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论文发表第一年被引次数

发布时间:2024-07-04 17:17:35

论文发表第一年被引次数

被引次数是指该篇论文发表后,截止目前被其他论文在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次数。

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的标志(或数据等)。中国的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引用率却是100名以外,这种现象是浮躁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历史、科学技术上不成熟造成的。

论文引用的意义:

科学论文最后所引用的文献,在论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都知道,一个课题在开始进行研究前,必须对前人做过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调研和追索,应该对整个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调研结果应当表明自己所选的课题一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没有做完的,而且是有意义的课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孤陋寡闻而重复人家做过的工作。

同时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必须不断追踪和课题相关的同行的进展,以修改或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一句话从事科研工作必须明白阅读是深入研究的基础“这一十分浅显的道理”。

“被引次数”是指该篇论文发表后,截止目前被其他论文在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次数。

亲爱的楼主:论文引用率是指科学论文对文献的引用次数。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的标志(或数据等)。中国的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引用率却是100名以外,这种现象是浮躁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历史、科学技术上不成熟造成的。我觉得你从被引用频数上还是能初步判断他的学术水平的,当然现在有很多自引的,就是自己的一篇文章引用另一篇文章,如果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引用频次,那他的水平还是有待考察的祝您步步高升记得点击采纳为最佳答案哦,谢谢咯

期刊论文发表一年被引次数

论文被引肯定是某个地方被别人认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算一个优良的论文,但是若想达到优秀的论文水准,可能要上百的引用吧。但是一般只有好的review才能达到那水平。总之,一年引用两三次算不错。

期刊论文发表有次数限制吗?中级职称及以上级别的职称基本都是需要发表若干篇职称论文的,发表若干职称论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准备早发表,但一些作者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发表,几篇论文打算集中发表,职称评审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一年发表两篇或更多的文章,只要作者时间安排合理,最终也能按时提交职称论文,一年发表两篇或者更多的职称论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职称评审文件中会明确规定职称论文不能集中同一时间发表尤其是不能集中发表在同一刊物上,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集中发表了。 很多职称申报者不是很清楚论文发表时间的有效期,有的一次突击发表2、3篇。根据众多作者的论文发表经验,原则上最好是一年一篇,或者1年2篇的话,发表时间上最好错开下。主要是给评审老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至于发表时间间隔多久,职称文件一般没有对此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按照我们推荐的最佳做法就行,也就是一年一篇。当然,有部分朋友可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2、3个月左右发表2篇也是可以的,所以,这里我们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论文发表的准备,这样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 职称论文发表时间很关键,往往决定了作者能否晋升,如何把握好论文的发表时间需要作者先了解清楚当地或是本单位的具体时间要求,按照要求合理规划积极准备,总体来说职称论文发表是宜早不宜晚,广大作者要尽早准备为好,最好不要出现集中发表的情况。

亲爱的楼主:论文引用率是指科学论文对文献的引用次数。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的标志(或数据等)。中国的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引用率却是100名以外,这种现象是浮躁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历史、科学技术上不成熟造成的。我觉得你从被引用频数上还是能初步判断他的学术水平的,当然现在有很多自引的,就是自己的一篇文章引用另一篇文章,如果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引用频次,那他的水平还是有待考察的祝您步步高升记得点击采纳为最佳答案哦,谢谢咯

发表论文被引用次数

被引次数是指该篇论文发表后,截止目前被其他论文在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次数。

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的标志(或数据等)。中国的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引用率却是100名以外,这种现象是浮躁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历史、科学技术上不成熟造成的。

论文引用的意义:

科学论文最后所引用的文献,在论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都知道,一个课题在开始进行研究前,必须对前人做过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调研和追索,应该对整个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调研结果应当表明自己所选的课题一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没有做完的,而且是有意义的课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孤陋寡闻而重复人家做过的工作。

同时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必须不断追踪和课题相关的同行的进展,以修改或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一句话从事科研工作必须明白阅读是深入研究的基础“这一十分浅显的道理”。

要查看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可以使用学术搜索引擎或数据库,如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或Scopus等。在这些数据库中,可以通过输入论文的标题或作者等信息来搜索论文,并查看它的被引用次数。在Google Scholar中,

可以在搜索结果中找到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也可以点击“引用”链接查看具体的引用文献列表。在Web of Science或Scopus中,可以查看论文的引用索引或引用报告,其中包含了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引用文献的详细信息以及引用网络图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者评估论文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可以为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论文的引用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水平,对于课题组而言论文引用的次数反映了这个课题在本领域当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当然文章不被引用,引用次数的多少还与研究的方向是否热门,成果所涉及的领域是不是宽广有关。如纳米材料研究,纳米很时髦,且它能应用于化工,能源,环保和消毒等领域,研究纳米的人也很多,当然发表关于纳米文章的人也多,你引用我,我引用你,这样,纳米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自然也就多,若杂志常发关于纳米研究的文章,则该杂志的影响因子自然就会增加了。其他的行业也是一样的。期刊喜欢发表简明扼要的论文,对字数和页数都有严格要求,但是这样会导致作者删除论文内容,从而不利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但是也不是说为了让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增加,就故意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故意增加文章的总字数。作者数量、参考文献数与引文引用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引用的文章越多,被引用的次数就越频繁。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参考,研究时间越长,发现、阅读和学习就会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资料和理论,结论越可靠,就越有可能被引用。

发表论文数量被引用次数

如何检索论文被引用次数 如果是在国内发表的中文论文,可以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检出的论文后面有被引用的次数。 如果是在国外发表的英文论文,就需要在汤森路透的SCIE(或SSCI、AHC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怎么查外文文献的被引用次数 建议使用百度学术搜索,可以搜索中外文文献。网址是 xueshu.baidu/。对于每篇文献都标示了被引情况,你试一试。 如何查询文章的被引用次数 当然可以,epubki/grid2008/index/ZKCALD,在全文那行输入关键词,检索一下,就能看到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了。截个图 如何查询文章的被引用次数 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出来的文章,每篇后面都自动显示被引用次数。 如何查询文章的被引用次数 ? 请您先进入ISI资料库,您可利用Title、Author、 Year Published等相关条件查询您的文章被引用次数。 ? 将查询结果的Cite:#填入ISI引用次数。 ? 请您先进入ISI资料库,选取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如何查询文献被引用次数 当然可以,epubki/grid2008/index/ZKCALD,在全文那行输入关键词,检索一下,就能看到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了。 截个图 在哪里可以查到文章被引用的次数 web of science,scifinder,google都可以 如何在NCBI里查询其中文章的引用次数啊??急用哦 you can not see the total cites at NCBI,but you can do this棱on google scholar 怎么查询文章sci被引用次数 library.shmu.edu/databases/wok 进去有详细说明 点击网页:搜索你的文章,会显示引用次数 如何查询文章被SCI引用次数 打开web of science数据平台检索到文章。 0ISI Web of Science 文献检索方法 在检索结果页面,点击文章题目右侧的“被引频次:”旁边的数字,如图。进入 施引文献页面。 点击“查看其他的被引频次计数”,如图。在右侧会展开一个树状表。 4 在树状表里点击第一个检索范围前面的加号,如图,它包含scie这个库,就可以看到scie的引用次数了,这才是被sci引用次数。

“被引次数”是指该篇论文发表后,截止目前被其他论文在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次数。

不多。论文被引用没有特别固定次数的要求,一般的期刊和专科论文,通常是30以下。稍微要求高的和本科论文,一般在20以下。研究生和学报之类的,一般10以下,甚至有要求5以下的。

论文发表一年被引

“被引次数”是指该篇论文发表后,截止目前被其他论文在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是指该篇论文发表后,截止目前被其他论文在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次数。

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的标志(或数据等)。中国的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引用率却是100名以外,这种现象是浮躁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历史、科学技术上不成熟造成的。

论文引用的意义:

科学论文最后所引用的文献,在论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都知道,一个课题在开始进行研究前,必须对前人做过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调研和追索,应该对整个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调研结果应当表明自己所选的课题一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没有做完的,而且是有意义的课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孤陋寡闻而重复人家做过的工作。

同时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必须不断追踪和课题相关的同行的进展,以修改或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一句话从事科研工作必须明白阅读是深入研究的基础“这一十分浅显的道理”。

二八定律,世界财富的普遍原则是真的吗?为什么? 是不是真的这个姑且不论,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 为什么? 因为:人和人是有差异性的。每个人都是独立唯一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做人做事方法、思维思考方式、认知行为模式等等,这些都是不相同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差异性的存在,所以形成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人生。物质财富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20%的是富人,80%的人是穷人; 20%的人知道只有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却只会做白日梦; 20%的人目光长远,有自己的人生规划,80%的人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 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 二八并不是确数而是虚数,一九定律、三七定律也都是存在的公认定律,但和二八定律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二八定律是一个统计学上面出现比较多的比例关系,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不是不变的原则。甚至在大多数事情上面只能有参考意义,谈不上任何指导意义。 假设100人拿相同的钱去赌大小。第一轮结果就是50:50,但是输了的参与不了,只能赢家继续,所以第二轮变成了75:25 。赢的25个人每个人掌握先前四倍的财富。其中任选20人是不是占有80%财富,而余下5人和75人放一块就变成了80%的人占有20%的财富了。 是不是上面的例子证明了二八定律,然后很多人直接把这个比例用来在生活中去证明很多事情。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回到例子,有两个必要条件。 1.要保持二八定律必须是赢的25人不再参与这个活动。 2.如果这些人继续参与活动,二八定律所统计的人数整体只能是25人,不能是原先的100人。 所以,一个看似真理的二八定律一下出现了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选择对象群体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继续博弈后形成新的比例的问题。两个都直接挑战了二八定律所谓的定论性。 1.使用实际的数量词去描述比使用“多少”“大小”等虚量词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接受者理解。 2.因为二八定律使用较多,容易被人们潜意识认可这是真实存在的,比较容易相信。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只是做为 娱乐 的话过耳即可,无需深究。但是如果是做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切记保持怀疑的态度,探知事物真相才能走得更稳和更远。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又叫帕累托法则。即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份,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该定律被广泛应用于 社会 学和经济活动中。 在世界财富的分配中,二八定律基本是铁律。世上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2000年时,全球1%的富人掌握了全球45.5%的财富,而到了去年,根据瑞银“全球财富金字塔"的年度调查报告,全球超过一半的财富都掌握在1%的富人手中。若按照这个趋势延续下去,到2030年,全球1%的富人将会掌握全球64%的财富!可见,以后不是二八,而是一九比例了。 其实,之所以在世界财富分配中会出现二八定律,不过是自然界规律在人类 社会 中的体现。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就是自然法则,体现在人类 社会 就是二八定律。我们只有认清这个规律,才能调整好心态,以更加积极,坚定,平和的态度对待生活。 是真的,每个人的性格,家庭环境,处事方法都不一样,那么在任何行业里都会遇到一些波折,困难,人际关系维护等等的问题,会有极少数人坚挺过来,挺过来的人都知道自省,也深知如果这关过不去,那么到任何行业都会像K线图一样,上上下下,却够不到顶,挺不过来的人都只会怨恨行业,企业不行!就如:打井,你遍地挖坑,却从不深入打水,只会怪下面没有水,却不反思自己是否坚持到底了。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所有人最易忽略的一点,希望对有缘人起到作用。[可爱] 是真的。有的可能还不是二八定律甚至是19定律越往上淘汰的几率越高,例如资本市场上就是典型的小于二八定律的存在,只是少数人能赚到钱 二八定律不是仅仅存在于财富世界,它差不多也算是一个客观规律。你联系一下生活,我们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也只有估计百分之二十不到的内容才是对自己有益的?我们工作的单位,是不是主要的效益产生于百分之二十的群体?我们的人生的重要时间段,是不是也就那百分之二十的岁月才是关键时期? 我们读的书,是不是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才值得读(这也指导我们选择经典类型的)?交朋友也可以运用这个道理,是不是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才值得交往,而大部分的人不值得花时间在他们身上?等等,以此类推。这个百分之二十是个不具体的数字,是指少量的部分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平时养成这种意识,会对我们进行选择以及思维意识起到指导作用。 说起“二八定律”,我们通常都不觉得陌生,最常见的表述见诸于商业分析报告,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收入或利润,而剩余80%的客户则只创造了20%的收入或利润。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对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盈利模式进行经济学研究时,偶然注意到一个现象,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的手里。 通过加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时,他发现在其他国家、在更长的时间段内,这种现象或趋势呈现较为规律的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数据事实中发现, 社会 上20%的人口占有80%的 社会 财富,或者换而言之,财富在 社会 人群中的占有和分布是不平衡的,而且这种不平衡的分布结构是相对规律和稳定的。 再推而广之,“二八定律”的适用范围既覆盖了经济学的范围,又可以扩展衍生到 社会 学的范畴。在经济领域,除了前述举例之外,20%的产品商品贡献了80%的利润;20%的知名品牌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还有20%的资源消耗创造了80%的回报收益。 在 社会 领域,我们通常用20%的时间完成工作中80%的重要部分,而剩下80%的时间仅用于完成20%的工作事务;我们经常使用的物件如家具和衣服,约有20%的部分承担了80%的磨损,而另外80%的物件却因为使用频率不高而只产生了20%的磨损;我们经常交往的20%的朋友会占用我们80%的社交时间,剩下80%的朋友偶尔走动联系,只用去我们20%的社交时间。 “二八定律”揭示的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不平衡性,反映了一种非线性的逻辑关系。它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规律。二八定律的背后核心是资源的稀缺性与需求的无线增长根本矛盾造成的,函数上呈现正态分布,表现形式为有钱的人始终是少数,工作能力强的人始终是少数,销售业务强的始终是少数,领导能力强的始终是少数。 奶头乐理论便是迎合财富二八定律的产物 社会 财富分配中一直存在这种现象,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 社会 百分之八十的财富,为什么呢? 为什么财富难以平均? 财富真的可以平均化吗? 答案是很难平均拥有同样多少的财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每个人拥有的聪明才智不同,创造的财富多少不同,拥有的财富不同,以致影响下一代的背景不同,拥有的财富不同等等众多原因 《参考消息》有这样一则报道:瑞士信贷银行在研究报告中称, 在俄罗斯,10%最富有的公民掌握了俄罗斯全部私人财富的82%, 在美国,10%的最富有公民掌握了美国全国私人财富的76%, 在中国,10%最富有的公民掌握了中国全国私人财富的62%。 从这三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不论在哪个国家,财富的分布都是符合二八定律的。 另外,瑞信还估计中国每两天就会诞生一名新的亿万富翁,这从侧面反映了马太效应现象的存在。 什么是二八定律呢? 二八定律,又称为帕累托定律,它的意思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就像前面的例子,富人只占世界人口的20%,却拥有80%的 社会 财富;而占世界人口80%的穷人仅拥有20%的 社会 财富。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例子:假设一个书店里面有1万本书,那这个书店每年利润的80%来自于2000本书,剩下的8000本书只贡献了20%的利润,因此保住这2000本书的利润就能控制住整个书店的利润。 仔细想想,其实二八法则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看书,可选择的书浩如烟海,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本书都翻到。如果用二八定律来选择的话,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书算得上好书。这百分之二十之中大部分都是经典书籍,能列为好书的新书确实不太容易发现,就像埋在沙里的金子,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仍经久不衰的书才能称之为好书。 在学习上,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学习那些核心的内容。把80%精力放在所要学习的20%的核心内容上,然后再把20%的精力花在剩下的80%的内容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住重点。 在人际关系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朋友值得深交,这些朋友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生观与价值观和我们趋同。 在工作中,根据二八定律,我们应该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用在处理那些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上,剩下的80%时间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在股票投资中,根据二八法则,如果一共有2000家上市公司,那只有400家是值得投资的,而这400家公司里面又满足一个二八定律,也就是说,最最最值得投资的只有80家。 ....... 马太效应: 说完二八法则,再来谈谈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他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好的越来越好,坏的越来越坏,多的越来越多,少的越来越少,形容的是一种分配不均的现象。 比如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比如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 比如销量好的服装,销量也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一旦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个成功会带来一种累积的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比如:相对于那些不出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更能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同的。 如果我们试图用马太效应来看贫富差距,就会很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相对于穷人,富人有一种心理优势和先发优势,他们更有精力为自己做出长远的规划,还有机会获得最新的商机,从而让自己的财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于穷人,因为大脑的宽带被眼前的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繁琐的事所占据,比如这个月马上要交报告了,水电费什么时候要交.....等等,没有精力做出长远的规划和寻找机会,所以他们会陷入到越穷--越忙--越累--越穷的这种局中出来。 马太效应从侧面验证了二八法则的有效性,因为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所以财富总是集中在头部20%的人手上。二八法则反过来也验证了马太效应的存在,20%的富人更有机会获得资源,取得更快的资金积累,所以产生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种财富不均的马太效应。 如何破局? 了解了马太效应之后,我们应该学习如何让马太效应为我们服务。那就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在一个新的领域迅速产生先发优势。如果没有机会产生这种优势,那么就要不断寻找新的领域。 总结 一个人的时间箅精力有限,我们应当好好利用最好的时间,一般是青少年时期(18岁~32岁),寻找一个新的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产生自己的先发优势,剩下的时间中重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要知道并不是每件事都是同样重要的。 前段时间,首富王健林在接收鲁豫的访谈时,谈到自己的成为首富的目标时,极其自然的说出自己的计划:先定一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与此同时,马云对于个人财富也做出了表态,大概的意思是:创办阿里巴巴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我喜欢的生活是月薪一两万,老婆孩子热炕头。两个做过中国首富的人各自说出了自己对于财富的想法,撩动着多少国人的心。 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发文称: 中国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穷人太穷,而是富人太富。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 社会 目前的现状——贫富差距太大。国人普遍感觉: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穷人和他们的差距好像越拉越大,财富都集中到有钱人手里了。 2、 这种财富不均的现象,其实经济学上早有解释,那就是:二八定律。定律的意思是说:世界上80%的财富都掌握在20%的人手里。(这个研究理论提出的时候是1897年,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互联网时代的比例可能是9:1)从这个定律延伸出去,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都不平衡。比如一个企业80%的效益来自于业绩最高的20%的员工,全世界80%的啤酒是被20%的人喝掉的,等等。 像类似人群中财富的分布,它在数学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幂律分布。也就是说,排名越往前,财富增长的越快,这就是幂律分布。也正因为这样,全球的财富才会被最前面的少部分人霸占,造成了最有钱的人富可敌国的现象。 其实,不仅是财富,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幂律分布的。比如说:1% 的美国人拥有美国 34% 的财富;有个视频网站叫Netflix,光它一家就占据了美国晚上 35% 以上的带宽。一半以上维基百科的编辑工作是 0.7% 的用户做的。全世界85% 的科学论文从来没被引用过,只有 1% 的论文在发表后一年内被引用 5 次以上。等等。 3、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子的幂律分布呢? 答案就是: 这些分布里头的个体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一个分布中的个体相互独立,那么这样子的分布就会倾向于比较温和,比如智商,它是出生就注定了的,不受其它人影响,所以智商在人群中便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比较平均的分布( 其实基本就是正态分布)。但是我们每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是与我们的 社会 地位,与其他人的经济关系以及整个 社会 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的,所以分布就会比较极端。 社会 地位、 社会 关系占优势的人就掌握了大部分财富。 再给您举一个例子,您就会更加理解其中的原因了。有人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用词的频率作过排序,作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是定冠词The、第二多的单词是连词and、排第三的单词是I,也就是“我”这个词。结果发现,这些单词的频数分布也类似于幂律分布。也就是说,尽管莎士比亚的作品包含了一万多个不同的单词,但绝大部分篇幅是被少数单词占据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幂律分布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单词彼此之间是不独立的,而是通过英语语法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语法的束缚,幂律分布就出现了。 4、 说到这里,相信您已经能够理解生活中这些夸张的分布出现的原因了。你可能会说,知道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不懂幂律分布原理的人提到二八定律,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有黑幕,自己运气不好等等。(哪里什么运气好,不过是准备的早)心理充满了怨念,仇富心理:凭什么少数人掌握绝大多数的财富。 但如果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规律、个人能力、 社会 关系和 社会 地位上,因为这才是掌握大量财富的前提。这样一来,你就会更多地花心思去提高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分值,你离财富就比别人更近了一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