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浙江大学赵浩博士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7:02:42

浙江大学赵浩博士论文发表

学院拥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及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蛋白质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安全等1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包括上述专业及机械设计及理论、发酵工程在内的1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农业机械化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为农业部及浙江省重点学科,生态农业环境工程与智能化装备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学院现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系统工程为国内高校中率先自主设立并被列为国家A类特色专业的本科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10人、研究生2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9人,博士研究生119人,外国留学生10人,有在站博士后9人。2008年,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8.6%,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100%、考研录取(出国)率达38%。2008年,学院有1位博士生获学校最高奖--竺可桢奖学金,1位博士生获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1位博士生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位博士生被推荐参加2009年全国优博论文的评比。2008年度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258篇,其中SCI论文116篇。目前我院共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69人)。教学科研队伍中具有正高级人员20人(其中2位分别为加籍、澳籍专家),副高级人员33人,高级职称人数占学院教师总人数的81.5%。教师中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4人、第二层次3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基金1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1人。1位教授任TOP期刊《Transaction of the ASABE》副主编,1位教授任SCI期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PJCN》》主编,1位教授任英文期刊《Biolog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副主编,4位教授任多本杂志的国际编委,1位教授获亚太临床学会年度杰出贡献奖,1位教授任教育部学科评议组成员,1位教授任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1位教授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位教授分别担任省重大专项工程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技术专家组组长。另外,学院还聘请光彪学者1人、光彪特聘教授1人,包玉刚特聘教授1人,还聘请了2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学院现承担科研课题2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1项,省重大项目13项,重点项目10项),横向重大项目12项。2008年,学院到位经费2930万元,教师人均科研经费42.5万元。2008年,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全年共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TOP期刊论文50篇,SCI收录论文127篇、EI收录论文72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获发明专利19项。两个一级学科的人均SCI论文数、人均科研经费数等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工作,2006年10月学院成功承办了“国际营养科学联盟(IUNS)第八届临床营养学大会暨第五届亚太临床营养学会(APCNS)大会”。目前学院已经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近20所知名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单独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系统与农业工程系签署了关于我院优秀本科生3+1及3+1+1联合培养的交流合作协议。2008年,学院共接待了63批104人次境外专家来访、交流,并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农业部,Nebraska大学林肯分校,佛罗里达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多个考察访问团的来访。2008年,学院共有46人次前往美、澳、德、加、韩、瑞士等10个国家或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合作研究或留学进修,其中:教师出访21人次,研究生、本科生出国、出境交流达25人次。

因为她需要养自己的孩子,她的儿子生病了,她如果继续读书的话,没有办法给儿子治病,所以只能送外卖。

冯培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本科,1985年获联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在国内率先开始工程机械CAD的研究。从事设计方法学、优化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优化方法学的新方向。首先提出以全系统、全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优化为目标的广义优化设计理论,方案智能生成和柔性优化方法、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技术、基于区间分析的系列化设计方法等;建立原理解特征模型和智能概念设计目录,提出基于基因工程的概念设计策略。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首创集工况监测与故障查找、节能控制、远程无线遥控和局部自主智能操纵于一体的液压挖掘机器人。在国内外正式发表200余篇论文,出版一本德文专著、多本中文著作及译著。研究成果先后荣获10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或荣誉。现兼任联邦德国工程师协会会员,英国《Engineering Design》编委,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挖掘机械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CAD学会副理事长,中德合作《工程设计》主编,《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副主任等职。还兼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俞小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与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08留校任教。1995.07-1996.01日本北海道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6.04-1997.03香港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中的热、机疲劳可靠性、车辆热管理、车用动力能源多元化等。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省部级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4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第2)、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安全重大基础项目、军品配套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重大横向项目)等。 现任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机学会常务理事、能源与动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郝志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天津大学博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后(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教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与发动机NVH和CAE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最早在国内开设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生课程,1996年在国内最早开创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热力发动机噪声控制研究博士生培养方向,已培养研究生70多人,多年一致致力于打造我国发动机自主开发品牌(ANVL)。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先后完成了数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0多项,有七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内燃机气缸压力无孔测量系统”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动力机械装置振动主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先后获得天津市发明金奖、国际发明展银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动力轴系扭振实验台”获得天津市优秀发明奖和全国发明展金奖以及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内燃机声振信号测量及其对工作过程识别的研究”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3),“阶梯轴系扭振弹性波主动控制的研究”和“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危害及其控制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热机结构动力学系统与热力学系统的耦合性能影响研究”,“柴油机等强度轻型化设计开发”,“汽车低噪声轻量化设计研究”以及“镁质车体前端NVH性能设计与开发”等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EI、SCI检索70多篇。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加完成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曾荣获光华科技奖、容闳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天津青年科技奖、通用汽车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奖、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和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研究方向: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控制、汽车与发动机轻量化设计、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发动机整机设计开发、汽车与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设计、发动机橡胶液压悬置设计等;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实验室网站)。周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从事车辆工程、振冲噪控制与信号处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无损检测、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机器视觉及可视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系统开发工作。承担或完成了与此相关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应用项目。其间取得了包括基本理论与方法,新技术与软、硬件应用系统在内的较为系统的成果;据国际联机查新检索鉴定认为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所开发的一些具有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应用系统,已服务于国防、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制造自动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检测、信息处理与质量保证、车辆检测、试验与控制、车辆制造过程自动化、车辆虚拟仪器、虚拟测试与仿真。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机能学院网站)宋小文,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车辆工程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计算几何与图形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留校任教于浙江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11~2003.2 美国 Brigham Yang University 计算机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讲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双语)”、“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曾荣获浙江大学奖教金、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担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2010-20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全国模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与模具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工作研究领域——设计理论与方法: --产品建模及设计规划; --创新设计理论; --基于模拟的分析及优化设计技术; --图形图像信息处理与分析。 车辆工程: --车身数字化设计与空气动力学分析优化; --底盘系统数字化设计与性能分析优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模具现代设计方法; --模具性能仿真及分析优化。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胡树根,男,教授,毕业与浙江大学。先后从事与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基于数值模拟的成型工艺参数智能设计、计算机辅助排样优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模具报价分析、汽车零部件设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轮随即侧滑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EPS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汽车转向技术。车辆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汽车模具设计分析与制造、汽车现代制造技术。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许沧粟,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内容:柴油机喷雾雾化、激光点火机理研究、汽车电子等。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212室,现带的研究生有周旋、胡洋洋、王洪涛、刘阳训、钟安昊。熊树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注册机动车鉴定评估师,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199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的车用及多元化利用。现为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沼气学会会员,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杭州市汽车仲裁院仲裁员,江西省涡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曾到阿根廷、墨西哥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国防军工项目以及企业的重大研究开发项目,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氢燃料发动机、CNG、LPG、沼气、煤气等气体燃料发动机及汽车、柴油车的颗粒捕集再生装置、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涡旋机械、新型发动机等,还开发了机动车检测测试系统。在国家一级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十多篇,申请专利近40项,其中发明专利三十多项,获省部级和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先后担任《汽车构造》、《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电子应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性能与评价》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指导《汽车认知实习》和《汽车驾驶实习》,是劳动部“二手车鉴定估价师”、“汽车碰撞估损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培训讲师,现为《内燃机学报》特邀编委,国际氢能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兵工学报》评委,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获浙江省高校第五届教学大赛优秀奖,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第三届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08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0年能源系教学竞赛二等奖,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曾任台州市科技局局长助理,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现挂职浙江省龙泉市,任龙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研究领域: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消息来源:浙江大学个人主页)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朱绍鹏,女,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系,2006年3月在日本千叶大学电子机械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3月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系统设计与管理专业获系统工程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入选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研究方向: 1.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匹配及控制。 2.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3.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模型驱动开发与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论》、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 奖励荣誉:1.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2.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优秀班主任,2012。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李道飞,男,副教授。1999年9月-2003年7月:于 吉林工业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学位;2003年9月-2008年6月:于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2010年7月:助理研究员,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7月-2015年12月:助理研究员;2016年1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2011年8月-2011年11月:访问学者,University of Missouri;2014年-2016年: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chigan;研究方向: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2、智能车辆、自主/半自主驾驶 3、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系统 - 气动-内燃混合动力 - 电动车辆。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他说这么长时间没有毕业,跟导师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自己的孩子一直生病,所以要为了养家,才会选择送外卖。

浙江大学张浩博士论文发表

(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025828),空间结构,2011.01-2014.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27),空间结构形态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2010.01-2012.12(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101110077),空间结构形态学建模与控制理论研究,2010.01-2012.12(4) 国家863计划项目(目标导向类,2007AA04Z441),复杂环境下大跨度空间结构故障预警技术,2007.08-2010.0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638050),新型张力空间结构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2007.01-2010.12 (子课题)(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3A02-02),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钢结构检测与评定,2007.01-2011.12 (子课题)(7) 浙江省151人才基金(第一层次),2008.01-2010.1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517),2007.01-2009.12(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50335097),大型空间结构施工过程分析与监测系统研究,2006.01-2008.1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8083),大型空间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及其全过程模拟系统 ,2004.01-2006.12(11)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BA904B02、Z000402804221),2008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结构关键技术的研究,2004.10-2006.12(子课题)(12) 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21101389),大批量定制的产品设计和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钢结构生产中的应用 ,2002.06-2005.01(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08015),索杆张力空间结构的形体、预应力成形技术及其破坏机理,2001.01-2003.12(14) 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国家体育场“鸟巢”结构安全性分析和监控系统,2010.01-2014.12(15)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集团,大型空间结构关键技术研究,2005.01-2010.12(16)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建筑安全监测与评估,2009.09-2010.12(17) 浙江西子联合股份公司,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示范,2008.01-2011.12(18) 中铁二院集团公司,北京北站无柱雨蓬结构设计研究与模型试验,2006.01-2008.12(19) 曹娥江水利管委会,曹娥江大闸挡泄洪钢结构闸门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2004.01-2006.12(20) 上海紫珊光电有限公司(上海科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05DZ05812子项),世博场馆大空间结构监测和评估系统开发,2007.02-2008.02 (子课题)(21) 上海建工集团,国家大剧院钢壳施工体系关键技术研究,2000.02-2003.02 空间结构CAD系统研制及工程推广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1998,排名第1空间网架结构分析设计软件MSTCAD,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1998,排名第1河南鸭河口电厂储煤库工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3,排名第1河南鸭河口电厂干煤棚设计,全国建筑结构优秀设计奖,一等,2003,排名第1索预应力网格结构的结构机理、分析方法、受力性能、优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2005,排名第8国家游泳中心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2008,排名5火电厂超大跨干煤棚设计与施工新技术及工程应用,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2008,排名第1国家游泳中心结构及室内环境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奥运工程科技创新特别奖,2009,集体奖挡潮泄洪双拱闸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2010,排名第1 201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获科技部“科技奥运先进集体”、“科技奥运先进个人”200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7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2002年获“首届中国空间结构杰出青年奖”2001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2001年博士论文获“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获“浙江省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1) 空间网格结构分析设计软件MSTCAD ,轻软登字第001号(2) 罗尧治,董石麟,周观根,胡宁,徐春祥,网壳结构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施工工法,国家级工法,YJGF017-2006(3) 林炎飞,罗尧治, 吴章华, 江 涌, 方宏青,高空连廊悬臂滑移平台施工工法,国家级工法,GJEJGF082-2008(4) 罗尧治,刘晶晶,向外可翻转开启式可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510060849.9(5) 罗尧治,毛德灿,径向可开启圆形板式结构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510050403.8(6) 罗尧治,毛德灿,可开启板式类椭圆形结构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510050402.3(7) 罗尧治,朱世哲,沈雁彬,双拱结构闸门,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10052006.9(8) 罗尧治,张彦,林炎飞,一种网架结构的可调刚度支座,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810063673.6(9) 罗尧治,张彦,林炎飞,一种适用于张弦桁架双索张拉的铸钢节点,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8100636717(10) 罗尧治,沈雁彬,童若飞,太阳能供电的钢结构无线自调零应变检测装置,发明专利,授权号 ZL200910096985.1(11) 罗尧治,沈雁彬,可快速安装拆卸网架构件内力无损检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ZL200520100265.5(12) 罗尧治,张彦,林炎飞,适用于张弦桁架撑杆与双索相连的碟形节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ZL200820120298.X(13) 罗尧治,沈雁彬,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与传感器的钢结构建筑无线检测系统,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ZL200920116440.8(14) 罗尧治,沈雁彬,孙斌,一种太阳能供电的空间结构建筑风速风压无线检测系统,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 ZL200920116442.7(15) 罗尧治,童若飞,王小波,梁宸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低功耗振弦式应变采集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 ZL 201020132514(16) 罗尧治,蔡鹏程,风速风压采集与分析软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号:0195322(17) 罗尧治,童若飞,模态测试与分析软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号:0195323 罗尧治,大跨度储煤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02,ISBN978-7-5083-5334-0,专著500千字。董石麟、罗尧治、赵阳,新型空间结构的分析、设计与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ISBN 7-114-06118-8,专著 1190千字。董石麟、裘涛、罗尧治,全国注册工程师辅导教材《空间结构》,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2,ISBN 7-80177-260-7/TU.140。罗尧治,建筑结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1,ISBN7-30403-501-3。 许贤,罗尧治,沈雁彬 (2011). 张力结构的动态控制研究. 工程力学,28(5):183-193. (EI)娄荣,罗尧治, 郑君华, 刘海峰 (2011). 索网张力结构的施工张拉及多目标优化计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45(3): 539-553, 581. (EI)梁宸宇, 罗尧治, 许贤, 许京梦, 钟舟能 (2011). 错位交汇型钢管焊接节点试验研究. 钢结构,26(4): 13-18.罗尧治, 王洽亲, 童若飞, 程华强, 沈雁冰, 毛德灿 (2011).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结构健康监测. 施工技术,40(2) : 24-27, 55.罗尧治, 娄荣, 刘海峰 (2010). 空间钢结构支撑体系优化布置的应变能跟踪算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44(12): 2332-2336. (EI)周南, 罗尧治 (2010).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力电参数测试. 实验力学, 25(6): 717-722.沈雁彬,郑君华,罗尧治(2010). 北京北站张弦桁架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31(11): 51-56. (EI)罗尧治, 王小波, 杨鹏程, 童若飞, 沈雁彬 (2010). 某钢结构廊桥施工吊装过程监测. 施工技术, 39(2): 10-13.许贤,罗尧治,沈雁彬 (2010). 张拉整体结构的非线性主动控制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44(10):123-129. (EI)娄荣,罗尧治,沈雁彬 (2010). 考虑温度效应的空间钢结构索张拉控制研究. 工程力学, 2010 27 (8): 164-168. (EI)罗尧治, 吴成万 (2010). 太阳能光伏钢结构集成体系研究. 钢结构,25(8): 44-48.陆金钰、罗尧治 (2009). 基于平面折叠梁单元的可开启结构平衡矩阵分析方法,工程力学, 26(2):148-157. (EI)曲晓宁,罗尧治,郑君华 (2009). 悬挑网架在台风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究. 科技通报,25(1): 77-82.曲晓宁, 罗尧治, 郑君华 (2009).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预应力钢结构索张拉优化分析. 工程力学, 26 (9): 131-137. (EI)陆金钰、罗尧治 (2009). 基于平面折梁单元的可开启结构平衡矩阵分析方法. 工程力学, 2, 26(2):148-157. (EI)李娜, 罗尧治 (2009). 基于完备能量模型的B样条曲面造型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1(6): 713-720. (EI)喻莹, 罗尧治. 基于有限质点法的结构屈曲行为分析. 工程力学, 26 (10): 023-029. (EI)曲晓宁,罗尧治, 娄荣 (2009). 控制索原长求解索张拉力的反分析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1(10):114-117. (EI)曲晓宁, 罗尧治, 郑君华, 张彦 (2009). 预应力网壳结构累积滑移施工索力控制算法. 工程力学, 26 (5): 178-182. (EI)罗尧治,沈雁彬,童若飞,王小波 (2009). 空间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 施工技术, 38(3): 4-8.朱世哲, 罗尧治 (2008). 一种新型闸门力学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25(9)66-71. (EI)郑君华,罗尧治,董石麟,周观根,曲晓宁 (2008). 矩形平面索穹顶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9(2):25-31.李娜,岑培超,罗尧治 (2008). 仿扇贝形体的网壳结构建模及造型优化方法. 科技通报, 24(2):224-230.罗尧治,孙斌 (2008). 双柱面网壳并列布置风致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 空间结构,14(1):25-31.罗尧治,陈建 (2008). 大型公共建筑太阳能综合应用. 上海电力,21(2): 142-147.罗尧治,王彬 (2008). 双层圆柱面和球面网壳的风振系数实用公式. 空间结构,14(1):32-39.朱世哲,罗尧治 (2008). 新型双拱钢管结构闸门的应用与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41(1): 35-41. (EI)朱世哲,罗尧治,娄荣 (2008). 双拱结构X型钢管相贯节点试验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42(1): 99-104(110). (EI)郑君华,袁行飞,董石麟,罗尧治,曲晓宁 (2008). 考虑膜材与索杆协同工作的索穹顶找形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42(1): 25-28(93). (EI)罗尧治, 朱世哲, 刘旭辉, 林军 (2007). 双拱型钢管结构闸门模型试验研究. 水利学报,38(9):1121-1127.杨惠东, 李娜, 王士裴, 陆金钰, 罗尧治 (2007). 某火车站无站台柱雨棚钢结构设计. 铁道工程学报, 2: 17-20, 24.罗尧治, 陆金钰 (2006). 杆系结构可动性判定准则. 工程力学,23(11): 70-75(84). (EI)罗尧治, 张冰, 季伟捷, 董石麟, 傅学怡, 顾磊 (2006). 双锥型变截面矩形钢管的试验研究及承载力分析.土木工程学报,39(9): 8-16(53). (EI)毛德灿, 罗尧治, 由衷 (2006). 径向可开启板式结构几何协调性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40(8):1377-1381. (EI)罗尧治, 孙旭光 (2006). 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36(4):70-73.罗尧治,姜涛 (2006). 弦弓式预应力网壳结构的工程应用. 工业建筑,36(6):92-95.罗尧治, 刘晶晶 (2006). 基于环形连杆机构原理的可展结构设计,工程设计学报,13(3):145-149.罗尧治, 季伟捷, 沈雁彬, 傅学怡, 顾磊 (2005). 双锥型压弯(扭)圆钢管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6(6): 79-85. (EI)罗尧治, 朱世哲, 许贤, 张冰, 季伟捷, 傅学怡, 顾磊(2005),双锥型圆钢管的强度设计计算方法. 建筑结构学报,26(6):86-91罗尧治, 赵志雄, 武芳 (2005). 双锥型圆钢管的单元刚度矩阵及修正系数. 建筑结构学报,26(6):92-99. (EI)罗尧治, 王荣 (2005). 索穹顶结构动力特性及多维多点抗震性能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9(1):38-45. (EI)罗尧治, 邱鹏, 沈雁彬 (2005).滑移施工在张弦网壳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施工技术,34(10):18-20.罗尧治,翟振锋,沈雁彬 (2005). 光纤传感技术在网架结构健康检测中应用. 空间结构,11(4): 59-63,15.罗尧治, 张浩 (2005). 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风洞试验及风致效应研究. 空间结构,11(2): 3-8.董石麟,罗尧治,赵阳 (2005).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与学科发展. 空间结构,12, 11(4): 3-10.罗尧治, 吴玄成, 沈雁彬, 胡宁 (2005). 干煤棚网壳结构使用现状与缺陷分析. 工业建筑,35(5):88-91.罗尧治, 曹国辉, 董石麟, 严慧 (2004). 预应力拉索网格结构的设计与研究,土木工程学报,37(3):52-57.罗尧治, 沈雁彬 (2004). 索穹顶结构初始状态确定与成形过程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8(10):1321-1327.罗尧治, 王轶, 沈雁彬, 胡宁 (2004). 网壳结构“折叠展开式”施工吊点同步控制研究.施工技术,33(11):1-3.罗尧治, 公晓莺 (2004).基于双三次B样条插值的空间结构自由曲面. 空间结构,10(2):30-34.罗尧治, 年有增, 符刚 (2004). 基于压杆失稳的张拉整体结构极限承载力. 空间结构,10(1):7-11.罗尧治, 张楠 (2004). K型搭接节点承载力性能分析及公式建议. 钢结构,19(3):23-26罗尧治, 陈晓光, 沈雁彬, 胡宁 (2003). 网壳结构“折叠展开式”提升过程中动力响应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7(6):639-645(EI)胡宁, 董石麟, 罗尧治(2003). 索杆膜空间结构协同静力分析,空间结构,9(4):9-12,26罗尧治, 赖达东, 符刚, 吴欣之, 魏义进 (2003). 国家大剧院钢壳体施工支撑体系的结构选型与设计. 建筑结构, 33(11):61-62,16罗尧治, 赖达东, 童建国 (2003). 箱形网架结构简化计算方法及其计算用表. 工业建筑, 33(8):45-47胡宁, 罗尧治, 董石麟 (2003). 108m×90m柱面网壳整体提升施工方法. 科技通报,19(4):323-329罗尧治, 符刚, 曹立玲, 沈雁彬 (2003). 两端简支弯曲杆件的等效刚度稳定性计算公式. 钢结构,18(1):53-55陈晓光, 罗尧治(2003). 张拉整体单元找形问题研究. 空间结构, 9(1):35-39胡宁, 罗尧治 (2003). 机构设计在大型柱面网壳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设计学报,10(1):A47-51, 54罗尧治, 董石麟 (2002). 空间索桁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其体系演变. 空间结构,8(4):17-21罗尧治, 董石麟 (2002). 含可动机构的杆系结构非线性力法分析. 固体力学学报,23(3):288-294罗尧治, 张楠 (2002). 空间管桁结构相贯节点计算机放样. 钢结构,17(2):59-61严慧,罗尧治,赵阳 (2002). 一种新型预制四角锥网架结构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建筑结构,32(3):51-54陈向阳,罗尧治 (2002). MSTCAD软件在组合网架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32(3):62-63罗尧治, 沈雁彬, 严慧, 刘季康, 韩巍 (2001). 大型体育场罩棚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22(5):62-65,69罗尧治, 董石麟 (2001). 平板型张拉整体结构几何体系及受力特性分析. 空间结构,7(11):11-16罗尧治, 曹立岭, 沈雁彬, 马政纲, 张小明 (2001). 大跨交叉网架拱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建筑结构,31(2):30-31罗尧治, 董石麟 (2001). 索杆张力结构及其体系分析. 工程力学,(1):161-165罗尧治 (2000). 索杆张力结构几何稳定性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7(6): 608-611罗尧治, 董石麟 (2000). 索杆张力结构的计算机分析程序CSTS. 空间结构,6(2):56-63罗尧治, 陈向阳, 董石麟 (2000). 组合网架的竖向地震响应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33(5):29-34罗尧治, 董石麟 (2000). 索杆张力结构初始预应力分布计算. 建筑结构学报,21(5):59-64 (1) 承担国外如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南非、沙特、新加坡、印尼等工程设计(储料库)研究项目。(2) 北京北站站台设计以及模型实验。(3) 无锡博物馆节点实验。(4) 北戴河车站无柱站台屋盖设计。(5) 宁波南部商务区跨河廊桥钢结构设计。(6) 徐州天达水泥贮料棚网架设计。(7) 成都金堂电厂干煤棚网架设计。(8) 海螺水泥有限公司2*5000吨/d熟料生产线网壳结构大型柱面球面网壳结构设计方案。(9) 陕西黄陵干煤棚网架设计。(10) 2005年~2006年承担郑州艺术中心、中央电视台TVCC网架、广东省科学中心等大型工程的施工分析和加工设计。(11) 2004年~2006年承担国内河口最大挡潮泄洪大闸-—曹娥江大闸钢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12) 2004年~2005年承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网架结构的施工全过程模拟仿真分析,该项目为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网架结构(18万平方米),是奥运会配套的重大工程项目。(13) 2003~2005年期间为“水立方”、“鸟巢”等奥运工程提供技术支持。(14) 2003年承担了北京华能电厂120米跨度储煤库结构设计研究,为国内跨度最大的柱面网壳。(15) 2002年承担了河南新乡豫新电厂干煤棚结构设计研究,跨度102米,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张弦柱面网壳结构。(16) 2000年承担了河南南阳鸭河口电厂三心圆柱面空间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获得全国空间结构优秀工程一等奖,全国建筑结构优秀设计一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7) 2000年承担国家大剧院“巨蛋”钢结构的建造过程分析和设计工作。(18) 1997年承担河南省体育场挑棚网壳非线性整体稳定性计算和研究。(19) 1996年承担西安城运村体育馆设计研究,体育馆屋盖覆盖面积1万m2,是当时国内四柱支承面积最大的体育馆屋盖结构。该体育馆是第8届城市运动会主会场。(20) 已经负责设计研究大跨度工程愈300项:深圳国际机场航站楼、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西安城运会主体育馆、舟山海洋学院体育馆、洛阳工学院体育馆、淮北体育馆、嘉善体育馆、平阳体育馆、绍兴市体育馆、上海松江大学城体育馆、上海闽行区体育馆、苏州工业园区游泳馆、广州越秀山体育场、长春市体育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面积厂房、安徽亳州市政中心、南阳鸭河口电厂、株洲电厂、江苏太仓电厂、湖南耒阳电厂、湖南益阳电厂、江西丰城电厂、湖北汉川电厂、四川广安电厂、南京奥体中心游泳馆、青岛颐中体育馆等(预应力)网架、钢结构工程的设计分析研究。 课程:大跨空间结构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1人

他的儿子刚出生就住进了ICU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钱,他科研挣的钱非常的少根本治不了孩子所以才会选择去送外卖。

张浩,1944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1964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69年毕业。毕业后分配在天台县任中学语文教师5年。1977年到县政府工作。 1985年调台州地区从事行政工作。1988年调湖州市,1991年调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 张浩1981年加入浙江省美术家协会,1982年为浙江省花鸟画研究会首批成员,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4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0年被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耀眼明珠。那么岳阳茶文化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岳阳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为了普及茶文化与茶健康知识,12月2日,第20期“巴陵名师讲堂”推出了“茶文化与茶健康”专题讲座。岳阳市直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骨干,经开区、南湖新区部分干部以及部分企业家代表共400多人参加听课。

此次讲座邀请的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茶学系副主任王岳飞先生。王岳飞是著名的茶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评茶员/茶艺师)竞赛裁判员、高级考评员,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茶文化与茶健康》首席主讲;研发成功茶终端产品30多种,发表SCI论文20余篇,著有《茶多酚化学》《茶文化与茶健康》等,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讲座中,王岳飞深入介绍了关于茶文化与茶健康的丰富知识,信息量大,趣味性强,让听众享受了一顿不同寻常的茶知识盛宴,特别是对岳阳这个“中国黄茶之乡”如何进一步推动黄茶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岳阳产茶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黄茶之乡”。茶产业正逐渐成为岳阳市农业优势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过去,岳阳市茶产业市场规模面临“小、散、乱”,缺少产品展示、交易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高端行业平台。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岳阳市将“兴建一个茶叶专业市场”列入《岳阳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并将打造茶文化一条街纳入市委、市政府“13118”南湖综合治理工程。

目前,茶文化一条街建设进展如何,未来茶文化一条街将是什么样子?

茶商眼中的茶博城:

经商之外,找到了归属感

赏景千亩湖,祈福圣安寺;再以茶代酒,谈笑风生中推杯换盏;临别,再捎带几盒好茶叶……茶商葛娟说,在岳阳茶博城做生意,除了营销,带给顾客的,还有体验和休闲。

葛娟在梅西桥经营茶生意多年,一直被没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文化氛围所困扰。去年11月底,她投资200多万,在茶博城盘下了一处黄金码头,发展了一家君山银针专卖店。除了展示茶叶,两套大型茶具挤占了店铺的大部分空间,“无论新老顾客,进门都是客,喝喝茶,交交朋友”。

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葛娟也是一名茶文化的追捧者。在她的心里,茶博城成就了她施展事业的空间,山水茶禅的无缝对接,超乎经营之外的这种文化氛围,让她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全国考察了很多茶博城,都欠缺文化底蕴和特色。比来比去,还是岳阳茶博城高大上。”付建春也投资200多万,在茶博城盘下了一处铺面,开了一家御茶居,开张仅仅几个月,目前一个月营业额已达到4万。

南湖新区:

实现山水茶禅无缝对接,打造茶文化一条街

岳阳产茶历史久远,目前,拥有6个黄茶类中国驰名商标,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9.5万亩,年产量3.5万吨,综合产值近40亿元,是全国黄茶生产、加工、贸易规模最大的集中产业区,产销量占全国65%以上。

茶博城负责人张浩认为,岳阳茶产业有基础、有历史,但也有短板,现有的南翔万商、观音阁、中南大市场等几个茶叶市场规模“小、散、乱”。一直以来,缺少产品展示、交易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高端行业平台。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岳阳市将“兴建一个茶叶专业市场”列入《岳阳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去年,集交易、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岳阳茶博城应运而生,是岳阳市唯一配套齐全的专业茶叶市场,填补了岳阳乃至湘北地区无大型茶叶市场的空白。

茶博城东临南湖水岸,西靠岳阳福寺圣安古寺,北临圣安广场,自然生态环境和茶禅一体的茶文化环境得天独厚。在推进“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中,打造茶文化一条街被纳入“13118”南湖综合工程。

按照该区设想,以茶博城、圣安寺为中心,将打造一座集茶文化和祈福文化于一体的禅意小镇。其中,以茶博城综合体为载体,打造茶文化一条街。

茶文化一条街:

冲刺中国最美最具魅力茶叶市场

岳阳茶博城拥有无可复制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茶禅一体的文化环境,通过山水茶禅的无缝对接,将打造首席茶业一站式交易博览中心、中国最美最具魅力茶叶市场。

项目总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1.5亿),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米,共187个铺面,目前已进驻品牌茶商茶企近60家。整个市场分茶叶交易展示区、茶业休闲体验区、茶楼体验区、服务配套区等多个功能分区,规划形成了茶叶、茶具、茶器、茶楼、精品、旅游等多业态互补式经营模式。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开设了岳阳黄茶天猫旗舰店,同时在茶博城设有实体店,预计投入运营后年交易额在10亿元以上。

目前,按照茶文化一条街的规划设想,茶文化体验馆、茶文化博物馆、素食一条街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将在今年底完成。

目前,岳阳茶博城已并入茶博城圣安寺景点,被纳入市旅游局规划的重点旅游线路。作为2015年中国(岳阳)第二届黄茶文化节主会场,茶博城去年相继举办了斗茶大赛、茶艺表演、茶仙子、“健康生活 活力黄茶”万人长跑、岳阳首届南湖圣安庙会旅游文化节等系列大型活动。

为繁荣岳阳茶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底蕴,以后将经常开展此类活动。并依托“五个一工程”(一本书、一台戏、一首歌、一家馆、一篇记),打造岳阳旅游文化的重点推荐景点。

浙江博士赵光辉论文发表

佛教,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建筑、园林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经历了诸多学者的研究与考据。1932 年陈垣先生已在北平辅仁社夏令会提出“园林”是佛教能传布中国几点原因之一;童寯先生的经典之作《江南园林志》于 1963 年出版,主要包括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以及部分“寺院园林”其文字、资料对后来的学者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81 年《中国园林史纲要》对佛寺园林也有较为详细的探讨后于 2012 年出版《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卷)》;1992 年陈鸣先生的文章重点整理并把寺观园林的发展归纳为四个历史时期,分述各时期宗教园林的发生与形成特点。1990 年周维权先生在书籍《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又以新颖的方式对中国古典园林几千年来的发展史进行总结、归纳。在各历史阶段都对寺观园林的缘起、发展与变化行详细的分析,加以实证进行记述。2003 年“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一文就儒道佛三家对古代园林建筑的融合影响进行探求,再着重解读禅学与皇家园林,对本文寺院园林对其他园林文化影响的内容给予指导。2007 年丁兆光等人发表论文“传统风水思想对中国佛寺园林的影响”;同年钟惠城对禅中国禅宗园林及日本禅进行了研究与论证,探讨禅宗园林的现代风景园林意义,进一步推进了寺院园林形成及历史文化研究。以上这些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寺观园林的发展历程及变化时期,本文着手将历史事实嵌套入安徽寺院园林的研究,进行对比论证,以求找出安徽禅宗寺院园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1933 年起汤用彤先生出版《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后由其子整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讲义出版《隋唐佛教史稿》对佛教及禅宗本体如何来到中国并逐渐融入和本土化的历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例证,侧面实证了禅宗经由安徽并发展壮大的历史事实;1988 年铃木大拙与中国出版《禅宗与精神分析》一书,站在禅宗东传至日本所出现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禅渊源的角度对禅宗及其精神进行了深入剖析;1991 年出版的《禅宗与道家》南怀瑾先生对禅宗的历史背景、教义、传承等进行了汇编与论述,并对其如何受到道家的转化与影响作出判断; 1999 年印顺法师出版书籍《中国禅宗史》最早对中国禅宗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2007 年,杜继文、魏道儒著书《中国禅宗通史》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内容注意纳入考量,包罗万象。由于对安徽禅宗历史研究的史料文献较少的情况,中国禅宗历史研究的资料就显得尤为珍贵,给比较和各时期的分段记述起到了帮助借鉴的作用。2009 年李霞就皖江地区佛教发展史,从无到有,从“司空山”、“天柱山”到“九华山”佛寺群的形成进行梳理并举例论述,提出了“禅宗由皖江流域走向世界,九华山又吸引了世界目光”的观点。2012 年又发表文章《安徽区域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安徽地域文化中的儒道佛交融》再次对各文化对于安徽的地域影响进行解析。2014 年,朱家英对禅宗三祖及著书《信心铭》进行了考证及论述工作。2018 年罗冰的博士论文对从古至今皖江流域佛教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皖江流域佛教寺院地理分布”“皖江流域佛教文化区域与重心的历史变迀及其影响条件”对本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就上述学者对于安徽佛教历史的研究与中国禅宗历史进行比对,可以相对清晰的得到禅宗在安徽发展的脉络,为安徽禅宗寺院园林本体的发展提供线索。当国内学者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予以重视,寺院建筑在刘敦桢、梁思成等人的的带领下逐渐为学者们所重视,寺院所属的园林空间结构分析开始逐一跟进。1986 年彭一刚著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带着图解和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意境表达、布局方式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与阐述。1987 年赵光辉所著《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出版,将园林环境系统的分为外部风景地貌与内部建筑园林,实现将图示、实例、照片等手段并用的方法分门别类详细叙述,给后来各地方性研究提供了优秀的摹本。1991 年,张家骥出版《中国造园论》;1998 年金荷仙通过诗词、叙述等手法就寺庙园林的意境进行分析。1996 年,枡野俊明作为日本禅僧,开展禅宗园林设计并在日本国内获得大奖,把禅园意境带入非寺院范围的日常建筑、公共空间,著书《日本造园心得》、《禅·庭》等并加以实践,直至今日。2012 年李玲的高水平博士论文“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环境空间布局”从选址、地形、布局、植物栽植、景观小品等方面详细地对山地寺庙进行探究,并对保护和利用予以建议。2014 年瞿仙辉;2016 年刘英、郭利凡;2019 年张鹏、汪亚婷等人在各自的学位论文中就地方性寺院园林情况都做了调研及考证工作,其中方兴的博士学位论文“广东传统寺观园林空间营造研究”对广东寺观园林进行了阐述,强调造园理念的形成、演变历程的和发展环境,横向对比了广东自身佛寺和道观之间的异同、还有与广东寺观渊源颇深的北方皇家寺庙园林、江南及日本禅宗园林、西南及闽南宫观三者在思想、布点和格局方面与广东寺观园林的对比,对本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20年严明、金荷仙在《中国园林》发文以宁波天童寺为例对寺庙园林的造园意境进行整体剖析。将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可以得到,在寺院园林空间营造上的研究主要立足于选址与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关联、建筑的组合关系、空间的秩序等方面。将上述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并考量地方特色,为本文及日后的研究工作找寻更为清晰的脉络。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发表

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据浙江大学官网显示,人文社科博士毕业要求是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发表的论文不同院系的标准是不完全相同的,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同,有的可以发表几十篇,有的只能达到三五篇,一般来说,基本会要求发表3-5篇SCI论文。除国内期刊外,还要求有SCI收录或EI收录的论文,对论文篇数也要求不同,所以最好向本学院或本系的研究生秘书咨询确认。

浙江工业大学赵亮论文发表

两名教师为了提高体育舞蹈课教学质量,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曾自费赴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学习体育舞蹈,参加省体育舞蹈协会举办的教师培训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舞蹈水平,获得省内B级教师资格证。研究制订了全校公共选修课体育舞蹈教学大纲和体育系体育舞蹈专选课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对体育舞蹈教学进行了研究,对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创新,对社区体育开展体育舞蹈的现状及发展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6篇论文,有的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本人悉心研究,认真教学,获学校教学、科研双骨干奖,校内社科三等奖,省部级社科三等奖等。对体育舞蹈形式美的研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毕业论文答辩自我介绍范文

当碰到陌生人时候,通常需要用到自我介绍,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得到他人的欣赏。那要怎么写好自我介绍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答辩自我介绍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叫XX,是14级电子商务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网络营销的企业网站建设策略—郑州鼎盛工程技术公司实证分析,论文是在赵亮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赵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

恳请各位老师指导。

尊敬的各位教授:

早上好!

我叫xxx,论文题目是《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问题研究》,今天很荣幸能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学习,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关注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课题。

下面我将从选题、内容、观点、意义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论文。

第一点,我想先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课题。大家都知道,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热,二是新。热就是热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出现短短两年时间,就引起金融界、法律界、房地产界、政界、理论界等领域的极大关注,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新就是新颖,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新事物,老百姓对其了解不深,学者研究不多,操作者也在摸索中,管理处于真空阶段,立法更是空白,所以对各行业、各领域来说个人集资合作建房都是全新的事物。这一个既热又新的课题引起我个人的好奇和兴趣,同时在沈教授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也大胆地决定以此为题,了解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并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也希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二点,想说说论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大概内容。为了把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这个题目研究清楚,我的论文采用了由浅入深、从面到点的结构方式。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述。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各个城市采用不同模式的实施情况,包括的与开发商合作、重庆的委托代建、深圳的'盘活烂尾楼等模式,然后从纷繁多样的现象中总结出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念,最后进一步通过评析目前存在的多种观点,表明本文倾向于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性质定性为个人合作行为。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及存在必要性。本部分首先从思想根源和现实根源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然后再从社会意义、意义和法律意义三方面全面论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存在必要性,表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出现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三部分是对国际住宅合作社经验的与借鉴。本部分通过介绍国际住宅合作社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国发展住宅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表明虽然我国暂时未有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但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借鉴外国的相关做法。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模式选择,本部分首先阐明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提出了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原则的两个设想,接着通过介绍现行法律法规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可行性规定,提出了制定《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条例》的立法模式设想,最后针对该条例的具体立法内容,运用比较、提出建议的方式,详细论述建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制度所需要的法律基本内容构造,包括管理组织模式、土地使用权取得模式、、资金监管及建设工程监管模式、房屋分配模式、物业管理及维修资金模式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点,想说说研究这一课题的价值意义。意义有两个,一是实践意义。自20xx年首次出现的时候,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许多人将之看作为现今房地产市场高房价的一种对抗,希望能藉此实现自己的购房梦想,而且非常期待能够住进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理想家园。因此,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常产物,研究该课题具有实践意义。二是理论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既无成功先例,也无明确而完善的法律指引,因此无论对于主管部门而言,还是对于合作建房者们来说,都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该课题还具有理论意义。希望能藉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

最后一点,想说说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本身是新生事物,各界对其认识不深也不全面,人类认识事物都有一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到深的,这是人类的一条规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个新事物,同样要经历这一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时间、能力有限,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理解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由于上面这两方面原因,论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讨不全面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与老师期望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论文打印方面也存在一些错别字。因此,恳请各位老师予以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于16届新闻2班的学生王雷,本次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柳广文老师,我选的题目是《新闻摄影与历史变革进程》,下面我先汇报一下自己选择这篇论文的选题背景、基本写作的思路及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首先我先陈数一下我的选题目的:在选择这个题目前,本身我对摄影这块领域比较感兴趣,而我以后从事的职业也和这个有关系。在选择这个题目的初期,因为题目较大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在导师的开导下我从四个几个方面来写:

各位老师好,我是机制081班的,我的名字是xxx。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PLC在1500kg/h推杆式淬火炉中的应用”,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本课题。

众所周知,国际电工委员会对PLC做了如下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让我们再来看看淬火炉的发展趋势,2012版的《中国淬火炉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称:(2007—2011年,国内淬火炉产业正在实现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未来几年之内,会对淬火炉的自动化、可操作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么,将PLC应用于淬火炉中有那些优势呢?

第一,系统构成灵活、扩展容易。通过数字量逻辑控制来对淬火炉的推杆进退、炉门升降、电动机正反转进行自动化控制,借此可以实现全程自动化,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模块型PLC提供多种I/O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的I/O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系统,例如,淬火炉。

第二,编程简单,操作方便。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形象直观。另外,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不拆动硬件,这对于淬火炉这样的大型设备尤其适用。

第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点的响应快、速度高,每条二进制指令执行时间约100ns(纳秒,1微秒=1000纳秒),每条浮点数运行指令约3微秒,因此特别淬火炉。

答辩自我介绍这种适应控制要求高、相应要求快的应用需要。

以上三点促进了大型淬火炉自动化和可操作性的提升,也是本课题的特色。

在本课题中,通过对淬火炉相关参数的计算来对其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共有5张图纸,包括系统主电路图、PLC外部接线图、顺序功能图、和两张相关梯形图。

1989年出生的,金牛座,武汉人,曾在湖北体育学院国标系就读,后转学至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国标舞系,拜于尹卫东龙卫敏门下,舞伴为王棘,得到21岁组冠军后,舞伴换为李文,得到业余组冠军后,又跟赵亮搭伴得到了职业组冠军。

那是什么!“黑池”冠军!你想的美.....中国人进前12都很难,还冠军n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