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发表第四纪地质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3:51:12

发表第四纪地质学论文

籍贯地: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回龙山香炉湾 家人:父亲李卓侯,姐姐李希贤,夫人许淑彬,女儿李林(中国科学院院士)身份: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支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编辑本段“科学救国” 李四光在农村生活了近14个年头。从五六岁起,他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还要帮着母亲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刻苦奋斗的精神和倔强的性格。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之后,洋务派兴起,湖北办起了许多新学堂,以讲新学而标新立异。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只身前去投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在新学堂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由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被省里选作官费留学生,送到日本学造船。 李四光在日本度过了7年,在那里,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作为新被任命的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他亲自组织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夫运军火、上前线。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以后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留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假期到矿山去做工。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先后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言拒绝了一家矿山的高薪聘请,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编辑本段第四纪冰川的发现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冶学作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他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拾得十分雅静。 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到会的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轻蔑地一笑,予以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当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再次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几位外国学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可惜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年后才得以出版。编辑本段回国找油田 1927年,李四光应蔡元培的约请,离开北京南下,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28年1月,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担任所长。搞地质研究常常要餐风饮露,条件十分艰苦。况且刚刚成立的研究所经费少,设备缺,甚至没有固定的所址。八年抗战期间,李四光和他的研究所受尽奔波辗转之苦。那时,他抽的是用草纸做的烟,穿的是土布衣服,生活十分清苦,但是,他和同事们始终没有放弃地质研究。由于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劳累,他患了心绞痛和肺结核。 1948年2月初,李四光从上海启程赴伦敦,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他的夫人许淑彬也一同前往。会后,他们在英伦三岛上又住了一年,一面养病,一面观察国内外时局的发展。李四光虽远在欧洲讲学考察,但仍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李四光1949年初,他数次给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许杰(地质学家、解放后曾任地质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人写信,支持他们坚守南京,反对搬迁广州,为新中国地质科学事业保留了一支队伍及设备。 1949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看了这封由郭沫若领头签名的信,李四光非常激动。新中国就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己的本领可以施展,抱负可以实现了。他积极奔走起来,准备尽快返国。可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一年前预订,归期只得拖延。他一面调养身体,一面把科研方面遗留的事情办完。 李四光焦急地等待着起程的日期。一天,伦敦的一个朋友给李四光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驻英大使馆接到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一个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接受人民政协给他的全国委员的任命,否则就有被扣留的危险。 事情紧急,李四光当机立断。他拿起一只小皮包,迅速前往普利茅斯港,准备从那里渡过英伦海峡,先到法国去。普利茅斯港海面宽阔且多风浪,是偏僻的货运航道,一般人通常都不会从这里渡海,因而能避开国民党特工人员的追踪。临行前,他提笔给驻英大使写了一封信,让许淑彬两天后寄出。第二天,国民党驻英大使馆果然派人来找李四光,许淑彬机警地对来人说,李四光外出考察去了。 两天以后,许淑彬寄出了李四光留下的信,信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多少年来日思夜想的理想国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是我竭诚拥护的政府。我能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委员,我认为是莫大的光荣。我已经起程返国就职。他还规劝这位大使脱离祸国殃民的国民党政府,早日回到光明祖国的怀抱…… 两星期后,许淑彬收到李四光的来信,得知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便立即前去会合。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这一年他60岁,但是他觉得,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李四光科学事业崭新的一章。他提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和科联主席。 他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著作,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工作和科研;他注重理论学习,也注意自己的思想改造,“决心扔掉那些旧日留下来的包袱,……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地质事业中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在他的具体领导下,我国的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5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端的日子里,毛主席、周总理就询问过李四光:我国天然石油这方面远景怎么样? 早在1915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钻井队,在陕北肤施一带,打了7口探井,花了300万美元,因收获不大就走掉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到中国调查地质,写了 《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但是,李四光根据自己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在1928年就提出了:“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以后他在《中国地质学》一书中,又一次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个沉积物讲的就是石油。 因此,李四光乐观地回答了国家领导人的提问:“我们地下的石油储量是很大的。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 1955年,普查队伍开往第一线。在几年里,就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1958年6月,喜讯传来: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地质部立即把队伍转移到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地质部又转移到其他的平原、盆地和浅海海域继续作战。 1964年12月,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地震预测 在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李四光“教导我们”要注意河北河间、沧州;要注意渤海;要注意云南通海;要注意四川炉霍;要注意云南的彝良大关;要注意松潘;要注意唐山……这一路走来,都被李四光言中。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无法预报的,李四光斩钉截铁地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周总理说过:“李四光力排众议,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文中用了一连串的“要注意”,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支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张伯声在中华地质教育的苗圃里已做了整整60年辛勤的园丁。他为了给祖国培育地质英才,几乎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亲手教育出了3000多名地质人才。在他亲自教出的学生中,许多人早已是中国煤炭、冶金、工程、石油、地质以及教育战线土的高级科技人才,有的还担任着(或曾任)总局局长、副部长、省(自治区)副主席、院长、所长、总地质师、系主任等重要职务。他们中间有些人也已年逾古稀,是社会上倍受尊敬的人,但每当他们提到张伯声老师时,无不肃然起敬。原新疆工学院院长李耀曾经常向人们述说他在求学时因家庭困难而得到张伯声老师经济资助的动人情景。原煤田地质研究院西北分院院长袁耀庭说,他在焦作工学院冶金系求学时,就已对张伯声老师治学态度之严谨有所传闻,但因张伯声在地质系授课而无缘受教,抗战期间在西北工学院有幸给张老师当助教,才亲身体会到张老师学问的博大精深;袁耀庭还认为,他在地质学方面的系统知识是从给张老师当助教的过程中学得的。原陕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阎廉泉认为,他从张伯声老师那里学到了系统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和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学风。50年代初,石油部门极缺地质人才,希望找一所院校代培几届专修科。由于任务紧、招生量大,又缺少教材和专业课教师,各大学都不敢贸然接受这项任务;当张伯声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便急国家之所急,毅然把这一任务领回了西北大学地质系。为了集中力量培养每年六七百名(连招3年)的专科生,他下了很大决心终于把辛勤培养的二、三、四年级学生在院校调整时拱手让给了北京地质学院。为了编写石油地质学讲义,他除翻译了大量英、德、法文石油地质文稿外,在年过半百、两鬓成霜的景况下又孜孜不倦地突击学习俄文,并在4个月后终能阅读俄文文献资料,大大丰富了讲课内容。西北大学地质系被中国石油界人士尊称为“中华石油地质之母”,这一殊荣同张伯声的贡献是连在一起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引起了张伯声的无比愤慨。他亲自送大儿子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及老伴的金银首饰全部拿了出来捐献飞机大炮。他的实际行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习热情,学生们更乐于听从他的教诲。他在1956年担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后,尽管事务繁多,且患有高血压病,但仍坚持不脱离教学第一线。由于他知识面宽广,对地质学的多数分支学科都教过,总是没人能上的课他上,哪个教师请了假他就来补缺。他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60年代初,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他作为教育界的优秀代表而成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他又分别被国家教委和陕西省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195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为了在中原地区给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大建设奠定矿产资源基础,成立了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并向冯景兰和张伯声两位有名的河南籍地质学教授发出聘书,请他们来该团担任地质顾问。张伯声欣然接受了故乡人民的聘请,立即带了1名助手(即现今江汉石油学院教授赵铭渠)兼程赶回河南。该团成员都十分惊讶他来得这样快。张伯声说:“为故乡人民找矿,是我20多年的心愿,但以前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人民政府好像摸透了我的心事。”他和冯景兰同该团团长韩影山及团员们一起,冒着盛夏酷暑,在豫西山区辗转十余县,行程逾千里,检查和评价了100多个矿点,其中有开采价值的就有30多个,为国家和地方开发矿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他们最重要的发现是巩县小关铝土矿(后来扩大为巩县铝土矿)和宝丰大营梁洼煤矿(后来扩大为平顶山煤矿)。这些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是集体完成的,但对它们的正确评价则主要是张伯声的意见。他青年时代在教授约翰逊陈列室里练就的岩矿基本功,在发现小关铝矿时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炼铝业起于西方,中国学者对铝矿石接触机会甚少,一般只了解最典型的铝矿,而张伯声则能以敏锐的目光一眼判定这种貌似铁矾土的矿石主要成分是铝而不是铁。为此,他同专搞岩矿研究的同志在小关铝矿上还有过一番争论。等考察团回开封拿到矿石分析结果,证明这是品位很高的铝矿时,大家对他的野外鉴定能力无不叹服。巩县铝矿的发现,奠定了中国炼铝工业发展的基础;巩县现已成为郑州铝业公司的主要矿石基地。考察团通过对豫西多个小煤窑的地质调查,张伯声从地层和构造上进行了分析,预测到被三叠系红层大面积覆盖的平顶山区有丰富的二叠系煤层。由于他的建议,在当时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坚持对平顶山进行了地质测量。后经勘探部门钻探证实了这一预测。平顶山煤矿不但储量大、煤质优,而且是华北最南部的一个大型煤矿,对减少“北煤南运”的花费有重要经济意义;平顶山现已发展成中原地区最大的一个矿务局,成为武汉钢铁公司的最主要焦煤资源供给地。中原人民不忘对家乡曾作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分子。张伯声连续被河南人民选举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后来当第三届人大代表是由陕西选举的)。他对家乡中原的感情一直很深。60年代初,他作为人大代表视察了荥阳(既是他的家乡,又是郑州铝业公司所在地)、郑州和平顶山;70年代赴洛阳、郑州作学术报告,他顺便给家乡乔楼送去化肥;直至80年代,平顶山市和郑州的报刊记者们还常来采访、报道他的近况;1982年他受约给郑州晚报写了一篇回忆录,叫作《难忘家乡山水情》,时刻不忘哺育他成长的勤劳朴实的中原人民和中原的山川土石。 50年代中期,对中条山地层构造的争论,在中国部分学者中曾达到难解难分的地步。张伯声利用暑期带领学生实习之际,仅用1个多月时间,基本查明了中条山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有说服力地辨别了前人争论中的是是非非,基本上较圆满地结束了这场争论,使人们对中条山前寒武纪构造发展的认识深化了一步。他还提出了中条山铜矿的沉积变质成因,在当时未引起重视;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学界层控矿床研究的兴起,他的观点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被一系列的研究所证实。由于张伯声对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多处贡献,他一直担任着中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专业组的成员。 张伯声在30年代到50年代所进行的多次黄河水利资源调查中,发现黄土的分布不是漫山遍野地散布于任何高度上,而是在每个第四系的盆地中黄土分布都存在一个最高线,其上绝无黄土,其下则不拘高低和地形状况都可发现黄土。他把这样一个黄土分布高度的上限界线叫做“黄土线”,它代表这一盆地过去水体悬浮物质沉淀淤积的最高面。“黄土线”的发现,为黄土的“水成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由于“黄土线”的发现,使张伯声进而对黄河河道的发育产生了“步步前进”的看法。他认为,在上新世蓬蒂期红土层沉积之后,婴年黄河通过中宁盆地在环县流入陕北盆地;到三门期之末,婴年黄河改道,流入银川盆地,继之流入河套盆地;此时陕北盆地由于西北抬起,向东南俯倾的地壳运动,发展了许多由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它们切穿陕北盆地东南边缘山地,注入汾渭盆地;而婴年黄河在淤满河套盆地之后,再次流入陕北盆地,并夺得古无定河河道而流入汾渭盆地;当汾渭盆地被淤满后,从三门峡一带切开出口,流入华北。张伯声重建的黄河河道发育史一反认为“远在新第三纪上新世以前晋陕间黄河河道即已存在”的传统看法;他的新见解在50年代末迅速被多数第四纪地质学者接受。 张伯声在60年代初期对陕西水系、尤其对秦岭两侧水系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从水系发育形态入手,推论这一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史,具体指出了鄂尔多斯地块在新生代期间的几次反向翘倾给予陕北河道的发育特征以及由于秦岭的北翘南倾而导致的秦岭两侧河流发育形态的显著差异,还指出了渭河地堑——秦岭——巴山间当代的波浪状构造地貌特征。张伯声的主要论断皆被其后的地学调查和地质勘探所证实。他的洞察力和逻辑推断能力令国内构造地貌学界为之叹服。由于他在第四纪地质构造方面的一系列成绩,曾长期担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 1976年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害以及紧接着的松潘地震在西安3次有感,引起西安地区人心惶惶,乃至生产停滞和社会秩序混乱。张伯声为此而焦急万分。为了尽快摸清陕西地震活动规律,尽管他以前从未涉足过地震研究,却仍冒着酷暑同一名助手在其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地查阅历史地震资料,绘制图表。通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得出了研究结论:关中乃至整个陕西地区,当今尚不具备发生强震的条件,并从理论到实践上都为陕西地震研究工作指出了方向。他的结论在古都不胫而走,约请张伯声作地震报告的请柬和电话纷至沓来。为了弘扬科学和安定人心,他不顾年高和突击研究的劳累,带着助手在西安地区先后作了14场报告,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研究过程与结果,以丰富的实际资料和独创性的理论使无论是内行或是外行的听众无不信服。1976年12月,张伯声与其助手合作正式完成了论述陕西地震形势的论文,尽管他们声明文责自负,但因陕西省已发布了短期地震预报,论文无处发表,于是只好印成小册子散发。到三年多以后的1980年,“地震荒”早已过去,人们念念不忘这位科学的预言家,论文终于得以发表。大凡读过这篇论文的人都会知道,他的研究结论并不是“震与不震”的问题,而在文中闪烁着他毕生的创造性理论成果,并启迪着后学者的思维。 新观点的建立起始于张伯声对过去地质实践的认真总结,而理论的发展与逐步完善又是由于他极为关注全球地学的最新进展。1959年,他通过对秦岭南北两侧地壳在不同地史时期互相作用此起彼伏的运动的论述,提出了相邻地块的“天平式运动”的概念。这实为新学说的萌芽。因为,后来他在空间上扩大范围来研究“天平式运动”,自然而然地导出了“地壳波浪”的观念。他经过对二次大战后地质科学在大洋领域研究新成果的分析,结合已知的大陆地质知识,将全球地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进行研究,发现地壳是由若干大大小小的块体镶嵌而成的。它们从几个方向看去都排列成行,就像团体操队员那样秩序井然。1962年他发表了《镶嵌的地壳》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且无插图,但该文的问世却使国内地质同行们立即承认:一个新学说诞生了,并被称之为“镶嵌说”。为了寻求地壳镶嵌构造的成因机制,张伯声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通宵不寐地思索,偶有所得便立即记录下来。他终于在1964年从前人早已废弃不用、束之高阁的依附于“收缩说”的“地球四面体理论”那里受到启示,在兼收并蓄了“收缩说”与“脉动说”的合理部分之后,赋于“四面体理论”以崭新的内涵,提出了地球在以收缩为主要趋势的脉动式演化过程中,不断激发全球四大地壳波浪系统,它们的传播和交织导致了全球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在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由于历史的原因,张伯声的学术研究中断,但他所创建的“镶嵌说”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国外辗转传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并立即被台湾地质学者们所接受。1972年台湾省出版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地球科学卷)中,把“镶嵌说”列为对中国地质构造认识的首席观点。到70年代中期,“镶嵌说”发展成为“波浪镶嵌说”,并被国内地质界公认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一批学者从事该学说的研究70年代以来,该学说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地壳波浪镶嵌构造的研究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各级各类波浪都有其固有的波长与周期的特性,可以较迅速地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及矿产赋存规律。70年代以来国内外矿床学家普遍重视的“等间距找矿”,实际上恰恰是利用了地壳波浪构造的原理。张伯声在前述“地震荒”中之所以敢于“反潮流”,正是他把地壳波浪运动的周期性原理和对地壳波浪相互叠加、干涉后出现的特征的已有认识,用于地震地质实践的成功例证。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从张伯声身上得到了体现。“波浪镶嵌”学说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地学领域物质运动的波浪性,确立了地壳运动的周期性和地质构造等间距性的“时—空等间距原理”以及这种时间与空间的等间距皆是可以级级次分、再次分的地质系统论,从而使学说具有了雄厚的哲学基础。

▲学术期刊《地质科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副主编,《地质学报》和《地质论评》编委等。 刘东生曾多次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并曾于1957年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主编,1972年兼任《环境地质与健康》主编。▲泥盆纪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对泥盆纪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恢复泥盆纪时期的古地理做出了贡献。他在这方面的论著有:《殷墟哺乳类补遗》(1948年)、《四川歌乐山哺乳动物群》(与杨钟键合作,1948年)、《山西榆社系哺乳类记述》(与杨钟键合作,1948年)、《南京五通系中鱼化石》(专著,与潘江合作,1957年)、《关于狼鳍鱼》(《科学通报》,1951年)、《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分布图的拟制》(与张宗祜合作,1958年)、《气候标志及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中国地质》,1962年)、《湖南临沣鲈形类—新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2年)等。▲金属矿产研究从1949年开始,刘东生进行了铜矿、铁矿、铜镍矿和稀有金属的找矿工作,以及水库坝址的勘探工作。他写了不少有关矿产和工程地质方面的科学报告和论文。主要有:《四川重庆白庙子煤矿地质报告》(与王朝军等合作,1946年)、《扬子江水利发电计划和三峡坝址地质工程报告》(与侯德封等合作,1947年)、《辽宁清源县水湖沟、湾垄、云家岗矿区铜镍矿》(1950年)、《三门峡水库坝址附近第四纪地质报告》(与杜恒俭等合作,1951年)、《内蒙古老哈河石门子水库坝址报告》(与周德贵等合作,1952年)等。▲黄河中游水土研究1954年,刘东生参加了关于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科学考察工作。他领导并参与了对黄土成因及其特性的系统研究工作,写出了有关黄土的专著4册,考察报告1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他还编制了200万分之一中国黄土分布图,50万分之一黄河中游黄土分布图。他用数学方法对黄土的搬运与沉积进行模型研究,论证了黄土是一个具有独特古气候意义的地质建造,这为黄土的洲际对比和全球性黄土成因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对黄土成因的探讨,还为研究黄土的力学性质、黄土的湿陷性、黄土的地下洞室、桥涵、高坝等抗压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方面的论著有:《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报告》(专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黄河中游山西、陕西黄土分布图》(《科学记录》,1958年)、《新黄土和老黄土》(《地质月刊》,1959)、《中国的黄土》(与张宗祜合作,《地质学报》,1962年)、《黄河中游黄土》(专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64年)、《中国黄土分布图1:200万》(地图出版社出版,1965年)、《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专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66年)、《中国黄土的堆积与演化》(1979年出席26届国际地质会议论文)、《三十年来中国黄土的研究》(1979年,第三届全国第四纪会议论文,上集)等。▲黄土地貌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土地貌研究进入蓬勃发展阶段。1953年黄秉维首次编制成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并发表相应的论文,奠定了黄土地貌研究的基础;1953~1958年,罗来兴等进行了黄土地貌分类和沟道流域侵蚀地貌制图工作,把黄土地貌研究与黄土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工作紧密相联。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刘东生等不仅在黄土地层学研究中作出了贡献,为确定黄土地貌发育年龄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在黄土地貌发育的历史过程、黄土性质与现代侵蚀的关系、黄土地貌类型区域分布与黄土下伏原始地面起伏的关系等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代表性著作有《黄河中游黄土》(1964)、《黄土与环境》(1985)。▲极地高山研究1964年,刘东生暂时放下黄土研究工作,与冰川学家施雅风共同主持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这座山峰是当时全球8000米以上高峰中唯一的处女峰。刘东生经常注意科研中前沿性研究工作的开展,在研究黄土的同时,对全球科学家感兴趣的青藏高原广大地域、希夏邦马峰、珠穆郎玛峰、托木尔峰、南迦巴瓦峰等地区领导并参与了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的考察研究,推动了我国高山科考探险工作,前后组织编著了14卷科考报告。与孙鸿烈院士合作关于青藏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的报告。获中国科学院特等奖1988年,国家科委自然科学一等奖,1989年又获陈嘉庚奖。1964年以后,刘东生在继续研究第四纪地质和我国黄土的同时,开始以登山考察为主的第四纪古冰川、古气候的研究。他与施雅风等合作共同倡导并组织了两次高山考察,他自任队长和副队长,对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间冰期的划分进行了研究,对喜马拉雅山的新构造运动、珠峰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古气候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将高山考察的成果编成论文集和图片集,这为征服险峰,探索我国的高山资源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高山考察史方面的空白。他参加编写的论著有:《希夏邦、马峰地区科学考察初步报告》、《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论文集》(4卷)、《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报告》(14卷)、《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图片集》、《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图片集》等。▲地质学与医学研究1969年起,刘东生与他人合作开展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推动了地质学与医学研究的结合,对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和机构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他写了《环境地质的出现》(《环境与健康》,1972年)、《环境地质展望》〈环境地质与健康》,1975年),《当前环境科学中的若干问题》、《国际环境科学的发展》、《从肿瘤看环境地质学的研究》(《环境地质与健康》,1979年)、《环境地质学》等。▲罗布泊地区研究“我是到了罗布泊新疆的,那是最难到达的,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去。有一部分是盐湖,那个盐翘起来,跟刀似的,那个厉害,那个盐一蹭皮,都崩裂了,都起来了,跟冰似的那样,都是盐的那个困难。”刘东生对在罗布泊科学考察史上第一次使用了便携式光谱仪、大地导电仪(不同深度含盐量测量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很感兴趣,并且说:相对于过去地质科学考察的'老三样'(铁锤、罗盘、放大镜),现在的地质科学考察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通过考察,他们得出结论,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近年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很明显是过度的农垦,以至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近几年,有关部门已五次通过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等,向罗布泊地区进行生态应急输水,但此工程亦面临一定困难。为了彻底恢复和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就必须对周围水源河(特别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进行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刘东生特别提出:用管道输水的方法还是可以考虑的,虽然造价高些,但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蒸发和渗漏。例如,如果向下游输送1.3亿立方米的水,但在途中却损失了3000万立方米,哪个更划算呢?并明确指出:罗布泊不是游移湖。他们也对罗布泊在卫星影像上的大耳朵形象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揭谜。他们还发现罗布泊西北的龙城雅丹地貌并非是以往认为的单纯的风蚀平行糟谷,而是在洪水作用基础上再经风的侵蚀作用最后形成的,也就是属于复合类型的。他们还发现红柳枯枝落叶层与沙层交替沉积形成的红柳沙包年层,以及在古楼兰遗址湖相沉积物中发现的炭屑层。刘东生认为,高分辨率测年手段和丰富环境信息载体对第四纪科学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雅丹地貌研究“雅丹”一词,原是维吾尔语“雅尔”的变音,意思是陡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中外科学家在罗布泊地区见到了大面积分布的相间的土丘和沟谷,并在撰文中采用“雅丹”来形容这一特殊的地貌形态,以后就逐渐为地学界接受和采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指出:过去,许多人认为罗布泊雅丹地貌的成因主要是风的吹蚀作用,但是根据实地考察和对航空照片等资料的分析,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的成因不只这一种,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二是洪水作用形成的邻近山区或湖滨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附近山地洪水的走向一致,并在雅丹的土丘上留有洪水的痕迹;三是在阵发性暴雨和洪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成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既与洪水走向一致,也和当地主风向一致,是二者合一的第三种成因。▲水洞沟遗址研究位于宁夏灵武市境内的水洞沟,是与北京周口店等旧石器时代遗址齐名的重要遗址之一。该遗址自1923年由两位法国学者首次发现并发掘以来,考古专家于1959年、1963年和1980年又进行过3次发掘。其中,第二次发掘是由中苏专家联合进行的,第三次是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亲自主持的。几乎每次发掘都有许多重要发现。2003年至2005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距前几次的发掘地点———第一地点100米以外的第二地点又进行了第五次大规模发掘。刘东生先生认为,水洞沟新的一轮考古工作标志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文艺复兴。”水洞沟遗址是我国最早经过系统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我区境内最早进行的考古活动,虽然是由欧洲人进行的,但它无疑是目前所知宁夏现代考古的第一次;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又是深厚复杂的,它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有欧洲特色,是宁夏境内最早的广义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水洞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产生于荒蛮,影响于后世,引起了世界各地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也成为宁夏一道亮丽的文化品牌。正如著名地质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在《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序中所说:“水洞沟不同于一般的考古遗址。它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中不断迸发出明亮火花的闪光点。从2万多年前猎人们之间的往来,到现代东西方科学家的共同工作,都体现了这种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今天,那些在20世纪初为了寻求科学真理和人类价值而到东方来,并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西方科学家们,以及为了旧石器考古学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倾注了毕生精力的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业,以及他们所开拓的东西文化交流与世长存,并必将发扬光大。”

第四纪国际期刊投稿

像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热带海洋学报、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科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地质动态等。这些在网上很容易查到的

3个月以上,因收录的文章范围较宽,不缺稿子,不好录用,要求交高。

不好意思,还没有,我是刚刚开始学地质的

新纪实期刊第四期投稿

可以在《读者》杂志投稿。意林等其他的杂志都是互相摘抄。如果文章在读者上发表,将可能被其他杂志转载,这时候还会有额外稿酬。读者的文化气息很足,高中生都很爱读,而且有网上邮件可以投稿,省下邮费的。

《读者》杂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建议你投给你们当地的报刊杂志,比如xx日报这些,还有一些少儿杂志,比如小学生天地,中学生天地这类的杂志,如果写的特别的好,就可以投给像是少年文艺,儿童文学这些很有名的杂志

有很多杂志专门接受学生作品呢,也都是有稿费的,你可以去一些写手论坛看看相关约稿函。

写手部落的杂志区有专门的校园、童话分类的约稿函,下面的杂志都是适合学生投稿的。

不过杂志的稿费周期略长,所以如果稿子被录用了的话,要耐心等等,记得都有稿费以及不会向你收钱。

我给你三个邮箱吧:

作文成功之路:zuowencg-gz@126 (高中版)

zuowencg-cz@126(初中版)

zuowencg-xx@126 (小学版)

初中生写作:lnczs@sina

作文新天地:zwxtd-czb@126

祝你成功。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你一下,你的问题很空洞,就只想要稿费,稿费不是那么容易就拿到的,你想想中国多少作家拿稿费都养不活自己,那稿费是容易拿的

不过什么事也不是绝对,但是你首先要说你擅长写什么啊,什么类型的杂志,什么风格的,或是说你是什么都通吃,什么都会写???

好了,不说那么多了,我来好好跟你说说吧。

好了,现在说说你最关心的稿费问题,总体来说,你现在只能编一些东西写,意思是就说纪实类的你写不来,比如说知音什么的,这是很难的一本杂志,必须所有事情都是真实的,即便是很小的细节。那么编的故事就是说一般的情感类杂志或是校园类的杂志。

基本上如果写的就是校园类的杂志,比如许愿草,花火之类的,这类杂志稿费是30到120元一千个字不等,但是作为一般的写手,基本的稿费就是比30高一点,40,50差不多,除非是知名写手,才有可能达到100以上的,而每一篇文章要求的字数大概在4000到8000字之间,那么你可能算一下你一篇文章能有多少钱。一百块到几百块。

还有一类杂志比如《爱人》,《女人坊》稿费比较高,高的可以到300元每千字。字数要求是3000到5000字之间,但是这类杂志上稿比较难,很多些了很久的写手都没有上稿,而且这类杂志相对比较成熟,牵扯了不少男女之情以及性的问题。

而还有比如《俪人》,《尤物》,《爱人坊》之类的杂志,稿费是100元每千字,《俪人》200元,下半月是150元。也是编故事类的,情感的的。这类杂志比上面说的更要露骨一些,不过有些小栏目还是适合写的。

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各种杂志,而不是这样的漫无目的地写。因为每个杂志的要求风格都不一样。

投稿的话你可以先在网上搜索一些约稿函之类的,然后约稿函的后面一般都跟着编辑的投稿邮箱和QQ之类的,你可以先看下,要仔细研究约稿函,约稿函是比较重要的东西,涉及到能否上稿,并且看完约稿后要阅读几篇样文,最好是买来本杂志。很多新手都是写完一篇文章后见杂志就投,根本不看杂志都需要些什么内容,这样的文章编辑基本不看,因为和杂志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很多杂志虽然类型一样,但是其中小栏目还是都有自己的要求,所以要想上稿,要想真正的用稿费赚钱还是要把这些前期工作做好,要不然你就算写一年可能也上不了稿。

明白了约稿之后,就要开始写文章了,文章写的过程中你可以跟编辑沟通一下,当然不沟通也可以,这是你个人的原因。

文章写好后,看可以投稿了, 你可以投到编辑的邮箱里,也可以直接用QQ在线传过去。用QQ传就是WORD文档,文档顶部要写上小栏目以及字数等等内容。字数要严格根据杂志所要求的字数,不要超的太离谱,也不要少,毕竟稿费是根据字数来的,你多写点就能多赚点。

格式就是这样:

栏目:

字数:

标题

——笔名

正文

正文最后要附上你的真实姓名,QQ,手机号,住址邮编等等联系方式,方便编辑找你以及寄稿费,一般杂质稿费都是通过邮局邮递的,只有少数杂志通过打卡到账号。

如果是通过邮件,那么注意的是,邮件的主题上要写上以下字样:投稿,你的笔名,你投稿的栏目,你投稿的文章标题等等,方便编辑一眼就看出,因为编辑的邮箱中永远就躺着很多邮件,你只有这样才不会让编辑把你的邮件当做垃圾邮件给处理掉。

主题栏完成后,要开始正文了。正文里开头也要写上栏目,字数,等等细节。

文章的内容可以直接黏贴到正文里,而不用使用附件,因为编辑怕麻烦,而且容易感染病毒。

信的最后也要附上你诸多的联系方式,一切搞好之后你可以发送了,接着你很可能就收到一封自动回复的邮件,说你的稿件已经到达邮箱了,这一般是编辑设置的自动回复动能,你收到的话就说明你的邮件已经安全到达编辑的邮箱,如果没有,很可能是没有到达。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一般来说,是一周到二周就可以收到一审回复,如果没有,你可以在QQ上询问编辑。

注意,一个作者只能跟一个杂志的一个编辑,不能把同一个稿件发到2个以上的编辑。不能一稿多投

大概就是这些,如果还有什么不懂,可以询问我。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我听到黎晗的作文在网上发表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不服气,因为平时我的文章比他写的更好,我的没有发表,他的却发表了,看到他发表作文后的高兴劲,我怎么笑得出来呢?说实话,我心里难受得直想哭! 幸好黎晗把那个网站告诉了我,回到家,我连忙打开电脑,找到《小山书屋》这个网站,果然看到了那里有一栏写着“在线投稿”我心里很激动,一心想把自己的作文发表。

于是,我连忙打开“在线投稿”就看见了一个表格,我按要求填好表格,再把自已在WORD文档里的好文章粘贴到表格里,按了提交,我的心怦怦直跳,过了秒钟,但是我却觉得这几秒钟过得十分慢,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恭喜投稿你成功”几个字,我高兴的不得了。可是要等10天才能发表,我只好耐心的等待,每天晚上,我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看一看我的作文有没有发表。

可是,几天过去了,我不但没看见自己的作文发表了,却发现黎晗又发表了一篇作文,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他的作文已经发表了好几篇啦,可我却一篇也没有。我很不服气地打开他的作文来看,他写的并不怎么样,但是看着他的文章,我像看到他那嘲笑的眼光在看着我,我心里难受得很,几次想把他在网里的文章删掉,却删不到。

妈妈鼓励我说:“光不服气是不行的,得拿出功夫来给别人瞧瞧。只要你多写,多改,多去投稿,你的作文就一定能发表。”

我觉得妈妈说得对,所以,这几天,我天天晚上都认真写日记,当然,我也没忘记投稿,这不,今天,我又投了一篇。下午,放学回到家,妈妈叫我写今天的日记,写之前,她说:“昨天你的日记写得不错,可以向网站投稿啊!”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的直跳。

我直奔《小山书屋》,熟练地打开“在线投稿”,认真把表格里面的空填好,再把我的《摘枇杷》粘贴上去,最后小心翼翼地按了“提交“,我焦急地等啊等,屏幕上却出现了“投稿失败”几个字,顿时我心里有钻心痛的感觉,难道我的作文写得不好,编辑室的叔叔阿姨们不要我的稿子?可我心里还是不服气,又把作文修改了一下,再去投稿,结果,奇迹出现了,屏幕上出现的是上次的“投稿成功”,我高兴极啦!又想到10天后我的文章就能发表,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期等着习作在网上发表的那天,我不会忘记妈妈说的话:“只要多写、多改,多投稿,习作一定能发表!”我想:我以后要坚持每天都写一篇作文,要发表很多很多的文章,让黎晗甘拜下风,长大当个大作家!。

亲可以来天使论坛浮云殿,天使是一个权威投稿平台,里面各色约稿函涵盖面广,要求约稿函有标注,字数要求也有明细,有大神专门探路,版主组织探路队辨别真假,约稿函有编辑联系信息,和编辑沟通不费力。

而且天使有专门的投稿指南,探路成果,专门的入门攻略可供阅读。浮云殿短篇约稿,约稿涵盖面广,文章各类型都有涉及,杂志,报刊都有。 回望筑长篇约稿,内地台湾都有,还涉及晋江,纵横,起点,红袖之类的网站写稿。

以下为作文约稿函有关杂志,具体约稿函详情移步天使论坛浮云殿。

《中学生百科》(100-150)

《红树林》中学版(80~120)

《躬耕•青春美文》(80~100)二手40~60元/千字

《作文通讯·锦瑟》(80-150)

《学生•家长•社会》(50~200)

《第二课堂》(50~10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初中+高中版(30-80)(100起)

《高中生•职教与就业》(70~150)

《文学少年》(60~100)

《魅力校园》(50~100)

《新青年》(50~100)

《青春风》A+B+C版(50~80)二手40~100元/篇

《中学生博览》(40~80)

u现在这年头,还是小说挣钱,散文要求质量那种很高的。

当然是往杂志投了啊。 从速度和安全上邮箱是最好的了,谁知道你的信能不能安全的寄到地方呢。

你写的好,当然会登了。 下面是些投稿的地方,研究呀吧。

《花火》这个王道千字100起啊~~~~~~~~~~~~~· 校园版 强档推荐:每期一篇,题材为花火所有类型的文章,作者必须是已经在花火上刊登过的文章的作者,本月挑选出来的最有特色或最为突出的一篇经典文章,由推荐编辑写上精彩推荐理由,适当可由主编写出文章评论等。 校园篇 1、蜜桃匣子(1-2篇/期)清纯温暖的青春校园爱情故事,情节新颖曲折,语言轻松时尚,结局能让人觉得温暖感动。

字数:3000—6000字。 2、此间少年:(1-2篇/期)或忧伤疼痛的青春故事,希望多一些故事写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的误会与爱恨,结局能让人心碎落泪。

字数:3000—6000字。 3、逆风之翼:(1-2篇/期)微酸疼痛的成长小说,穿插着社会、家庭、友情、爱情等种种冲突与矛盾,表现青涩少年时代的叛逆与成长,注重故事情节必须新颖曲折。

字数:4000-8000字 插播频道 (1)去旅行 1P 介绍异域风土民情,语言清新时尚,有地方民情或者传统习俗特色介绍,或者留学生异域亲历感受等。(1000字以内) (2)听音乐 1P 好音乐、新音乐的评论与介绍。

写自己的体会与感动,写某一天的心情,写喜欢的理由,写一种意境。(1000字以内) 古代篇 4、蝴蝶墙(1—2篇/期)离奇曲折的魔幻、奇幻小说,要求情节新鲜、离奇,可加入新的元素,如诡异、悬疑等。

可以用幽默现代的语言来写魔幻故事,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字数:3000-6000字 5、胭脂醉(1—2篇/期)唯美动人或凄美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宫廷与深闺的场景尤佳。

字数3000-6000字 悬幻篇 6、龙吟客栈(1篇/期)新武侠小说,注重情与义的描写,有强烈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字数:3000-8000字 7、吸血盟(1篇/期)悬疑、推理、恐怖故事,故事背景与人物需定位于校园或宫廷、深闺大院等,故事里必须以情、义、爱等为主线,不要纯粹为了制造恐怖而写的恐怖小说。

字数:3000-8000字 小操场 (1)微型心理测试1、2个(1P)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玩心理测试,编辑共参与。 (2)选修课(1P) 精致感动小短文,类似“意林”故事(1000字以内) 经典篇 8、主编推荐(1-2篇/期) 基本选择名家的优秀2手稿件,文章内容可以是所有栏目要求的风格,但确定要是15-20岁读者认识和喜欢的作者,而且文章的语言风格或内容都有一定代表性。

最好加入编辑对作者的一些采访与评论。字数:3000—6000字 9、此季花火(1篇/期)每期一名新人推荐,重点培养青少年偶像写手。

要求:连续在本刊刊登作品,并受到读者好评者,由编辑推荐适合的对象,刊登一篇很具个人写作风格的作品,并对其刊登个人介绍及照片,推荐给广大读者。字数:4000-6000 10、青 *** (1篇/期)校园长篇连载,风格类型不限,可古可今可校园可推理等等,惟一的要求是必须是13——20岁的青少年读者喜欢阅读的题材与作品,自信能领导青少年阅读的新一轮热点,如连载后反响强烈的优秀作品我们将单独结集出版并对作者进行大力包装。

要求:3—10万字。 (注:最好是已经在花火上发表文章的优秀作者,由编辑推荐写长篇小说) 都跟的是七夕:605663202 邮箱:qixi828@163 《许愿草》2008年新约稿函作者:想想920 日期:2008-07-1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1.初见纯白 开篇清新的青春文风,最初的纯真和疼痛。

汇聚草加精英级当红作者。 2.私密青春 暖爱风格的成长小说。

真挚而感人。 3.未年说 长大后说曾经的纷扰情感,体现情感的历程感受。

4.轻风行 日式风格青春小说。 以上都是校园稿,情节曲折为宜,开篇需要文字优美。

5.深闺藏 情感智慧、疑惑。那些藏在心里的纯真情感也随着年轻的岁月长了、成熟了,于是,不必再隐瞒心底私密的弦,体现情感智慧。

6.志怪祭 / 借宿记 凡是在你的脑海里,思想里能够延生出的神奇之事,魔幻之界,悬疑之念,不偏执迷信、阴暗之人事。这两个栏目是机动的,主要收恐怖故事(当然必须有感情戏)、古代小说、以及魔幻小说。

每期只录用一篇。 7.许愿草剧场·X疯人院 轻松小说,颠覆传统的新风格搞笑小说,为体现主打小说的丰富性。

此栏目流动性,时有时无。 8.创世纪 连载作品。

稿费千字40——80元(依稿件质量和上稿次数而定) 字数:4000——6000字 每月1——10号给稿子为宜。 (我们杂志每个月10号左右编辑上交稿件给主编终审。

大概15号便可知道结果。其余时间还是得等到10号之后才会有录用结果。

周期拉得比较长。免得耽误你的安排) 投稿邮箱:xxmail2005@163 想编的QQ:44148791 (周一至周五9点——下午5点通常都在,号是灰的可能就在隐身。)

最后我希望大家还是多看看我们的杂志研究一下过稿的风格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下面是我们样稿。

《男生女生》 金版 ◇恐怖校园:依托于校园这个平台,讲述那些发生在学校中的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恐怖之事。 ◇惊魂:通过个人或者众人来述说其经历过的骇人的事情。

文章要有煸动。

不是。新纪实创刊于2009年是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出版的文学类省级期刊,不是水刊。

发表医学论文第第四位

论文分为六个级别,具体解释如下:

1、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

3、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

4、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

5、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6、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1、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3、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意义: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论文发表等级第二级-A类:

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论文发表等级第三级-B类

重要核心刊物论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论文发表等级第四级-C类:

一般核心刊物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2008年推出(第五版),2011年推出(第六版),第七版(2014版)

论文发表等级第五级-D类:

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双刊号期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

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宋体。

5、关键词4号宋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1.25倍行距。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重要,这个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排在最后的一般是通讯作者,基本上是导师。剩下来的位置有用的就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即使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人是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排在第二、第三的人也只能说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而排在第一的人可以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申请基金、课题,基本上是看重排在第一位置的文章数量和影响因子,除非发影响因子十多分及以上的,那么第二、第三也可以有点用。

发地质学论文

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 成因演化论 、 结构控制论 和 相互作用论 ,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 方法 ,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学论文 范文 一:工程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价值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其特点

1.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基础工作,工程设计之前,地质人员要详细查明拟定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按照一定比例尺将其如实地反映在地形底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给设计部门使用。

1.2工程地质勘探

对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坑探等。

1.3工程地质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经常进行的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和工程设计及施工所需要参数的主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试验包括:钻孔压水试验、灌浆试验、荷载试验触探试验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野外试验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

1.43S技术应用

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遥感技术是3S技术的基础,它提供主要的遥感信息源。GPS技术用于遥感信息的精确定位,GIS技术则为遥感信息的获取提供辅助信息和专家思维,并对所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且具有制图功能。近年来,国内开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3S技术,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了3S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1.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有:非凡性与复杂性、实践性与 经验 性、工程地质问题的长期性与隐伏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条件

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对原有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斜坡滑动、斜坡崩塌、洞室围岩坍塌、溶洞、地质缺陷等。

2.2库区工程地质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水深加大,流速减缓,近坝一带水似静水体,形成一个广阔的人工湖,这就会对库区及其邻近地带的地质环境生产影响,产生库区渗漏、浸没、淤积、坍岸及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

2.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不是孤立、偶然发生的,它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必然联系,其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工程活动对这里自然地质条件影响的结果,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运用的地质条件就是工程地质条件,它主要是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物理地质现象等。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典型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条件及对策

3.1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有:流域内应有丰富的固体物质,并能源源不断地补给泥石流;要有陡峻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流域中上游应有由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式补给的充沛水源。防治泥石流的原则是以防为主,兼设工程 措施 。可采用如下的防范措施:预防:在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调整地表径流,加固岸堤;拦截:在中游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排导: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设施使泥石流顺利排除等措施。

3.2斜坡滑动

斜坡滑动形成的条件:原有斜坡结构被破坏、斜坡外部荷载超过其承受能力等。斜坡滑动的防治措施:排水、消坡、抗滑桩、抗滑挡土墙、预应力钢索锚固措施、灌浆法、砂井砂桩加固法、焙烧发等。

3.3斜坡崩塌

斜坡崩塌发生条件和发育因素:山坡坡度55-75度、表面凹凸不平;岩石性质和节理程度:软硬岩石互层组成;地质构造:岩层产状、构造作用。斜坡崩塌的治理措施:爆破或打楔、灌浆、调整地表水流、铺砌覆盖、坡面喷浆等等。

3.4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是指水库蓄水后诱发的地震,水库地震发生的条件有:地质条件、激发条件,其中激发条件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水库诱发地震以3级左右为主。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是广乐省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6.1级。矿山诱发地震震级在3.4~3.8级,一般震级较小,震源较浅。水库地震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对可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条件的破坏、采用有效方法预测水库地震发生的频率和级别、做好预防水库地震应急预案等。(本文来自于《价值工程》杂志。《价值工程》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则是在各种地质环境中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之间必然产生一定方式的关联和制约,地质环境对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制约,可以由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用,也可以由于某些地质条件的欠佳而提高工程造价;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可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使其产生程度不同、范围不一的变化。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根据具体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预见到其二者相互制约的基本形式和规律,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并妥善保护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文二:论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方式

杭州西郊群山环抱西湖,水光潋滟、山色葱郁,北、东一片广阔平原。杭州山水有湖光山色之盛,山、石、洞、泉之美,地貌类型多样。北东向延伸并向南西扬起的西湖复向斜构造,使杭州地势自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区内总体可分为山地、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湖的西、西南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区,外围北、东、南侧为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内又可进一步分为低山丘陵与山麓沟谷两个小区。平原区分为西湖及北侧菬溪流域的湖沼冲积平原小区和东南侧钱江流域的冲海积平原小区。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该专业4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工程地质选址勘察、初步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野外实地考察、测绘和有关勘察手段使用的现场参观和实践,使学生获得工程地质实践的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选址勘察或勘察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实习内容和要求。岩石、土的肉眼鉴定,地层剖面观察;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判识;岩体结构面类型、结构体形状识别,野外鉴别和判识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岩体结构面测绘统计;土体结构类型识别;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各种环境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溶洞、坍塌等)野外识别、调查、测绘,成因和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初步分析和评价;以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为主,并参观了解静力触探、标贯、钻探编录和取样等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在了解杭州市区区域地层、构造等基础上,以浙江大学附近区为主,通过工程地质测绘,资料收集,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平面图和选址勘察文字 报告 。

2.实习教学。实习分为四条路线,路线一为大桥地层剖面路线,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北铁路线→八卦田→玉皇山;路线二为钱塘江岸—南高峰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路线;路线三为浙大—青芝坞—灵峰—玉皇山—玉泉;路线四为浙大—黄龙洞—蝙蝠洞。实习内容为系统识别杭州地区地层岩性及其分界标志层;进行岩性描述,对出露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化石和风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和描述,掌握观察方法和描述要点并采集岩样标本;岩体结构类型野外判别方法;滑坡识别、形态测绘等;洞穴调查、测绘;落水洞、岩溶塌陷调查;岩体节理裂隙统计;判识地貌单元及确定分区界线等内容。

工程地质实践 教学方法 探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很多的工程地质现象,仅通过书本上的概念、理论而不配合一定的实习,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如俗话所说“实践出真知”,充分说明了实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可以验证、巩固和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杭州作为实习基地本身对学生即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实习过程中循循诱导学生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热爱。启发式教学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启发教学,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每一条实习路线,都要在实习前布置好任务;每爬一座山,都要每位同学抱着征服高山的勇气,去翻越它,研究它,并对工程地质现象了然于心。对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要给予奖励。在山上野餐时,表演节目活跃气氛。激发同学的实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实习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有所了解,把地质现象与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比如某些特殊地形地貌在古代兵家战争中起过什么作用;一个地区的地层与该地的闻名土特产有什么关系;某些因地质作用形成的湖光山色在当地有哪些民间 传说 ,在旅游业中起到什么作用等。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从而也增强对工程地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工程地质学更是如此,有的人对丰富的地质现象熟视无睹,而有的人则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观察的重视不够,观察能力不同。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观察。野外实习时,对欲让学生观察的现象,老师一般都作了预习,心中有数。切实而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可通过提示、点拨要观察内容。善于观察是指把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其本质上的成因联系。实习时老师可给学生示范,抓住两至三个现象深入剖析,学生便可举一反三,掌握思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地层实测剖面和独立填图阶段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工作前,需按掌图、记录、定点、测量产状和采集标本等任务分工,对最后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采用讨论式的方法上各小组的成员都发表意见,集思广益最终完成图件的绘制,杜绝单打独斗。

工程地质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工程地质论文

2. 地质学毕业论文范文

3. 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分析

4.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论文

5. 采矿论文范文

6. 采矿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当然可以写一篇小论文发表在一般期刊上。但是在构思写作时,必须避免写成勘察报告,应该在滑坡发生的机理或危险性等某方面作一些必要的分析和探讨。有勘察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潜在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在资料方面还要做的就是收集一些近期的有关方面的好论文;如果进行危险性评价,还要收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估算滑坡体的体积和滑落体的分布范围,收集滑落体影响(危害)到的工程、房屋和受危害的人数,估算直接经济损失,确定潜在滑坡的危险性等级。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给你几个不同层次的:吉林大学的《世界地质》,还有吉大、地大、北大、东北大学学报,这几个学校都有地质。除了世界地质以外都是中文核心期刊。《金属矿山》、《中国矿业》这两个都比较边缘,文章质量要求也不算太高,很容易发。《地球物理学进展》这个比较难发表一点,他的英文版《地球物理学报》应该是中国地质类期刊中SCI影响因子最高的了。还有你可以去CNKI,一般的高校网上图书馆都有入口,可以轻松查到上百中地质杂志。其实发表文章说白了就那么回事,发表了基本上没人看,也就自己图新鲜,看看自己的名字,如果不是那些非要找抄袭的JR,基本上没人仔细看,经历了硕博发论文的阶段后,猛然回头发现都是给钱就发的事,什么这编辑那编辑,P,强烈鄙视他们,一个个见到钱,垃圾都有创新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