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艺术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蜡染,是一种以蜡作为防染材料来进行绘蜡染色的传统手工防染技艺,古时称蜡染为“蜡缬”,是我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手工染缬艺术,与古代的绞缬、夹缬共称为我国三大印花技艺。我国古代典籍《后汉书》《新唐史》都有蜡染的相关文字记录。据史籍界定,蜡染起源于秦汉时期,兴盛于隋唐,一代传承一代,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在绘制蜡染时,描画者通常不做打底,也不借助于任何工具,完全凭借创作者手中的蜡刀与其审美情趣和技巧来绘制,因此,真正的蜡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更无法批量生产。

贵州作为我国蜡染工艺最为先进与集中的地区,素有“蜡染之乡”之美称。由于地势封闭,居民长期与外界隔绝,再加上艰苦的地理环境影响,这里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这里古老的手工文化与农耕文化极少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古老的蜡染艺术与技艺得以保存下来,且保留了其单纯、朴素的原始风格。据史料记载,贵州的蜡染艺术历史已经有2 000年之久。这里的蜡染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产品制作完美。贵州不仅是我国蜡染艺术最集中的地区,还是最具代表性与研究价值的地区之一,因此,解读贵州蜡染艺术是了解我国蜡染艺术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布依族作为贵州的本土民族,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生活。灿烂的布依族文明,经历了时间的沉淀,随着历史的推进,越来越焕发出民族的活力和魅力。没有民族文字的布依族,用蜡染图案代替了文字符号的语言功能,向子孙后代们传授着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常识、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古风遗俗,形成了鲜明独特、与众不同的蜡染图案。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美学意蕴和精神气质,是研究布依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如今,这里的民族文化正遭受着现代文化的冲击,手工蜡染逐渐被机器批量化的复制生产所替代,即使是蜡染创作也逐渐演变成迎合现代人们喜好的创作,致使古老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不断流逝的尴尬境地;因此,对布依族蜡染图案艺术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更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 贵州布依族蜡染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布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区。据最新人口普查,布依族现有287万余人,其中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人口就占了97%以上。他们多依山傍水而居,主要聚集在贵州西南部的黔南、黔西南自治州以及安顺等地区。据《中国民族史新编》记载:“布依族起源于百越集团中骆越的一支。”[1]作为我国古代骆越人的后裔,布依族还与我国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根据记载,早在石器时代,百越人就在云贵高原地区生息。作为贵州的土著居民,布依族在唐史上被称为“西南蛮”。到宋明两代,由于战争所迫,江西、山东部分少数民族祖先陆续迁入人烟稀少的贵州,与这里的原住民融合,改称为“番”和“仲家蛮”,明清时期又称为“仲蛮”。直到1953年,顺应并综合本民族群众意愿,他们才统称为今天的布依族。

对于第五种观点,不当得利说虽然解决了添附说导致的将原作品作者与演绎人的贡献价值进行量化的困难,但其回避了事前进行确权的问题,使得原作品权利人陷入了任由他人对其权利进行侵犯而束手无策,只能事后进行救济的境地。

以布依族蜡染在装饰设计应用为基础来进行深入研究,把蜡染丰富多彩的情感造型、自然色调、制作材质与各种各样的工艺技巧等作为现代装饰设计元素利用起来,无疑具有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在近几年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蜡染图案元素被带到了日常的生活和设计当中。例如有着蜡染元素的现代服装设计(见图10)与背包(见图11)等,民族风与现代风格产生碰撞,擦出了不一样的精彩火花。作为古老的手工蜡染工艺,对于今天而言,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对蜡染潜在功能的利用及对蜡染图案的创新与发展,不仅可以丰富蜡染艺术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丰富蜡染民族民俗文化的内容和趣味,并增强了其艺术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延长蜡染艺术寿命,实现对蜡染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山石众多,峰林耸立,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这种天然封闭式的地理环境下,其形成了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受环境影响,当地土壤非常适宜植麻。对于常年劳作的布依族人来说,麻具有耐洗耐磨的实用性,是制作布料的不二选择。贵州地区气候湿润,山多林密,尤其适合蜡染原材料蓝草的生长,因此这里染料资源十分丰富,为布依族蜡染的发展奠定了稳固扎实的物质基础。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蜡染图案风格也会有所差异。贵州少数民族聚集,“其自然环境相对封闭,且内部地形有较大差异,复杂多样,各少数民族所处地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间民俗文化的交流,造就了各民族蜡染纹样风格的异同。”[2]苗族、瑶族的人们多居住在依山傍水之地,地理环境相对优越,所以其蜡染图案通常以自然纹样为主,大多为写实的花草纹、动物纹,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崇拜;而布依族人民大多聚集在山地高处,地理环境封闭,经济也较为落后困难,其传统的蜡染图案大多为纪念祖先与图腾崇拜的抽象几何符号,蜡染工艺具有朴素且庄重的风格特点。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手工技艺传承,并在本民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蜡染与贵州许多少数民族的婚恋、生育、丧葬、祭祀、节日、礼仪及日常穿用都关联密切。布依族的蜡染遍及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床单、被面、桌布等生活用品,还是婴幼儿的襁褓服、背扇,不管是年轻男女恋爱、婚嫁的服装、手绢、头巾,还是老人去世时的寿衣等服饰,都是由蜡染所制。甚至布依族青年男女恋爱时,也常将蜡染布作为表达情意的“定情之物”,可见蜡染在布依族文化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布依族人衡量妇女德艺的评价标准里,制作蜡染的技艺好坏是极为关键的一项,是衡量布依族女性品德能力高低及是否贤淑的重要标准,因此蜡染还被作为勤劳、智慧、贤德的象征,被布依族女性寄予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

有效遏制权力寻租空间。军队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要求科学规范军队权力,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个人、单位或部门手中。军队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权力的授予和程序,可以最大限度挤压权力寻租空间,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军队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公开透明特征,使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监督,从而堵上了发生权力寻租的漏洞。

布依族的传统蜡染纹样大多表现为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人意识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处于混沌未分时,他们将自然物视为自己民族祖先或民族象征的幻想反映。”[5]由于对大自然的长期依附并受制于自然,布依族人在面对着艰苦的生活环境时,逐渐产生了对美好事物与现象的崇拜意识,并将其寄托在蜡染图案中演绎成民族的图腾图案。

二 布依族蜡染图案的题材类型及文化内涵

(一)布依族蜡染图案的题材分类

布依族蜡染图案样式美观,从取材的角度看,主要使用抽象几何图案、自然图案以及图腾图案。由于布依族人以农耕为主,常年耕植田地,他们对赋予其生存生活的农作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们绘制的图案大多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与地理环境中的物产紧密相连。那些高度抽象化的几何图案,也是自然物的变体符号,是布依人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高度概括,反映出布依族劳动人民擅于把形象的事物抽象化的特点。总之,不管是自然纹样还是抽象的几何图案,都饱含着布依族文化中民族信仰与自然崇拜的深刻内涵。

1.几何图案。在布依族蜡染中,抽象的几何图案使用最为频繁,也最具典型性。几何图案多为近乎抽象的意象几何纹样,在构图上大都采用整齐、重复、对称、交叉的方式,排列上对称统一,层次分明,形成完整和谐、静中有动的节奏感与简洁清新、古朴自然的整体效果,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纹饰螺旋纹,以及寓意丰富的圆点纹、锯齿纹、回型纹等(详见表1)。

2.自然图案。古越人是我国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部族,同样布依族人也继承了祖先对自然农耕的特殊情感,因此其蜡染图案纹样中,大多与自然农耕密切相关。这些纹样是布依妇女对自然物进行取舍、抽象、夸张的产物,简洁灵动,极具趣味性。其构图上常采取二方连续的形式,造型变化万千,形成一种连续之美。在自然图案的纹样中,以象征丰收的稻穗纹、茨黎花纹、树纹、桂花纹等最为典型(详见表2)。

 

表1 布依族蜡染主要几何图案及其代表意义

  

纹样名 图案 图案含义 蕴含的寓意圆点纹代表天空和土地象征着以农业为主的布依族人们希望年丰时稔,五谷丰登螺旋纹代表河流与水涡,也称水涡纹水涡代表布依族的宗系结构,中间的大圆圈代表族里的大宗,周围围绕的6个圆圈代表族里的小宗,大的圆圈和小的圆圈彼此用线条连接起来,象征着宗族之间紧密相连锯齿纹代表狗牙古时有个布依寨,水灾后发生瘟疫,百治无效。一个老人用一只狗为村寨扫灾驱邪,让全村人吃狗肉喝狗汤,全寨的人都治愈了。从此以后,布依族人崇尚狗,狗牙纹样则被作为驱邪祛湿,给族人带来安康,辟邪的象征[3]回型纹代表寨门与粮仓象征着保家卫土,寓意族里安家乐业、岁物丰成

 

表2 典型自然纹样及其蕴含寓意

  

纹样名 图案 图案含义 蕴含的寓意稻穗纹代表水稻象征着年丰岁稔,五谷丰登。弯下腰的稻穗,代表结满了沉甸甸的稻米,还代表着布依族人谦逊有礼、文质彬彬以及坚强的意志品格茨黎花纹代表茨黎花,也有另一种说法代表苍蝇或鱼虾象征着福寿延年、子孙繁衍树纹代表大树 象征家族的区域防卫和界限桂花纹代表富贵,“桂”同“贵”谐音寓意富贵吉祥

3.图腾图案。布依族的蜡染图案纹样,与布依族原始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认为,图腾既是亲属又是祖先。[4]在布依族的图腾图案中,描绘的不仅仅是布依族人对图腾的崇拜,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祖先的崇敬。由于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而居,以农耕渔业为生,这使得布依族蜡染图案上除了常见的代表河流的水涡纹以外,还有很多的鱼纹以及鱼的抽象变形图案出现。布依族神话传说中,他们把鱼作为一种图腾。布依族摩经中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安王与祖王》在开篇追述氏族始源时叙述了这样的故事情节:盘果在河边看到一条鱼,忍不住称赞她的鳞非常漂亮,于是这条鱼化作一个俊俏的姑娘,与盘果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儿子安王。可见布依族的神话故事中寄托了对鱼图腾的崇拜与敬意,反映出布依族人的审美情趣和对大自然的认识;同时,布依族蜡染图腾图案中还有寓意祈福丰收的铜鼓纹、代表长寿的寿字纹等,寄托了布依族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想(详见表3)。

 

表3 图腾图案及其蕴含寓意

  

纹样名 图案 图案含义 蕴含的寓意鱼纹代表生殖与求子象征多子多福。在布依人眼中,鱼是繁衍子孙的象征,鱼纹传达出布依族人对原始生殖崇拜的信息铜鼓纹代表太阳象征阳光与雨水。铜鼓是用来祈福丰收的打击乐器,极受布依族人尊重寿字纹代表健康长寿象征着福寿安康,体现了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寓意

(二)布依族蜡染图案的文化内涵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8~60岁。随机分为填塞组和不填组,其中填塞组29例,不填塞组29例。58例患者依据1997年海口标准对CRS患者进行分型、分期[3]。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鼻窦水平位、冠状位CT检查。

1.神奇的无字史书。从古至今,文字一直被人们用来表情达意和记录事物,已然成为意识化的象征性符号。为了将先辈的光荣历史和思想信仰传承给后代,没有文字的布依族祖先便使用一些图案符号作为语言来使用,逐渐形成了蕴含着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古风遗俗、审美文化的布依族传统蜡染图案。这些图案在布依族妇女服饰上最为常见,以蜡染布为装饰布置在布依妇女服装的袖臂上。她们下穿蜡染长裙,蜡染的图案与服饰的布色、精美刺绣巧妙融合,显得清新雅丽。其作为代替民族文字缺失的语言符号,成为了“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这一本无声的史书,徐徐述说着这个古老民族的故事。通过这本“史书”,我们可以窥探到布依族传奇而又神秘的蜡染文化、民族历史、民俗风情等。

2.祖先崇拜的物态符号。祖先崇拜是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下形成的。由于那时的人们未能掌握大自然的现象规律,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灵气,主张“地灵”而“人杰”、“山深”而“水茂”。他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死亡仅仅只是人体的消失,但灵魂却是永生的。这种想法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意识里,以至于在对祖先的追思怀念中,逐渐产生了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人们祈求祖先保佑,赐福子孙。祖先崇拜现象在我国各民族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布依族尤是如此。

祖先崇拜在布依族风俗及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六月六”祭祖节就是布依族除春节外最为隆重的节日。而在用于代替语言文字表达的蜡染图案中,同样表现出祖先崇拜的意识,隐藏着布依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代表土地的圆点纹。布依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作为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民族,布依族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养育他们的一方之地充满了敬畏之情。他们认为土地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他们便将代表土地的圆点(如图1所示,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绘制在服饰当中,祭奠祖先的同时,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再如布依族女子常用来装饰服饰袖臂的蜡染袖片(如图2),其上所绘的螺旋纹,是布依族家族关系的信息象征,螺旋图案完整饱满,代表了早期布依族的民族宗族系谱,反映出民族的宗系与历史并蕴含着祝福宗族之间生活美满、家庭和睦的寓意。总之这些蜡染纹样,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布依族人对祖先的崇拜之情。

  

图1 布依族女性服饰上的圆点纹

  

图2 布依族蜡染袖片上的螺旋纹

3.自然崇拜的本真表达。古时人们难以理解自然界中很多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也不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久而久之,潜意识中便产生了世间万物皆有灵气的观念。贵州地处高原,地形复杂而封闭,常年居住在深山、以农为生的布依族祖先,意识里不自觉地神话了天象、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对其逐渐产生了敬畏甚至是恐惧之心,并演变成对这些无法解释的事物和现象的盲目崇拜。他们深信是大自然赐予了他们进行农业生产实践的物质条件,给了他们生存的环境。这种对大自然的依附心理使之产生自然崇拜,并体现在民族的信仰与崇拜上,为布依族蜡染的传统图案元素奠定了基础。

布依族的“尚蓝”情结在蜡染布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或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色彩古朴淡雅、庄重大方又简洁清新,给人以视觉上的安抚与放松。其对比虽强烈又不显突兀,意在追求阴阳调和,重点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感受。在色彩心理学研究中,蓝色是天空的颜色,代表着真理和希望,而白色象征着纯洁与智慧,两色相融则会显现出柔和、淡雅的气氛,单纯又不单调。蜡染图案在这蓝白交融之间,色彩形成对比又极富变化,使得画面产生幽远、清秀、朴素、高雅与宁静祥和之感,彰显出布依族人独具一格的审美观念以及朴素的民族心理特质。

按布依族习俗,族内所有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对布依族妇女来说,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是家庭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因此蜡染技艺通常以家庭传授的方式来传承。同大多数制作蜡染的少数民族一样,布依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人人都是点蜡能手。她们三四岁开始接触蜡染,七八岁就开始为自己制作蜡染嫁衣,到了十七八岁时每人都积攒了几十匹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布了。这些蜡染布从最初的栽靛种棉、纺纱织布,到画蜡脱蜡及最终的剪裁织绣,都是亲力亲为,并代代相传。

作为古越人的后裔,从古至今布依族人都对铜鼓十分珍重,并将其作为民族图腾来祭祀(如图3、图4),凸显出布依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古往今来,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中,铜鼓都被视为具有超凡灵性的神器。”“贵州镇宁县的布依族每个家族都藏有一面铜鼓,平时存放于寨老家,而且用黑布包裹悬于房梁上,重大节日、祭祀丧葬才能使用。”[6]在布依族人眼中,铜鼓被视为太阳的象征。由于过去人们未能掌握自然天象的规律,作为稻作民族的布依族人,极需阳光和雨水润泽,所以人们便将祈愿寄托在铜鼓上,祈愿在祭祀仪式时能在锣声鼓声中求得自然神灵的保佑与丰收。其次,由于鱼产子多,鱼纹在布依族蜡染中频繁出现,表现出其对生殖的崇拜和对富裕日子的向往;此外,水波纹、漩涡纹的纹样,也与水崇拜有关。总而言之,布依族人对自然环境中的河流山川、花草植物、鱼虫鸟兽等都怀有深厚的情感,他们用特定符号来表达这种情感,并将其融入本民族的蜡染图案中,意在祈求自然神灵保佑。这些图案作为原始崇拜意识的物化形式,寄托了族人对超自然神灵的感激、敬畏和幻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贵州布依族蜡染,既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艺术,布依族蜡染图案在视觉审美上体现出清新淡雅、古朴自然、层次丰富的艺术特色,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作为文化现象,布依族蜡染图案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历史文化、古风遗俗、神话传说及民族审美的内容,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意识与文化内涵。尽管如今一些古老传统的蜡染图案的源头族人们已经不太清楚了,但他们知道,这些具有丰富内涵与特殊寓意的符号,蕴含着民族历史的记忆和古老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

  

图3 布依族人祭祀的铜鼓

  

图4 布依族蜡染服饰上的铜鼓纹

4.趋吉避凶的美好祝愿。吉祥图案是指赋予了特定内涵、寓意的装饰图案,它饱含着创作者的美好愿望,有趋吉避凶之意。布依族蜡染图案作为一种吉祥图案,不仅是远古人们与自然亲密无间、相互依存的记录,还蕴含着神性意识和趋吉避凶的寓意。如布依百褶裙上的星辰、田地、村寨、河流、鱼虾等景物,反映了布依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纪念和歌颂;作为民族图腾且使用频繁的鱼纹,代表着族人祈盼多产多食、祈福求子的美好愿想;作为精神寄托的龙纹,被人们用来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状似狗牙的锯齿纹,饱含着布依族人对狗的感恩与崇拜之情,并寄予了扫灾驱邪的寓意。

三 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视觉审美

蜡染艺术历史悠久,随着时间长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民族文化与地域环境的不同,逐渐显现出区域差异化的特征。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蜡染图案,不仅反映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与审美感受。从蜡染图案所表现的视觉审美特征来看,不管是图案造型上的具象与抽象、幻想与变化,还是构图上所具有的独特美学形式,都与该民族的文化、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

(一)素朴而祥和的色彩呈现

色彩作为图案的装饰元素之一,不同的色彩会呈现出不同视觉效果和感受,也蕴含着不同的内在意蕴。色彩可以看作构建服饰的基本符号,特定的民族服饰更可以借助色彩符号将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生动地呈现出来。不同民族其崇尚的色彩也各不相同,比如说藏族人偏爱深红之色,彝族人酷爱深邃的黑色,朝鲜族则崇尚洁白之色,等等。我国崇尚蜡染的民族大都喜爱红、黄、绿等鲜明亮丽的色彩,如贵州安顺的苗族蜡染常在蓝白之间点缀红、黄等鲜亮的植物颜色,使得整个蜡染图案色彩瑰丽、对比鲜明,形成刺绣般的效果(如图5)。

  

图5 尚蓝朴素的布依族蜡染

布依族蜡染尽管历史悠久,但他们的蜡染却始终喜爱单纯朴素的蓝白配色,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如图6)。早在明代(弘治)时期便有了对布依族服饰的记载,《贵州图经新志》:“仲家皆楼居,好衣青色。妇女以青布一方裹头肩,细褶青裙,多至20余幅。腰下系五彩挑秀方幅如绶,仍以青衣布之。”[7]从文中“青布”“青裙”“青衣”等词的描述,可以深切感受到布依族人在本民族服饰色彩上对“青”的情有独钟。

她把行李打开铺好,又把房间简单那么一收拾,马上焕然一新,细心的姑娘在这一点上,就比小伙子强,房间立刻融满了说不清是香水还是香皂的馨香气味。

  

图6 色彩瑰丽的安顺苗族蜡染

在布依族人眼中,“青”与“蓝”为一色,在民族语言上发音共通为“嘿欧”。布依族蜡染崇尚青、蓝、白的色彩特征,与布依族生活环境、自然条件与民族审美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赐予了布依族人在染色中所必需的蓝草、东绿树等植物,这种大自然给予的色彩构成了他们蜡染色彩的基本色调。另一方面,蓝草染制的衣服耐洗耐磨,不易退色,还兼具消炎止痒的药用价值。对自然的崇尚与实用价值的考量,加上布依族人民朴素的生活风格和温婉的民族心理特质,逐渐形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的“尚蓝”情结。

人们对医疗工作者期望高,大多数人认为,通过医护人员的治疗,患者都应该恢复健康,一旦不如他们所想,便会对医务人员进行责备,护士的工作风险大、责任重,如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与此同时,护士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据调查,担心护理工作出错,是临床护理人员首要的心理压力源。

为进一步考察农地流转对农户非农就业选择的内在影响,本文基于就业区域和性别差异的视角,在家庭分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对农地流转的关注点聚焦到农户是否转出农地这一核心量上,利用CHIP2013年的全国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二)粗拙而变幻的造型表达

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风格所表达出的语言是朴素的。随着漫长岁月发展,历史悠久的布依族蜡染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蜡染题材,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都呈现出简洁清明的特征。他们在图案造型上追求幻想与真实、抽象与具象穿插并用的表现形式,常在象形的基础上追求抽象化的表达,整体呈现出抽象的审美特征;或具有浓厚的抽象意识,使图案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真、质朴与幻想,富有无穷的艺术魅力,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感受。在造型来源上,其题材多来自于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富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布依族蜡染亦如此,造型上取法自然,却又不是对自然的如实模拟。其在图案的象形造型上多选用鱼、龙、蛇等动物与花草植物,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借以夸张变形,再同高度抽象化的几何纹样等各种图案巧妙结合,使整个图案呈现出变化而又和谐、古朴而又典雅的视觉美感。尽管其线条粗拙随意,但却富有变化,给人丰富、多变、饱满的感官体验,极具艺术感染力。

(三)均衡而自由的构图形式

布依族传统蜡染图案为平面构图,追求对称平衡、变化和谐统一是布依族蜡染图案构图形式的主要特点。布依蜡染图案通常以上下统一、疏密有致、两边对称均衡为主,其画面虚实相间、变化和谐。整个图案比例和谐、曲直结合、丰富饱满,常以二方连续式来排列图形,形成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形式感与节奏感。

1.曲直结合,变化统一。布依族蜡染图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构图上曲直结合的运用,所有纹样都摆在一个平面上,不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由于曲线具有流动、律动之感,能给人以视觉上的运动体验,产生出强烈的动感效果;而直线再穿插于这流动的曲线之中,打破了曲线跳动的节奏,显得图案整齐律动,避免了单调与生硬的感觉,呈现出柔和、优美的审美感觉。

布依蜡染服饰中用于装饰袖臂的蜡染布,动感十足的螺旋纹居中心之位,作为吸引视觉的焦点,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优美而舒畅的;在布边位置再装饰以象征道路的平行直线条,两种完全对立的线条碰撞在一起,所形成的“纤细”与“丰满”的纹样形态呈现出强弱之分,同样给人们带来运动的视觉效果,可谓变化中求得统一,极为和谐(见图7)。

② 方案实施:总经理领导绩效考核小组,以业绩考核为重点,各部门领导在每月的月初提交月度考核报告,分析问题和及时纠正。在年末责任部门将报告汇总,明确各部门全年绩效指标实施结果,将其作为各种管理决策的依据。

  

图7 蜡染服饰袖臂上的曲直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欲望后,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追求精神上美的体验与感受。由于布依族文字的缺失,其历史除了在民族古歌中流传之外,大多靠妇女用蜡染的形式来记录本民族的文化,蜡染图案被赋予了布依族人的思想情感色彩和审美心理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染也逐渐从原有的实用功能转变为对视觉审美效果的追求,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美学价值十分突出。由于布依族蜡染图案的抽象化形式突出,图案和谐又富有变化,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布依族蜡染图案,充分体现了蜡染图案所具有的图案美学特征。其所表现出的对称之美、色彩之美、调和之美、抽象之美,以及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蜡染冰裂纹所产生的缺陷之美,形成了布依族蜡染文化的艺术美,给我们以深刻的审美启迪。这些蓝白相间又有神秘色彩与内涵象征的符号,谱写出珍贵而永恒的民族文化篇章,彰显出布依族蜡染图案中极为可贵的美学价值。

2.天圆地方,对称均衡。布依族蜡染图案在构图上十分注重图案的对称与均衡,因此在布局上通常具有一定的格局规律。古人对天地空间的最初认识就是“天圆地方”,这种早期空间观念对我国民族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深远。在布依族人的传统观念里,也形成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和传统生命观,因此在布依族的蜡染图案中,方与圆的构图形式十分常见。由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拜敬畏的心理,自古依山傍水而居的布依族人民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天圆地方”的审美观念,并最终融汇成了其极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文化。

用有机硅抗高温、多功能钻井液增效剂,能够提高钻井速度30%,降低钻井综合成本20%,每年能为石油系统节约上百亿的钻井成本。

在图案布局上,多以方或圆规定着图案的外形和布局,再进行内部的装饰。画面内容既有主题纹样,又有辅助纹样装饰,并且十分重视图案整体的对称平衡(见图8)。确定好主题纹样,将其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或以连续的方式让其重复出现,使之成为图案整体的中心图纹。然后,以对称式的线形分割来规范装饰,以画面的中心点为轴进行不同的对称分割布局。这种分割式的均衡对称构图,给人以稳定、严谨、端庄、大方的感受,使之呈现出“沉稳又不失生动、严谨又不失活泼”的均衡之感。最后,围绕主图纹编配以其它的式样图纹,大多采用圆形、锯齿纹、水波纹等抽象造型,并用各类植物纹样充分填充。因此,这种方圆组合的蜡染构图画面一般都显得丰满细密,但却繁而不乱、和谐统一,充分考虑到了人的视觉规律与感受,表现出布依族追求圆满美好的民族文化心理。

  

图8 蜡染图案构图的方圆规定

3.疏密有致,富有节奏。从布依族服饰上所装饰蜡染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图案构图的结构方式几乎都是以横向线条来对图案进行整体的构图分割。在这样的横向分割构图里,布依族妇女在设计纹样时有意识地通过对点、线、面的重复、交叉,以及有规律的聚散、开合,形成疏密有致的画面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其充满动感与力量,在视觉上呈现出韵律之美。以布依族女装百褶裙为例,横向几何线条把整幅裙布图案分割成了几个层次的框架格局,线条排列疏密有致、上紧下松(见图9)。再在横向线条所分割出来的空间里,以循环交叉的纹样装饰对内部进行描绘填充,使得纹样的整体展现出不同的形态、数量与空间,形成动静相宜、井然有序的节奏感,产生生动、活泼、自由、运动的视觉效果,使图案具有强烈的整体魅力。

  

图9 蜡染裙布的横向分割与疏密排列

四 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多维价值

(一)美学价值

在布依族蜡染纹样上,这些或曲或直的线条,常常按照二方连续的排列巧妙而大量地重复运用,呈现出自由奔放的画面效果,极富变化又终归于统一,体现出布依蜡染图案在构图上强烈的秩序化、规律性及丰富的韵律美,拓宽了图案艺术表现的范围。

(二)文化价值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布依族的蜡染艺术,融合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可以说,布依族蜡染贯穿着每个布依人的一生。如今,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层面去审视这种民族传统艺术时,可以从中看到众多形式的蜡染图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群体意识和传统的原始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蜡染图案寄托了布依族人对远古祖先的缅怀与敬意,其教化功能不言而喻。布依族的青年们通过对蜡染图案的解读,可以从中了解到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习俗。同时,这些精美图案还寄托了布依族妇女的女性精神与思想,她们在这一方天地里尽情地展示、挥洒着各自的才华。“她们创造出的一件件精美的蜡染艺术品,其清新明快的图案、秀丽洒脱的线条、浓郁粗犷的风味,无一不是在蓝与白之间对所属民族心路历程的文化诠释。”[8]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主导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业已吹响,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和创业理想的创客们正融入到这场创新大潮中来。科研众包平台的出现,就像一块磁石一样,释放出强大的人才吸力磁场。而这块磁石的磁核,就是平台为创客们提供的施展个人才智、释放创新动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和机会。一方面,科研众包平台为这些有能力、有梦想的创客们提供了实现个人价值的创新创业舞台;另一方面,创客们在平台上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发展解决了技术难题,他们同高校、科研院所里的科研人员一样,用智慧为这个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和价值。

布依族蜡染艺术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作为布依族不可或缺的艺术,寄托着布依族人由古至今的信仰,蕴含着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这些蜡染图案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布依族这个古老民族的崇拜文化、民俗文化与精神文化等等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与轨迹,发掘出布依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文化,为民族、国家以及世界的精神文化增添宝贵遗产与财富。

(三)开发利用价值

布依族蜡染图案艺术不仅是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只是由于地域限制及影响力等等原因,不被大众熟知。同所有民间工艺品一样,贵州布依族的蜡染具有实用功能与价值的同时,也还具有隐性的开发价值。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蜡染图案除了装饰日常生活与本民族服饰的实用功能以外,还可开发利用其装饰图案,用于装饰现代服装或是单独作为纯艺术欣赏。布依族蜡染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造型与元素,于现代设计和生活都有着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蜡染工艺作为世界性工艺,很早就被世人所认识。在布依族人眼中,蜡染一直被视为代表本民族技艺与艺术的传世瑰宝。《宋史》中就有“南宁州(今黔南惠水县)特产蜜蜡、蜡染布……”的记载。据布依族蜡染起源研究所述,蜡染图案主要来源于当时人们身上的纹身。目前还有少数布依族老人保留着古代骆越人纹身的文化习俗。在布依族的本土语言中,他们把蜡染读做“读典”或“古典”。由于布依族人始终没有自己的文字,为了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常识和古风遗俗传承给子子孙孙,祖先们就使用一些符号来记载民族文化,并通过绘制印染,对其进行保存。长此以往,蜡染艺术与图案便传承了下来,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也得以保存在这一方土布之上,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图10 DKNY 2014春夏系列

  

图11 应用了蜡染纹样的背包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蜡染,是一种神奇的民族艺术。布依族蜡染图案,作为一部无字史书,记载着布依族人民的历史与文化。而这些正是布依族人民的生命力,它不仅植根于布依族日常生活的土壤之中,更植根于每个布依族人的内心。这些图案蕴含的内涵与价值,既是布依族人生生不息的信念与寄托,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精神瑰宝。

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很多民俗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境地。内涵丰富、蕴含着独特民族风格和特色的蜡染图案,展现的是属于民族的特殊文化,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一笔难得的珍贵财富。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义务对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艺术进行深度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国乃至世界的民族民俗文化史料,更可以让布依族的蜡染工艺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杰舜.中国民族史新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542.

[2]王 华,张春艳.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蜡染纹样的比较研究[J].纺织学报,2016(4):101-106.

[3]贾京生.中国现代民间手工蜡染工艺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28.

平常日子,脑子转的速度不必那样快,步子的频率不必那样高,声音的分贝不必那样强,睡眠的时间也不必那样晚……

[4]谷 因.布依族鱼图腾崇拜溯源[J].民族研究,1999(1):44-48.

有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2013年以来,全市共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6558起,开展联合执法157次,并将食品药品违法典型案例实名向社会公开。

[5]《布依族简史》编写组.布依族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6.

“田同志啊,来新疆支边很光荣,特别是能分到我们555团下的五连,更光荣。要把这儿当永远的家。你呢,年龄也正适合成家,我们考虑,你和杨连长近期就把婚事办了。现在给半天时间你们谈谈,没我的命令,谁都不许撤退。”田志芳第一次见刀营长,他和向阳花并排坐在一起,如何看都像父女,只有他俩交换眼神时,才像夫妻。

[6]韩红星.解读贵州蜡染服饰图腾及其传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3-75.

我国对问题银行进行早期干预、接管、重组、破产、撤销等相关法律规定散见于《存款保险条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相关具体条款主要是明确各监管机构相应的风险处置职责,且非常原则性,没有清晰地界定出问题银行是否需要救助、是否需要关闭,怎样重组、怎样清算退出等一整套处置规则,且有的法规之间缺少有效衔接。

[7]唐莫尧.穿古老服饰的布依族妇女[J].贵阳文史,2006(2):34-34.

[8]蒋兴勇.蜡染:绽放黔中的艺术奇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9-13(07).

 
刘文良,韦江娜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