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薛兆丰发表过什么论文吗

发布时间:2024-07-01 23:27:09

薛兆丰发表过什么论文吗

这是一篇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的毕业小论文,认真剖析了课程给我带来的,让我最为受益的三个思想转变,现在分享给大家:

在这过年与结业的前夕回看之前的自己,那时的我总是想“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却根本没开始了解世界的真实。

一年经济学的学习润物于无声,所以细数自己思想改变之时感到了确实的震撼。 入学之前,想的多是掌握大师们创造的工具以服务于今后的生活。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知晓,经济学更激动人心的部分在于揭开这个世界的面纱,展示给你我一个逻辑并不为谁涌现的真实世界 - 它是迷人又催人觉知的。

不断的深入了解世界运行逻辑这件事情,从三个方面改变了我:

打车去一个重要会议,出租车司机应该为可能发生的迟到负责么?

迟到了,堵车;做错了,通知没说清楚;伤害别人了,你没有给我安全感···现实中,我们会不自觉的把很多类似的责任推给他人。

「科斯定律」冷静到残酷的揭示: 谁用的好就归谁。谁为避免意外所付出的成本更低,谁就应该担当更大的责任。 这一切背后不可撼动的原因是:这样来分摊责任,整个社会为了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达到最小。

自己想要达成的事情就是“意中”。且归根结底,自己想要避免自己“意外”发生的成本比其他任何人来避免我自己本人“意外”发生的成本都要低。并且一旦“意外”发生,承担所有意外带来损失的人也正是自己。为自己的一切负责,是担当,也是顺应社会底层逻辑这汹涌的暗流。

有弊端的制度,就得被推翻么?

团体里、公司中、社会上很多的约定俗成会让我们不满,感觉到自己被禁锢、被限制、被束缚···我们都忘记的是:我们与70亿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 资源是稀缺的。

「竞争的规则」中讲到: 竞争规则只是完成资源配置的工具,规则的存在维持着社会秩序。同时,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 - 只是不同的规则,会有不同的人胜出。最后,竞争是消耗真实的资源进行的。

不只是团体、公司、社会,所有由稀缺资源与人组成的环境中,规则无处不在,且都已经存在了很久。任何人去观察都可以找到缺憾,更吸引我们的应该是:它们为这个环境解决了什么问题以至于能够长期存在呢? 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环境的底层逻辑就一目了然,因为这就是环境的”眼“之所在。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规则,是对规则的尊重,更是对维持着环境运转的规则的敬畏。

所谓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公?还是不平?

勤勤恳恳的上班为什么收入却不如一些散户投机炒股?努力程度相似,为什么富二代更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功?投入同样时间与体力画一幅画,毕加索的作品为什么价格更高呢?

「依存与对抗」中这样解释: 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我们还观察到长期存在不同酬的现象,那只能说明他们并不同工。因为我们在衡量一份工作品质的时候,不能只看一个时间的刹那,我们还要看它不同的维度。

朝九晚五的工作承担了多少资本市场的风险?世俗的成功是不是需要努力之外的其他要素?关于绘画,毕加索说:“这用了我六十年光阴”。

现实中,所有的现象都极其的合理。每个人因为禀赋不同,行为不同,其表现 - 也就是我们某刻所观察到的状态必然是不平。如果是平的,那才是真正的不公。真心的体会与尊重每种现象背后的深刻逻辑与道理,是我们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前提。

1.对自己负责。2.敬畏既有的规则。3.尊重现存的状态。是我在一年的经济学学习中最深刻的改变。 我的改变,你的改变,我们二十四万人的改变,这个不为你我改变的世界,确实已经在这个角落发生了改变。 再来看乔布斯名言的原版:"make a dent in the universe."

让我们真正去做点事情。

我所坚持每天学习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已经接近结业,如果你也是同学,或者将要订阅,又或者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在《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文章《第51问答|顶尖企业面试机会和春节期间学习安排》(能在第204讲上面找到它)这一篇的留言之中点个赞、投我一票,在此再次感谢。

“专利要挟的治理原则”, 《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5月“普通法与成文法的效率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中国经济观察》总23辑,2010年1月1日“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总第46卷“警惕反垄断法的寻租效应”,《北大商业评论》,2007年第11期“中国不应仓促推出反垄断法”《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卷,2007

薛兆丰,经济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律经济学”课程,现正从事“公共选择”与“法律经济学”领域研究。兆丰在过去十年发表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其基础扎实,言辞洗练,思想一贯,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兆丰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2000年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2002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2008年出版《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2009年出版《经济学通识》。薛兆丰一直强调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薛兆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分别在2011年暑假和2012年寒假到老罗英语培训住宿班给学员进行讲座,广受好评。薛兆丰在以自由主义学术堡垒著称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取得博士学位,其经济思想深受阿尔钦、布坎南、瓦格纳、图洛克、曼尼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直接影响。不过,真正的影响程度也受人质疑 。

他的北大经济学课我听过60%,如果用心听,价值很大!看你自己想收获什么,直接加我就行了,加答题的账户名就可以了。给你们一起分享

薛兆丰发表过顶级论文吗

他的北大经济学课我听过60%,如果用心听,价值很大!看你自己想收获什么,直接加我就行了,加答题的账户名就可以了。给你们一起分享

你好,今天我给你讲一篇经济学里面非常重要的论文,这篇论文给经济学整栋大厦找到了一个坚固的基础。 这篇论文的名字叫《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作者叫阿尔钦( Armen Alchian ,1914年04月12日-2013年02月19日),文章发表在1950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重要呢?1.两大经济学家的理性之争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它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人是经常不理性的,所以经济学理论有时候对有时候错。当人是理性的时候它对,当人不理性的时候它就不对了。 这种争论其实很早就有了。曾经有两个大经济学家,他们也发生过这样的争论,还把争论写到经济学的期刊里面去了。其中一位经济学家叫理查德·莱斯特( Richard Lester ),他说,经过调研,发现企业家做事的方式,跟经济学里面所说的不一样。 比方说,每当雇员工资率上升的时候,他们的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反而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品的价格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候工资率上升,企业家也没有少雇工人,所以他们对成本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实际上,企业家在做决策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根据经济学家所说的最优化原则去做。所以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边际分析,跟现实不相符,并不靠谱,这是这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另外一位经济学家,他的名气更大,叫弗里兹·马克卢普( Fritz Machlup ),他替"边际分析"辩护。他说,每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当然不懂经济学,当然没有拿着计算机在计算,但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符合了经济学的假设,已经符合最大化原理了。 他举例说,一个人开车在路上,有时候加速,有时候减速,有时候换车道,有时候超车,他当然没有拿着计算机在计算,但实际上,他已经在遵循最优化的原理了。 到底企业家在做决策的时候,手头上有没有拿着一张“供应需求表”来做决定,到底每个人做决定的时候,是不是符合最优化的原则,这是他们争论的问题。 2.年轻教授拨开云雾见真容 这时候,年轻的阿尔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位年轻教授,刚刚从部队服役回来,之前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他听说了这样的争论以后,就说,经济学的争论怎么那么低档次啊,如果经济学所有的讨论都这么低档次的话,他就不做经济学家了,回去当兵算了。那时候阿尔钦年轻,说话还是挺冲的。 他私下跟学生说,你看,两个经济学家的争论其实都有一部分对,有一部分错,他的看法是这样这样的。这些学生听到他的看法以后,就到处传散,把他的看法告诉其他教授。 这当中有一位教授,他名字叫斯蒂芬·安克( Stephen Enke )。这位安克教授听到阿尔钦这个观点以后,觉得很重要,就劝阿尔钦把它写下来。阿尔钦说这不值得写啊,这不是普通的想法吗,谁都知道。安克教授说不对,你要写下来,至少当作讲义对学生负责,也要把它写下来。阿尔钦于是就把他的想法写下来。安克教授看了以后,又要求他拿去投稿。 结果阿尔钦把它投给了《政治经济学期刊》。过了不久,《政治经济学期刊》的主编回信说,你的文章,只要略作修改,他们就发表了。这位主编也是很有来头的人,他名字叫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自由经济的旗手,后面我们再讲他的故事,这里按下不表。反正,咱们知道这两位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阿尔钦是这样认识的。 阿尔钦这篇本来是给学生准备的简单讲义,就在1950年发表了。这篇文章从此就成了经济学里面被引用得最多的两三篇文章之一——《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 3.万物存活看条件,和理性与否无关 那么阿尔钦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呢?前面两个经济学家,争论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他们能不能精确计算。一个经济学家说没看见他们在计算,他们做决定的时候从来没有经济学家手上那种供应需求表。另外一个经济学家说他们其实计算了,暗中就在计算了。他们争的是这个事儿。 阿尔钦则说,首先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咱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 比方说,有两套投资方案,一套是高风险高回报,另外一套是低风险低回报,哪一个更优呢?逻辑上它们可以是等价的,你说不出谁是最优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最优,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求的不是最优,求的是存活。 阿尔钦说,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它有什么条件才能够存活下来?这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他举例说,有几个人他们要开加油站,开在哪呢?一个人把加油站开在自己家的后院,另外一个人把加油站开到山顶上,还有一个傻瓜,他把加油站误打误撞开到了路边,结果谁能够存活下来,谁有生意? 是那个误打误撞的人,是那个傻瓜,他把加油站开到路边,他就成功了,他是不是聪明人?他是不是有计划?他是怎么想的?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刚好把加油站开到了正确的地方,他就能够存活下来。 他再举一个例子,说有一帮人,他们要逃离芝加哥,每个人选择自己的路线。我们作为外人远远看去,只有一条路线,只有那个刚好选择了沿途都有加油站路线的人,才能成功逃离芝加哥。其他人,不管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决策的,不管他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他都离不开芝加哥。 所以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存活下来,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经济学关心的是这个,跟当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没关系。 阿尔钦继续举例说,一棵树,朝阳光的那一面,树叶就长得比较茂盛,背着阳光的那一面,树叶长得就比较稀松。那么,这些树叶是不是有理性的?它们是不是想到了这一点,明白了这个最优化的道理,于是争相长在朝着阳光的那一面呢?我们不知道。 树叶很可能是没有理性的,但不管树叶有没有理性,我们关心的只是一个规律,就是朝阳光的地方树叶长得茂盛,背着阳光的地方树叶长得稀松。这是我们经济学关心的问题,跟树叶本身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这样,阿尔钦就替经济学找到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关心的事情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是怎么想的、意图是什么没有关系。4.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 你可能会说,阿尔钦的理论也不新奇啊,这不就是达尔文的理论吗?这不就是优胜劣汰吗?其实阿尔钦自己也是这么说的。他觉得自己的理论没有新奇的地方。他说去看看达尔文吧,达尔文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同样,如果我们改变规则,就能知道胜负概率的不同。比方说篮球,如果我们改变篮球的规则,说得穿高跟鞋来比赛。这时候,你就能预测,到时真正的篮球明星就不再是乔丹了,而可能是林志玲了。阿尔钦这篇文章,每年我在教书的时候,都会重新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 比方说,很多学校喜欢请成功的师兄师姐,回来给师弟师妹讲成功经验。其实我经常在想,哪怕他们的故事是真的,后面的师弟师妹照着逐一来做,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情况不一样了。相反,如果你倒过来,请那些失败的人回来,讲讲他们失败的经验,可能也同样具有启发性。唯一的问题是,那些失败的师兄师姐可能不容易找到,他们已经消失在人群当中。 课堂小结 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能不能存活下来,和各种条件、情况的变化有关,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课后思考―― 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薛兆丰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并长期关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商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

薛兆丰在多家媒体发表大量文章,凭借鲜明的市场派观念,简洁精练的写作手法,很快就拥有了一大批追随者。2000年,薛兆丰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2006年还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在被大众广泛认识之前,薛兆丰在媒体界已有相当的名气。

扩展资料:

薛兆丰博士在过去十年发表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2000年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2002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

在薛兆丰看来,经济学类的术语,除了「边际(marginal)」概念找不到替代的词汇,其他专业词汇都可以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在这期间,薛兆丰还养成一个习惯:文章写就,出声朗读三五遍,直至言辞流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薛兆丰

薛兆丰,经济学者,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专栏主理人,少年得到App《少年经济学》主理人,前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法学院合聘研究员。

薛兆丰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并长期关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商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

扩展资料:

薛兆丰,经济学者,1991年从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律经济学”课程,现正从事“公共选择”与“法律经济学”领域研究。

薛兆丰在过去十年发表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其基础扎实,言辞洗练,思想一贯,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薛兆丰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2000年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

薛兆丰发表论文

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班,是学霸中的佼佼者,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

攸佳宁本科毕业于我国著名的北京大学,硕士和博士均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目前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

最近参加了《最强大脑》第七季的攸佳宁,因为逻辑清晰有条理,专业扎实有内涵,以及清新脱俗的外表而备受关注。当然,观众对于集智慧和美貌于一身的攸佳宁并不熟悉,对于年纪轻轻的她能否胜任《最强大脑》第七季的领队有所怀疑,那么我们就从攸佳宁的学习经历开始说起。

2003年,攸佳宁评价出色的成绩成功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并且成为聚集了北大顶尖“学霸”的元培计划实验班的一员。

元培计划实验班和北京大学其他院系很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教学设计上,尤其是在专业设计方面。确切的说,进入元培计划实验班学生起初都没有专业。在入学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学霸”们主要接受通识教育。到了大二下学期,“学霸”们对大学学习积累了基础的感性认识后,大家再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方向确定自己的专业。攸佳宁就是在这个时期选择主修心理学,当然她还学习了经济学,并于2007年7月同时获得理学学士(心理学方向)与经济学学士学位。学霸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攸佳宁选择到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深造。香港中文大学不必多提,是我们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人才辈出,著名的钱穆、杨汝梅、林语堂、李卓皓、高锟、饶宗颐、刘殿爵、莫里斯、杨振宁、蒙代尔、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出自香港中文大学,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银行家郑海泉等更是享誉盛名。攸佳宁在这里5年内连续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并且于2009年7月和2012年7月分别获得了心理学系哲学硕士学位和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积累相当厚实的专业基础。

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2012年9月,攸佳宁进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担任讲师, 并于2018年12月成为教授。与攸佳宁的母校相比,华南师范大学的综合实力看上去平淡无奇,实际上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在全国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中的评级为A+档次,换句话说,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位居全国前二。同时,心理学也是华南师范大学唯一一门A+档次的学科。因此,能够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担任教授并且是博士生导师就注定她不会是平庸之辈。

攸佳宁入职以来,一直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前线。不仅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肯定,而且还有出色的科研成果。攸佳宁的专业领域为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中发表中文论文和英文论文50余篇,参与著作教材1部,获得了201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第30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新兴心理学家”称号等荣誉。

攸佳宁的实力毋庸置疑,但从节目的表现来看,已经能够展示她的个人魅力,相信在《最强大脑》第七季,攸佳宁会有优秀的表现。

在一片期待声中,电视圈独树一帜的大型心理学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在5月15日晚迎来了第七季。持续关注《最强大脑》的小伙伴们,在看完第一期后,纷纷表示感受到了这一季节目的全新变化。

一方面是现场出题、现场备战、现场作答,以及“时间压力”如影随形的新赛制,让各路实力派参赛选手大呼“压力山大”。另一方面是薛兆丰、攸佳宁、王祖蓝、郭麒麟、刘维等组成的全新领队、嘉宾阵容。其中,联合领队之一的80后心理学专家攸佳宁,作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无疑是关注的焦点之一。第一期节目下来,她在节目中的表现既权威专业,又可爱养眼,可以说是圈粉无数。

北京大学元培班“女学霸”

《最强大脑》作为一档脑力节目,能够作为领队身份出现的人,一定都不简单。此前几季大家熟知的“科学判官”魏坤琳,就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巧合的是,此次节目中邀请的两位全新领队,身上也都有“北大元素”。

其中,知名经济学专家薛兆丰,曾就职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于2018年3月离职。心理学专家攸佳宁,则是2003至2007年在北大求学。值得一提的是,攸佳宁在北大就读的是“元培计划实验班”,能够加入其中的称得上是“学霸”中的佼佼者。元培班低年级阶段不分专业,以通识教育和学科大类基础知识学习为主,攸佳宁走向心理学领域,主要是因为导师“心理学前景不错,是一门文理交叉专业”的建议。

211名校“最美教授”

结束四年燕园之旅后,攸佳宁选择了继续深造,连续攻读了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的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12年入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按照求学履历和能力,攸佳宁当时完全可以入职一所985大学,但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211名校华南师范大学又是绝佳之选,因为其心理学学科(专业)实力冠绝高校圈。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例,华南师大的心理学获评为A+档(全国前2或2%),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比肩。

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平台,凭借自己个人的努力,攸佳宁用6年时间从讲师晋升为教授,成了学生眼中的“最美华师教授”。

担任《最强大脑》领队非因高颜值

虽然好看的外表为攸佳宁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加分不少,但能够担任领队绝非因为颜值高。在专业领域,攸佳宁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50余篇,是国内心理学领域比较受关注的一位年轻学者。更为重要的是,她就职的华师心理学院参与共同组建了本季《最强大脑》的科学顾问团队。

对于有“心理学女神”攸佳宁加盟的新一季《最强大脑》,你有什么期待吗?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薛兆丰,经济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律经济学”课程,现正从事“公共选择”与“法律经济学”领域研究。兆丰在过去十年发表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其基础扎实,言辞洗练,思想一贯,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兆丰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2000年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2002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2008年出版《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2009年出版《经济学通识》。薛兆丰一直强调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薛兆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分别在2011年暑假和2012年寒假到老罗英语培训住宿班给学员进行讲座,广受好评。薛兆丰在以自由主义学术堡垒著称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取得博士学位,其经济思想深受阿尔钦、布坎南、瓦格纳、图洛克、曼尼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直接影响。不过,真正的影响程度也受人质疑 。

薛兆丰发表的论文

你好,今天我给你讲一篇经济学里面非常重要的论文,这篇论文给经济学整栋大厦找到了一个坚固的基础。 这篇论文的名字叫《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作者叫阿尔钦( Armen Alchian ,1914年04月12日-2013年02月19日),文章发表在1950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重要呢?1.两大经济学家的理性之争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它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人是经常不理性的,所以经济学理论有时候对有时候错。当人是理性的时候它对,当人不理性的时候它就不对了。 这种争论其实很早就有了。曾经有两个大经济学家,他们也发生过这样的争论,还把争论写到经济学的期刊里面去了。其中一位经济学家叫理查德·莱斯特( Richard Lester ),他说,经过调研,发现企业家做事的方式,跟经济学里面所说的不一样。 比方说,每当雇员工资率上升的时候,他们的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反而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品的价格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候工资率上升,企业家也没有少雇工人,所以他们对成本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实际上,企业家在做决策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根据经济学家所说的最优化原则去做。所以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边际分析,跟现实不相符,并不靠谱,这是这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另外一位经济学家,他的名气更大,叫弗里兹·马克卢普( Fritz Machlup ),他替"边际分析"辩护。他说,每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当然不懂经济学,当然没有拿着计算机在计算,但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符合了经济学的假设,已经符合最大化原理了。 他举例说,一个人开车在路上,有时候加速,有时候减速,有时候换车道,有时候超车,他当然没有拿着计算机在计算,但实际上,他已经在遵循最优化的原理了。 到底企业家在做决策的时候,手头上有没有拿着一张“供应需求表”来做决定,到底每个人做决定的时候,是不是符合最优化的原则,这是他们争论的问题。 2.年轻教授拨开云雾见真容 这时候,年轻的阿尔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位年轻教授,刚刚从部队服役回来,之前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他听说了这样的争论以后,就说,经济学的争论怎么那么低档次啊,如果经济学所有的讨论都这么低档次的话,他就不做经济学家了,回去当兵算了。那时候阿尔钦年轻,说话还是挺冲的。 他私下跟学生说,你看,两个经济学家的争论其实都有一部分对,有一部分错,他的看法是这样这样的。这些学生听到他的看法以后,就到处传散,把他的看法告诉其他教授。 这当中有一位教授,他名字叫斯蒂芬·安克( Stephen Enke )。这位安克教授听到阿尔钦这个观点以后,觉得很重要,就劝阿尔钦把它写下来。阿尔钦说这不值得写啊,这不是普通的想法吗,谁都知道。安克教授说不对,你要写下来,至少当作讲义对学生负责,也要把它写下来。阿尔钦于是就把他的想法写下来。安克教授看了以后,又要求他拿去投稿。 结果阿尔钦把它投给了《政治经济学期刊》。过了不久,《政治经济学期刊》的主编回信说,你的文章,只要略作修改,他们就发表了。这位主编也是很有来头的人,他名字叫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自由经济的旗手,后面我们再讲他的故事,这里按下不表。反正,咱们知道这两位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阿尔钦是这样认识的。 阿尔钦这篇本来是给学生准备的简单讲义,就在1950年发表了。这篇文章从此就成了经济学里面被引用得最多的两三篇文章之一——《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 3.万物存活看条件,和理性与否无关 那么阿尔钦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呢?前面两个经济学家,争论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他们能不能精确计算。一个经济学家说没看见他们在计算,他们做决定的时候从来没有经济学家手上那种供应需求表。另外一个经济学家说他们其实计算了,暗中就在计算了。他们争的是这个事儿。 阿尔钦则说,首先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咱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 比方说,有两套投资方案,一套是高风险高回报,另外一套是低风险低回报,哪一个更优呢?逻辑上它们可以是等价的,你说不出谁是最优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最优,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求的不是最优,求的是存活。 阿尔钦说,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它有什么条件才能够存活下来?这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他举例说,有几个人他们要开加油站,开在哪呢?一个人把加油站开在自己家的后院,另外一个人把加油站开到山顶上,还有一个傻瓜,他把加油站误打误撞开到了路边,结果谁能够存活下来,谁有生意? 是那个误打误撞的人,是那个傻瓜,他把加油站开到路边,他就成功了,他是不是聪明人?他是不是有计划?他是怎么想的?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刚好把加油站开到了正确的地方,他就能够存活下来。 他再举一个例子,说有一帮人,他们要逃离芝加哥,每个人选择自己的路线。我们作为外人远远看去,只有一条路线,只有那个刚好选择了沿途都有加油站路线的人,才能成功逃离芝加哥。其他人,不管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决策的,不管他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他都离不开芝加哥。 所以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存活下来,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经济学关心的是这个,跟当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没关系。 阿尔钦继续举例说,一棵树,朝阳光的那一面,树叶就长得比较茂盛,背着阳光的那一面,树叶长得就比较稀松。那么,这些树叶是不是有理性的?它们是不是想到了这一点,明白了这个最优化的道理,于是争相长在朝着阳光的那一面呢?我们不知道。 树叶很可能是没有理性的,但不管树叶有没有理性,我们关心的只是一个规律,就是朝阳光的地方树叶长得茂盛,背着阳光的地方树叶长得稀松。这是我们经济学关心的问题,跟树叶本身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这样,阿尔钦就替经济学找到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关心的事情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是怎么想的、意图是什么没有关系。4.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 你可能会说,阿尔钦的理论也不新奇啊,这不就是达尔文的理论吗?这不就是优胜劣汰吗?其实阿尔钦自己也是这么说的。他觉得自己的理论没有新奇的地方。他说去看看达尔文吧,达尔文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同样,如果我们改变规则,就能知道胜负概率的不同。比方说篮球,如果我们改变篮球的规则,说得穿高跟鞋来比赛。这时候,你就能预测,到时真正的篮球明星就不再是乔丹了,而可能是林志玲了。阿尔钦这篇文章,每年我在教书的时候,都会重新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 比方说,很多学校喜欢请成功的师兄师姐,回来给师弟师妹讲成功经验。其实我经常在想,哪怕他们的故事是真的,后面的师弟师妹照着逐一来做,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情况不一样了。相反,如果你倒过来,请那些失败的人回来,讲讲他们失败的经验,可能也同样具有启发性。唯一的问题是,那些失败的师兄师姐可能不容易找到,他们已经消失在人群当中。 课堂小结 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能不能存活下来,和各种条件、情况的变化有关,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课后思考―― 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链接:

薛兆丰 北大经济学课。薛兆丰老师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传播贡献很大。我自己在念书时,也深受他和周其仁老师、张五常老师(以及背后的科斯、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哈耶克)的影响。因为这几位老师,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但是薛老师的问题是,他对经济学的认识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更确切地说,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几个人),因此,对更复杂的经济问题(比如管制、产业组织、激励理论、市场设计、政治经济学,更不用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常常有偏差。而且,恰恰因为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是比较简洁和意识形态化的,所以特别有力量,比之后更技术化的讨论更能打动人。

课程目录:

人类如何改善群体运行的效率?

牢记基本事实的才是地道的

能分辨个体与全体的才是地道的

收获属于自己的渔船

.....

《商业无边界》(薛兆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商业无边界

作者:薛兆丰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年10月

页数:217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经济具有重大的价值。简单地说,它指出了美式(更大程度上是欧式)反垄断法的种种圈套和谬误,而许多国家正在生搬硬套这种反垄断法。只要读完这本著作,你就会奇怪在经济科学当道的年代竟然还有如此错漏百出的东西,而且还会惊叹其它国家竟然还会对这趟混水趋之若骛。

这本书将掀掉读者头上的蒙眼布,把错误最初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为什么至今还挥之不去解释得一清二楚。任何一个走完这个思想历程的人,都会深深地怀疑反垄断法究竟对社会有什么好处。但是,即使政策制定者出于其自身的原因执迷不悟和一意孤行,我们也至少知道该如何缓解其决策的恶劣效果了。

作者简介:

薛兆丰,经济学者,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与经济学”课程,并在国内发表过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2002 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 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其个人网站为XueZhaofeng.com。

薛兆丰2007年发表论文

他的北大经济学课我听过60%,如果用心听,价值很大!看你自己想收获什么,直接加我就行了,加答题的账户名就可以了。给你们一起分享

薛兆丰,经济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律经济学”课程,现正从事“公共选择”与“法律经济学”领域研究。兆丰在过去十年发表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其基础扎实,言辞洗练,思想一贯,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兆丰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2000年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2002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2008年出版《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2009年出版《经济学通识》。薛兆丰一直强调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薛兆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分别在2011年暑假和2012年寒假到老罗英语培训住宿班给学员进行讲座,广受好评。薛兆丰在以自由主义学术堡垒著称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取得博士学位,其经济思想深受阿尔钦、布坎南、瓦格纳、图洛克、曼尼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直接影响。不过,真正的影响程度也受人质疑 。

链接:

薛兆丰 北大经济学课。薛兆丰老师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传播贡献很大。我自己在念书时,也深受他和周其仁老师、张五常老师(以及背后的科斯、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哈耶克)的影响。因为这几位老师,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但是薛老师的问题是,他对经济学的认识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更确切地说,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几个人),因此,对更复杂的经济问题(比如管制、产业组织、激励理论、市场设计、政治经济学,更不用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常常有偏差。而且,恰恰因为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是比较简洁和意识形态化的,所以特别有力量,比之后更技术化的讨论更能打动人。

课程目录:

人类如何改善群体运行的效率?

牢记基本事实的才是地道的

能分辨个体与全体的才是地道的

收获属于自己的渔船

.....

薛兆丰是北京大学老师,他的身份很多,比如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不过,2018年3月,网曝薛兆丰在办理离职手续。薛兆丰199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通过自学张五常经济学,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网络和报刊发文,2003年到2008年他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北京大学国发院。2018年3月10日,记者获悉网红教授薛兆丰已确认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离职,已办理离职手续。关于薛兆丰为何离职,据悉,他出名后争议也多了,被讨论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他通过开通教学视频赚钱。2017年,薛兆丰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律经济学教授的专业身份,在知识付费APP得到上开设的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受到大量用户的喜爱,一度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标志性作品。但成名是把双刃剑,薛兆丰面临了很多质疑,同行就有许多不满他的,最终薛兆丰选择离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