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航天器工程期刊是核心

发布时间:2024-07-03 09:04:59

航天器工程期刊是核心

1,定在国庆节不是搞形象工程,中央早就不提倡献礼工程了。只是这个时候发射比较有利,比如天气状况,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太阳光辐射对卫星的影响等等因素都要考虑到,综合各种因素找一个最佳点。2,飞到月球上主要是探测,看看月球上有没有值钱的矿啊,那块地适合盖房子以便将来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啊,等等。3,卫星的用途可多了去了,可以大分为三类:一是利用高度优势,进行探测。比如拍地球的照片,通过云彩的动向进行天气预报。偷拍敌人的军事基地。大面积的森林火灾爆发时可以统观全局,指导扑救。等等。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就属此类。二是用于通信和定位。通过卫星信号,可以在地球的任何地方相互通信。通过特定的接受设备,还可以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的经纬度,永远也迷不了路。三是用于太空实验。有些实验在地球上做不了,因为地球有重力。可以通过卫星在太空里做。

卫星发射的发射窗口(即适宜发射的时间)需要结合多种因素才能确定。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窗口宽度有宽有窄,宽的以小时计,甚至以天计算,窄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所以,嫦娥二号发射窗口分析中,条件优先顺序是: 》研发制造和检验完成日期A 》A日左右的日—地—月三者空间位置关系 》合适关系日期相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没有哪个国家能预测超过4天的具体天气情况)。发射窗口的确定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地面观察的需要 1970年4月24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时,发射时间定在北京时间晚上9点35分,这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阳已落山一个多小时,天空漆黑一片,但运载火箭升到400多千米高空把卫星送入轨道时,进入轨道运行的第三级火箭及卫星仍能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此时在地面人们用肉眼就能看到进入轨道运行的第三级火箭及卫星。地面目标光照条件的要求 当发射照相侦察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中轨道气象卫星时,要求卫星运行轨道下方的地面目标有很好的光照条件,以便于卫星上的可见光遥感器能很好的遥感地面的图像。因此,发射这类航天器的发射窗口都选在白天。航天器上太阳电池翼光照条件的要求 目前在卫星及载人飞船等航天器上,大多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当航天器进入轨道时,希望是在地球受到太阳照射的一面,这时太阳电池翼受到阳光的照射,可立即发电供航天器使用。这是发射这类航天器选择发射窗口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航天器上姿态测量设备的要求 航天器进入轨道后,需要利用航天器上的姿态测量设备(如红外地平仪,太阳敏感器等)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以便调姿并进入稳定的飞行姿态。航天器上的姿态测量设备工作时,需要航天器、地球和太阳处在一个较好的相对位置,这时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精度较高。所以,这也是选择发射窗口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航天器返回地面时的光照及气象条件的要求 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从轨道返回地面时,一般都希望在白天,以便录找落地后的航天器;同时希望气象条件较好、没有大风等恶劣天气,以便于降落伞打开。在选择发射窗口时就要考虑返回时的情况。

2010年9月29日,。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天。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月球,开始了月球之旅“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 嫦娥二号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10 固定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员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 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和“回”三大关键技术。[1] [1]编辑本段相关数据 2010年9月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透露,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包括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等在内的五大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嫦娥一号四大科学工作,第一,观测月球表面获取三维立体图象。第二,探测月球表面有哪些元素,可以供给人类使用的。第三,研究月球表面土壤的厚度、土壤特性。第四,测量地球空间和月球空间。这次嫦娥二号也有四大科学目标,它和嫦娥一号不一样为以后的嫦娥三号做准备,嫦娥二号探测器是下一步嫦娥工程第二期工程的先导器,为下一步软着陆巡视做准备,实验一些关键技术,这里从工程目标上来说,首次用运载火箭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嫦娥一号因为当时用长征三号甲火箭,能力还不够,不足以把嫦娥一号直接送入轨道,先围绕地球运行,近地点达到不了38万公里,近地点只有5万多公里,靠嫦娥一号自己的推进器、能源使轨道远地点一点一点增高,最后达到38万公里,这是嫦娥一号。这次运载火箭的力量增强,现在用的长征三号丙,与长征三号甲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三号甲的火箭下面近地点加了两个助推器,推力更打了,能够把2.3吨左右的嫦娥二号直接送到奔月轨道,不需要再围绕地球运行,直接一次推到200公里左右,这个时候的速度达到奔月所需要的速度每秒10.8。这是和嫦娥一号的不同,用运载火箭直接将嫦娥二号送到奔月轨道。合成演练 2010年9月25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了发射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这意味着嫦娥二号发射已 承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进入了倒计时。10月1日,嫦娥二号有望开始奔月之旅。昨天记者获准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零距离”接触了嫦娥二号,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做最后的发射准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西昌市区大约60公里,记者驱车将近一个小时,经过多道关卡检查后,才到达发射核心场地——发射平台。 “昨天下午,发射基地已经对嫦娥二号进行探月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所有发射前的检查、调试都进行完毕,现在就等着对火箭进行加注燃料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嫦娥二号奔月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天气允许,本周有望发射。 经过三次测试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已被转移到2号固定平台内,进入待命状态。 “一旦决定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将从平台内迅速转移到塔楼内,进行点火发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届时能在现场欣赏到嫦娥二号的完美升空,有关部门已经在离发射平台3公里外搭建了一座现场观测点,“那里可以容纳1000多人观看。” 据介绍,“嫦娥二号”的飞行程序和“嫦娥一号”相似,关键是它的工作轨道是200公里,这次计划把它降到100公里,能把月球看得更清楚,且其飞赴月球的时间将比“嫦娥一号”缩短,估计不到5天即可到达月球轨道。燃料加注 三艘"远望号布阵太平洋 静待嫦娥升空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日期日益临近,记者昨日获悉,承担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卫星测量船已经全部到达预定海域,一切准备工作都已部署妥当,同时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还制定了数千项应急预案。目前,远望测量船队在太平洋的风浪中等待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承担本次海上测控任务的是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远望三号、远望五号和远望六号3艘卫星测量船。这三艘船经过数十天的航行,目前已经分别到达太平洋的预定海域。待卫星发射升空后,整个远望船队将通过“接力”的方式承担嫦娥二号卫星太阳帆板展开、卫星状态切换及监视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远望五号航天测量船 发射场百余项技术改进迎接嫦娥二号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28日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嫦娥二号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百余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 陶钟山说,在成功发射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后,发射场系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包括更新测量雷达、更新遥测系统、改造光学仪器、优化加注系统等在内的技术改进达上百项。 在这期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进行了10次发射,把一系列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广播电视卫星等送入太空。陶钟山说,这些发射进一步丰富了发射场工作人员的经验,对程序优化、岗位优化、人员训练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此外,这个中心还先后通过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两个国家标准的认证,并于2009年再次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编辑本段发射窗口“零窗口”发射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零窗口”一直是关键词之一。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在“零窗口”发射时火箭的发射时间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通常采用定时控制火箭点火的办法来实现“零窗口”的发射。如果火箭不能准时发射,则要推迟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甚至要推迟一天或若干天才能发射。所以“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向媒体表示,“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九项条件 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网站了解到,早期火箭的发射窗口是根据光学观察条件来确定的,发射时间一般选择在凌晨或傍晚,这时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位置上,阳光能照射到火箭,而大地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产生较大的反差,形成较好的光学观察条件,以便对火箭飞行进行光学测量研究。 应用卫星出现后,卫星对发射条件的要求更为复杂,这时光学观察条件成为极为次要的条件。由于卫星的功能、用途各不相同,各类卫星对运载火箭发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相应发射窗口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发射窗口主要有下列约束条件:太阳照射卫星飞行下方(星下点)地面目标的光照条件(如气象、资源等卫星);卫星太阳帆板与太阳光线的相对关系(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要求);卫星姿态测量精度要求的地球、卫星、太阳的几何关系;卫星温度控制要求太阳只能照射卫星某些方向;卫星处于地球阴影内时间长短的要求(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要求);着落回收时间的要求(如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等);对卫星轨道面的特定要求(如移动通信卫星星座、轨道交会、轨道拦截等);地球与目标天体相对位置的要求(如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其他如地面跟踪测量条件、气象条件等。 确定发射窗口,实际上是根据约束条件来确定飞行轨道与特定对象(如太阳、月球、交会对象等)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也选择适当的发射环境条件。发射窗的规律 根据各项约束条件,各类卫星的发射窗口也各有规律。 资源卫星、照相侦察卫星、中轨道气象卫星等,要求对地面目标区域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发射窗口要选择在白天。载人飞船除了要对地观察外,同时要求在白天返回着落场,因此发射窗口也在白天,其发射窗口宽度则要受到姿态测量和温控的制约,另外卫星运行区域和载人飞船着落场区的气象条件也是发射窗口需要考虑的因素。地球同步卫星(包括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等)的发射窗口主要取决于太阳角、地影、日地张角、地面测量等约束条件,因此它与太阳位置、卫星姿态、轨道、卫星控制方式(自旋稳定方式或三轴稳定方式)、轨道变轨方式、卫星的布局形式以及地面站位置等有关。 对不同的卫星即使轨道相同,发射窗口也有可能有较大的差别。一般说,由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火箭发射段的航程较长,发射点所在的子午面与转移轨道主轴(轨道近地点与远地点的连线)的夹角较大,而卫星的变轨操作等都是在转移轨道的远地点进行的,如果为了满足太阳角和日地张角等的约束,远地点应处在白天环境下,这时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就要在晚间进行。发射窗口宽度一般为1小时左右。 对于卫星星座、轨道交会、轨道拦截等发射任务而言,由于要求将卫星送入惯性空间中预定的轨道面,因此对发射时间有更严格的要求,发射时间由轨道面在惯性空间中的指向(轨道升交点赤径)确定,在一天24小时内都有可能。发射窗口的宽度取决于轨道面的误差要求。 月球探测器和行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主要取决于目标天体(月球或行星)的位置,发射必须在地球与目标天体处于一定的相对位置之时间范围内进行。如果错过这段时间,地球与目标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相应要调整火箭的发射方位角或飞行路线。 嫦娥二号第1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北京时间6日11时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嫦娥二号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副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说,近月制动是卫星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次轨道控制。嫦娥二号卫星飞行到月球附近时,其相对月球的速度大于月球逃逸速度,如果不减速,卫星将飞离月球。要实现绕月飞行,必须进行制动,将其飞行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以内,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月球卫星。 11时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地面测控系统,向嫦娥二号发出指令,卫星发动机准时点火,工作32分钟后,正常关机。对各项测量数据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为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据介绍,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实施近月制动时距月面更近、速度更快、制动量更大。同时,月球重力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也相应增大,进而影响近月点轨道预报、轨道控制精度和近月点捕获后快速定轨的精度。这对卫星的控制能力和测控系统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近月制动成功,为嫦娥二号最终进入“使命轨道”进行科学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国航天测控“月球精密定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据悉,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于近日择机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一次轨道平面机动和两次近月制动,确保卫星进入周期118分钟的“使命轨道”。通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将开展科学探测活动。编辑本段迄今的月球探测活动 全球迄今进行了127次月球探测活动 这127次探月活动中,美国57次,苏联64次,日本、中国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4次、失败63次,成功率50%。 从1958年至1976年,美国共发射了7个系列54个探测器:先驱者系列(5次发射,1次成功),徘徊者系列(9次发射,3次成功),月球轨道器系列(5次成功发射),勘察者系列(7次发射,5次成功),阿波罗系列(11次成功发射),“艾布尔”系列(3次发射,全部失败),“探险者”系列(3次发射,2次成功)。 日本月亮女神发射升空1958年至1976年,苏联共发射了4个系列64个月球探测器:月球系列(43次发射,24次成功),探测器系列(14次发射,5次成功),“宇宙”系列(6次发射,全部失败),联盟L3号(失败)。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多的国家开展了月球探测,共进行了7次: 1990年1月,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轨道器,成为第三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飞天号接近月球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未获得探测成果。 1994年1月,美国发射克莱门汀号月球轨道器,绘制月球表面数字地形图,发回180万张图片。 1998年1月,美国发射月球勘探者号轨道器,进行遥感探测,并于同年7月撞击月球寻找月球存在水冰证据。 2003年9月,欧空局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采用太阳能离子发动机,成功完成预期月球探测任务,并于2006年9月撞月。 2007年9月,日本“月亮女神”(SELENE)月球轨道器发射成功。2009年6月,“月亮女神”受控撞月,结束为期2年左右的探测任务。 2007年10月,我国嫦娥一号发射,圆满完成预定探测任务,于2009年3月受控撞月。 2008年10月,印度的“月船1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成像,并进行了矿物和化学测绘。2009年8月,“月船1号”在轨工作312天后,与地面失去联系。 2009年6月,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10月9日LCROSS成功撞击月球,发现了水。LRO目前仍在轨工作。 2010年10月,我国嫦娥二号发射,后续工作正在进行。 印度月船1号发射升空编辑本段总师访谈卫星系统总师 黄江川 发射场系统总师 周凤广 据国防科工局介绍,考虑到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 “绕”: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突破绕月探测关键技术,对月球地形地幔、部分元素及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间环境等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并初步建立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主要任务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讯与遥控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对着陆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物质成分等进行探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 “回”: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主要任务是突破采样返回探测器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技术;在现场分析取样的基础上,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进行试验室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在“绕”“落”“回”均成功实现以后,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人登上月球的计划。嫦娥三号有望文昌发射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征地工作正式启动,“嫦娥三号”有望在文昌发射。 今天上午,文昌市委、市政府举行征地工作初征仪式,全市共有18个征地工作队开赴龙楼镇、东郊镇等地进行土地调查摸底,并将在半年时间内确定最终的征地方案,为航天发射中心的顺利运转做好准备。征地工作将按照“和谐征地,自愿拆迁”的原则进行,在确保国家大局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据了解,征地工作完成后,被转移的当地群众将被妥善安置在航天发射中心的附近,政府将出资为群众建造住房和铺面,并对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进行培训,保证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和发展。 另记者从有关权威人士处获悉,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建成后,将有望发射和“嫦娥三号”,届时,文昌和海南人民将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编辑本段成功发射 西昌发射场在距离卫星发射1小时前拉响人员撤离警报,现场所有人员将撤离到2.5公里之外。据最新天气预报,发射区域降雨会在晚8点左右,无碍火箭发射。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发射后,途经四川、重庆、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已于1500秒成功升入太空。 中新网遂川10月2日电(何柳斌 李建平 刚明 华山)10月2日上午,中新网记者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了解到,“嫦娥二号”卫星整流罩于10月1日晚上19时11分许分别坠落在该县境内的2个自然村,当地人武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此次卫星整流罩分别坠落在遂川县茶乡汤湖镇的南屏、横圳两个村,一处距汤湖镇政府以北南屏村1公里处的农田里,农田砸出了一个大坑,坑深达1.5米;另一处距镇政府横圳7公里处。 据当时在汤湖镇政府值班的武装部张姓副部长介绍,1日晚19时11分许,传来前后两声“砰”声巨响,周围几公里有比较强烈的震感,当地群众按照传来声响的方向找过去,分别发现两块整流罩,并立即报告镇政府。 接到群众的准确报告后,汤湖镇武装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报告,同时派出民兵到现场维护秩序,等待上级部门回收。由于卫星整流罩陨落的落点均位于农田中,所以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了解,今年6月份以来,先后有北斗四号、鑫诺六号、嫦娥二号三颗卫星的整流罩落在遂川县境内。(完)编辑本段“奔月”进程“奔月”目标 [7]“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属于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列,本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8]嫦娥二号成功星箭分离 嫦娥二号在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9:26成功星箭分离,19时56分许展开了太阳能电池板。嫦娥二号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 北京时间10月2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2日早上8点49分,随着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回传,这幅对地球成像的照片也已经被传回,会在不久之后对外发布。嫦娥二号成功实施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北京时间10月2日中午12时2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厅准时响起口令声,“嫦娥二号”卫星按照原定计划开始了第一次中途修正。由于受入轨偏差、万有引力、宇宙环境等因素影响,在38万公里的“奔月”旅程,特别是漫长的地月转移轨道中,“嫦娥二号”卫星需要择机实施轨道中途修正,校正航向,才能顺利踏上近月点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三小时后,北京飞控中心就已经拿到了第一次中途修正的测控数据,飞控中心总体室主任汪赛进随后证实,“嫦娥二号”第一次中途修正已经获得成功。 嫦娥二号星箭分离嫦娥二号取消第二次轨道修正 由于嫦娥二号卫星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效果非常好,卫星运行一切正常,原计划于昨天中午进行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取消。据专家介绍,轨道中途修正的目标就是把卫星在原有轨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来,把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据2号下午的数字来看,这个速度增量还不到1米/秒。 据介绍,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要进行三次轨道修正,由于首次修正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目标,第二次的修正就没有必要了,在今后几天要择机进行第三次修正,目的就是要把卫星调整到抵达月球100公里近月点进行制动时的速度,因而中途修正是这次关键太空“刹车”的基础。据了解,从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到抵达距月球100公里的时间大约为5天。嫦娥二号取消第三次轨道修正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5日告诉记者,由于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满足入轨精度要求,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需进行的中途轨道修正再次取消,预计将于6日进入预定环月轨道。 据朱民才介绍,在10月2日实施的首次中途轨道修正中,北京中心对姿控扰动建立了精确的补偿模型,通过认真计算、反复复核,对卫星成功实施了首次轨道中途修正。从对修正后的轨道测量计算结果分析来看,控制非常精准,满足卫星到达近月制动点的精度要求,所以,原计划于此后进行的2次中途修正不再进行。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轨道测定及控制技术达到精确水平。接连取消中途轨道修正,将为嫦娥二号卫星节约部分燃料,为卫星在环月轨道开展绕月探测工作提供更多动力支持。嫦娥二号发回第一轨数据 在奔月的天路上飞驰112个小时后,10月6日上午,“嫦娥二号”在近月点100公里处踩下刹车,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这标志着“嫦娥二号”由地月转移轨道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环月轨道。从追月者到绕月者,“嫦娥”姑娘完成了直上九重天后最关键、最华丽的“变身”。 10时30分,“嫦娥二号”伸展筋骨,开始了制动前热身——调整姿态,卫星的490牛发动机耗时25分钟,在太空中翻了个“跟斗”,为降速做好准备。上午11时06分35秒,北京航天城飞行控制中心发出第一次制动指令,“嫦娥二号”放缓疾行的脚步,运行速度慢慢降到2.4公里/秒以下。据介绍,月球的引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速度快了卫星可能飞跑,速度过慢卫星可能会撞上月球。1942秒后,“嫦娥二号”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它立即关闭490牛发动机,回到巡航状态。 当看见飞控中心大屏幕上,粉红色和绿色的轨道线完全重合时,总工程师童斌喜极而泣。吴季说,太阳要活动,你也不可能把它抑制住,只能是抵抗它。可能会发生一些临时性的故障,这些故障可能会对卫星的飞行造成影响,比如卫星被迫转入安全模式。 吴季说,如果太阳发生大的爆发,所有的卫星可能都要失效。 万一我们的卫星在太空中遇到了大的太阳风暴,该怎么办呢?吴季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关机,只留一个最小系统维持卫星的生存,比如能接收到发出的信号。其他只要能关掉的全部关掉,等太阳风暴过去再打开。吴季说,太阳爆发的时间基本上是可以预计的,因为太阳爆发有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什么时间物质会喷发出来,是不是向着卫星来的,这些都能预计,准确率在70%至80%。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时间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345秒发射概况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目前嫦娥2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15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时间确定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国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号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发射“数秒期”。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天。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月球,开始了月球之旅。编辑本段发射准备 2010年9月28日日中午1时许,[1]随着来自贵阳市老年摩托车俱乐部的五名六旬车手作为最后一批参观者走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门即告关闭,直到嫦娥二号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记者中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看到,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

航天器工程期刊

1,定在国庆节不是搞形象工程,中央早就不提倡献礼工程了。只是这个时候发射比较有利,比如天气状况,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太阳光辐射对卫星的影响等等因素都要考虑到,综合各种因素找一个最佳点。2,飞到月球上主要是探测,看看月球上有没有值钱的矿啊,那块地适合盖房子以便将来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啊,等等。3,卫星的用途可多了去了,可以大分为三类:一是利用高度优势,进行探测。比如拍地球的照片,通过云彩的动向进行天气预报。偷拍敌人的军事基地。大面积的森林火灾爆发时可以统观全局,指导扑救。等等。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就属此类。二是用于通信和定位。通过卫星信号,可以在地球的任何地方相互通信。通过特定的接受设备,还可以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的经纬度,永远也迷不了路。三是用于太空实验。有些实验在地球上做不了,因为地球有重力。可以通过卫星在太空里做。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发射时间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空。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月球,开始了月球之旅。 嫦娥二号发射火箭残骸在10月1日19时11分坠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周围的村子。发射准备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1]编辑本段飞行数据绕月高度:100千米飞行速度:15千米/秒 由于嫦娥二号卫星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效果非常好,卫星运行一切正常,原计划进行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取消。据专家介绍,轨道中途修正的目标就是把卫星在原有轨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来,把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据2号下午的数字来看,这个速度增量还不到1米/秒。 据介绍,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要进行三次轨道修正,由于首次修正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目标,第二次的修正就没有必要了,在今后几天要择机进行第三次修正,目的就是要把卫星调整到抵达月球100千米近月点进行制动时的速度,因而中途修正是这次关键太空“刹车”的基础。据了解,从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到抵达距月球100千米的时间大约为5天。编辑本段嫦娥之路一、射向天空,飞向月球 二、X射线谱仪 三、γ射线谱仪 四、激光高度计 五、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六、微波探测仪 七、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八、940N发动机 九、测控全向天线 十、高速船微波直接调节器 其中,有四项已经打开,做好了靠近月球的准备。而剩下的三项仪器,也将于最近打开。已经有一批图片传回地球。编辑本段主要任务“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嫦娥二号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二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二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编辑本段运行时间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据探月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到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已经达到半年设计寿命,卫星系统状态良好,卫星燃料剩余仍然充足。目前工程各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论证,赋予嫦娥二号更多的使命。[2]十大使命(试验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 0 0千米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 0 0千米×15千米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探测使命)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八大技术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嫦娥二号卫星移轨道,这已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一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第二,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嫦娥二号的任务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3]编辑本段研制过程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10固定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员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大家看到这个一比一的月球着陆器的模型,这个是月球车的模型,在这里它可以模拟月球着陆器释放月球车的全过程。 专家说,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的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运载“嫦娥二号”的2号发射塔周围有三座高达175米的避雷塔。金羊网-新快报9月28日报道 随着“嫦娥二号”发射日益临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暂停对外开放。新快报记者报名参加旅行团才得以进入基地,近距离一窥发射塔的真容。此外,根据旅行团的报价,在卫星发射前,一日游的价格是160元,而到发射当天,去现场观看发射过程的游客每人将要掏出480元的高价。进基地经过层层检查昨日上午旅行团的车从西昌市区出发,经过1个多钟头的车程,终于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门口。门口的士兵认真检查每个人的身份证,而游客随身带的旅行包也被告知不能带进基地。经过层层检查,“假冒”游客的记者终于进入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运载火箭车厢系特制经历“大考”之前的基地,看不出来有任何忙碌的迹象。四周的山上环绕着云雾,给2号发射平台和整装待发的“嫦娥二号”披上了神秘的外衣。2号、3号固定发射塔和总装厂房呈三角形巍然屹立于山谷中。据介绍,“嫦娥二号”由2号发射塔发射,银灰色的“活动塔”就是火箭的“外衣”。据了解,火箭是通过火车从北京运送到西昌的,火车车厢也是根据火箭的“体型”量身定做的,车厢两边各增加了10厘米。火箭在路上耗费了6天之久。随后,工作人员利用吊车将火箭垂直竖起,对接,吊装,将其固定在发射台上。火箭已经进入“活动塔”“2号活动塔高达97米,有32层楼高,而运载‘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只有52.5米,‘活动塔’的双臂完全可以固定火箭。”解说人员告诉记者,2号发射塔周围有三座高达175米的避雷塔。“避雷塔可以保护火箭、卫星不受雷电侵扰,卫星发射时要尽量避开雷电天气。”目前,火箭已经进入了“活动塔”,工作人员从10多天前就开始对其进行发射前的检查。据介绍,在卫星发射之前,“活动塔”会随着轨道向后移动150米左右,到时候火箭的尊容将显露在众人眼前。发射时间确定国庆节“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圆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奔月梦想,而此次“嫦娥二号”再次奔月,又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嫦娥二号”卫星何时发射?官方一直没有明确表态。但昨天基地的讲解员明确表示是10月1日。当问到具体的发射时间时,讲解员称据传是早晨6时或傍晚7时,傍晚7时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火箭发射多选在傍晚时段。4公里外搭建观测点为了让更多人能在现场欣赏到“嫦娥二号”的完美升空,有关部门在离发射平台4公里外搭建了一座现场观测点,可容纳3000多人观看。记者问旅行社发射当天如何安排发车时间,旅行社表示他们做了两种方案,也是早晨6时和傍晚7时。“嫦娥”带旺宾馆生意10月1日房间价格翻倍西昌市区的宾馆近日生意火爆,尤其是三星级以上的宾馆。虽然近两天尚有房间,但几乎所有星级宾馆10月1日的房间都已经订满,而且价格都是前一天的一倍。以记者所住的宾馆为例,10月1日以前的房间价格为160元,到了10月1日就变成了320元。记者了解到,入住的人员大多是前来观看“嫦娥二号”现场发射的旅客,还有一部分是跟发射有关的全国各地的专家,最后剩余的一部分房间则被全国各路媒体赶来的记者预订了。当地村民不看嫦娥看大片卫星发射很频繁,大家都已经适应了“嫦娥二号”发射当天,以2号发射塔为圆心,2.5公里范围内,约2000名泽远乡村民将在发射前两小时内,被紧急转移。这是昨天下午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相关负责人召开疏散协调会上得到的消息。6公里内村民将被疏散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坐落在泽远乡境内,每次卫星发射前几天,当地政府都会应基地要求,对6公里以内的群众进行紧急疏散。“下午5时,基地要开‘嫦娥二号’发射前的村民疏散大会,会上将公布疏散方案。”泽远乡乡长许俊洪说,参加此次疏散大会的部门很多,既有基地内各相关部门,也有凉山州政府、西昌市政府、武装部和当地公安部门。“我们泽远乡政府是这次疏散方案的具体执行单位,要负责发射基地6公里范围内的群众转移。”据许俊洪介绍,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两个小时,乡政府将负责转移两千余名群众。“离发射2号台2.5公里范围内,麻叶林、那基和东方三个村,约2000名户籍群众必须转移。”许俊洪说,“嫦娥二号”卫星飞行轨道确定后,飞行方向6公里范围内,约有数百名村民也将“就地疏散”,“整个撤离过程将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会很迅速。”组织看发射都没人看了泽远乡党委书记沈建国自从2001年担任乡负责人以来,先后十多次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疏散转移,至今尚未发生一起因转移不及时导致出现安全事故。沈建国告诉记者,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选择在泽远乡建立基地后,先后发射了59次卫星,“刚开始,老百姓还很好奇,发射时都会集中观看,但是现在卫星发射很频繁,大家都已经适应了,我们现在即使组织他们看,都不会有人看啦。”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不少群众都知道“嫦娥二号”即将在基地发射,但很多人表示,不会去观看,但会主动配合政府进行安全转移。“我们会提前两天按照疏散方案要求,逐户通知被疏散的群众,在发射前两小时内,将他们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并组织他们去看电影。”沈建国说,以前转移时,只要老百姓听说有电影看,会很乐意转移,“我们放映的都是国内大片,像《叶问》、《黄河之恋》等,战争片比较多一点,大家也都很爱看。”沈建国坦承,作为此次“嫦娥二号”发射任务的疏散组织者,最近压力很大。“我们既要确保发射范围内,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还要防止转移后的村庄不出现火灾和盗窃。”为此,当地政府会组织200多名民兵和公安干警,在基地军方

概况 2010年9月29日,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日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嫦娥二号示意图目前与发射有关的工作已全部进入倒计时。29日敲定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国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号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发射“读秒期”。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位发射升天。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时间拟定 2010年9月28日日中午1时许,随着来自贵阳市老年摩托车俱乐部的5名六旬车手作为最后一批参观者走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门即告关闭,到嫦娥二号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看到,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2]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100公里 飞行时间:120小时发射现场观看所需费用 480元人民币携带的科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γ射线谱仪 三激光高度计 四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五微波探测仪 六太阳风粒子探测器 七X射线谱仪编辑本段主要任务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嫦娥二号将运行半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孙辉先透露,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1]编辑本段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二号肩负十大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此外,嫦娥二号还承担了4个科学探测使命: 一是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二是探测月球物质成分;三是探测月壤特性;四是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嫦娥二号八大技术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 嫦娥二号卫星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的 工作人员将长征三号丙火箭固定在发射塔内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3]编辑本段研制阶段

航天器工程期刊投稿

航空学报的投稿难度属于最高等级,审核比较严格。

《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据2015年10月《航空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编委12人,编委111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学报》共出版文献8685篇、总被下载1759301次、总被引740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9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08。 [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航空学报》影响因子为1.23,载文量为5314,被引量为46587,下载量为150442。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航空学报》主要刊登航空科学领域的研究新动态、新成果。

读者对象

《航空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主要栏目

《航空学报》设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这个会议收稿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认真写吧,多看看前辈的论文,过不过这个不好说。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嫦娥2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15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10 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3] 专家告诉大家,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的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和“回”三大关键技术。“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 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已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 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审稿周期短的航空航天类期刊是《航空学报》,《飞行力学》,《航天器环境工程》。1、《航空学报》:作为中国领先的航空学术期刊,审稿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2、《飞行力学》:该期刊被誉为国际上飞行力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审稿周期一般为三到六个月不等。3、《航天器环境工程》:该期刊创刊于1990年,是围绕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审稿周期一般为四个月左右。

航天器工程发表论文

本文由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李平岐 陈海鹏 洪刚 朱永泉 王建明等共同编撰,发表于《国际太空2017年09期》,以下为文章内容:

对于载人登火任务,若采用常规的化学推进技术,地球出发规模达到1400t,而采用核热推进技术后,地球出发规模可降低至800t。核热推进技术以其高比冲、大推力的独特性能,具有化学推进火箭无法比拟的深空探测优势。

前期火星探测任务表明,火星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某些必备条件,尤其是水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热情,成为近年来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核热推进技术以其高比冲、大推力的独特性能,具有化学推进技术无法比拟的深空探测优势。而且随着核动力技术的逐步发展,核能源安全问题可以得到可靠解决。为了确保我国在未来深空探测领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发展核热推进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载人登火任务为背景,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总体性能、设计特点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梳理。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都已开始进行移民火星的科学研究,有望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早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了载人火星探测的方案研究,并形成了载人登陆火星的“火星参考任务”(DRM)系列方案。

美国《载人火星 探索 设计参考体系5.0》(Mars DRA5.0),基本确立了“重型运载火箭+核动力末级”的总体方案,其基本方案为采用7发重型火箭将核热推进级、载人/货运有效载荷送至近地轨道,之后在近地轨道分别对接成2发货运火箭和1发载人火箭,由核热推进运送至火星并返回地球。早期,美国载人火星探测方案曾提到过利用传统化学推进系统进行载人登火,地球出发规模高达1400t。核热推进系统的结构与化学火箭发动机类似,推力也大致相当,但比冲提高到900 950s左右,地球出发规模得以降低到800t。Mars DRA5.0方案总体上采取“人货分运、物先人后”的原则。

美国Mars DRA5.0载人登火方案

参考美国Mars DRA5.0方案,我国也开展了初步的载人登火任务规划,按照地球出发规模700 800t考虑,共进行7 8次发射,在近地轨道进行5次对接。

1)由重型运载火箭1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送入近地轨道;

2)由重型运载火箭2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送入近地轨道;

3)由重型运载火箭3将轨道舱1(火星着陆下降器和上升器)送入近地轨道;

4)由重型运载火箭4将轨道舱2(火星表面生活舱和火星车)送入近地轨道;

5)由重型运载火箭5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3送入近地轨道;

6)由重型运载火箭6将液氢贮箱送入近地轨道;

7)由重型运载火箭7将载人摆渡航天器(含飞船2)送入近地轨道;

8)由载人火箭将载人飞船1送入近地轨道。

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和轨道舱1在近地轨道对接,由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将轨道舱1送入奔火轨道,轨道舱1与奔火变轨级1分离,之后由轨道舱1制动、气动减速将下降器和上升器送入环火轨道,下降器和上升器着陆火星表面;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和轨道舱2在近地轨道对接,由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将轨道舱2送入奔火轨道,轨道舱2与奔火变轨级2分离,之后由轨道舱2制动、气动减速将火星表面生活舱和火星车送入环火轨道,等待后续入轨的载人飞船;将热推进奔火变轨级3、液氢贮箱、载人摆渡航天器和载人飞船1依次在近地轨道对接,航天员由载人飞船进入摆渡飞行器,由核热奔火变轨级3(和液氢贮箱)将载人摆渡航天器和载人飞船送入奔火轨道、环火轨道。载人摆渡飞行器和先入轨的火星表面生活舱在环火轨道对接,生活舱与摆渡飞行器其他部分分离,之后生活舱和飞船2降落在火星表面。

完成使命后,航天员通过火星上升级和飞船2进入火星轨道,并与载人摆渡航天器其他部分和载人飞船1进行交会对接。返回地球之前,航天员进入载人飞船1,与摆渡航天器分离,直接再入地球。

核热推进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核热发动机和增压输送系统两部分组成。目前,国内核热发动机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核热发动机在原理上与以液氢为工质的膨胀循环发动机类似,不同的是将氢氧燃烧室替换成核反应堆。液氢推进剂从贮箱出来经泵增压后首先进入发动机冷却夹套冷却推力室后气化,之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进入推力室,另一路吹动涡轮后进入推力室。进入推力室的氢气经核反应堆加热之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经喷管高速喷出,形成推力。

核热发动机概念原理图

(1)核热发动机比冲

发动机比冲正比于推进介质温度的开方,反比于分子量的开方。由于材料及传热的限制,燃烧室温度一般不会超过3000 4000K,因此降低分子量是提高比冲的有效途径。

化学燃烧产物的分子量一般都超过10,而核热发动机可以直接将低分子量介质加热至高温,从而产生高比冲。目前而言,核热发动机最好的工作介质是液氢,既有良好的冷却和膨胀做功能力,又是分子量最小的单质。为最大化提高介质温度,核燃料棒技术水平对比冲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核热发动机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在核热发动机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的技术。

目前,俄罗斯在该领域处于最高水平,其三元碳化物技术可将氢加热到2800K以上,从而实现发动机比冲超过900s。在发动机面积比为300和喷管效率为0.96的情况下,随着氢加热温度的提高,比冲相应发生变化。

(2)核热发动机推质比

核热发动机由于有核反应堆及相关屏蔽层的存在,推质比低于常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但远大于电推进发动机,美国核热发动机推质比设计值最高达到4.8,一般取在3 4之间。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取决于与核相关的组件,如反应堆、反射层、屏蔽层、控制机构等,与常规低温发动机相关组件,如推力室、喷管、涡轮泵等质量仅占10%左右。

对于核热发动机的反应堆,构成部分主要由堆芯(含燃料和慢化剂等)、反射层、反应性控制系统、屏蔽以及其他堆内构件组成。

以美国载人登陆火星用的核热发动机反应堆为例,经估算,核反应堆的总质量约3422kg,而发动机推力约111.2kN,推质比为3.314。再综合考虑发动机喷管、涡轮泵以及推进剂输送管等,实际工程应用中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在3左右。

(3)核热发动机起动、关机性能

常规火箭发动机的能量来源于推进剂的化学反应,其加速累积和减速释放的过程与推进剂的供应量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实现比较快速的起动和关机。

而核热发动机采用核反应堆作为能量来源,其起动关机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堆的工作需求和特性,特别是核反应堆在停堆过程中,部分产物的辐射效应还会持续较长时间,需要持续予以冷却。

通过分析美国的核热发动机研制经验,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起动关机过程与常规火箭发动机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发动机关机后还要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冷停堆过程。

对34吨级月球摆渡用核热发动机的起动和关机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该发动机以美国“运载火箭用核发动机”(NERVA)计划研制发展的NRX系列发动机为原型,设计总温2361K,设计室压3.1MPa,真空比冲822s,设计推力下流量为41.7kg/s。

1)起动过程。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起动过程与常规低温火箭发动机有点类似,但时间要长得多。

起动第一阶段,液氢在贮箱压力作用下流经涡轮泵、推力室、反应堆等,反应堆处于较低功率,该过程大约需要25s,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充分预冷,并将反应堆预热。

第二阶段发动机开始加速起动,温度达到额定工况,推力达到额定推力的60%,历时约22.7s;

第三阶段是在总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室压增大至额定工况,推力达到100%,历时约3.6s。总体来看,核热发动机起动过程历时约52s,扣除发动机预冷时间,也需要约27s,起动过程的平均比冲大约只有600s。

2)关机过程。核热发动机的关机过程基本是起动过程的逆过程,但耗时要更长一些。首先,发动机要先降功率至60%工况。这一过程发动机总温保持不变,室压降低,历时约3.6s,此过程发动机比冲不变;而后,发动机在这一状态维持1 3min,主要目的是降低后续冷停堆过程中废热的产生量,以节省推进剂消耗;然后,发动机总温、推力再继续下降到发动机关机,还需要维持一个长时间小流量冷却的废热排放阶段。该34吨级核热发动机的整个关机过程历时约350s。整个关机过程中,发动机平均比冲约为600s。

核热发动机与常规发动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动机关机后还存在一个废热排放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反应堆停堆后,一些反应产物仍然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会释放出废热。以34吨级月球摆渡用核热发动机为例,该过程持续约64h,推力约为134N,比冲约400s,由于持续时间较长,这一过程中液氢消耗需要考虑,同时,这一过程的冷却氢可设计用于发电,为整个飞行器提供一定的电力来源。

核反应堆在运行时将放出γ射线和大量的中子,这些射线和中子将对航天器上的电子元器件和航天员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加以屏蔽,将其辐射水平降到许可值以下。对于空间应用的反应堆,由于体积质量的限制较严格,其电子元器件和航天员处于相对集中的位置,可采用阴影屏蔽的方式,将辐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

对于使用核动力的航天器,一般设计成细长形结构,即仪表舱、人员舱位于一端,核反应堆位于另一端,两端之间为液氢贮箱。

由于中子及γ射线的直线运动特定,且需屏蔽的位置相对集中,需要将屏蔽的区域放在屏蔽块的阴影区。

辐射屏蔽布置示意图

参考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大修制定的防护指标,集体剂量不超过600(人·mSv),个人最大剂量不超过15mSv,考虑到核热推进末级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其辐射水平可能会略高,假设核热推进系统辐射安全区的允许泄露值小于每天20mSv,此数值已大大超出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大修时制订的辐射防护指标要求。

按照火星探测任务周期为3年考虑,并假设上述辐射被火箭电气产品全部吸收,则整个任务周期累计吸收剂量为21.9J/kg,在目前的产品水平下,非抗辐射半导体元器件可以承受不小于100J/kg的电离辐射剂量。

可见,火箭电气产品受到的辐射剂量要小于元器件的承受能力,核热推进对电气系统方案并不产生本质影响,但是核热发动机必须具备基本的辐射屏蔽能力,将对外辐射控制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深空探测任务,复杂的深空辐射环境是航天器面临的主要环境,暴露在地磁层之外的深空环境中充满了高能量的混合空间辐射。

采用核热推进的航天器布置图

根据航天器在深空的飞行阶段可将深空环境分为三部分:

一是从地球飞往其他星球旅途中的空间辐射环境,其主要辐射源是太阳粒子事件和银河宇宙射线;

二是航天器降落星体过程中的空间辐射环境,其主要辐射源为星体磁场俘获的太阳宇宙射线和银河宇宙射线粒子;

三是航天器所降落的星体表面的辐射环境,主要是星体吸收宇宙辐射后所发生的二次辐射。

深空辐射环境引起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和单粒子事件,深空辐射环境中充满的高能电子、质子和少量的重离子与航天器材料作用,将引起航天器材料的性能损伤与破坏,其中高能电子对航天器材料产生电离作用、高能质子和重离子对航天器材料产生电离作用和位移作用。

在进行深空探测航天器电气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光热辐射引起的单粒子事件造成计算错误,或改变存储器中的数值等风险,软件设计时需考虑这种情况,采用计算冗余、错误校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判别,确保箭机计算的正确性。

核热推进上面级的工作环境在大气层以外,不会受到气动载荷的作用,因此其结构方案设计可以不受气动外形限制。以俄罗斯发布的核热动力运载器的概念图为例,运载器的主体承载结构以杆系为主,以此来提高运载器结构效率。而且由于没有整流罩空间的限制,有效载荷结构形式的灵活性更大、空间分布方案更多。

核热推进系统只需要液氢一种工质,因此只需要液氢一种贮箱,不需要另外设置氧化剂贮箱,在结构设计上的约束更少,可以更好地进行结构方案的优化。

但是采用核热发动机后,相比常规发动机将承受更恶劣的高温环境条件,这就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发动机附近结构、仪器和电缆等的热防护需求,保证各系统、单机的正常工作。

而且与常规发动机相比,核热发动机结构更加笨重,这就需要增大发动机部分,尤其是反应堆周围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发动机各部件的密封性。

俄罗斯核热动力运载器概念图

参考美国Mars DRA5.0方案,提出了与美国类似的载人登火初步方案,地球总出发规模约700 ~ 800t,分三次完成地火转移,单次地球出发规模约300吨级。通过分析从停泊轨道分别加速至地球出发能量C3e为8或20km2/s'时的发射效率、工作时间、引力损失以及入轨质量,给出核热推进末级的推力规模以及核热发动机的总体参数建议。

假设停泊轨道为高度200km的近地圆轨道,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取3、比冲取905s,考虑引力损失影响,不同推力规模情况下,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发射效率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发射效率指扣除核热发动机干重的入轨质量(进入地火转移轨道)与停泊轨道出发质量的比。可以看出,当过载在0.13~0.16之间时,其发射效率最高。

在发射效率已经考虑了不同过载的情况下,变轨时间不同带来引力损失影响,具体影响为过载越小,工作时间越长,引力损失越大,但发动机干重较小。按照单次地火转移的出发规模300t考虑,核热推进剂运载器的推力应该在45t左右最佳,结合美国、俄罗斯核热发动机研究情况,建议核热发动机推力按照15t考虑,核热推进运载器按照3机并联。

地球转移发射效率随过载变化情况

核热推进技术以其大推力、高比冲等特点在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应看到,目前距离核热技术的工程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攻克很多的技术难题。根据目前的基于核热推进的载人登火任务分析,核热推进运载器从地球出发到达火星需要约180天,在火星停留- -段时间后(一个星期至一年半时间不等),核热发动机再点火返回地球,因此推进剂长期贮存时间应至少为半年时间,这对现有液氢长期储存技术的挑战极大。

另外,核热发动机推力高温气氢比热(总温2500K时约为20000kJ/kg K)要远高于传统氢氧发动机的高温燃气比热( 燃气总温3400K,燃气比热3000kJ/kg K左右),导致壁面热流密度高于传统发动机,从而给冷却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要实现核热推进在载人登火任务中的应用,需重点解决核热反应堆小型化、核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推进剂长期贮存等重大技术难题。

是小鬼耶~居然偶尔看到你这个问题了……

航天器工程期刊投稿要求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嫦娥2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15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10 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3] 专家告诉大家,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的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和“回”三大关键技术。“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 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已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 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发射时间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345秒编辑本段发射概况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目前嫦娥2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15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编辑本段时间确定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国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号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发射“数秒期”。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天。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月球,开始了月球之旅。编辑本段发射准备 2010年9月28日日中午1时许,[1]随着来自贵阳市老年摩托车俱乐部的五名六旬车手作为最后一批参观者走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门即告关闭,直到嫦娥二号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记者中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看到,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2]编辑本段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100公里 降轨后高度:15公里编辑本段携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X射线谱仪 三、γ射线谱仪 四、激光高度计 五、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六、微波探测仪 七、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编辑本段主要任务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 嫦娥二号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编辑本段运行时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3]编辑本段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十大使命 (试验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探测使命)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八大技术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 嫦娥二号卫星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 嫦娥二号的任务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4]编辑本段研制过程 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10 固定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员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大家看到这个一比一的月球着陆器的模型,这个是月球车的模型,在这里它可以模拟月球着陆器释放月球车的全过程。 专家告诉记者,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的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和“回”三大关键技术。[1] 中国探月工程显示图[5][1]编辑本段相关数据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其中燃料重量约1300公斤,七种科学探测设备重约14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2010年中国第10次航天发射。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将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和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的火工品达200多种。编辑本段“奔月”时刻表 2010年10月1日11时:正式进入发射程序 2010年10月1日11时许,正式进入发射程序,也就是不可逆程序。同时举行最后一次气象“大会商”,做出可执行气象报告。 13时30分:为火箭加注液氢 气象报告出炉,如果可以按期发射,那么在火箭发射前5.5小时(也就是10月1日13时30分许),开始低温为火箭加注液氢。为保证火箭的动力,加注工作要维持到发射前最后两分钟才断开。 嫦娥二号在发射塔内17时:进入射前系统 17时许,真正进入射前系统。此时,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此时开始不断传达、下发。这一节预示着火箭进入了最紧张阶段。 18时20分:塔架平台展开 倒计时40分钟(18时20分),2号塔架回转平台从上而下逐级展开。 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 倒计时15分钟(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最后一批勤务人员离开2号发射塔架,撤离到塔架附近的山洞掩体。 18时58分27秒: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倒计时90秒(18时58分27秒),开始转电。即从地面供电转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将连接在系统上的电缆插头拔掉。 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倒计时60秒(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18时59分17秒: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倒计时40秒(18时59分17秒)01号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 倒计时10秒(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01号指挥员开始读秒。 18时59分57秒:点火 倒计时0秒(18时59分57秒)点火。 19时整:嫦娥起飞 3秒后(19时整)火箭托举“嫦娥二号”成功起飞。 19时25分53秒:星箭分离 (火箭升空1553秒后)火箭和卫星成功分离。 19时57分36秒:宣布发射成功 指挥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编辑本段飞前准备 2010年9月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透露,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包括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等在内的五大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合成演练 2010年9月25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了发射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这意味着嫦娥二号发射已 承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进入了倒计时。10月1日,嫦娥二号有望开始奔月之旅。昨天记者获准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零距离”接触了嫦娥二号,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做最后的发射准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西昌市区大约60公里,记者驱车将近一个小时,经过多道关卡检查后,才到达发射核心场地——发射平台。 “昨天下午,发射基地已经对嫦娥二号进行探月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所有发射前的检查、调试都进行完毕,现在就等着对火箭进行加注燃料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嫦娥二号奔月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天气允许,本周有望发射。 经过三次测试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已被转移到2号固定平台内,进入待命状态。 “一旦决定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将从平台内迅速转移到塔楼内,进行点火发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届时能在现场欣赏到嫦娥二号的完美升空,有关部门已经在离发射平台3公里外搭建了一座现场观测点,“那里可以容纳1000多人观看。” 据介绍,“嫦娥二号”的飞行程序和“嫦娥一号”相似,关键是它的工作轨道是200公里,这次计划把它降到100公里,能把月球看得更清楚,且其飞赴月球的时间将比“嫦娥一号”缩短,估计不到5天即可到达月球轨道。燃料加注 模拟发射合成演练 2010年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561控制大厅,数十位专家以及各个系统的在岗人员对嫦娥二号卫星和运载火箭进行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总检查,嫦娥二号各个系统运转正常,经评审团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审,评审显示各个参数正常,各个系统间配合正常达标,嫦娥二号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预计在9月29日下午将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发射合成演练。 除了进行合成演练外,在正式发射前,“嫦娥二号”还将进行一项最关键的工作:加注燃料。嫦娥二号运载火箭的燃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燃料,在火箭发射前36小时内加注;另一种是低温燃料,将在火箭发射前7小时加注。水的沸点是100℃,而这些低温燃料的沸点分别为-253℃和-183℃。在空气中极易挥发,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爆炸,所以对加注燃料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记者28日下午在发射场看到,充当工作平台的活动塔与2号固定发射塔紧紧对接着,嫦娥二号被活动塔包裹在里面,接受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最后测试。 据工作人员介绍,活动塔“脚”下装有64只滑轮,在进行模拟发射演练和发射前,活动塔被挪移到150米外。2010年9月29日下午,发射场将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发射合成演练,2010年9月30日下午或10月1日上午将加注最后一次燃料。 发射场全面戒严 2010年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面戒严,当日起至嫦娥二号发射时,发射中心停止接待游客。记者当日上午在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专用公路上看到,距离发射中心10公里的路段上,4个哨卡严密审查过往车辆。 另据记者了解,2010年27日下午5时许,泽远乡召开了居民疏散动员会。 泽远乡跃进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在卫星发射前两小时通知乡亲们自备食物和饮用水前往安置点;若是夜间疏散、雨天疏散,卫星基地、乡政府还会为乡亲们准备电筒、雨衣。 2号塔架发射原因 此次嫦娥二号为何会选择在2号发射塔架进行发射,基地一位工作人员称,今年以来,基地内的发射任务较多,一般2号和3号两个发射塔架会轮流承担火箭发射任务,此前3号塔刚执行过任务。[6]卫星测量船的准备

国际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会议是一个面向国际学术界的重要交流平台,投稿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你的研究内容、水平和撰写能力等。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经验和建议: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100公里 飞行时间:120小时 发射现场观看所需费用 480元人民币 携带的科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γ射线谱仪 三.激光高度计 四.太阳能高能粒子探测器 五.微波探测仪 六.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七.X射线谱仪 编辑本段主要任务任务概述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嫦娥二号将运行半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孙辉先透露,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1] 编辑本段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二号肩负十大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嫦娥二号还承担了4个科学探测使命 一是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二是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三是探测月壤特性; 四是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嫦娥二号八大技术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 嫦娥二号卫星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 嫦娥二号的任务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4] 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员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大家看到这个一比一的月球着陆器的模型,这个是月球车的模型,在这里它可以模拟月球着陆器释放月球车的全过程。 专家告诉记者,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的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回”三大关键技术。 数字解析——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比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和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的火工品达200多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