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刘明侦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6:45:00

刘明侦发表的论文

她后来被中国聘用,有了很大的成就,年薪百万,在中国科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还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我们先来看一份简历: 重庆人,1990年出生。 2011年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岁在《Nature》主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成为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之一; 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25岁回国工作,被 电子科技大学 聘为教授; 26岁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 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好奇,她是谁?怎么这么厉害? 她就是最近频频刷屏网络的“90后”美女学霸——刘明侦。如今,她已是 电子科技大学 新成立的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继续刷新“最年轻”记录。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党政领导。刘明侦任副院长全职回到 电子科技大学 后,刘明侦高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依托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且积极地突破国内当前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 3月,刘明侦凭借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青年项目”。另外,通过半年时间准备筹谋,她又于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2017年5月3日,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个人和集体名单出炉,刘明侦获此殊荣。“能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我肯定深感高兴。”谈及此次斩获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感想,刘明侦仍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能坚持、有担当’的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盼。” 2018年1月,刘明侦教授通过了组织考察和干部任职公示,正式成为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副院长,也是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当时受聘就曾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但她却非常低调。”电子科大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刘明侦,向来都是低调做事,潜心学术。 刘明侦: “作为重庆人,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这也是我当初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祖国,来到 电子科技大学 的初衷。”刘明侦说。 我们看到了开挂的“学霸”表面的光鲜,背后付出的努力谁又能知呢?

说到科学家,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西装笔挺、学术气息浓厚的中年或或是老年人士。

但你绝对想不到,在他们之中,还有些许90后的身影!其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90后,她打破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年龄印象,更是义无反顾地拒绝了外国的优渥条件和百万年薪的高薪诱惑,选择回国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

因为外表惹来的炙手流量和关注,她又保持着科研学者该有的敬业,回应道:“对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其成功在于做了什么研究,对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贡献,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进步”。

她就是刘明侦,剑桥硕士,牛津博士,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副院长,在世界级科研刊物《Nature》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90后美女科学家。

少年志在千里,辉煌求学履历

任何一个年少就做下辉煌成绩的人,都早早做好了奋斗的准备和规划。刘明侦也不例外。

1990年五月,刘明侦出生在山城重庆。自小成绩优异的她在高中时默默立下了目标,那时年幼青涩的她,默默在一本英语词汇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上剑桥!”

她的努力没有辜负她。为了向剑桥大学这个年幼的目标发起进攻,18岁那年,刘明侦成为了那届学生中的名人,她进入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

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她成功在三年后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傲视旁人,成功毕业,然后进入了曾经的理想,后来的一个停留站——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2岁,在剑桥大学进修了光能发电技术的刘明侦硕士毕业于这里,转而到英国另一所知名大学,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也是在这期间,她成功在世界级科研刊物《Nature》上发表论文,成为了在这本世界一流科研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她的学术论文,在谷歌上的目前引用量已经超过了2700次,是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里引用次数最高的三篇论文之一。

24岁,刘明侦从牛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当初一个人来到英国打拼,闯进英国学术界奋斗的小姑娘已经拿出了足够骄傲的成绩和那些看不起她中国人身份的人叫板。

努力得到回报是一件美妙的事。哪怕是英国的学制本就更短,在这个年龄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她都足以被称一声传奇。

留下与回国的抉择,归国后的不懈努力

从18岁到24岁,6年留学生活让她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个海岛国家,她自己也坦言说道:“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对一个国家由厌恶到接受,再到欣赏,这样的转变正是留学生涯的魅力所在。”

正是如此,她才在面对回国与否的抉择时开始犹豫。由于刘明侦在光能发电领域上做下的出色成绩和独到的贡献,外国并不缺少想要留下这位年轻学者的机构和大学。

她曾经就读过、年幼时梦想过的剑桥大学就向她开出了百万年薪挽留她回到剑桥,将所学的光能发电技术应用于英国的工业技术行业上。

相比之下,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并被聘请为教授,就显得没那么优渥和光辉。

纵然如此,乡愁和国人身份的骄傲让刘明侦不再犹豫做下抉择。她要回国。

2015年,刘明侦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签订协议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工作。她带着一身所学和积累下来的各项成果回国,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回国后,刘明侦投身科研事业,马不停蹄地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帮助并推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ESI是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简称,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权威分析评价工具。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这是一项极其出色的教学科研成就。

“感谢遇到了好的时代”

2018年,最后一批90后也离开了孩子的范畴,在这个一代被批评不如一代的环境下,90后就像曾经美国那批痴迷披头士和摇滚,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感同身受的那批人一样,被称作“垮掉的一代”。

90后,也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但就是这样,刘明侦也代表众多被人误解的90后孩子们走出了崭新的、让人仰视的辉煌。告诉世人90后也有自己的成就与光芒。

她的人生是一路高歌猛进,一步步走出同龄人,直到遥遥领先身旁众人。对此,无数网友、路人惊叹她的成就,也惊叹她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性。

对此,刘明侦一概无视,她自己老气横秋地笑着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被说就说吧”,但同时,她也诚恳谦虚的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时代,“感谢自己遇上了好的时代”。

这确实好的时代,国家强盛,海晏河清,但个人的努力才是一切辉煌成功的根本。刘明侦的光辉履历的背后是她一个小姑娘的不懈努力,日以夜继的奋斗。

她有过低谷,一度怀疑自己选择这个科研领域是不是错误的,离开或许才是及时止损,但她还是选择了坚持,不顾一切的坚持。

在谈到自己的努力时,刘明侦很是怀念的笑了,自己打趣说自己“为了抢时间,着迷了般,每天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饿了会将道具当鸡蛋吃,到了嘴边才知道那不是鸡蛋。”可以说很有古人墨汁蘸馒头的风范了。

也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独自一人的默默努力,换来了她人前的不菲成就和光环缠身。

就在2019年,她传奇的经历让她被评选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这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姑娘,用自己的一身光芒成为了无数人的目标和楷模。

她怀着一腔赤诚回国,拒绝了国外的百万年薪,又用沉默的行动,回答外界的吹捧和询问。她是不打折扣的“90后美女科学家”,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里私下爱好时尚的教授,更是严苛督促学生一周一万字作业的冷面导师,是值得学习和尊重的一个模范,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着传奇。

他回国后投身于国内的科研技术研究,并且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的导师。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一份努力。

刘明侦发表论文

我们先来看一份简历: 重庆人,1990年出生。 2011年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岁在《Nature》主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成为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之一; 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25岁回国工作,被 电子科技大学 聘为教授; 26岁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 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好奇,她是谁?怎么这么厉害? 她就是最近频频刷屏网络的“90后”美女学霸——刘明侦。如今,她已是 电子科技大学 新成立的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继续刷新“最年轻”记录。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党政领导。刘明侦任副院长全职回到 电子科技大学 后,刘明侦高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依托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且积极地突破国内当前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 3月,刘明侦凭借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青年项目”。另外,通过半年时间准备筹谋,她又于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2017年5月3日,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个人和集体名单出炉,刘明侦获此殊荣。“能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我肯定深感高兴。”谈及此次斩获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感想,刘明侦仍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能坚持、有担当’的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盼。” 2018年1月,刘明侦教授通过了组织考察和干部任职公示,正式成为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副院长,也是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当时受聘就曾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但她却非常低调。”电子科大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刘明侦,向来都是低调做事,潜心学术。 刘明侦: “作为重庆人,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这也是我当初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祖国,来到 电子科技大学 的初衷。”刘明侦说。 我们看到了开挂的“学霸”表面的光鲜,背后付出的努力谁又能知呢?

科技自立自强演讲稿一分钟5篇

自强是生命不屈的姿态,也是青春无悔的证明,关于科技自立自强演讲稿一分钟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科技自立自强演讲稿一分钟,希望大家喜欢!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三4班的楼宣宏。

几天前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自然是神舟八号的成功升空和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而第二件事则是,在经历了520天的孤寂之后,“模拟火星之旅”的6名试验者安全出舱。这两件事可以说都是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中里程碑式的突破。当天宫与神八“一吻定江山”的一刻、当来自世界各地的6位志愿者相继步出隔绝人世一年半之久的模拟舱的那一瞬间,我相信,每一位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见证者,无论国籍、无论肤色、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心中都会有一种身为人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对于天空的好奇与探索,可谓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过了千年的风雨。无论是远古部族祭神时的祈祷,抑或是凡尔纳笔下飞向月球的炮弹,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掀起了头顶那深蓝色的衣角。从最初的脚踏式飞行器,到如今腾跃而起的巨龙,飞行器的变革与现代科技的变革往往比肩而行。但当我们所知晓的越多时,那片铺陈在我们眼前的天幕便愈发显现出她的广袤与深邃,她的一望无垠,她的不可捉摸。面对着这整一片宇宙和星空,人类依旧不过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今年科技节时,高中校区举办了水火箭的制作比赛。记得那时我们班可谓是万众一心。甚至有同样参与物理竞赛的同学列出了火箭飞行轨迹的微分方程,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出火箭的最佳负重等参数,以此来对火箭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然而最终比赛的结果却并不是一纸公式能够得到的。千百万比特的计算量,却依旧敌不过自然界的一阵微风。

因此我们应当、也不得不承认,在宇宙这个创造一切、承载一切的庞然大物面前,人类的力量简直是微不足道。当兆亿恒星在引力的规则下臣服时,当万千星云在时间的法则下破灭时,我们依旧只能偏安于太阳系的一角,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举全国之力不过将一团钢铁的傀儡送进太空。在自然的伟力下,那些我们所引以为豪的,或许并不比天地间的蜉蝣更加永恒。

人类只不过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个比喻之所以精致与高贵,其秘密就在于,如同水晶的.粉尘一般,苇草是如此脆弱的存在,而又显得纤细。人类亦是如此:因渺小而精致,因脆弱而高贵。我们所引以为豪的大脑,虽然或许不过是自然的巧合,但谁又能否认,这其中未尝不蕴含了某种造物的法则呢?相比于伟大,或许高贵这个词更加适合这个澄净而轻盈的文明。我们创造了语言和文字,创造了宗教和哲学;与此同时,我们规定了运算的法则、度量的标准——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们今日所身处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回想我们的先人,他们未曾掌握过那些我们所拥有的毁灭世界的力量,但他们对真理的执着、对世界本源的追寻,即便与今日的我们相比,也不见半点逊色。

人类并不拥有那种“改变世界”的力量,因为力量的强弱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两年之后天宫一号将坠入海洋,结束它作为实验站的使命;人类向火星的探索也才刚刚迈开脚步。但在这一次次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人类所体现出的精诚与坚忍,却比所有具体的成就都要更加伟大。因为我们所要求的,不是万古不朽的宏伟图景,而是黑暗中一道璀璨的闪亮。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情况不也是如此吗?在场的所有人里,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而能称得上“伟大”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是,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依旧可以活得尊严而高贵。哪怕在人生中最迷惘的时刻,也请记住,千万不要放弃了思考的权利——这是我们身为人类所拥有的、最大的幸运。

尽管人类以及人类的文明与这无限的宇宙相比实在太过渺小,但他拥有无与伦比的高贵的心灵的荣光。正是这种高贵,引领着人类从脆弱走向坚强,由渺小步入伟大。作为杭外这所人文气息浓重的学府中的一员,我们更应当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当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不妨多想想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走过了多远,我们又将走向何方?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思考。

谢谢。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_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我有幸观看了这激动人心的升空过程。从20_年这只昵称“胖五”的火箭第一次发射失利,到如今的顺利发射,我一路跟随,一路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航天壮举,也在这一路感受到新时代高中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航天壮举的背后,是新时代共和国国力的全面提升,是新时代发展理念的不断与时俱进。

发射成功后,直播镜头切到文昌基地的测发大厅时,我看见大厅的屏幕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出自日本动漫《银河英雄传说》,在原作中是一句基于战略意图的口号,而“胖五”的发射团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科研和未来的展望,包含着一种农耕民族原本很少有的理想主义开拓精神以及剑指太空的豪情。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到FAST在贵州竣工启用,从首次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验证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的入列,无一不是这样的开拓理念与万丈豪情一步步激励科研人员们为新时代的'国力建设添砖加瓦。

航天壮举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们的不懈奋斗与辛勤付出。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一飞冲天,到20_年载人飞船“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从20_年“墨子号”的在轨交付使用,到20_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二次发射,中国人征服寰宇、遨游天际的每一步,都凝聚和挥洒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汗水。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作为新时代高中生,我对这些壮举背后的一位位付出者心怀敬佩,他们有着筚路蓝缕的拼劲,有报效祖国的赤忱、有隐姓埋名的坚守,更有岁月无改的深情,是他们在这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

航天壮举的未来,是新时代高中生、新时代青年只争朝夕、接续奋斗的责任与担当。

黑格尔有言:“一个民族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而当我们新时代高中生眺望更辽阔的星空时,不应忘记,我们脚下已抵达之处,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曾倾尽所有为之奋斗的诗与远方。因此,在这直播镜头的欢呼声中,我们新时代高中生更应懂得壮举之下的责任与担当。正处于青春韶华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的努力向他们献出最真挚的敬意。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今天,我目睹了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这一航天壮举;今后,我作为新时代高中生,将更加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不负青春韶华,不辱祖国使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科技文化节”已然落幕,不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取得的非凡科技成就,还是贴近生活的科学实验,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最为可贵之事,莫过于各位心怀科学技术兴中华之志,揣尖端人才之梦,新时代青年当如此!

我看见,众青年亲身投入科学活动,参与科学研究,缜密思考,严谨推理,尖端人才出少年!

那沉浸于化学实验室大胆时间猜想的众多背影,是创新的标志;那致力于机器人比赛精密设计的身影,是严谨的代名词;那不放过1%误差的少年,是缜密的代表。同学们,你们可知,刘明侦23岁时便于《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不是毕业后更是选择回国突破中国太阳能电池瓶颈;申怡飞19岁时获论文大奖,如今三年过去,他已牵头中国5G技术发展,以创“中国芯”为己任。“英雄出少年”,新时代青年应当走在时代前列,在众多科技领域崭露头角,为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我看见,中华民族借科学技术之风,逐步兴盛,科技力量迈进世界科技前沿。

陈独秀曾言:“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君可见,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每次科技革命都大幅改变了世界格局,一个国家科技的腾飞,更是直接决定它的经济实力,从而决定了其政治地位。近年来,中美贸易竞争便是一场科技上的竞赛,掌握核心技术者胜。因此我吾辈青年,诚应为国效力,令我国科技实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看见,众青年遇困阻而仍奋力前行。科技探索之路并非坦途,需各位砥砺前行。

遥想当年,新中国初立,国防力量薄弱,一众老一辈科学家携冲天锐气入戈壁滩,踏罗布泊,历三十五次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和技术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才华;今日新冠病毒肆虐,国内外已有诸多病人因此丧命,疫苗研发更适应病毒特性而受到阻碍,然而医护人员、病毒专家仍坚持开发疫苗,是一份责任,支持着他们一如既往的前行。科学的探索,靠的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数百年上千年的积累,几十代人的不断完善,方才建成如今雄伟恢宏的科学大厦。我们作为新时代高中生,又怎能因为学业上或科研项目上的些许小困难就因此放弃呢?为了准确实验结果甘愿等待,为了机械装置不出差错甘愿苦思冥想,这才是新时代高中生在科研道路上应该有的模样。

同学们,科学技术兴中华,尖端人才出少年,希望在座各位皆可铭记“科技文化节”所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兴我中华!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我是班级的宣传干部,班级的黑板报总是由我来出。每当我用粉笔写完板报后,总感觉接触粉笔的手很干燥,如果不及时的清洗,过不了多久手就会脱皮,难受极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经过查询,我了解到,人的手接触粉笔后,皮肤粘膜会受到刺激,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并伴有搔痒感觉,甚至脱皮。我对粉笔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观察粉笔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我发现教室粉笔槽中常有大量废弃的粉笔头;我发现老师的身上、头发上沾满白色的粉笔末;我发现上课时粉笔末在空气中飞扬……原来废弃的粉笔头每年要浪费数以亿计的原材料;原来粉笔末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无法估计;原来我亲爱的老师每天都被粉笔末包围!于是,我下决心改造粉笔!在一次剪贴报制作中,我突然发现固体胶的胶体能随着外壳装置的转动而内外伸缩,人的手不用接触胶体,只要抓住外壳就能完成粘贴的工作。把胶体换成粉笔!我激动得大叫出来。于是,我把整个固体胶来了一个大解剖——全部拆开,经过细致的观察,我发现只要找到与粉笔规格大小相匹配的固体胶外壳装置,就可以将粉笔像固体胶的胶体那样固定住。这样一来我就改造出了旋转式的环保粉笔,彻底解决了曾经困扰我的各种问题。

这次旋转式环保粉笔的创造,使我懂得了科学创意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多观察、多动脑、勤动手,才会有所创新。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谢谢大家。

敬爱的黄老先生;

您好!

近日有幸了解您的动人事迹,晚辈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如今特寄书信一封敬表慰问。您的成就恰是“科技兴国”的最好证明。吾辈后生也自当向您学习,心怀祖国,还请长缨!

您与同僚们(改为“同事们”,为什么?)化不可能为可能,“长征一号”成功入海,载着中国的底气与自信让世界见证。

新中国成立之初,缺少重型武器的局面让这幼嫩的新生命少了一分底气。您与一批科学家接过沉重的担子,或前往黄沙漫天的荒漠,或驻扎荒无人烟的小岛,困难和毅力相遇,阻碍和智慧碰撞,是您和他们孕育了“强国”雏形。“长征一号”交付使用,彰显的是属于中国的“强国自信”!“没有任何力量能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正因有如您一般隐姓埋名三十载终铸国之重器的国之栋梁,中国的前进步伐才能愈走愈稳,愈行愈速!

您身上的伟大精神煜煜生辉,您的执著予我力量,您的丹心引我前行。

陶行知先生曾言;“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您的爱国情怀实为当代青年的榜样。我为您隐姓埋名三十年投身核潜艇而感动,亦为您毅然随行进行深潜实验而涕下。您教会我何为奉献,何为坚守。“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您和同僚们靠拆解“玩具模型”获得潜艇基础数据,靠一个个算盘一支笔得到与计算机媲美的精确数据,本该在实验室“养尊处优”的技术人员化身挑山工满足日常需要……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您身上展现的吃苦耐劳、勇敢、有恒心等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将不忘“科技兴国”之箴言,继承您和其他前辈的事业,开启时代新篇。

《望蓟门》诗中有云:“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科技“战场”,我们也愿请长缨,成功名!您的国之重器让中国多了一份自信,在新时代,我们面对“5G”、“物联网”也不会退缩,用新科技赋予中国新的能力。我愿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将中国之责任,置于自己之肩上。”黄老先生,您的心血自有后人延续,您的心愿自有我辈实现!

惟愿您日后可安享天伦,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您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科教兴国,我们必当努力!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现在当然过得也是非常的充实,每天都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一些事情,而且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

回国之后凭借自己的实力,依然让自己的职场顺风顺水,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副院长,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刘明侦新发表论文

我们先来看一份简历: 重庆人,1990年出生。 2011年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岁在《Nature》主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成为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之一; 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25岁回国工作,被 电子科技大学 聘为教授; 26岁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 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好奇,她是谁?怎么这么厉害? 她就是最近频频刷屏网络的“90后”美女学霸——刘明侦。如今,她已是 电子科技大学 新成立的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继续刷新“最年轻”记录。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党政领导。刘明侦任副院长全职回到 电子科技大学 后,刘明侦高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依托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且积极地突破国内当前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 3月,刘明侦凭借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青年项目”。另外,通过半年时间准备筹谋,她又于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2017年5月3日,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个人和集体名单出炉,刘明侦获此殊荣。“能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我肯定深感高兴。”谈及此次斩获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感想,刘明侦仍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能坚持、有担当’的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盼。” 2018年1月,刘明侦教授通过了组织考察和干部任职公示,正式成为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副院长,也是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当时受聘就曾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但她却非常低调。”电子科大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刘明侦,向来都是低调做事,潜心学术。 刘明侦: “作为重庆人,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这也是我当初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祖国,来到 电子科技大学 的初衷。”刘明侦说。 我们看到了开挂的“学霸”表面的光鲜,背后付出的努力谁又能知呢?

听说她目前是在做科研事业,可以说是在为科学发光发热。

回国之后凭借自己的实力,依然让自己的职场顺风顺水,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副院长,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当然过得也是非常的充实,每天都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一些事情,而且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

刘明侦发表几篇论文

她现在工作非常的不错,被国家部门高薪聘请。研究出来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作品。

他回国后投身于国内的科研技术研究,并且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的导师。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一份努力。

刘明侦,女,汉族,1990年5月出生,重庆人,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妇联兼职副主席。2019年1月,被评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

2012年,刘明侦教授在牛津大学光伏光电研发中心,以新型太阳能电池为研究核心,研究对象涉及材料学、光电学、电子器件等方面,主攻以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为核心的太阳能器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2013年9月,其首篇基于平板薄膜结构的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文章在《自然》主刊上发表。

扩展资料:

人物履历

2008年09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学习;

2011年07月,获得一等学士学位;

2011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工程院就读工业系统制造及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

2012年07月,获得荣誉硕士学位;

2012年09月,英国牛津大学光电光伏研发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2015年03月,毕业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2018年01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四川省妇联兼职副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明侦

导语

自古以来,美女俊男颇多,巾帼美女花木兰,乱世英雄周瑾公。他们都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的杰出人士。

而现在有一名90后科学家,不仅是一名婉约水灵的南方女子,还是一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

她还如古代志士一般,有着精忠报国的理想,拒绝国外的千万年薪,只为回到祖国效力,那么,她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呢?

一、美女刘明侦

1990年,刘明侦出生于江城重庆,在重庆的山水滋润之下,她是一位眉眼俊秀的美女,笑容清甜养眼。

除了容貌美丽,她还拥有智慧。在学习方面,她就像知识的储备桶,从小到大都是学霸,18岁时,她就考入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在国外留学期间,她继续求学若渴,身在曹营心在汉。在英国,她深知自己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成为人才,报效祖国。

于是,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她的毕业成绩排名全系第一,而她并不知足,24岁时,她又考入了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

二、光能发电

重要的是,在剑桥学习期间,她学习了光能发电技术,而它可以改变传统发电方式,改善污染严重的问题。

在我国,这一技术能发挥很大的优势,中国人口基数大,能源需求旺盛,是一个耗电大国,而耗电方式依然落后。

煤炭燃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资源不被耗尽,需要研究出新型发电方式。

本着这一意愿,刘明侦没有任教国内名校,又婉拒了国外名校开出的千万年薪,而选择了在电子器件研究方面最顶尖的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三、不断研究

实践出真知,刘明侦带着目标在电子科技大学,研发新型发电方式,这里人才济济,刘明侦做出了正确选择。

刘明侦重视最前沿的技术研究,一方面加强获取英国高校最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利用电子科技大学的材料和器材优势,开展研究。

从2015年开始,刘明侦就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2016年7月,她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

2017年,刘明侦研发出的项目,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

四、现状

如今,刘明侦已经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的副院长,她所带领的团队,在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刘明侦作为唯一作者,在关于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方面,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

身为教授,刘明侦为了培养学生成才,不断与时俱进,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长期保持着合作关系,只为学生提供国际访谈交流机会。

对于刘明侦一心为国、放弃千万年薪的做法,你想说些什么?欢迎评论。

刘明侦发表论文有假

我们先来看一份简历: 重庆人,1990年出生。 2011年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岁在《Nature》主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成为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之一; 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25岁回国工作,被 电子科技大学 聘为教授; 26岁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 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好奇,她是谁?怎么这么厉害? 她就是最近频频刷屏网络的“90后”美女学霸——刘明侦。如今,她已是 电子科技大学 新成立的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继续刷新“最年轻”记录。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党政领导。刘明侦任副院长全职回到 电子科技大学 后,刘明侦高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依托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且积极地突破国内当前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 3月,刘明侦凭借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青年项目”。另外,通过半年时间准备筹谋,她又于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2017年5月3日,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个人和集体名单出炉,刘明侦获此殊荣。“能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我肯定深感高兴。”谈及此次斩获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感想,刘明侦仍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能坚持、有担当’的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盼。” 2018年1月,刘明侦教授通过了组织考察和干部任职公示,正式成为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副院长,也是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当时受聘就曾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但她却非常低调。”电子科大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刘明侦,向来都是低调做事,潜心学术。 刘明侦: “作为重庆人,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这也是我当初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祖国,来到 电子科技大学 的初衷。”刘明侦说。 我们看到了开挂的“学霸”表面的光鲜,背后付出的努力谁又能知呢?

他回国后投身于国内的科研技术研究,并且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的导师。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一份努力。

说到科学家,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西装笔挺、学术气息浓厚的中年或或是老年人士。

但你绝对想不到,在他们之中,还有些许90后的身影!其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90后,她打破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年龄印象,更是义无反顾地拒绝了外国的优渥条件和百万年薪的高薪诱惑,选择回国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

因为外表惹来的炙手流量和关注,她又保持着科研学者该有的敬业,回应道:“对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其成功在于做了什么研究,对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贡献,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进步”。

她就是刘明侦,剑桥硕士,牛津博士,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副院长,在世界级科研刊物《Nature》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90后美女科学家。

少年志在千里,辉煌求学履历

任何一个年少就做下辉煌成绩的人,都早早做好了奋斗的准备和规划。刘明侦也不例外。

1990年五月,刘明侦出生在山城重庆。自小成绩优异的她在高中时默默立下了目标,那时年幼青涩的她,默默在一本英语词汇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上剑桥!”

她的努力没有辜负她。为了向剑桥大学这个年幼的目标发起进攻,18岁那年,刘明侦成为了那届学生中的名人,她进入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

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她成功在三年后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傲视旁人,成功毕业,然后进入了曾经的理想,后来的一个停留站——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2岁,在剑桥大学进修了光能发电技术的刘明侦硕士毕业于这里,转而到英国另一所知名大学,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也是在这期间,她成功在世界级科研刊物《Nature》上发表论文,成为了在这本世界一流科研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她的学术论文,在谷歌上的目前引用量已经超过了2700次,是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里引用次数最高的三篇论文之一。

24岁,刘明侦从牛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当初一个人来到英国打拼,闯进英国学术界奋斗的小姑娘已经拿出了足够骄傲的成绩和那些看不起她中国人身份的人叫板。

努力得到回报是一件美妙的事。哪怕是英国的学制本就更短,在这个年龄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她都足以被称一声传奇。

留下与回国的抉择,归国后的不懈努力

从18岁到24岁,6年留学生活让她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个海岛国家,她自己也坦言说道:“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对一个国家由厌恶到接受,再到欣赏,这样的转变正是留学生涯的魅力所在。”

正是如此,她才在面对回国与否的抉择时开始犹豫。由于刘明侦在光能发电领域上做下的出色成绩和独到的贡献,外国并不缺少想要留下这位年轻学者的机构和大学。

她曾经就读过、年幼时梦想过的剑桥大学就向她开出了百万年薪挽留她回到剑桥,将所学的光能发电技术应用于英国的工业技术行业上。

相比之下,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并被聘请为教授,就显得没那么优渥和光辉。

纵然如此,乡愁和国人身份的骄傲让刘明侦不再犹豫做下抉择。她要回国。

2015年,刘明侦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签订协议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工作。她带着一身所学和积累下来的各项成果回国,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回国后,刘明侦投身科研事业,马不停蹄地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帮助并推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ESI是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简称,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权威分析评价工具。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这是一项极其出色的教学科研成就。

“感谢遇到了好的时代”

2018年,最后一批90后也离开了孩子的范畴,在这个一代被批评不如一代的环境下,90后就像曾经美国那批痴迷披头士和摇滚,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感同身受的那批人一样,被称作“垮掉的一代”。

90后,也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但就是这样,刘明侦也代表众多被人误解的90后孩子们走出了崭新的、让人仰视的辉煌。告诉世人90后也有自己的成就与光芒。

她的人生是一路高歌猛进,一步步走出同龄人,直到遥遥领先身旁众人。对此,无数网友、路人惊叹她的成就,也惊叹她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性。

对此,刘明侦一概无视,她自己老气横秋地笑着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被说就说吧”,但同时,她也诚恳谦虚的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时代,“感谢自己遇上了好的时代”。

这确实好的时代,国家强盛,海晏河清,但个人的努力才是一切辉煌成功的根本。刘明侦的光辉履历的背后是她一个小姑娘的不懈努力,日以夜继的奋斗。

她有过低谷,一度怀疑自己选择这个科研领域是不是错误的,离开或许才是及时止损,但她还是选择了坚持,不顾一切的坚持。

在谈到自己的努力时,刘明侦很是怀念的笑了,自己打趣说自己“为了抢时间,着迷了般,每天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饿了会将道具当鸡蛋吃,到了嘴边才知道那不是鸡蛋。”可以说很有古人墨汁蘸馒头的风范了。

也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独自一人的默默努力,换来了她人前的不菲成就和光环缠身。

就在2019年,她传奇的经历让她被评选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这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姑娘,用自己的一身光芒成为了无数人的目标和楷模。

她怀着一腔赤诚回国,拒绝了国外的百万年薪,又用沉默的行动,回答外界的吹捧和询问。她是不打折扣的“90后美女科学家”,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里私下爱好时尚的教授,更是严苛督促学生一周一万字作业的冷面导师,是值得学习和尊重的一个模范,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着传奇。

她现状过得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一直都在根据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