 来源:36524论文网 原文地址:

英语教学教研论文发表期刊

《外语学刊》杂志是多语种外语语言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常用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学刊》旨在为全国外语研究与教学工作者服务,推动外语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发展。本刊欢迎以下稿件:(1).普通语言学(音位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言哲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2).俄语、英语和日语三个语种的具体语言研究;(3).修辞学、文体学、翻译理论的研究;(4).外语教学论、教学法的研究;(5).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的研究;(6).语言学著作评介。投稿邮箱: 联系人:黄编辑

一、教育类有很多细分的方向,推荐两个英国的教育专刊,如下:1、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olicies (JERP)《教育研究与政策杂志》ISSN: 2006-1137官网:、Journal of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JRVE)《职业教育研究杂志》ISSN: 2408-5170官网:二、期刊说明:上述期刊属于普通英文学术期刊,全球发行。不属于SCI,SSCI,Ei。可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这两本期刊都属于月刊,每个月初在线出版,月底知网检索并邮件纸质版。三、投稿流程:投稿,查重,送审,2-4周返回审稿意见,修改正式录用后会发正式录用通知,付版面费,出版,知网检索。

1、杂志名:《中学英语园地》。主编:李梦海。简介:《 中学英语园地》创刊于 1985年 ,由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与河南大学出版社结合主办,是一份面向全国中学师生发行的外语教学辅导类期刊。 2、杂志名:《英语学习》。主编:侯毅凌。简介:《英语学习》是201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侯毅凌。本书包罗政治、文化、商业、科技、文学、娱乐、旅游、职场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潮流讯息。 3、杂志名:《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斌华。简介:《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又名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期刊经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为主办单位。期刊出版地在上海市,语种是中文,开本是16开。 4、杂志名:《中学生英语读写》。主编:马王胜。简介:遵循大纲辅导,突出读写训练,点拨学习技巧,提高交际水平。 5、杂志名:《中小学外语教学》。主编:赵群。简介:创刊于1978年,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以中小学英语教师及教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

发国家级教育期刊《国际英语教育研究》!权威正刊,中英文均可!全文上网!投稿信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