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文章如何写得不乱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5:02:49

文章如何写得不乱发表论文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

一、保持原创性

二、严禁抄袭和作弊

三、注意小组合作时的规定

四、避免粗心或过度依赖

呵呵,这很正常,不用着急,慢慢来,多思考,多交流沟通,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和我交流交流,我长期写毕业论文

完整的写一篇论文步骤如下:

一、选题及题目

有了选题,就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和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地去写,提高研究的效率,防止在许多问题间做漫无目的的游移。确定了研究课题,就等于给自己下了任务,会产生相应的压力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选择的题目自己有一定的兴趣,新颖且有生活性更佳,最好大小适宜。太大没有研究的能力,太小写不了什么新东西。如果有一个题目自己感觉很合适,但太大了,可以就问题的某一个特殊角度加以论述。

二、构思主题与大纲

在写论文之前,作者就应该构思好主题和大纲,这样不但能使写作省时省力,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论文的主题就是论文需表达的主要观点,通俗来说就是这篇论文作者要写什么?论文主题一般离不开四个支持框架,即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

写作大纲就是为整篇论文操作指南,有了明确的大纲,不但能使写作省时省力,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如果作者有了一个好的大纲,就可以把握论文写作的方向、理顺写作的思路、明晰问题、把握全局等,这有助于撰写好论文。

因此,如何构思主题及写作大纲,是论文写作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三、研究和选材

构思主题与完成大纲后就是去做各种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了,没有资料,是很难进行写作的。一篇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

依据所拟的大纲,尽量发掘支持自己的论点的资料,切忌离题。通过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论文。

四、开始撰写

1、观点鲜明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证严密有力,语言简单扼要,才能让人诚服。最好要在小标题中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要做到让作者看到了你的标题就能一眼看出你写了什么,要表达怎样的观点。

2、论据充分

论文,重在论证。论点一定要充分,可以引用名言,事例,用来论证,作为论据支持你的论点,但同时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简单地堆砌论据。只有论据充分了,论文才会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3、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创新点是论文工作创新的一种归纳和要点,而不是编造的虚无的东西。提炼创新点时,除了要求强调新颖,还需要突出其意义或价值或重要性。创新点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这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

四、论文的修改与完善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论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看看文章的总体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通顺,符号是否正确,论据是否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发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投稿,一种是找代理机构。

自己投稿:如果并不是很着急的话,能自己投稿还是建议尽量自己投稿。优点:自己做比较放心,可以避免被中介坑,无良商在中间赚差价。缺点:审稿太慢,杂志社稿件多,容易石沉大海。一般的审稿期限是三个月,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录用,这还不算出刊的时间,最后等作者本人拿到刊物,总时间差不多要半年左右才行。

关于方法可以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学科导航,找到适合自己文章方向的期刊,敲定期刊之后,有部分刊物是和数据库合作开通了投稿平台的,直接在数据库上投稿就可以直接联系到杂志社了。没有投稿平台的话,也会更新杂志社的电话和邮箱,致电询问或者邮箱投稿都可以。

代理机构:好处是期刊选择多,可以根据你的方向推荐刊物,而且靠谱渠道公司直接对接杂志社编辑,可以给予较快的反馈,不会盲目等待浪费时间。但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子猖獗,稍有不慎就会被坑,所以就需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有效避坑。

闭坑指南中的相关流程

第一坑:期刊的真伪方法:很多朋友不知道自己贴的期刊是真是假。

这里会有一个合作伙伴发送电子期刊或报纸,所以你必须在发布前检查它。只有能在期刊/期刊社一栏找到的期刊才是有效的、正规的。在其他列中不能再次使用它。

第二坑:随意查杂志,投稿发表:这基本上是死神的操作。

在官网上找不到,全是中介机构或者非法机构。能不能贴都是小事,小心论文版权,然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个坑:广告是天价坑。

基本上你在搜索任何信息的时候,这些内容都会排在最靠前的位置,学会忽略这些。

第四坑:核心期刊多。送一个需要核心的核心伙伴,建议自己投,因为期刊改革很少和选秀扯上关系。核心也是一个严重受灾地区,因为高周期。

写作方法如下:一、要端正写作目的我们如果询问部分中小学教师,平时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看到这样的现象,您写作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回答肯定是 "用作评职称呀!"于是,到评职称时,临时抱佛脚,着急了,他们会暂时的用各种"写作方式"来写,正规专业报刊发表不了的,就掏钱在以赢利为目地的一些小型报刊上刊发。待职称被评上了,就不再"费劲"写作了。我们认为,这种带有严重功利目的写作发表论文的思想与行为是不正确的,要加以克服和纠正。二、要加强阅读学习学校都强调教师要经常地上网专业查阅、浏览专业报刊、阅读教育专著、聆听专家讲座、钻研本体知识等。教师在阅读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不妨学学有关如何写作教科研论文的内容。阅读学习能够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增强教师对问题敏锐的判断能力,引发教师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三、要善于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善于发现问题,加以研究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伴有行动研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既要体现个体性,又要具有普适性。这样做就能够增加工作的乐趣,创造性地工作,既提高了工作的质效,又积累了写作论文的素材,一举多得。例如:我们发现并提出教师写论文难的问题,确是一个长期存在而未解决的普遍的问题,然后分析研究它的特性、表现和危害,再设想出解决的办法,并亲身实践,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四、要多做写作练习"只读不写,眼高手低",故此,我们平常在工作中,要多进行写作的实践练习,比如:写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写教育叙事,写课堂教学随笔,写读书、报刊的笔记等,从中体悟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的技巧,确定好主题,合理地布局谋篇,讲究语言的表达艺术。要善于管理和运用好自己的知识。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写自己具体的做法,写自己想说的话语;避免写套话,写空话,不能胡编乱造叙事情节。一次写不好,发表不了,那就来第二次,第三次......"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气馁,不退缩,如此坚持做下去,不出一、二年,写作技巧肯定会大有长进,肯定会有惊喜万分的收获!五、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来写要想写课堂教学类的论文,您就选择研究写作自己所任教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情形;您要想教育管理类的论文,您就选择研究写作自己学生转变发展的情况;您要想写教师专业成长其他方面的论文,您就选择研究写作自己的经验与感悟。总之,写论文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写自己所熟悉的情况,这样就容易把问题写深写透,感觉到有内容可写了。有的教师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写自己工作以外的话题,就必然感到无话可写,写的肤浅杂乱,因而也是失败的多。六、要严禁抄袭假写有许多教师的职称论文,或是把别人的文章或掐头去尾,或改换标题,或略加改动文中的文字,或是请人代笔写作,然后再署上自己的名字,就算是自己写作的论文了,随后掏钱设法在以赢利为目的的小报小刊上发表,不论质量如何,不论能否起到教科研的作用。如此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无丝毫益处,今后要自觉自律地禁止和改正。

如何防止文章混乱发表论文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某些细节上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的是理工科领域,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 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记录和保存原始数据,不能捏造和窜改。虽然在论文中由于篇幅限制、写作格式等原因,而无法全面展示原始数据,但是一旦有其他研究人员对论文中的数据提出疑问,或希望做进一步了解,论文作者应该能够向质疑者、询问者提供原始数据。因此,在论文发表之后,有关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仍然必须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一般至少要保存5年,而如果论文结果受到了质疑,就应该无限期地保存原始数据以便接受审核。 如果研究人员没有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却谎称做过,无中生有地编造数据,这就构成了最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捏造数据。如果确实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也获得了一些数据,但是对数据进行了窜改或故意误报,这虽然不像捏造数据那么严重,但是同样是一种不可接受的不端行为。常见的窜改数据行为包括:去掉不利的数据,只保留有利的数据;添加有利的数据;夸大实验重复次数(例如只做过一次实验,却声称是3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夸大实验动物或试验患者的数量;对照片记录进行修饰。 近年来人们已习惯用图像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论文插图,因此又出现了窜改数据的新形式。例如,由于原图的阳性结果不清晰,就用图像软件添加结果。如果没有窜改原始数据,只是通过调节对比度等方式让图像更清晰,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添加或删减像素,则是不可以的。 论文的撰写 在撰写论文时,首先要避免剽窃(或抄袭,在本文中,我们对剽窃和抄袭二词的使用不做区分)。剽窃是指在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语句时没有做恰当的说明。 许多人对剽窃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只有剽窃他人的观点(包括实验数据、结果)才算剽窃,而照抄别人的语句则不算剽窃。例如,有些人认为,只要实验数据是自己做的,那么套用别人论文中的句子来描述实验结果就不算剽窃。也有人认为,只有照抄他人论文的结果、讨论部分才算剽窃,而照抄他人论文的引言部分则不算剽窃。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即使是自己的实验数据,在描述实验结果时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而不能套用他人的语句。引言部分在介绍前人的成果时,也不能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 第二个误区是,只要注明了文献出处,就可以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在论文的引言或综述文章中介绍他人的成果时,不能照抄他人论文或综述中的表述,而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如果是照抄他人的表述,则必须用引号把照抄的部分引起来,以表示是直接引用。否则的话,即使注明了出处,也会被认为构成文字上的剽窃。虽然对科研论文来说,剽窃文字的严重性比不上剽窃实验数据和结果,但是同样是一种剽窃行为。 在看待剽窃的问题上,也要防止采用过分严格的标准。这需要注意3种情形:一、必须对别人的观点注明出处的一般是指那些比较新颖、比较前沿的观点,如果不做说明就有可能被误会为是论文作者的原创。对于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常识、即使不做说明也不会对提出者的归属产生误会的观点,则可以不注明出处,例如在提及自然选择学说时,没有必要特地注明出自达尔文《物种起源》,在提及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没有必要特地注明出自沃森、克里克的论文。二、有可能构成语句方面的剽窃的是那些有特异性、有一定的长度的语句,由不同的人来书写会有不同的表述,不可能独立地碰巧写出雷同的句子。如果语句太短、太常见(例如只有一两句日常用语),或者表述非常格式化,例如对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描述,不同的人书写的结果都差不多,那么就不存在剽窃的问题。三、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的标准不完全相同。因为科普文章一般是在介绍他人的成果,即使未做明确说明也不会被读者误会为是作者自己的成果,因此没有必要一一注明观点的出处。科普文章必须着重防止的是表述方面的剽窃,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在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正式发表的成果,无须获得原作者的同意。但是如果要引用他人未正式发表的成果(例如通过私人通信或学术会议的交流而获悉的成果),那么必须征得原作者的书面许可。 在论文注解中应该表明物质利益关系,写明论文工作所获得的资助情况。特别是如果是由某家相关企业资助的研究项目,更不应该隐瞒资金来源。 论文的署名 只有对论文的工作作出了实质贡献的人才能够做为论文的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对该论文的工作作出了最直接的、最主要的贡献的研究者,一般是指做了论文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实验的人。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就该论文负责与期刊和外界联系的人,一般是论文课题的领导人,为论文工作确定了总的研究方向,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在理论上或技术上对其他作者进行了具体指导。在多数情况下,通讯作者是第一作者的导师或上司,但是也可以是第一作者的其他合作者或第一作者本人。论文的其他作者应该是对论文工作作出了一部分实质贡献的人,例如参与了部分实验工作。 在确定论文的署名时,要注意不要遗漏了对论文工作作出实质贡献的人,否则就有侵吞他人的学术成果的嫌疑。但是也不要让没有作出实质贡献的人挂名。第一作者的导师、上司或赞助者并不等于天然就是论文的通讯作者,如果他们没有对论文工作进行过具体指导,也不宜担任论文的通讯作者或其他作者。论文的合作者应该是对论文工作作出了实质贡献的人,如果只是曾经对论文工作提出过某些非实质性的建议,或者只是在某方面提供过帮助,例如提供某种实验试剂,允许使用实验仪器,或帮助润色论文的写作,那么也不宜在论文中挂名,而应该在论文的致谢中表示谢意。有的国际学术期刊(例如英国《自然》)鼓励投稿者在论文尾注中具体说明各个作者对论文所作的贡献。 论文一般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初稿,然后向共同作者征求意见。论文的任何结论都必须是所有的作者一致同意的,如果某个作者有不同意见,他有权利退出署名,撤下与其有关的那部分结果。在论文投稿之前,所有的作者都应该知情并签名表示同意。不应该在某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他列为共同作者。 一篇论文一般只有一名第一作者和一名通讯作者。如果有两个人的贡献确实难以分出主次,可以以注明两人的贡献相等的方式表明该论文有两名第一作者。但是一篇论文有多于两名的第一作者,或有多于一名的通讯作者,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会让人猜疑是为了增加一篇论文在评价工作中的使用价值所做的安排。 论文的署名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如果在论文发表后被发现存在造假、剽窃等问题,共同作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应该以不知情做为借口,试图推卸一切责任。造假者、剽窃者固然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但是共同作者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不要轻易在自己不了解的论文上署名。 论文的发表 在有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发布学术成果的正常渠道。重要的学术成果应该拿到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接受国际同行的评议。 一篇论文只能投给一家期刊,只有在确知被退稿后,才能改投其他期刊。许多学术期刊都明文禁止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一稿多投浪费了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重复发表则占用了期刊宝贵的版面,并且有可能出现知识产权的纠纷(许多期刊都要求作者全部或部分地把论文的版权转交给期刊)。如果一组数据已经在某篇论文中发表过,就不宜在新的论文中继续做为新数据来使用,否则也会被当成重复发表。如果在新论文中需要用到已发表论文的数据,应该采用引用的方式,注明文献出处。 先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中文论文,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同一内容的英文论文,这种做法严格来说也是重复发表,但是由于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所以也没有必要深究。但是不宜先发表英文论文,再翻译成中文重复发表。 在论文发表之前,不宜向新闻媒体宣布论文所报告的成果。一些国际学术期刊(例如英国《自然》)都规定不应把论文结果事先透露给新闻媒体,否则有可能导致被退稿。 研究者对未发表的成果拥有特权,有权不让他人了解、使用该成果。期刊编辑、审稿人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透露或自己使用受审论文提供的新信息。但是研究成果一旦写成论文发表,就失去了特权,他人有权做恰当的引用和进一步了解该成果的细节。国家资助的成果发表后应该与同行共享。 学术履历的撰写 学术履历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人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评价你的受教育经历和学术成就,因此应该只陈述事实,不要自己做主观评价,更不要拔高、捏造学历和成果。 国内习惯于把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提前称为博士,但是在正式介绍和学术履历中,不应该把还未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写成博士。在履历中应该写明自己获得的各种学位的时间,如果还未获得的,可注明预计获得的时间。 由于美国医学教育属于研究生教育,美国医学院毕业生一般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毕业后可以从事博士后研究,这就导致国内医学院毕业生虽然只有学士、硕士学位,也可以以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名义到美国实验室工作。这是由于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不同造成的“误会”。这种特殊的“博士后”不应该因此就在学术履历中声称自己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因为很显然,一个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是不可能做博士后研究的。 在介绍自己在国外的学习、研究经历时,不应该利用中英表述的差异,通过“翻译技巧”来拔高自己在国外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例如,不应该把博士后研究人员(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翻译成“研究员”,让人误以为是和国内研究员一样与教授平级的职称;不应该把在国外获得的研究资助称为获“奖”,虽然这类研究资助的名称中有时会用到award一词,但是与由于学术成就而获得的奖励(prize)是不同的。 在论文表中列举自己做为共同作者的论文时应该保留论文原有的排名顺序,不应该为了突出自己而改变论文排名顺序。采用黑体字或画线的方式让自己的名字突出则是可以的。如果一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人数较多,不能全部列出,那么应该在列出的最后一名作者后面注明etc,让读者清楚地知道后面还有其他作者未列出来。有的人只把作者名字列到自己为止,又不注明etc,让读者误以为他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按惯例通讯作者是最后一名作者),这是一种误导行为。 在论文表中应该只包括发表在经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不应该把发表在会议增刊上的会议摘要(Poster,Meeting Abstract)也列进去充数。如果要列出会议摘要,应该单独列出,或者清清楚楚地注明属于会议摘要。 在列出发表的学术专著时,应该清楚地写明自己的贡献。如果自己只是专著的主编,应该注明“编”或“Ed.”,不要让读者误以为是专著的作者。如果自己只是参与写作专著中的某个章节,也应该注明该章节,而不要让读者误以为是整本专著的作者。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这样强调真实,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甚至被视为社会的良心。如果科学界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没有了这些因素,科学就很难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也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学术造假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有的学术造假是和经济腐败相勾结的,是为了推销假药、假产品的,那么就是在消费者的钱,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如果靠剽窃、捏造数据、捏造学术履历就能制造出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声誉、占据比较高的学术地位,那么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搞科研的人,是竞争不过造假者的。而且学术造假还对同行造成了误导。如果有人相信了虚假的学术成果,试图在其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必然是浪费了时间、资金和精力,甚至影响到学位的获得和职务的升迁。受造假者最直接危害的往往是同一实验室、同一研究领域的人。 因此,人人都有权利维护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维护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

避免在论文写作时重复前人的观点的方法如下:

1、好好学习,做原创论文。

一篇好论文离不开专题研究。只有全身心投入实验,做好每一组数据,才能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些学生的实验来讨论数据,这是合理的,可以体现论文的研究企业价值和作者的实力。

2、阅读相关文献以供参考。

无论什么样的职业,知识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代代相传的。即使是创新也需要前人的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写论文可以借鉴前人发表的论文。

每个人都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写一篇有自己个人见解的论文,在论文写作中吸收一些对社会有用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寻找方向和灵感,不是抄袭材料。这种其实很有独创性,是一种省时的方法。

3、谨慎用词,灵活思考。

论文写作虽然有很多东西,也强调论文的原创性,但是也会有抄袭的情况。如果真的不会写,不会抄,那复读率肯定很高。可以理解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组织学生语言时,要注意一些词语的严谨性,不要过于口语化,尤其是多篇文章的组合,容易造成逻辑混乱。

最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颖教授论文造假及学术不端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不是个例,是教育界普遍现象的一个代表。人们都在问:科研和学术界到底怎么了?老人摔倒了不敢扶;学术造假大家都心知肚明而没人揭露;有毒食品人人喊打却无法禁止;西安李甜“董事长”横空出世。种种社会乱象成了一团乱麻,人们批判不时出现的丑恶现象,指责他人的种种恶行,但谁又能说自己是完全清白的?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哪去了?痛定思痛,普遍认为学术造假的根源在于人才评价机制过于偏颇,“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致使那些急于出人头地的人不顾道义廉耻,铤而走险。其实这“四唯”还算是公正一些的硬指标,是消除不了的,即便消除了,可能更大的危机又要出现。

文 | 杨吉德

如果某一个社会层面出了问题,可以从机制上解决;要是所有层面上都出现了问题,就不是从机制上能解决的了,就需要从思想体系上找原因了。

思想体系的根源在于传统思想,因为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作用于社会,形成长期的积淀。传统思想和现实相抵触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就会出现无序或颠倒。从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至今,传统思想的核心依然是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到底有什么关系和作用?我们以往所有的分析都过于肤浅和片面,能够揭示其本原的只有老子。细读老子在《道德经》第38章中的一段话,才能抽丝剥茧似的厘清社会乱象下面掩盖的实质,才能找到社会乱象的根源所在。

原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问:“‘失道而后德’:失去了道,便崇尚以德治国。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为什么崇尚德就意味着失去了道?”

答:“道是人们习以为常、自觉遵守的社会规则。德是由道派生出来的主观意识,是通过行为模范显示出来的思想品德。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道;这个方圆就是德。没有了规矩,就难以画出方圆;没有了道,就难以形成普遍践行的公德。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一旦被破坏,相应的思想意识也就随着慢慢消失了,习惯于传统思维方式的人们只好把这些思想意识化身为模范去宣扬,希望社会重新回到有序的轨道上来,这就是崇尚德的原因。其实这是很难实现的。举个例子说,过去人们都诚实,言出必行,因为他们认为信用大如天,只有诚信才能立足;如果现在人们都造假,损人利己,是因为他们崇尚利益大如天,只有不择手段地造假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你让造假的变成诚实,怎么可能呢,他们的利益又怎么实现呢?所以没有道的德是虚假的,德名越大,虚假的成分就越多。必须解决了道的问题,真正的德才会出现。”

问:“‘失德而后仁’:没有了社会公德,便宣扬仁爱思想。用情感上的亲爱关系能取代社会公德吗?”

答:“社会公德有两种,一是自上而下的推行某种范式,要求人们去遵守,此容易造成虚假盛行,因为满足了上面的要求就皆大欢喜了,很容易出现假公济私和弄虚作假现象;二是由道化生为公德,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整个社会人人都自觉遵守,因为不去遵守就会侵害到别人的理念,而受到众人的谴责。而仁是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德行,我亲近你,你也亲近我,容易形成狭隘的团体意识,从而失去了普世原则。推行仁爱,仁的思想越浓厚,离道的境界就越远。”

问:“‘失仁而后义’:失去了仁爱,然后便提倡正义。仁和义区别在哪里呢?”

答:“仁的核心是友爱,前提是互相信任,这就要求有一个相近的评价体系。如果你对一个坏人或子表示仁爱,岂不是愚蠢的表现!当原有的社会体系受到破坏,新的社会体系还没有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处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中,仁没有了实质内容,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没有了仁爱,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人们便希望正义出现,用正义的力量驱除邪恶。其实正义和邪恶的评判此一时、彼一时,不同的利益集团会得出不同的诠释,而弱肉强食才是乱世的永恒法则。”

问:“‘失义而后礼’:世界上没有了正义,然后人们才崇尚礼仪。礼仪可以产生和谐,你尊敬我,我也尊敬你,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我觉得礼仪就是面子工程。”

答:“有正义就有非正义,要主张正义,就要进行斗争。追求正义的精神一旦消失,大家就不会再区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礼仪就成了人们自保的手段,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投桃报李;阳奉阴违。在温文尔雅的背后,谁知道藏有多少私心呐。”

问:“‘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提倡礼仪,反映了忠、信观念对社会作用的浅薄,而且也是乱世的开端。我觉得道、德、仁、义、礼对社会产生的作为就像从山顶到山根,越走越向下,但也实属无奈之举。关键是人们要认识到这些不同思想范畴的利弊在哪里,不能宗教式的盲目崇拜,更不能拿来糊弄不明就里的人。”

答:“是的,人与人之间讲究礼仪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须的。而‘礼’一旦上升到崇尚程度,说明社会没有了正义感,人们需要用‘礼’来补这个缺口,希冀用‘礼’来维系社会的稳定,集团和圈子便成了自己的护身符。之所以说其为‘乱之首’,是讲人们之间的联合和争斗不是围绕着正义和非正义,而是围绕着各自利益的得失,互相利用,共同造假。虚伪的礼仪掩盖了深层次的矛盾,导致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社会变得越来越乱,典型案例不断出现,但谁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问:“‘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前面所讲的以仁、义、礼、忠、信为标志的学说,使深刻的道变成了枝节上的华丽外表,也标志着愚钝教化的起始。如果人们崇尚仁、义、礼、忠、信,国家不就好管理了吗,为什么被称为愚钝呢?”

答:“这就是道和华的区别。道是不可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化的。常言说:理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是形容认死理的人。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环境,环境改变了,这个理论就可能过时了。岁月是前行的,社会是发展的,你让世世代代的人都去认过去的死理,就相当于社会发展了,人依然停留在旧的时代没改变,不是愚是什么?道就生长在人们的心里,一点也不美丽,你一旦看到它美丽的外表,就不是道的本身了。再往深里下讲,道是人心的聚合点,是以人为本体;如果变成以理论为本体,人变成了附属,整个社会就进入到虚假、混乱的意识状态,人们的言行,只是逢场作戏而已。用适合时代的道,推行新时代的德,才是化解各种矛盾的根本方法。如果出现了重大问题,也可以用倒推的方法,就知道在道、德、仁、义、礼哪一个层面上应该纠正了。”

如何写论文心得

如何写好一篇论文的几点体会一、我们先说说论文的含义:论文是用来探讨或论述某个问题的。正确理解论文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论文是一种提出主张的文体。然后运用逻辑思维形式,通过“说理”把自己的主张确立下来,让人信服并从中受到教益。二是论文的核心是议论。也就是探讨和论述问题。三是论文不只是高科研文章。它包括学术(科研)论文和工作(实务)论文两类。学术(科研)论文是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的探讨,处于理论阶段;工作(实务)论文是对实践工作中的某一关注度高、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或现象而进行的探讨,处于实践阶段向理论过渡时期,是理论产生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讲工作(实务)论文显得更实用、更迫切、更重要。四是论点或问题提出的单一性。一篇论文只有一个论点,或者说只探讨、论述和解决一个问题,决不可同时提出两个或多个论点或者说是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二、论文的基本特点:论文的基本特点一般有五个方面:一是说理性。这是论文的基本特征。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以理服人;二是创新性。一篇论文必须有新的见解或新的发现,不可人云亦云。如果一篇论文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观点,就失去了论文的意义,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张,就犹如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灵魂;三是逻辑性。论文要言之有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切忌杂乱无章、语无伦次、自相矛盾;四是科学性。论文所论述的论点必须是科学的,这是议论文的生命,在选择写作题目时防止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五是格式要符合规范要求,即符合《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3-1987)和《学位论文编写规范》(GB/T7713.1-2006)的基本要求。当然不同报刊书社对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也不尽一致,作者还要视发行要求格式来确定。三、写好论文的关键:就是要抓住论文的三个要素:一是论点。论点是作者提出并加以证明的观点和主张,论点是论文的“果”。论点一定是正确的——既科学又符合政策要求;论点一定是鲜明的,不摸棱两可、含糊不清;论点一定要有深度和高度;论点一定要新颖,同时这几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偏颇。二是论据。论据是以证明论点成立的依据和材料,论据是论点的“因”。论据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即客观事实;另一类是理论论据,即公理、一般原理。不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论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准确的,特别是在引用法规、重要领导讲话时,要与原文相同;引用列举的典型要充分适当、有说服力。三是论证。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是“因”与“果”转换过程的文字表述。论证过程逻辑必须要严密、条理清楚,论点与论据必须相统一。论证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 立论。立论是从正面论述,以“立”为主。运用典型而充足的论据,论证某一观点和见解的正确性。立论的具体方法有五种:①例证(通俗来说就是举例说明。即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摆事实。);②引证(就是引用被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作论据。包括文件、法规、规定,名言、警句,马、恩、列、思、毛主席等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有关论述都可作为理论依据。);③喻证(就是打比方。毛主席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洗脸扫地”;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不懂得实事求是的教条主义者比喻为“山间竹笋”,批评他们“嘴尖皮厚腹中空”。);④因果法(就是通过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论证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⑤反证法(就是先假设所反驳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推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从而说明自己的论点正确)。我们一般以立论为主。2. 驳论。驳论是从反面论述,以“破”为主。运用典型而充分的论据,论证某一观点和见解的错误性。“破”的目的是为了“立”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三种: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当然在一篇论文中,各种论证方法的应用也不是孤立的,应当综合运用,灵活选用。只有这样,才能把论文写好。

论文读后感的写法如下:1、相关书讯:关於所闷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2、内客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3、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5、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6、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此部分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客,所以这里篇幅长一些。7、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进行总结。

不得发表不当舆论文章

舆情控制简言之就是控制舆情的传播、对舆情进行引导,采取压制、稀释或屏蔽等手段,从而以达到止损的目的。但是事实证明,一旦舆情事件爆发,由于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再加上媒体的无时不在与无处不在,信息滋生的渠道之多、传播速度之快难以想象,因此,要想真正的控制舆情是很难的。

舆情控制处理心得

1.做好日常的舆情信息收集

通过对日常的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舆情,从而及时地干预和引导,防止舆情危机的产生。但是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要想从中收集与自身相关的舆情信息,就需要用到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以展开全网舆情监测工作。

目前,国内许多舆情公司研发出了多种网络舆情监测平台、舆情监控系统,都可满足用户收集舆情信息的需求,但是真正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舆情、信息收集覆盖全网的还是要借助像识微商情这样的舆情产品,可7*24小时自动采集舆情,覆盖微博微信、新闻媒体、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论坛博客、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还能够自动识别负面,提供舆情预警通知。

2.学会预测舆情走势

众所周知,舆情事件在爆发前都会经历一个积累、发酵过程。因此,在发现舆情后,这个时候往往还未完全显露,多为隐性状态,处于爆发前的量变阶段,故而该阶段是舆情应对的最佳时期。如果采购了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这个过程其实也可以借助舆情平台的舆情自动追踪分析功能,能够帮助用户监测追踪舆情的发展趋势,并自动分析舆情,便于用户掌握舆情发展的脉络,为用户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提供决策参考。

3.正确发布信息

即通过及时的发声,释疑解惑,来加强正面引导,平息舆论,达到“舆情降温”的目的,从而避免舆情危机的爆发。

4.善待新闻媒体

通过一系列的舆情危机案例证明,在舆情滋生后,善待新闻媒体有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具体则可以通过主动、及时、准确地向媒体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使媒体有正式渠道获得官方权威信息,减少猜忌等类似的方式去做。

网络舆情报告 篇1 xx年网络舆情调研报告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社会和民众中产生影响。由于城管体制和城管工作的特殊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我区城管分局受理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越来越多。网络舆情一方面推动了城管工作的改进,另一方面,一些负面的舆情往往给城管部门的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加强舆情监控和引导已成为我们城管人的新课题。 一、现状分析 (一)数量日益增多。分局处理网络舆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一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诉求、发表看法。他们的网上诉求日益频繁,网民发表言论热情高涨,阶段性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市民意见情绪网络化表达逐渐形成习惯。二是城管这支队伍因其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成为网络舆论热议的焦点,常被民众所关注。 (二)内容涵盖面广。从网络舆情的内容来看,有以下几项:一是表达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态度情感;二是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三是暴露问题或投诉;四是行为倾向,此类为我们通常说的预警性信息,常发生在特殊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前期。(三)形式呈现多样化。一是网络论坛,通过网民自主发帖、跟帖等方式形成舆情;二是新闻点评,新闻网站在新闻信息之后设置点评窗口,收集网民意见;三是留言板,主要是官方网站专门设置给地方领导留言的栏目,例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成为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四是在线调查,用网络编程的方式将问卷生成页面,用户在浏览页面的时候,对问卷进行回答,生成调查结果;五是微博,拥有不同数量粉丝的微博同传统媒体比较,其影响力相当于一本杂志、甚至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微博的多点内容发布、信息同步、与移动媒体的结合、链式反应和循环跟贴等特点,值得我们跟踪关注。 (四)性质的双面性,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一项政策或者管理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受发言者身份隐蔽、信息不对称以及网民年龄、身份的影响,网络容易成为情绪宣泄的空间,对社会问题产生片面认识,有着非理性、极端化的一面。就城管方面来讲,负面舆情较多,一些城管执法行为往往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其他一些组织的不当行为也常让城管背“黑锅”,如“衡阳城管粗暴执法,踩烂女摊贩金桔框”事件。 (五)影响逐步扩大。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许多领导已习惯于通过网络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我区信息办,宣传部均有专人对网络舆情进行收集。舆情干预现实作用日益强大,政府通过网站收集民意,倾听民心,如衡阳新闻网民意直通车栏目,设立了投诉中心、谏言献策、求援求助、部门反馈的专栏,为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建立了沟通的平台。关注社会生活和关心家乡建设的网民则不限于本市居民,还包括散居各地的人士。 二、应对措施 目前,城管分局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还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网络舆情监控主要靠上级部门反馈,再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向上级部门回复,虽然取得一些效果,但呈现分散、零乱、业余等特点,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必须调整思路改进管理。 (一)加强网络宣传,宣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网络宣传,加强城管形象建设,改变公众对城管以往的不良印象,以此带动整个舆论大环境的改善,使城管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一是通过党政门户网站进行信息公开,让广大市民了解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工作动态等,加深市民对城管工作的认识;二是综合运用回帖和网络发言人、网络访谈、博客、微博、播客、QQ等多种网络公关手段,以幽默、轻松、草根化的方式开展宣传,提高网络公关效能。 (二)积极应对舆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是要在第一时间抢占先机,针对谣言要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批驳,在第一时间发布内容客观、表述严谨、措词准确的权威消息,第一时间作出客观评论,用正确的导向消除各种杂音和噪音的干扰,澄清不实报道。二是要积极快速全面收集相关影像资料。如在拆除违章建筑时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针对不实的信息或谣言,可及时将执法记录在网上发布,澄清事实。三是要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快速针对事情真相给出合理解释,与网民进行平等互动交流并逐步发布事件后续处置情况。四是要善于把握引导时机以网民身份进行跟帖,并组织提供舆论引导素材。 (三)迅速解决问题,给出满意的回复 网络舆情管理不能做表面文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沟通民情、纾解民怨,最根本的,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对态度、情绪、认知性舆情,要进行正确的舆情引导;对投诉类舆情,要及时转办给相关部门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网上,本部门暂时无法解决或不属本部门管理的事情,也要调查清楚,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四)建立舆情监控体系,畅通舆情报送送渠道。目前,分局舆情监控无专门的科室负责,无专职人员管理,无专业化运作,由于办公室人力有限,导致被动应付的局面。要建立专人负责,实行舆情收集、信息上报、应急事件处理的工作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差距。如果建立了舆情体系,就可以借助。 网络舆情报告 篇2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为“第五媒体”。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利用,舆论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增多,如何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是社会各个方面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舆情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网络舆情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相关网络舆情,及时让公关处理,从而能避免带来公关危机。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上网 每个人都有网络言论自由,所以一些事情在网络上会变得非常容易传播,极其容易引起网民的舆论,如何应对这些舆论,成为了各个企业和部门的一个难题,所以,相关部门能组织一些人员学习和了解舆情发展,舆情分析,及时应对常常能将公关危机化解。带来意想不到的结局。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研究所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开始对舆情分析人员颁发舆情分析师证书,足以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些了。未来,可能舆情分析师证书将会是含金量很大的证书。 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请重视网络舆情发展。 网络舆情报告 篇3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要的一种信息的传播途径,其开放、互动、虚拟的特性让言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随着网站日益增多,言论发布渠道日益多样化,不良信息产生的随时性等各种因素给企业的网络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根据网络舆情的来源及特点,目前网络舆情主要通过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途径传播实现,针对这种自由、直接、快速的信息传播和意见交互带来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及时掌握分析各种声音动态,并加以积极引导,剔粕扬正,才能规避被动处理有害信息快速蔓延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企业利益不受更大的损失。 经过网络舆情监测需求的理解,我们发现人工采集方式的低效及局部性与不良信息的突发性及快速蔓延形成的矛盾日益明显,所以网络舆情时代的企业迫切需要一个智能产品能自动搜集互联网信息、找出讨论敏感主题的人群并跟踪、发掘信息的传播趋势等,从而形成一整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对此,乐思舆情监测室的专家说,网络舆情监测产品在做到及时监测的同时,还要有效引导,以及从网络舆情危机的积极化解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把控。 网络舆情报告 篇4 为进一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对我单位相关网络舆情的关注及引导工作,经单位党委研究,决定组建网络舆情观察组。 一、舆情观察组成立宗旨 广泛收集、报送和研判我单位相关网络正、负面信息和涉及单位领导及职工信息,使单位党组及领导班子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网络相关动态,把握应对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全面开展网络舆情巡查监测,及时发现网络上关于我单位的不良信息,特别是对网络上出现与事实有出入对单位有影响的内容要及时响应,澄清事实,消除网络舆情危机,引导网络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营造与单位良性互动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舆情观察组队伍组成 (一)组长 一名,领导观察组,负责观察组全部工作。 (二)观察员 若干名,应有过硬的业务和政治素质,爱好上网浏览,每天至少保证3小时的在线时间,比较熟悉网络论坛、微博等各种应用。 三、舆情应对机制及考核标准 (一)、危机舆情应对 舆情应对主要是指网络上出现不利本单位工作的信息,形成或者正在形成一次针对本单位的舆情风险,如果放任不管会给本单位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的现象。 1、舆情监控发现 舆情观察员队伍要根据各人工作,建立12小时网上新闻、帖子浏览、舆情监测判断制度,非常时期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本单位有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务必在舆情蔓延的初级阶段发现甚至预判某一话题的蔓延风险。 2、舆情上报 观察员监测、预判到的有风险话题,应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领导,并即刻进入网上舆论监控、反击和引导状态。 3、组织应对 舆情观察队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在发现不利本单位工作的网上舆论风向时,及时有组织、有规划的发布回应信息,引导、反驳网友观点;持续跟踪话题直到本次舆情风险解除。 4、后期舆情收集汇总 消除舆情后,应收集整理成资料、备案留底,以供领导查询。 (二)良性舆情引导 舆情引导是指根据需要及领导指示,舆情观察组必须主动出击,通过在各主要论坛社区上发表主题、主要网站发布新闻、各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等手段,有组织、有目的.为单位工作在网络上做正面宣传。舆情引导应根据领导指示,谨慎严肃,严防适得其反。 1、确定主题 根据领导指示,确定需正面引导的主题。舆情观察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单位方面的信息,不能自作主张炒作主题。 2、集中造势 对确定需被集中宣传、造势的相关主题,舆情观察组需立即响应,制定相应的网上宣传方案,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在本地重要社区、新闻网站和其他有影响的网站进行集中宣传、造势,以形成良好的正面舆论氛围。 3、后期汇总 对于舆论宣传中的各方面情况、各阶段进展、网站主题页面、跟帖情况等均按需拷贝留底备案,以供查询。 四、舆情观察组奖惩 (一)奖惩以月为单位进行 (二)舆情观察组每处理一次舆情险情,根据舆情的发现、上报等各个环节的应对处理情况,给予舆情观察员一定的加分奖励,计入绩效考核分;未发现舆情或应对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则扣除一定绩效分值,造成影响严重的还将追究其他责任。 (三)舆情观察组每做一次正面舆论引导,为单位工作正面宣传做出贡献,则根据效果、网上影响大小等因素,奖励舆情观察员相应分数,计入绩效考核分。 (四)本月无舆情风险,也无舆论引导宣传,则不奖不惩。 网络舆情报告 篇5 3月9日收悉贵办关于群众反映镇村存在严重乱砍滥伐现象的网络舆情专报,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了由县环林局、县森林公安局、镇人民政府参与的专项调查工作组,根据网络舆情所反映的情况深入林区进行调查核实,现就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核实情况 经过与县森林公安局、镇深入林区开展的排查摸底,镇村确实存在盗伐集体商品林、滥伐个人所有的自留山、责任山林的现象确实存在。2014年至今镇、镇共受理并办结林业行政案件90件、罚款8.23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04万元、没收木材60立方米,办理刑事案件2件、治安案件1件。其中2014年截止目前已查处镇村林业行政案件5件、刑事案件1件、口头警告1人。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由乡镇村组负责管理的集体林,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人员形同虚设且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得罪人的思想,导致集体林、自留山、责任山管理失控。 二是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已分山到户,原八十年代栽植的商品林已到轮伐期,加之我对木材采伐利用控制较严,但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村民变相出售或滥伐自家自留山上的林木现象十分严重。 三是市场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大,成都地区木材可以自由买卖,木材价格高加之漩映地区临界都江堰市,交通便利,特别是地震后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林区也修通了水泥路,这在给农户带来快捷交通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偷运木材提供了便利。 四是在该地区,一些微型面包车主受利益驱使,偷拉盗运十分猖獗,部分面包车主甚至结成团伙作案,采取盯梢、跟踪等方式掌握森林公安、巡山护林人员行踪,逃避打击,藐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蓄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打击力度不够。近年来,县环林局与县森林公安局对该地区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活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通讯手段现代化,违法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强,有效打击难度大。二是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林业行政执法处罚力度小导致违法犯罪成本低,林业行政执法的威慑作用不强。 三、目前采取的措施 一是开展全面的清理工作。通过到重点林区现场查验登记造册,落实权属所有人;通过走访群众,了解盗伐滥伐情况。 二是县环林局、森林公安局行政执法队伍加强路巡路检工作,从运输环节堵截非法运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森林管护和宣传引导工作。一是国有林森林管护人员,在对国有林进行管理的同时,协助镇、村两级做好集体林地的管理工作。二是村集体管护人员应充分掌握其管护环境,做好管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各乡镇人民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听取护林员汇报巡山管护情况,发动群众积极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同时,将护林员工资与监管工作挂勾,纳入考核后依据工作开展情况发放工资。三是各乡镇和村组要在村民大会(或户主大会)上宣传《森林法》、《省集体林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做到家喻户晓。 (二)整合力量集中整治。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协调安排,落实部门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集中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或政策,着重对林区的乱砍滥伐、偷拉盗运、乱垦、乱占林地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三)严格村民自用材指标控制。严管2015年村民自用材指标,对存在偷拉盗运的村组整改到位后,才进行审批;加强采伐监督检查,严格按采前设计定点定株、采中随时检查、采后现场检尺的原则,进行全程监督检查,乡镇人民政府、县环林局、县森林公安局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打击力度。 (四)做好相关政策争取。积极争取在建立木材交易市场,继续争取州林业局同意使用商品林采伐指标,有序推进该区域商品林采伐和换代更新。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向省林业厅协调将部分区域商品林调整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1.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三篇) 2.机关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3.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两篇) 4.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5.企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6.医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7.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8.工业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 未来从事什么工作 9.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主要学什么 未来从事什么工作 10.2019年首度网络安全日总结,信息安全工作汇报 ;

发表不当言论对国家、社会或他人造成影响的,应及时公开道歉、公开澄清、消除不良影响;因不当言论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

国家不允许发舆论性质的文章,容易造成社会动荡.

如何写评论文章

文章点评写法一般要从文章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以及书写上作出中肯的评价。1.中心:有没有离题,按照题目要求来写。2.选材: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真实,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新鲜有趣。3.结构: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楚。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4.表达:①记叙文有没有把事情讲清楚,写完整。写景文有没有把参观游览顺序写清楚。②详略得当,重要的人和事情详细写,不重要的地方简单写。5.语言:①句子是否通顺、准确,病句少。②有没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③有没有运用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诗歌等优美词句.④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6.书写:①字体是否工整,错别字少。②卷面是否整洁干净,涂抹少。拓展资料:《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科学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千古文章未尽才”“文章千古事”“文章憎命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言出为论,下笔成章”等,都是现在所说的文章的意思。更广义的文章,也包含“学问”“奥秘”等意思,如“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文章”的“章”字,是个会意字,从音从十。古代奏音乐,连奏十段才能结束(十,数之终也),这十段乐就是一章。所以,文章文章,也有段落。文章既从“音乐”里会意出来,应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读起来如音乐一样美妙无穷、悦耳动听的文字,传诵开来,才配得上“文章”一词的真正含义。释义“文”即“纹”,指“纹路”、“纹样”。“章”本指“屏蔽”,转指“外表”。“文章”原义指“有纹样的表面”,诸如服装上绣绘的龙凤图样、皮肤上针刺的花卉图案,等等。即其原义是指直接构成视觉形象的图样。后指文字所描绘出来的事物图样,需要大脑“解码”才能完整呈现的间接的事物形象。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但对其概念内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义并不严格。新近出版的写作论著,或沿用旧说,或虽有改动而仍值得商榷。本文拟从严格意义上的定义要求出发,结合有关知识,对这四个要素概念的种种“定义”质疑问难,并试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以就教于写作界同行。

评论文是对一段论证的评论,陈述一个论证,要求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评论的内容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那么 评论性文章怎么写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一下相关信息吧。

1、如果是散文类的,重点评述文章感情线,华丽辞藻的运用,散中找到作者的主旨思想。

2、如果是记叙文类型,要考虑文章结构,分析作者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然后写从这篇容文章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或者感动。

3、如果是议论文类型,就得把握作者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证据证明,分析其合理性。

评论的内容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可以包括:

1、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

2、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

3、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

4、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

5、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

6、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

7、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作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阅卷老师往往每天都要评阅成千上万的高考试卷,很容易造成精神疲劳。所以,考生卷面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卷面整洁,自己工整美观,给人的第一感觉赏心悦目,这样即便作文水平一般,高考作文分数也不会太差。

作文构思,包括立意、选材、中心思想等要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思想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思想就都是空的。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思想效果明显。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于是行文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造成文章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表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真挚的情感以“真”基础,并发展为“善”和“美”。即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情真意切,能使考官获得共鸣,从而为文章增加感情分。

《经典评论文章》

授人以渔,不妨先授人以鱼!

把原始积累比喻为“鱼”,把治学之道比喻为“渔”,“授人以渔”固然正确,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鱼的滋味,还会有打鱼的热情吗?

近日读新闻,提到北京市中小学将改革多种学科教材,其中语文等教材内容增加了古诗词、京剧唱段等传统文化内容,以及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包括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文章。这种改革的确反映出在信息技术愈发普及的今天,即使看上去很“现代”的学习以及教育方法都面临不得不寻求变化的局面。

自古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都是从幼时“开蒙”便大量读书,由浅入深,哪怕是囫囵吞枣,也要把尽可能多的书本装到肚子里。古时没有公共图书馆,没有方便的资料查询系统,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至于从前人的著作中领会奥妙,靠自身悟性掌握治学要义,则是以后成长过程中的事了。这样做的好处是童年便打下一个基础,用时可以俯拾即来,便于融会贯通。所以韩愈会说:“我之获见,实自童蒙”,你可以理解成童年的记忆对成年后的成就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古代的蒙学已经逐渐为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古人注重背诵和练习的方法变成了看上去更先进更具引导性的启发式教育。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我不会简单地让你通读和背诵很多书,我更注重教给你学习的方法,让你学会利用材料,驾驭材料,能够举一反三更好。比较古代有些私塾的八股教学,的确是一种进步。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歪解一下,把原始积累比喻为“鱼”,把治学之道比喻为“渔”,“授人以渔”固然正确,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鱼的滋味,还会有打鱼的热情吗?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一些具备传播性或特征鲜明便于检索的知识能够迅速掌握,对如何快速达成目的更感兴趣。借助信息网络的帮助,一个本科学生也可以快速学习到克雷斯威尔的五步文献综述法,借用教科书式的框架结构和快速检索到的基本资料搭建起毕业论文的架构。

这其实都是按部就班发展而来的——中学时候的学习就是为了上大学的目标,反复地做模拟题也是一种寻找捷径的方式。与此同时,却对原本是必须的基础练习变得不那么在意了。这一切都让学习越来越具有明确的功利性,人生的启蒙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清朝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写道:“有毕生之酝酿者,有一时之酝酿者。少壮之时兼收并蓄,凡材之堪为吾用者,尽力取之,惟恐或后,惟恐不多,若少缓焉其难免失时之叹。”现在看,适当地拣起古人注重背诵练习的习惯,先积累再求善用,也未尝不是好事。北京市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们更广泛地接触到多种文化形式,固然有扩充学习内容的作用,也是“授人以鱼”,让学生们从很小就感受古典文化的美,间接地达到一个点滴积累的效果。

在我受教育的各个阶段,不止一位老师曾教导说,读的书是你自己的,读得多则受用多。可惜,一是赶上了一段无书可读的特殊年代,二是本人也确实懒散,自觉有些辜负师长的教诲;但是对长期积累和偶尔得之的关系还是始终清楚的。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这个道理不仅在读书上如此,推及很多领域也是同样:企业要练“内功”,运动员要练基本功。科比是NBA最伟大的球星之一,同时他也是训练最刻苦的球员:经常晚上11点离开球馆,第二天凌晨4点又出现在训练场上。教练杰克逊说过,十年前科比就是湖人队中最勤奋的球员,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能比科比训练得更苦。我承认,人是有天分的,做事情是有机遇的,但如果积累更多一些,把基础夯实一些,天分和机遇能够带来的帮助就会更大。

评论文,顾名思义,是对一段论证的评论。陈述一个论证,要求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评论的内容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可能但不一定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作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如果真要写出有内涵的评论文章需要以下几点:

第一:评论文章需要一定知识

这点很重要,评论文章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每天去关注你所喜欢的领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新闻你才有话题的评论,才能使你对某件事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光 看新闻还是不够,你应该还需要一点点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写作文要“总—分—总”

这是通过的文字表达方式,写一篇评论文章常用的思路和写作文一样,都是由(总—分—总)这样的套路来写作的。大体路子是,开篇的(总):引用或描述某一件 事。(分):对这件事进行拆分,用各种观点,尤其是自己的观点来进行描述、佐证。(总):也就是文章最后的总结,发表些个人感悟、总结、猜想等等。

第三:要有自己的观点

我看过很多博客直接引用了一段视频,放在博客里,没有说明。有些有说明的就直接说: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视频,大家来看看啊。除非你是老徐,不然没人会在意 你的喜好。这是我最忌讳的文章,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还不如看新闻联播。

第四:用心去写

关于第四点我没啥可说的,到底用没用心去写,读一遍就大伙就明白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