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香港教育大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03:32:22

香港教育大学论文发表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

1、学历要求:拥有相关的学士学位,有些专业还会认可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部分专业会要求面试,如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学、STEM教育文学等2、语言要求:雅思6.0,或者托福80,分数越高优势越大;香港教育大学很多专业是认可英语六级成绩,要求至少4303、平均成绩:如果本科学历是985/211,均分要求65+;双非院校均分要求70+。总的来讲香港教育大学的成绩要求比港大、港科技的偏低些,申请成功的机率也会比较大4、申请时间:大部分3月底截止, 少部分至5月底截止5、材料的准备:具体的清单包括(本科阶段的中英文成绩单,学位证明材料(中英文的在读证明或者中英文的学位证及毕业证),语言成绩单,个人身份证明,两封推荐信RL,一份个人简历CV,一份个人陈述PS,其他相关的材料等。)

1、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是香港第一所大学,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及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于1911年在香港岛正式创立;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为香港西医书院首届毕业生。

2、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不少中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屡获殊荣,而获著名奖项者更不计其数 。截至2018年,学校拥有全职教职员工7858人,其中教授1038人,各类讲师659人,研究人员1522人。

3、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型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所大学,以配合此需要。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军便分批撤走,部份军营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马军营(Kohima Camp)兴建香港科技大学。

4、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可追溯至成立于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提供工科教育的院校;1947年更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1972年成立香港理工学院;1994年,香港法例《香港理工大学条例》正式生效,获政府颁售自我评审资格,学校更名为香港理工大学。

5、香港城市大学

城大为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1997年在原威灵顿中学旧址设立九龙湾分校。

6、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创立的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始 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校碑是由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清华大学韩家鳌教授题写。

7、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可追溯至清朝中叶1853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及1881年香港首间师范官立院校,学校已有160多年历史。

8、香港岭南大学

诞生于1888年的广州,岭大专注于人文社会学科,是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的教学型大学 。其刻意缩小规模以实行高互动性的小班教学及打造紧密的师生关系  。

课程以基础宽广、跨学科研习为特色,旨在教导学生成为一位“学识广博,生活高雅的自由人” 。文学院允许学生发挥创意自主设计专属的主修专业。岭大亦是香港唯一一所为所有本科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院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中文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科技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理工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城市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浸会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教育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岭南大学

申请难度很大。但申请香港教育大学还是有希望的。一般双非二本均分在80以上,且有相关实习经历,申请上的几率都是蛮大的。像教大的教育学专业排名以及申请难度来看,在香港读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回内地当教师基本都不难。【点击领取香港求学规划】相对于其它好学校,以及香港八大中的其他几所,香港教育大学的难度相对较低,985/211更有优势,但双非的学生,只要你的均分不要太低,也都能拿到offer(双非逆袭名校的好机会!)想要更清楚的了解申请,小编推荐咨询启德教育,启德教育集团致力于建设一个真正全球化的教育服务网络,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启德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建立了分支机构,形成一个为客户提供国际教育资讯、留学申请、出国前语言培训、国际合作课程、境外服务跟进、教育展览及其他国际教育服务等全方位的立体服务体系。启德教育集团已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沈阳、大连、青岛、济南、西安、郑州、武汉、长沙、重庆、厦门及澳大利亚悉尼、加拿大多伦多、英国诺丁汉等城市设立公司或办事处;并将于未来3年在国内主要城市和国外市场继续扩大服务网络,致力做最专业的国际教育机构。

香港大学教育期刊投稿

河南南岸文化我近期整理了几本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投稿心得,希望对准备投稿的作者有所帮助。 1.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办。本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栏目:专家视点、学科建设、德育论坛、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索、理论探讨、高校党建、专题研究。 本刊为:人文扩展(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写了一篇稿子,其实风格就不是要投这个杂志的,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邮箱投稿一个月。看到群里说1个月没有回复的,就可以打电话询问。编辑接电话后,说最近收录的文章中没有,建议改投。所以,杂志还是挺不错的。 投稿1个多月后告知需要修改,按两位外审专家意见修改后将文章缩减至11000字,第2月就出刊了,这个期刊发表速度特别快,从来不压稿,用了就是下月发,如果两个月没接到通知基本是被pass,编辑态度特别好,很好的期刊,期刊很良心,不存在黑这种事,我投稿5、6次才中,的确是以质量审稿的。只要自己用心了会有好结果的! 投过好几篇文章,一直有无音讯。在该网站的投稿平台去年6月份的一篇文章,至今一年多了,还是待审中。。。看该期刊的作者多是约思政专家的稿件,或者第二作者至少是博导、教授。哎!中奖率比买彩票还低。 2.《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办的教育教学期刊。办刊宗旨:倡导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全方位研究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设栏目:主要有教师教育新体系建构、体制创新 、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化、教育现代化、继续教育、学科建设、课程与教材、教学新探、队伍建设、管理与评价、教育实验、教师与学生、教育心理、教育原理。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 1)5月15日投稿 2)6月19日开始外审,送2位专家 3)8月15日前后发现外审多了一位专家,不知何故。打电话无人接听。 4)9月8日打通电话,编辑非常和蔼。告知多了一位专家是因为原来外审的1位专家迟迟没有返回外审意见,故终止此专家外审,又送另外一位专家。但编辑自己说,送审时间也已近1个月,并答应要催促专家,尽快完成审稿意见。 5)一周后,仍然没有进一步意见。打电话即出现传真声音,无人接听。 5月初投稿,初筛一周左右,初审半个月,5月底开始外审,三周左右退修第一次,7月底退修第2次,现在快一个月了,在第三次外审中,能不能过外审应该快有结果了 投过两次,去年投过一次,审稿期八个月,最终终审被拒,无退稿原因。年底又投搞一次,至今五个月,还在外审中,联系过编辑部一次,编辑回复外审最短三个月,上不封顶(他们似乎也不太会催外审)。投这家期刊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只能一直等待 从投稿到最终通知录用,将近10个月,期间有对文章进行修改,编辑认真、态度很好。本刊学界评价很高,但录用周期相对较长。 3.《教育发展研究》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知网收录, 目次收录(维普), 目次收录(万方), 超星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在很多高校算作权威B类期刊,期刊上的论文质量很高,发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投稿后45天左右就会有审稿结果,审稿通过会直接和你联系。包括数据、图表、文字的修改,编辑和主编老师都很负责用心,整个过程下来会让人收获很大。由于是双月刊,之后就会很快见刊。林老师一直致力于办专业、有温度的期刊,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不歧视研究生独作,大家在保证文章质量的情况下都可以试试! 这个没有官网投稿,需要自己联系编辑部。985在读硕士,挂导师一作。因为学校就在上海而且去过教科院,所以跟编辑联系很方便。一次性发了两篇给编辑,大概过了一周编辑发信息说其中一篇比较有新意,另一篇直接拒绝。但需要大改,除了核心观点没有改,其他基本都改了。中间改动花了2个多月,期间跟编辑联系过一次,编辑说还需要修改,所以一共修改了两次。个人感觉偏爱理论思辨类的文章,而且观点一定要有新意。最后一次发给编辑直接说录用了,好像没有外审。 4.《当代教育科学》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 该刊审稿较慢,首先为两周内未收到通知即初审通过,其次为两周+一个月左右的外审时间。当然,编辑部服务态度还是很好的,不论是邮件还是电话,均可以及时反馈消息或接通。不过感觉刊物影响因子略低,而今又面临新一轮期刊定级。。。 两周过初审不通知,之后一个多月没消息,期间询问两次均在二审中,看到同批次的作者已经有了通知,熬到两个月满询问,告知二审未过。还需继续努力呀! 投过几次终于中了一篇。2020年4月5日投稿,审稿期一般为2月,因为之前投都是默默等两个月就改投了,这次完全也没抱什么希望。5.20日邮件查稿,心想着反正以前从没中过这个期刊,要是没通过审核就赶紧改投,节省一些时间。当天中午就收到录用通知,刊期定在6月份,见刊很快,不歧视硕士独作。不过该刊比较喜欢教育理论类的文章,定量的相对较少。 5.《高校教育管理》 审稿速度比较快,7天左右就给了回复。我的文章是以硕士论文为蓝本撰写的,但是硕士论文上了知网。投出去给的审稿意见是:您的来稿经编辑部初审,认为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语言明了,但遗憾的是,您的文章文字查重比较高,故不适合在我刊发表,您可以转投他刊。我感觉编辑态度不错,起码是看了一遍稿子的,这一点比较难得。 从2019年底投稿,初审,到外审,再到外审回来返修,期间修改了5次(包括送外审前修改了1次)。结果终审将近一个月之后,直接退稿!前后折腾了6个月时间 超级烦琐的期刊。我投稿后,按审稿要求认真修改了3次,最后一次修改是调整语句表述(到这个份上了,我以为应该没问题了)。从投稿算起3个月后进入终审。终审1个多月后,退稿。总共浪费了4个多月。 6.《高教发展于评估》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扩展版(2019-2020),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匿名审稿, 在读博士独作可发 邮寄纸质版,4.25投递,4.28签收,5.6收到邮件已送二审,6.28编辑电话通知修改录用,审稿周期2个月。属于时间比较长的,中间打过电话和编辑沟通,因为一位专家给的意见不是很好,但是编辑觉得文章还不错,所以又挑选了一位专家再审,感觉自己比较幸运,编辑人也很好,沟通很顺畅。 由于疫情期间,审稿有所延迟,一个月过初审,一个多零几天收到录用通知。根据外审意见说我题目过于谦卑不必要,建议直接点,另外要求我改两个词,说一词为生造词,一词为使用不当。于是稿件就被录用了。这次经验让我感觉商榷性文章很不好发,所以《高教发展与评估》能录用我的稿子我特别感激,很开心。觉得不费一番用心。 更多教育类期刊投稿方面的疑问欢迎咨询我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我在一个学校网站上教研动态上看到有一份"教师论文投稿——权威杂志邮箱地址精选”,杂志地址邮箱实用又全面,从链接可以直接在新闻总署中查到刊物的真实。

发表专业教育论文有二种途径,一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二是找合作的机构。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有很多,但是核心类的期刊对学术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您在发表之前对机构和期刊有所了解,以免上当。1、教育研究 2、比较教育研究 3、全球教育展望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 6、教师教育研究 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 12、教育科学 13、当代教育科学 14、中国电化教育 15、教育学报 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教育评论 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江苏高教 6、中国高教研究 7、现代大学教育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 12、中国大学教学 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香港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高级职位。终身教授职位级别为高级职位,其职位级别为教授级。他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教授学术课程,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

饶宗颐 饶宗颐 ,1917年生,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岭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敦煌、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摘自《饶宗颐书画》之简历) 饶宗颐,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安。父亲饶锷,为潮州大学者,著作甚富。幼承家学,未冠整理其父遗著“潮州艺文志”,于一九三七年刊登“岭南学报”,以此知名。一九三五年之一九三七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钞”。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任无锡国专教授。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出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 饶教授于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八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及教授职。一九六二年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汉学儒莲奖”。一九六三年,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又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一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于一九七四年,为法国远东学院院士。 一九七八年退休后,又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一九八零年,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六年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期间于一九八二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复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八年曾担任澳门大学客座教授。一九九二年起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一九九四年起又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学术研究院院长。 饶教授有关东南亚华侨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有:“星马华文碑刻系年”及“新加坡古事记”两种及发表了多篇论文:“新加坡古地名辩正”“秦代初平南越辨”“苏门答腊北部发现汉钱古物”“蒲甘国史零拾”“论述中缅文化关系”“论述中越文化关系”等,为华侨史研究增添了珍贵的资料,又曾于一九七零年就“新加坡古代名称的检讨-蒲罗中问题商议”与许云樵教授,陈育崧先生展开了为期九个月的论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饶教授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HONGKONG UNIVERSITY

饶宗颐 饶宗颐 ,1917年生,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岭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敦煌、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摘自《饶宗颐书画》之简历) 饶宗颐,父亲饶锷,为潮州大学者,著作甚富。饶宗颐,幼承家学,未冠整理其父遗著“潮州艺文志”,于一九三七年刊登“岭南学报”,以此知名。一九三五年之一九三七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钞”。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任无锡国专教授。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出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 饶教授于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八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及教授职。一九六二年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汉学儒莲奖”。一九六三年,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又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一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于一九七四年,为法国远东学院院士。 一九七八年退休后,又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一九八零年,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六年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期间于一九八二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复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八年曾担任澳门大学客座教授。一九九二年起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一九九四年起又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学术研究院院长。 饶教授有关东南亚华侨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有:“星马华文碑刻系年”及“新加坡古事记”两种及发表了多篇论文:“新加坡古地名辩正”“秦代初平南越辨”“苏门答腊北部发现汉钱古物”“蒲甘国史零拾”“论述中缅文化关系”“论述中越文化关系”等,为华侨史研究增添了珍贵的资料,又曾于一九七零年就“新加坡古代名称的检讨-蒲罗中问题商议”与许云樵教授,陈育崧先生展开了为期九个月的论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饶教授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香港大学女教授论文发表

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点击进入]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 席慕容诗 【一棵开花的树】 【七里香】 【出塞曲】 【抉择】 【初相遇】 【雨中的了悟】 【青春】 【信仰】 【前缘】 【为什麽】 【盼望】 【送别】 【接友人书】【悲歌】 【渡口】 【无怨的青春】 【乡愁】 【爱你】 【与你同行】 【暮色】 【莲的心事】 【请别哭泣】 【树的画像】【禅意(-)】 【禅意(二)】 【雾起时】 【历史博物馆】 【诗的价值】【如歌的行板】 【爱的筵席】 【年轻的心】 【蚌与珠】 【缘起】 【一个画荷的下午】【十六岁的花季】 【惑】 【疑问】 【我的信仰】【山月(一)】 【山月(二)】 【山月(三)】 【无悔的人】 【诀别】 【溶雪的时刻】 【泪·月华】 【远行】 【自白】 【四季】 【为什么】 【短歌】 【青春(三)】 【昙花的秘密】 【距离】 【白鸟之死】 【致流浪者】 【十字路口 【青春的衣裾】 【给青春】 【悲剧的虚与实】 【山百合】 【艺术家】 【永远的流浪者】【试验(一)】【试验(二)】 【悲喜剧】 【出岫的忧伤】 【此刻之后】 【山路】 【饮酒歌】 【际遇】 【诱惑】 【妇人的梦】 【野风】 【结局】 【咏叹调】 【灯下的诗与心情】【揣想的忧郁】 【习题】 【美丽的心情】 【散戏】 【给我的水笔仔】

廖红建教授,女,博士,博士生导师。1962年10月生。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1985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民建专业;1987年在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1996年为日本大学和东海大学研究员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担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德岛大学,京都大学作高访学者。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等多项课题;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编写专著和教材7册;现为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会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任《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土工程界》、《岩土工程师》、《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委。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材料的强度变形特性、本构关系研究,地下空间的开发及边坡稳定研究, 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等。

香港大学论文发表

香港大学 博士申请需要以下条件:

1、语言条件:提供托福成绩(机考80分以上)、雅思成绩(达到6分以上)或是GRE的成绩。

2、学术要求:获得正规大学颁授荣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学士学位证,有相关论文发表到相关权威文献上,需要申请者具备丰富的研究经历。

3、提供个人成绩单、个人简历、个人陈述、硕士导师的推荐信、研究计划、所获学术奖项及专业资格的证明文件。

补充材料:

一、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需要以下条件:

1、专业要求:需要申请者一等学士学位,均分85分。

2、英语要求:托福成绩需要在80分以上,写作部分不低于25分;或者是雅思成绩在6分以上,单项不低于5.5分。

3、院校背景:申请人的院校背景和专业,以及对于申请大学专业的匹配度也是申请要点。

4、材料写作:专业的文书处理和指导,申请时间点的把握,整个流程的监控,也是申请成功的保证。

5、其他材料:申请人如果可以提供一份正式实习证明,做过义工或者获得过专业方面的奖项对于申请OFFER也会有帮助。

二、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一般需要以下材料:

1、本科成绩单:中英文各一份,并须经过学校公证。

2、英文水平证明:一般应具有托福成绩。

3、GRE成绩。

4、申请表格:一般来说,只要发一个电子邮件给招生办公室或者系里,对方便会寄来有关表格。

5、研究计划:要求申请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并对此有较好的掌握。

6、推荐信。

论文发表的话,可以找我们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明年四五月份了),注意安排时间。联系方式在我的用户资料中。

6月30日,香港大学给中国大陆上万名考生中的三千人发出了面试通知,这是去年的两倍。由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一流大学”的品牌价值出现流失,许多大陆的优秀学生开始转投香港大学等香港的高校。 据《财经时报》报道说,发生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香港的大学频频从世界各地聘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优秀考生。而作为百年的北大、清华,他们“一流大学”的声誉遭到多方质疑。 丰厚的奖学金 据《中国教育在线》报导,毕业于四川成都石室中学的李卿曦是今年第一个高考新闻人物。据说高考还没发榜她就被内地四所高校相中,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赴香港攻读计算机专业。香港科技大学以三十九万港元的奖学金成功拉拢到这名成都才女,而2005年北京高考“状元”陈秀野也拒绝了清华而就读香港科技大学。 连名不见经传的香港城市大学,也因去年许诺给十七个省市的高考状元提供全额奖学金,还将被清华退回的海南高考状元李洋招至门下,从而赢得今年内地考生蜂拥而至。 作为回应,北大负责人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的金钱攻势。但在考生这个环节,却有民间的定价,广州东莞某镇的政府对考生提出的奖励是考上清华、北大奖励五十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大学目前正在内地扩大其品牌,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到香港。这对北大清华构成了威胁。 毕业生抢手 香港大学学生事务总监黄依倩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今年内地申请香港大学的学生是10,134,港大会选取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参加面试,然后录取300人左右。今年申请哈佛的比例大概是18:1,而港大是30:1。 黄依倩说,对于内地的学生来讲,四十万元的费用可能有点高,但香港大学有几十种不同的奖学金,不单奖励学习优秀的,还有奖励体育,鼓励做社会工作的。港大培养的是领袖型人才,而内地的大学比较注重基础,把每个人当科学家来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的。 港大的三年课程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内地考生则在来港前在北大或清华培训一年。港大的医学法律文凭是得到国际认可。许多家长还发现,上港大相当于拿了两个学位:一个是专业学位,一个是英语学位。 前不久港大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000多港元,月薪达74,000多港元,该校2006年应届毕业生已知的聘书多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管理顾问公司及跨国企业。 《财经时报》采访发现,已经是六月底了,清华还有70%的本科生没找到单位,而不少北大本科生所找到的工作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有的因所学的东西不适用而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 北大清华沦为中国二流学校? 《财经时报》还表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除了上述的考生资源争夺战和香港大学的品牌战略攻势,北大清华自身的品牌价值也在流失中,因为北大清华品牌影响的人文精神与师资力量正在削弱。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北大现有在校生三万多人,超负荷的结果是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都在下降,“这几届学生素质确实要差了很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更是坦率地说:“无论是经济学论文发表数量,还是师资力量,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都要优于北大、清华。” 一年前,油画家陈丹青辞职事件让清华美院这个名气不大的美术学院“蜚声中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认为:“清华集中了很多人才,但学术氛围不够,清华现有的管理模式是“表格+开会”;各种各样的表格和各种各样务虚会,很像一个官方的管理体系,而不像一个有集体学术氛围的大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也承认,“100多年来一直是北大精神象征的北大人文学科,现在已经不是国内的了。” 菲尔兹奖得主、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曾批评说,中国的大学惟利是图,许多大学老师只懂得讨论第三流的问题,有些老师根本没有尽到教好学生的本分。 25岁就成为史丹福大学数学系教授的丘成桐,还对中国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提出了质疑。比如目前清华大学留校的必须是博士生,而那些可能是几十年不遇的优秀人才,就因为他是硕士生而不能留校。 虽然外界的批评较多,但北京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王齐国认为,北大、清华不会受到冲击,依然会保持中国一流大学的品牌形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