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六安市医调委高炜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1:11:06

六安市医调委高炜发表论文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技术等,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1997年的57个发展到2010年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约2250人达到2010年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 经验 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 教育 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 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 措施 。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 总结 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 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5]。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009,(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试谈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摘要: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针对工程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工程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前提。 文章 主要对检测的概念和一般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新发展 1材料工程的测试技术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其任务是:一方面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检测和测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者运动对象,保证这些环节都处于最佳状况,以便能够全程掌控反映这种最佳状况的各种数据。因此,相关技术和测试人员就需要随时对这些参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定性检查或定量测量。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材料工程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不断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实践表明,制备新型材料的需要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同时要提高某种材料原有性能,也会对加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自动控制技术来保证。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展,需要在求出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经处理后送人控制装置,然后再实施自动控制。 2测量误差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①测量误差概述。被测对象某参数的量值之真实大小(真值)xo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尽可能的用数学办法估算出大小。同时也掌握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方面: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合理,定义的不严密,以及结果表达式不当,导致测量结果无法得到反映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统称方法误差;测量设备方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及附件不准确都可能引起误差;环境方面:在测量中,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的条件各不相同,可能会引起的误差;测量人员方面:在测量时由于人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感觉器官、情绪变化、工作责任心、操作经验、心理的固有习惯等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引起相应的认为误差。 3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科学的测量原理的指导下,通过优良的仪器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从实际的测量工作来看,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测量方法、校正手段以及数据处理这些环节,来提高准确度具有更有效更积极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掌握产生误差的规律,并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从测量方法的调整着手,完成测量的校正,或者在实验数据的指导下,找出应修正的量值大小。其次,因为缓变误差有不平稳、随机过程的特点,当前要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往往是通过不断校正,且校正周期尽量短一些的办法来解决。再次,坏值是指带有粗差的测量数据,在测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马上剔除,因此,掌握发现坏值的方法至关重要。最后,随机误差,针对随机误差,我们一般是通过掌握统计规律来减小误差量,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将主要分析利用统计规律估算随机误差、减小和剔除粗差的方法。 3.1随机误差的估算 尽管通过正确有效的处理测量仪表的间隙和摩擦以及外界噪声干扰,可很好的减小产生随机误差的影响,然而,从随机误差的特点看,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众多微小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利用其出现的统计分布规律,结合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尽量把估算出的随机误差的范围缩小。在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上,测量人员必须有要对多数随机误差产生的独立因素有所理解。而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正好符合正态分布,那对一个不变的量作n次测量,其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P(δ)为: P()=·e- 3.2粗大误差的减小和剔除准则 含粗差的测量值是与事实不符的坏值,在实际的测量中必须要在主观上避免出现,也就是要避免测量的操作者出错,防止外界的各种重大干扰,同时要保证测量设备的完好。如果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剔除。在测量中判别坏值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 所谓的物理判别是指测量人员一旦发现在测量过程中,有读错、记录错、操作错等错误现象,或者发现不符合测量条件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应该随时剔除,并重新进行测量取值。统计判别是在完成自动检测中待测量后,再通过统计办法来处理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如果是在无系差的测量情况下,产生随机误差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出现大误差的次数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制定出剔除准则,常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用的有3σ。 4检测的一般方法 ①电测量和非电量电测量。由于电测量的参数差别很大,很难直接检出和测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非电量电测量技术进行测量的。也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待测的非电参数转换成电参数,接着测出此电量,最后再按原转换的规律逆向找出待测非电量。传感器是指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而敏感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够直接感受,或者响应被测量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如果这个量已是电量,那就会被称为转换元件。 ②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主动检测是指为了检测,主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通过得到的反馈情况实现检测,这种检测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检测瓷瓶是否破裂,就敲击一下,提高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主动检测会干扰对象的状态。而相对主动检测而言,被动检测不需要向对象施加能量。 ③接触检测和非接触检测。所谓的接触检测,就是让检测仪器和对象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检测的方式必然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能够对测定的正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如有高腐蚀、高辐射等情况时,对象是不便或不能直接接触被测对象的。所以,我们往往会采用非接触检测的方式,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对对象的原来状态造成破坏,不过也会因为非接触,而造成侵入外界干扰的情况。 ④偏差法、平衡法和微差法、替代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测量过程的被测量和单位量对比操作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能够在原有仪表的作用下,提高测量准确度。偏差法是常规的测量方法。被测量的大小是由模拟的显示仪表指针偏转来反映的,其与家用电压表测电压相似,操作简单且快速,仪表的等级对准确度有决定性的作用。像天平称重那样,平衡法是通过不断地调节已知标准量的大小,使之与被测量平衡。如果指零仪表示零时,则表明此时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标准量大小就是被测量的大小。电位差计和平衡电桥均都是在此原理之下完成的。测量的高准确度,主要决定于示零仪表的灵敏度是否到位。微差法与平衡法很相似,不过这种方法可以有微小差值,不用把标准量调整到和被测量完全相等,可以用偏差法测出此差值,被测量大小就是此微差值和标准量之和,其准确度比直接用偏差法更高。替代法也是测量方法的一种,曹冲称象是最典型的例子,以石块替代大象,使船只吃水深度达到原承载大象时的深度,然后称出石头的总重量,即为大象体重。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直接称重存在困难的问题,其在检测中常常会被采用,比如辐射测温等。 5结语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测试的种类,还是测试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测试人员只有对各种类型的测试技术有所了解,并结合工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 猜你喜欢: 1.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2. 测绘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3. 工程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4. 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5. 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广安门医院侯炜发表论文

朴炳奎,男,朝鲜族。1937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 现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广安门医院肿瘤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肿瘤学会委员及《中华肿瘤杂志》编委、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委员等。在科研工作中,1975年~1976年在河北邯郸地区参加食管癌的普查及中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研究。1982年~1984年参加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此项课题获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1981年~1985年参加“健脾益肾冲剂治疗Ⅲ期胃癌(术后)的研究”,此项课题获卫生部科技奖。1986年~1990年他主持研究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并研制出专治晚期肺癌的中成药“肺瘤平膏”,已取得生产批号,由天津达仁堂药厂生产。1991年--1995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肺瘤平系列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他参加编写了《建国四十年中医科技成就》和《中医诊疗常规》,并与他人合写《东洋医学入门》(日本版)一书和《糖尿病知识问答》一书,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391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肺部疾患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活血化瘀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等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关于气道疾病的中医治疗”、“癌的中西医治疗”、“中药治疗肿瘤复方制剂的临床试验”等发表在日本或韩国的学术刊物上,共30余篇。曾先后培养6名硕士,5名博士,1名博士后和1名外籍硕士,并有一名博士和一名博士后在工作。他先后到日本、朝鲜、韩国、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二十多次学术访问, 并在日本、韩国有一定声望。现在担任国际东洋医学会理事、韩国庆熙大学客籍教授、景园大学韩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汉那病院顾问等,也曾是园光大学校医疗院客籍教授、日本全体医学名誉会员等。在国内主持过三次国际中医治疗肿瘤研讨会议,并为中日、中韩传统医学交流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尚承担多项研究课题。------------------------------------------------孙桂芝,女,1937年生,籍贯山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安门医院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1964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又参加了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嗣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从事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社会兼职:国际癌病康复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肿瘤专业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药中医康复学会理事等兼职。 业务专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见肿瘤及癌前病变。------------------------------------------------王桂绵,女,汉族,1939年出生于天津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乳腺癌、胃癌、肝癌,196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天津结核病医院工作,1968年━1971年在河北省宣化县医院工作,1971年8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来院后脱产学习中医一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学习1年半,198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唐文秀,女 汉族,1940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 中医肿瘤,主治: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 ,1961年9月至1966年7月在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70年12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工作,1981年10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4年1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林洪生,女,1949年,职 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 长 :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职 务: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肿瘤)主任,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有较宽知识面,思路活跃,近三十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脑瘤,肾癌等病的治疗上,特别是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设计上和康复疗养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和疗效。能充分总结前辈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立方 “葶苈消水合剂”治疗恶性胸腹水,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方立方“生血冲剂”治疗放化疗血象下降,应用于临床且获得患者好评。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工作和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由于长期从事实验和临床两方面工作和一直在国家科研题中承担主要工作,因此在中医肿瘤科研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全国率先提出中药抗转移研究,并确立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中药抗转移,主要手段为细胞学研究。------------------------------------------------张培彤,男,汉,出生:1963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学院 文化程度 研究生,毕业时间 1985 学位 博士,职务、职称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专业: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 主治:肺癌及消化系统肿瘤,1985-1988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住院医,1988-1991 中国中医院研院研究生部 攻读硕士学位,1991-1994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主治医师,1994-1997 中国中医研究院 攻读博士学位,1997-1999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2000-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张宗歧,汉,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张宗歧 民族:汉 籍贯 河南 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花宝金,男,汉族,1964年出生,职称:主任医师,学历:医学博士、博士后,1.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16年,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2.1999年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能结合肿瘤专业,针对临床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晚期肿瘤患者恶液质、癌性疼痛、发热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3.在临床过程中,始终贯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如晚期肿瘤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扶正中药对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调节与胃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研究,活血化瘀法防治肿瘤转移等等,通过临床与科研的相结合,使自己的临床与科研水平同时得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在临床及科研方面的优势,参加了多项临床科研工作。4.现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公益项目。5.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5项。6.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论著4部。 ------------------------------------------------宋 莉,女,出生:1947年,毕业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医内科、肿瘤科,主治: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临床27年来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肺癌、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实体瘤,曾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的治愈率,在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延长寿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六五”、“七五”、“八五”中医肿瘤攻关项目的临床实验研究。对肺癌、胃癌的中医药研究成果曾获得卫生部二等奖。作为访问学者曾先后赴印尼、马来西亚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博得好评。作为临床医师,多年来完成大量教学任务。自从组建并担任社区医疗科主任以来,曾参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期“全科医师培训班”,获得全科医师资格。------------------------------------------------陈长怀,男,1945年 出生,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病专业,主治:胃癌、肝癌、肠癌,从事中西医肿瘤专业二十余年,参加过三项全国中医肿瘤攻关课题研究工作,担任科内肝症研究小组组长,初步研究肝康冲剂的临床研究工作,先后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癌症等杂志上发表8篇文章。作为副主编、编辑出版了“历代中医肿瘤案论先择”。------------------------------------------------董海涛,男,1962年出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主治: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职称:副主任医师,个人简历:1979—1984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1984—今 广安门医院肿瘤科、1991、2—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进修、1997、5—11 北京市急救中心放射科进修、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张培宇,男,副主任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宣武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其间在其导师著名肿瘤专家朴炳奎、林洪生教授的指导下在头颈部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呼吸系统肿瘤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并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疗效。父张代钊也为我国著名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故其在学术上也部分得益于其父的言传身教。曾参与了两项国家级、一项局级和一项研究院级科研课题。并作为一项二期临床药物和一项三期临床药物观察的负责人,圆满完成任务。发表论文8篇(其中4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参与著书5本。精通英语,多次参与国际中医肿瘤学术活动。在掌握最新西医肿瘤医疗技术、信息和向世界传播祖国医学精华等中西医结合领域多有优势。------------------------------------------------贺用和,男,已婚,1964-10-23出生 湖南省常德市人,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单位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北线阁5号 邮政编码:100053,电话号码:00-86-10-88001013(医生办公室) 传真号码:00-86-10-88001340,电子信箱: ,自大学毕业以来,坚持从事一线肿瘤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熟练应用肿瘤的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癌痛治疗、支持对症治疗。动手能力强,掌握肿瘤的影象学诊断(X片、B超、CT、ECT、MRI、DSA等)及部分内窥镜检查技术如支气管镜检查。能熟练进行多种恶性肿瘤的诊疗技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B超或CT引导下心包穿刺、肺穿刺、肝穿刺;B超、CT引导下肝内肿瘤穿刺并无水酒精注射术;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突出中医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各种良恶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对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正结合中医历代古籍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的机制,写出了《恶性肿瘤络病论》、《内风概论》、《恶性肿瘤转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风”与恶性肿瘤转移》等文章,以期在中医理论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为癌症的治疗和控制肿瘤转移找到新的治则和方药。在中药防治癌前病变、抗转移、防复发、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的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经验。93年至今主持开展了本院恶性肿瘤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即肿瘤介入治疗,病种涉及肝、胆囊、胰腺、肺、胃、脾、肾、卵巢、膀胱、大肠、乳腺、骨等器官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除常规化疗栓塞术外,还在国内外较早开展了抗癌中药制剂的动脉灌注即中药介入治疗,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严重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还开展了DSA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支架植入术、大血管栓塞止血术等。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心理调摄以及运动康复指导。2001-2004年连续荣获医院组织评选的年度优秀医生称号。------------------------------------------------杨宗艳,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主治:消化系统肿瘤、胃肠肝胆胰腺癌症及骨、脑转移癌,主要参与二项“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治疗肺癌—肺瘤平膏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扶正防癌口服液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带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肺瘤平合并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二项研究院课题“益血灵防治化疗产生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和“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六篇,主编《淋巴瘤》、副主编《新编药茶千方治百病》,参与编写《临床肿瘤综合治疗大全》。在临床上,一直热衷于癌症转移方面的探讨和总结,先后总结和发表了肺癌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肾上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文章,部分资料和数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虚心向余桂清、朴炳奎、孙桂芝等前辈学习,运用中医健脾益肾、养阴清肺、活血化瘀等扶正祛邪法,配合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术后及中晚期癌症的治疗,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方面颇得好评。------------------------------------------------侯 炜,男,民族:汉,籍贯:甘肃,出生:1964年,职称: 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主治:肿瘤放射治疗,擅长于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直肠癌及骨转移脑转移瘤。学习工作简历:1982-1988 北京中医药大学,1991、8 在河北秦皇岛市参加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1992、10 在协和医科大学参加消化道内窥镜诊断和治疗学习班,1997、11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参加全军肿瘤放射治疗学习班,1998、1-1998、7在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学习肿瘤放射治疗,2001、9 在上海市参加全国消化道肿瘤治疗进展学习班,1999、4-至今 担任肿瘤科副主任。

林洪生朴炳奎花宝金可以安排

谭中青, 主任医师,毕业于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江苏省中西医学肛肠分会委员,曾在多次到北京广安门医院肛肠科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20余篇 ,荣获省级四项科研成果奖,临床经验丰富。着重研究和治疗各类肛肠科疑难杂症,对各类肛周肠道疑难杂症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治愈肛肠疾病患者高达万例,擅长应用PPH、HCPT、安氏疗法等前沿技术治疗各种复杂痔疮、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在治疗肛肠疑难疾病如复杂性肛瘘,环状混合痔,慢性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有很深的造诣,深受各地患者好评。

您带母亲找哪位大夫看的?

六安市发表教育论文

樊兴安现任金寨一中校长。金寨一中:重点中学 示范高中 公办高中。金寨一中师资力量: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东区46、西区14),在校学生4504人(东区3744人,西区760人),全校教职工318人,其中在岗232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0人,一级教师59人。离退休86人。十余位教师分别是市、县教研会理事,一大批骨干教师成为市、县学科带头人,十余位教师成为市县级“师德标兵”、省部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有国家和省、市级教研课题,百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数十人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在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中,教育局领导和专家对毛坦厂镇中心校的教科研工作赞不绝口,称学校“教师是学者型教师”“领导是专家型领导”。此中凝聚了周宏和同志们的多少智慧和汗水!在他主抓学校教育工作的21年中,学校一直以“教科研兴校”为办学宗旨,教研之路越走越宽,真正做到了教师与新课改一起成长。开始的教研进展并不顺利,周老师就广泛参阅最新资料,搜集整理新课改前沿理论,结合农村学校工作实践,编印《教科研指南》,发给广大教师;又与各学科教学骨干商讨分析,精心制定各学科教科研计划,并严格督导施行,倡导老师们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心得,并撰写论文。在他的引领下,毛坦厂镇中心校教师业已形成科研型团队。多年来,周老师一直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笔耕不辍。他的论文《我教新教材》获国家级一等奖;《重视朗读教学,提高语文能力》《浅析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化形成的原因》等26篇论文在省级以上CN学术期刊发表,其中还有6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还刊印了《周宏文集》,收集了他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的论文20多篇。他的“日记教学研究”被安徽师范大学成教院和文教院列入教学辅导资料。在他的带领下,毛坦厂中心校教师每年每人至少写一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每年学校都能编辑一本《教师论文集》。2003年秋,新课程改革在金安区全面展开。为了提高老师们的能力素质,他一边带领老师们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同时自己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以便能以更高的视野研究教育。他认真组织校本培训,积极摸索,探求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适合农村山区教育教学模式,组织教研积极分子、骨干教师,以古镇文化积淀,老区革命传统和旅游资源为素材开发校本课程。先后成功开发了《毛坦厂镇旅游开发与升级》《美文欣赏》《成语类编与赏析》《璞玉集——毛坦厂中心校生本课程》等一系列校本课程。为了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护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2004年,学校先后确定了《农村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与品德形成》和《九年义务段农村教师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两项省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他是前一课题组组长,是后者的研究核心成员。目前他和一名高校教师合作进行一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示范化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也已顺利结题。教育科研的领先,换来了山镇教育的辉煌,毛坦厂镇中心校在教育领域捷报频传。自2000年以来,中考取得9年金安区总评第一,49个单科第一。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六安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六安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六安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六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作为基础教育科研的领军人,周老师2005年被评为“六安市模范教师”,2008年被评为“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和“安徽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这在农村教师中是极为罕见的。

六安市教育论文发表

樊兴安现任金寨一中校长。金寨一中:重点中学 示范高中 公办高中。金寨一中师资力量: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东区46、西区14),在校学生4504人(东区3744人,西区760人),全校教职工318人,其中在岗232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0人,一级教师59人。离退休86人。十余位教师分别是市、县教研会理事,一大批骨干教师成为市、县学科带头人,十余位教师成为市县级“师德标兵”、省部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有国家和省、市级教研课题,百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数十人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六安2022年小学教师副高级职评论文能作为九项之二条件。根据安徽教师职称最新改革方案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1、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3、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科技着作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3万字,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及以上奖一项(为额定获奖人员,并有一级证书)或相关荣誉奖项,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5、职称评定大致可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和高级职称。而职称论文便是为了获得职称而撰写的论文。副高论文需要在职称评审前发表完拿到录用通知书和样刊。

六安市人大开幕社论文发表

张文兵,男,汉族,1971年11月出生,籍贯安徽霍邱,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张文兵兼中国奶业协会奶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世界银行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安徽科技咨询库专家、六安市人才理事会副会长、六安市统计协会副会长。

扩展资料

主要贡献

张文兵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各类项目近十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本,参编教材两部,主持省厅课题5项,参加国家级课题3项。

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战略》、《中国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路径—基于河南林州、江西余江、安徽六安、上海金山等地的调查》、《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基于RCA和“钻石”模型的分析》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文兵

建国初的前二十年,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脚踏实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涌现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而在农村建设领域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大寨村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经济困难的年代独立潮头,成为当时的表率,“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传遍了全国各地。

在众多为大寨付出的百姓里面,郭凤莲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她以不到18岁的年纪就担任了大寨村“铁姑娘队”的队长,并以坚强乐观的态度积极参加该村的抗灾抢险、生产建设任务,在全国家喻户晓。

然而时代的巨轮依然在快速前进,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名噪一时的大寨村和郭凤莲逐渐被大家遗忘,“小岗经验”取代了“大寨精神”,郭凤莲也一度迷茫,感觉失去了方向……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四十余年,昔日的“铁姑娘”郭凤莲有没有从迷惘中走出?新时代她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如今的她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了解郭凤莲现在的人生首先要知道她过去的辉煌,而“铁姑娘”的称号来自于当初大寨村的建设,所以关于她的传奇人生还要从“农业学大寨”的源头说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过近百年的动乱,人民生活遭受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百姓们生活依旧十分艰难,当时的大寨村便是如此。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背靠虎头山,沟壑纵横,有着“七沟八梁一道坡”的恶劣环境,可用耕地不仅十分稀少而且多被分割开来,粮食产量极低,贫瘠落后是当时大寨村村民的直观感受。

然而大寨人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1953年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贾进财主动让贤,推荐陈永贵继任,陈永贵踏实能干而又很有能力,他往往有很多新奇的想法。

陈永贵之前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深知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种地的不易,所以在他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向虎头山发起“进攻”,重新“安排山河”。

在往后的十年时间里,陈永贵带领村民拿起铁锨和锄头,积极在山间平整土地、修建堤坝,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让村民的生活不再挨饿,以致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期大寨村依然有余粮上交给国家。

就在一片欣欣向荣之际,1963年6月,大寨村却遭受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新增的耕地几乎全部被摧毁,村民的住房绝大部分也被洪水无情地吞噬,大寨村村民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眼看十年来的成果毁于一旦,陈永贵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号召村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重建家园” ,并且亲自带头抗灾抢险,村民们闻之备受鼓舞,纷纷与他一起行动。

而就在这次抗灾过程中,“铁姑娘队”诞生了,该队成员全部由20岁以下的女子组成,16岁的郭凤莲担任了队长,组织大家一同参加抗灾。

郭凤莲其实并非大寨村人,她于1947年秋天出生在昔阳县武家坪的一户贫苦人家,因为外祖母一人在大寨村孤苦无依需要人照顾,而她的母亲又实在抽不开身,便把其中年纪最小的她送到了外祖母家抚养。

郭凤莲幼年时正值大寨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进行轰轰烈烈的建设,看到热情积极、富有干劲的村民,她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里,并且主动加入到了建设的队列。

郭凤莲担任队长以后,充满斗志,为了不输给男同志,她每天天一放亮就赶忙前往各家把队员们挨个叫醒,然后拿起铁锨、锄头等工具就带头往山上奔,一直奋战到月上林梢才返回家中。

灾后重建工作一直持续到这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但郭凤莲带着一群不到二十岁的女青年却依然坚持在第一线,只见她们手不离锨,肩不离担,斗志昂扬的在山间劳作。

有时,姑娘们身体冻得实在受不了,郭凤莲就组织大家聚在一起高声呼喊劳动号子,以振奋人心,就这样在全村男女老幼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寨村就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大寨村进行生产自救的光荣事迹很快就传到了省委书记的耳朵里,不久又上报给了中央,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模范代表,大寨村便成为当时的典型。

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着重讨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应对办法。

在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多次提到了大寨村的生产自救行动和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并把大寨村民的拼搏态度总结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会代表听后深有感触。

会议后不久,中央又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号召全国农村向大寨看齐,从此大寨村成为当时各地农村争相模仿研究的对象。

每年前来考察的人络绎不绝,甚至一些我党重要领导人和外国的国家元首也曾到此观摩,大寨村一时风头无两。

而年轻的郭凤莲也成为各地青年学习的榜样,“铁姑娘”的称号瞬间传遍全国,也就是在此时她收获了一份爱情,与身为军人的同村青年贾富元结为夫妻。

1973年底,陈永贵因为能力突出,被上调到中央工作,不久还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国务院副总理,此时,年仅26岁的郭凤莲便担任了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的郭凤莲凭借敏锐的思维和出色的头脑开始大展拳脚,她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活,大寨村的粮食产量逐年攀升,而她本人也深受上级领导的赞扬和村民的爱戴。

大寨村在郭凤莲的带领下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的先进典型,而她本人却十分谦逊低调,面对赞誉她欣然接受而不骄傲,不仅如此,她也从来不向国家申请任何形式的援助,始终坚守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然而就在大寨村稳步前进的时候,却“意外”地落伍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郭凤莲以中央候补委员兼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

令郭凤莲没有想到的是中央在这次会议上竟然一次也没有提到大寨村,这在以往类似的会议中是没有过的,“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也不再有人提起,仿佛大家一夜之间突然忘记了大寨的存在,此时的郭凤莲内心非常失落。

会议结束后,郭凤莲回到了大寨村,她坐在院子里苦思冥想,可迟迟没有发现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大寨村哪里做的不对,就这样郭凤莲在迷惘中带领村民们又干了一年,1980年,她就被调离了这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大寨村帮助过的一些贫困村的发展都超过了他们,虽然大寨村的经济总体还是向前发展的,但相对于时代来说已经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之后的十年,山西省委逐渐认识到了这一情况,连续给大寨村换了好几任党支部书记,可迟迟不见成效,落后的经营模式、传统的产业结构和村民们根深蒂固的集体观念,这一切都制约了大寨村经济的发展。

而郭凤莲离开大寨村以后,也在这十年时间里换了几次的工作,但她还是经常思念着大寨村的村民们,因为她从小就在那里长大。

郭凤莲在与外界的接触中见到了很多的新事物,并逐渐意识到大寨村之所以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该村与时代脱节了。

郭凤莲想通了这些以后,又抽空去了一些发展突飞猛进的新农村进行考察,开始 探索 大寨村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并且多次向省里领导请求能够重新回到大寨村工作。

当时山西省委领导目睹了大寨村从全国典型到日益衰落的全过程,心里都很难过,他们不想让大寨村这样一个曾经全国文明的模范村就此沉沦下去,于是大家经过再三考量同意了郭凤莲的请求。

1991年11月15日,郭凤莲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大寨村,重新担任党支部书记,村民们早已提前得知了消息,在这天一早就纷纷前往村口迎接这位“铁姑娘”的到来,因为他们相信郭凤莲一定能够带领她们重铸辉煌。

郭凤莲下车后望着围过来的乡亲们,心里十分感动,她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郭凤莲刚上任就提出了“打开寨门学全国”的口号,模仿全国一些新农村的发展模式,开始筹资建厂,发展企业,然而因为经验不足又缺乏人才储备,厂子刚建不久就因经营不善倒闭。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郭凤莲没有灰心,她认真分析原因,发现不能盲目地照搬其它地方的经验,而是要符合本地的实情,为此她提出了“依托既有优势,学习先进技术,打造大寨品牌”的总体规划。

之后,郭凤莲又告诉大家要放下曾经的包袱,多出去看看,并且耐心地说道:“以前是农业学大寨,现在是我们要主动向全国学习”。

1992年初,过完新年以后,郭凤莲组织村民每户各出一个人,然后一同前往发展迅猛的河北高迁村、江苏华西村等一些新农村学习,在这些地方随行的村民们见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并且虚心学习了人家的经验,学成后个个干劲十足,希望尽快回村建设。

几个月后,在郭凤莲的筹措之下,第一个与外省企业合作的项目即羊毛衫厂顺利落户大寨,村民们开始有了新的工作,此后水泥厂、面粉厂、大寨核桃露等一个个工厂和企业在大寨扎根,村民们找到了致富的新方式。

为了与这些工厂统一对接和加强管理,郭凤莲在大寨建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由自己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统筹负责外资引入和企业落地问题。

脱下戎装换上西装,此时的郭凤莲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位女强人,在她的带领下,大寨最终完成了由政治典型到经济典型的转变。

几年之后,大寨村不仅还清了以前的所有的债务,经济还实现了断崖式的跨越增长。

当地村民大部分都住上了二层小楼,老人们每个月都有定额的养老补助,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杂费也都逐渐免除,真正走在了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而这一切郭凤莲功不可没。

可随着大寨村经济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产业结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工资大幅度增加,而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大寨村每年仍需雇佣大批的劳动工人,因此产业利润低下,导致经济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为此,郭凤莲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并且在听取了一些专家的建议之后,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于是,郭凤莲力排众议,主动关停了村里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工厂,用省下来的资金建立了一个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并且积极引进 科技 力量较高的企业入驻,这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大寨村的经济总产值,但却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败与否的关键,郭凤莲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认为第三产业将成为今后大寨村经济发展的重点。

第三产业的两大核心是高 科技 产业和 旅游 业,因为高 科技 产业在之前已经引进过一批,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此时郭凤莲把重心主要集中在发展 旅游 业上。

郭凤莲很快意识到大寨村作为曾经全国农村的学习榜样,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了当时一批又一批人,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品牌价值。

于是,郭凤莲以此为重点,把当时居住过的窑洞改为了富有大寨特色的民宿,并且建立了大寨森林公园和一些农家乐,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一些相应的配套设施并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的导游。

在郭凤莲的经营下,如今 旅游 业已经成为促进大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达则兼济天下”,富起来的大寨村在郭凤莲的带领下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主动帮助一些贫困的山村进行经济建设。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有名的红色摇篮和将军故乡,革命年代大批有志青年从这里走出,前后共有59人成为了开国将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遍布红色基因的英雄故里却因地处大山深处,自建国以来就一直成为全国重点帮扶的对象。

2016年,郭凤莲向中央提议由大寨村牵头,与其他发展较快的新农村一起携手对金寨县各村进行对口扶贫,中央很快就批准了她的提议。

当时,大寨村主要负责的扶贫对象是金寨县的金刚台村,郭凤莲为此多次前往当地进行实地考察,随后捐助资金在当地修建道路、建造新房,特别是帮助当地培养各种人才。

很快,金刚台村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成为金寨县率先完成脱贫的农村之一,郭凤莲对此很是欣慰。

后来有人问她说:“您为什么要帮助他们?既然选择帮助给钱就是了,为何还要自己前去考察呢?”

郭凤认真地回答道:“天下农民一家亲,我们富裕了当然不能忘记他们,至于为何不直接给钱是因为我觉得相比于直接捐款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当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让他们彻底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

进入到21世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而郭凤莲始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坚持奋斗在大寨建设的第一线,如今的她已经从当时的“铁姑娘”成长为孩子们口中的“铁奶奶”。

时代在变,初心不改,今年已经74岁的郭凤莲老人依然担任着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和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不仅如此,她还是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要知道这是她第六次担任了。

郭凤莲老人会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把其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积极在会上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成果。

不仅如此,郭凤莲老人还十分关心当下热点问题并且积极参与其中,今年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企业被迫停工,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而就在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山西省举办了“消费扶贫、云端带货”的活动,郭凤莲老人听说后,积极向大寨村的村民和众多企业进行宣传,号召大家踊跃参与直播带货,以网络的形式销售库存中的优质商品,缓解了企业很大的压力。

郭凤莲老人笑着说:“我的梦想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大寨人再富裕一些,争取七年后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并带领周边村子和企业工人一起致富,这也是我们大寨人共同的梦想。”

六安市人民政府是安徽省六安市的国家行政机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佛子岭中路行政中心8号楼。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正式成立。2000年2月24日至26日,在皖西大戏院召开中国共产党六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3月15日至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安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皖西大戏院开幕。3月16日至20日,六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皖西大戏院举行。3月22日上午10时,在国歌声中,六安撤地建市庆祝大会在皖西大戏院隆重召开,省辖六安市正式成立。市政府和前地区行政公署先驻六安城金安区人民西路,2004年临时迁驻交通大厦和皋城大厦,2006年9月市人民政府驻地搬迁至佛子岭东路市行政中心。

六安市辖金安、裕安、叶集3个区,霍邱、金寨、霍山、舒城4个县,以及国家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全市设有130个乡镇,10个街道,124个城市社区,1818个行政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五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由法律规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