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kdd期刊投稿时间

发布时间:2024-07-06 23:46:04

kdd期刊投稿时间

是外文期刊的,不属于国内的

这个杂志没有吧

能投SIGKDD的一般SCI都能录取了(排除那些乱投的),然后再刷掉90%以上,你可以想下录取率有多低,而且实验要多要全。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是核心期刊,他原名是《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后面改名叫《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了,但是很多其他的网站还没来得及修改

发表kdd论文

担任985高校博导的25岁博士有多厉害

担任985高校博导的25岁博士有多厉害,冯磊自2021年入职时仅25岁,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担任985高校博导的25岁博士有多厉害。

“90后”目前已渐成为中国学术圈的生力军,而“95后”的青年学者也开始跃上学术舞台。

记者注意到,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95后”弘深青年学者冯磊再度引起社会舆论关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7月间消息透露,冯磊撰写的论文《Pointwise Binary Classification with Pairwise Confidence Comparisons》在第38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CCF A类)上发表。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介绍,这是机器学习领域公认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计算机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均为冯磊,合作者来自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进智能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等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

重庆大学方面提供的个人信息显示,冯磊,男,出生于1995年4月,博士毕业(直博并提前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目前为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弘深青年学者引进人才、博导,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进智能研究中心(RIEKN Center for Advanced Intelligence Project)客座科学家(Visiting Scientist)。

冯磊自2021年1月起加入计算机学院工作至今,入职时仅25岁,这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

冯磊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近三年来,已在ICML、NeurIPS、KDD、CVPR、AAAI、IJCAI等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与中科院一区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在弱监督学习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在学术服务方面,冯磊担任IJCAI 2021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ICML 2021专家审稿人(expert reviewer),以及其他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包括NeurIPS、KDD、CVPR、ICCV、AAAI)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审稿人,并受邀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包括JMLR、IEEE TPAMI、IEEE TIP、IEEE TNNLS、MLJ)审稿人。

另外,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官网冯磊的个人页面,冯磊专门标注了一段文字:本课题组研究经费充足,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紧密的合作,欢迎青年老师和有意从事学术研究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加入(或访问)本课题组。招收弘深青年教师(特别资助:37-40万元/年,重点资助:27-30万元/年)。

冯磊还特别注明注意事项:2022年秋季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已满,谢谢各位同学的热情,请勿再邮件联系我了。同时,他向大家强烈推荐了其他几位导师。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2021年1月,出生于1995年4月的冯磊,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直接作为弘深青年学者人才引进,并聘任为博导、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冯磊入职时仅25岁,这是重大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该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

个人主页:

入职半年,冯磊撰写的论文《Pointwise Binary Classification with Pairwise Confidence Comparisons》在第38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CCF A类)上发表。这是机器学习领域公认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也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冯磊简介

冯磊,重庆大学弘深青年学者引进人才(教授、博导),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进智能研究中心(RIKEN Center for Advanced Intelligence Project)Visiting Scientist。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在提前毕业的情况下,获得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杰出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二名(NTU SCSE Outstanding PhD Thesis Award Runner-Up)。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会员,国际人工智能促进学会(AAAI)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通讯委员。担任IJCAI 2021与AAAI 2022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ICML 2021 专家审稿人(expert reviewer),以及其他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包括NeurIPS、KDD、CVPR、ICCV、AAAI)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审稿人,并受邀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包括JMLR、IEEE-TPAMI、IEEE-TIP、IEEE-TNNLS、MLJ)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已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Annu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eurIPS), ACM SIGKDD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KDD),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等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与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冯磊还入选了2021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 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榜单。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国家高教部(高教部1958年并入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998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中管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附属肿瘤医院、附属三峡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2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和虎溪校区。

本文是滴滴发在KDD2020的paper。 文中指出用户响应预测的困难在于模型需要考虑真实物理环境中的历史信息和实时事件信息。 本文提出了使用动态构建的异构图来编码事件的属性和事件发生的周围环境。除此之外,文中提出了一种多层图神经网络模型来学习历史行为和周围环境对于当前事件的影响,生成有效的事件表示来改善相应模型的准确性。 首先文中定义了几个术语:PreView, Request, Cancel_Order, Finish_Order PreView指的是用户确定起点和终点,页面上会显示出路线,服务类型,估计价格。Request指的是用户点击按钮,触发打车事件。Cancel_Order指的是司机到达前用户取消订单。Finish_Order指的是司机将用户送到目的地,用户付钱,完成整个交易流程。 本文的目标是对PreView事件建模,估计用户点击Request按钮的概率。 上图表示一个用户的打车流程。 文中使用名词POI(Point Of Interest)来表示地图上所有可能的上车和下车点。如上图所示,不同的用户行为同时发生在各个不同的POIs. 用户是否会点击Request按钮会由很多因素来决定。一些因素是显式的,可以直接从数据源中获取,比如用户当前位置和上车点位置的距离,天气,时间等;一些因素是隐式的,比如用户对于等待的意愿,用户对于这笔花销的意愿,用户对于路线的满意程度等等,这些特征很难直接获取。 一种解决方案是从历史数据和当前时间的观测中引入一些代替的特征,比如用户行为历史中和交易相关的行为,当前实时物理环境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等等。 比如用户在当前PreView之前可能已经完成了多个订单,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历史信息来捕捉用户的潜在特征,比如用户对于服务类型的偏好,用户对于花销的意愿程度等等。 具体的,用户更倾向于对那些和之前已经完成的PreView类似的PreView发起Request。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从用户没有完成的PreView中来抽取负特征。 为了计算PreView之间的相似性,文中提出使用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到的embedding。除此之外,我们希望embedding能够捕捉当时周围环境的供求情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文中提出利用周边地区同时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周边地区有许多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当前的供求关系是不平衡的。再比如周边地区有许多取消订单,那么路况可能是拥挤的,或者期望等待时间很长。由此可见,一些历史数据和当前正在发生的实时数据都能为预测模型提供信息。 然而,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于当前分析事件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引入异构图来表示这些关系。 在动态异构图中embed实时事件的挑战在于: 1)对于每个新发生的事件,需要对于这个时间动态构建一个图,包括收集相关乘客的历史事件,以及周边区域发生的事件。 2)图中的实体和关系是异构的。比如时间有PreView,Request等,事件之间的关系有相同的乘客,相同的起点等。 3)对于我们关注的事件,不同的实体和不同的关系的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也是不同的。 4)对于大规模实时事件进行建模。 文中并没有采用在训练阶段embed item的做法,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来实时生成事件的表示,使得能够捕捉用户行为和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 每个实体的embedding以一种基于GNN的inductive的方式生成。(实体包括事件,物品,用户行为等) 整个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为每个事件构建一个动态异构图。 2)使用文中提出的异构图embedding算法来生成事件的embedding。 3)基于实体的embedding进行实时预测。 文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heterogeneous session(h-session)。比如在一次打车的行为过程中,在PreView事件之后,可能会有Request, Finish_Order, Cancel_Order等,这些事件就属于一个h-session,描述了用户一次完整的打车行为。 构建完异构图后,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学习算法REGNN(Real-time Event Graph Neural Network)来生成事件的embedding。 对于每个需要预测的实时事件,动态创建一个异构图,图中包括了相关h-session中的事件和其他相关的实体。图中的边表示了节点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包括时间顺序上的关系,空间位置的关系,以及其他的逻辑关系。 上图记录了文中用到的一些符号表示。 定义图G=(VG,EG,OV,RE),节点映射函数VG->OV,边映射函数EG->RE,VG中的每个节点对应OV中的一种类型,EG中的每条边对应RE中的一种类型。当|OV|=1并且|RE|=1时,图为同构图;否则,图为异构图。 问题定义,PreView Conversion Prediction. given PreView事件 PT = (p,o,d,T), T表示时间,o表示起点,d表示终点,p表示用户。目标是估计用户p触发事件Request的概率yT,通过embedding一系列历史的动态异构图[G_PT, G_PT-1,..., G_PT-N+1],G_Pt表示事件Pt的动态异构图,t=T-N+1,...,T. G_P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事件和物品,embedding模型的目标是学习一个函数 给出一个时间序列信息和(1)中获得的embedding,上层模型的目标是学习一个模型Gθ,其中θ是参数来预测yT。 T为timestamp,Et表示时间t事件的embedding,N表示时间序列的长度。 首先介绍real-time event embedding框架。 考虑对于PreView最相关的属性:乘客,时间戳,起点,终点。 从乘客的角度,可以从其历史行为事件中获得信息。从起点和终点的角度,可以通过综合这两个地点的事件信息获得空间的表示。 整个工作流图如上所示。 •given PreView事件PT=(p,o,d,T),根据下面的流程生成异构图: 1)乘客视角:挑选乘客一周内在时间T之前最近的Np个PreView事件(包括Request, Finish_Order, Cancel_Order)。对于这些事件在图中创建相关的邻居节点,关于乘客p的这个子图记为HetGp,T。 2)起点和终点视角:在同时发生的PreView事件中,挑选在时间戳T之前x分钟内的和PT相同起点的PreView事件,包括它们相关的Request, FInish_Order, Cancel_Order事件。这些事件添加到图中作为起点子图HetGo,T.另一方面,以相同的方式构建终点子图HetGd,T. 3)为了整合历史PreViews的时空信息,用RNN学习历史事件序列的hidden state,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它们。因此,事件序列的下一个序列能够快速的预测和更新。 •根据这些事件和当前事件PT之间的关系,添加相关类型的边。比如属于同一个h-session这种关系,或者是各自属于的h-session之前有序列关系等。 •在构造的异构子图上,使用REGNN来生成PT的实时事件embedding。 •最后,生成的事件embedding作为下游预测任务的输入。 上图展示了PreView模型的具体细节。最下面三层是三个GAT,分别对应不同的粒度(GAT within h-session, GAT across h-sessions within the same subgraph, GAT across subgraphs),之后接GRU层,接MLP层,最后给出预测。 PT的动态异构图G_PT由三种子图组成 分别表示乘客子图,起点子图和终点子图。+表示图的join操作,定义为G=G1+G2, G1=(V1,E1), G2=(V2,E2),那么G的节点为V1∪V2,G的边为E1∪E2. 三个子图的构建过程如下: •inside h-session.连接同一session中的事件来构建子图。 •across h-session.为了分析前面的h-session对于目标PreView的影响,添加前面h-session到目标PreView之间的边。然而,不同的h-session起到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边的类型也是不同的, PT表示在时间T的PreView,使用最近的N个h-session来构建关于PT的图。 对于三种level,使用了三种不同的embedding模型。 •GATs inside h-session. 上式中○+符号表示concatenate,OV表示一个h-session中不同类型的事件,K表示heads的总数(GAT中的head,即一条边上做几次attention)。h(1)h_s表示做一次GAT之后h-session的隐状态,h(0)h_s表示h-session的初始状态,用PreView事件的节点特征进行初始化。(P,R,F,C分别代表PreView,Request,finish,cancel) •GATs across h-session. 在不同的h-session之间执行attention操作。对于不同子图中的h-session,GAT如下 Np,No,Nd分别表示乘客子图,起点子图,终点子图中不同的时间戳的总数。 需要注意的是t从0开始,即加上了self attention. GATp的操作如下,GATo和GATd类似。 各符号的意义和前面类似。 •GATs across subgraphs. 最终综合三个子图,计算最后的embedding。 具体式子如下, OG表示不同类型的异构子图。其余符号和前面的类似。 利用RNN对用户过去的PreView之间的时序依赖建模。文中使用了GRU ET是在时间T进行global attention得到的最终embedding,也就是(7)中的hgPT. 最终的损失函数

投稿时间晚于期刊时间

杂志官网给出的审稿时间比实际的时间少一半是稿件内容导致。主要是根据期刊级别和论文质量决定的,期刊分为省级、国家级、核心级,核心级的审稿时间最长,根据质量审核的时间就有所不同。

超过时间就不接受投稿了。CCF给的列表中的期刊,A类审稿时间比较快(三个月左右给结果),大部分都要半年,所以要提前准备好。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成立于1962年,全国一级学会,独立社团法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CCF是中国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团体,宗旨是为本领域专业人士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服务,推动学术进步和技术成果的应用,进行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方向,促进技术和产业应用一线的交流和互动,对在学术和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个人、企业和单位给予认可和表彰。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投稿者最晚需要在6月进行投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学术期刊,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

期刊投稿时间和见刊时间

论文投稿到见刊一般3个月之内就可以见刊了,有的期刊可能会更快。但是如果选择的是核心期刊话,从投稿到见刊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成功见刊建议如下:

1、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

无需多言,所有期刊要求必须具有可读性,任何语言不通的论文势必在语言通顺之后才会进入审理状态。一篇文章的条理如果不清晰会使审稿人感动困惑,这样就浪费了一个创新思路。

2、目的性明确的研究。

科研工作者在撰写论文时觉得没有目的性,这体现在一开始的研究就是随大流,或者导师让做的这个课题。我们想说的是,课题的大方向是导师定的,但是研究者可以选择小的分值,往细节处渗透。

就好比导师的课题是胰岛素抵抗相关,而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多个,选择哪个signal pathway从事研究将由研究者来定。如果是随意选择,势必造成无效研究。准确的做法是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一点进行研究,逐层推进。

3、突出意义。

突出意义并不是大篇幅、漫无目的地陈述。关键是落实到实处。比如既往研究虽对胰岛素抵抗的信号通路有所介绍,但是结果存在一定争议。其原因主要是样本量或选择人群的原因。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相比,加大了样本量,所得研究与既往研究相同或相反,都可以撰写一篇文章。

不同的期刊周期不同,普刊,审核1-2个月,发表6-10个月,加上投稿审核周期,也就是从投稿到发表7-12个月左右。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审核2-4个月,发表10-14个月,从投稿到发表12-16个月

论文投稿步骤:

评职称、评奖学金、毕业,都要写论文。辛苦写的论文怎么投才更有可能出版呢。今天小编手把手教小白怎么投稿。方法/步骤1首先,要了解专业或相关的杂志都有哪些。哪些是核心,哪些是普通的,内容是否与你写的方向符合,适合审稿要多久,稿费要多少等都要了解清楚.

首先想发表一篇期刊论文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认知,这里包括的是“了解整体流程、效率最大化、不走弯路”。

如果你是个新手小白的话,就和我一起往下慢慢看吧~

2022最新发表期刊论文详细流程:

期刊投稿时间间隔

4-6个月。

就是你投稿后到审稿通过这段时间。

期刊的稿件录用流程大体为:

作者将文章作为附件通过电子邮件投稿;

编辑对作者的文章进行初审并做出处理意见;

通过作者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回复作者,如作者的文章被杂志社采用则同时发送电子版《用稿通知书》;如文章未被采用,也同样通知作者;

收到《用稿通知书》的作者须按照《用稿通知书》上的要求办理汇款及其他相关手续;

杂志社收到汇款后,会发送“收款确认函”给作者,并通知作者文章发表的具体时间及期数;

根据作者的要求,提供书面的《用稿通知书》、收据等证明资料;

杂志社对作者的文章进行编辑、加工及印刷;

杂志出版后,杂志社通过邮寄寄赠当期杂志给作者。

具体时间周期因期刊不同会有差别,半年到一年都属于正常现象。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就是你投稿后到审稿通过这段时间。一般周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投稿时间是逐渐递增的,周期越长,需要的投稿时间越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