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关于易经的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2 22:43:46

关于易经的论文发表

找到相关期刊的网站,或者投稿方式,直接投稿到杂志社,等待那边回复采用结果即可

20世纪初,易学转轨之前奏(1900-1919)20世纪开初20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镇的易学,亦随之发生新旧交替,进入易学研究转轨的前奏期。清末易学名流俞樾于1906年逝世,他所著的《易贯》、《艮宦易说》、《邵易补原》、《易旁通变化论》、《周易互体徵》、《卦气值日考》等九种著作,很快就被人们置诸脑后,传统经学,曾经辉煌百代,而今己成为过眼云烟。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通论》中对《易经》的评论,代表清代学者对易学的权威定论,很快就被疑古派推翻,而代之以崭新的易学观。唐海宗《医易通说》(1910)继承发展明代医学家张介宾的医易思想,开拓易学研究新领域,在医易会通研究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易学认识不清,常把易学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来,甚至视为禁区,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易学研究逐渐兴起。1984年全国第一次周易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促进了易学研究的发展。之后,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为易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8月,中国第一个易学研究会——安阳周易研究会成立,标志中国易学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易学研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影响和震撼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易学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研究易学更是不乏其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国外的一些中国文化爱好者,均对易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据2012年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发起和编撰的《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大典--易学卷》收录,当代知名易学学者、爱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统地展示了当代易学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当代易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伟华,唐明邦,廖墨香,李书有,张志春,曾仕强等老一辈学者,同时也收录了象梁惟朝,裴翁,谢金龙,毛杰,周汉辉、侯典民等一大批青年学者,是当代易学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人物辞书,更是易学研究的时代鉴证。易学这一时期突出的易学家,无疑首推杭辛斋。他在狱中得名家指点,对《周易》有特殊领悟。他先后撰写了《学易笔谈》初集、二集,《读易条识》、《易楔》、《易数偶得》等七种著作,融会象数、义理,开拓新的象数易学理论,成为科学易的先驱者。他广泛引用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卦气、纳甲、爻辰、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力图贯通古今哲学、科学、乃至宗教思想。杭辛斋易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易学研究转轨过程中的博杂现象,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浅层会通,亦反映古代文化的蜕变过程。清末民初,展现清代易学余绪者尚有刘师培、马其昶、廖平等。他们的易学思想,在文化巨变中大都缺乏新意而为时代呼声所湮没。20世纪最初20年,易学同其他经学一样,面临历史批判的命运。“五四”新文化运动,易学转轨之初步(1919-194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严峻挑战,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新文化,迅速普及。易学研究转轨,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文易学脱颖而出。易学家们受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封建时代“以传解经”的经学注疏传统,开始用西方近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令人耳目一新。当时的易学哲学大体分两支。用近代西方哲学观点研究《周易》的,首推冯友兰及其《中国哲学史》(1930-1933),他以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周易》哲学,把易学哲学引进高等学府课堂,《周易》哲学令人刮目相看。朱谦之《周易哲学》(1923),用周易阴阳学说,论述宇宙生命的运动变化独具一格。吴康《周易大纲》(1938)、贾丰臻《易之哲学》(1941),都用《周易》原理及象数,论述宇宙运动的永恒性。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坚持西方学术观点,看重《周易》蕴涵的中国古代的宇宙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五四”以后成为新方向,实为以科学方法研《易》的拓荒期。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1927)、《周易之制作时代》(写于1935年),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周易》的开山之作,在学术界颇具影响。他最先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中国奴隶社会中渔猎、牧畜、商旅、耕种、工艺等方面的社会生活。苏渊雷《周易会通》(1934)、金景芳《易通》(1941)亦相继以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分析《周易》哲学思想。宣扬民主精神与社会革新思想。由于他们的努力,《周易》理论研究同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相适应。 以史证易,开拓易学研究新视野。是《周易》研究的又一新方向。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1926)、《论周易系辞传中现象制器的故事》(1930)以考古学方法研究《周易》,论证《周易》的作者及其产生的时代,将千百年来的经学研究方法远远抛在后面;胡朴安《周易古史观》(1942)、徐世大《周易阐微》(1947),力图从《周易》卦交辞中捕捉史影,以史事证明《周易》卦爻辞的文化内涵,思路开阔,但不乏牵附之处。易学训诂,别开生面。《周易》一书,文字大奥,向你难读。于省吾、闻一多、高亨等,力图结合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学知识,对《周易》卦爻辞所涉及的名物、民俗作考释,还《周易》以本人而目。于省吾《周易新证》(1937)、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1941)、高亨《周易古经通说》《1943)、对《周易》的名称,性质;生产时代,卦爻辞所反映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古代风俗习惯,—一根据古文字、古文献作了考证、注释。他们既不重象数,亦不专谈义理,只在训诂释名、钧沉史事上下功夫,为后学者铺平前进道路。科学易破块启蒙。乃20世纪易学的新发展。受国外莱布尼兹、玻尔等著名科学家对《周易》象数青睐的影响,中国少近代科学家,独开新风,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亦以易学象数解释近代科学的某些原理,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易著作,为易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沈仲涛《易卦与代数之定律》)(1924)、《易卦与科学》(1934),成为科学易的拓荒之作。他认为《周易》的每一卦,如同代数几何中的公式,在物理学、天文学中都有妙用。他的著作以英文发表,国内影响不大。造成较大影响的是薜学潜《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1937)、《超相对论》(为前书之普及本,1964年在台湾重版时改名《易经数理科学新解》)。此书将易学原理归结为易卦方阵演变定律。认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狄拉克方阵算学,以及物质波、量子力学诸定律,都可同易方阵定律契合,此书一出,在易学界和科学界产生极大反响。他主张:“吾愿今之学者治《易》求诸物理,而治物理者求诸八卦。”治科学易者蔚然成风,盖由此时开端。二十世纪中叶,易学沉寂三十年(1949-1979)1949年后,对传统思想文化实行批判继承。直到60年代初,才在学术界掀起关于《周易》的一次学术讨论。北京大学哲学系冯友兰教授。率先发表易学论文,《易传的哲学思想》(1960)、《易经的哲学思想》(1961)。接着任继愈、李镜池、李景春、高亨、繁星等纷纷响应,掀起了关于《周易》成书的年代。《周易》的性质,《周易》的哲学思想等学术讨论。1961年李景春发表了《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接着发表续篇(1963),高亨亦发表《周易杂论》(1962)、新版《周易古经今注》(1962)。自1963年起。易学讨论转向《周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个别人物借口反对将《周易》思想现代化,着意把学术讨论引向政治思想批判,传布极左思潮,使这场易学讨论迅速陷于夭折,留下极坏的思想影响。本来在易学讨论中,学者们正准备整理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如尚秉和《周易尚氏学》1963年编成,李锐地《周易探源》,亦于1963年编定,都未来得及出版,就被压下,直到80年代才得以问世。1975年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出版,可谓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由于学术界极左思潮作祟,学者们坚持“潜龙勿用”原则,易学研究实际上形成三十年沉寂的局面。个别学者仍在辛勤耕耘,熊十力的《乾坤衍》,是在1961年问世的,但在学术界并未造成影响。这一时期值得重视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出土。不过关于《帛书周易》的校释及研究成果,直到12年后才公之于世,当时并未形成研究热潮。20世纪晚期,易学空前兴盛(1979-1999)20世纪80年代,易学研究出乎意料地迎来了空前兴盛的局面。1984年在武汉召开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1987年在济南举行第一次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同时掀起了“周易热”。易学队伍不断扩大,周易学会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建立,易学著作、易学刊物纷纷出版,学术研讨会年年举办,甚至一年多次举行,易学研究不断开拓新领域。易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周易》今译今注,百花齐放。近十余年来,《周易》今译、今注,不断翻新。李镜池《周易通义》(1981)、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1984)、高亨《周易古经今注》(1984年重版)是第一批注译著作,为易学研究提供了急需读物。1987年,同时有两部新注本出版:宋祚胤《周易注释与考辨》、沙少海《易卦浅释》。此后,随着“周易热”的发展,陆续有新注译本问世,黄寿棋、张善文的《周易译注》(1989)、金景芳的《周易全解》(1989)、周振甫的《周易译注》(1991)、唐明邦主编《周易评注》(1996)。这批注译本,其注释的深度和精度都大有进步,反映了《周易》研究的新水平。刘大钧、林忠军的《周易古经白话解》(1989)、高占全的《周易与风水》、《周易传文白话解》(1993),徐于宏《周易全译》(1991)、邓球柏《白话易经》(1993),陈德达、杨树帆的《周易入门》(1999),为广大易学爱好者提供了入门读本。对易学普及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新涌现了各种《周易》经传注译本,有的长于文字考订,有的长于训诂诠释,有的长于理论评析,创立了《周易》注释的新体例,对《周易》的思想文化内涵,作出多学科、多角度的诠释。二、人文易空前繁荣。 《周易》的哲学思想,自“五四”以来,就深受重视。冯友兰在致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的《代祝辞》中,称周易哲学为富有辩证思维的“字宙代数学”。“周易热”中首先突出的是《周易》哲学思想。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1980)、吕绍纲《周易阅微》(1991),张祥平《易与人类思维》(1992),罗炽主编的《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1994)、张吉良《周易哲学和古代社会思想》(1996)、唐明邦《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1999),都着力于剖析《周易》哲学,特别看重其以象数思维为特征的民族思维方式。李廉《周易的思维与逻辑》(1994)着力探讨《周易》理论体系的逻辑问题。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周易》哲学作唯心或唯物的性质判定,而深入探讨《周易》所启示的民族思维方法及其特色,探讨其自然哲学、历史哲学和逻辑思维的固有特征。《周易》美学思想受到重视,刘纲纪《周易美学》(1992)、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1997),刘纲纪、范明华《易学与美学》(1997),对《周易》美学思想的掘发,填补了易学中的空白。关于《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审视和分析。刘大钧《周易概论》(1986),宋柞胤《周易新论》(1982),王振复《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郭树森、张吉良主编《大道之源——周易与中国文化》(1993),罗炽主编《中华易文化传统导论》(1995),翟廷*《周易与华夏文明》(1995),周山《周易文化论》(1994),胡道静、戚文主编《周易十日谈》(1992),从不同角度阐述《周易》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贡献。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1995),发掘了周易卦爻辞中蕴涵的古代诗歌。程振清、何成正《太极思维与现代管理》(1993),周豹荣《周易与现代经济科学》(1989),段长山主编(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1991),余敦康主编《易学与管理》(1997),对《周易》的经世思想、管理思想作了全面阐述,突显了《周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周易》和易学研究对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成为新时期易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安阳、庐山、西安等地多次学术研讨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入深讨。刘大钧主编《大易集成》(1991)、《大易集要》(1994),《大易集述》(1998),段长山主编《周易与现代化》第一辑(1992)、第二辑(1993),《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1994),朱伯主编《易学基础教程》(1993)唐明邦主编《周易纵横录》(1986),郑万耕、赵建功《周易与现代文化》(1999),张吉良《周易通演》(1999),王炎升《周易经世学新论》(1999),都论述了《周易》和历代易学思想,对新时期人们营建进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古为今用的启迪作用,对提高民族文化思想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姜国柱《周易与兵法》(1997),为易学与现代化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尤其是北师大易学文化研究中心对于易学的传播与弘扬起到了巨大作用,令人瞩目。易学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1984年在《文物》上公开发表六十四卦经文,同时发表张政*《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帛书周易》(1984),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帛书周易》研究,成为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1987)、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1992),韩仲民《帛易略说》(1997),是第一批学术研究成果。事隔10年之后,帛书周易传文开始发表,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1993)、第六辑(1995),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1995),公开发表《帛书易传释文》,共有《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六篇。从此,张岱年、饶宗颐、严灵峰、朱伯*、张政*、李学勤、余敦康、张立文、陈鼓应、廖名春、张涛等纷纷发表论文,掀起《帛书周易》研究新高潮。邵国轩《邵氏易数》(1998)对《梅花易数》的内容、结构、成书年代、卦序特点、学术渊源等问题都作了论述。1994年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参看丁四新著《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书。20世纪80年代。1980年《考古学报》上发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1984年为武汉召开的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易辨—一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首次提出“数字卦”问题,主张八卦符号沿于上古占篮记录的数字符号。徐锡台、韩仲民等办发表论文阐述此观点。为八卦起源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三、科学易巽军突起《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不少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1987)、李树菁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1990)、丘亮辉主编《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1993)、徐道一《周易科学观》(1992)、顾明《周易象数图说)(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数学》(1995)、董光壁《易学与科技》(1997)、韩增禄《易学与建筑》(1997)、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1989)、商桂的《易索》(1998)、邵国轩的《邵氏易数》(1998)、何世强《易学与数学》(1999),罗翊重《易经象数学概论》(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数模式同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周易》的太极思维,阴阳观念。对称法则,互补原理等对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作用,显示了《周易》这一“宇宙代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此同时,江国梁《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1990),邬恩溥《周易——中国古代的世界图式》(1988),黄寿棋、张善文选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集(1990),刘振修《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1993)等著作,着重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周易》同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召开过多次关于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邹学嘉、邹成永《中国医易学》(1987)、杨力《周易与中医学》(1989)、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医易会通精义》(1991)、刘杰、袁峻《中国八卦医学》(1995)、黄自元《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1989)、刘长林《易学与养生》(1997)等著作,对医易会通思想、易学与养生法则作了全面而透彻的论述。《周易》与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多次举办关于周易与风水文化学术研讨会,邵国轩《时尚健康人居堪舆法》(1999)、《邵氏易数》(1998)、《传统风水与现代建筑》等著作,对易学思想与现代建筑风水规划做了全面的论述。易学科学易的巽军突起,支持者、参与者大有人在,持批评态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学科学史纲》(1993)对科学易与易科学作了正确介定,论述了易学与中国科学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学的困境,提出了易学的科学再造等新思路。四、象数易复苏、易学史开卷。80年代以前,象数易一直处于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对易象有专门研究外,不少易学家表明他们的研究不及象数。义理易得到弘扬,象数易无人问津。80年代以后,情况逐步改观,研究周易象数者,除一些科学家外,已有学者专门从事。钱世明《易象通说》(1989)、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一集(1996)等,对象数易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探讨,象数易同科学易的关系作了分析与展望。易图亦随之受到特别重视。欧阳红《易图新辨》(1996)、李申《易学与易图》(1997)对易国作了深入研究,正确评述易图在易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在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大为兴盛的学术氛围里,易学史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学哲学史》一至四卷(1986-1989),对易学哲学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剖析,为易学史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典范。廖名春等编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郑万耕《易学源流》(1997),亦对易学发展历程作了简明论述。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1991)、王兴业《三坟易探微》(1998),对易学前史的评析,予人以深刻启迪。易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开展。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1987)、梁绍辉《周敦颐评传》(1994)、卢央《京房评传》(1998)、邵国轩《邵雍评传》(1998)、《邵雍全书注释》(1999),是对古代著名易学家进行个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为今后易学名家个案研究,开辟了广阔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五、《周易》辞书蔚为大观。中国易学史上,80年代以前,没有一部《周易》辞典。随着“周易热”的高涨,《周易》爱好者日益增多,人们普遍要求编撰可靠的《周易》辞典,以应初学及研究之急需。多种《周易》辞书应运而生。几部辞典几乎同时问世。萧元主编《周易大辞典》、吕绍纲主编《周易辞典》、张其成主编《易学大辞典》、张善文编《周易辞典》,均于1992年出版。任华主编、卢叔度审定《周易大辞典》(1993)、朱伯主编《易学知识通览》(1993)、张其成主编《易经应用大百科》(1994),为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学知识,填补了辞书和易学史上的一大空白。新世纪初河北承德袁东峰老师对易学更是大力探索,用数学、哲学、国学等综合自行研究,著述了《袁东峰讲国学易学》等书籍,其中大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易学相互地结合了起来。

可以到国际易学联合会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官网参考一下。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关于易经公开发表的论文

我读《易经》:谈谈乾坤两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坤是整部《易经》的核心,是易经大厦的两根顶梁柱,少了哪一根,它都有坍塌的危险。我读过几本关于易经的著作,对它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越来越趋于真实。最开始也以为它是一本专注于算命的占卜书,是算命先生的看家宝典。如今,我早已明白事实并非如此,它的预测功能更多的强调人为,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积极动作,而非听天由命的消极状态。其中没有绝对的“盖棺定论”式的判词,没有对“旦夕祸福”的绝对宣判和保证。其实占卜的本意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基本上明白了易经的真相。下面我们逐爻来看一下其中蕴含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辨析:乾坤两卦的初九都是讲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当前的形势,不可妄动。乾主要强调在不成熟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要把功夫花在修炼内功上来,属于“厚积薄发”中的厚积阶段。坤卦主要强调在危机面前,要未雨绸缪。见霜而为履冰甚至破冰做准备。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没有十年寒窗的磨练哪来金榜题名的荣耀呢?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辨析:“一鸣惊人”的捷径或许是权威人士的举荐,当初许劭(东汉末年的人才鉴定专家)给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曹操的崭露头角打通了道路。我们可以从更广义的层面上理解这条内容,就是要广结人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一个篱笆的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这张网上的节点多少,结实是最重要的,否则必然适得其反。坤卦主要侧重于灌输做人的道理,正直、讲原则、大度(外圆内方),这对于建立人际关系网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则,正如孔夫子所言:人无信不立。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努力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读书、做功课,多来几遍道理就出来了。这就是成功者常说的捷径,关键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坤卦主要强调要找准主心骨,不可随大流,即抓住主要矛盾。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就输在这方面,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两者都悄悄地溜走了。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辨析:乾坤两卦的这一爻都主要讲蓄藏、隐忍的策略,跃要把握时机,渊要找对地方。这对矛盾一直伴随我们的成长过程,无论大小深浅,人生总免不了浮沉。浮的动机往往过于强烈,沉的智慧则常常不足。而要想达到“括囊”(沉默是金)或是“在渊”的境界则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坤: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辨析:乾卦这一爻属于“厚积薄发”中的薄发阶段,高高在上,至尊无比。这里的大人很有味道,我觉得理解为人民大众更为恰当,人民好比摩天大楼的地基,一旦被腐蚀,一切都将再度归于地平线。王朝的更迭最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希望如今的“在天者”不要忽视真正的“大人”,呜呼哀哉!希望而已。坤卦主要讲谦虚的道理,与上一爻蓄藏的道理是相通的,其实整个坤卦贯穿的精神就是顺,就是谦。满招损,谦得益,下属最好不要抢领导的风头,一旦上了“在天者”的黑名单那就得不偿失了。乾: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辨析: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每每都会坠入它的循环。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坤: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团队的重要性,群龙无首,往往会导致混乱的状态,但在特定的阶段往往又使得秩序井然。坤卦主要强调善始善终的道理,说到底坚持才是硬道理。以上的见解似乎过于笼统,也有点简单。但是只要老老实实做了,有何必被冗繁的动机束缚呢。自己本科时写过一篇这样的论文,可惜当时是手写的,没保存下来。这篇是之后读书的过程中在博客里写的日志,可能不太切合你的要求,不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20世纪初,易学转轨之前奏(1900-1919)20世纪开初20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镇的易学,亦随之发生新旧交替,进入易学研究转轨的前奏期。清末易学名流俞樾于1906年逝世,他所著的《易贯》、《艮宦易说》、《邵易补原》、《易旁通变化论》、《周易互体徵》、《卦气值日考》等九种著作,很快就被人们置诸脑后,传统经学,曾经辉煌百代,而今己成为过眼云烟。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通论》中对《易经》的评论,代表清代学者对易学的权威定论,很快就被疑古派推翻,而代之以崭新的易学观。唐海宗《医易通说》(1910)继承发展明代医学家张介宾的医易思想,开拓易学研究新领域,在医易会通研究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易学认识不清,常把易学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来,甚至视为禁区,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易学研究逐渐兴起。1984年全国第一次周易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促进了易学研究的发展。之后,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为易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8月,中国第一个易学研究会——安阳周易研究会成立,标志中国易学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易学研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影响和震撼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易学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研究易学更是不乏其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国外的一些中国文化爱好者,均对易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据2012年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发起和编撰的《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大典--易学卷》收录,当代知名易学学者、爱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统地展示了当代易学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当代易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伟华,唐明邦,廖墨香,李书有,张志春,曾仕强等老一辈学者,同时也收录了象梁惟朝,裴翁,谢金龙,毛杰,周汉辉、侯典民等一大批青年学者,是当代易学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人物辞书,更是易学研究的时代鉴证。易学这一时期突出的易学家,无疑首推杭辛斋。他在狱中得名家指点,对《周易》有特殊领悟。他先后撰写了《学易笔谈》初集、二集,《读易条识》、《易楔》、《易数偶得》等七种著作,融会象数、义理,开拓新的象数易学理论,成为科学易的先驱者。他广泛引用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卦气、纳甲、爻辰、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力图贯通古今哲学、科学、乃至宗教思想。杭辛斋易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易学研究转轨过程中的博杂现象,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浅层会通,亦反映古代文化的蜕变过程。清末民初,展现清代易学余绪者尚有刘师培、马其昶、廖平等。他们的易学思想,在文化巨变中大都缺乏新意而为时代呼声所湮没。20世纪最初20年,易学同其他经学一样,面临历史批判的命运。“五四”新文化运动,易学转轨之初步(1919-194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严峻挑战,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新文化,迅速普及。易学研究转轨,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文易学脱颖而出。易学家们受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封建时代“以传解经”的经学注疏传统,开始用西方近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令人耳目一新。当时的易学哲学大体分两支。用近代西方哲学观点研究《周易》的,首推冯友兰及其《中国哲学史》(1930-1933),他以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周易》哲学,把易学哲学引进高等学府课堂,《周易》哲学令人刮目相看。朱谦之《周易哲学》(1923),用周易阴阳学说,论述宇宙生命的运动变化独具一格。吴康《周易大纲》(1938)、贾丰臻《易之哲学》(1941),都用《周易》原理及象数,论述宇宙运动的永恒性。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坚持西方学术观点,看重《周易》蕴涵的中国古代的宇宙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五四”以后成为新方向,实为以科学方法研《易》的拓荒期。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1927)、《周易之制作时代》(写于1935年),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周易》的开山之作,在学术界颇具影响。他最先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中国奴隶社会中渔猎、牧畜、商旅、耕种、工艺等方面的社会生活。苏渊雷《周易会通》(1934)、金景芳《易通》(1941)亦相继以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分析《周易》哲学思想。宣扬民主精神与社会革新思想。由于他们的努力,《周易》理论研究同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相适应。 以史证易,开拓易学研究新视野。是《周易》研究的又一新方向。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1926)、《论周易系辞传中现象制器的故事》(1930)以考古学方法研究《周易》,论证《周易》的作者及其产生的时代,将千百年来的经学研究方法远远抛在后面;胡朴安《周易古史观》(1942)、徐世大《周易阐微》(1947),力图从《周易》卦交辞中捕捉史影,以史事证明《周易》卦爻辞的文化内涵,思路开阔,但不乏牵附之处。易学训诂,别开生面。《周易》一书,文字大奥,向你难读。于省吾、闻一多、高亨等,力图结合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学知识,对《周易》卦爻辞所涉及的名物、民俗作考释,还《周易》以本人而目。于省吾《周易新证》(1937)、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1941)、高亨《周易古经通说》《1943)、对《周易》的名称,性质;生产时代,卦爻辞所反映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古代风俗习惯,—一根据古文字、古文献作了考证、注释。他们既不重象数,亦不专谈义理,只在训诂释名、钧沉史事上下功夫,为后学者铺平前进道路。科学易破块启蒙。乃20世纪易学的新发展。受国外莱布尼兹、玻尔等著名科学家对《周易》象数青睐的影响,中国少近代科学家,独开新风,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亦以易学象数解释近代科学的某些原理,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易著作,为易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沈仲涛《易卦与代数之定律》)(1924)、《易卦与科学》(1934),成为科学易的拓荒之作。他认为《周易》的每一卦,如同代数几何中的公式,在物理学、天文学中都有妙用。他的著作以英文发表,国内影响不大。造成较大影响的是薜学潜《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1937)、《超相对论》(为前书之普及本,1964年在台湾重版时改名《易经数理科学新解》)。此书将易学原理归结为易卦方阵演变定律。认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狄拉克方阵算学,以及物质波、量子力学诸定律,都可同易方阵定律契合,此书一出,在易学界和科学界产生极大反响。他主张:“吾愿今之学者治《易》求诸物理,而治物理者求诸八卦。”治科学易者蔚然成风,盖由此时开端。二十世纪中叶,易学沉寂三十年(1949-1979)1949年后,对传统思想文化实行批判继承。直到60年代初,才在学术界掀起关于《周易》的一次学术讨论。北京大学哲学系冯友兰教授。率先发表易学论文,《易传的哲学思想》(1960)、《易经的哲学思想》(1961)。接着任继愈、李镜池、李景春、高亨、繁星等纷纷响应,掀起了关于《周易》成书的年代。《周易》的性质,《周易》的哲学思想等学术讨论。1961年李景春发表了《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接着发表续篇(1963),高亨亦发表《周易杂论》(1962)、新版《周易古经今注》(1962)。自1963年起。易学讨论转向《周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个别人物借口反对将《周易》思想现代化,着意把学术讨论引向政治思想批判,传布极左思潮,使这场易学讨论迅速陷于夭折,留下极坏的思想影响。本来在易学讨论中,学者们正准备整理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如尚秉和《周易尚氏学》1963年编成,李锐地《周易探源》,亦于1963年编定,都未来得及出版,就被压下,直到80年代才得以问世。1975年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出版,可谓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由于学术界极左思潮作祟,学者们坚持“潜龙勿用”原则,易学研究实际上形成三十年沉寂的局面。个别学者仍在辛勤耕耘,熊十力的《乾坤衍》,是在1961年问世的,但在学术界并未造成影响。这一时期值得重视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出土。不过关于《帛书周易》的校释及研究成果,直到12年后才公之于世,当时并未形成研究热潮。20世纪晚期,易学空前兴盛(1979-1999)20世纪80年代,易学研究出乎意料地迎来了空前兴盛的局面。1984年在武汉召开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1987年在济南举行第一次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同时掀起了“周易热”。易学队伍不断扩大,周易学会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建立,易学著作、易学刊物纷纷出版,学术研讨会年年举办,甚至一年多次举行,易学研究不断开拓新领域。易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周易》今译今注,百花齐放。近十余年来,《周易》今译、今注,不断翻新。李镜池《周易通义》(1981)、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1984)、高亨《周易古经今注》(1984年重版)是第一批注译著作,为易学研究提供了急需读物。1987年,同时有两部新注本出版:宋祚胤《周易注释与考辨》、沙少海《易卦浅释》。此后,随着“周易热”的发展,陆续有新注译本问世,黄寿棋、张善文的《周易译注》(1989)、金景芳的《周易全解》(1989)、周振甫的《周易译注》(1991)、唐明邦主编《周易评注》(1996)。这批注译本,其注释的深度和精度都大有进步,反映了《周易》研究的新水平。刘大钧、林忠军的《周易古经白话解》(1989)、高占全的《周易与风水》、《周易传文白话解》(1993),徐于宏《周易全译》(1991)、邓球柏《白话易经》(1993),陈德达、杨树帆的《周易入门》(1999),为广大易学爱好者提供了入门读本。对易学普及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新涌现了各种《周易》经传注译本,有的长于文字考订,有的长于训诂诠释,有的长于理论评析,创立了《周易》注释的新体例,对《周易》的思想文化内涵,作出多学科、多角度的诠释。二、人文易空前繁荣。 《周易》的哲学思想,自“五四”以来,就深受重视。冯友兰在致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的《代祝辞》中,称周易哲学为富有辩证思维的“字宙代数学”。“周易热”中首先突出的是《周易》哲学思想。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1980)、吕绍纲《周易阅微》(1991),张祥平《易与人类思维》(1992),罗炽主编的《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1994)、张吉良《周易哲学和古代社会思想》(1996)、唐明邦《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1999),都着力于剖析《周易》哲学,特别看重其以象数思维为特征的民族思维方式。李廉《周易的思维与逻辑》(1994)着力探讨《周易》理论体系的逻辑问题。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周易》哲学作唯心或唯物的性质判定,而深入探讨《周易》所启示的民族思维方法及其特色,探讨其自然哲学、历史哲学和逻辑思维的固有特征。《周易》美学思想受到重视,刘纲纪《周易美学》(1992)、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1997),刘纲纪、范明华《易学与美学》(1997),对《周易》美学思想的掘发,填补了易学中的空白。关于《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审视和分析。刘大钧《周易概论》(1986),宋柞胤《周易新论》(1982),王振复《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郭树森、张吉良主编《大道之源——周易与中国文化》(1993),罗炽主编《中华易文化传统导论》(1995),翟廷*《周易与华夏文明》(1995),周山《周易文化论》(1994),胡道静、戚文主编《周易十日谈》(1992),从不同角度阐述《周易》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贡献。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1995),发掘了周易卦爻辞中蕴涵的古代诗歌。程振清、何成正《太极思维与现代管理》(1993),周豹荣《周易与现代经济科学》(1989),段长山主编(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1991),余敦康主编《易学与管理》(1997),对《周易》的经世思想、管理思想作了全面阐述,突显了《周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周易》和易学研究对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成为新时期易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安阳、庐山、西安等地多次学术研讨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入深讨。刘大钧主编《大易集成》(1991)、《大易集要》(1994),《大易集述》(1998),段长山主编《周易与现代化》第一辑(1992)、第二辑(1993),《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1994),朱伯主编《易学基础教程》(1993)唐明邦主编《周易纵横录》(1986),郑万耕、赵建功《周易与现代文化》(1999),张吉良《周易通演》(1999),王炎升《周易经世学新论》(1999),都论述了《周易》和历代易学思想,对新时期人们营建进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古为今用的启迪作用,对提高民族文化思想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姜国柱《周易与兵法》(1997),为易学与现代化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尤其是北师大易学文化研究中心对于易学的传播与弘扬起到了巨大作用,令人瞩目。易学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1984年在《文物》上公开发表六十四卦经文,同时发表张政*《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帛书周易》(1984),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帛书周易》研究,成为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1987)、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1992),韩仲民《帛易略说》(1997),是第一批学术研究成果。事隔10年之后,帛书周易传文开始发表,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1993)、第六辑(1995),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1995),公开发表《帛书易传释文》,共有《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六篇。从此,张岱年、饶宗颐、严灵峰、朱伯*、张政*、李学勤、余敦康、张立文、陈鼓应、廖名春、张涛等纷纷发表论文,掀起《帛书周易》研究新高潮。邵国轩《邵氏易数》(1998)对《梅花易数》的内容、结构、成书年代、卦序特点、学术渊源等问题都作了论述。1994年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参看丁四新著《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书。20世纪80年代。1980年《考古学报》上发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1984年为武汉召开的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易辨—一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首次提出“数字卦”问题,主张八卦符号沿于上古占篮记录的数字符号。徐锡台、韩仲民等办发表论文阐述此观点。为八卦起源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三、科学易巽军突起《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不少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1987)、李树菁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1990)、丘亮辉主编《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1993)、徐道一《周易科学观》(1992)、顾明《周易象数图说)(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数学》(1995)、董光壁《易学与科技》(1997)、韩增禄《易学与建筑》(1997)、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1989)、商桂的《易索》(1998)、邵国轩的《邵氏易数》(1998)、何世强《易学与数学》(1999),罗翊重《易经象数学概论》(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数模式同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周易》的太极思维,阴阳观念。对称法则,互补原理等对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作用,显示了《周易》这一“宇宙代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此同时,江国梁《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1990),邬恩溥《周易——中国古代的世界图式》(1988),黄寿棋、张善文选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集(1990),刘振修《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1993)等著作,着重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周易》同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召开过多次关于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邹学嘉、邹成永《中国医易学》(1987)、杨力《周易与中医学》(1989)、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医易会通精义》(1991)、刘杰、袁峻《中国八卦医学》(1995)、黄自元《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1989)、刘长林《易学与养生》(1997)等著作,对医易会通思想、易学与养生法则作了全面而透彻的论述。《周易》与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多次举办关于周易与风水文化学术研讨会,邵国轩《时尚健康人居堪舆法》(1999)、《邵氏易数》(1998)、《传统风水与现代建筑》等著作,对易学思想与现代建筑风水规划做了全面的论述。易学科学易的巽军突起,支持者、参与者大有人在,持批评态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学科学史纲》(1993)对科学易与易科学作了正确介定,论述了易学与中国科学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学的困境,提出了易学的科学再造等新思路。四、象数易复苏、易学史开卷。80年代以前,象数易一直处于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对易象有专门研究外,不少易学家表明他们的研究不及象数。义理易得到弘扬,象数易无人问津。80年代以后,情况逐步改观,研究周易象数者,除一些科学家外,已有学者专门从事。钱世明《易象通说》(1989)、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一集(1996)等,对象数易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探讨,象数易同科学易的关系作了分析与展望。易图亦随之受到特别重视。欧阳红《易图新辨》(1996)、李申《易学与易图》(1997)对易国作了深入研究,正确评述易图在易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在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大为兴盛的学术氛围里,易学史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学哲学史》一至四卷(1986-1989),对易学哲学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剖析,为易学史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典范。廖名春等编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郑万耕《易学源流》(1997),亦对易学发展历程作了简明论述。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1991)、王兴业《三坟易探微》(1998),对易学前史的评析,予人以深刻启迪。易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开展。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1987)、梁绍辉《周敦颐评传》(1994)、卢央《京房评传》(1998)、邵国轩《邵雍评传》(1998)、《邵雍全书注释》(1999),是对古代著名易学家进行个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为今后易学名家个案研究,开辟了广阔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五、《周易》辞书蔚为大观。中国易学史上,80年代以前,没有一部《周易》辞典。随着“周易热”的高涨,《周易》爱好者日益增多,人们普遍要求编撰可靠的《周易》辞典,以应初学及研究之急需。多种《周易》辞书应运而生。几部辞典几乎同时问世。萧元主编《周易大辞典》、吕绍纲主编《周易辞典》、张其成主编《易学大辞典》、张善文编《周易辞典》,均于1992年出版。任华主编、卢叔度审定《周易大辞典》(1993)、朱伯主编《易学知识通览》(1993)、张其成主编《易经应用大百科》(1994),为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学知识,填补了辞书和易学史上的一大空白。新世纪初河北承德袁东峰老师对易学更是大力探索,用数学、哲学、国学等综合自行研究,著述了《袁东峰讲国学易学》等书籍,其中大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易学相互地结合了起来。

关于财经的论文发表

期刊其实还是有不少的,可以自己直接投稿,版面费少!

经济学论文发表,省级以上常见的期刊有《中国商贸》、《财经界》、《商业文化》、《新财经》、《金融经济》、《中国城市经济》等等。一般如果你自己向期刊社亲自投稿,那么审核时间会比较长,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半年多不等,而且期刊的级别越高所需的时间可能越长。你想在年底前发表文章,那你可以找专门的论文代理网站,让他们帮你投稿,因为论文代理和很多期刊社都有长期合作,通过他们投稿能让文章比较容易通过审核而且审核时间较短,一般两个月内就能发表。当然要做运营时间比较长的大网站,如论文时代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你现在这样的情况 我建议你发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发核心的话有几个问题:一是周期很长,审稿时间是一个月,发表周期一般是6-8个月,时间上来不及;二是核心期刊对作者要求高,有的甚至要博士,副教授;三是价格比较高,估计你也难承受。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审稿大约一周左右,这方面的期刊应该很多的。发表周期一般是1-3个月,时间上来得及。现在出版社都不敢私自接作者的文章,现在抓得很严,我建议你还是找代理公司。因为我之前也是疯狂的找人家杂志社的联系方式,基本很多都找不到,找到了有的也不给你发。我郁闷的要死!然后我又找了很多家代理问的,像中国期刊库、中国论文榜、发表吧、这些网站还不错,我最后还是决定在中国期刊库(zgqkk)发了,他们是属于半官方的,网站看起来就很正规,美工也不错,尤其客服态度很好。我都觉得我自己烦了,客服都没有嫌犯,有的网站的客服态度很差的,这个我深深体会到的。这是我的经验,跟你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用。

经济学普刊,2月份前发表,时间还算充足,有需要见下方。

关于财经论文的发表

论文最主要要有创新性,

普刊不行的,核心好点。

你找正规的daifa机会大点。

一般在一些金融类的期刊发表就可以了。你专业不对口有的刊物不会录用你的文章的。一般你时间特长也就2左右,你自己可以找杂志社。不过有时候文章审核也不一定通过。而且还要给钱。还有你就是找代理。让别人帮你发表,一般他们在杂志社都有熟人。这样你可以直接发表。这样的公司网站有很多。如:携手论文网,诚信论文发表网(cxlw027),红袖添香论文网……等等一些网站。 《理财·金融版》 《商情 财经研究》 《财经界》 《现代经济探讨》 《中国经贸导刊》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湖北财税》(理论版) 《财会研究》 《新会计》 《中国农业会计》 ……

发表在网站上没有意义,只能不断地被他人抄袭,但发表在杂志上通常是要出版面费才行。

到刊物网上问问,今年4月份我在他们那发表过一篇,还不错。

关于经济师的论文发表

1、高级经济师评审一般要求申报人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上发表专业著作或论文,方可参加评审。2、评审一般需要发表1-4篇论文,各省对论文发表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一般来说文章字数在2000~5000 字左右,需发表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

高级经济师论文在哪里发?搜:论文取消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各种职称政策,都在下面文章里。搜:《河南职称论文大学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网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郑州职称论文大学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经济师考试论文网158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经济师考试网158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被网上假冒已更名》《全国论文办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总结的职称评审经验和错误行为》《标【广告】的各种郑州论文和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商业推广多是假冒子不在郑州》《全国论文导师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师郑州文力教授被假冒到只能公开电话的程度》《找全国论文导师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师郑州文力教授只能记住搜“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搜后翻到百度360搜狗58-68页。领导说只能搜“下面任何关键词+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翻到百度360搜狗58-68页,都能找到对应信息。关键词:论文、高级职称、企业管理、企业培训、企业咨询、高管教练、领导力、管理沟通、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职业经理人成长......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等任何职称。即:搜: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可查论文期刊、重复率等所有要求;搜:高级职称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可查高级职称论文期刊、重复率等所有要求;搜:高级经济师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可查报考评审条件、考试科目等所有要求;搜:高级经济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可查论文范文、选题、发表期刊要求等全部信息;......搜: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可查课程、老师等全部信息......以高级会计师为例,介绍搜索方法。搜:高级会计师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能找到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论文等全部信息。把“会计”换成“经济、审计、统计等任何职称”再搜,都能找到答案。搜:高级会计师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论文范文、选题、发表要求、字数要求等任何问题)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都能找到相应答案。搜: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有大量范文。搜:高级会计师论文选题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有大量选题。搜: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要求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有各省要求。搜:高级会计师论文字数要求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有各省要求。为什么领导说只能搜“关键词+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因为文力教授太出名了,引起全国几百人争相网上假冒。唯一无法网上假冒的是电话。文力教授主业高级职称考试教用书编著、论文辅导、企业管理培训咨询,无论取什么名称,只要是汉字,都会引来大量网上假冒,已经把郑州文力教授假冒到只能公开手机的程度,也把全国学员逼到只能搜手机号的程度。所以领导说只能搜“关键词+电话(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要发腰.山齐腰.岭岭山齐山(要发腰.先起腰.玲玲山齐山),任何一个)”。文力教授出名到什么程度?全国著名的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街、职称街、企培街(郑州文力教授地址)就是因文力教授而得名。文力教授一人带起三个产业,引发全国几百人争相网上假冒。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高级会计师论文、各种论文、企业管理培训咨询,会发现下标【广告】的郑州论文和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商业推广最多。其实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都是因为郑州文力教授。识别假冒也简单:搜【广告】手机号码。不在郑州?必是假冒。郑州文力教授电话早已出现在百度相关搜索中,全国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么大的知名度、能力和影响力。文力教授旗下精英荟萃、高手如云:博硕导师、经管博士、美国访问学者、ICF国际认证高管教练......。中国富豪论坛对联就是郑州文力教授写的:浪淘沙,物竞天择铸精英;大智勇,古往今来成英雄。透出的古文功底和凌然大气,非常人可比。一、高级职称考试用书编著、论文指导方面的网上假冒 。识别假冒也简单:搜标【广告】的手机号。不在郑州?全是假冒。(一)直接假冒:白天早8:00-晚9:00手机百度“郑州职称论文大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州论文大学(既然被假冒,就不要再搜了)”,下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白天搜到的假冒多,晚上少。手机百度搜到的假冒多。电脑百度搜到的少。防假冒只能搜:上述名称+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最简单的是搜: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二)直接假冒:电脑百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网、高级经济师考试论文网158、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郑密路论文网(既然被假冒,就不要再搜了)”,下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电脑百度搜到的假冒多,手机百度搜到的少。这个浏览器搜不到,那个浏览器能搜到。防假冒只能搜:上述名称+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最简单的是搜:高级职称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以上都是郑州文力教授17年创建的名牌,全部被假冒。已经把郑州文力教授假冒到只能公开手机的程度。连郑州文力教授所在地郑州郑密路也成为名牌、被全国几百人假冒。全国只有郑州一个城市有郑密路。网上假冒郑密路的竟然有北京上市企业。搜索总经理姓名,发现新闻界赞美一片(国内顶尖大学硕士、中国职业教育领军人物等)。再搜索他公司名称(某某网校、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子,网上骂声一片,投诉几百条。(三)间接变相假冒:搜各种郑州论文,下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 识别假冒也简单:搜标【广告】手机号。不在郑州?必是假冒。二、高管教练、企业管理培训咨询方面的网上假冒。太多了。防假冒只能搜:企业管理培训咨询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管教练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

高级经济师评职称需要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2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3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2篇,并在省部级以上经济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2篇。论文均要求为独著或第一作者,论文每篇不少于3000字。chinaacc

高级经济师评审论文一般需要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或省级期刊上,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了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但无论是国家级期刊还是省级期刊,都必须具备CN刊号和ISSN刊号,“CN号”指的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即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SSN号”指的是标准国际刊号,是标准国际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SSN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