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扬州大学王铭博士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7:00:04

扬州大学王铭博士论文发表

关于克隆 [color=#FFF8DC]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由于羊和人类都是哺乳动物,因此,羊的克隆技术也可以用于其它哺乳动物的克隆,也包括人。如果有人利用个体克隆技术来克隆人,那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这就是为什麽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明令不准将动物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民众对克隆人的看法如何呢? 美国广播公司(ABC)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87%的 人反对进行人的克隆,82%的人认为克隆人不符合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93%的人反对复制自己,53%的人认为如果将人的克隆仅限于医学目的还是可以的。因此,我们也必须遵循人类的共同法则,反对将羊的克隆技术滥用于人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比如过去也有许多人对于开展试管婴儿工作持反对意见,但现在试管婴儿已为人们所接受,因此,也很难预料今后人们对克隆人持何种态度。如果即使有那么一天,人们也接受了将克隆羊的技术应用于克隆人,那么我们就应该象现在对待试管婴儿那样

有一点淡淡的悲伤,因为他身在异乡

伦敦(路透社)英国一个独立的监察小组周五说,用以堵塞法律漏洞的紧急议案仍然存在漏洞。因为该议案只禁止在妇女体内植入克隆胚胎,据此科学家仍然可以进行胚胎克隆。假如克隆胚胎出口到国外,克隆人就有可能被创造出来。 监察小组坚持认为有必要禁止胚胎克隆,政府不应给没有道德原则的科学家留下任何漏洞。 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和医学会反对进行人类生殖克隆,对堵塞法律漏洞的行动表示支持。 许多科学家相信,利用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性克隆可能给医学带来一场革命。 干细胞(通常源自胚胎或胎儿的主要细胞)可以发育成为不同类型的组织,为治疗一系列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帕金森氏病以及脊髓受伤带来了希望。 有关人士正在对立法者进行说服工作,力图使他们明白禁止胚胎克隆并不会伤及干细胞研究或患者的利益。 英国克隆法规之争 英国生物技术行业认为,星期三通过的最高法院管理条例将会使试图克隆人类的科学家逍遥法外,因而要求修改克隆法案。 普遍认为英国在克隆和干细胞研究中是最开明的,Crane法官说利用核融合技术形成的细胞从法律上说不是胚胎,因此不受人类受精和胚胎法案的约束,ProLife(亲生命)组织因此认为英国在克隆领域缺少法律规范。科学家利用核融合技术创造了多利羊,为细胞克隆替换损伤组织的新医学治疗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带来了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反堕胎组织说星期三的管理条例表明在英国还没有法律预防再生性克隆和克隆人类的发生,因此呼吁紧急立法。 人类受精和胚胎当局说管理条例表明该组织不再具有管理再生性克隆的权利,因此现在这方面的任何行为都不是违法的,该局掌握胚胎的医学应用和胚胎研究政策。 代表英国生物技术行业的生物技术协会对裁决也持有异议。该组织代理主席Simon Best承认这个事情暴露了1990立法的缺陷,但是他认为没有必要紧急立法,Simon Best是Roslin Biomed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Roslin Biomed是Roslin协会建立的干细胞公司,多利羊就诞生在这个公司。Simon Best说这个管理条例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它延误了医学研究的进程,但是认为克隆不受当前法律的约束是不切实际的。他说即使认为人工生产的胚胎不受法律约束,卵子还是受法律约束的,没有卵子就无法进行克隆。这件事也反映了ProLife组织病态的幻想,认为干细胞公司想要进行再生性克隆工作,他说他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人这么做的话,所需的卵子还是受人类受精和胚胎当局控制的。在IVF创造了第一个新个体Louise Brown后,就进行了立法控制卵子和胚胎的管理工作。但是,立法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个领域的进展如此神速,现在都能够进行动物克隆和人干细胞的培养了。 人类受精和胚胎当局说星期三的管理条例意味着它不再能够管理没有精子人工生产的胚胎。胚胎的生产是通过向去核的卵子注入细胞核,细胞核包含了细胞的基因物质。 生物技术行业协会欢迎新的管理条例,希望它们能够阐明有关克隆的法律。公共事务部主任Aisling Burnand说生物技术行业欢迎也需要明确的管理规范。 一月,人类受精和胚胎法案管理不育研究的权利扩大了,有权使用胚胎进行人类疾病的研究。 晨报山东曹县专电(特派记者赵戎)本报昨天报道的第一头国产克隆牛“委委”经抢救无效,于昨天凌晨死亡。当众人还沉浸在这一噩耗引起的忧虑情绪中时,昨天下午3时30分,第二头国产克隆牛“科科”顺利来到世上。不同的是,“科科”一降生就活泼好动,让工作人员和记者们转忧为喜。 科科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也曾出现异常情况,主要是体温太低,只有36摄氏度。工作 人员说,牛的正常体温应该在38、39摄氏度,往常刚出生的牛犊如果体温这么低,很难成活。经过输氧、输液和按摩等抢救措施,到晚上8时多,“科科”终于恢复正常体温,开始乖乖地吃奶了。工作人员保证:这回它确实没问题了。 其实,怀着“科科”的37号受体牛早就是技术人员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预产期在1月21日前后,几天前就开始不肯吃草,表现出一些要生产的前期状况。记者们心目中也已经把它当作将生下第一头克隆牛的“英雄母亲”看待。谁也没有想到“委委”因为早产抢先来到世上,又过早地离去了。据介绍,“科科”是这批克隆牛中惟一的一头黄牛,品种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加拿大盖普威肉牛。它的样本取自曹县本地中大动物胚胎研究中心牛场18号肉牛的右耳朵。 对“委委”的死因,专家经解剖发现,它的主要脏器都呈现畸形状况,是不可能存活的。据悉,“委委”的样本将被送往北京,做进一步研究。 苗木傻瓜克隆横空出世 沙漠变绿洲不再是梦 面对克隆时代 面对已经到来的克隆时代, 科学和公众都需要时间。科学需要时间完善这一技术, 以便向世界充分展示它的迷人前景, 展示它在改善人类未来生活质量方面广泛的潜能。公众则需要时间静观和思索。 地球史上最伟大、最偶然的奇迹, 莫过于生命的诞生和演化。 从寥廓冷寂的原始大气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天演进化到我们今天这个物种数万, 生机盎然的世界, 地球耗费了30多亿年。生命进化的时钟每一次跳动, 都融地了数不清的司芬克斯之谜。因此, 自有人类以来, 探究生命的真谛, 就一直令天才们心醉神迷, 穷心竭智。 地球上已知的现存生物约有3000多万种, 其中已被人定名的有100多万种动物和40多万种植物。这些由细胞组成的生物大都遵循有性生殖, 繁衍种群的法则。动物依靠两性交合, 植物通过花粉授精,哺乳动物, 包括人类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雌雄交媾, 阴阳交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细胞, 卵细胞在母体温暖的子宫内开始分裂, 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 四分为八……足月孕育后, 一个新的生命才瓜熟蒂落。 但在一些低等动物中,如草履虫,和一些植物中,如绿藻, 也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延续种群。既有一定之规,又从不千篇一律,这正是自然界的奇妙之处,魅力所在。 但哺乳动物有性繁殖的自然法则亘古未变。而对于人类来说, 只有亚当或夏娃, 只有男人或女人, 都是不可想象和不可接受的。 正因如此, 所以1997年2月27日, 英国权威的《自然》杂志报道, 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 也就是无性繁殖技术首次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绵羊时, 全世界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人们不仅惊奇于过去鲜为人知的克隆技术, 一下从密闭的实验室走向了众目睽睽的公众视野, 而且更惊奇于向来受制于自然法则的生殖过程, 竟能被人工随心所欲地控制。 其实, 只要回望一下生命科学走过的辉煌历程, 我们就可以看到它在来路上每一步清晰的足印。 1839年, 法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戴奥多. 施旺共同创造了细胞学说, 提出构成一切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把宗教的附会和传统生命学说的臆断统统推下了祭坛。 19世纪中叶, 奥地利神甫、著名生物学家孟德尔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 提出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是遗传因子。可惜直到1884年孟德尔谢世, 人们也没有对这一发现给予足够重视。直到本世纪初, 孟德尔去世26年后, 人们才意识到孟德尔学说的伟大。为纪念这位身前身后皆寂寞的伟大科学家对科学的贡献, 人们在他的故乡布隆塑了一尊石像。1953年,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共同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 阐释了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从此,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的遗传奥秘大白于世。 1972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以科恩为首的研究小组, 运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首次实现了DNA的重组, 从此,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工程技术开始了它不平凡的历程。 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发展到近乎神话般的境界。人们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一种动物基因转移到另一动物基因上, 得到各种具有特殊用途的转基因动物。 体细胞克隆技术代表了当今生物工程技术的顶点。50年代曾有科学家用蝌蚪小肠上的皮细胞核, 移植到未去核的非洲爪蟾细胞上, 证明了已经分化了的体细胞核的全能性。但在哺乳动物身上, 这项技术从未成功。 80年代,人们转而用胚胎细胞克隆哺乳动物, 它是先将一个早期胚胎细胞的卵裂球分离,使之成为具有多个相同遗传基因的卵细胞,这样从一个品种繁殖出遗传基因一模一样的仔畜。1986年,英国科学家利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绵羊。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科学家用胚胎细胞相继克隆成功小鼠、山羊、兔、猪和牛。就在英国的克隆羊旋风般搅动世界舆论之时, 美国科学家宣布去年成功地利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两只人类的近亲:猴子。 但这所有的辉煌都无法和英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克隆出的这只绵羊相提并论。 这只非凡的绵羊被它的创造者以人们喜爱的英国乡村歌手多莉命名。它的身世的确旷古未有。它有三个母亲, 却没有一个父亲。它的胚胎发育和诞生的过程, 全部受到罗林研究所威尔莫特小组的操纵。他们先用药物促使母羊A排卵, 然后将这只未受精卵的全部染色体吸空, 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活性但无遗传物质的“卵空壳”, 接着他们从母羊B——一只6龄绵羊的乳腺中取出一个普通细胞, 通过电流刺激作用, 使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空壳”结合成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的卵细胞, 这个卵细胞在试管中发育成胚胎后, 再将其植入母羊C的子宫。 1996年7月, 多莉在科学们忐忑等待的心情中降临世间。令人振奋的是, 迄今这个憨态可掬的“娇小姐”一切正常。三只母羊对它都有生养之恩, 但只有母羊B, 那只为它提供了细胞核的6龄绵羊, 才是她的真正“生母”。多莉继承了它的全部DNA遗传基因, 换句话说, 多莉是母羊B百分之百的复制品。 并不是所有的克隆动物都必须有与多莉一样多的“母亲”。雌性动物克隆自身的话,材料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雄性动物就稍稍麻烦点, 造物主没有赐给它一个卵巢, 也没有赐给它作为孕育新生命摇篮的子宫。 多莉的诞生, 为生物工程技术在本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 打上了一个华丽的休止符, 也为21世纪众目瞩望, 一致看好的这项技术起了个嘹亮的高音。 克隆技术一旦成熟, 就意味着哺乳动物的任何一个体细胞,都可以是克隆的供体材料。据测算, 一个成年人体大约有400亿万个细胞。以此为参照, 试想想, 一小块皮肉, 就包蕴多少细胞吧。这简直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难怪科学家们按捺不住志满意得, 面容欣欣。 克隆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百分之百复制亲本的所有性状。因此克隆技术为解决目前在基础医学、医药和畜牧业生产等领域棘手的难题,为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很多吞噬人类健康的顽疾之所以久攻不克, 是因为它只露出一幅狰狞的面目, 而隐匿了神秘的身世。科学家们设想, 把体细胞中可能与疾病有关“嫌疑”基因, 导入实验动物基因中, 然后克隆出一批转基因的实验动物。由于人与动物的疾病发生机理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果导入的嫌疑基因在动物身上发病, 就证明那一基因是肇事元凶, 反之就嫌疑排除。这样人类就可以找到一把斩断病魔恶爪的利剑。 从血液中提取的蛋白药物, 成本高, 价格昂贵, 而且有些血液制品中可能隐匿有令人闻之色变爱滋病、乙肝等病毒, 这使人们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疑虑重重, 甚至草木皆兵。如果大量克隆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基因动物, 就可以利用这种动物的血液和乳汁, 生产具有特殊效用的蛋白药物。“借花献佛”, 既提高效率, 又可高枕无忧。 培养一个优良畜种, 需要数代杂交选种, 而且变异和退化时常威胁品质的稳定, 致使研究人员数年辛劳前功尽弃, 付诸东流。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 这一世纪难题就迎刃而解。比如用一头高产奶牛作供体, 就可以克隆出十头、百头、千头、万头……同样高产的奶牛。当然, 这得保证饲养条件与供体大致相同。“又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在那儿都是行不通的。 每年,都有些物种成为我们这个星球永远的过客。大熊猫、金丝猴……濒危物种低沉的呜咽和孤单的身影,时时牵动了世界的神经。克隆技术无疑为珍稀动物儿孙绕膝, 子繁嗣盛带来了福音, 也为人类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技术的可能。 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现今还只显露出峥嵘的一角。目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的重复性实验还有待完善, 应用也非一朝一夕。今后不同种动物的克隆将是更大胆、更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比如把羊的体细胞核与牛的卵细胞杂合, 再把这个重构胚胎植入马的子宫孕育。但这些都有大量悬而未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 一位美国科学家警告, 这项工作应该永远不要公布, 因为它一旦滥用, 社会将陷入无穷罪恶。还有人把它比作一只潘多拉的魔盒, 甚至有人把它同原子弹相提并论。多莉的守护者则称多莉是一只上帝诅咒的羊。 是危言耸听,言过其实?还是持之有据,忧之有理? 所有的恐惧, 其实都来自对于可能复制人的担忧。因为从理论上看, 既然哺乳类的绵羊可以克隆, 克隆人也不会大的障碍。人们想象, 现在,克隆羊已经姗姗走来, 克隆人离我们还会远么? 科幻作家曾对克隆人的出现作过天才的预言。以《天演论》著名于世的赫胥黎的孙子A·赫胥黎, 1932年在他的科幻小说《美丽的新世界》中描述了一个通过工厂生产人的千人一面, 个性划一的“新世界”。他预言这样的世界要五、六百年后才出现, 但仅仅过六十多年,人类就必须直面这种时代到来的可能。 科学探索的脚步如此之快, 似乎连科幻作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也追赶不及。难怪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 与生物工程相比, 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显得黯然失色。 “多莉”降生以后, 人们认为克隆人似乎只有几步之遥。于是,全世界已有数千人要求克隆自身。他们中有风华绝代的佳丽, 也有伤心欲绝、痛失爱子的夫妇, 还有腰缠亿万、富甲王侯的富翁……美国《时代》周刊对1005名成年美国人进行电话调查, 7%的人表示, 如果有可能, 愿意复制一个自己。 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还远没有为克隆人的拜访作好准备。他们不敢想象,有朝一日如何与克隆人品铭对饮, 起舞弄影。 其实, 这些人过早预支了烦恼。克隆人从理论上的可能性到现实之间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人们知道越是高等的动物细胞越是特化,作为完整供体的亲本也就越困难。而作为受体的卵细胞材料来源也很困难。英国克隆绵羊用了227个卵细胞才成功了“多莉”一例。如果要克隆人,成功率是几百分之一,目前谁也无法预测。正常成年妇女每月分泌一个成熟卵细胞, 虽然用药物能增加几倍的排卵数量, 但有那么多妇女愿把卵细胞捐给克隆研究吗? 调查表明, 80%以上的妇女反对克隆人。 公众的担心也来自对克隆人夸大的想象和臆测。一个流布甚广的例子是害怕克隆出一个希特勒,而希望克隆出一个爱因斯坦。其实克隆的前提之一就是细胞的活性, 无论远逝的天才, 还是暴毙的独裁者,枯死的细胞都不可能作为克隆的材料供体。即使我们能够把他们从坟墓中唤醒, 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类永无可能复制他们的生存环境。也许在变化了的环境中, 荼毒生灵的希特勒可以造就为福泽人类的科学家, 而期盼重现天才风采的爱因斯坦也许会愚及阿斗。 冰释这些误解, 并不是对克隆人的潜在危险视若无睹。其实科学家和生命伦理学家们的思虑更深更远。 比如,如果克隆的供体细胞发生变异, 或者培养胚胎的培养基与科学家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克隆出一个废品, 我们能象对待阿狗阿猫们那样处置他们么? 器官移植, 供体匮乏, 能不能未雨绸缪, 为自己克隆一个器官仓库, 以供将来不测之需?如果能, 人们能够坦然从与我们一样五官齐全, 表情丰富的克隆人身上摘下一只肾, 挖走一只眼么? 人类早就期望借助机器人, 从繁重或危险的劳动中解脱。但再灵巧的机器人也是笨拙难如人意的。能不能克隆一个“我”的替代品, 赋予他灵巧的四肢和绝对服从的意志? 如果能, 那么文明人类有什么理由在奴隶制枷锁砸碎几千年后重拾旧祚? 如果那样, 是不是有一天觉醒的克隆人会向我们呐喊:“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即使承认克隆人享有包括生存、发展、自由等与我们一样的人权, 但面对依样画葫芦克隆出的一个新生命, 他们是儿子, 还是弟弟? 是女儿? 还是妹妹? 伦理链的任何一环, 都不可能给克隆人预订一个席位。 如果面对一群面貌、体态、风姿一样的克隆人, 我们如何确认他们的身份? 如果他们犯罪, 我们又有什么手段缉拿真凶? 再说, 人类居住的地球早已因为人口爆炸难堪重荷,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用另一种方法生产自身? 还有人进而对科学价值观提出质疑。在科学的历程中, 探索没有禁区, 追求永无止境的科学价值观, 激励历代科学家以超凡的智慧,破解了无数自然之谜。但面对克隆和基因工程的长足进展, 人类是否要在某些科学领域的门槛边划上一道红线, 警示“来人止步”? 正因为克隆人的可能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宗教、法律、伦理道德提出挑战, 将给现在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婚恋方式带来不可预料的冲击, 因此世界各国都宣布克隆人为不受欢迎的人, 并为克隆人研究设置了一个个不得逾越的雷区。 在“多莉”的故乡英国, 政府削减了对罗斯林研究所的资助。英国下院举行听证会, 辩论这一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 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 联邦政府禁止用政府经费克隆人, 并下令组成一个专门小组, 审查克隆技术的突破给伦理带来的影响。 梵蒂冈的《罗马观察家》呼吁:“人类有权以人类的方式出生, 而不是在实验室。任何一种反人类的方式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中国卫生部长陈敏章宣布,中国对克隆人研究不赞成、不参与、不资助、也不接受外来科学家从事这方面研究。 法国卫生国务秘书表示:“克隆人不可取”, 法国农业研究所声明:“坚决反对任何克隆人体的技术。” 历时四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基因研究的声明起草工作正临近尾声。英国克隆的技术取得突破后, 总干事马约立即指示, 必须写进相关内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召集专家研讨,准备在5月份就克隆技术发表一份声明。 对克隆人体保持高度警觉的举措会帮助消除公众的疑虑, 但如果把一项将极大改善人类未来生活质量的技术打入冷宫, 一笔钩销科学家们耗时数载呕心沥血的成果, 将是对人类自信和智慧的亵渎。因此大多数人也意识到不能因咽废食, 泼脏水连同婴儿一起倒掉。 面对即将到来的克隆时代, 科学和公众都需要时间。科学需要时间完善这一技术, 以便向世界充分展示它的迷人前景, 展示它在改善人类未来生活质量方面广泛的潜能。公众则需要时间静观和思索。二战后, 由于长崎和广岛遭受到恐怖的核打击, 许多公众对核技术抱有偏见。但人类凭籍智慧和理性,正把核技术一步步导入和平安宁的轨道。核能核电的光和热, 正照亮温暖着一个个和睦温馨的家庭。80年代, 当试管婴儿技术对自然生殖法则作了些微修饰和变通时, 也曾引发一场法律和伦理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人们宽容地接受了它。现在,全世界已有6000多例儿童以“试管”的方式出生。 有关克隆技术的公众讨论, 还将会在各个层面延续下去, 但科学不会就此驻足不前。 值得我们欣慰和骄傲的是, 面对克隆, 人类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有成熟理性和远见。如果克隆技术真是上帝放在人类面前的又一只潘多拉魔盒, 那么人类将满怀自信地伸出两手,一只手叫智慧或灵性, 它让克隆技术为我所用, 造福世界, 另一只手叫理性, 它将控制和防止克隆技术走向反面。克隆技术的发展 克隆,是Clone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前不久报道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试验成功的克隆羊多利,是首次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 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如DNA克隆。 第三个时期就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成功的小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整个克隆过程如下:科学家选取了三只母羊,先将一只母羊的卵细胞中所有遗传物质吸出,然后将另一只6岁母羊的乳腺细胞与之融合,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并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当这一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羊的子宫中,由它孕育并产下克隆羊多利。多利酷像提供乳腺细胞的6岁母羊。 小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动物。克隆多利的成功,从理论上说明了高度分化细胞,经过一定手段处理之后,也可回复到受精卵时期的合子功能;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对异源的细胞核的发育有调控作用。它对生物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扩群等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物种的优化、濒危动物的种质保存,对转基因动物的扩群均有一定作用。 自克隆小羊多利成功后,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看作福音,有的则视为祸水,笔者以为对新技术应采取支持态度,生物克隆取得突破,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可提供某些药物原料以提高人类免疫功能等等。在小羊多利之前,罗斯林研究所曾培育出一只奶中含治疗血友病药物原料的转基因羊,一家公司以50万英镑的高价买去。如果利用体细胞大批“复制”这只羊,就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另外,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珍稀动物,挽救濒危物种,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何来忧患呢?当然,克隆技术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克隆动物在遗传上是全等的,一种特定病毒或其它疾病的感染,将会带来灾难,如果无计划克隆动物,会扰乱物种的进化规律,干扰性别比例,这种对生物界的人为控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但只要采取相应的研究对策,制订科学的克隆计划,这种负效应就可以避免。 至于克隆人,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当代生物史证明,克隆技术只能复制出外貌特征相同的生物,不能克隆出被复制者原有的才能。人的思想才能受后天的制约。所以,即使有人能克隆出酷似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人物,也仅在外貌上相同,却缺乏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思想、气质、才能,试问这样的克隆具有什么意义?至于有人主张克隆人以取得人体器官,用于医学上人体器官的移植,这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克隆出来的人首先是一个公民,他享有人权,如果克隆人不肯捐赠器官,你发明者也不能侵犯人权。 至于克隆无头的人,那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克隆人要生存,首先要吃饭,要思维,没有头颅是不可能的,我们总不能培植一个无头的植物人吧?而且,最重要的是克隆人不符合世情国情,当今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不少国家已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拆巨资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事呢?正如德国研究技术部长吕特格斯所说:“复制人类将不被允许,也一定不会发生。” 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利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造出一只转基因动物。我们现在正利用这一技术生产人类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据统计在英国每年价值可达150英镑。可谓效益匪浅。 克隆技术的前景不可估量。

克隆技术 什么是克隆?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什么东西可以克隆?应该说有生命的都可以克隆。现在已经克隆什么?蛙:1962年,未成功。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源自:PBS)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1938 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扎沃斯教授正在与一位名叫安提诺利的意大利专家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克隆出一个人来。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洪国藩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在科技发展面前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的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目前,世界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多有“暧昧”,英国去年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法案,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逐渐听到了要求放松对治疗性克隆限制的声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同当年美国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术,虽然这项技术从一开始便展现着它罪恶的一面,但后来各国又不得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单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克隆人实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也是值得探讨的。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绵羊:1996年,多利(Dolly)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鼠:2002年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鹿:2003年,Dewey马:2003年,Prometea,雌性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纳比尽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克隆成功牛后却发现它们实际上更年轻。分析它们的端粒表明它们不仅是回到了出生的长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时候的端粒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长的寿命,但是由于过度生长,它们中的很多都过早夭折了。研究人员相信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用来改变人类的寿命。 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和难以解决的一系列法律等问题。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应当如何看待此事,如何正确地评价和思考这个问题,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研究员。 沈教授说: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但是,这次速度这么快,又与邪教组织有关联,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痛失爱女的父母,希望通过克隆技术使女儿复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科学家借此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就值得讨论了。沈教授认为:即使撇开邪教不谈,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 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而那些科学狂人要制造的所谓“不朽的生命”,实际上是同一基因的翻版,这就有可能减少基因的多样性,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进化。所以,无论从个体、整体,还是从社会进化、生命伦理角度看,都应该坚决反对克隆人的行为。 沈教授指出:现在科学界把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这是国际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支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用于治疗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这一界限。而对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即使克隆人真的诞生了,我们还是要坚持这一基本立场。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沈教授指出:现在有些科学家提出,只要科学上有可能做到的,就应该去做。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如果技术上我们能制造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超级生命,难道也可以去制造吗?一些科学狂人正是打着“科学自由”的旗号,去做一些危害人类的事。因此,我们要警惕现代科学技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另外,也不能把科学自由和伦理道德对立起来。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并没有束缚科学的发展,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利于科学更健康、顺利地发展。选自2000年11月8日《文汇报》

扬州大学王强博士论文发表

缘于蓝天梦进北航,师从新型歼击机总设计师童年,在王强的记忆里是有些苦涩的。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不幸患了急性肾炎,不得不辍学一段时间就医。出院后静养的那段日子,小王强成了父母单位图书馆里的常客,他沉迷于《三国演义》、《林海雪原》、《我的大学》等各类文学作品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由于几次生病,学业时断时续,整个小学阶段王强的学业一般。进入宜昌市十七中以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他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带动了其他学科成绩明显进步,还担任了劳动委员和副班长。1979年,王强以勉强过线的分数考进宜昌市一中。时值刚刚拨乱反正,全国的校园里掀起了争分夺秒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王强一方面注重锻炼跑步,课余时间踢足球、打排球,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一方面刻苦学习,成绩提高很快。1981年5月,全省组织预考,王强取得了全市(当时地市分设)第二名的佳绩。两个月后的高考,王强考出了全班第一(489分)的高分。当时这个成绩可以上北大,但在填报志愿时,因为从小就有一份浓浓的蓝天情结,王强毅然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顺利被录取。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开学典礼上,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沈元院长号召全体新同学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王强心潮澎湃,把这些话默默记下。进入心仪的象牙塔,王强如鱼得水,爱泡图书馆,操场上也常有他生龙活虎的身影。他担任了班上的团支书,每学期各科成绩优良。大三暑假,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实习,在观看了我国新型歼击机的试飞表演后,王强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坚定了他报考研究生、继续在这一领域求索的决心。本科一毕业,王强如愿以偿考取了北航五系流体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为著名飞机设计气动力学专家、当时正在进行飞行试验的我国某型歼击机总设计师、北航兼职教授顾颂芬“双料”院士。初生牛犊勇攀高峰,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世界空白顾院士在航空工业界享有极高声誉,他主持研制的某型歼击机当时是我国空军的主战机种之一。王强考上研究生后不久,顾院士从沈阳来北京,给王强等一批弟子送了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前苏联飞机设计师雅可夫列夫勇攀事业高峰的故事。从这本书里,王强读出了导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王强的研究生课题是“复杂翼身组合体外挂物减阻的计算和试验研究”。这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项目,来源于我国新型歼击机的生产实践。王强从零开始,采用国外通用的有限基本解方法编写了复杂翼身组合体三维流场的计算程序,分析计算了翼身组合体流场与外挂物相互作用的有利干扰和不利干扰,可以降低约2%的飞机巡航阻力,相当于增加50公里的飞行航程,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顾院士和校内专家的高度评价。硕士毕业后,经顾院士推荐,王强报考了李椿萱院士的博士研究生。针对王强的特点,李院士建议他参加“运载火箭热底部流动”课题组,作为博士的研究方向。在李椿萱院士和赵鹤书教授的精心指导下,王强开始进行“运载火箭底部阻力计算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我国下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底部阻力的计算方法。为了探索国内外同类火箭底部阻力估计过大的问题,王强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理论计算和分析,设计出非常实用的计算程序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计算火箭底部流动的化学反应,需要用到化学反应动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此,王强废寝忘食攻读这两门学科等有关基础知识,并成功计算出含有化学反应的运载火箭底部阻力。这个课题在1991年通过了部级鉴定,翌年荣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研究成果后来在多项航天型号上推广应用,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在这个领域里的一项空白。1992年7月,王强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在北航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北航热情挽留他留校任教,多年在这里求学的生涯,让王强深深爱上了这座美丽的校园,因此他欣然答应到动力系任教,主要从事飞机发动机矢量喷管和红外隐身方面的计算和实验工作。艰辛付出丰厚回报,人生价值在事业中绽放光芒1993年,年仅29岁的王强晋升为副研究员。而立之年,他被提拔担任了动力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成为北航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由于工作业绩显著,1998年,王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同年担任了热动力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强利用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忘我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他的时间表上,已经没有了节假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让他的人生价值在事业中绽放出光芒。“矢量喷管内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和“排气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红外抑制技术研究”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成果三等奖;“面向企业需要,注重工程特色,为国防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依托优势学科,培养两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1月,王强经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任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全国航空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他多次主持召开全国航空工程、航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并受聘为《航空发动机》、《推进技术》等刊物编委会委员。2008年12月,王强挑起了学院分党委书记的担子,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一项项佳绩。2011年11月,学院获批国家教育部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试点学院”,瞄准国际一流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院主办“第一届国际航空航天工程教育论坛”、协办“第四届喷气推进与动力工程国际会议”,均获得了圆满成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强笔耕不辍,“带喷流的尾支风洞实验模型底压计算及分析”、“利用ENSAAP程序计算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性能结果与分析”、“流体注入的轴对称矢量喷管三维流场计算”等50余篇学术论文在《空气动力学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和《推进技术》等国内外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王强致力于加强学院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设立“四维动力奖学金”、“黎明奖学金”,在奖励一批热爱科学、道德高尚、勤奋学习、团结合作精神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时,也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方向。王强积极参与国际友好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先后出访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斯大学、苏萨克斯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所大学。2012年11月25日,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工作岗位上殉职。惊闻噩耗,作为熟识多年的校友,王强心中无比沉痛。他组织学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沉痛缅怀这位优秀的北航校友,号召全院师生以罗阳为榜样,努力为祖国航空事业多做贡献!

扬州大学具有60多年的外语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5月全国高校调整时组建的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外语专修班。1959年4月,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扬州师范学院。次年,扬州师范学院在外语班的基础上增设外语科,正式招收英语和俄语专科学生,主要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培养外语师资。“文革”开始后外语科合并到公共科,停止招生。1970年开设外语“红师”班,培训中学外语师资;1972年开始招收大学普通班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后,扬州师范学院设立外语系,开始招收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学生,学制4年,从此成为江苏省主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之一。1992年,驻扬6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调整院系结构, 以原师范学院外语系为主体、与其他5所学院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了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专任教师162人,同时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多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39人,其中有博士学位42人(含在读),硕士生导师17人。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1143人,在籍全日制研究生180人,教育硕士67人。设有英语教育、翻译、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阿拉伯语等7个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本科、硕士和博士外语公共课教学,同时设有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英美语言文学研究所、韩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韩国语水平考试(KPT)扬州大学考点、托福(TOEFL)扬州大学考点、日本语能力考试扬州大学考点、剑桥商务英语(BEC)扬州大学考点、江苏省人事厅口语/口译培训基地、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SIA)扬州考点等教学研究单位。现有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二类优秀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5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和朝鲜语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学院建有“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会通”二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同时还设有“课程教学论”硕士点(英语方向)、“MTI(翻译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英语学科教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设有“语言理论与应用”、“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3个学科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设有“外汉对比与翻译研究”、“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法语语言与翻译”、“现代朝鲜语研究”等5个学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别为校级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教室、资料室和外语教学电台。电教室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25套,其中有数字语言实验室14套;建有同声传译室1个;建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配套的自主学习室19个1020座,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3套,可接收包括CNN、BBC(小语种的电视节目,如日本NHK、韩国KBS)等外台节目;此外,还拥有声像资料室、计算机房等。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8630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76种994册。在扬州大学向高水平大学迈步的进程中,学院紧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办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固树立“以教学立院、以科研强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外引内扶并举、加大内扶”的师资建设方针,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形式、多渠道地扶持和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制定和落实“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管理机制,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得到显著提升。2006年来,教师出版著(译)作47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10篇,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等各类各级科研项目32项、教改项目10项、教学科研成果奖12项。英语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并遴选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6年,扬州大学被列为全国首批31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08年大学英语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大学英语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07年至2013年学院连续获得9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有1名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2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学院教师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先后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和省“创新计划”立项;先后获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经历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类型、层次、学科和服务面向,即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重点建设“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加速建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努力增设“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立足苏中、苏北地区,服务江苏,面向全国;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在全省同类学院中具有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围绕“融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外语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合理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和优良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正确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和创新教育观,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级外语人才。

刘煜,男,1958年5月生,江苏海门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分配到扬州医学院(现扬州大学医学院)任教,副教授职称,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国饮食保健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30余年。先后在各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与主编和编写论著3部。1988年起兼任原扬州医学院相关党政管理工作,历任院团委副书记、人事处学生科长、总务处副处长等工作;1995年调任扬州大学校机关工作,先后历任党委统战群工部副部长、总务处副处长、总务处党总支副书记、后勤集团党总支副书记、实验农牧场党总支书记等职务,2013年7月起任法学院党委书记。 钱玉林,男,1966年11月生,江苏昆山人。200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赴台北大学法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法学院等作短期研究或学术交流。现为扬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民商法的教学与研究。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讲的《商法学》获省级精品课程。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优秀奖1项;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陈承堂,男,1978年6月生,江苏宜兴人。2010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获经济法学博士学位;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扬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经济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 行政法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或部分转载,出版合著《中小企业发展法理》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与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三项。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称号。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首批支持对象。

扬州大学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学校都有规定的

扬州大学考博肯定公平,考博结束已经好几个月了,也终于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自己整个考博的历程。这中间有笑有哭,有汗水有悔恨,有熬夜复习的辛苦,但更多地是在经历心理上的大起大落。甚至在整个考博的过程中,让我对公平与不公平也有了更深地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自己的目标,所以也注定了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结果。我把我的经历写下来,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小帮助,一些小启发,更重要的是一些小鼓励。首先简单介绍下本人的情况,本人是个女生,本科在一所211大学,硕士跨专业跨校换到了一所985大学,然后报考了另一所985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整个复习过程大概花费了4个月,其中三个月英语,一个月专业课(并不是我英语很差,而是我一直就很喜欢学英语,于是就复习上瘾了……最后的结果有利也有弊吧)。(1)选择。当我开始考虑读博士这条路的时候,我跟大多数女生一样踌躇了,要继续读吗?当时的自己只是隐隐约约的觉得自己很喜欢学校的这种氛围,也很满足于这种简单的生活。虽然中间也经历过发论文的压力,也有过对论文的厌恶,但是回头才发现在自己过去的两年中,我更记得的是做研究时这种简单又专注的生活。因此,我明确了自己对校园生活的喜爱,也就有了读博的愿望和目标,争取以后成为一名高校老师。把计划跟家人和男朋友沟通之后,家里人和男朋友都表示支持。男朋友跟我是研究生同学,他一直就很支持我考博士,他觉得女生考博士挺好的,以后做个大学老师,时间灵活,没有太大的社会压力,也就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于是,姐毫不犹豫地开始了考博之路。(2)联系导师。确定了要考博之后,我就开始跟现在的研究生导师沟通考博的事情。导师也很支持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如何准备跟未来导师沟通的材料(一份个人简历、一份自我陈述、一份未来研究计划,总之就是要做到规范,跟申请国外大学一个样,从形式上就要让导师觉得你很有准备)以及怎么样选择导师(大家经常讨论的是选有行政地位老师好,还是选有学术潜质的老师好,但是俺老师给了一个最easy的答案:有学术地位的老师最好,意思是行政和学术两不误的导师……当时我就石化了)。于是照着现在老师的建议,我选定的老师是一位过去有很多行政职位,但是现在很专心做学术也比较有影响力的导师。然后给选定的导师写了封邮件,附上了我的材料,再加上我很想成为您的学生之类的话若干。结果,郁闷的事情就发生了,导师直接回覆,某某同学,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已经不管招生的事情了,请与某某老师联系,他负责处理我的招生事宜。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当时就郁闷了,连个欢迎报考都没有,让我情何以堪啊,心想导师估计不是很欢迎我,有点想放弃了。但是一想,反正邮件发出去了,再发一遍也不费事。于是按照他给的地址给负责招生的老师转了邮件。第二天就收到了负责招生老师的回覆:某某同学,由于硕博连读的人数较多,Y老师今年可能只有一个外招名额,Y老师现在主要从事某某方面的研究,如有兴趣欢迎报考。看到这个回覆,姐当时又纠结了。这是啥米意思呢?真心欢迎吗?为什么没有传说中的师兄联系方式,导师联系方式呢,连见面要求都没有!!无语问苍天呀。之后,综合大家对导师回覆的总结,我把我这个回覆认定为了,伪欢迎,意思是公平竞争,成绩说话。于是我只回了一封表示好好复习的邮件之后,就基本上再也没就实质问题跟这位负责老师联系了。插曲:由于联系的第一位导师不是很可靠,我又联系了另一位老师,另一位老师更麻烦,给我的回覆如下:某某同学,已收到你的简历,谢谢!我现在从事%%方向的研究,请你谈谈你对这个方向的理解。于是我又郁闷地把这位老师放弃了,原因是他的方向我确实不是很了解,而且根据他的回覆,他需要的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所以我默默地……默默地……再也没跟这位老师联系了。在这里重点会分享我联系导师的经历和复试的经历,主要都是为了鼓励大家。有时候收到老师不可靠的回覆真不代表你没有机会,只要老师愿意给你公平竞争的机会,你就应该感谢并且全力以赴。特别是那些比较牛的导师,他真的没有必要来关心你一个学生的考博,对于他来说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对咱们这样的小虾米而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好好复习。(但是!!但是!!考博并不只是埋头复习就可以的事,到考试的前一天,姐幡然悔悟,肠子都要悔青了……)(3)复习跟导师联系之后,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也没有太妨碍我的复习。按照大家一般的流程,我也开始了在网上收集资料的历程。结果我又凌乱了,没有,没有,没有,是的,什么都没有。最后只有英语找到了一些真题,是从淘宝上买的,最后一套英语题目还是2008年的……环境这么艰苦也没办法呀,我也只能开始埋头复习了起来。1)英语(此复习方法强烈不推荐)开始正式复习前,我看了一下从淘宝上购买的残缺不齐的英语真题,大概了解了一下英语考试的难度,自己估摸了一下跟六级差不多,心里就比较靠谱了。然后选择了一个变态的英语复习方法,考G。并且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计划(三个月搞定,这样如果导师最后不要我,还可以申请国外的学校),但是现实总与计划相违背,最后的结果是由于自己下不了狠心去报名,选考位时一直把时间往后推迟,结果一方面错过了G的考试,另一方面又耽误了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在我结束英语复习时候,我还没开始练习作文,真题一套也没做过。但是就凭着这么残缺的英语复习,我后来的英语成绩还是考了70多,是第二高的分数。也正因为这个成绩,在复试的时候,让面试的导师有了很深刻的印象。2)专业课。(专业课我就纯粹没复习方法……)因为之前放弃了跟老师进一步套磁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复习范围,同时又由于没有例年真题。姐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只能像愚公一样的看招生简章上的专业书。一遍看……一遍做课后题目……两遍之后考试的时间就近在眼前了。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是不是该跟老师联系一下了。于是给负责招生的那位老师发了邮件,表示希望在考试前能见见他。没想到老师爽快地跟我约定了时间,于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我终于跟老师有了第一次面对面接触。在闲聊了一会儿以后,老师开始问:“那你复习得怎样了?”答:“就是按照学校给的参考书看着。” 老师惊异了,问:“没有别的复习资料?”答:“没……网上没找不到任何其他资料。” 老师愣住了,无奈的给了我一份资料,让我回去临时报报佛教,然后恨铁不成钢的补了一句:“你怎么不早点来找我”。我当时才领悟了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考博必须当面见导师呀!邮件什么的全是浮云!!有木有!有木有!PS:其实老师给的就是出题老师上课的课件。许多学校都一样,专业课的出题老师基本上就是教授专业课的那个老师,而且经常几年都不会变的,因此如果能够花点心思找到报考学校的学生打听一下,找到课件就很容易得到考试重点的。经验1:套磁必须要到见面的那一步才能放弃呀!!甚至见面一次不行就去见两次,只要导师没明确拒绝就一定要见下去。经验2:复习一定要均匀分配。千万不能复习偏。经验3:在均匀复习的基础,最好有个突出的分数,这样导师容易有更深刻的印象。4)复试接到复试通知的时候,很高兴但是也很迷茫。给老师发了邮件,说了下进复试了,并且说了下复试的分数,英语还成,专业课不高。老师也只礼貌性的回覆了一个,好好复试。复试的时候特别地留心了一下我的竞争对手,是个年龄较大的男生,问了一下,初试的分数也比我高很多。如果只招一个人,按初试成绩,自己估计会被刷,当时很挺郁闷,但是也不可能再后退,硬着头皮走过了复试。复试时,我报考的导师不在。心里放了些心,因为对其他老师来说,他们根本不清楚你的初试成绩,只会针对你的复试表现而给你打分。整个复试中,老师也只是对我以前已发表的论文以及毕业论文提了些问题,读研的时候我已经发表了一些论文,所以给别人讲自己写的东西还是挺不费劲的,另外,我大三就考过雅思,所以口语部分也没有太大的障碍,就是好久没说了一开始不太顺利,但是就在我不停的“sorry,pardon'中,我居然还是跟老师和谐滴沟通了。所以,口语千万不要慌,用手比也是可以的,老师最注重的是你能否用口语进行沟通,对口音、语调没太强烈的要求。总之,复试的结果自己很满意,看面试老师的表情也很满意,但是想到自己的初试成绩还是忐忑不安的回家等通知了。(5)结果结果就是因为我初试成绩确实不高,而报考的那位导师没有争取到额外名额,所以录了那位初试成绩更高的兄台。但同时,由于复试时的表现,面试的一位老师主动打电话给我表示愿意接收我。所以,考博真的还是很公平的。只要你努力过,就肯定有收获。那位兄台没有任何的科研经历,但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认真复习,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而我虽然在初试的时候成绩不佳,但是由于在过去的三年里积累的科研经验,也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谁说考博不公平了呢,只是你有没有努力认真到那个份上而已。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了解招生专业、学位点简介、博士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等详情请点击展开

扬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文学院下设的研究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扬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清代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而任中敏(半塘)先生的词曲学研究和敦煌文学研究原本就富于学术史研究的内涵。本方向人员从当代视角出发,运用新的观念和方法,着重研究学术史、思想史、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学的关系,深入探讨推动文学演变、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扬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强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优秀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教学单位及研究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能够胜任党政系统宣传、出版、文化、新闻等工作需求。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理论思辩能力。2、为人正派,讲爱心,讲奉献,重信义,讲廉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富有公德,重视道德自律,遵守各项校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健康体魄,培养健康心理,追求人格完善。3、努力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扎牢专业基础。并了解比较文学、美学、文艺学、现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拓展学术视野,能够关注学术前沿,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4、掌握计算机技能,有较好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努力了解自然科学发展趋势和重大信息,善于更新知识,与时共进。二、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根据本学科覆盖面较宽的特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先唐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三个方向。其主要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见表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1 先唐文学 主要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诗经》和《楚辞》,先秦散文,《史记》等史传文学,汉赋,乐府,魏晋南北朝诗歌,骈文,文学批评等。2 唐宋文学 主要研究唐诗,宋词,唐宋古文运动,唐传奇,宋代话本,敦煌文学等。3 元明清文学 主要研究元代杂剧,明清各类小说,明清各类戏曲,元明清诗文词和文学批评。三、学习年限一般学习年限为三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35个以上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以提前毕业或者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四、培养方式1、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关心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研究生要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做到教学相长。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掌握坚实的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的专门知识。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文学研究的能力。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五、培养环节1、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2、课程学习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社会调查,在导师指导下 ,承担有关科研、调研等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教学和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4、论著与原著阅读阅读文学原著和相关研究论著,是攻读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研究生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动态有重要意义,也是设计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研究生必须广泛阅读,完成导师开列的阅读书目。5、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这些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六、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学位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考查或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合格即可取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者入学者的所有补修课程补修必须考试合格。2、实践环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员负责。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3、学术活动考核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要填写《扬州大学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数量质量,须考核合格才能毕业。4、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根据《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1、论文选题与开题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作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学术创新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公开宣讲,广泛征求意见。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独到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九、修订说明修订本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案力求规范,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力求清楚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力求做到按需设课,设置合理,避免按人设课。在设置课程的同时,要考虑任课教师的梯队培养,把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对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应把培养第二主讲教师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把青年教师培养、人才引进与课程体系合理性结合起来,与学科水平整体提高结合起来,进行通盘考虑。注意处理好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层次连接与递进关系;理论水平提高与文献解读能力增强的关系,体现“整体优化”原则。八、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1、文化与文学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与文学关系有宏观认识,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了解儒学、经学、玄学等等思想史状况,了解学术史状况,进而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深层原因。在这种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提高文学研究理论层次。2、文学思潮史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宏通关系的认识和演变趋势的认识。文学与政治、经济、民族等因素的关系,文类文体相互影响,也相互竞争的关系,文类演变趋势的动态把握,是本课程主要内容。3、文学方法论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研究理论水平。课程主要内容是系统阐述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方法,比较分析其得失长短,进而借鉴吸取适合我们的经验。本课程也介绍本学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经验。4、先唐文学通史 2学分,36课时5、唐宋文学通史 2学分,36课时6、元明清文学通史 2学分,36课时 这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通史,是本学科的基础主干课程。因为容量太大,学术界普遍采取分段把握方式 ,各自均可构成独立课程。本学科任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均须重视并认真通修。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系统知识。其内容一是在大学本科古代文学知识基础上扩展知识面;二是从各种角度开拓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视野,了解研究古代文学的成果;三是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7、中国诗歌史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是分体文学史的主干课程。纵向贯通方式把握中国诗歌的起源和演变,形式和内涵,背景和风貌,特质和影响。对诗歌演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扬州大学吴涛博士论文发表

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的“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提出了与诺伊曼的理论相对立的观点。当纳什向诺伊曼提出他的理论时,却被简单地认为是“对已完善定理的新译法”。但诺伊曼这一回却是大错特错,纳什的非合作对策论,不但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在后来得到了商业策略家的广泛应用。

扬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文学院下设的研究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扬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清代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而任中敏(半塘)先生的词曲学研究和敦煌文学研究原本就富于学术史研究的内涵。本方向人员从当代视角出发,运用新的观念和方法,着重研究学术史、思想史、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学的关系,深入探讨推动文学演变、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扬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强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优秀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教学单位及研究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能够胜任党政系统宣传、出版、文化、新闻等工作需求。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理论思辩能力。2、为人正派,讲爱心,讲奉献,重信义,讲廉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富有公德,重视道德自律,遵守各项校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健康体魄,培养健康心理,追求人格完善。3、努力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扎牢专业基础。并了解比较文学、美学、文艺学、现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拓展学术视野,能够关注学术前沿,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4、掌握计算机技能,有较好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努力了解自然科学发展趋势和重大信息,善于更新知识,与时共进。二、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根据本学科覆盖面较宽的特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先唐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三个方向。其主要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见表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1 先唐文学 主要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诗经》和《楚辞》,先秦散文,《史记》等史传文学,汉赋,乐府,魏晋南北朝诗歌,骈文,文学批评等。2 唐宋文学 主要研究唐诗,宋词,唐宋古文运动,唐传奇,宋代话本,敦煌文学等。3 元明清文学 主要研究元代杂剧,明清各类小说,明清各类戏曲,元明清诗文词和文学批评。三、学习年限一般学习年限为三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35个以上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以提前毕业或者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四、培养方式1、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关心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研究生要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做到教学相长。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掌握坚实的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的专门知识。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文学研究的能力。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五、培养环节1、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2、课程学习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社会调查,在导师指导下 ,承担有关科研、调研等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教学和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4、论著与原著阅读阅读文学原著和相关研究论著,是攻读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研究生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动态有重要意义,也是设计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研究生必须广泛阅读,完成导师开列的阅读书目。5、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这些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六、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学位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考查或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合格即可取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者入学者的所有补修课程补修必须考试合格。2、实践环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员负责。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3、学术活动考核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要填写《扬州大学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数量质量,须考核合格才能毕业。4、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根据《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1、论文选题与开题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作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学术创新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公开宣讲,广泛征求意见。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独到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九、修订说明修订本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案力求规范,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力求清楚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力求做到按需设课,设置合理,避免按人设课。在设置课程的同时,要考虑任课教师的梯队培养,把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对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应把培养第二主讲教师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把青年教师培养、人才引进与课程体系合理性结合起来,与学科水平整体提高结合起来,进行通盘考虑。注意处理好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层次连接与递进关系;理论水平提高与文献解读能力增强的关系,体现“整体优化”原则。八、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1、文化与文学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与文学关系有宏观认识,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了解儒学、经学、玄学等等思想史状况,了解学术史状况,进而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深层原因。在这种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提高文学研究理论层次。2、文学思潮史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宏通关系的认识和演变趋势的认识。文学与政治、经济、民族等因素的关系,文类文体相互影响,也相互竞争的关系,文类演变趋势的动态把握,是本课程主要内容。3、文学方法论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研究理论水平。课程主要内容是系统阐述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方法,比较分析其得失长短,进而借鉴吸取适合我们的经验。本课程也介绍本学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经验。4、先唐文学通史 2学分,36课时5、唐宋文学通史 2学分,36课时6、元明清文学通史 2学分,36课时 这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通史,是本学科的基础主干课程。因为容量太大,学术界普遍采取分段把握方式 ,各自均可构成独立课程。本学科任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均须重视并认真通修。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系统知识。其内容一是在大学本科古代文学知识基础上扩展知识面;二是从各种角度开拓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视野,了解研究古代文学的成果;三是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7、中国诗歌史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是分体文学史的主干课程。纵向贯通方式把握中国诗歌的起源和演变,形式和内涵,背景和风貌,特质和影响。对诗歌演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兰州大学王媛博士论文发表

2018年7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杂志《Science》报道了有关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领域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关于这项研究的文章的第一作者便是兰州大学女博士:马天琼。在这之后,马天琼终于能够坦然地参加博士学位答辩,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以后,马天琼并没有凭借自己获奖去选择找一个高薪工作生活下去。因为她知道科研事业需要她,而她也不会停止研究。她说她将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去实现她关于单晶结构那个美丽的梦。

(1) WANG Yuan, Solutions for 2-dimensional compatibility equations, Accepted by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2009.(2) WANG Yuan, Solutions of torsion problems of elastic prismatical bars with generalized cardioid cross s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2009(3) Li Jinhui, Zhang Limin, WANG Yuan, Fredlund D G, Permeability tensor and REV of saturated cracked soil,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09, 46:928-942.SCI(4) 王媛,刘杰,基于敏感性分析的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静态全耦合参数反演,岩土力学,2009,30(2)。EI(5) 王媛,王飞,基于非稳定渗流随机有限元的隧洞涌水预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0)EI。(6) 王飞、王媛、倪小东,渗流场随机性的随机有限元分析,岩土力学,2009(11) EI(7) 倪小东,王媛,王飞,管涌的砂槽试验研究及颗粒流模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6 EI(8) 倪小东,王媛. 渗透变形中相似性问题的颗粒流模拟,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10). EI(9) NI Xiao-dong ,WANG Yuan. A continuum-discrete hyd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eepage deformation.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orous Flow and Applications. 2009 ISTP(10)WANG Fei , WANG Yuan. Analysis of Random 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Field by SPEM .2009 ISTP(11) Zheng Guilan,WANG Yuan,Wang Fei and Yang Jian. Stochastic back analysis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using generalized Bayesian method.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8, 1(3): 83-92.(12)王媛,李冬田,长江中下游崩岸分布规律及窝崩的平面旋涡形成机制,岩土力学,2008,29(4):919-924。EI(13)王媛,刘杰,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动态全耦合参数反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8)。EI(14)王媛,李冬田,王建平,宗国庆,南水北调西线深埋长隧洞引水工程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1):131-133.(15)郑桂兰,王媛,王飞,广义Bayes法在渗透系数随机反演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8,39(4):419-427。EI:(16) 郑桂兰,王媛,裴利华,三维非恒定渗流自由面边界积分项的高精度数值积分,水科学进展,2008,19(1):123-128。EI: 081911244963(17) 周丽君,王媛,裂隙粘土中硝酸盐渗流模型:CRACK-NP,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11):19-22. EI(18) 王媛,刘杰,裂隙岩体非恒定渗流场与弹性应力场动态全耦合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6)。EI(19) 孔亮,王媛,剪切荷载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研究现状,河海大学学报,2007,(1):42-45. (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研究生)(20) 夏均民,王媛,孔亮,泛克立格法在渗透系数随机场离散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22(2):85-88. EI:(21) 孔亮,王媛,夏均民,非饱和流固耦合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控制方程,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7,22(2):163-165. EI(22) 张强林,王媛,岩体THM耦合模型控制方程建立,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7,22(2):139-141. EI:(23) 王媛,陈尚星,汪华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崩岸预测模型研究,河海大学学报,2007,35(5):514-517。(24) 张强林,王媛,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三场耦合研究现状,河海大学学报,2007,35(5):538-541。(25) 曾宏,王媛,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隧洞工程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7,增刊,729-732。(26) 许胜,王媛,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简化计算分析,路基工程,2007,(4),63-65。(27) 张海波,王媛,王鲁明,张伟,裂隙岩体动力特性的试验模拟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309-311.(28) 李锦辉,王媛,胡强,三维稳定渗流的随机变分原理及有限元法,工程力学,2006,23(6):21-24。EI(29) 李锦辉,王媛,胡强,基于随机有限元的堤防渗透失稳概率分析,岩土力学,2006, 27(10):1847-1850。EI(30) 许胜,王媛,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岩土力学 2006年27(增刊):943-947. EI(31) 夏均民,王媛,孙振辉,深埋隧洞涌水量的关联类比灰色预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6):1086-1088。(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研究生)(32) 许胜,王媛,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平面等效算法研究,水运工程,2006,(11):87-91。(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研究生)(33) 王媛,王学潮,王建平,石守亮,宗国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0):3614-3619。EI(34) 王媛,秦峰,李冬田,西线工程区径流模数、岩体透水性研究及隧洞涌水量预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0):3673-3678。EI(35) 王媛,汪华安,孙敏,江水位变化对岸坡稳定影响的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增刊:1-5。(36) 王媛,刘杰,重力坝坝基渗透参数进化反演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3,25(5):552-556.(37) 王媛,浦德明,三向荷载作用下液固耦合平面有限元分析,河海大学学报,2003,31(1):55-59.(38) 王媛,陈远忠,轴对称饱和土体结构在多向荷载下的液固耦合问题,岩土力学,2003,24(2):257-261。(39) 刘杰,王媛,杨建贵,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反演裂隙岩体渗流参数,水利学报,2003,(2):55-60。(40) 刘杰,王媛,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渗流参数反演中的应用,岩土力学, 2003,24(2): 237-241。(41) 王媛,单裂隙面渗流与应力耦合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83-87。(42) 王媛,速宝玉,单裂隙面渗流特性及等效水力隙宽,水科学进展,2002,13(1):61-68. EI(43) 刘杰,王媛,地下巷道弹性位移反分析中改进的Gauss-Newton-Marquit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4):599-603。(44) 刘杰,王媛,岩土工程渗流参数反问题,岩土力学,2002,23(2):152-161。(45) 刘杰,王媛,一种高效混合遗传算法,河海大学学报,2002,30(2):49-53。(46) 王媛,余湘娟,陈晓静,李星召,砂土地基振冲处理效果的有限元评价,河海大学学报,2001,29(3):33-36。(47) 刘杰,王媛,岩体流变参数反演的加速遗传算法,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1,20(6):24-27.(48) 龚利民,王媛,陈晓静,铁岗水库排洪河挡墙失稳原因的探索及治理措施,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4): 55-57。(49) 王媛,徐志英,速宝玉,复杂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弹塑性全耦合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177-181。EI(50) 王媛,姜朴,朱俊高,孔彩粉,松粉砂地基地震后堤坝稳定性分析,水利学报,2000,(11):60-64。EI(51) 盛金昌,速宝玉,王媛,裂隙岩体渗流-弹塑性应力耦合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3):304-309。EI(52) 刘宁,邵国建,王媛,地应力渗流共同作用下洞室围岩加锚稳定的可靠度计算,岩土工程学报,2000,22(6):711-715。EI(53) 王媛,严蕴,曹恒进,景春,高速公路过湿粘土路基掺消石灰处理方法的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9,27(1):74-78。(54) 陈建生,王媛,赵维炳,孔中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裂隙岩体渗流,水利学报,1999,(11):20-24。EI(55) 陈建生,王媛,赵维炳,钻孔与岩体裂隙斜交渗流场井流理论与示踪方法研究,水利学报,1999,(12):43-47。EI(56) 余湘娟,王媛,掺石灰处理膨胀土路基填料的试验研究,华东公路,1999,(2):46-50。(57) 殷宗泽,王媛,限制侧向变形的方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河海大学学报,1999,27(岩土工程专辑):9-12。(58) 王媛,徐志英,速宝玉,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的四自由度全耦合法,水利学报,1998,(7):55-59。EI(59) 王媛,求解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初流量法的改进,水利学报,1998,(3):68-73。 (EI:98074299121)(60)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全耦合分析,河海大学学报,1998,26(2):26-30。(61) 王媛,朱俊高,殷宗泽,三峡二期围堰陡坡段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中国三峡建设,1998年增刊:43-44。(62)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粗糙裂隙渗流及其受应力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河海大学学报,1997,25(6):80-85.(63) 速宝玉,詹美礼,王媛,裂隙渗流与应力耦合特性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7,19(4):73-77。(64)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综述,水科学进展,1996,7(3):276-282。(65)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三维裂隙岩体渗流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3):1-4。(66) 王媛,多孔介质渗流与应力的耦合计算方法,工程勘察,1995,(2):33-37。(67) 王媛,速宝玉,坝基应力计算中的水荷载组合形式,勘察科学技术,1995,(3):3-7。出版专著1.参编:《土工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2.参编:《高等土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3.参编:《Soil Mechanic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参编:《土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5.参编:《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目录:杨超, 杨传秀.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Sox 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测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53-56.杨超, 花兆合,周伍,张贺京,王媛,李志红,孙凯. 智能发育不全患者的跖纹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5):580-583杨 超,蔡亚非,龚仁敏,邵登辉,孙影芝.莴苣皮生物材料吸附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 29 (2) : 45-49.杨超,柯丽霞,龚仁敏,刘慧君,孙影芝.花生壳粉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偶氮染料的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05,22(2):45-48.杨超,龚仁敏,刘必融,刘慧君,孙影芝,柯丽霞.花生壳粉生物吸附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1(15):2195-2198.杨 超,杨传秀,聂刘旺.赤链蛇不同组织Sox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激光生物学报, 2004,13(5):334-338.杨 超,杨传秀 聂刘旺.两种蛇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动物学杂志, 2003, 38(1): 8-12.杨 超,聂刘旺. 两栖爬行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69-172.杨 超,聂刘旺.赤链蛇Sox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激光生物学报, 2002, 11(1):15-18.杨 超,聂刘旺.乌梢蛇赤链蛇Sox基因的PCR扩增研究.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 21(3):174-176.杨 超,聂刘旺.乌梢蛇Sox基因的克隆及测序.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2002, 10.杨 超,聂刘旺.虎斑颈槽蛇Sox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发育与生殖生物学报, 2002,12.孙影芝,张小平,龚仁敏,刘慧君,杨超.化学修饰对花生壳吸附染料能力的影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60-63.Renmin Gong, Yi Ding, Mei Li, Chao Yang, Huijun Liu, Yingzhi Sun. Utilization of powdered peanut hull as biosorbent for removal of anionic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Dyes Pigments, 2005. 64: 187-192.孙影芝,龚仁敏,张小平,刘慧君,杨 超.甘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的阳离子染料. 中国环境科学 2005(suppl.),2005,25(Suppl.):61-64.Renmin Gong, Yingzhi Sun, Jian Chen, Huijun Liu, Chao Yang. Effect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on dy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eanut hull. Dyes Pigments, 2005. 67: 175-181.Renmin Gong, Mei Li, Chao Yang, Yingzhi Sun, Jian Chen, Removal of cationic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 peanut hull. J. Hazard. Mater., 2005. 121: 247-250.孙影芝,龚仁敏,张小平,刘慧君,杨超.苤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体中的阴离子染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80-83.杨传秀杨超陈壁辉 扬子鳄大脑皮层后期胚胎发育的超微结构.解剖学杂志, 2004,27(2):152-156.杨传秀杨超陈壁辉 扬子鳄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特征.动物学杂志, 2003,38(2):20-22.柯丽霞,杨 超.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0):1739-1742.花兆合, 周伍, 杨 超, 张贺京, 王媛, 李志红, 孙凯. 智力低下患者的手纹分析. 人类学学报,2002 , 21(3):239-244.杨传秀杨超.陈壁辉初孵扬子鳄端脑基底中枢的组织学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3):270-273.杨传秀,杨超.陈壁辉初孵扬子鳄大脑皮层组织学结构观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1):43-46.杨传秀,杨超,陈壁辉.初生扬子鳄嗅球、嗅束的组织学结构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4):321-323蔡亚非 杨 超 李君陈壁辉. 虎斑颈槽蛇Duvernoy腺超微结构.解剖学杂志,1999, 22(6): 492-49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