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黄虹宾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23:11:50

黄虹宾论文发表

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

艺术源自于生活,但它往往是把生活进行抽象,最后得到的才是艺术,艺术品往往能给人一种美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这种美感。

什么都可以是艺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幅画,一种行为,地上的落叶,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艺术,人往往能获得美感和心灵上的熏陶,每件艺术品,都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比如你被一本小说所传达的精神感动流泪,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最近播出的《亲爱的客栈》中,一位画家给嘉宾纪凌尘花了一副肖像,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作品完成后,纪凌尘看到自己的肖像后,久久注视,甚至留下了泪水,这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有审美的人,这点很重要。

艺术是需要有审美的人来欣赏的,艺术品最怕的就是被玷污,被世俗污染,比如曾经有幅画卖出天价,但新闻爆出后,因为那幅画构图比较简单,受到了众多的质疑,说那幅画根本不值那个价,我想创作者听闻后会非常伤心吧。

所以艺术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得了,如果不懂的话,也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因为每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心血。

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期间应该如何学习?研究生期间会有哪些困惑和不足?论文如何构思与撰写……近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艺术管理系主任王犁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思考,以《未来学术的底色——研究生期间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为题,在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课堂上给出了其建议。以前常给本科生聊本科四年应该注意些什么?硕士研究生阶段跟本科生肯定不一样,在提醒大家前我还是先聊聊自己读研究生时在这个阶段的困惑和不足吧。一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和近代美术史的把握,我在两者之间找了一个交叉点,博士论文写傅雷与黄宾虹——博士论文写了实足一年半多,题目是《几上峰飞来——傅雷与黄宾虹几个常见问题的疏证》,十五万字就写了三个问题:1、黄宾虹生前有不有名?2、黄宾虹的国际视野?3、傅雷为黄宾虹做了什么?博士论文答辩通过以后,我突然觉得,假如自己对近现代思想史再熟悉一些,会把黄宾虹的民族主义思想根源研究的更清楚。黄宾虹一辈子绘画风格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坚信中华文化可以拯救未来的世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文化自信”。要知道他的这种文化自信是在晚清民初李鸿章所说的中国社会正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背景里确立起来的,其根源是否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呢?很多朋友问我读博收获了什么?我说收获当然是很大的,例如明显感觉我的文献阅读能力增加了,但认识问题的深度还不够,驾驭材料的能力也不足。1951年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时的黄宾虹1964年译著《艺术哲学》出版后的傅雷夫妇我是国画人物专业出身,教学之余,读书、写作、画画、练字,字一直写不好,但一直也不愿意放弃,故在写字上花了很多时间,剩下留给画画的大概是教学之余的四分之一时间,有时还会更少。去年在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做了一个讲座,讲座后提问环节有同学问我,这个阶段绘画上的困惑是什么?我才开始反思这个问题,自己现阶段在绘画上,对经典转换的能力还不够,也就是处理形的能力要建立在对经典的转换上,而不是自己向壁虚构硬搞,自己凭空处理的形,总觉得格调不够高。这就是摆在我面前两个水平为什么不够的学术命题。孔夫子说“五十知天命”,也就是一辈子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到了五十岁已经可以有个大概的估计,但还有什么动力让自己继续前行?人总是这样,不管什么阶段,只有尽力了,才无怨无悔。我常跟朋友聊起,学问不一定做的好,但努力成为一个明白的人,或者成为一个不人云亦云的人。二那么硕士研究生阶段,我们的学术问题是什么呢?我先不聊学术问题,先聊聊怎么与导师相处的问题——谈什么我总先谈人,谈完人,再去谈人要去做的事。以前我总提醒本科生,是否能够和老师相处成同行、交成朋友,说实话现在的本科教学,师生间不熟悉是很大的弊病。同学的性格大概怎样?同学擅长什么?同学们的喜好?他(她)是哪里人?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这些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了解都不具备,怎么做到因材施教?那么我们的研究生阶段呢?假如本科阶段是因为人数多,教师上课面对不同的班级,造成相互间不熟悉,研究生阶段人数相对少,我们怎么来弥补这个弊端?我建议大家在一年级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之余,多去导师办公室坐坐,条件允许一星期一次以上,条件不允许的话,一个月至少一次以上。假如自己离开杭州,最好给导师打个招呼,说自己什么事离开了,大概什么时候回来,这不是制度意义上的请假,实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的方式。从硕士研究生开始,你的老师就是你的师傅,因为这层关系,将会一辈子与你有关,你相处的好,会是父母以外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这种相互的关系,首先你要有这个意愿,需要具体行动实施这个意愿。我看过很多北大学者怀念老师的文章,写到老师平时闲聊怎样影响他的读书治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很多并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中。也正是在这样的日常交往中,你的性格是什么,导师的性格怎么样,都有相互的了解,从而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友情。三聊完人与人的交往后,我们再聊聊学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要达到什么水平?最低水平是不抄袭、符合基本的要求,能够勉强通过毕业答辩。假如只有这个要求,我估计你这辈子跟你研究生从事的专业也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或借助这个专业出身的理由,混碗饭吃罢了。那么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呢?首先,你要知道你就读的专业国内一流学者是谁,你能不能给你们专业的学者排出一个你眼里的排行榜?这些学者的学术成果放到近现代这个专业发展史上水平如何?其中你最喜欢的学者,成名作和学术制高点的作品是那几篇文章或专著,他们是什么年龄写出来的。到这一步你就开始慢慢知道你就读专业所处的学术现状,在这个学术现状的前提下找到你的定位和未来的目标。美术教育专业的学术制高点在哪里?首先要知道它不是对大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般性陈述,它肯定涉及教育史、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而中国当代做美术教育研究最好的专家又是哪几位?放到整个教育研究领域他们的水平又怎么样?中国人聊大学,开口闭口北大清华,我们了解北大清华做教育研究的学者是哪几位?他们在中国当前研究教育的地位有多高?形成他们的学术高度的学术资源又是哪些?聊到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我们要把从事美术教育这个职业和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区分开来 ,我们美术教育研究的学术制高点是研究美术教育理论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美术教育这个学科在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中,从美术师范系到现在的美术教育系,美术师范系只是给当时的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没有美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和责任,美术教育系是2002年扩招的结果,所以美术教育专业在美术学院中发展并不稳定,或许在人文学院史论系美术史研究中涉及教育的某些研究成果会更好一些。真正美术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综合性师范大学会比美术学院做的好一点,比如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希望美术教育的研究生要关注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学精神》梁启超等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年8月第一版《大学之道-北京大学的传统》刘军宁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怎样鉴定书画》张珩著,文物出版社1966年4月第一版黄涌泉(1927-2005),浙江嘉善人,被誉为国内研究陈洪绶第一人。《法国文化政策:从法国大革命至今的文化艺术机制》 杰郝德-莫里斯著 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1月第一版作为研究生,我们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知道我们可以接着做些什么。四下面再谈谈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生学习除了必修课与选修课以及专业课程以外,专业课程的安排每一个导师的情况又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安排其实都有大量的自主时间,这些时间都是应该拿来阅读的。我大概计算了硕士研究生的三年时间可以读完多少本书,书有厚薄深浅,假如精读两星期一本书,一年也就24本,三年72本,研究生期间读72本书并不多,当然阅读有精读与泛读,我会在精读一本书时,泛读其他稍浅一点的书,这样的话用深浅来调整阅读节奏,也是阅读的休息方式。但是,我们很多同学要扪心自问,我们养成这个阅读习惯了吗?说不准这个并不多的72本也读不完。我去年才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还没有第一批学生,我正全力以赴的等着他们的到来,或者说,人类有一种藏在黑暗深处“虐待”他人而获得快感的动物性。当我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后没几天,学校研究生处就派了个访问学者给我,访学时间四个月,访学大概是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要求。四个月其实时间很短,我为了不耽误她,很快见了个面,给她说我能够提供什么帮助。还有四个月时间其实很短,学院的硕博课都公开,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选听,我本科的课也可以来插班上,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两周一本书的阅读量,一个月选一本写书评,四个月最好完成四篇书评,再找一个选题写一篇专业论文,作为访学的业绩。写书评的目的是逼自己看书仔细一点,还有训练文字的表达能力,当一定的阅读量和书评的文字训练,自然就推出了最后要完成的论文。她就问我要看什么书?其实我最反对给别人开书单,看书是一本一本看的,读完一本发现的问题,就会牵出下一本,虽然趁年轻要多读几本“硬书”,但对于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还是先看几本看得懂的书。当你觉得太浅不过瘾时,自然会去读更有深度的书。怎么写书评?我给她介绍了一个“上海书评”公众号,里面都是优秀人文学者写的书评,稍化点心思琢磨一下,学点皮毛也够应付普通报纸的“千字文”了。《黄宾虹画传》王中秀著,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这位访学的同学递交第一篇书评是读王中秀先生《黄宾虹画传》,我给她标红批改: 1、不要有学生气,注意学术表达的口吻,什么口吻是“谦虚”?什么谦虚是“学生气”?自己要琢磨一下。2、每一遍文章要有不同的题目,不是“读后”。3、文后都要有写作时间。4、正文中的修改意见标红的地方。5、要完成两周一本书和一个月一篇书评的任务,不然四个月学不到什么东西。假如你一个月两本书选一本写书评,四个月就是四篇书评,假如有四篇书评发表,那是很骄人的成绩。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2021年12月24日《书法报》“读书”版。第二次是看她全程旁听了我们学院“国之华光——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之路学术研讨会”,安排她写个学术活动的侧记,电话里又在给我各种扭捏,我说四天时间一篇五六千字的稿件,《美术报》要用,给我回答做还是不做?你不做我找其他人,不要在这个时候给我谦虚,后来就是这篇我们看到的2022年1月8日《美术报》“美育”版整版的文章。第二篇书评是我给她的任务,广西艺术学院的近代美术史家刘新寄给我的新著《中国美术中的广西图像——20世纪中国画家的广西行旅》,我没有时间写书评,就推给了她,推给她有推给她的道理,就是阅读这本书可以发现,在边远的广西怎么寻找与近代美术史有关的话题,后来她完成《20世纪中国画家广西行旅的研究意义——读〈中国美术中的广西图像〉》,发表在天津《中国书画报》2022年3月2日“美育”版面。还有一个月她访学就要结束了,我期待她最后一篇稿件。从前三个月的业绩来说,我相信她肯定比较努力和辛苦,也感受到什么叫充实,说实话一切事都是为自己做。要有这样的阅读量和训练,怎么会怕最后的毕业论文呢。这位访学的同学是来自宁夏固原学院的王宏芳。后来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周华老师给我说,访问学者也是来自高校的老师,不能算学生,只是挂在某个导师名下带一下。真是抱歉!我把她当学生“欺负”了。五再来谈谈研究生期间的业绩。我们学院美术教育、艺术鉴藏是实践与理论兼修的人才培养方向,艺术管理是以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为主的培养目标。实践就体现在大家的艺术创作,刚听说我们学院黄骏教授的研究生一年级的创作成果,有四位入选全国青年美展,这是了不起的成果,也体现我们学院实践类的实力和水平。另一个方面就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涉及论文写作与发表。一提到写作与发表,我就想起作家余华谈创作,一个东海边海盐县城的牙医,很羡慕县文化馆上班的工作人员可以不坐班,睡到几点上班就睡到几点,因为他们是县里的文艺人才,文艺人才包括画画、唱歌与文学,他觉得自己这么大的年纪开始学美术、音乐已经来不及,那就写作吧。而且中国有那么多的文学期刊,基本上每个省由一大一小两份,比如浙江有《江南》与《西湖》,直辖市就更多了,写了就投稿,无数次不用以后,总有一次被编辑看中,于是出现在文学刊物,慢慢因为写的好,还成为了著名作家。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家故事。现在因投稿而走上文学道路的少之又少,大概是网络上被某编辑看到,而慢慢出现在文学刊物上。那我们研究生的论文怎么出现在刊物上?相信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体现理论研究的成果,一是刊物发表;二是论坛发言入编文集。要谈论文发表,就得谈谈现在美术期刊的现状和学院科研的现状。当你要进入大众的视野的时候,已经不是学生的身份了,是年轻学者,竞争对象是国内同行,或许很多是师辈同行。大家有没有听过C刊、核心期刊、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一般性期刊的概念?所谓量化管理,就是便于管理,表格一目了然,省心省事。全国的艺术院校教师评职称,从讲师、副教授、教授,都要用刊物发表的业绩分层评估,把自己对个体员工的学术评价责任推给社会,优点是杜绝校园内部的人情和不公,缺点是学校推卸判断教职工学术水平的责任,学术水平不是文章内容决定,是刊登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来决定,再也不会出现沈从文、梁漱溟这样无文凭有真才实学的学者进入校园了,那些拍板让沈从文、梁漱溟任北大教职的前辈,都有个体的自信和魅力啊。接着说刊物。美术类刊物就那么几家,前几年艺术类传媒的市场化,也就是以版面付费的方式刊登,几乎摧毁了美术刊物的公信力,少数院校学报守住底线成为现在的“核刊”。现在纸质媒体滑坡,一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二是自身没有守住学术底线。一个靠钱就能刊载的刊物,哪有什么学术公信力啊!这几年稍稍有点点回潮,没有前几年市场化那么疯狂。少数有责任心的刊物编辑想,反正大家对传统纸质媒体不重视了,办好办坏都卖不掉,不如把它办好一点,也就是极少数优秀刊物尚存的原因。假如一个社会沦落到守住弱者公平正义的底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追求卓越只能成为每一个体的隐私。好的刊物有限的栏目,已经被那些为了评职称和项目结题的稿件挤得堵车;烂的刊物收版面费,稿件庞杂不分类,文章就是刊发在里面,也如泥牛入海无学术交流的光芒,只是达到完成硬性规定的目的,凑数而已。在这个社会现状的前提下,我们研究生发表的机会在哪里?我仔细想想,应该是向各个专业院校举办的论坛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各地美术家协会举办学术活动投稿,很多画院的学术活动也向全国公开征稿,比如这几年扬州“扬州画派”纪念活动,无锡的倪云林纪念活动,绍兴的徐文长纪念活动,还有各大美术院校举办的各种门类的学术论坛,都会向全国公开征稿,有些还特意开设青年学者环节,这就给我们研究生提供机会,这些机会只要你的论文够水平,一般都会录用,假如有刊物联合举办的背景,还有在刊物发表的机会。这些论坛从征稿到截稿,大概半年的时间,现在网络很发达,只要有心就容易发现这些信息,选择与自己研究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投稿参加,当你在这些论坛一展风采时,相信你会获得一些作为青年学者的快感。六硕士研究生期间有点传统师徒的方式,看很多前辈学者与学生在一起都是谈最近在读什么书,互相分享阅读的经验。因为研究生期间是共同学习的过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近阶段伴随研究的阅读吧。傅雷家书去年暑假接受“听松文库”的邀约,给他们翻译引进日本的一本楠濑日年《书斋管见》写前言,我又翻出我所有有关吴昌硕的书,把有关学者书房的书看了一遍,当然也认真读了这本已经编排好的著作,写下一篇权做前言的文字《没有什么比书斋更能展现主人的个性了》,虽然书还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的手上走审校的程序,也因写这篇四千字上下的短文,我阅读了《吴昌硕年谱长编》(朱关田编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吴昌硕谈艺录》(吴东迈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回忆吴昌硕》(刘海粟、王个簃等编著)等,还有几本有关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陈振濂,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维新:近代日本艺术观念变迁——近代中日艺术史实比较研究》(陈振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在山西大学从事教学的日籍学者堀川英嗣先生,还为我提供了吴昌硕写给楠濑日年书法作品图片。文章写好后也给几位要好的朋友看看,希望他们提提意见,温州的方韶毅先生看了挺认可,建议投稿三联的《读书》,《读书》是我一直喜欢的知识分子刊物,假如可以发表,也很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依建议行事,投在刊物的邮箱上,三个月也没有音信,没有入刊物编辑的法眼。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家看我发表了很多文章,更多的时候杳无音讯的退稿。去年暑假还写了一篇有关诸乐三研究的文章,2022年是诸乐三诞辰120周年。诸乐三是吴昌硕的弟子,金石书画大家,在文献上我比较熟悉,但自己书法上认识薄弱,无法在其金石、书法、绘画上聊深入的见解,看到安吉诸乐三艺术馆丛书之一《诸乐三写生画稿》(山水卷、花鸟卷)(诸乐三艺术馆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写了《诸乐三速写浅论兼谈中国画教育的造型问题》的一篇万字论文,论文提交组委会后,卢炘老师也提了一些意见,给我国庆节的十天假日修改。我聊这些事就是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并不是想象那么容易或简单,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看文献资料其实是最简单的事情,怎么驾驭资料的认识高度,反而是我感到最困难的事情。暑假两个月还写了一篇林风眠研究的文章《〈傅雷家书全编〉中的林风眠》,这篇文章比较长有一万五的字,是我博士论文的副产品,写的比较快感的一篇文章。暑假两个多月,其间还接受毛建波老师布置的任务,写一篇与吴永良老师速写有关的文章。去年十一月份无锡《书画艺术》主编薛源来电话,邀请我参加倪云林学术研讨会,我说对元代美术史不熟悉,对方问我熟悉那一块,我说近代美术史熟悉一点,对方就说你可以写一篇倪云林在民国时期的传播与影响,最后我找了一个更小的点,写了一篇《浙江博物馆藏黄宾虹〈临倪瓒山水图轴〉(1913)辨析》,写的非常快感,成了2021年下半年自己较喜欢的一篇文字。你看写文章就是这样,逼一逼也可以逼出跟自己研究有关的切入点,事后想到这件事,还是很感激对方的催逼。寒假计划写四篇文章,最后只完成两篇。从正月初三开始精读陈恭禄《中国近代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读了二十多天才读完,这本完成于1941年的名作,真是让我为之感叹的一本近代史著作。抄一段与大家分享:“中国对于传教事业疑虑,慈禧于拳乱后,尚信教士挖眼取心配成药剂之说。德龄女士言其不足凭信,举其父裕庚办理教案为例,因论教士救济穷苦之事业。太后转言教士果实悲天悯人,救济穷苦,收养孤儿,医治病人,何不在其本国而来中国?其言足以代表大多数人民之思想,今日之怀此见者,数尚不少。”(第345页)读来感慨万千,虽然时至今日,挖眼制药已经不信,“无利不起早”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还是很普遍的事情。实话说,我学术研究基础并不好,还好有基本的阅读习惯。哪怕做不好什么研究,看的东西多了,就会有宽容开放的态度,努力寻求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最后,我像建议本科生一样,在此提醒大家,要记得努力学习之余谈恋爱,本科、研究生都是人生最好的阶段,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感情问题也是一种需要经历与学习的能力,也是感受“人之为人”最好的方式,但我要提醒你们,谈恋爱期间,男女朋友不要合伙做生意,情感夹杂着经济往来,基本没有什么好结果,最后影响的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学业。

山水画,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山水画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山水画论文题目(导师拟定标题124个)山水画论文题目一:1、 河北山水画发展史2、 王蒙山水画中的繁密感探析3、 胸中丘壑是吾乡——我的山水画创作4、 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5、 李可染现代山水画变革的学理启示6、 新疆山水画创作与“西北宗”实践的可行性7、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的比较研究8、 山水画纵横谈9、 从“贵有古意”到“逸笔草草”——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审美理想嬗变10、 分流与失道:从后结构符号学论清代山水画的衰落11、 从平面构成的角度解析黄秋园后期山水画:兼谈其平面化12、 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黄秋园后期山水画13、 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齐白石山水画独特性辨析14、 画吾自画——齐白石山水画的创作历程及特点15、 传统山水画大数据分析下的长三角地区山水资源的特色研究16、 生态美学观照下的六朝山水画论17、 略论文徵明青绿山水画的风格18、 董其昌对晚明青绿山水画发展大转变的作用19、 唐代青绿山水画点景研究——以“阎氏父子”“大小李将军”山水画为例20、 李圣峰山水画作品 为了心中的圣峰——李圣峰山水画漫谈21、 傅抱石山水画探微22、 山水画艺术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应用23、 在宋代山水画的意境里找寻当代建筑之路——以董豫赣、王澍的思考与实践为例24、 茶馆结合城市题材山水画元素的艺术风格探析25、 张正恒山水画的特色与成就探源山水画论文题目二:26、 为溪山写真——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人文情怀27、 论山水画写生中的笔墨造型28、 道释思想对山水画影响刍议29、 划时代的丰碑——李可染的山水画30、 浅析仇英青绿山水画风及形成的影响因素31、 临界与超越 许钦松山水画的创造特征32、 沈阳故宫藏明清山水画33、 写生:回归与重彰山水画学真义34、 文人意趣在山水画中的渗透——米芾、米友仁父子的水墨山水35、 生成意境与构成境域——黄宾虹山水画与塞尚风景画的比较36、 “对象化思维”与“非对象化思维”——基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讨论37、 山水画图案在现代旗袍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38、 中国山水画审美意识与现代建筑设计39、 探寻山水画“象思维”之源流——“永嘉论道”综述40、 齐长城遗迹的山水画呈现41、 “一带一路”下之当代中国海洋山水画创作探析——以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为例42、 从顿悟到渐修——张捷的山水画43、 从择吉到气势——“龙脉”观念的社会民俗学内涵及其向山水画创作的递变44、 吞吐自然 意笔纵横——岳黔山山水画、花鸟画之语言特征45、 “《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46、 墨非蒙养不灵 笔非生活不神——颜景龙山水画流向蠡测47、 符号延异与图像缺失: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48、 听唱新翻杨柳枝——尤建清和他的山水画49、 以色写意 以彩畅神——张跃华山水画解读50、 孙宽山水画作品 赏心乐事谁家院山水画论文题目三:51、 石涛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52、 堪舆学在传统山水画中的运用探略53、 读汤江云的山水画54、 厌恶与洁癖——读肖培金的山水画55、 从环境美学的角度看唐代山水画论56、 马远、夏圭山水画中的“留白”理念与当代平面设计57、 略论晚唐五代山水画屏与仕隐心态58、 朴拙清新的世界——读董雷山水画59、 黄宾虹、李可染山水画写生观比较60、 《千里江山图》与宋代青绿山水画的复兴61、 展子虔《游春图》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范式化意义62、 “文人山水画”文化建构功能摭论63、 从魏晋到南宋山水画概说64、 笔底刚柔任所之 千山奇秀墨华滋——记顾坤伯的山水画艺术65、 清代冷枚《避暑山庄图》皇苑实景山水画的新风尚66、 理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67、 中国山水画的阴阳关系研究68、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联性发展研究69、 青绿山水画与边疆民族高校美术专业教学70、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71、 黄秋园山水画作品中树木山石云水及点景笔法特征72、 由“似”而“真”——晋唐山水画流变的内在趋向性考察73、 新中国山水画时空表现中的速效填充现象74、 建构新图式——满维起山水画谈

深圳大学黄虹宾论文发表

江益,尚桂居士,瓷烁轩主,毕业于景徳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江西景德镇人,国家一级陶瓷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技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昌江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景德镇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举办个人书画及收藏展,2010年获景徳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设计创新大赛优秀奖2项(证书编号:2010026),作品《大吉图》300件釉中五彩瓷瓶获江西工艺美术馆银奖。在国家期刊《陶瓷研究》发表论文2;第27卷第2期《古彩图案装饰特点探析》等。本人的作品刻画细微,工整蕴藉,人物生动传神、动物栩栩如生。作品被收藏家喜爱,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收藏价值。

明代江益画非常值钱 。明朝后期涌现出一批如江益、江必名、邵岑中、吴家凤、吴眉、吴龙、黄柱、黄生、杨明时、郑叙等极具个性的本土画后期新安画派的主要画家有洪范、江蓉、汪滋、江彤辉等现、当代,徽籍绘画大师黄宾虹、汪采白、江兆申。作为一个画派,必然有其典型的有别于其他画派的系统的绘画风格

浦江县名胜古迹(一)

“诗人小镇”美景

“古来圣贤渊薮,今朝人杰郡望。可堪仰佩齐相敬,摩肩甘服就访”

(A) 神丽峡景区

地处浦江县浦南街道丽水村,总面积6平方千米,距义乌28千米、杭州120千米。景区属南山风景名胜区的东片景区。系横店集团投资开发,并成为横店影视城外景拍摄的影视基地。景区属典型的自然峡谷型景观,山峦起伏、巨石嵯峨、瀑布跌水层出不穷,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景区北部祠堂庙宇、明清建筑别具考究。南部群山峻峭、自然环境清幽。有香炉烟云、朱云瀑布、石笋冷泉、仙人长眠、猪头山、陈爷爷担石、百步幽谷、流星崖观鹰等多处山景。景区内长达3千米的古驿道,有一座古驿站“十里亭”。神丽峡自宋代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青睐之地,曾写过大量游记与诗歌。目前是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

(B) “江南第一家”

位于浦江县城东12千米的郑宅镇,以“一门尚义,九世同居”为特色,是以“郑氏宗祠”为中心的主建筑景观群,被誉为中国儒家“家族文化”典范。郑氏家族曾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三百六十余年,出仕一百七十三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因郑氏家族的孝义家风被历朝所推崇,许多感人的孝义事迹常被乡民传颂,也常被朝廷表彰,郑宅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郑宅秀色

(C) 上山遗址

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黄宅镇境内,面积两万余平方米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新时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 ,出土的文物约八十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还发现了夹炭红衣陶片,里面有稻谷的痕迹,为长江中下游以及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探索 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2006年5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 仙华山景区

位于浦江县城北9千米处,总面积18平方千米。又名仙姑山。仙华山以奇秀的山巅峰林为胜,在海拔六百米以上的仙华山巅,石峰耸峭壁立,拔地而起。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传说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景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山顶缓坡地发育良好。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山地植被覆盖率约90%。分为“仙华峰林”景区(北),“梅坞香雪”景区(南),“宝掌幽谷”景区(东),“仙湖碧水”景区(西)。共有二十四奇峰、十四“怪石异洞”等一百二十处景点。仙华山景区目前是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

仙华山

(E) 诗人小镇

位于大畈(音范)乡黄堂演山下、壶源江畔,因壶源江顺山势于村前拐了一个大弯,形似“杭州湾”,素有“小杭州”美誉。“诗人小镇”以诗歌创作为主体,以研讨诗作为核心,逐步形成“美丽乡村养眼,开心体验养身,诗修研学养心,绿色山林养肺”的 旅游 体系。

浦江县著名人物(三)

任正非 ,生于1944年。祖籍黄宅镇,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知名民营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兼总裁。 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并入重庆大学)。1974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成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87年,集资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2003年,任正非荣膺网民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11年,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排名第350位,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741位。2016胡润IT富豪榜,任正非以105亿元排名第35位。 2018年10月24日,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019年4月,上榜美国《时代》杂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以16亿美元排名第1425位。“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62位,入选“2019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排名第276位。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2020年2月,以2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03位。

任正非先生

第一任妻子孟军,生长女 孟晚舟 ,现任华为副董事长、CFO。子任平,现为华为下属的慧通公司董事长。第二任妻子姚凌,生次女姚安娜,人称“华为小公主”。

任正非、孟晚舟父女

戴梦熊 ,清代著名良吏。先在山西阳曲县任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上思州(今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知州。任上正视 社会 弊端,兴利除弊,勤政爱民,卓有成效。任知州的三年间,主持编修《上思州志》,是县内今存的第一部志书。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六月升任户部司员外郎。

施克辉,生于1961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历任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主任,广东省纪委书记等职。

吴士维 (1886年—1957年)近代著名书画家,出身于知名的吴氏“一门五代书画之家”。自幼随父吴申卿学习诗文,向舅父黄尚庆(曾为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老师)学书画,更得“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江苏省淮安籍)的笔墨传承。一生隐逸乡间,存世之作,都散落于民间。其中,年逾花甲之作《百蟹图》最为著名,画中百只大小螃蟹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三弟 吴茀(音符)之 见后欣然赋诗“ 攘攘胡为者,横行一代中,奇观今百出,草莽尽英雄 ”。

吴茀之先生赞吴士维画作《百蟹图》诗

朱位秋 ,生于1938年。著名力学专家。1964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非线性振动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朱位秋院士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振动、结构宽带随机振动、随机有限元及随机疲劳与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创了一个崭新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框架。

张效巡 (1883年—1971年)近代民主人士、辛亥功臣。1905年考进浙江弁(音遍)目学堂,经人介绍加入光复会。1907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第一期骑科。毕业后派充浙江新军步兵第八十二标一营右队排长。1911年11月5日,张效巡带队率先攻占城站、电报局、电灯公司、银行并控制上城、中城西区各交通要道,为光复杭州立下战功。随后率部驰赴镇江,充当前卫。于南京朝阳门外,抢夺山炮,轰击目标,配合联军攻克天保城。返浙即擢升上尉连长。1919年授骑兵少校衔,1946年授陆军少将衔。建国后加入民革。

陈德征 (1899年—1951年)民国时期新闻出版界名流。1923年与胡山源(江苏省无锡市江阴籍)等创办“弥洒社”,并出版《弥洒》月刊。1926年任上海《民国日报》的总编辑。1927后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局长等职。曾因“民意测验”事件成为旧上海红极一时的人物。当年《民国日报》发起“民意测验”,选举“中国的伟人”。揭晓时,蒋介石落得第二名,而第一名竟然是陈德征。蒋一怒之下派人将陈德征押至南京,关押几个月后,“御批”各机关,对其“永世不得录用”,但陈德征“民国第一伟人”称号不胫而走。不久,在上海滩风云一时的显赫人物,就此销声匿迹。子陈星弼,著名科学家。

陈德征先生

陈星弼 (音必。1931年—2019年)著名微电子学家。生于上海。1947年考取同济大学电机系,并获得奖学金。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大学电机系当助教,后转到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再被指定到新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 科技 大学)工作,又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进修半导体。1980年,被派往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做访问学者,后转加州大学伯克利点校,开始进行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究。1983年回国后被选为系主任,不久建立了微电子研究所。五十余年科学研究生涯里,硕果丰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著述,并申请许多发明专利。获国家发明奖及 科技 进步奖两项,省部级奖励十三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事研究项目、国家“八五” 科技 攻关项目多项。陈星弼院士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员,美国IEEE高级终身会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誉为“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星弼院士

张新(1903年—1985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夏经胡宗南举荐,先后任陆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第一营营长、独立旅第一团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边区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后任第九十二师第五五二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历任军校第七分校第二总队大队长和总队长、第九十二师一三八旅副旅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受重伤。后任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一三八旅旅长,率部参加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后分任第七十六军二十四师副师长、第五十七军九十七师师长,参加豫中会战。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七十六师二十四旅旅长,率部在陕西与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10月在清涧被俘。

倪朴 ,南宋著名学者。因石陵村人,故号“石陵”。好谈兵舞剑,反对无用之学。认为用兵制胜,首先必须审明天下山川形势。遍考群书,著《舆地会元志》四十卷,记载全国山川险夷、户口虚实及经济物产等状况。又绘成纵横各丈余的地图,挂壁间昼夜研讨。绍兴年间,闻朝廷将遣将扫清河洛,喜不自胜,认为收复国土,建立功业在此一举。即上书高宗,陈说抗敌取胜的有利条件及战略部署、政治经济等方面措施,忠诚激切。其书虽未能达于朝廷,但读其文者莫不钦服。永康陈亮多次与之论辩,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晚年著《鉴辙录》五卷,痛责国家御侮用策之失。

印贞中(1898年—1937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黄岩、路桥、孝丰等县公安局局长及内河水上员警第七大队大队长、军委会南昌行营“围剿”军别动队南丰通信站主任、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登记处组织股股长、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中校副官、中统局军队党务处科长及副处长。因病去世后,军委会颁令追赠陆军少将衔。

石西民 (1912年—1987年)著名新闻工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共。1937年,在武汉参加《新华日报》的筹建,并工作长达九年。撰写了大量国内外政治评论、专论、通讯和新闻,并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石西民故居

陈志力,生于1907年。民国时期起义将领。早年先后毕业于孙传芳创办的金陵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军校第六期工兵队。1942年任通讯兵第四团少将团长。1949年12月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通讯总队长任上率部起义。编著有《闪光通讯勤务》等。

蒋兴俦 (音绸),明末清初高僧。八岁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十三岁起漫游江浙,寻师访道,参究禅法,后归隐杭州永福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应避乱于日本的高僧澄一之邀,乘商船东渡,于十二月抵日本九州,次年正月到长崎,谒澄一于兴福寺。说法之余,吟诗作画皆臻神妙。日本道俗闻之与之交往,求教古琴及绘画、治印之艺。曾为长崎延命寺撰《法华三昧塔铭》,名声由是广扬。时日本水户藩主德川光圀(音国)雅重中国文化,闻其名,差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迎至江户小石川别邸,尊为上宾。后幕府准其入水户。德川光圀先在府内设别馆招待,一面依明代寺院式样改筑已废之天德寺,修竣以后,改名为寿昌山祗园寺,延请其做住持和尚,为曹洞宗寿昌派开山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圆寂。日本僧俗闻丧,莫不沉痛哀悼。德川光圀立碑,题曰“寿昌开山心大和尚之塔”,墓地至今保存完好。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有《自刻印谱集》、《东皋琴谱》遗世。当时在东瀛名气超然,被奉为“ 日本篆刻之父 ”。《日本琴史》也称“中国琴学盛于日本,实师之功”。

彭政纲 ,生于1969年。优秀企业家。高级经济师,先后在江苏工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任职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世纪恒生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南京恒生软件有限公司董事、常州恒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上海恒康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恒生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监事等。2005年获首届“浙江青年创业奖”。

陈玉辉(1903年—1990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1926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海上警察局营长,后担任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青浦特训班上校大队长、中央警官学校训练处处长、教育班队长兼总队长等职。去台后,任“国防部”中将高参等职。

张同光 (1896年—1971年) 著名教育家、画家。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与同学楚图南(云南省文山籍)、盛叙功(金华籍)等相契,加入柳亚子先生组织的文学团体“新南社”。毕业后,在多所中学和学院执教。1933年8月为上海开明书店撰稿,著《戊戌政变》、《作文概说》(代叶圣陶作)。1934年8月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译所活页文选部主任,开国内出版活页文选之先河。1945年11月应邀,赴台湾筹办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大前身),兼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次年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7 年应潘天寿之邀,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1954 年高校院系调整,执教于浙江师范学院。后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师。擅诗画,能篆刻,晚年精于鉴赏。长期从事 历史 研究和语言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楼胜利(1900年—1960年)民国时期地方官吏。出生于农民家庭,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历任开化县警察局长、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和东山县县长。1942年2月,楼胜利召集东山县各界人士,编纂一本23万字的《东山县志》(初稿)。1948年4月调任浦江县县长。1949年去台。

钟道隆 ,生于1934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通讯工程专家、发明家。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有线系学习。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防通信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先后任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总参通信部 科技 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少将副院长(教授)、国家 科技 进步奖与发明奖电子组副组长等职。通过自学英语,总结创造出了“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并用此法坚持刻苦学习。后来研发出智能复读机,并申请了专利,成为国内最先发明复读机的人。

钟道隆先生

张咸宜(1903年—1951年)民国时期军事将领。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第三战区将校团将官班第一期。历任浙江保安第一总队指挥部参谋主任、浙江全省防空司令部参谋长、浙江省防空指挥部副司令、浙江省政府防空处处长。陆军少将军衔。曾当选“国大”代表。1951年9月去世。

朱维翰 (1882年—1935年)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时期将领。1903年入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初署浙军第八十一标一营副军校,旋充浙江弁(音变)目学堂教官。受革命党人影响,服膺孙中山民族主义学说。1911年11月参加光复杭州之役,升任浙军第一师第一团二营营长。1917年7月随援闽浙军护法南下,历任第一师第一团中校团附、第二团团长、混成旅第二支队支队长。1919年授陆军步兵上校加少将衔。1921年任陆军部少将谘议。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少将参议。1935年8月病逝。

张世简 (1926年—2009年)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9年调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国画系副教授。1995年由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在浦江县成立了“张世简国画院”。2000年应美国画廊邀请,参加了美国世博会画展,两幅作品被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收藏。作品曾布置和收藏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纪念堂和各大博物馆及多国大使馆。北京电视台曾多次播映张世简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也多次向全国播出了《张世简写意花鸟画技法讲座》十二讲,并出版了一整套录像带和光盘。曾在国内举办过三次大型画展。主要书籍作品有《写意花鸟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构图浅说》、《荷花画谱》、《国画辅导》、《花鸟技法》等。

张世简先生画作《报春图》

“书描秀水波澜状,画绘丽山挺拔姿。圣手超脱挥洒意,艺乡留客不肯辞”。

“景观人物大事件, 美食 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1990年 论文《关于书坛的“饱和与不饱和”现象》发表于《书法博览》;1991年 论文《鲁迅书法艺术论》发表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并刊载于《浙江近现代书法研究文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 论文《王字风格构成论》发表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并刊载于《王羲之研究论文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 论文《模仿与转化》刊载于《中国书法》刊授教材《行书》;1996年 论文《杜甫“书贵瘦硬”论辨》发表于《中国书法》第六期;1996年 作《中国书法全集·李邕卷》主编助理,编撰作品考释、书家小传;2000年 策划世纪经典——20世纪中国美术大师系列作品特展;2002年 策划世纪精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2004年 策划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三大艺术特展;旷世墨宝——浙江馆藏唐宋元明书画珍品展;百年回眸——浙江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展;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大展并主编三大特展特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刊发论文《历史的存在》;2004年 赴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纪念吴昌硕诞辰160周年——吴昌硕书画展”,并作“吴昌硕的意义”专题演讲;2005年 策划世纪掇英——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2005年 赴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纪念黄宾虹诞辰140周年——黄宾虹艺术展”,并作“书法之于黄宾虹”专题演讲;2008年 赴台湾华梵大学作“书法创作研究”专题讲学,并举行“赵雁君丁亥作品展”。

宾业有黄龙病发表论文

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曾士迈1926年4月生于北京。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六十年代初在国内进行植物病害流行的数理分析。七十年代倡导采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是中国植物病害流行学和植保系统工程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开拓免疫学与流行学交叉的研究领域中也起了重大作用。在研究植物水平抗病性,小麦条锈病定量流行学和大区流行规律及其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合作主编《植物免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与杨演合著《植物病害流行学》。周宗璜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高等真菌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真菌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粘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并率先对人参病害进行了研究,填补了我国空白。 邓叔群福建福州市人。真菌、植物病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从事林业植物病理和粘菌、真菌的分类研究,以及中国粮棉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病害的研究。建国以后,在他的倡导下实现了人工栽培食用、药用真菌,还成功地运用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大面积防治森林虫害,为中国真菌学开拓了道路。他所发现的4个新属120个新品种为国际所公认,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的《真菌字典》中。曾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有《中国的真菌》等。裘维蕃 曾任金陵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讲师。194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农学会第三届理事和第四、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在植物病理学方面有杰出贡献。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教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作出了新贡献”;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高度重视;报导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三种病害的及时发现,有力地控制其蔓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福建烟草、蕃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治理措施,报导了9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林亮东别号立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朗镇大车人。1935年被选派到美国奥列贡大学研究院学习植物病理及真菌学,1937年获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获美国生物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金质奖章一枚。回国后,一直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广东农林处处长、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系主任、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副院长、广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戴芳澜 字观亭,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等方面发表论文和著作50多篇,为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他发表的“三角枫上白粉菌之一新种”的论文,是中国真菌学家首次报道的真菌新种,是真菌学在中国创立的标志。他与B.O.道奇(Dodge)合作对脉胞霉 (Neurospora) 的分类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成果是真菌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中国真菌总汇》和《真菌的形态与分类》等。黄齐望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在油菜病害、稻瘟病、烟草立枯病和疫病都有较深的研究。他编著的《江西省病虫害志》一书,对促进江西省农业生产起过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齐望历任南昌大学、江西农学院、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并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政协常委、民盟江西省常委,还担任过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以及江西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顾问等职。吴友三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林孔湘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一生潜心研究柑桔黄龙病,首先证明黄龙病病原为病毒;首创柑桔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无病虫栽培”技术,为振兴我国柑桔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彭加木简介诗一首彭加木 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彭加木(1925-1980) 广东番禺人。著名科学家。 1947年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任助教。1949年后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流沙吞没。1925年出生于广州石井镇搓龙村,1947年毕业于中大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61年开始,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为全国著名的植物病毒专家。 1980年6月,彭加木率科考队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途中失踪。点击观看更多图片据新华社电中国科学探险队在神秘的罗布泊东缘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遗体。一支科学探险队13日在距罗布泊东缘最近的城市甘肃敦煌集结,14日一早将向彭加木失踪的区域进发,试图确认新的发现是否为彭加木的遗体。 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家彭加木曾发起并组织大规模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进入罗布泊地区次数最多的中国沙漠研究专家夏训诚是彭加木生前的科研伙伴。他1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说:“目前还不知道那具遗体是否就是彭加木同志。不过根据发现的地理位置分析,距当时彭加木同志失踪的地点不远。” 此次在彭加木失踪地附近发现干尸的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董治保研究员。他去年冬天在那里进行野外考察时,在一处偏僻的沙窝里发现这具干尸,旁边没有任何衣物或其他物品。根据国家关于科学考察的规定,科考队在发现人类尸体等遗迹时,必须维持原样,在原地妥善保护,不得随意移动。因此,科考队决定,做好位置标记,撤离发现地,等春天气候条件允许时再次进入。 夏训诚说:“彭加木同志离开营地时随身携带两台相机、一只水壶,穿着一双翻毛皮鞋。这些物件是确定遗体身份的重要证据。”他说:“我们这次还将对发现的遗体进行采样,在找不到其他证物的情况下,将通过DNA测定,比对彭加木同志亲属的DNA信息,从而确认遗体的身份。”点击观看更多图片图:2001年,来自广东的探险者在彭加木失踪纪念点为彭加木献上绢花,以表纪念。林伟生/摄点击观看更多图片图:彭加木家人1990年在彭加木失踪纪念点埋下一个铁盒,内有他们亲笔书写的“寄语”。 (林伟生提供) 新闻链接:彭加木罗布泊失踪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率队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当时由于缺水、断油,考察队在罗布泊东南的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受阻,安营扎寨。在向当地驻军发电报求援的同时,科考队长彭加木17日上午独自离开营地,并留下字条:“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 随后,新华社于6月23日最早报道了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20集系列片 《寻找彭加木》 神秘莫测的罗布泊 二十五年不解之谜 风沙掩埋着一个生命的传奇 《寻找彭加木》 (20集系列片) 山东电视台 三箭集团 神秘莫测的罗布泊 二十五年不解之谜风沙掩埋着一个生命的传奇 《寻找彭加木》 (20集系列片) 主要内容 一. 背景 25年前,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科学家彭加木率队进入新疆罗布泊无人区进行科学考察,考察过程中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当时,包括后来相当时间内,有关部门多次努力寻找,先后累计动用人员上千、飞机一百多架次,仍然没有找到彭加木,事情的真相目前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茫茫戈壁掩埋着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二. 内容 25年后,一支由科学家、军人、电视记者以及企业界人士组成的科学考察队,沿着彭加木的足迹重新进入罗布泊,他们希望破解25年以前的谜团,寻找一个生命的传奇,续写曾经中断的历史,同时也对罗布泊的自然之谜进行严格的科学探察,揭开蒙在这片土地上神秘的面纱。 伴随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科考队的寻找和探察充满了波折和艰辛,每一次小小的进展都伴随着更多的困难,每一次绝望之后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危险带来的恐惧,发现带来的快乐,进入罗布泊的生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 这是一条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发现之路,悬疑、紧张、刺激,有极强的叙事性、纪实性、观赏性,信息量大,内容健康向上,生动感人,催人奋进。 拍摄及播出 一.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组成13人前方摄制组及4人后方统筹组,调用4部摄像机,一台便携式编辑机,随考察队全程追踪拍摄。 二. 整个活动将拍成一部20集大型系列片,每集20分钟,山东卫视将在2005年春节前后连续播出。 三. 活动期间,山东电视台还将调动卫星传输装置,充分利用其频道资源优势,在《山东新闻联播》(晚6点30分)、《今日报道》(晚9点30分)、《早间新闻》(早7点40分)、《新视界》(晚8点30分)滚动宣传时段(每天1—27次),播出有关活动的宣传片、花絮、综述、访谈等类型节目,形成收视热潮。 合作 一. 主要合作单位: 1 三箭集团 2 中国科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4 新疆军区 5 山东电视台 二. 投资(另案) 三. 回报方式(另案)

Gemini virus group

濮祖芹

属单链脱氧核糖核酸,无包膜,球状联体结构基因组病毒。组名源于拉丁文Gemini,双生之意。由联体病毒侵染而发生的病害已有久远的历史,但认识这一组病毒的性质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波克等(Bock,等,1974)首先提纯了玉米条斑病毒(Maize strenk virus,MSV),并发现其粒子是两个球形的连生体。哈里森(B.D.Harrison,1977)和哥德曼(Goodman,1971)都证明玉米条斑病毒的基因组是ssDNA,同年,哈里森等又证明ssDNA是环形结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U)于1978年正式同意建组,并命名为联体病毒组(Geminiviruses)。根据基因组的结构、寄主范围和介体种类,弗南克等(Francki et al,1991)代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所做的第五次报告中又将联体病毒组分设三个亚组。

病毒性质

病毒粒子是由两个小型的(直径小于20纳米)不完全的20面体构成。相联的二聚体为18~20×30(纳米)。亚基以T=1的晶格状排列,形成22个五邻体的形态亚基。沉降系数(s20·w)为69~76S,分子量约为2.6×106。外壳蛋白含一种多肽,分子量为27~34×103。ssDNA的分子量7~8×106,是已发现的自我复制的病毒中最小的核酸分子。核酸约占粒子重量的18%~20%,沉降系数(S20.w)为16S,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717克/立方厘米。ssDNA有环状和线状两种形式,线状DNA可能是合成环状DNA的前体,首尾相接成环,闭合的环状DNA具有侵染力。病毒的核酸链及其互补的核酸链上都有阅读框架(推定的基因),在寄主组织的抽提液中含有ssDNA的三种dsDNA,因此推测复制的早期阶段是在寄主系统帮助下合成cDNA,复制时以dsDNA为模板,以滚筒式或双向方式复制。病毒粒子存在于寄主的细胞核中,形成大型凝聚体,推测DNA的复制与粒子的装配都在细胞核内进行。

联体病毒组成员的钝化温度40~60℃,室温下可存活2~3天,稀释限点10-2~10-4。

亚组的性状及相关性

联体病毒下设三个亚组,它们的主要性状如下:

亚组Ⅰ:典型成员是玉米条斑病毒(Maize streak virus,MSV),基因组是一个分子的单链DNA,分子量为7~8×105,蛋白外壳的多肽分子量28~34×103。叶蝉持久性传播,不能经机械传毒。寄主局限于禾本科植物。亚组成员间无血清学相关性。

亚组Ⅱ:典型成员是甜菜曲顶病毒(Beet curly top virus,BCTV),基因组是一个分子的DNA,分子量为8×105,蛋白外壳的多肽分子量30×103。叶蝉和角蝉持久性传播,机械接种比较困难。一些成员与亚组Ⅲ有较远的血清学相关性。

亚组Ⅲ:典型成员是菜豆金黄花叶病毒(Bean golden mosaic virus,BGMV),基因组为ssDNA,有两个分子,每个核酸的分子量为7~8×105,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27~30×103。在自然情况下由粉虱(Bemisia tabaci)持久性传播,在试验条件下可机械传毒。寄主范围视不同的成员而异,为害双子叶植物。

亚组Ⅲ的DNA的A分子与亚组Ⅰ和亚组Ⅱ的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因此认为这三个亚组间有远缘的进化关系。

分布和为害

病毒分布与介体分布有关,多发现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条斑病毒在非洲肆虐已久,它和虎尾草星点花叶病毒是为害热带禾本科作物的重要病原,也流行于印度。非洲木薯花叶和印度木薯花叶病毒使木薯发生严重的花叶病,甚至导致绝产。菜豆金黄色花叶病毒首先发现于巴西,广布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烟草叶皱病毒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国鉴定的烟草叶曲病毒分布于云南、福建的烟草产区。

病害的症状类型与病毒粒子在寄主体内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侵染禾本科的玉米条斑、虎尾草星点花叶病毒的粒子分布在寄主的叶片(除表皮细胞外)中,叶片出现条斑和星点状花叶。另一些联体病毒成员的粒子分布在韧皮部,所引起的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由叶蝉类传播的,表现为叶片皱缩、叶扭曲、畸形和叶面积减小。第二类是由粉虱传播的,首先表现叶脉黄化,最后全部叶脉变金黄呈黄网状,而脉间组织仍呈绿色,这种独特的症状在田间表现十分明显。

列当

broomrapes

许志刚

一类在草本或木本植物根部营寄生生活的列当科植物的总称,狭义的列当是指列当科、列当属(Orobanche)植物。列当种子能随寄主种子调运而传播很远,一旦传入,很难根除,列当为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列当的叶片退化,无叶绿素,营全寄生生活。

分布和为害

列当属约有140多种,中国有23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尤以北纬30°以北的温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为多。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较为常见。

列当可在70多种草本双子叶植物的根部营寄生生活,以蓼科、茄科、豆科、葫芦科和菊科为多,不为害单子叶植物,不同种类的列当,其寄主种类不同。列当种子受到寄主植物根部分泌物的刺激,在水分充足时萌发长出芽管,芽管顶端吸附在寄主的侧根上,吸收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受害植物长势很差,细胞膨压降低,经常处在萎蔫状态,从而降低寄主对其他病虫害等不良条件的抵抗能力。被害植株细弱矮小,不能开花或花小而少,秕粒增加,轻则减产10%~30%,受害重的可全部毁灭。在单株寄主植物上寄生的列当有时多达100~150株。

生物学性状

列当为全寄生植物,无真正的根,只有吸盘吸附在寄主的根表,以短须状次生吸器与寄主根部的维管束相连,以肉质嫩茎直立地伸出地面,偶有分枝,嫩茎上被有绒毛或腺毛,浅黄色或紫褐色,高约10~20厘米,最高可达40厘米。肉质茎内富含多种氨基酸,尤以苯丙氨酸为多,为名贵草药,具有壮阳补肾之功效。叶片退化成小鳞片状,无柄,无叶绿素,退化叶片呈螺旋状排列在茎上。两性花,左右对称,花瓣联合成筒状,白色或紫红色,也有米黄色和蓝紫色等,因种而异。花冠左右对称,常弯曲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2强,生于花冠筒内,花冠上部窄而基部膨大。雌蕊先熟,借昆虫传粉,雌蕊柱头膨大,花柱下弯。侧膜胎座,每茎有30~50朵花,最多有80朵,每朵花结一蒴果,纵裂,内有种子500~5000粒,每株列当可产生种子5~10万粒,最多达45万粒。种子卵形,十分细小,约0.2~0.5毫米,黑褐色,坚硬,表面有网纹或凹点。成熟后散落在土中,也可随风飞散而粘附在寄主的种子上。落入土中的种子,在5~10厘米深的土层中,可以存活5~10年。种子发芽很不整齐,在适宜季节,每天都有种子萌发。列当种子的萌发条件比较特殊,它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合适的温度(25℃左右),较高的土壤碱度(pH>7.0)和寄主根部的分泌物。温度过高过低均不能萌发,在酸性土壤(pH<6.5)中也不会萌发。寄主根部的分泌物对其萌发有刺激作用。但有些非寄主植物的根部分泌物也能诱使列当种子萌发,但萌发后的芽管不能与该诱发植物的根部建立寄主关系,这类引诱列当种子萌发又不被寄生的非寄主植物称为“诱发植物”,辣椒是常见的一种。

主要类群

在列当属内有140多种,但分类系统尚不完整,比较重要的几个种如下。①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对称二色列当或欧亚列当,俗称向日葵列当或独根草。茎直立单生,肉质,直径约1厘米,密被有细毛,浅黄色至紫褐色,高度约30~40厘米,穗状花序,筒状花,较小,长约10~20毫米,每株茎上有20~40朵花,最多80朵,花冠筒部膨大,上部狭窄,成曲膝状。从嫩茎出土至开花约4~11天,开花至结实5~7天,从出土至种子成熟历时约30天,种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种子深褐色,大小为0.16~0.18×0.1(毫米),表面有纵条状皱纹。在欧洲,亚洲各国均有分布,尤以北纬40°以北的地区较多,主要的寄主植物有向日葵,烟草、番茄、红花等,但在蚕豆,豌豆、胡萝卜、芹菜、瓜类、亚麻、苦艾的根上也能寄生生长,诱发植物是辣椒。②埃及列当(O.aegyptica)。又称分枝列当或瓜列当。茎直立坚挺,中部以上有分枝3~5个,茎高约15~30厘米,茎上密被腺毛,黄褐色。穗状花序,长约8~15厘米,圆柱形,苞片卵状,披针形,长8毫米,花萼钟状,长1厘米,先端4裂,雄蕊4枚,2强,子房上位,侧膜胎座。花冠唇形,蓝紫色,长约20毫米,筒部漏斗状。种子较小,卵圆形,一端较窄而尖,黄褐色,长约0.2~0.5毫米,宽约0.2~0.3毫米,表面有网状皱纹(见图)。每株结籽1万~5万粒。亚洲、欧洲和美国各国均有分布。在中国以新疆、甘肃为最多,为害也最重。寄主范围广,有17科约50种植物,主要寄主是哈密瓜、西瓜、甜瓜和黄瓜。其次是番茄、烟草、向日葵,胡萝卜、白菜、茄子和一些杂草。在瓜田的发生期以6月至7月为最多,寄生率高可达100%。种子在碱性土中的萌发率低,在土中存活期长达10~15年。诱发植物有玉米、三叶草、苜蓿、芝麻等。③锯齿列当(O.crenata)。茎直立,粗壮,直径达7~10毫米,不分枝,单生,高达20~60厘米。初花白色,渐变为淡黄色,密穗状花序。花较大,约30毫米,花期在6~7月,种子较大,0.3~0.5×0.25(毫米)。主要分布在中东、地中海沿岸,西亚和北非。寄主以蚕虫、豌豆为主,又称豆列当,在病田土壤中常有大量的列当种子积累,每公顷每年可长出200万~300万株列当,对农业造成严重威胁,常导致绝收。④普通列当(O.coerulescens)。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黄褐色,基部稍膨大,株高10~50厘米,不分枝,花序上密被有蛛丝状白色绵毛,茎肥厚,叶鳞片状,穗状花序,长10~15厘米,花淡紫色,无小苞片,花药无毛,花丝有毛,花冠长约20毫米,筒状,微弯曲,上唇顶端二浅裂,下唇3裂,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灰褐色,不规则形,表皮有网状皱纹,主要寄主是菊科蒿属植物,如茵陈蒿、黄蒿、水蒿等。近年发现也可以在向日葵上寄生,花期在4月至7月,果期在7月至9月。全茎可入药,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多分布在北纬30°以北的地区。⑤四川列当(O.sinensis var.sinensis)。株高20~40厘米,全株密被黄褐色腺毛并混生柔毛。茎粗壮,直径0.5~1厘米。叶卵状披针形,长1~2厘米,宽4~6毫米。密穗状花序长10~30厘米,花萼杯状,花冠淡紫色、蓝色或蓝紫色,很少黄色,长2.5~3.5厘米,筒部直立,上部稍下弯,扩大成漏斗状,花药有毛,花冠上唇龙骨状,与下唇等长。蒴果长圆形,长1~1.2厘米,直径4毫米。种子长圆形0.4×0.25毫米,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底部具蜂巢状凹点。花期5月至6月,果期6月至8月。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青海和西藏一带的山坡、路边与林间,海拔1600~3500米,寄主以蒿属植物为主。

分枝列当

1~2.植株;3.花冠展开;4.雄蕊;5.雌蕊;6.花萼展开;7.小苞片;8.苞片(仿王文綵:《中国植物志》69卷)

防治

列当是一年生草本的恶性杂草。一旦寄生定殖,种子散落到田间就很难清除。在无病区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在同纬度地区间引种时,一定要防止传入。在病区内,实行7~8年以上的轮作有一定效果,但实施较难。针对列当从出土到开花只有10~15天时间,可采用手工拔除或喷洒除草剂来杀灭列当。在轮作期间,可以种植一些诱发植物来刺激土中列当种子萌发,从而加快降低列当种子的密度。

林传光(1910~1980)

沈崇尧

植物病理学家和病理生理学家。福建省闽侯县人。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先后任该校助教及福州协和大学农校高级部主任。1937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金陵大学副教授、农林部专员、北京大学植物病理系教授、系主任。1949年以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系主任,曾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他在真菌生理、水稻病害、生理病害、植物杀菌素、马铃薯晚疫病和退化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成绩卓著。在真菌生理的研究中,发现短光波是水稻粒黑穗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有效光线;在分生孢子萌发方面,阐明了在排除未知物质干扰后,果生核盘菌对铜离子毒性的敏感性大大提高;在卵菌生理研究中,发现有机酸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但增加细胞透性,这一矛盾可通过提高钙素浓度解决;在马铃薯退化病研究方面,提出温度对病毒侵染之后寄主耐病性变化的规律,以此作为制订种薯生产制度的指针,此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中,根据中心病株形成过程和数量,提出以降低病薯率及种植田间抗病品种为重点的防治方法。

他的主要著作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植物免疫学》,译著有《植物病害诊断与病原识别—病原真菌》、《植物杀菌素》,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林孔湘(1910~1985)

罗志达

植物病理学家、柑橘黄龙病专家。福建省闽侯县人。1934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41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受聘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任副研究员。同年9月回国,先后任岭南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和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以后任华南农学院(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曾任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柑橘黄龙病研究小组组长和全国柑橘黄龙病及其他病毒病害防治研究协作组顾问。

4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进行柑橘黄龙病调查研究,阐明了黄龙病毒的侵染力很强,为实施检疫、培育无病苗、挖除病株和加强防虫等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期又致力于热力消毒和培育无病苗木的研究,有效地消除柑橘组织内带有的黄龙病病原体,获得了可靠的无病繁殖材料。这一成果当时属国际上首创,受到同行专家的重视,美国很快应用于消毒柑橘其他病毒类病害获得成功,并加以推广。70年代他提出用热处理脱毒为主的“柑橘无病虫栽培”技术方法。上述研究成果获国家、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他的主要著作有《柑橘无病毒栽培》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凌立(1911~ )

方兆彰

植物病理学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27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193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成都植物病虫害防治所、四川农业改进所、重庆政府农林部任职。1945年赴台湾,任台湾省农业实验所所长,曾担任《中华农学会会报》主编,植物病理学会会长,《科学农业》主编。1947年8月后,出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植物生产保护处副处长,达25年之久。1948年被选为华盛顿科学院会友。1948~1976年应邀任Sydowia—Annaees Mycologi-ci Ⅱ(维也纳出版)、Phytopathologia Mediterranea(意大利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

他主要从事棉、麦、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工作,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推动国际援助与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如制订“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制订国际植物防疫证书,在欧洲、中东、远东、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岛及非洲建立区域性植物保护合约与组织,协助东南亚国家成立植物保护中心,在中东及非洲协助成立防治蝗虫机构,设立专家小组,倡导合理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派遣专家协助各国研究植物保护问题等。

他研究发表了中国黑粉菌鉴定及分布的专论以及世界黑粉菌论文10余篇。197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授予他特殊成就奖。主要著述有《谷类储藏及干燥处理》、《野草防治》、《持久性杀虫剂与环境及其意外影响》、《国际间之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国黑粉菌》等。

流行区系

epidemiological region system

曾士迈

病原菌在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越冬和越夏,由远程传播联系起来,完成周年循环,形成大面积流行病害的地区系统。简称流行区系。流行区系一词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和术语。中国华北、西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区系,条锈菌喜好温凉不耐高温,在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冬麦区不能越夏,只能在甘青川宁一带高寒晚熟冬春麦区的麦株和自生苗上越夏,越夏后夏孢子随风传播到上述冬麦区侵染秋苗、繁殖并越冬,次春发展成春季流行,而春麦区和冬季严寒的北部冬麦区无本地越冬菌源,由冬麦区病害流行后提供菌源引致春季流行。这样,华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陕、甘、青相连成片,形成小麦条锈病的一个流行区系。这一区系可分为:陇南菌源基地区,甘青越夏区,陇东桥梁区,关中晋南、豫南鄂北等常发区,豫北冀南易发区,京津唐保偶发区……等多个流行区,各流行区在流行区系中的作用不同,分区流行各有特点,而区间有不同的区间菌源关系。流行区系的研究,为制定病害总体防治策略和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例如:如在陇南、关中、河南分别种植抗病基因不同的品种,可减缓新小种的定向选择,品种抗病性可望持久。除小麦条锈病外,小麦秆锈病、冬春麦接壤区的小麦黄矮病等也都有流行区系问题。

流行学当量原理

the equivalence theorem of epidemiology

肖悦岩

性质不同的各流行因素对病害流行和所致损失的作用,用改变流行参数来定量表达,改变的系数成为统一的当量值,这就是当量原理。是植物病害流行学基本原理之一。1963年范德普朗克(J.E.van der Plank)首先提出这一原理。在比较流行学研究中和系统模拟的建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流行速率,或日传染率、潜育期、传染期、产孢量等可比较全面地代表病害流行的动态特点,各种环境因素、人为措施、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等对病害流行动态的影响也体现在这些参数上。所以,上述各种特定状态下测得的流行参数与高抗(或高感)品种、毒性较低(或较高)的病原物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测得的相应参数的比值就是这些因素在病害流行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当量值。通常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计算。

彭加木(1925~1980),广东番禺人。1947年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任助教。1949年后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流沙吞没。 彭加木,著名植物病毒专家,1925年生,广东番禺人。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1948年任北京大学土壤系助教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筹备处技佐。1949年任中科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起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72年该所重新组建病毒组,他任组长。 彭加木一生从事生化研究工作30年,在酶、蛋白质和植物病毒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植物病毒的研究和防治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他在担任组长后,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病毒做了广泛调研,解决了病毒鉴定、病毒质粒的分离提纯抗控血清的制备等问题,使该组成为全国植物病毒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研究涉猎甚广,包括柑桔黄龙病、桑萎缩病、小麦丛矮病、水稻普矮病、黄矮病、大麦土传花叶病、甘薯丛枝病、哈蜜瓜花叶病等等。特别是对国际上尚未解决的柑桔黄龙病病源的研究,分离提纯了线状病毒,观察到有类菌质体的存在,而且在线状病毒质粒的细微结构问题上有了新发现。 彭加木和新疆科研事业的结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56年他参加中科院综合科学荒漠考察队第一次到了新疆,并主动要求支援边疆地区科学事业。 1962年彭加木和同事陈善川受命筹建中科院新疆分院,彭加木任分院院长后,竭智尽力,不久发展为有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土壤沙漠四个研究所的分院,并为新疆培养了大批科研人员。1963年彭加木被树为"科学标兵"。 全疆干旱少雨,风沙很大,植物灾害十分严重,彭加木带领化学所人员不辞辛苦,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采集病害样品标本,汇集研究资料,回到实验室反复试验,先后分离提纯出了危害玉米、小麦、燕麦、甜瓜、大丽菜、苹果等的病毒,为新疆的植物病毒研究打开了广阔的局面。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曾写诗赞扬他:"生龙活虎专爱国,忠心赤胆常酣战,驰聘边疆多壮志,敢叫戈壁变良田。" 罗布泊位于南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沿的罗布洼地,自古是闻名中外的"谜地"?4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汉唐时代曾是富庶的楼兰古国,随着年月流逝怎么会变成渺无人迹的不毛之地?近百年来有一些中外有志之士曾希图闯入谜地,揭开谜底。热心科学考察和开发边疆资源的彭加木就成为其中一员。 彭加木第一次闯入罗布泊是在1964年,发现那里积存着丰富的盐类,生长着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使他万分惊喜,立志要揭开宝藏之谜。于是计划先从南北、东西纵横各穿越罗布泊湖盆一次,然后再绕湖盆一周勘察。根据他多次探查得到的资料,他断定该地层积存了大量的钾盐,还可能有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准备打开一条通道,对其地理地貌、动植物、水文地质、土壤及考古等学科作一次全面考察,彻底揭开祖国大地的这个千年之谜。1979年冬他又一次率考察队进入,踏勘了20多天,回来后即制订了《罗布泊洼地科学考察方案》。到1980年5月初,年已55岁的彭加木,不畏艰险辛劳毅然又带队前往考察,冒着初夏沙漠地区45℃高温和干热,终于5月底自北向南纵穿罗布泊湖盆中心地带成功,创造了第一次揭开罗布泊神秘面纱的奇迹,探索了其自然环境的面貌,为今后的综合考察打开了大门。 本来,彭加木计划从湖盆南沿出发去疏勒河下游地区考察,再绕湖盆边缘返回湖盆北岸宿营地。但因考察队严重缺水,亟待补充,他就不顾个人安危,在 6月26日傍晚独自外出找水,结果迷途于茫茫沙海之中未能回来。经同行人员四处寻找毫无踪迹,不幸失踪蒙难,为祖国的科学考察事业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彭加木牺牲后,国务院追认他为"优秀科学家"和"革命烈士。 ------------- 这网还有: 参考资料:

朱虹论文发表

1.朱虹, 2012, 必须重塑社会信任, 《新华文摘》 19期 (摘录4000字) 2.朱虹, 2012, 信任危机与中国体验,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 第五期 3.朱虹, 2012, 通过信任建设社会, 《社会科学报》 7月26日理论版 9000字(整版) 4.朱虹,郁检检, 2011, 社会偏见下的中国直销困境, 管理研究 第一期 (武汉大学内刊) 5.朱虹,张科,黄韫慧, 2011, 性别、积极情景线索与刻板印象——基于内隐联想实验的直销信任感检验, 《南开管理评论》CSSCI 第6期 6.朱虹, 2011, 消费空间的转向————基于社会理论的营销战略分析框架, 《江苏社会科学》CSSCI 第4期 7.朱虹,马丽, 2011, 人际信任的发生机制研究--相识关系的引入, 《江海学刊》CSSCI 第4期 8.朱虹, 2011, 消费信任发生机制探索, 《南京社会科学》CSSCI 第9期 9.朱虹, 2011, 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手机社会功能的演变——基于中低收入群体的调查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第3期 10.朱虹, 2011, 转型时期社会信任的状况与特征--一项实证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CSSCI 第10期 11.朱虹, 2011, 亲而信到利相关--人际信任的转向, 《学海》CSSCI 第4期 12.朱虹, 2011, 手机成为中低收入群体重要的谋生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8月18日,第19版 13.朱虹, 2011, 影响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的三大问题, 《市场研究》 2011年第3期 14.朱虹, 2010, 社会信任与和谐社会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 2010年第五期 15.朱虹, 2009年, “信任:心理、社会与文化的三重视角”, 《社会科学》CSSCI 2009年第11期 16.朱虹, 2009年, “土气”与“洋气”: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2009年12月17日,第8版; 17.朱虹, 2009年, “博士论文是青年学者的成人礼”,北京2009年7月23日,第9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7月23日,第9版 18.朱虹, 2008年, “身体策略与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社会》CSSCI 2008年第6期 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4000字 19.朱虹, 2008年, “‘奥运热’与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 《当代青年研究》CSSCI 2008年第1期 20.朱虹, 2008年, “‘奥运’、电视与国民社会化”, 《电视研究》CSSCI 2008年第9期 21.朱虹, 2008年, “打工妹的话语策略与城市适应”,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8年第4期 被《中国社会学》第八辑中英文全文收录,并获得2008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2.朱虹, 2008年, “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版 23.朱虹, 2008, “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能力”, 《社科基金成果专刊》 2008第12期 24.朱虹, 2006年, “民生新闻兴起的社会效应分析——以南京媒体为例”, 《学海》CSSCI 2006年第6期 25.朱虹, 2006年, “国家、民族与市场的共谋——韩国“干细胞”神话的演绎与破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 2006年第9期 26.朱虹, 2006年, “南京公园里的纪念圣地与私人娱乐—明古宫遗址上的探戈”, 《中国的消费革命》 2006年版 翻译 27.朱虹, 2006年, “练双慧眼看社会”, 《高校招生》 2006年第7/8合刊,P51-52; 28.朱虹, 2004年, “大学校园:二元结构的延伸与城乡文化的冲突——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反思”, 《探索与争鸣》CSSCI 2004年第4期 29.朱虹, 2004年, “打工妹的城市社会化”,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4年第6期 全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30.朱虹, 2003, “SARS危机:卫生防御体系的断裂与重构”, 《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3年第5期 31.朱虹, 2003, “日常生活与互动”, 《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童星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朱虹, 2001年, “乡村宗族文化兴起的社会学分析”, 《学海》CSSCI 2001年第5期 该文主要观点被《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摘录 33.李幸、朱虹, 2001年, “她世纪”, 《新周刊》 2001年3月,第101期。 34.朱虹, 2001, “ 结构性动因和地方政府法团化”, 《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1年八月号 全文被《世纪中国》杂志转载

厉害。1、朱虹,女,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发布过三十余篇的学术论文,论文多次被全文转摘。2、并且于2008年获得过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曾远赴很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朱虹担任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等,非常厉害。

虹口论文发表

可以发初中化学教学相关的教育专刊,当然也可以发综合刊,不过相对水一些

近年来,学习以《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需求和学生特长为方向,积极构建“课程多元有效、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学校课改教改联动,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规范执行课程方案,提升教学质量,高考达线率基本是100%。研究型课程是学校的强项,我们曾举办上海市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研讨专场。虹口区高中投档分数线 年份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最低分数线 语数外 数学 语文 2015年10328 继光高级 518.5 371.5 113.0 125.0 2014年10328继光高级543.0384.0130.0127.0 2013年10328继光高级554.5398.0136.0128.0 2014年,上海市校足联盟高中女子杯赛落幕 虹口区(继光)勇夺第四名。 2012年,该校李星仪、卜厉驹、崔洪捷、周豪杰、成磊五位同学代表参加了2012格致赢家之校际对抗赛《聪明格》比赛,获得校际对抗赛中学组二等奖。 2011年5月学生荣誉榜 时间 级别 姓名 获奖项目 颁 发 单 位 2011.5 全国 纪梦窈 第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学组优胜奖(指导老师:黄政虹) 中国教育学会等8单位 2011.5 全国 刘弈斐 第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学组优胜奖(指导老师:仲秋) 中国教育学会等8单位 2011.5 全国 曹丽娜 第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学组优胜奖(指导老师:施泓超) 中国教育学会等8单位 2011.5 全国 柯孙一 第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学组优胜奖(指导老师:冯婉华) 中国教育学会等8单位 2011.5 全国 陈玉昕 第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学组优胜奖(指导老师:金文) 中国教育学会等8单位 2011年10月:郁季星同学荣获2011年“中国知网杯”全国中小学数字阅读活动征文比赛三等奖(指导老师:陆惠珍、严永华)成佳菲同学荣获2011年“中国知网杯”全国中小学数字阅读活动征文比赛三等奖(指导老师:陆惠珍、严永华) 2012年4月:周如意同学荣获虹口区第二十三届中学生劳动技能竞赛(金钟奖)《电子技术》二等奖黎升同学荣获虹口区第二十三届中学生劳动技能竞赛(金钟奖)《光电轨迹小车竞速》一等奖张亚森同学荣获第2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指导老师:田良根)张浩昕同学荣获第2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指导老师:田良根) 2014年11月22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闭幕式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该校陶旻荻老师荣获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2010年3月,虹口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陈善军论文《对我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发表于《虹口教育》1月专辑 ;2010年1月,虹口区骨干教师黄玉文荣获上海市中学研究型课程初中组说课比赛一等奖。 该校先后荣获全国图书馆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上海市五一巾帼集体等荣誉 。2013年11月9日,东方绿舟举办的第六届“上海市中小学师生识险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展示活动”中,该校荣获“二等奖”,并争得了“优秀组织奖”。 “2013虹口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先进表彰会”上,该校荣获“区先进集体”称号。

放射技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研究探讨患者对放射科技师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加强放射科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我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放射科技师年终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回顾过去的20xx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配合上海市“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主题活动,按照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分解量化指标要求,以二级医院复审为重心,我科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各级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全科人员同心同德圆满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科室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

科室不断地强化管理,完善了放射科诊疗质量控制核心组及质量管理组人员的构成,形成一套以科主任为核心,分组工作,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组长、核心组成员、党团员作用,加强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全面更新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做到耐心细致,按时给病人发阅诊断报告,做到灵活掌握“急诊急发”的诊断理念,最大程度满足病人的需求。

二、医疗运行指标完成情况

1、工作量:

普放:36451人次

CT:17925人次

MRI:7583人次

体检:14702人次

肿瘤介入:25人次

冠状动脉造影:36人次

脑血管造影:29人次

心脏起搏器:25人次

2、经济收入:合计为11106614.00元。工作量较去年同期增加5237人次,毛收入增加61314元(普放人次及收入减少,介入收入增加,CT和MRI人次及收入均增加)。

三、医疗质量情况

今年的卫生系统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工作检查中,我科取得了满分的优异成绩。在20xx年市质控检查中,也得到了检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面对繁重工作,我们没有丝毫的放松,严把好质量关,医疗质量严格执行上海市放射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条例及医教科的各项要求,科室除在日常工作中寻找差距外,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外,为了确保医疗安全,20xx年科室全科同仁做到:

1、严格按照上海市放射质量控制中心下达的各项诊疗标准及科室建立的各项质控制度进行工作,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限期整改。做到不合格的照片不出门,不合格的报告不放手。

2、诊断质量方面:坚持每天集体读片制度,集思广益,提高准确性。报告书写严格按照质控中心条例的要求,实行两级医生负责制,每份报告保证双签名,把好质量关。特殊疑难等病例,上报科主任讨论;急诊临时报告如有不符,必须做到及时通知病人或登门更正,做好解释工作以便患者及时就诊。

3、摄片质量方面:实行按级负责,医生、技术员双把关的方法。科核心组成员对照片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照片进行定期交流,分析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投照水平。全年度照片质量甲级片率平均79.9%,乙片率平均:19.9%,废片率平均:0.2%。大大超过诊疗常规及质控中心规定的质量标准。

四、临床业务学习、课题及论文完成情况

带动虹口区医学影像区域发展,在我院组织虹口区医学会放射学组活动,由学组组长周永明主任主讲《胃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受到虹口区广大放射工作者的欢迎。

对本科医师、技师,特别是住院医师及技术员,重点加强操作技能、业务学习和三基培训,交流新技术及业务,按时举行科室内小讲座,并定期检查、考核,以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所有医师按时参加全院业务学习及科室业务学习。科室每月对主治及以下医生的医疗业务学习进行考试,试卷留医教科存档。主治及以下医师人人参加并通过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试。

科研方面,市卫生局科研、区科委重大课题《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对照性研究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及预后的价值》和《MRI灌注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及预后价值研究》,已经申报成功并已经立项。与中痣科协合作的《复杂性肛瘘的MRI诊断》目前已结题。科室加强对疾病影像诊断的研究和总结,撰写多篇论文,《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影像学诊断一例》已发表在《中华妇产科杂志》,与五官科合作的《中耳胆脂瘤的MRI诊断》及《髌骨骨巨细胞瘤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已被《实用放射学杂志》录用,即将发表。

科室还努力开拓新业务、新业技术,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如:MRI检查(MRCP、MRU、MRA、PERFUSION、SWI、MRS等,CT检查(CTU、CTA、骨骼三维成像等)以及介入诊疗。特别是近期和脑血管病中心合作开展了脑血管造影及CT灌注成像检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期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科室建设和发展

1、硬件建设:在院领导及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推进床边摄片的数字化改革,两台移动DR机已安装到位,正进行调试、培训,准备取代老的移动CR机。一台全身DR机即将到货,年底内PACS系统将升级为3.0版本。

2、人才培养:科室采用读书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基础训练方式提高业务技能,选送外出进修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方式,掌握本专业业务动态,利用在职培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今年重点培养MRI医、技、护人员及乳腺诊断人员,为本院MRI及乳腺的业务开展打好扎实的基础。全年科内业务讲座24次,3人外出进修,1人来我科进修,31人次参加7个大型学术会议,1人获得乳腺诊断上岗证,1人研究生进修班在读,2人研究生进修班结业,其中还有1人是青年骨干导师制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

六、科室精神文明建设

在院部领导下,积极带领全科同志学习政治、钻研业务、学规学法,使全科同志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强化业务技能。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放射科的服务满意度逐步上升,在区、市的多次行风检查及服务满意度测评中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科室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医患关系,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科室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参与“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及工作环境,加强门、急诊及窗口的工作力度,坚持巡回服务工作制度,最大限度满足病员的需求。在日常工作中科室始终把关心职工生活作为重点之一,经常在工作之余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为了完成日常诊疗任务,加班加点变成了常态,不少职工还患上了高血压、颈椎病、白内障等职业病。大家尽心尽职的、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科室X线诊断报告还存在个别描述不全及漏诊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诊断正确率。

2、磁共振候诊室空间较小,不能满足日常病人候诊需要,希望能进行扩建服务广大病员。

3、DSA打包室墙壁霉烂,不符合质控要求,请求院部妥善处理。

八、20xx年工作计划

1、积极做好二甲医院评审工作及放射质控工作。按照二甲甲等评审工作安排及要求,全力以赴,积极备查,争取质控检查结果虹口区排名第一,全市同级医院排名前1/3,不拖二甲医院评审工作的后腿。

2、积极申请更新老化设备,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做好患者常规诊疗工作。

3、构建数字化放射科。升级PACS3.0系统,将临床的放射检查申请、全院的读片及放射诊断数字化、网络化。

4、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断水平。

5、想方设法多检查、多诊治。扩展16排螺旋CT、MRI及介入治疗的业务范围及工作量,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室职工的福利待遇,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6、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培养,特别是乳腺钼靶、DSA和MRI的医、技力量,采取多种形式,点面结合,鼓励个人奋发精神,业务冒尖,形成和谐的竞争氛围。

20xx年是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也是卫生系统继“医院管理年”和“双优一满意”活动后创建平安医院和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提升医院质量关键的一年。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规范医德医风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本人一直把加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首先,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科学发展实践观,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工作中能够讲大局、讲原则。其次,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积极参加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工作中遵循医师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不以医谋私。最后,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关心集体,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爱岗敬业,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有水平,那他的医疗技术就会止步不前,更谈不上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现代医学进入到了技术领域和人文的深层次境界,优质的服务必然离不开优质的医疗水平,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技术过硬。本人爱岗敬业,事业心强,熟悉科内各种检查设备的操作使用。在科内能胜任主治医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报告审核任务,晨会读片中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毫无保留地传、帮、带科室年轻同志成长,及时做好放射质控疑难病例的定期随访及手术追踪记录,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互尊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了解放射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积极参与网上影像学习、交流和疑难病例的讨论。定期参加继教充电,从而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用于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诊断水平走在科室前列。今年在没有磁共振设备和未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通过自学顺利通过了全国大型医疗设备诊断上岗证考试。我对畸形性骨炎、腹茧症和家族性骨干发育异常等疑难病例的确诊解除了病人多年的思想顾虑和无谓的奔波求医,给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沟通交流,和谐医患关系

本人工作尽心尽责,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准则,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接待病人热情主动、文明礼貌,不“生、冷、硬、顶、推”,不与病人争吵。站在病人角度换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配合医院绿色通道合理优化检查流程,尽量缩短检查及取片时间。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安全意识强,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规范操作每一次检查,仔细阅读每一张片子,认真书写每一份报告。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取得病人信任,多次协调和化解了几起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投诉,给科室和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遵守医德规范要求,坚决响应反商业贿赂,廉洁行医、严以律已,自觉做到“八不准”和“十个严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找差距、找不足,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独丝难以成线,独木难以成林。其实,我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领导们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正是有了“我们”这个大集体,让我对工作充满激情,更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服务无止境的道理,仍将一如既往地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明年当以进修为契机,争取在德、能、勤、绩等多方面收获更多,做一名出色的白衣战士,为医院和广大患者多作贡献。

我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学影像医生,兼负普放与CT的技术操作及诊断工作,责任繁重且琐碎。现将这年职责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放射工作。

在这三年里琐碎的事情很多,我的工作也像大家想的那样每天在重复着机械般的工作,但我没有简单去机械重复,对待每一个病人认真做好检查及诊断工作,最高限度要求自己,尽最大能力做到不误诊、漏诊,不出任何技术差错。同时也在不断贯彻院内的思想,工作不只是要把表面的东西做好,还要深入到里面去,看到真正的有内涵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好。工作之余认真做好科内相关器械的检修及保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器械设备故障原因所引起的损失;随着设备不断更新替换,认真学习、钻研,以最快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二、CT室工作。

自CT机投入使用至今,为开展更多的检查项目、最大限度利用设备,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探讨CT机的应用及操作;为减少误诊、漏诊,定制不同影响杂志及书籍,工作中若遇到解决不了的主动请教老师及上级同仁;因CT机老化等原因,设备经常出现不同故障,为不影响正常机器运转及收入,在技术工程师技术指导下认真做好检修工作,实在处理不行最快速度请求现场维修。

三、进修工作。

上半年我曾到医院放射科或CT室进修学习。在这期间我遵守各科室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与鉴别。

一般来说,论文发表流程如下:第一步,确定自己将要发表的论文内容,以及发表需求。第二步,选择与自己论文题材相关的期刊,核实期刊论文真伪。第三步,了解想要刊登的期刊的征稿的要求,阅读其刊登发表过的论文,看自己的论文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是否合适,其次,了解这些刊物的审稿周期等。第四步,将自己的的论文上传,通过国内的四大权威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查询核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