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表

发布时间:2024-07-04 07:15:04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表

1859年4月8日:埃德蒙德·胡塞尔出生在麦伦地区的普罗斯尼茨,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第二个。1876-1878年:大学生涯。莱比锡大学,学习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哲学。1878-1880/81 柏林大学。学习数学(随L.克罗耐克和C.魏尔斯特拉斯等人学习。1883年夏季学期,胡塞尔成为魏尔斯特拉斯的私人助手并且“从他那里获得了科学追求的伦理思想”)以及学习哲学(随F.保尔森学习)。1881-1881/82年: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1882年10月8日 博士论文《变数计算理论文集》完稿;1883年1月23日 哲学博士论文答辩。1884年4月24日 父亲去世。1884/85冬季学期-1886夏季学期 维也纳大学。听弗兰茨·布伦塔诺的哲学讲座。1886/87冬季学期-1887夏季学期 萨尔河畔的哈勒大学。听施顿普夫讲座。布伦塔诺推荐胡塞尔到施顿普夫处做教授资格论文。1886-1895 主要在形式数学和形式逻辑领域学习。1887年8月6日 与马尔文娜(婚前名施泰因施奈德)结婚。1887年秋季 教授资格论文《论数字概念。心理分析》付印。在大学学习期间购买哲学书籍(选取其中几部列出):1880:叔本华,斯宾诺莎;188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H.斯宾塞,《哲学基础》;1986:E.马赫,《感觉分析》;1887:G.弗雷格,《算术基础》。1887-1901年在哈勒任私人讲师期间。1887年10月26日:就职讲座“形而上学的目的与任务”。1891年:《算术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研究》;为施罗德的《逻辑代数》写书评。1900年:《逻辑研究》第一部分,《纯粹逻辑学导引》。1901年:《逻辑研究》第二部分,《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1901年:舍勒第一次与胡塞尔接触。1901年9月初:悬而不决达一年之久的聘书下达,胡塞尔应聘去哥廷根大学任教。在哈勒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胡塞尔对以下几个领域的问题做了探讨:-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引论(讲座,冬季学期1887/88)-心理学基本问题(讲座,夏季学期1888)-哲学大百科(讲座,冬季学期1888/89)-逻辑学(讲座,夏季学期1889,夏季学期1890,夏季学期1890,夏季学期1896)-伦理学(讲座,夏季学期1890)-数学哲学问题选(讲座,冬季学期1889/90,冬季学期1890/91)-近代哲学史(讲座,冬季学期1890/91)-伦理学基本问题(讲座,夏季学期1891,夏季学期1893)-心理学(讲座,冬季学期1891/92,冬季学期1894/95)-与洛克的《人类理解研究》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891/92,冬季学期1898/99)-哲学引论(讲座,夏季学期1892,夏季学期1893,夏季学期1894,夏季学期1896,冬季学期1897/98,冬季学期1898/99)-与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892,冬季学期1896/97)-论意志自由(讲座,冬季学期1892/93,冬季学期1893/94,冬季学期1894/94,夏季学期1896,夏季学期1897,夏季学期1899,夏季学期1900,夏 季学期1901)-上帝此在的证明(讲座,冬季学期1892/93)-与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1892/93)-有神论与现代科学(讲座,冬季学期1893/94)-伦理学与法哲学(讲座,夏季学期1894,夏季学期1897)-对归纳逻辑的最新研究(讲座,夏季学期1895)-与穆勒的逻辑学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895)-自斯宾诺莎以来的宗教哲学史(讲座,冬季学期1895/96)-与休谟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895/96)-认识论引论(讲座,冬季学期1896/97)-与叔本华文选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897)-关于康德《导引》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897/98)-康德与后康德哲学(讲座,夏季学期1898)-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898,冬季学期1900/91)-认识论与形而上学主要问题(讲座,冬季学期1898/99)-哲学史(讲座,夏季学期1899,夏季学期1900,夏季学期1901)-与大卫·休谟《人性论》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899)-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00)-康德哲学(冬季学期,1900/01)1901-1916哥廷根时期。1901年秋季被任命为编外教授。1902年:J.道伯特第一次在哥庭根访问胡塞尔讨论“逻辑研究”。在这次会见的基础上,慕尼黑Th.利普斯的学生开始与胡塞尔联系。1904年5月:访问慕尼黑:会见Th.利普斯和他的学生(J.道伯特,A.普凡 德尔,等等)1905年3月:柏林旅行,访问W.狄尔泰。1906年被任命为编内教授。1906年12月:诗人雨果·封·霍夫曼斯塔访问胡塞尔。1907年:在弗洛伦萨访问F.布伦塔诺。1907年:夏季学期)通过Th.康拉德组建“哥廷根哲学学会”。1909年10月:P.纳托尔普访问胡塞尔。1910年1月:胡塞尔答应李凯尔特一同合作出版新杂志《逻各斯》。1911年:“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在《逻各斯》第一卷,1910/11期上发表。1911年:狄尔泰-胡塞尔通信,与“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一文相衔接。1913年:《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纯粹现象学概论》。此书发表于《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一期,该《年鉴》由胡塞尔任责任主编,与M.盖格,A.普凡德尔,A.莱纳赫,M.舍勒合作创立。1913年:K.雅斯贝尔斯访问胡塞尔。1914年4月15至18日:参加在哥廷根召开的第六届实验心理学大会。1916年1月5日:经李凯尔特推荐,应聘到弗莱堡接替李凯尔特的教椅,自4月1日起生效。1916年3月8日:长子沃尔夫冈战死在法国凡尔杜。在哥廷根的教学活动中,胡塞尔对于以下领域的问题做了探讨:-论意志自由(讲座,冬季学期1901/02,夏季学期1903,冬季学期1904/05)-逻辑学与认识论(讲座,冬季学期1901/02)-与贝克莱《人类认识原理论》相衔接的认识论练习。从最古时代到十九世纪的哲学通史(讲座,1902年至1915年期间的每个夏季学期)-伦理学基本问题(讲座,夏季学期1902,冬季学期1908/09)-关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02,冬季学期1909/10,冬季学期1911/12)-逻辑学(讲座,冬季学期1902/03)-一般认识论(讲座,冬季学期1902/03)-与大卫·休谟《人性论》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02/03,冬季学期1904/05,冬季学期1907/08,冬季学期1910/11)-文艺复兴哲学(讲座,夏季学期1903)-关于费希特《人的使命》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03)-从康德到当代的新哲学史(讲座,冬季学期1903/04)-教育学史(讲座,冬季学期1903/04,冬季学期1909/10,冬季学期1913/14,冬季学期1915/16)-关于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03/04)-关于自然科学研究家的最新自然哲学著述(首先是关于E.马赫的《感觉分析》哲学练习) (讨论课,冬季学期1903/04,夏季学期1911)-描述的认识心理学的主要部分(讲座,夏季学期1904)-与洛克和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论》相衔接的公开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04)-现象学和认识论的主要部分(讲座和练习,冬季学期1904/05)-判断学说(讲座,夏季学期1905,夏季学期1912)-与新文献相关的哲学史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05)-数学哲学主要问题引论方面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05)-康德与后康德哲学(讲座,冬季学期1905/06,冬季学期1907/08,冬季 学期1909/10,冬季学期1911/12)-关于康德经验理论的哲学练习,根据《纯粹理性批判》和《导引》(讨论课,冬季学期1905/06)-关于康德原则学说的哲学讨论,根据《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讨论课,夏季学期1906,夏季学期1909,夏季学期1914)-逻辑学和认识论引论(讲座,冬季学期1906/07)-关于现象学和认识论问题选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06/07)-现象学和理性批判的主要部分(讲座,夏季学期1907)-关于逻辑学基本问题和理性批判的哲学练习(讲座,冬季学期1907/08)-知识学导论(讲座,夏季学期1908)-关于含义学说和判断学说基本问题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08)-新老逻辑学(讲座,冬季学期1908/09)-与休谟《道德原则论》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08/09)-认识现象学引论(讲座,夏季学期1909)-作为认识论的逻辑学(讲座,冬季学期1910/11)-现象学基本问题(讲座,冬季学期1910/11)-伦理学和价值论的基本问题(讲座,夏季学期1911)-一般意识论的基本纲要(讲座和练习,冬季学期1911/12)-关于洛采的认识论的哲学练习(与洛采《逻辑学》的第三卷相衔接)(讨论课,夏季学期1912)-逻辑学和知识论导论(讲座,冬季学期1912/13,冬季学期1914/15)-关于自然与精神的形而上学练习和科学理论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12/13)-自然与精神(讲座,夏季学期1913)-关于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观念的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13)-康德与近代哲学(讲座,冬季学期1913/14)-哲学练习,一部分与笛卡尔的《沉思》相衔接,一部分与洛克的《人类理智论》相衔接(讨论课,冬季学期1912/14)-现象学练习(讨论课, 冬季学期1913/14)-伦理学与价值论的基本问题(讲座,夏季学期1914)-现象学问题选(讨论课,夏季学期1914)-与休谟《人性论》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14/15)-现象学问题选(现象学导论)(讲座,夏季学期1915)-关于费希特的《人的使命》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15)-关于自然与精神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15/16)1916-1928年在弗莱堡任正教授期间。1917年4月:次子格尔哈特战伤住在施拜耶的战地医院里。1917年5月3日:就职讲座:“纯粹现象学及其研究领域和方法”。1917年7月:母亲去世。1917年11月8日至17日:在高校培训班上为参战者作三次关于费希特人类理想的讲 演(1918年1月14-16日重复;1918年11月6日、7日和9日为哲学系教师重复)。1918/19年:“弗莱堡现象学协会”成立。1919年:胡塞尔发表“回忆布伦塔诺”。1919年10月:胡塞尔在由“人道促进会”散发、由罗曼·罗兰撰写的呼吁书“为了精神的自由”上签名。1922年6月:在伦敦大学作讲座:“现象学方法与现象学哲学”;在剑桥逗留,住 在G.戴维斯·希克斯家中;会见J.瓦德、G.F.斯多特、G.E.摩尔。1922年12月:被选为亚里士多德科学院“通信院士”。1923年:在日本《改造》杂志上发表文章:“改造。它的问题和它的方法”。1924年:在日本《改造》杂志上发表两篇文章:“本质研究的方法”和“作为个体伦理的问题的改造”。1924-1925年:R.卡尔纳普参加胡塞尔的高级讨论课。1924年9月:多林·肯恩斯第一次访问胡塞尔。1925年:根据卡尔·欧根·瑙伊曼的翻译发表“论Gotamo Buddhos讲演录”的沉思 。1926年4月8日:海德格尔将《存在与时间》题赠给胡塞尔。1927-1928年:与海德格尔合作撰写“不列颠大百科全书-现象学条目”。1928年:海德格尔在《年鉴》第九期上出版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讲座》。1928年3月31日:退休。在弗莱堡的教学活动中,胡塞尔对于以下领域的问题做了探讨:-哲学引论(讲座,夏季学期1916,夏季学期1918,冬季学期1919/20,冬季学期1922/23)-与笛卡尔的《沉思》相衔接的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16)-现象学问题选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16)-哲学通史(讲座,冬季学期1916/17,冬季学期1918/19)-与贝克莱《人类认识原理论》相衔接的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16/17)-判断理论问题(讨论课,冬季学期1916/17)-现象学导论(讲座,夏季学期1917,冬季学期1926/27)-康德的先验哲学(讲座,夏季学期1917)-现象学练习(与康德的先验感性论相衔接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17)-逻辑学与一般知识论(讲座,冬季学期1917/18)-判断理论的基本问题(讨论课,冬季学期1917/18)-关于费希特《人的使命》的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18)-关于康德先验哲学的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18/19)-自然与精神(讲座,夏季学期1919,冬季学期1921/22,夏季学期1927)-伦理学基本问题的哲学练习(讨论课, 夏季学期1919)-关于先验感性论和先验唯心主义的哲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19/20)-伦理学导论(讲座,夏季学期1920,夏季学期1924)-论现象与意义(讨论课,夏季学期1920)-逻辑学(讲座,冬季学期1920/21,冬季学期1925/26)-抽象现象学(讨论课,冬季学期1920/21)-时间意识现象学(讨论课,冬季学期1920/21)-新哲学史(讲座,夏季学期1921,夏季学期1922,冬季学期1924/25,夏季学期1926,冬季学期1927/28)-与D.休谟《人性论》相衔接的现象学练习(讨论课,夏季学期1921,冬季学期1926/27)-现象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21/22,夏季学期1922,冬季学期1922/23,夏季学期1923,冬季学期1923/24,夏季学期1924,冬季学期1927/28 )-现象学问题选(讲座,夏季学期1923)-第一哲学(讲座,冬季学期1923/24)-关于贝克莱《人类认识原理论》的现象学练习(讨论课,冬季学期1924/25)-现象学的心理学导论(讲座,夏季学期1925)-对纯粹意识行为和纯粹意识构成物的分析与描述(与现象学的心理学讲座相衔接)(讨论课,夏季学期1925)-逻辑学问题选(讨论课,冬季学期1925/26)-现象学练习(关于康德)(讨论课,夏季学期1927)1928-1938年退休之后。1928年4月:为纪念C.施顿普夫八十寿辰旅行至柏林。1928年4月:阿姆斯特丹讲演:“现象学与心理学。先验现象学”;结识数学家L .E.布洛威尔以及结识列奥·舍斯托夫。1928年4月:由于要到10月1日才有可能聘请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教席继续人,因此文化部请胡塞尔在此期间继续管理哲学教席。1928年8月:路德维希·兰德格雷贝获得另一份奖学金,为胡塞尔继续工作;欧根 ·芬克接替兰德格雷贝原来的位置,开始了他与胡塞尔的合作。1928/29年:在几个月内写下《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1929年2月:巴黎讲演;结识L.列维-布鲁尔,E.迈耶,A.克洛尔,L.列 维纳斯,J.海林等等。1929年4月8日:海德格尔呈交《胡塞尔七十寿辰纪念文集》1929年7月:在《年鉴》第十期上并且同时作为单行本发表《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 》。1929年夏季学期:H.马尔库塞与妻子一同随胡塞尔学习。1929/30:胡塞尔收回讲座预告。1930年:在《年鉴》第十期上发表“我的《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的后记”。1931年6月:在德国做讲演旅行:胡塞尔在法兰克福、柏林(听众约有1600人)和 哈勒为康德协会讲演:“现象学与人类学”。1933年4月6日:A 7642通令胡塞尔休假;7月20日解除休假令。1933年11月: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邀请胡塞尔,胡塞尔做慎重考虑。1934年8月1日前后,胡塞尔接到布拉格会议邀请,以信的形式论述当代哲学的任务;8月30日胡塞尔给布拉格会议写信。1934年10月:计划在布拉格为胡塞尔手稿建立文库。1935年3月:为胡塞尔手稿转移事项与布拉格商谈1935年5月7日:为“维也纳文化联盟”作讲演:“欧洲人的危机中的哲学”(5月10日重 复)1936年11月:巴黎讲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心理学”。1936 (1月15日)胡塞尔教学许可被取消(自1935年底起生效)1936年1月24日:《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第一部分寄往布拉格,交由A .利伯特主编的贝尔格莱德《哲学》杂志发表。1936年1月25日:帝国科学,教育和国民教育部强迫胡塞尔退出由利伯特在贝尔格 莱德组建的哲学组织。1937年6月8日:胡塞尔申请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哲学大会,未得到帝国总理府的允许。1938年4月27日:胡塞尔逝世,享年79岁。

如果题主考虑发国际普刊的话,推荐以下两本社科类期刊:1、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JSSH) ISSN: 1811-1564《社会科学与人文杂志》官网:英国期刊2、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ISSR)《创新与社会科学研究杂志》ISSN: 2591-6890官网:这两本期刊都是社科类综合期刊,哲学专业的投稿都可以接受。期刊属于普通英文学术期刊,全球发行。不属于SCI,SSCI,Ei。可在知网外文库检索。

一般来说是大四毕业论文,但若你有研究成果,论文时间视研究成果而定。论文类型: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可根据各类型选择可写论文。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

张载哲学思想概述(2012-09-21 18:24:28) 徐珍华 张载是北宋开始兴起的理学奠基人之一。理学实际上是流行于宋明六百年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并注重道德修养的哲学思想。理学所谓“理”,也称“天理”,既指宇宙自然的一般规律(物理),但更重要的是指人的“道德心性”的根本原则(性理),因而,理学又被称为“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由于理学着重探讨天道、人道问题,故理学也称“道学”。这里“道”的内容就是儒家所讲的“仁义”。南宋初,“道学”名称颇为流行,后来“理学”之称渐盛。近几十年来,西方人喜欢称宋明理学为新儒家,以区别于先秦时期的孔、孟、荀原始儒家。 由于原始儒家的学说比较缺乏体系化的哲学论证,加之儒家在后来发展中只注重典籍名物训诂,思想上丧失了生机,与现实人生和人的精神发展日益脱离,因此,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老庄、佛道大行于世。从唐中叶到北宋初,一些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开始批判并融合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全面恢复儒家的权威。到北宋中期,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批判地吸收佛、道哲学思想资料,理论形态也更加系统,精致的理学思想体系终于形成,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为理学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主要有周敦颐、邵雍、张载及程颢、程颐兄弟,史称“北宋五子”。 在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从地域上看,主要有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南宋时期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以及明代王守仁的浙江“王学”。从理论特征上看,理学又可划分为三大派别:即以张载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哲学,程、朱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哲学和陆、王为代表的“心一元论”哲学。 张载的著作艰深难读,而对于张载哲学的性质,国内学者又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是唯物主义的,也有些学者认为是二元论者,这就为公允地介绍张载哲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我们拟根据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解释,把张载的理学思想分为五个部分,作一点简明的阐述: 1.“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 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辩特色的佛、道哲学体系都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作为新儒家的理学思想,为了与佛、道相抗衡,就必须弥补原始儒家在本体论上之不足,首先建立自己的本体论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所谓本体论是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的学说。张载正是首先从本体论入手,为理学开路奠基的。他在哲学上公开批判佛道,自觉地以唯物论的“气一元论”哲学理论与主张“万物幻化”、“有生于无”的佛老唯心论相对立,气魄宏大,充满生机。 中国哲学中很早就存在着“元气论”的传统,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张载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明确提出“气”的概念,并以气为天地万物的共同本原和本质。他认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大到苍茫天空,变化莫测的风霜雨雪、山脉河流,小至飞鸟游鱼、花草树木等,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张载对“气”这一哲学范畴是这样规定的:“所谓气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正蒙.神化》)在他看来,蒸发蓄积的气态物质是气,凝结聚合的固态物质是气,即使浩然(广袤无边)、湛然(深远无际)的无形质可见的虚空也还是气。“气”实际上成为张载概括一切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尽管还比较粗糙朴素,但却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谓的物质存在,他对“气”范畴的哲学规定,标志着唯物主义“气一元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张载认为,有形可见之“气”与无形可见之“太虚”的关系,实质上是气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之间的关系。他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太虚当指气散而未聚的原始状态。世界万物统一于气,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可见,气散则无形不可见,太虚无形无状,但并不是空无所有,因此,他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正蒙.太和》) 先秦原始儒家以“天”、道家以“道”作为最高本体,而张载却认为所谓“天”或“道”都是气,气是宇宙最高本体,太虚即所谓“天”,即宇宙空间,而“道”则是气化的过程。 2.“一物两体”的辨证法 张载指出,气处于永恒的运动(气化)中,“气怏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正蒙.太和》)气的这种神妙莫测的变化本性,被张载称为“神”。他说:“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正蒙.神化》)他还认为,气化的原因在于气本身包含有互相吸引、互相排斥的两个方面,“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正蒙.神化》)在张载看来,由气所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如果没有对立,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正蒙.动物》)张载还把整个宇宙内部的对立和宇宙中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内部的对立概括为“两”,把他们各自内部的统一概括为“一”。他说:“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则),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正蒙.参两》)“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正蒙.太和》)这里是就整个宇宙的对立统一而形成的运动变化而说的。所谓“一物”,指统一的宇宙“太虚”;“两体”也称“两端”,指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矛盾对立,正因为有这种对立,对发生变化(两故化),这种变化是复杂不定的(两在故不测),而这种变化的趋势则是“推行于一”。天之所以为“参”,正因为它是包括内在矛盾(两体)的统一整体(一物)。 总之,张载强调“两”与“一”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反对割裂两一,推测到这种既有“两”又有“一”的关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推动力。这种“一物两体”、“一故神两故化”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朴素辨证法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结合。 3.人性论 和其他理学家一样,张载的宇宙论在他的整个学说中实际上只是一个前奏,是为了引发出理学的主题——人性论和道德论。 张载从“气一元论”的宇宙观出发来说明人性,认为宇宙中的事物是由气所构成的,人也是由气凝聚而成的。因为气有阴阳、清浊之别,因此便产生了万殊不一的人和物。气的本性就是人和物的本性。他还进一步把人性看成是由“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部分所构成。他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正蒙.诚明》)张载认为,人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都是根源于气的,但二者各自在根源上又有区别。天地之性根源于太虚之气,而气质之性则根源于各自禀受到的阴阳之气。由于人所禀之气各不相同,故气质之性是人人各异的,这种性,实际上是人在性格、智力、品德等方面的特殊性。天地之性清澈纯一而无不善,它通天道,体万物,是人先天具有的能力,是长期不变的;而气质之性是有形体之后才有的,它驳杂不纯是有善有恶的,可变的,是人的各种欲望和不善的根源。人性既然是由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所组成的,先天具有的天地之性纯善无恶,后天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那么一般的人性必然是善恶相混的;气质之性既然是可以变化的,因此,人人可以通过“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功夫,恢复先天的善性。这就是张载人性学说的结论。 张载的人性论是对前人人性学说全面的批判性总结,它意识到人性有一般与特殊之别,这是一个重要贡献,从而开创了人性学说的新阶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高度评价张载的人性说,认为它大有功于“圣门”。这种由张载所创始,后来又经程颐、朱熹加工改造的人性论,成为宋明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人性学说。 4.道德论 以“变化气质”的人性论为基础,张载又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道德学说。张载的道德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张载强调进行道德修养必须“变化气质”、“通蔽开塞”。他认为,人“蔽有厚薄,故有智愚之别。塞者牢不可开,厚者可以开,而开之也难,薄者开之也易,开则达于天道,与圣人一。”(《性理拾遗》)“蔽”、“塞”指人的私欲,而私欲又有厚薄程度的不同。只有通过克自己的功夫,去除蔽、塞,才能“存理”、“成性”,成为道德完美的圣贤。 其次,张载还特别强调“躬行礼仪”的道德实践。他指出,世上有一种人由于对天道“日用而不知”,即缺乏道德自觉,因此,他们“终身由之,只是俗事”,与道德实践是绝缘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躬行礼仪”。张载所说的“礼仪”,“不害仁”,人都应当象古代尧舜禹诸圣贤那样去事亲、敬亲、以示永不忘本。 第三,张载把进行道德修养的过程划分为学者、大人(贤人)、圣人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来体现人性的不断完善和自我完成,从而使人的道德实践由有意识的自我约束性践履,逐渐变为自由而自然的行为,这就提示了道德实践应当是一个持续努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5. 《西铭》的“大同”理想和自由人格境界 《西铭》(又称《订顽》)作为张载的思想纲领,早年曾书写悬挂于眉县横渠书院,后人有的将它编入《正蒙》最后一篇,有的将这放在《张子全书》卷首,是张载著作中最著名的篇章,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甚至与《论语》、《孟子》等经典相提并论。 《西铭》全文仅三百余字,张载在其中精心设计了一个“民胞物与”的“大同”世界。这个世界就象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伴,人人都是天地的儿子,大家尊老爱幼,和睦相处,连君主也只是天地之子中的一员。由此可见,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宽广胸襟。 在《西铭》中,张载更为强调的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觉悟到自己是这个“大同”社会的成员,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涵养出超道德的自由人格,达到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理想境界。这正是宋明理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张载以他精思力索,独立创新的哲学体系成为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比较完备的有关“气”的理论,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开辟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新阶段,对宋明清几代哲学家和如王廷先相、王夫之、戴震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程、朱在批评张载唯物主义思想的同时,又改造了张载关于气的学说,然后纳入到他们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一元论”学说中。而张载首创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学说则备受程、朱推崇,也为明代的心学代表王守仁所吸收。总之,在张载思想体系中,从宇宙本体论、气体论、人性论、道德论,到社会政治论,理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许多理学的命题也已具备。 张载是关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他的思想在当时关中地区影响很大,追随他学习的门生一时云集,以他为中心形成了理学史上最大的四个学派(濂、关、洛、闽)之一。关学学派在学风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是“学贵于有用“。这主要表现在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如军事、宗法、天文、井田制等。第二是”株守儒学,躬行礼教“。关学学者以捍卫儒术、反对释、老自任,在理论上批判了佛道的许多观点。同时,他们还特别重视躬行礼教的道德实践,反对把”心性之学“仅仅当作空谈。关学的传统学风在北宋以后经元、明、清各代,在很长时间内仍影响着关中地区的学者。因此,以至连理学中著名的心学代表明代的王守仁也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代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王阳明全集》卷六《答南元善》) 直到今天,张载的著作和哲学思想在学术界仍然很受重视。1978年,中华书局重新整理印行了《张载集》,成为明清以来各种版本的《张子全书》中最为完整的一个本子。建国后,研究张载哲学的单篇论文已发表不少,在各种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理学史著作中,如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冯友兰著的《中国哲学史新篇》、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等,张载哲学都占有显著的地位。特别是研究张载哲学思想的专著不断出现,如张岱年著《张载——十一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1957的湖北版)、姜国柱著《张载的哲学思想》(1982年辽宁版)、陈俊民著《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1986年人民版)、程宜山著《张载哲学的系统分析》(1989年学林版),对张载哲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张载的学说不仅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而且在海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来华的传教士丁韪良在其《翰林集》中推测,十七世纪法国“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以太和”说“旋涡”说很可能曾经受到张载关于气的学说的影响。当代著名的科学技术史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了张载的“宇宙论学说”,并在一篇论文中引用了张载的《西铭》中的一段话:“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以肯定新儒家“任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世界观的合理性。近年,在我国研究张载的专家陈俊民先生倡导下,西德的汉学家已将张载的《正蒙》一书翻译成德文。在日本,以东京的学者为代表的东京学派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将关学(另外还包括朱子学和阳明学)作为自己的重点研究课题。 综上所述,可以说张载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当然,由于时隔近千年,今天看来,张载的思想中还存在着局限性和过时的内容,但是,从他追示理想境界和完美人格的风范,以及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疾苦的高风亮节来看,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为何要选择孤独作为命题的思考,因为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人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孤独,那需要的是智慧与修行。        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孤独一词,在现在百度搜索上是这样定义的: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从百度的释解来看,多贬义之多。总觉得孤独不合群体,脱离社会的一种病态,对这一点我并非完全赞同。它只是更多地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上来说明这个问题罢了。社会越熙熙攘攘,让人用更多的时间去社交,去来往,好像唯有如此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不知,我们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社交往来与一些虚伪地寒暄,应酬,赞誉,甚至自我夸赞,引起他人的重视等等上。而真正能为人类做出贡献或启蒙后世思想的人大都是孤独的。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人物,一生未娶,可以说他在情感及婚姻上是绝对的孤独,牺牲了自我,却把大部分的时间献给了人类科学真理的探索与研究上,对于牛顿来说,并不孤独,他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与学者的膜拜。 1726年,伏尔泰曾说过牛顿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 如果查阅一部科学百科全书的索引,会发现有关牛顿和他的定律及发现的材料要比任何一位科学家都多二到三倍。莱布尼茨写道:“从世界的开始直到牛顿生活的时代为止,对数学发展的贡献绝大部分是牛顿做出的。”伟大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写到:“《原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中最卓越的杰作。”拉格朗日经常说牛顿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牛顿名列第2位,仅次于穆罕默德。书中指出: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在过去500年里,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1500年前的人相比,我们穿着不同,饮食不同,工作不同,更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科学发现不仅带来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革命,它还完全改变了政治、宗教思想、艺术和哲学。   可以说再浩繁跌宕的介绍与赞誉我们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都不为过,他用自我的孤独促进了我们后人的进步。他用孤独走完了伟大的一生。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这句话也忘了不知是谁说的了,可见,孤独可以创造出智慧,喜欢孤独,喜欢思考,人在思考问题时,喜欢一个人安静不受外界打扰,灵感易现。许多伟大的著作(尤其是文学作品)及哲学思想,包括科学研究的探索几乎都是独自一人著成或找寻到真理的方向。大部分成功的人,陶醉痴迷其中,独享其中之乐趣。 人生就是一个自我历练的过程,在此修炼中我们往往又是孤独的,孤独应该是修炼中的一种常态;我们只有在孤独中学会思考,具备面对孤独的坦然,才能获得生活的智慧。而智慧是通过大量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而学习是很寂寞的,很孤独的。所以说古往今来,凡有大成就者大都皆为孤独者。 看看德国悲观主文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对孤独的深邃剖析与洞见吧。在自己学识尚浅,看问题只看其表面而不能洞见其本质,然还有强烈的求知及学习欲望时,引用名家的哲学思考也不失其“谦逊”的姿态。   叔本华说:“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 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 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友谊、爱情和荣誉紧紧地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但归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寄望于自己,顶多寄望于他们的孩子。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被我们感觉得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所以,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相比之下,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此外,在这世上,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的东西却往往缺乏价值。每一个有价值的、出类拔萃的人都宁愿引退归隐——这就是上述事实的证明和结果。据此,对于一个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如果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尽量少与他的同类接触——因为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与其同类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第二点弥足珍贵,尤其我们还记得社会交往所意味着的束缚、烦扰甚至危险,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热衷于与人交往其实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倾向,因为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道德欠缺、智力呆滞或者反常。不喜交际其实就是不稀罕这些人。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 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这话说出来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安吉奴斯——尽管他有着基督徒的爱意和温柔——还是不得不这样说:   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   对于具有伟大心灵的人来说——他们都是人类的真正导师——不喜欢与他人频繁交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和校长、教育家不会愿意与吵闹、喊叫的孩子们一齐游戏、玩耍是同一样的道理。这些人来到这个世上的任务就是引导人类跨越谬误的海洋,从而进入真理的福地。他们把人类从粗野和庸俗的黑暗深渊中拉上来,把他们提升至文明和教化的光明之中。   我们的年龄和我们对社交的热衷程度成反比——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发现哲学上的目的论发挥了作用。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需要在各个方面学习。这样,大自然就为年轻人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人们在与自己相仿的人交往时,也就是互相学习了。在这方面,人类社会可被称为一个庞大的贝尔·兰卡斯特模式的教育机构。一般的学校和书本教育是人为的,因为这些东西远离大自然的计划。所以,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感兴趣进入大自然的学校——这合乎大自然的目的。 正如贺拉斯所说的,“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无瑕”。印度的一句谚语说:“没有不带茎柄的莲花”。所以,独处虽然有着诸多好处,但也有小小的不便和麻烦。不过,这些不便和麻烦与跟众人在一起时的坏处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一个真正有内在价值的人肯定会发现孤身的生活比起与他人在一起更加轻松容易。但是,在孤独生活的诸多不便当中,一个不好之处却并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如持续呆在室内会使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影响变得相当敏感,一小阵冷风就会引致身体生病;同样,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相比之下,一个在熙攘、繁忙当中生活的人却完全不会注意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     孤独的陪伴,仰望星空的思考造就了德国古典哲学圣师康德。孑然一身,孤独终老,以求智慧为终生事业,“精神恋爱”之鼻祖的伯拉图。世上最美的微笑谛造者达芬奇,一生没有女人的伴随。一生未娶但交际广泛的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世上,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割掉耳朵仍不想丢掉画笔的荷兰画家凡高,虽然爱画追逐阳光的向日葵,可心里因孤僻,抑郁,执狂,却惹得太阳神把温暖的光线只照耀了葵花籽,却把阴暗留给了可怜的画家。这是个反面又是个天才的悲剧。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写下了《瓦尔登湖》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至于现代的美国年轻人都反思梭罗的价值观,世界观后,觉得梭罗虽然孤独,然而却是这个世上幸福感最高的人。在南欧的山谷和海滨,有一位孤独的漫游者,他没有职业,没有家室,一身是病,四处飘泊。手中的笔记本是他唯一的伴侣,他随手记下像风一样迎面扑来的思想。这个人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成了西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就是德国哲学家尼采。还要提一提“尼采的老师”叔本华,一生孤傲,著名的言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自我的情感行为有力的论证了此句名言,可以说一生未与任何女人来往,只有一个“宇宙精神”的狗做为陪伴”,以至于此生最痛恨的便是女人。当然还有中国的金岳霖,为了一个才女(林藢茵),终身未娶,孤独地在灵魂深处痴情坚守一个有夫之妇的同时,还不忘研究中国哲学及逻缉学。“真正做到了佳人学问两不误。”的境界。 不胜枚举,故,大凡孤独皆智慧!     世上最孤独的事,不是深爱的人离你而去,而是漫长的一生,都和不爱的人在一起。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你最爱的人往往永不在你身边,而你不爱的人却与你厮守终生,或许这才是真实的情感人生。所以,一个人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后,亦即深爱过,又被爱着的人也深深地爱过,即使分离,亦不觉孤独。庄子大宗师,天运中所言: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啊,彼此相濡如沫的对方,若苍天不能给予继续相爱在一起的缘份,倒不如留一份珍贵的念想,互相祝福,心有牵挂,各自回到自己的江海湖泊之中,即便从此不能相往,可心,灵魂没有片刻的分离,正是:即使独孤非孤独,两心相望非妄想。, 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孤独,独处并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恰恰相反,能沉下心来,独自静静地思索,或拿起有益于自我成长与进步的书籍,不过多地受现代尘嚣的袭扰。正所谓“心不动时自清明,水不动时自澄澈”。留一份安静,饮一杯茗茶,享一份孤独,看一世沉浮。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多久

问题一:论文投稿到发表一般要多长时间?怎么样发表比较快? 你要自己向杂志社投稿,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比较长,而且如果不通过审核,你的论文就会石沉大海。这样容易耽误事,找个论文网帮你发表,我以前找学位论文网给发表了两篇论文,两个月就出刊了。 问题二:发表论文需要多长时间? 发表一篇省级的论文最快要一个月左右 因为以前我和我们同事发的挺多的,一般周期我还比较了解 网上有很多说一周即收到书,那种就不要相信了,最快也要一个月的 别太着急,容易上当 我们以前单位都是在信远论文网发表的,书也收到了 发表论文这种事不能太着急,选择一本合适的期刊,正规的期刊发表吧 问题三:发表一篇文章需要多长时间? 学报的级别不同,时间不同, 文章的质量不同,时间也不需要同, 用钱多少,时间也不同! 如果有特殊关系,文章质量也不错, 最快需要2―3个月, 一般的需要半年左右! 一级学报最少需要1年左右! 问题四:一般职称论文要多长时间可以发表? 不同的杂志出版周期不一样,一般要两三个月(特别快的一个月左右甚至半个月, 一部分可以办理特别加急发表 ),杂志有个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杂志版面很紧张,所以,如果用,应尽早预订,不宜临时抱佛脚,以免被动。每年三月份到十月份,是各地陆续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稿子都大量积压,版面都比较紧张,有的杂志可以安排的论文又很有限,因此应当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拖拉很有可能误事。 问题五: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要多久才在知网检测的到 一般1-3个月,期刊一般比较快,如果是学报,就有点慢。再一个,核心刊物会更慢一点。 问题六: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一般多长时间能出稿? 一般快的话1-2个月,慢的话3-4个月,这要看你怎么发表了,现在发表的话,不过两个方法。 问题七:核心论文一般要多久才能发表到期刊? 10分 如果你的讠仑文内容和质量符合杂志的要求,一般从投稿到发表需要一年时间吧,通过中介可能会快些,不过费用相对较高,具体可参考本人网攒。 问题八:论文投稿到发表一般要多长时间要怎样发表比较快?有什么好的网站能进 论 文投稿 到 发 表 一 般通 过 审核 就 是 两 三 天 问题九:发表的论文投稿后一般等多长时间呢? 你好!论文投出去后,第一步初审,初审合格后进行第二步外审,外审得三个月左右,所以到收录至少8个月左右。祝你投稿成功!!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曾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情,那些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要么是1个月内发表,要么是一个半月内发表,还有的是要求1周内发表,半个月内发表的。这些作者的要求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根本论文发表的周期根本就没有那么快。那么论文发表一般的周期是怎样的呢,小编在这里讲给大家听。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说,也就是三年前来说,一般发表论文的周期是在一到四个月之间,小编这里说的是正规的期刊,像万方,知网、维普收录的比较热门的期刊,一般能在3-4个月发表。但是今年期刊发表却有了改变,今年的普遍刊期发表周期是这样的,大概是2-6个月之间,你们看到这之间的差距了吗?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像上知网的教育类期刊,最早也是在你提交的4个月以后才可以进行发表,有的论文还会排到明年下半年。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普通期刊的发表周期,而不是核心期刊,也不是学报。像经济类期刊的刊期是在两到五个月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最快发表经济类期刊,也是需要在两个月后才能进行发表的,这还属于加急情况。医学类期刊的发表周期在4-6个月,医学期刊比其他期刊的发表周期都长,审稿更加的严格,但例如工程科技类期刊可以在1-3个月内可以进行发表,如果你要发表的期刊是工程科技类,那么你还有加急发表的机会,但其他的类别的期刊基本不太可能在2个月内就发表出来。

作者朋友们一定要了解清楚论文发表的一般周期,如果因为自己不了解这个周期而错过了论文发表的最佳时间,那就得不偿失了。今年发表论文不同往年,由于期刊数量较少,期刊的页吗也变少了,所以发表期刊的时间都比较紧张,比往年刊期靠后2-3个月。在这里给作者朋友们提醒,如果需要发表论文一定提前准备好。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版面特别紧张,所以,如果用,要提早半年,不宜临时抱佛脚。每年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社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因此,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我当时是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省级的大概在2个月左右拿到手的,各方面都挺满意的,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多长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

我 们,这帮的,给

稻盛和夫的话,中国企业家们的理解就是两个意思:1、立长志而非常立志;2、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京瓷有项优良的传统,职员以上雇员都要学习京瓷哲学,京瓷将稻盛和夫的语录记录在蓝色的小册子上,以供员工学习。京瓷为了融合中国文化,专门在大陆设立了一处京瓷哲学研究所,并聘请了一名大学教授。职员每个月都必须抽出一天时间接受京瓷哲学的学习,每天早上都必须开早会,学习京瓷哲学。学习也不能草草了事,还得写感想,写体会。而研究所的教授的工作就是将大陆员工融合到京瓷企业文化里去。在台资企业,很多人称这招为洗脑。 京瓷集团的社训是敬天爱人,这也是京瓷哲学的中心思想。京瓷公司网站上对敬天爱人的解释是:以光明正大、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崇尚自然、热爱人类、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祖国。)以及公司的“经营理念”(即: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竭尽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全心全意为顾客生产出满意的产品,并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京瓷人也确实在演绎着敬天爱人的社训。因为其中一条保障着所有员工的利益: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以下是稻盛和夫的解释(来自百度)。 谈到哲学,就想到古代罗马作家西塞罗(Cicero)的一句话:“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如果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哲学对人的指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当前,宗教哲学课程的开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而在中国大陆则出现了所谓的信仰危机。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严重,心理危机愈显突出。物质生活的满足,常须仰赖于外力;精神生活的满足,则要求助于内心。只有具有高度哲学修养的人,才能不屑措意于世俗的荣辱得失,声色货利,心态才能平和。 一个公司,特别是想我们京瓷这样一个大公司,即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又像一个扩充的大家庭。那么如何能让这个小社会,大家庭正常运营,并不断的发展进步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统一的理念,统一大家的思想,统一大家的价值观,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要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哲学。哲学之于公司,就等同于之于社会,于家庭,于个人。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学习和培训,以及对《京瓷哲学手册》和《京瓷哲学解析》的研究,我大体上掌握了京瓷的哲学。当然,京瓷的哲学包括很多的方面,我不可能在这里做一一的论述,只能是挑其重点,阐述一下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对于京瓷哲学我主要总结为重视伙伴关系,遵守原理原则,建立信赖关系,积累平凡目标,积累平凡努力,树立远大目标等方面。 重视伙伴关系,是事业的基础,是一切成为可能的关键;遵守原理原则,使经营得以顺利进行,长期维持;建立信赖关系,使大家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为之而努力;积累平凡目标,使我们脚踏实地的积累了众多工作经验,最终得以超越,蜕变;树立远大目标,则使我们胸怀天地,斗志昂扬。 这里我主要就关于树立远大目标方面,结合我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实际,做一下简单论述。 具我所知我们京瓷公司,创业之初,房子是租来的,员工未满百人,但那时起,我们就提出“京瓷放眼全球,向着世界的京瓷而前进”。公司虽小,却把目光投向全世界,这也就是志存高远。 只有拥有远大目标的人才能够取得伟大成功。只追求低目标的人,所得亦不过如此。如果自己设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面对这个目标就能集中精力,聚精会神,而这,乃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胸怀大志,描绘宏伟蓝图,才能成就他人难以想象的伟大事业。 在京都市中京区原町那个地方,租借公木电机公司的仓库,我们京瓷公司得以成立。那时起,我们的口号就是要让京瓷成为原町第一的公司,然后成为中京第一的公司,成为京都第一,成为京都第一后就要成为日本第一,实现日本第一后 ,就要成为世界第一。这是我们的梦想。今天虽然是租借厂房的微不足道的小工厂,但总有一天,京瓷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京瓷。 我们的京瓷就是怀着这样的目标和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京瓷。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梦想也才能有动力去拼搏奋斗,实现自我, 中国有个名人叫诸葛亮的曾说过:“志当存高远。”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树立远大而豪迈的目标与理想,并为着这目标与理想而不懈的去奋斗,毫不气馁,坚持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他一定会成功。对于企业,民族,国家也是同样如此。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我们京瓷的哲学做了深刻的研究,也找到了许多于自身切合的地方。同时,京瓷的哲学也深深的影响了我。我在生产技术部工作,工作范围包括负责SMD后工序—2T—F,2F,四F和四2T四F的所有设备维修保养。虽然是细小的工作,每天几乎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但我还是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与公司同步,制定远大的目标,为着目标而不懈奋斗,不断的完善自己。我的目标就是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一名出色的技术兼管理人员,达到甚至超过京瓷公司对我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电工培训并获得了中级电工证书。与此同时,我还积极进行PLC程序学习,结果也令人甚为满意,获得了中级证书。这一切都为完成本职工作和提高后工序的设备稼动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我努力实现的远大目标的一部分,而今后,为着远大目标,我还会继续的努力下去。 同时,有远大的目标还要有塌实的工作,不懈的努力,中国古代的大文豪韩愈曾经有句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叫做:“业经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其中前半句的意思就是说成功之道在于克己努力,而之所以荒废大多是因为沉溺于嬉戏娱乐,不思进取。人类都存在有惰性,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特别是当贫苦的人忽然间获得未曾享受过的声色犬马,那么很多人就会抵受不住这些东西的诱惑,以至于丧失斗志,以至于乐不思蜀。成功是建立在伟大目标和坚实努力的基础上的。伟大目标是方向性的东西,而坚实努力则是实践性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说,伟大的方向性只有付诸于具体的实践才能发挥和展现出它伟大的作用。以上就是我所思考的关于京瓷哲学的内容。

京瓷哲学2000字论文

导语:稻盛的经营哲学,也称京瓷哲学,是他在对工作、对人生进行不断的自问自答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下面是我手机的关于京瓷哲学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稻盛和夫的话,中国企业家们的理解就是两个意思:

1、立长志而非常立志;

2、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京瓷有项优良的传统,职员以上雇员都要学习京瓷哲学,京瓷将稻盛和夫的语录记录在蓝色的小册子上,以供员工学习。京瓷为了融合中国文化,专门在大陆设立了一处京瓷哲学研究所,并聘请了一名大学教授。职员每个月都必须抽出一天时间接受京瓷哲学的学习,每天早上都必须开早会,学习京瓷哲学。学习也不能草草了事,还得写感想,写体会。而研究所的教授的工作就是将大陆员工融合到京瓷企业文化里去。

京瓷集团的社训是敬天爱人,这也是京瓷哲学的中心思想。京瓷公司网站上对敬天爱人的解释是:以光明正大、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崇尚自然、热爱人类、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祖国。)以及公司的“经营理念”(即: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竭尽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全心全意为顾客生产出满意的产品,并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京瓷人也确实在演绎着敬天爱人的社训。因为其中一条保障着所有员工的利益: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以下是稻盛和夫的解释(来自百度)。

谈到哲学,就想到古代罗马作家西塞罗(Cicero)的一句话:“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如果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哲学对人的指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当前,宗教哲学课程的开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而在中国大陆则出现了所谓的信仰危机。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严重,心理危机愈显突出。物质生活的满足,常须仰赖于外力;精神生活的满足,则要求助于内心。只有具有高度哲学修养的人,才能不屑措意于世俗的荣辱得失,声色货利,心态才能平和。

一个公司,特别是想我们京瓷这样一个大公司,即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又像一个扩充的大家庭。那么如何能让这个小社会,大家庭正常运营,并不断的发展进步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统一的理念,统一大家的思想,统一大家的价值观,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要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哲学。哲学之于公司,就等同于之于社会,于家庭,于个人。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学习和培训,以及对《京瓷哲学手册》和《京瓷哲学解析》的研究,我大体上掌握了京瓷的哲学。当然,京瓷的哲学包括很多的方面,我不可能在这里做一一的论述,只能是挑其重点,阐述一下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对于京瓷哲学我主要总结为重视伙伴关系,遵守原理原则,建立信赖关系,积累平凡目标,积累平凡努力,树立远大目标等方面。

重视伙伴关系,是事业的基础,是一切成为可能的关键;遵守原理原则,使经营得以顺利进行,长期维持;建立信赖关系,使大家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为之而努力;积累平凡目标,使我们脚踏实地的积累了众多工作经验,最终得以超越,蜕变;树立远大目标,则使我们胸怀天地,斗志昂扬。

这里我主要就关于树立远大目标方面,结合我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实际,做一下简单论述。

具我所知我们京瓷公司,创业之初,房子是租来的,员工未满百人,但那时起,我们就提出“京瓷放眼全球,向着世界的京瓷而前进”。公司虽小,却把目光投向全世界,这也就是志存高远。

只有拥有远大目标的人才能够取得伟大成功。只追求低目标的人,所得亦不过如此。如果自己设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面对这个目标就能集中精力,聚精会神,而这,乃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胸怀大志,描绘宏伟蓝图,才能成就他人难以想象的`伟大事业。

在京都市中京区原町那个地方,租借公木电机公司的仓库,我们京瓷公司得以成立。那时起,我们的口号就是要让京瓷成为原町第一的公司,然后成为中京第一的公司,成为京都第一,成为京都第一后就要成为日本第一,实现日本第一后   ,就要成为世界第一。这是我们的梦想。今天虽然是租借厂房的微不足道的小工厂,但总有一天,京瓷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京瓷。

我们的京瓷就是怀着这样的目标和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京瓷。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梦想也才能有动力去拼搏奋斗,实现自我,

中国有个名人叫诸葛亮的曾说过:“志当存高远。”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树立远大而豪迈的目标与理想,并为着这目标与理想而不懈的去奋斗,毫不气馁,坚持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他一定会成功。对于企业,民族,国家也是同样如此。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我们京瓷的哲学做了深刻的研究,也找到了许多于自身切合的地方。同时,京瓷的哲学也深深的影响了我。我在生产技术部工作,工作范围包括负责SMD后工序—2T—F,2F,四F和四2T四F的所有设备维修保养。虽然是细小的工作,每天几乎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但我还是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与公司同步,制定远大的目标,为着目标而不懈奋斗,不断的完善自己。我的目标就是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一名出色的技术兼管理人员,达到甚至超过京瓷公司对我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电工培训并获得了中级电工证书。与此同时,我还积极进行PLC程序学习,结果也令人甚为满意,获得了中级证书。这一切都为完成本职工作和提高后工序的设备稼动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我努力实现的远大目标的一部分,而今后,为着远大目标,我还会继续的努力下去。

同时,有远大的目标还要有塌实的工作,不懈的努力,中国古代的大文豪韩愈曾经有句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叫做:“业经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其中前半句的意思就是说成功之道在于克己努力,而之所以荒废大多是因为沉溺于嬉戏娱乐,不思进取。人类都存在有惰性,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特别是当贫苦的人忽然间获得未曾享受过的声色犬马,那么很多人就会抵受不住这些东西的诱惑,以至于丧失斗志,以至于乐不思蜀。成功是建立在伟大目标和坚实努力的基础上的。伟大目标是方向性的东西,而坚实努力则是实践性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说,伟大的方向性只有付诸于具体的实践才能发挥和展现出它伟大的作用。以上就是我所思考的关于京瓷哲学的内容。

以有意注意,磨练判断力

进入京瓷化学从事品质检验已经有一年多了的时间了, 在这些日子里,除了完成必要工作之余, 每天的晨会京瓷哲学学习以及一个季度一次的哲学研讨会,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技能还在无形之中让我对工作生活有了一个新的领悟到了京瓷哲学的深刻哲理精髓. 物质生活的满足,常须仰赖于外力;精神生活的满足,则要求助于内心。在京瓷的快乐时光。从刚上岗位时, 相信对每一天新人来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人的不熟悉而不适应。面对着新的工作而无从下手。但是一看到工作的环境我就很喜欢。让我比较担忧的是,我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会社安排给我的工作。在我第一天上班时,我的同事和上级领导对一个新同事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理解我新员工的想法,在工作时从不打关子,耐心的教导我们。很快我们就打成一片了,同时我在短时间内掌握和熟悉了岗位的工作,作以回报他们辛勤的教导。同时京瓷是一个激情的地方,在这里工作总让人充满激情。只要你认真的工作,你对公司的奉献就不会被埋没。有那么多的同事和领导的帮助和关怀,让我慢慢的成长起来。又让我再次确定当初入社的选择是正确的 只有具有高度哲学修养的人,才能不屑措意于世俗的荣辱得失,声色货利, 心态才能平和以‘有意注意’磨练判断力 :有目的地全神贯注地集中意识, 一个公司,特别是想我们京瓷这样一个大公司,即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又像一个扩充温情的大家庭。那么如何能让这个小社会,大家庭正常运营,并不断的发展进步要有统一的理念,统一大家的思想,统一大家的价值观,人生观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换句话说,就是要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哲学。哲学之于公司,就等同于之于社会,于本质,于个人。 通过一年的工作经验,学习和培训,以及对《京瓷哲学手册》和《京瓷哲学研讨会》的研究,我大体上掌握了京瓷的哲学。当然,京瓷的哲学包括很多的方面,我不可能在这里做一一的论述,只能是挑其重点,阐述一下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对于京瓷哲学我主要总结为重视伙伴关系,遵守原理原则,建立信赖关系,积累平凡目标,积累平凡努力,树立远大目标等方面。 重视伙伴关系,是事业的基础,是一切成为可能的关键;遵守原理原则,使经营得以顺利进行,长期维持;建立信赖关系,使大家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为之而努力;积累平凡目标,使我们脚踏实地的积累了众多工作经验,最终得以超越,蜕变;树立远大目标,则使我们胸怀天地,斗志昂扬。

我在品质保证部门工作,工作负责绝缘清漆,灌封树脂的来料检验以及出货产品检验。虽然是细小的工作,每天几乎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但我还是在工作中 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与公司同步,制定远大的目标,为着目标而不懈奋斗,不断的完善自己。我的目标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周围同事的挟制,让自己成一名出色的品质管理人员,达到甚至超过京瓷公司对我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品质管理QM 培训, 提升质量意识。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我认为质量意识应该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应该体现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它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的基础。 质量意识根据在于: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有质量意识的员工和领导层,不仅仅限于被动地接受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而是不断地关注产品质量,且提出改善意见,促进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我还积极进行质量管理SPC 课程学习。这一切都为完成本职工作和提高后工序的完全0缺陷合格出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我努力实现的远大目标的一部分,而今后,为着远大目标,我还会继续的努力下去。 同时,有远大的目标还要有塌实的工作,不懈的努力。

哲学手册中有一段话叫做:“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无论发生任何小事都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乍看很难做到,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坚持下去的话,这种‘有意留意’就会变成惯性。这样一来,具备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全神贯注地观察事物现象的基础之后,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也能马上抓住问题的核心并将其解决。怕对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也不能糊里糊涂地对付。而要养成认真留心的习惯。”

对于这段话我加深对在实际中的任务从现场入手,细节接入,检验归纳的理解 因为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对所从事的学习、工作的目的、任务越明确,对其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越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检验涉及到技术部门同事提供产品技术参数的验证,生产部门所出产品的合格率以及使用客户的要求反馈。贯穿于技术,生产销售等核心。有经验的同事常常要求我在接触生产产品前预习生产指导手册,事先了解这些产品的基本要素内容,知道哪些地方自己在检品中要留意,那些是重点把关的不允许出现错误并懂得,这样做就是为了引起在没有接触产品之前的随意注意。有了比较明确而具体的注意目的,就能更有效地从大脑里形成选择信息。 在去现场领取样品时,和现场的同事协助,通过他们的操作以及问答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利于维持有意注意 如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集中注意:提出“加强注意”的自我要求,适时的提醒自己“必须注意”,特别是在加强注意的紧要关头,运用自我提醒、自我命令对组织注意起重要的作用;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多种感觉分析器协同活动;等等,都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激发间接兴趣 培育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这种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所达到的目的、获得的结果感兴趣。人们就会自觉的把注意维持在该活动上。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培养学生抗干扰与分心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的与排除干扰是相联系的。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难免不碰到其他诱因或环境的干扰,使注意难以集中。这就需要意志的努力,与干扰作斗争。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则有利于克服分心,集中注意。

今年9月,为我们对同一天生产的树脂灌封料的检验需要,对4批产品进行检验发现第一批与第四批超出技术部门所规定的参数范围”我和同事对刚检验的产品进行再次检验,并拿出以前合格的产品进行对比复检。等到出结果时发现还是有问题,顿感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心烦意燥之时,不由得想起了京瓷哲学手册中的那句话:有意注意磨练判断力的一段简单的看待事物,从细节处了解原因,心中一下子豁然开朗,不就是从产品验材料入手,从生产流程工艺书程序、以及投料操作者的指导流程?能困难到哪里去呢?我和同事一页一页仔细的阅读生产部门给我们的产品履历书等相关资料,然后对照资料一步一步进行查看并再一次对所检验的产品进行全检操作,进行检查时却发现了很多问题,程序根本没有办法运行。我一下子懵了,明明是按照资料一步一步进行操作的啊,为什么不行呢?并要求我从头到尾重做一次,我知道,这是给我一次发现问题的机会,所以我对照资料,又一步一步的进行了全部的操作,完成后又自己从头到尾仔细的检查一遍,再拜托同事进行确认,但还是发生了在程序中原稿无法进行选择的问题。有经验的同事拿着资料问我:“问题点在哪里?能找出来吗?所以现在发生了异常,但是你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工作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实施,才能得心应手,再复杂的操作,理解了,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所以,简单看待的前提是:了解,然后进一步理解。”问题马上解决。后续的才会一步步理清。

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感受到了自身的进步;也感受到了大家工作的热情;更感受到了公司的团结与进步!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工作与生活,我很是荣幸。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的努力,用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短处;用他人的优点来取代自身的缺点,争取每天都在进步中成长,在快乐中生活。更渴望能成为公司蓬勃发展中一个强有力地助手。

最后真诚的祝愿每一位京瓷成员都能感受到京瓷哲学的魅力及潜力的所在,也真诚的希望每位京瓷同事都能从这里放飞自身理想的翅膀,寻找出那份属于自己的胜利与希望!朋友们,加油吧!努力把!相信自己的直觉,你一定会成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