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舞蹈吴微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4 20:36:56

舞蹈吴微媚论文发表

摘要:可视性、动态性、抒情性、文学性、时代性等构成了舞蹈美的艺术特征。当人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享受。 关键词:舞蹈;特性;艺术关 什么叫舞蹈美?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解释,舞蹈生来就是一门艺术。舞蹈里有诗、有画、有雕塑、有韵律、有情节,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有人说舞蹈没有语言,是哑巴戏。岂不知当舞蹈美目流盼、纤腰婀娜、举手投足时,那种传情达意的美姿妙态,犹如幅幅流动的雕塑深撼人心,令人神往,足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和遐想,这岂不是一种特有的舞蹈语言在发挥功能。视觉性的形象之美,尽在不言之中,常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那么,在我们讨论和研究舞蹈美感,有那些特征和功能之时,不得不对舞蹈的美感是如何形成和产生这样的问题追溯到人类的史前社会。 一、舞蹈美的产生 在那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先民过着荒凉的原始生活方式,劳动条件是低劣的,为了生存,他们得和大自然、猛兽搏斗。正是在艰苦卓绝的劳动实践中,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越发有创造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讲道:“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要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出发表,其中有一个人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先生用简单而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艺术的起源原理——劳动创造了艺术。舞蹈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一九七三年,在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窄墓群,发掘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这只距今有五千年历史的彩陶盆上,绘有五人一组的原始舞蹈纹饰,全盆共分三组,是十五人的集体舞。他们头上有发辫,身后有尾饰,五人一组的两端之人,还手持羽饰。这种舞态不正是反映了原始社会的舞蹈实况吗?舞者共同转头眼向,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和谐,他们用舞蹈歌颂自己的劳动生活。为什么要歌颂?其中包含着祈求丰年的宗教成分,用歌舞交流思想感情,增强氏族族员的意志,模仿劳动生活,发泄剩余精力。 舞蹈起源的看法,还有众多的学派。例如,认为舞蹈起源于情感说;起源于游戏说(过剩精力的发泄);起源于巫术宗教等等。总之,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舞蹈产生的各种起源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中也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探索舞蹈具体形成的基因,都是对总概念的补充,有益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舞蹈美的特征 舞蹈是什么?中外舞蹈理论家探讨很久,结论不一。我国舞蹈家吴晓邦先生说:“舞蹈三要素——表情、节奏、构图。”十分概括而洗练地提示了舞蹈的内涵。以人体动作为主,依靠其力度(强弱)、幅度(大小)、速度(快慢),结合音乐节奏的对比,配合舞台画图的变化,组成舞蹈语言,塑造出多种富有表现力的感染力和舞蹈形象。通过它向观众传递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则可以叫作舞蹈。所以,舞蹈又称为时空艺术。舞蹈的造型占有了空间,音乐旋律又占有时间。观众对舞蹈的欣赏,首先要通过视觉来接受。可视性,既成为舞蹈审美的第一个特征。 舞蹈审美的第二个特征,是动态性。舞蹈俗称流动的雕塑、线条性的艺术。舞蹈自古就和绘画、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画家吴道玄(初名吴道子)作画时,裴曼将军为他舞剑;书法家张旭从公孙大娘剑器舞中,得到了写字用笔的启示。诗人李白在《草书歌行》中诗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并序中说到,因公孙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观舞蹈之后,书画得以长进,诗兴大发。上述已成流传千古的佳话。今日,各门类的艺术家更是互为吸收、交融,借他,借他之长,补己之短,例子之多则不胜枚举了。 舞蹈审美的第三个特征,是抒情性。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用诗、歌、音乐都不足以表达感情的时候,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东汉有位学者叫傅毅,他官爵显赫,学识渊博,他写的《舞赋》是我国古代第一篇讲述舞蹈审美的文章,赋曰:“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这里明确地阐述了,舞蹈形象可以传达出音乐、诗歌所表达不了的感情。这些舞蹈热情如熊熊烈火,豪情如滔滔海浪,柔情如绵绵春雨,无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观众会在共鸣起来的情感支配下,去进行自由的遐想。例如,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当舞台帷幕启开,一束束柔和姣洁的月光,洒在手持舞扇的少女身上,她观花赏月,顾影自怜,倏忽间,双双春燕穿柳而过,又勾起了无限的春情。看那一颦一笑的神情,轻盈柔曼的舞姿,含蓄而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深居闺阁、端庄矜持,对爱情、生活、自由又挚着追求的古代少女形象。舞蹈如诗一般的意境,又如一幅色绝绚丽、格调雅致的仕女游春图,多层次地揭示出她纯洁而美好的心灵,使观众沉浸和陶冶在古典艺术的美感之中。再如,《西班牙舞》。这是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的舞蹈,它受吉卜赛歌舞的影响很深,这是一个感情强烈、风格独特的舞蹈。舞者用大滑步、踢跶步、快换步显示了奔放和爽朗的性格,柔悠腿、急下腰、快反身又增加了妩媚、潇洒。演员的激情象被压在地层下的岩浆,一旦迸发即形成一种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时甚至能使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即席而舞。《西班牙舞》的激情和《春江花月夜》的温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抒情方法。总之,舞蹈的抒情是舞蹈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美学特征。 舞蹈审美的第四个特征,是文学性。舞蹈的文学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舞蹈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正如普列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民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舞蹈表现思想,是通过活动着的人体,而人体动作由感情逻辑来贯串,它和诗歌、音乐一样,都具有文学思想的结构法。文章的结构法是:字、词、句、段、章。舞蹈的结构法是:舞动、舞姿、舞汇、舞段、舞蹈。文学是用文字塑造人物形象;舞蹈是用形体动作来塑人物形象。也表现简单的情节、矛盾、冲突等等。 舞蹈审美的第五个特征,是时代性。艺术的模拟能引起人的快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模拟的内容的形式也在变化,乃至深化。正如我国由农村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在变化,舞蹈形式和内容必然也要变化。单纯模拟外形不行了,要求表现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思想感情。目前现代文明生活中,讲究高速度、快效率,信息社会、电子世界是工业时代的标志,对原有的舞蹈形式有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下,人们比较喜欢强烈、有力、豪迈、自信的舞姿,在短暂的时间中,完成一连串复杂的舞步,迅速而多姿的旋转,急促的扭动等。从演员热情、奔放的精神状态,富有时代感的脚下节奏,使观众从心理上深深感受到现代生活的脉搏和节奏,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去唤起人们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启发人们对生活、工作、学习强烈的爱。 舞蹈艺术的时代性,无疑使传统舞蹈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使其保持原有的艺术生命力,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三、舞蹈美的功能 揭开舞蹈的历史,会察觉它是和人类历史共存的,而且还和人类的社会发展同步,所以它就很具有群众性。为此,它的功能就带有社会意义的。当前国外,许多国家都已将舞蹈列入学校教育的内容。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部分大学选修课程中已开设舞蹈课程,并倍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足见舞蹈的社会功能,在人们心目中大大地增强。 首先,舞蹈有着道德、情操的教化作用。在赏心悦目的舞蹈形象中,蕴藏着编舞者和舞蹈者真实、善良、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它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唤起人们高尚的情操,振奋情绪,激励斗志等等。 其二,舞蹈能使形体健美,有着健身的作用。舞蹈者的体型和体育者的体型,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运动员的健美是和他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肌肉负荷量相应,而舞蹈者却需要有一个线条纤秀、肌肉匀称的身体。过瘦或过胖的舞者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国外说他们的古典美人,只重面部面貌,不注重身体线条的美,其实我国古代也重视身材。就说“容”字吧,(古字“容”即“颂”),不仅仅指容貌,而是指人的整体。只是每个时代对美的理解不尽相同,会加上时代美的要求。总之,适当的舞蹈能减少疾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三,舞蹈能加强艺术修养,有审美作用。舞蹈在进行外部形体动作的同时,也训练着内在修养,如音乐、文学、品格等方面。只有这样综合地表演舞蹈,才能使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才能有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和谐,才能够产生真正的艺术美。一个好的舞蹈者,应该是艺术修养比较全面的。当前在姊妹艺术中,借鉴舞蹈作为发展手段的很多,如冰上芭蕾、杂技舞蹈、艺术体操、戏曲、话剧、电影、乃至服装模特儿,这些专业都用舞蹈技艺来丰富,才能增加艺术色彩。 看来舞蹈对美化生活,确实有着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 其四,舞蹈的娱乐功能,能起到调剂精神的作用。奴隶社会的《周礼》,曾用舞蹈培养有风度的统治者,这是为了统治人民。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用舞蹈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那么,在形势大好的今天,舞蹈有无功利呢?当然是有的。舞蹈要为国俗民情所接受,对人民身心健康有利。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舞蹈的娱乐性会加强,不仅舞台表演性舞蹈如此,群众自娱性舞蹈也是如此。我国传统悠久的民族民间舞和西方交谊舞,已使群众亲身尝到跳舞的乐趣——娱乐,它可以使人消除疲劳,生活节奏得到调剂。 总之,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人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类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在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 我们深信,舞蹈艺术将随着日新月异的生活而变化、发展、提高,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让绚丽多姿的舞蹈美,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艺术光彩。

有着五千年漫长岁月的中华,积淀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块孕育悠久历史文化的沃土上,孕育了袖舞这一朵奇葩。作为服饰道具的“袖”,作为表演形式的“袖舞”源远流长。袖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体现,经过历史各时代的艺术加以选择、创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赋予它们新的气韵、新的品格。袖舞成为了独立的舞蹈肢体语言,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神与风貌。 一、水袖、袖舞 (一)水袖、袖舞的概念1.水袖的概念水袖是演员用来进行舞蹈表演的一种服饰文化的舞蹈道具,它既有服饰功能,又兼有道具的属性。水袖通过舞者身体的舞动来带动,就像道具一样具有可操纵性的特点。袖包括袖身和袖体两部分。袖身是指穿在身上的服饰部分,袖体是指接在衣服袖口处向外延长的长袖部分。2.袖舞的概念袖舞是以独具特色的袖作为道具的舞蹈,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华传统审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样式之一。袖舞综合了观赏性、技艺性、表现性,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气质精练地反映出中国舞蹈独具韵味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从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 (二)水袖、袖舞的来源“袖”在舞中可以用简约的“长袖善舞”四个字说明。华夏民族的宽衣大袖是袖的源头,经过历史的沉淀,在追求美的同时加以延长与夸张,独具特色的“水袖”就形成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舞中的袖是提炼中国戏曲的“水袖”而成的。那么,“水袖”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水袖的最早的叫法是“水衣”,水衣的袖子随着发展逐渐变长变宽,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袖。因为袖舞动的形态像水波荡漾,所以叫“水袖”。袖舞在这块历史文化的沃土上,不断吸收和继承精华部分再加以创新,才得以发展成熟与完善。 二、水袖的历史发展及当代表演形式的演变 树有根才能生长繁茂,袖舞也有生长和流传的根,它深深地屹立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中。袖舞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袖的形态和舞的风格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它或虔诚与迷狂,或妩媚与婀娜,或纯熟与精美,或逍遥与飘逸,或华贵与端庄,或精练 (一)原始时期水袖的发展在舞蹈艺术起源的远古时期,原始宗教和舞蹈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艺术是宗教仪式的一种手段和活动。中国远古时期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巫舞,在中国古文中,“巫”和“舞”两者是相通的,“褎”字是古代“袖”字的写法,从这可以看出,“袖”最初是献祭的仪式舞蹈中一种手执的舞具。从“褎”字看出了以“手”摘“禾”的形象,体现了“禾熟拔其穗”的动态。原始“袖舞”中所执的稻穗是宗教活动中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器物,舞蹈的形态受到了影响,道具和服饰成为中国舞蹈的一大特色。 (二)汉代时期水袖的发展袖舞在汉代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史料里记载着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在汉代,长袖的形状分为细长的舞袖和喇叭形状的宽大长袖这两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袖舞”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长袖的纵向延伸,在袖口端接一长飘带;另一个是袖式稍短,是“水袖”演化的由来,后来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也有手执巾而舞的形态,它的舞名被称为“巾舞”。从“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表飞毅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君似飞鸾,袖如回雪”这些漂亮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袖舞的动人之处。它一脉相承于细腰长袖的“楚舞”,经过进行加工创作,使它更纯熟更精美。在汉代的袖舞中就有了精湛的技艺,例如加长的巾袖舞在挥洒间自然会增加难度,巾越长,要求舞者的臂力、技巧越高;例如大幅度横向折腰的动态对身体的柔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注重的是腰功与袖式的变化;例如追求赵飞燕“掌上舞”那样“机迅体轻”等等。 (三)隋唐时期水袖的发展隋唐时期,封建社会上升至一个鼎盛时期,乐舞艺术尤其是宫廷乐舞也随之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袖舞成为了一种中原乐舞文化的传统,滋养着舞蹈的发展。袖舞在唐代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长袖的发展,“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说明了唐代对前代传统长袖舞的继承。另一个方向是广袖的发展,“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说明了“广袖”的形态。从广袖中,我们看到了唐代袖舞的华贵与大气。运用舞巾、风带、长袖以及腰肢的软功,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时而长袖拂垂翻飞,时而慢舞双袖,时而扬袖、转袖,时而飞舞长袖,时而急翻双袖,各种舞袖的姿态和技法,是“细腰长袖”的舞风在唐代乐舞中的延续和发展变化,即使袖的形态有所改变,但是袖舞身体动作的韵律已经根深蒂固地流传下来。 (四)明清时期水袖的发展从宋元市民文化的潮流可以看到舞蹈发展重要的现象,戏曲艺术脱颖而出,创立了独立地位。明清时期,戏曲舞蹈已逐步发展成熟和流行起来。在这一进程中,袖舞不断适应戏曲的表演程式与要求,袖舞融入到了唱、念、做、打的戏曲艺术当中,成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表现手段,“水袖”也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技巧。在前代袖舞的基础上,戏曲的水袖着重发展和丰富了袖技,将袖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来发展,并服务于戏曲中人物和情节的表现。戏曲的水袖不仅在袖舞的传统审美上发生了改变,而且复杂和丰富了表现技巧和手段。也可以说,因为戏曲水袖技巧的集中发展,袖舞有了较强的“语言性”。 (五)当代水袖表演形式的演变在当代,袖舞的追求与发展需要超越历史传统,成为一种语言机制,一种能够营造中国古典文化意象、能够表现中国人感情、能够向现代审美趣味延伸的语言机制。这对于中国传统袖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古典舞”正式确立后,在中国古典舞创新的同时,袖舞技术也得到了突破,尤其是古典舞身韵的产生,水袖发展为独立的道具身韵,借助舞蹈表演,才让我们体会到今天袖舞的魅力所在。盛培琪教授为袖舞注入了新元素,给予袖舞新的气息和温度。她还提出袖与腰、重心、步伐之间的“三节六合”的关系要贯穿于身法的要求中,让舞者身体和袖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结合体。袖舞的完善与成熟,是中国古典舞民族文化精神的当代延伸的体现,也是传统舞蹈风貌的当代建构。 结束语 浅析中国古典舞水袖的历史发展是在宏观上分析和概括水袖的发展,历史发展演变,水袖的技术技巧表现以及美的体现。丰富而绚丽的袖舞经过漫长的艺术长河的沉淀,吸取了许多优美的动态和静态舞姿,在圆转、回荡与流动的曼妙风韵中,展示奇崛雄肆、清婉柔丽的无穷魅力,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东方艺术。袖舞就像一股清泉,清新,淡雅,婉丽。凝聚着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追求,丰富的舞蹈语汇,折射出变化、演化、幻化的无穷意境。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吴微,解非线性分枝问题的扩展方程方法,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3.2.R. Li, Z. Chen and W. Wu, Generalized Difference Methods forDifferential Equations,(美国)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2000.3.吴微, 神经网络计算,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 1. 吴微,李荣华, 解一维二阶椭圆和抛物型微分方程的广义差分法,数学年刊, 5A(1984)303-312.2. 吴微, 系数与时间相关的二阶双曲方程的半离散有限元逼近,吉大自然科学学报报, 1(1985)35-42.3. 吴微, 与时间相关的二阶双曲方程的全离散有限元逼近,吉大自然科学学报, 2(1985)46-54.4. 吴微, 与时间相关的非自共轭抛物方程的全离散有限元逼近,高校计算数学, 2(1985)113-120.5. 倪平,吴微,广义 Galerkin 方法的超收敛估计,高校计算数学学报, 2(1986)154-158.6. 吴微, 解双调和方程的混合广义差分法,吉大自然科学学报, 3 (1986)14-22.7. 吴微, The Calahan method for parabolic equations with time-dependent coefficients,计算数学(英文版), 5(1987)10-20.8. 包刚,吴微, 二阶双曲方程广义差分法的误差估计,吉大自然科学学报, 2(1987)33-42.9. 吴微, 非线性抛物方程广义差分法的误差估计,计算数学(中文版), 2(1987)119-132.10.吴微, 非线性转折点计算中的矩阵分裂技巧,高校计算数学学报, 4 (1990)355-369.11.P.J. Aston, A. Spence and W. WU, Bifurcation to rotating waves inequations with O(2)-symmetry,SIAM J. Apll. Math., 52(1992)792-809. (SCI)12.P.J. Aston, A.Spence and W.Wu,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bifurcation from travelling waves to modulated travelling waves,Inter. Ser. Numer. Math., 104(1992)35-47.13.Wei WU, Nondegeneracy of Hopf points emanating from a Z_2 symmetry-breaking Takens-Bogdanov point,Appl. Math. Lett., 6(1993)9-12. (SCI)14.吴微,吴柏生,李荣华, Singular points near a double foldpoint inZ_2-symmetric nonlinear equations,高校计算数学学报(英文版), 2(1993)101-115.15.A. Spence, W. Wu, D. Roose and B. De Dier, Bifurcation analysis ofdouble Takens- Bogdanov points of nonlinear equations with $Z_2$-symmetry,Inter. J. Bifurcation and Chaos, 3(1993)1141-1153.16.苏毅,吴微, 从双重折叠点分枝出的 Hopf 点的非退化性和稳定性,吉大自然科学学报, 3(1993)1-8.17.吴微, Galerkin methods for elliptic and parabolic convection-diffusion problems,东北数学, 9(4)(1993)525-538.18.吴微, A Petrov-Galerkin method based on symmetrization forconvection-defusion problems,东北数学, 10(1)(1994)59-70.19.W. Wu and A. Spence, A pitchfork/fold interaction in nonlinearequations with Z2-symmetry,东北数学, 10(2)(1994)174-180.20.W. Wu, Y. Zou and M. Huang, Heteroclinic cycles emanating fromlocal bifurcations,manuscripta mathematika, 85(1994)381-392.(SCI)21.W. Wu, P.J. Aston and A. Spence,Rotating waves from Hopf bifurcations in equations with O(2)-symmetry,SIAM J. Sci. Comput., 15(3)(1994)495-510.(SCI)22.W. Wu, A. Spence and K.A. Cliffe,Steady-state/Hopf interaction at a symmetry-breaking Takens-Bogdanove point,IMA J. Numer. Anal., 14(1994)137-160.(SCI)23.吴微, Stability of travelling waves,数学研究与评论, 14(3)(1994)1-7.24.苏毅,吴微, Singular points near an X0-breaking double singular foldpoint in Z2-symmetric nonlinear equations,东北数学, 10(3)(1994) 385-395.25.W. Wu and Y. Su, Stability of periodic solutions generated by Hopfpoints emanating from a Z_2-symmetry-breaking Takens-Bogdanovpoint,东北数学, 11(2)(1995)157-168.26.吴微, 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 of travelling waves,非线性动力学学报, 2(增刊)(1995)48-52.27. 吴微,Bifurcation from steady-state to global dynamics,Bull. Allahabad Math. Soc., 10/11(1995/96)85-94.28.邹永魁,吴微,Petrov-Galerkin method with linear trial andquadratic test spaces for parabolic convection-diffusion problems,东北数学, 12(2)(1996)207-216.29.W.Wu,On nondegeneracy of Hopf bifurcation points emanating fromTB point.Nonlinear Analysis T.M.A., 26(6)(1996) 1161-1168.(SCI)30.P.J. Aston, A. Spence and W. Wu, Hopf bifurcation near a doublesingular point,J.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etics, 80(1997)277-297.(SCI)31.W. Wu and F.Y. Meng,Mode interaction at a triple zero point ofO(2)-symmetric nonlinear systems with two parameters,东北数学, 16(1)(2000)10-20.32. 吴微,赵卫海,广义逆矩阵及其在神经网络计算中的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0(S1)(2000)9-11。33. 吴微,陈维强,刘波,用BP神经网络预测股票市场涨跌,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1(1)(2001)9-15。34. 李正学,吴微,张宏伟,Convergence of on-line gradient methods fortwo-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数学研究与评论, 21(2)(2001)219-228。35.孔俊,吴微,赵卫海,识别数学符号的神经网络方法,吉大自然科学学报, 3(2001)11-16.36. 吴微,陈维强,用于股市预测的BP算法的一些改进,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1(5)(2001)518-522。37. 孔俊,吴微,Online gradient methods with a punishing term fornureul networks,东北数学, 17(3)(2001)371-378.38. Wei Wu and Yi Su, Hopf bifurcation near a singular point with Z2-symmetry and X0-breaking,J.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44(1-2)(2002)335-347.(SCI)39. Wei Wu and Yuesheng Xu, Deterministic convergence of an onlinegradient method for neural networks,J.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144(1-2)(2002)335-347(SCI)40. Wei Wu, Guori Feng and Xin Li, Training multiple perceptrons viaminimization of sum of ridge functions,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17(2002)331-347.(SCI)41.Zhengxue Li, Wei Wu and Weidong Gao, Predictions of stock marketby BP neural networks with technical indexes as input,J.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 23(2003)83-97.42.郭立宾,吴微,二维图像中交叉点的神经网络识别,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3(2003)548-550。43.Wei Wu and Zhiqiong Shao, Convergence of online gradient methodsfor continuous perceptrons with linearly separable trainingpatterns,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16(2003)999-1002.(SCI)44.Zhengxue Li, Wei Wu and Yuelong Tian, Convergence of an onlinegradient method fo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with stochasticinput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63(1)(2004)165-176.(SCI)45.张玉林,吴微,用BP神经网络捕捉股市黑马初探,运筹与管理,13(2)(12004)123-130.46. Lijun Liu and Wei Wu, Finite convergence of MR1 neural networksfor linearly separable training pattern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147(2004)282-295. (SCI)47. Wei Wu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n convergence of onlinegradient methods for neural network training,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147(2004)235-238. (SCI)48. Liqing Zhang and Wei Wu, Online gradient methods with a penaltyterm for neural networks with large training set,J. of Nonlinear Dynamic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2004)53-58.49. Hongmei Shao, Wei Wu and Feng Li, Convergence of online gradientmethod with a penalty term fo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withstochastic inputs, Numerical Mathematics, A journal ChineseUniversities, 14(2004)87-96.50. Wu, W., Feng, G., Li, Z. and Xu, Y., Deterministic Convergence ofan Online Gradient Method for BP Neural Networks, IEEE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6(2005)533- 540. (SCI)51. Zhengxue Li, Wei Wu, Guorui Feng and Huifang Lu, Convergence of anOnline Gradient Method for BP Neural Networks with StochasticInput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610(2005)720-729.Ei Compedex (05439427415), SCI (BDA22)52. Yang, J; Wu, W; Shao, ZQ, A new training algorithm for a fuzzyperceptron and its convergenc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3496(2005) 609-614, Ei Compendex (05399382279), SCI (BCN38)53. 曲笛,吴微,邵红梅,带动量项的线性输出BP网络收敛性, 高校计算数学学报,27(2005)增刊,368—372.54. Naimin Zhang; Wei Wu; Gaofeng Zheng, Convergence of gradientmethod with momentum for two-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17, no.2, 2006, 522-525, Ei Compendex (06129763934), SCI (026SD)55. Wei Wu, Feng Li, Jun Kong, Lichang Hou, and Bingdui Zhu,A Bottom-Up OCR System for Mathematical Formulas Recognition,D.-S. Huang,K. Li, and G.W. Irwin (Eds.): ICIC 2006,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Science, 4113(2006)274–279, Ei Compendex(064210172616),SCI56. 吴微,侯利昌, 基于LL(1)文法的印刷体数学公式结构分析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6(2006)454-45957. SHAO Zhiqiong, WU Wei, YANG Jie, Finite convergence of On-line BPneural networks with linearly separable training patterns, 数学研究与评论,26(2006)451-45658. Wei Wu, Hongmei Shao, and Zhengxue Li,Convergence of Batch BPAlgorithm with Penalty for FNN Training, I. King et al. (Eds.):ICONIP 2006, Part I,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4232, 562–569, 2006. SCI (BFG80)59. Lichang Hou, Wei Wu, Bingdui Zhu, Feng Li, A Segmentation Methodfor Merged Characters Using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s,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3:2(2006)219-226. EI Compendex61. Hongmei Shao, Wei Wu, Lijun Liu, Convergence and Monotonicity ofan Online Gradient Method with Penalty for Neural Networks, WSEASTRANSACTIONS on MATHEMATICS,6:3(2007)469-476. EI Compendex62. 陈兵,吴微,基于SOFM和最短路径法的粘连字符分割,仪器仪表学报, 2006年第6期增刊,2090-210663. Lijun Liu and Wei Wu,Dynamical System for Computing LargestGeneralized Eigenvalue,J. Wang et al. (Eds.): ISNN 2006, Lecture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971, 399-404, 2006. SCI64. Huifang Lu, Wei Wu, Chao Zhang, Yanxiong, Convergence of GradientDescent Algorithm for Pi-Sigma Neural Networks, Journal of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3:3(2006)503-509. EICompendex三. 国际会议论文集1. Wei Wu, E. Suli and K.W. Morton,Optimal order estimates for linear Galerkin methods for convection-diffusion problems,MAFLAP 87, London,Academic Press, 1988.2. A. Spence, P.J. Aston and W. Wu,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in nonlinear equations usingsymmetry-breaking in extended systems,Numerical Analysis, Dundee, 89, eds. D.F Griffiths at. al.,Longman, 1990, 243-256.3. W. Wu,K.A. Cliffe and A. Spence,Steady-state/steady-state mode interaction in nonlinear equationswith Z2-symmetry,Continuation and Bifurcation: Numerical Techniques andApplications, eds. D. Roose, De D. Dier and A. Spence, Leuvon,Belgium, 89.Kluwer Academic Press, 1990, Series C: Mathematicaland Physical Science, Vol. 313., 89-104.4. Wei Wu and A. Spence,Hopf points emanating from a double singular fold point,工程与科学中的非线性问题国际会议文集, 肖竹铁,胡向忱主编, 科学出版社, 北京,1992, 267-269.5. Wei Wu,Mode interaction at a triple zero point of O(2)-symmetricnonlinear systems with two parameters,World Congress of Nonlinear Analysts'92, Florida, ed. V.Lakshmikantham, Walter de ruyter, Berlin, New York, 1996,2011-2022.6. Wei Wu, Heteroclinic and Hopf points bifurcating from localsingular points,Bifurcation Theory and Its Numerical Analysis, eds. Z. Chen, S.Chow, K. LI, Xi’an, China, 1998, Springer, 194-202.7.Wei Wu,Convergence of an online gradient method,Abstracts of short communications and poster sessions,International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Beijing, 2002, HigherEducation Press, p353.8.Wei Wu and Yuesheng Xu, Convergence of online gradient method forneural networks, in Numeriacal Liner Algebra and Optimization,edited by Ya-xiang Yuan,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Numerical Optimization and Numerical Algebra,Dunhuang, China, ) Science Press, Beijing/New York, 2003, 52-67,(Invited lecture)9.Hongmei Shao, Wei Wu, Feng Li and Gaofeng Zheng, Convergence ofgradient algorithm fo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aining, The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ing andInformation (ISC&I 2004), Edited by Renhong Wang and Xiaonan Luo,CIC Media Ltd., 2004, pp. 627-63110. Wei Wu, Hongmei Shao and Di Qu, Strong convergence for gradientmethods for BP networks training, Proceedings of 200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 Brains (ICNN&B’05),Edited by Mingsheng Zhao and Zhongzhi Shi, Beijing, China, 2005,IEEE Press. pp. 332-334.11. 李峰, 吴微, 版面分析中基于可并行化局部操作序列的局部极大成分标记,第六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 (WCICA’06), 大连, 中国, 2006, IEEEPress. pp. 10512-10516. (ISBN:1-4244-0331-6) EI12. HONGMEI SHAO, WEI WU,LIJUN LIU,Convergence of an Online GradientAlgorithm with Penalty for Two-layer Neural Networks,Proceedingsof the 10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Dallas, Texas, USA, November 1-3, 2006. Edited by G. R.Dattatreya, WSEAS, (ISSN: 1790-5117, ISBN: 960-8457-55-6)13. Wei Wu, Liqing Zhang and Naimin Zhang, Online gradient method witha penalty term for BP neural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theSeventh China-Japan Seminar on Numerical Mathematics, Zhangjiajie,2005, Edited by Zhong-Ci Shi and Hisashi Okamoto, pp.179-192,Science Press, Beijing, 2006. 1.李正学,吴微, 引入技术指标的BP网络在沪市综合指数涨跌预测中的应用,CCAST-WL Workshops Series, Beijing, Aug. 2001, Vol. 142, 161-176.2.吴微,陈维强,刘播,用BP神经网络预测股票市场涨跌,CCAST-WL Workshops Series, Beijing, Aug. 2000, Vol. 127, 1-22.3.吴微, Generalized Difference Method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Equations,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Applications, Hongkong, 2003, 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吴微,Monotone and deterministic convergence of online gradientmethods fo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第二届中韩数值分析及其应用研讨会,北京,2003, 国际会议特邀报告.5.吴微,Deterministic convergenceof an online gradient method for BPneural network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ing Science,Guangzhou, 2002, 国际会议特邀报告.6.吴微,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on convergence online gradientmethods for neural networks,第七届中日计算数学研讨会,张家界,2004, 国际会议特邀报告.

发表舞蹈论文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不言而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当时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至于商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作为“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它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因为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其中《大韶》、《大夏》、《大武》最具代表.当时还创出了雅乐体系,雅乐由于艺术感染力差,不具欣赏价值而逐渐衰落.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不再关注它了,在雅乐衰退的同时,民间舞蹈蓬勃兴起.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同时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百戏”是当时最盛行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舞蹈名目有《盘鼓舞》、《巾舞》、《bǐng@①舞》、《拂舞》、《铎舞》.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巾舞》是今日《长婴》的源头.《bǐng@①舞》是一种鼓舞,如同今日的太平鼓.《拂舞》是执拂而舞,我们现在见到的戏曲中神仙、和尚、尼姑等角色常常拂尘舞蹈,也许与这种古老的传统有关.《铎舞》是执铃而舞,至今土家族还有《八宝铜玲鼓》,藏族“热巴”也有摇铃动作.汉族《巫舞》也有摇铃的痕迹.古今映证就会发现,我国许多种民间舞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历史之中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唐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它继承了周汉传统,发展了舞蹈艺术,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作为戏曲主要表演手段的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文化靠不断积累、艺术要不断发展、创作要不断革新,整个文化的发展是随时代进程而发展的.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在这个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舞蹈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如此,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也离不开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好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特征,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

给你一个开头,

一次幼儿舞蹈比赛,老师花尽心思,连夜通宵的给我选了个高难度的舞蹈:月光。这个舞蹈讲究仪态优雅,舞步轻快,舞感要美,这个舞蹈的伴奏正是优美的草原舞曲。这首曲子的节奏十分快,所以舞蹈的难度也很大!

后续你自己努力了。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

舞蹈发表论文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要发表所有考生必须提交至少1篇(部)已发表的与报考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论著,同等学力考生必须提交已发表的与报考方向相关的至少2篇学术论文或1部论著。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不言而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

舞蹈论文发表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极其产生的过程等,就非常必要了。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因此,考察和了解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题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加深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形象,它的理性活动始终和感性活动相结合在一起,因此,舞蹈欣赏也就是舞蹈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舞蹈观众欣赏的形象思维与舞蹈作者创作的形象思维的具体过程恰恰相反:作者进行创作首先是从生活的感受开始,有了主观情感的激动,才能获得题材,形成明确的主题,再应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塑造出艺术形象,而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却首先从对舞蹈的形象感知开始,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动作极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产生情感的激动,进而才能体会到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这也就是说,作者进行创作是由把握生活的现实面貌和本质意义以创造形象,而观众进行作品的欣赏,却是由把握形象,以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活的现实面貌,并进而体会和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总之,舞蹈欣赏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对舞蹈多接触、多看,熟悉了舞蹈,了解了舞蹈,就会逐渐地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这正如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凡抄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园照之象,务先博观。”其意思是说,会演奏上千只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而后才会识别宝剑,所以全面观察的方法,务必要多做观察研究。一个人“晓声”和“识剑”鉴赏能力,来自本人的艺术实践和它对事物的全面反复的观察比较。因此我们说,对于优秀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只有不止一次地反复欣赏、透彻的体会和理解,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审美欣赏中的艺术乐趣,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加强舞蹈文化的素养。如何欣赏芭蕾舞 欣赏芭蕾,大致上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传统的,一条是现代的。一般主张欣赏的方法与欣赏的对象相统一:即用一丝不苟的传统思路,去欣赏“早期”、“浪漫”和“古典”这三个传统时期的芭蕾舞剧、音乐型芭蕾和纯粹型芭蕾。 传统的欣赏思路要求观众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剧场,以便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统统留在剧场的大门外或衣帽间那个尘世的空间里,然后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剧场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与马路上的拥挤、菜市上的吵闹、单位里的纠纷、家庭里的琐事毫不相干的审美场,进入《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这样一个人造仙境,进入《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样一个梦幻世界,一连几个小时逃避一下都市的喧嚣和精神的压力。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用心地研究一下节目单,细读一下剧情梗概、有关评论、舞团简史、编导和舞者介绍等各种有关材料,寻找一下众所公认地芭蕾舞明星,想象一下另人陶醉的音乐名曲,期待一下奢侈华丽的服装和富丽堂皇的布景…… 现代的欣赏思路对观众没有任何苛刻的要求,而是为其提供随遇而安的哲学,因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压根儿不允许观众,特别是有职业的观众提前半小时到达剧场,而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强调观众无需任何先人之见,只需用随身携带、各不相同的理性知识来理解,用来自生活、五光十色的感性经验来参与即可。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节目单上的东西简直就是编导们设下的圈套,或者是为弥补舞剧编导或芭蕾编舞自身的语无伦次而兜售的灵丹妙药,可看可不看,甚至最好不看!剧情到底是怎么“写”的无足轻重,成功与否只能看他台上怎么“舞”的。芭蕾舞剧说到底,还是以舞为主,以剧为辅的,否则,便无法解释芭蕾舞剧中的领衔主演们在跳完双人舞后,甚至在跳完其中的变奏后,便向观众频频施礼的现象。如果剧重于舞,这种行为岂不是出“戏”了,西方的观众和评论家们又怎能整整忍耐了一个世纪呢?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明星可以欣赏,但用不着崇拜得五体投地,明星崇拜的风气实在显得太古典!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是跟着评论家们的意见跑;寻找自己眼中和心里的明星,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才是最最重要的。怎样欣赏现代舞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对现代舞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了,其实无论怎样,舞蹈还是一个感觉的流程,就算以理性为首位的现代舞,也都是以感性的表象为第一特征的,如果用太纯理性的的思维去理解作品,那只能使自己走入一个对现代舞认识的误区。因此,在有条件下,因对一个优秀的现代舞多看几遍。实践证明,好的现代舞能使你百看不厌,而且每遍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做什么用的,普通用,搜一下应该有很多的。要是发表用,就得准备内容好一些的。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

论文发表舞蹈

如果报的是舞蹈理论就要先递交导师一篇论文合格后才能进行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要考的通常分为四科,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科目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一、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文化结构1.民间舞蹈是人体动态文化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和性爱等一切领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它们的踪迹。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形态的舞蹈特征,具有舞蹈史前史的性质。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2.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结构。从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通过文化层次分析法来剖析研究,以便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揭示其全貌和特质。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化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民间舞蹈的时间性,即民舞文化的纵向面,展现民舞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可称之为“时间文化层”,即其历史层面。从时间文化层来分析民间舞蹈的形态,可分解为“原生形态”和“变异形态”二种形式。二种形态的生成都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民舞群体的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互动作用。原生和变异二种形态的演变,不是简单的更替,而是累积和融合,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有选择的保存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民间舞蹈的空间性,即民舞文化的横断面,展示民间舞蹈的结构、表演环境、表演形式和程式,可称之为“空间文化层”。从空间文化层来分析民舞结构,可分解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二种构架。表层结构是指民舞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等符号,符号象征物具有指称、意味和记忆等功能。深层结构是指民舞主体即特定民族群体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无形的意识形态,它是蕴藏在民族群体头脑中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生死观念等。二、民间舞蹈与当代社会转型1.“社会转型”简说世界上的一切文化现象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变异性是永恒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社会转型期尤其如此。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社会进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的加速期。何为社会转型?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转型’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说详细一点,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当我们说社会转型时,着重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是重合的,几乎是同义的。”〔1〕社会转型期不是一切都变, 也不可能一切都不变,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都有一个向度的问题。本篇论文无意去探讨“社会转型”这一社会学术语,而是想通过吸收社会学家的科研成果,在当代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人文学科透视、分析传统的民间舞蹈生存与发展的现状,剖析其变异原由,使我们能较为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些现象。2.民舞生存空间的变化我们知道,历史上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个“特定时空”大多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等各种民俗事象;这个“特定群体”是指各民族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总是喜爱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就是在劳动小憩或亲朋相聚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要唱唱跳跳歌舞一番,民间歌舞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讯、交通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交通较为便利,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在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民族贸易等地方经济中,接触了外界,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方式,认识世界,了解经济文化的最新信息。当代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的迪斯科、现代舞、卡拉OK等娱乐方式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所青睐,传统的民间舞蹈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多样、复杂性的发展态势。三、民间舞蹈的时空移位与新包装1.民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0年代,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对外联系,为该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创造了条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奇山异水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多有保存,奇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这些民族地区发展的首选项目,旅游业的发展使该地区走出封闭的山寨,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一些大中城市,也掀起了兴建民俗村、民族园、风情园的热潮,这些旅游景点规模不等,他们将各民族风格独特的建筑荟萃一起,并配上身着盛装的本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动静结合,交相辉映,使游客在一天或半天之内饱览民族风光。这一时期利用传统的民俗节日,采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生造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节日,民族歌舞自然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此间的民间舞蹈在旅游景点或节日活动中,展现风土民情,渲染节日氛围,增加活力和参与性,加强与商客游客的感情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民舞文化时空的移位民间舞蹈多与信仰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紧密相连,其表演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无不受到民俗活动时空的制约。长期以来各民族各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节日、祭日,并从常日中突出出来,且以年为周期,循环往返,周而复始,不同的节日、祭日还形成了程式化、仪式化以及禁忌等约定俗成的风习。然而旅游景点的民族节日和歌舞表演,打破了原时节性和空间性的局限,反复再现节日民俗事象和民间歌舞等场景,使民间舞蹈赖以依存的民俗文化时空发生了变化,其内容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含义,成为旅游观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贵州雷山郎德村为例:这一带风俗约定,农历六七月间吃新节后才开始吹芦笙,到正月十五以后禁止吹奏,据说是春天后吹芦笙惊动谷神会造成粮食歉收。过去对违者处罚很重,要本人宰牛扫寨发誓不再违犯。作为旅游点开发后,现在只要游客一到,不论春夏秋冬哪一天,村民们照常吹芦笙跳《芦笙舞》迎接。过去只有在十二年一次的“鼓社节”(吃牯脏)才敲击的铜鼓,也照例每日向游客敲响。〔2〕滇东南彝族地区也有此风俗, 每年四月初八“跳宫节”后不能再敲击铜鼓,理由也是铜鼓声会惊动谷神而使庄稼歉收,如今也已改变。云南石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石林周围居住着彝族支系撒尼人和阿细人,边弹大三弦边跳《阿细跳乐》,是他们的代表性舞种。改革开放前,彝族人民基本按照传统习俗过火把节,没有表演成分,没有商业性质。节日期间或花好月圆之际,撒尼、阿细青年男女总要会聚一起,围着篝火跳乐(月),他们以舞蹈的方式自娱自乐,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近十多年来,节日活动产生了质的变化,节日期间国内外、省内外游客和商人大量涌来,其人数无数倍于当地彝族人。昔日彝家老少高举火把游弋田间驱瘟逐疫的火崇拜仪式,变成了广场的象征性篝火;昔日围着篝火自娱自乐、谈情说爱的《跳乐》,变成商业性的歌舞表演;昔日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节日的主体,变成数倍于本族人的外来者。3.民舞形态的新包装民间舞蹈在新的时空环境内,展示给游人的舞蹈形态大多是经过加工后的新包装,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经改编更加光彩夺目,显示出民间舞蹈无穷的魅力,此种民舞具有“新民舞”的意义。旅游景点的民间舞面对的是广大游客,经过加工改编后的民间舞突出了表演性和观赏性,强化了原民舞的风格韵律,动作变化更为丰富优美,既保持了民间舞蹈的“土风”味,又适应旅游文化的艺术欣赏品味。云南德宏州的《新嘎光》就是生动的一例。傣族人民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家人说“没有歌声和舞蹈的日子,就像吃菜没放盐巴一样”,“看不见孔雀跳舞,就得不到幸福和吉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德宏地区成为国内外旅游和经贸的热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越加迫切,旧的民舞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80年代中,州歌舞团和群艺馆的舞蹈家们,在原民间舞的基础上,从中加以精选、提炼,整理改编出《新嘎光》,既保留了抒情典雅、韧性起伏的动律特点,又规范发展了动作组合,很快得到傣族群众的认可,特别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全国民舞集成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力地促进民间舞蹈的收集、整理与改编,使一些濒于失传的民间舞蹈获得了新生,也使一些基础较好的民间舞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藏族《龙鼓舞》是青海省黄南州新挖掘的原始祭祀舞蹈,每年于六月跳神会时祭祀神灵、禳灾驱邪、保佑村民人寿年丰,青壮年男子手持单面鼓在神师的引领下边击鼓边跳。经整理加工,将流传下来的13段(套)动作,更趋完整规范,以雄健粗犷的跳跃击鼓动作,表现了请神、敬神、送神、降魔以及模仿雄鹰、骏马、海螺、太极等形象,无论从动作的发展、队形的变化或情绪的渲染,使这古老的舞种得以新生。陕西的《安塞腰鼓》、安徽的《花鼓灯》、山东的《鼓子秧歌》、青海玉树的藏族《卓舞》等一大批民间舞蹈,都在保留原基本节奏、步伐、动律、体态的基础上,进行了不伤筋骨强化精华的加工,在服饰、道具、音乐伴奏上突出了民族色彩,加强了表演性和观赏性,适应了当代审美的要求。加工后的民间舞又回到民间,从而带动了民间舞蹈形态从原生或半原生形态向变异形态的发展演变。

要发表所有考生必须提交至少1篇(部)已发表的与报考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论著,同等学力考生必须提交已发表的与报考方向相关的至少2篇学术论文或1部论著。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