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博士论文发表在nature

发布时间:2024-07-04 14:36:58

博士论文发表在nature

作者 | 张晴丹

你能想象0.2克的“绳子”可以提起5公斤重的物体吗?

没开玩笑,这是科研人员创造出的一种力学性能惊人的新材料。它不但具有很好的拉伸性能,拉伸长度能达600%,而且还非常坚韧。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博士后王美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介绍了这款新材料。它属于离子液体凝胶的一种,在抗拉伸性能和韧性上创造了这类材料的最高纪录,也展现出比水凝胶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审专家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赵选贺认为,“这些透明的离子液体凝胶具有非常坚韧的机械性能,而且最大的亮点是制作简单,易于使用。”

1+1 10,凝胶界的“佼佼者”

“通常凝胶的机械性能很弱,比如豆腐。但在自然界中也有例外,比如人体内的软骨。一些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制造坚韧的凝胶,这启发了我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负责人Michael D. Dickey告诉《中国科学报》。

此次创造出的离子液体凝胶含有超过60%的离子液体,主要包含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两种物质,前者是用于婴儿尿不湿吸水的主要材料,后者是用于隐形眼镜的主要材料。最后,混合材料兼具了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离子液体凝胶的优点,实现了1+1 10的效果。

王美香介绍,新材料透明度达90%以上,其内部的聚合物网络微结构使凝胶拥有极高的力学性能,可拉伸而且非常坚韧。拉伸的长度能达600%,模量有约50个兆帕,断裂强度约有13个兆帕。这是目前离子液体凝胶界的最高纪录。

论文中展示的是用0.2克的离子液体凝胶材料,轻松提起1公斤重量的物体。事实上提起5公斤的重量也不在话下,但因实验室没有5公斤的标准件,他们后来用5公斤的水桶做了实验,材料本身不会有任何破损。

离子液体这个溶剂本身不挥发,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因此,创造出的这款离子液体凝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电池、传感器、3D打印、致动器和柔性电子设备等。”Michael D. Dickey说。

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是当下科学研究的热门之一,要同时满足可弯折、扭曲、拉伸等需求,所以对材料的要求极高。以往做展示用的较多的是传统柔性材料——水凝胶,但水凝胶稳定性是个大问题,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水分蒸发、性能受损。

“离子液体凝胶完全可以替代水凝胶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上的应用。首先它很稳定不挥发,不需要任何包覆;其次具有高导电性,不需要额外添加导电介质;可穿戴设备往往需要大变形,离子液体凝胶还可以用来开发应变传感器。”王美香说,“还有一点,它具有自愈合和形状记忆的特性。”

一步法轻松做成

长期以来,在凝胶材料领域最火的,非水凝胶莫属。

实际上,水凝胶在生活中已相当常见。比如,隐形眼镜、果冻、龟苓膏等都是水凝胶的“产物”。自62年前水凝胶横空出世,科研人员便绞尽脑汁地挖掘其力学性能,涌现了无数重大成果。

但同为凝胶材料,离子液体凝胶领域的研究则发展较慢。例如力学性能研究还是一块空白,很难把它的力学性能做到与高强度水凝胶相媲美的程度。

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合成高强度离子液体凝胶的方法并不易。为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一些研究人员采用多步法或者溶剂交换,整个过程耗时长、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

挑战不可能,这是科研工作者骨子里的基因,恰好离子液体这个溶剂的“72般变化”也让王美香着迷。

“顾名思义,水凝胶用的溶剂只有一种,就是水,而离子液体凝胶用的溶剂是离子液体,有成千上万种,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王美香对《中国科学报》说。离子液体在室温下是一种液态的熔融盐,里面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只要熔融盐里的正负离子不一样,就可以实现离子液体的千变万化。

研究选材是从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的单体开始。

最初,王美香把两种材料分开来做。当把丙烯酰胺融到离子液体后,产生的凝胶跟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不透明、发白,就像晒干的面条一样特别脆,一碰就断。随后她又试了丙烯酸,做出来的凝胶则超级软,透明度达到百分百。

完全就是两种极端!这让她无比兴奋,如果把三者混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把丙烯酰胺和丙烯酸融到离子液体里,再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然后混匀,用高功率紫外灯照射,3分钟就能制作出论文中这种新型混合材料。”王美香说,“就是这么简单。”

一步法就这样诞生了!它为离子液体凝胶研究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为实验蓄能,把理论变为现实

王美香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博期间,就一直从事水凝胶研究。但她看到了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的巨大潜力,因此萌生了调整研究方向的想法。

2018年12月,王美香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后,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做博士后,主要致力于高机械性能凝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以及研究其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全固态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传感器和驱动器等领域的应用。

在新的平台,王美香也顺利转换到新赛道,开始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研究。

但是,王美香刚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冠疫情就来了,一下打乱了研究计划,学校封闭,无法进入实验室。

她便利用这段时间查阅文献,为实验蓄能。在家“闭关”三个月后,终于等来复工的消息。王美香便一头扎进实验里,每天在实验室待八个小时,把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晚上回家查资料来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

幸运的是,这项工作从始至终都比较顺利,这篇论文投给期刊也很快被接收。并且,评审专家都对该成果给了很高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将会做应用方面的拓展,想把离子液体凝胶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用于开发新型柔性机器人。”王美香说。

参与这项研究的一共有9位作者,其中华人学者就有4位。除了王美香,另外3位分别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胡建,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张鹏尧,以及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研究助理教授钱文。

天才总是那么瞩目,总是被大家仰望着敬佩着,虽然如此,我并不羡慕天才。

一、天才的要承担的责任往往更加重大

天才有着超越常人的智商,所以天才们都是十分特别的,所以他们总不可能和常人做一样的事情,不可能和普通人从事一样的工作,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往往更加重要,比如他们可能要承担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有着改变国家的命运的任务,这些对于我来说实在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也没有办法想象当自己需要承担这一切的时候会怎么样,应该会失去很多快乐吧!所以,我敬佩天才们,感谢他们的智慧带给了这个时代很多我们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但是我不羡慕他们。二、我十分珍惜现在的拥有的一切

虽然我的智商很一般,完全说不上天才型选手,但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路走过来,也从小学读到了大学,身边也有很多支持自己的朋友,我十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但是,天才总是孤独的吧!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天才十分稀少,所以和天才有共同语言的人真的很少,天才们只能一个人站在金字塔的,苦心钻研,默默忍受孤独。天才们表面上十分风光,好像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坚信苦楚吧!我是一个十分害怕孤单一人的人,我没有办法离开自己的朋友,一个人一头扎进枯燥的学术研究,所以我并不羡慕天才。三、这个世界需要不仅需要天才也需要普通人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天才,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不喜欢天才吧!但是既然上天已经决定了不让我以天才的身份出生,没有天才那聪明绝顶的智商,我也要像罗翔老师说的那样,要演好上天给我的剧本,演好属于我的剧本。我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天才,平凡的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是十分可贵的,清洁工人,食堂阿姨,外卖小哥,菜市场摊主等等,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都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人,我也是这样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大家都是都是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并没有闲工夫羡慕天才。你羡慕天才吗?还是和我一样只想当一个普通人,欢迎分享!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并没有相应的称号,不过也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像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对比可知道这两本杂志的高度。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像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对比可知道这两本杂志的高度。

介绍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

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并没有相应的称号,不过也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像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对比可知道这两本杂志的高度。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当然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不是固定不变的。非核心期刊经过努力,可以跻身于核心期刊之列,核心期刊如故步自封,也会被淘汰。

博士在nature发表论文

因为他发表的这篇文章有着很多的看点,里面的一些东西是值得研究的,所以可以创造校史。

作者 | 张晴丹

你能想象0.2克的“绳子”可以提起5公斤重的物体吗?

没开玩笑,这是科研人员创造出的一种力学性能惊人的新材料。它不但具有很好的拉伸性能,拉伸长度能达600%,而且还非常坚韧。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博士后王美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介绍了这款新材料。它属于离子液体凝胶的一种,在抗拉伸性能和韧性上创造了这类材料的最高纪录,也展现出比水凝胶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审专家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赵选贺认为,“这些透明的离子液体凝胶具有非常坚韧的机械性能,而且最大的亮点是制作简单,易于使用。”

1+1 10,凝胶界的“佼佼者”

“通常凝胶的机械性能很弱,比如豆腐。但在自然界中也有例外,比如人体内的软骨。一些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制造坚韧的凝胶,这启发了我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负责人Michael D. Dickey告诉《中国科学报》。

此次创造出的离子液体凝胶含有超过60%的离子液体,主要包含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两种物质,前者是用于婴儿尿不湿吸水的主要材料,后者是用于隐形眼镜的主要材料。最后,混合材料兼具了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离子液体凝胶的优点,实现了1+1 10的效果。

王美香介绍,新材料透明度达90%以上,其内部的聚合物网络微结构使凝胶拥有极高的力学性能,可拉伸而且非常坚韧。拉伸的长度能达600%,模量有约50个兆帕,断裂强度约有13个兆帕。这是目前离子液体凝胶界的最高纪录。

论文中展示的是用0.2克的离子液体凝胶材料,轻松提起1公斤重量的物体。事实上提起5公斤的重量也不在话下,但因实验室没有5公斤的标准件,他们后来用5公斤的水桶做了实验,材料本身不会有任何破损。

离子液体这个溶剂本身不挥发,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因此,创造出的这款离子液体凝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电池、传感器、3D打印、致动器和柔性电子设备等。”Michael D. Dickey说。

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是当下科学研究的热门之一,要同时满足可弯折、扭曲、拉伸等需求,所以对材料的要求极高。以往做展示用的较多的是传统柔性材料——水凝胶,但水凝胶稳定性是个大问题,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水分蒸发、性能受损。

“离子液体凝胶完全可以替代水凝胶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上的应用。首先它很稳定不挥发,不需要任何包覆;其次具有高导电性,不需要额外添加导电介质;可穿戴设备往往需要大变形,离子液体凝胶还可以用来开发应变传感器。”王美香说,“还有一点,它具有自愈合和形状记忆的特性。”

一步法轻松做成

长期以来,在凝胶材料领域最火的,非水凝胶莫属。

实际上,水凝胶在生活中已相当常见。比如,隐形眼镜、果冻、龟苓膏等都是水凝胶的“产物”。自62年前水凝胶横空出世,科研人员便绞尽脑汁地挖掘其力学性能,涌现了无数重大成果。

但同为凝胶材料,离子液体凝胶领域的研究则发展较慢。例如力学性能研究还是一块空白,很难把它的力学性能做到与高强度水凝胶相媲美的程度。

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合成高强度离子液体凝胶的方法并不易。为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一些研究人员采用多步法或者溶剂交换,整个过程耗时长、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

挑战不可能,这是科研工作者骨子里的基因,恰好离子液体这个溶剂的“72般变化”也让王美香着迷。

“顾名思义,水凝胶用的溶剂只有一种,就是水,而离子液体凝胶用的溶剂是离子液体,有成千上万种,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王美香对《中国科学报》说。离子液体在室温下是一种液态的熔融盐,里面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只要熔融盐里的正负离子不一样,就可以实现离子液体的千变万化。

研究选材是从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的单体开始。

最初,王美香把两种材料分开来做。当把丙烯酰胺融到离子液体后,产生的凝胶跟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不透明、发白,就像晒干的面条一样特别脆,一碰就断。随后她又试了丙烯酸,做出来的凝胶则超级软,透明度达到百分百。

完全就是两种极端!这让她无比兴奋,如果把三者混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把丙烯酰胺和丙烯酸融到离子液体里,再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然后混匀,用高功率紫外灯照射,3分钟就能制作出论文中这种新型混合材料。”王美香说,“就是这么简单。”

一步法就这样诞生了!它为离子液体凝胶研究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为实验蓄能,把理论变为现实

王美香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博期间,就一直从事水凝胶研究。但她看到了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的巨大潜力,因此萌生了调整研究方向的想法。

2018年12月,王美香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后,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做博士后,主要致力于高机械性能凝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以及研究其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全固态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传感器和驱动器等领域的应用。

在新的平台,王美香也顺利转换到新赛道,开始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研究。

但是,王美香刚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冠疫情就来了,一下打乱了研究计划,学校封闭,无法进入实验室。

她便利用这段时间查阅文献,为实验蓄能。在家“闭关”三个月后,终于等来复工的消息。王美香便一头扎进实验里,每天在实验室待八个小时,把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晚上回家查资料来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

幸运的是,这项工作从始至终都比较顺利,这篇论文投给期刊也很快被接收。并且,评审专家都对该成果给了很高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将会做应用方面的拓展,想把离子液体凝胶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用于开发新型柔性机器人。”王美香说。

参与这项研究的一共有9位作者,其中华人学者就有4位。除了王美香,另外3位分别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胡建,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张鹏尧,以及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研究助理教授钱文。

天才总是那么瞩目,总是被大家仰望着敬佩着,虽然如此,我并不羡慕天才。

一、天才的要承担的责任往往更加重大

天才有着超越常人的智商,所以天才们都是十分特别的,所以他们总不可能和常人做一样的事情,不可能和普通人从事一样的工作,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往往更加重要,比如他们可能要承担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有着改变国家的命运的任务,这些对于我来说实在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也没有办法想象当自己需要承担这一切的时候会怎么样,应该会失去很多快乐吧!所以,我敬佩天才们,感谢他们的智慧带给了这个时代很多我们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但是我不羡慕他们。二、我十分珍惜现在的拥有的一切

虽然我的智商很一般,完全说不上天才型选手,但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路走过来,也从小学读到了大学,身边也有很多支持自己的朋友,我十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但是,天才总是孤独的吧!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天才十分稀少,所以和天才有共同语言的人真的很少,天才们只能一个人站在金字塔的,苦心钻研,默默忍受孤独。天才们表面上十分风光,好像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坚信苦楚吧!我是一个十分害怕孤单一人的人,我没有办法离开自己的朋友,一个人一头扎进枯燥的学术研究,所以我并不羡慕天才。三、这个世界需要不仅需要天才也需要普通人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天才,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不喜欢天才吧!但是既然上天已经决定了不让我以天才的身份出生,没有天才那聪明绝顶的智商,我也要像罗翔老师说的那样,要演好上天给我的剧本,演好属于我的剧本。我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天才,平凡的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是十分可贵的,清洁工人,食堂阿姨,外卖小哥,菜市场摊主等等,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都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人,我也是这样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大家都是都是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并没有闲工夫羡慕天才。你羡慕天才吗?还是和我一样只想当一个普通人,欢迎分享!

我并不羡慕天才,身为天才肯定受到很多关注,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会有许多,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不被更多人关注。

黄维院士在nature发表论文

我觉得有可能。因为这所大学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每年的学生质量很高,现在又有这么高质量的论文出现,定会可以成为双一流学校。

中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连发两篇论文。曹原曾因发现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而被誉为“石墨烯的驾驭者”。他还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并被一些报道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认为有希望,他们的学生质量都非常高,学校的专业是越来越好。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出炉前,关于哪些普通高校会脱颖而出的预测,相信不会停止。综合目前各方情况来看,有一些普通高校已经被视作跻身第二轮“双一流”的大热门,比如说燕山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等。不过,在正式名单没有发布前,这些都仅停留在可能性层面。

今天给各位高考生及家长推荐的这所普通高校,它因为半个月时间内,连续在全球顶尖期刊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3篇论文而备受关注。没错,它就是地处“六朝古都”的南京工业大学。

3篇顶尖期刊论文提振入围“双一流”呼声

Nature和Science,是全球公认的两大顶尖水平期刊,各大高校均能以在其中发表论文而骄傲、自豪,即便是“双一流”名校,一年也很难在Nature和Science中有所建树,有些甚至是颗粒无收。所以,南京工业大学半个月内能产出3篇,足见其有不俗实力。

最早一篇是3月11日,出自南工大邵宗平、周嵬教授团队,发表在Nature当中。仅一天之后,Science上出现了南工大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赵莉莉教授的共同通讯单位文章。3月26日,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出现在了Science上。

优势学科具备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

一所普通高校,要想入围“双一流”,公认度较高的基本标准是有在高校圈领先的优势特色学科。在这方面,南京工业大学已经具备。

由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还没出来,这里暂且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佐证。南工大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档,这已经是排名全国前5%的实力。上文介绍的在Nature上发文的赵莉莉教授,正是南工大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优秀代表教师。

除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很优秀外,南工大黄维院士所在的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也有不俗实力。

国家科技三大奖表现亮眼

在高校圈,南京工业大学还有一大优势特色,那就是在历年国家科技三大奖中都有不错表现。以“双一流”启动建设以来的前四年(2016年度-2019年度)为例,南工大的“三大奖”折合数排名国内第45位,高于不少“双一流”名校,相信这也会给南工大冲击新一轮“双一流”加分不少。

除了顶尖期刊论文方面连连出彩之外,南京工业大学在近日发布的ESI、校友会等各类榜单中也有不俗表现。以校友会2021大学排名为例,南工大位列国内第77位、“四非”高校第9位。

总得来说,不论是从综合实力,还是学科优势特色和科技(科研)成果产出来看,南京工业大学已经达到了“双一流”高校标准。不过,在江苏省内,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同样很有竞争力,所以南工大要想跻身名校方阵,还是颇具难度的,毕竟省内的竞争就非常激烈。

小伙伴们,对于南京工业大学在新一轮“双一流”中的前景,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在nature发表论文

大学教授级别。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并没有相应的称号,不过也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

Nature详细介绍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

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Nature 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以其高水平、严谨的科学论文而著名。发表 Nature 论文的难度较大,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论文发表在nature

发表nature意味着:

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方面有优先权。如果能发表一篇文章,升为教授或者正高职称,再到二级岗教授,如果再多几篇、影响力再大一些,有参与中科院院士评选的资格了。

扩展资料

Nature杂志,中文名又被称为《自然》杂志,世界著名的综合类期刊,创刊于1869年的英国,最新的影响因子为43.07,年收录文章904篇,论文的平均录用比例只有10.62%,也就是说投稿在这个杂志每年将近有一万篇的研究论文,但最终收录的不到1000篇,中国的学者发表的数量现在有所提高,大概在年均100篇,这对于有着几十万科研人员的中国来说,比例是很低的。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1.456。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