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国外对慢阻肺的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3:58:36

国外对慢阻肺的研究现状论文

你好,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这是一种慢性炎症,和长期大量吸烟或者是被动吸烟有很大关系。当然也有一些是老年性肺气肿。患者常常以咳嗽咳痰和喘息为主要表现,这个疾病是一个终身疾病,很慢彻底治愈,需要长期家庭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最突出的特征是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慢阻肺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阻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均有慢性咳嗽、咳痰的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没有咳嗽的症状。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气短或呼吸困难,最初仅在劳动、上楼或爬坡时有气促,休息后气促可以缓解。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平地活动时也可出现气促。晚期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时即可发生气促,甚至静息时也感气促。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胸闷、气促加剧。严重时可以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如发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图源网路造成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慢阻肺的早防早治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问如何知道自己是慢阻肺高发人群?若以下5个问题中有3个问题您回答“是”,建议尽快到当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于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1)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烟?(2)是否经常咳嗽?(3)是否经常有痰?(4)是否比同龄人更易感觉胸闷、气短?(5)年纪是否超过40岁?问慢阻肺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哪些?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吸烟吸烟应该说是COPD的最大罪魁祸首长期吸烟的肺和正常的肺可形成鲜明的对比看看吸烟者的肺是不是很害怕图源网络吸烟是目前公认的慢阻肺已知危险因素中最重要者。国外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数明显增多,肺功能检查中反映气道是否有阻塞的核心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年下降幅度明显增快;而且,经过长期观察,目前已经明确吸烟量与FEV1的下降速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吸烟量越大,FEV1下降越快,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者,吸烟的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国内研究结果与国外相似。一项十万人群的研究结果表明,慢阻肺患者中,其发病与吸烟有关者占,所以说,吸烟仍然是慢阻肺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慢阻肺的发生,孕妇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肺脏的生长。职业粉尘和化学因素,长期的接触工业粉尘可导致尘肺的发生,从而发展为慢阻肺。生物燃料和烟雾,长期接触厨房的油烟也导致慢阻肺的发生。慢性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也是慢阻肺的发病原因。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流行状况,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为9990万人,约1亿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通常会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以伤残调整生命年衡量疾病负担显示,慢阻肺的整体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

研究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40岁以上则达,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年龄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男性患者数为女性的倍。

研究发现,吸烟者慢阻肺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60岁以上吸烟人群患病率超40%,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慢阻肺患病风险越高。此外,低教育程度、高浓度、幼年期慢性咳嗽、低体重、呼吸疾病家族史与慢阻肺患病率相关。在不吸烟者中,高浓度与慢阻肺发病相关性更为显著。吸烟与高浓度两因素叠加更会增高患病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属于慢性的疾病,需要是长期的药物治疗的,有的需要间断性家庭吸氧,或者是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需要及时戒烟戒酒,避免二手烟的吸入。可以是长期服用顺尔宁片,茶碱缓释片治疗的。还有使用舒利迭等吸入剂治疗避免反复急性发作。

国外对慢阻肺康复研究论文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最突出的特征是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慢阻肺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阻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均有慢性咳嗽、咳痰的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没有咳嗽的症状。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气短或呼吸困难,最初仅在劳动、上楼或爬坡时有气促,休息后气促可以缓解。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平地活动时也可出现气促。晚期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时即可发生气促,甚至静息时也感气促。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胸闷、气促加剧。严重时可以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如发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图源网路造成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慢阻肺的早防早治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问如何知道自己是慢阻肺高发人群?若以下5个问题中有3个问题您回答“是”,建议尽快到当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于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1)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烟?(2)是否经常咳嗽?(3)是否经常有痰?(4)是否比同龄人更易感觉胸闷、气短?(5)年纪是否超过40岁?问慢阻肺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哪些?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吸烟吸烟应该说是COPD的最大罪魁祸首长期吸烟的肺和正常的肺可形成鲜明的对比看看吸烟者的肺是不是很害怕图源网络吸烟是目前公认的慢阻肺已知危险因素中最重要者。国外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数明显增多,肺功能检查中反映气道是否有阻塞的核心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年下降幅度明显增快;而且,经过长期观察,目前已经明确吸烟量与FEV1的下降速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吸烟量越大,FEV1下降越快,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者,吸烟的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国内研究结果与国外相似。一项十万人群的研究结果表明,慢阻肺患者中,其发病与吸烟有关者占,所以说,吸烟仍然是慢阻肺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慢阻肺的发生,孕妇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肺脏的生长。职业粉尘和化学因素,长期的接触工业粉尘可导致尘肺的发生,从而发展为慢阻肺。生物燃料和烟雾,长期接触厨房的油烟也导致慢阻肺的发生。慢性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也是慢阻肺的发病原因。

根据您的描述,目前您婆婆是慢阻肺出现了急性加重,丽舒同就是急性加重期常用药物,可以快速缓解呼吸道症状,改善肺功能。慢阻肺能治好吗?目前,放眼全世界,慢阻肺都是除不了根的。虽然除不了根,但它可以控制,通过合理治疗,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它对病人的不良影响。慢阻肺的康复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慢阻肺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康复治疗是稳定期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呼吸训练、排痰训练、运动训练。其中,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核心内容。运动训练分为有氧训练、阻抗训练、平衡柔韧性训练等。有氧训练如快走、慢跑、游泳、打球等;阻抗训练如哑铃、深蹲、俯卧撑等;平衡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所以,并非只有偏瘫才需要康复治疗,慢阻肺病人同样需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长期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和肺心病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常导致缺氧和CO2潴留。尽管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等治疗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根据近10余年来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资料,长期氧疗(LTOT)被认为是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新的氧疗技术的产生和氧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氧疗效果,也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LTOT的应用更加广泛。LTOT在欧美和其他发达国家开展较为普遍,我国尚无确切统计数字关于COPD患者应用LTOT的情况。在美国每10万COPD患者中有241人应用LTOT。美国1993年家庭氧疗的费用为11亿美元,1994年为14亿美元。虽然氧疗费用增加,但统计结果表明,如果不采用氧疗,这些患者的总的社会负担将由于病死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以及个体生产效率减低而更加明显增加〔1〕。一、LTOT的定义LTOT是指给慢性低氧血症(包括睡眠性和运动性低氧血症)患者每日实施吸氧,并持续较长时期。标准的LTOT应为每日24小时吸氧,即持续氧疗。大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完成24小时吸氧,因此,每日吸氧18小时以上称为持续氧疗;而把每日仅在夜间(包括睡眠时间)吸氧12小时称为夜间氧疗。长期家庭氧疗(LTDOT)是指患者脱离医院环境后返回社会或家庭而施行的长期氧疗。由于便携式供氧装置的发明和不断完善以及各种节氧装置的使用,LTDOT已逐渐为需要氧疗的患者所接受。二、LTOT的指征1.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经过戒烟、胸部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后稳定状态的COPD患者,休息状态下存在动脉低氧血症,即呼吸室内空气时,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 kPa(1 kPa= mmHg)或血氧饱和度(SaO2)<88%。这是LTOT最主要的适应证。COPD患者其PaO2为~ kPa,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应进行LTOT。(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55%);(2)肺心病的临床表现;(3)肺动脉高压。2.睡眠性低氧血症:清醒时已有低氧血症的患者睡眠时可加重,主要发生于睡眠的快速眼动相,可伴有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心律失常、精神改变和睡眠异常。许多COPD患者日间PaO2> kPa,而夜间睡眠时则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特别是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者,缺氧表现则更加明显。特别是日间PaO2 ~ kPa的患者,正位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陡直部分,此部分患者夜间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性更大。慢性夜间缺氧亦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发生,其预后比不伴有夜间缺氧的COPD患者差。因此,监测夜间SaO2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夜间SaO2<70%~75%是LTOT的适应证。3.运动性低氧血症:运动可使低氧血症加重,缺氧反过来又限制活动。由于可携氧装置的发展和应用,为运动性低氧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条件,使这类患者亦成为LTOT的对象。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氧疗可以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耐受性。目前认为仅在运动时出现低氧血症,而在休息状态时消失的患者,进行性运动试验如6分钟行走距离(6MD)测验结果发现吸氧比呼吸空气为好,则只在运动时给予氧疗即可。三、LTOT的作用1.纠正低氧血症和减缓肺功能恶化:LTOT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的低氧血症,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同时对肺功能也能产生有利影响。2.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展:LTOT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减轻或逆转肺动脉高压的恶化。LTOT对肺动脉压的影响受以下因素的影响〔2〕:(1)氧疗时间:每天氧疗时间越长,肺动脉压的改善越明显;(2)肺动脉压水平:LTOT对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效果更好;(3)个体差异性:COPD患者对缺氧以及氧疗的反应性存在个体差异性。每日吸氧15小时以上能纠正大多数重症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恶化。另外,LTOT尚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小、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使心肺氧供增加,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状态,结果可延缓肺心病的发展。LTOT降低COPD患者红细胞压积的作用,通常在氧疗后4~6周出现,并且氧疗前红细胞压积越高者(≥55%)疗效越好。3.提高生存率:LTOT能延长COPD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文献资料中有两篇最为经典的研究报告。1980年北美夜间氧疗试验小组(NOTT)〔3〕报告了6个中心203例COPD低氧血症患者进行LTOT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个月。结果发现,夜间氧疗组(每日夜间给氧12小时)1年病死率为21%,2年病死率为41%;而持续氧疗组(每日持续吸氧至少19小时以上)1年病死率为12 %,2年病死率为22%。夜间氧疗组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系数是持续氧疗组的倍〔3〕。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4〕报告了在英国的3个中心的87例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年。结果氧疗组(每日鼻导管吸氧至少15小时)病死率为45%,而非氧疗组为67%〔4〕。LTOT改善预后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肺血液动力学改善:肺血管阻力降低,肺动脉压稳定,避免了肺动脉压的不断继续恶化。LTOT后大多数患者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增加,右心衰竭改善。(2)低氧血症纠正:严重缺氧时,PaO2与SaO2的关系正处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斜率最大的部分,PaO2稍微降低,即可引起SaO2的大幅度下降。任何原因如睡眠、通气功能障碍加重以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均可使SaO2迅速下降,并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而致死。LTOT可使PaO2维持在以上,可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4.提高生活质量:LTOT不仅可以减轻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也可改善活动后气短,增加日间活动范围,提高运动耐力。LTOT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下降、住院次数减少、症状减轻、睡眠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也得到改善,使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5.改善神经精神症状:长期慢性缺氧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头痛、嗜睡、烦躁等表现。神经精神症状的轻重与慢性低氧血症的程度有关。LTOT可以改善大脑的缺氧状态,减轻神经精神症状。四、给氧方法1.鼻导管或鼻塞:鼻导管和鼻塞都属于可变性能装置,吸入气氧浓度(FiO2)随患者呼吸深度而异,在呼气时氧气被浪费30%~70%。但其优点主要有:(1)价格低廉;(2)患者易于接受;(3)不影响吸痰、进食和谈话。但无论应用鼻导管还是鼻塞,氧流量高时,因鼻粘膜干燥常有不适感和局部刺激反应,有时可致鼻出血,用口呼吸时(活动、讲话和睡眠等)其氧疗效益减低。2.可调氧浓度面罩:优点为:(1)可保持一定的FiO2;(2)FiO2不受潮气容积和呼吸频率的影响。缺点是:①面罩的死腔会影响CO2的排出,增加PaCO2;②所需氧流量较高(一般≥4L/min),氧消耗量大;③患者感觉不舒适,进食、谈话不便。故患者不愿意接受,在家庭氧疗中很少使用。3.经气管导管:1982年首先由Heimlich提出。此方法的原理是直接将1~2 mm内径的导管插入隆突上2 cm的气管。经气管导管氧疗可直接将氧输送到气管,提高了氧疗的效益,并减少了家庭氧疗的费用。(1)方法:通常有两种。即经皮导管法和皮下埋置导管法。经皮导管法是在局部麻醉下在第2、3气管软骨环水平经皮穿刺导引插入气管。皮下埋置导管法是在局部麻醉但更多是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植入。于胸骨上切迹做一横切口,导管插入气管,并缝于气管壁的外层,远端通过从胸骨延伸到上腹部的皮下隧道引出。(2)指征:①应用标准氧疗手段不能达到充分氧合的需要;②不能很好地顺从其它氧疗手段;③出现使用鼻导管的并发症;④由于美观的原因患者喜欢使用;⑤需要更大范围地增加活动性。(3)优点:效益高、美观、舒适、可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以及氧疗顺从性增加等。与常规经鼻腔途经给氧相比,无论在休息状态还是活动期间,氧需要量大约减少1/2~3/4。一些患者氧流量降到 L/min,仍可达到充足的氧合。供氧不随呼吸方式而改变。减少了氧气在上气道解剖死腔的浪费,并且避免了氧气从鼻腔和口腔中的丢失。4.贮氧导管:此装置是鼻导管和贮氧容器的结合产物,可提高经鼻腔给氧的效益。贮氧容器容积为20 ml,是一个潜在的空腔,与鼻导管连接,在呼气时空腔张开充满纯氧,贮氧容器内的氧在吸气的极早期被吸入,氧用量可减少30%~50%。此容器可安放在鼻下方或置于喉平面的环状装饰物内以及下垂安置于前胸壁。在应用便携式氧源运动时,使用此装置可延长使用时间。5.按需脉冲阀:脉冲给氧是按需给氧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仅在吸气相开始时输送氧气,可通过鼻导管由自主呼吸触发。阀门由吸气早期的负压开启。可节约氧用量约50%~60%,对一些需户外活动的吸氧患者是极为有利的。脉冲给氧时,氧气不经湿化,但进入气道的气体是经鼻腔的相对较高湿度的周围空气,从而解决了气道的干燥问题。脉冲给氧在患者呼气时不给氧,不会妨碍呼气,患者自觉舒适。总之,脉冲给氧具有高效、节省大量氧气、无需湿化以及舒适等优点。节氧装置(oxygen saving devices, oxygen economizing devices)是一组更符合呼吸生理要求,并能减少氧需要量和提高氧疗效益的装置。目前主要有3种,如上述的经气管导管、贮氧导管和按需脉冲阀。贮氧导管简便、实用、价廉、应用范围广,更适合于我国国情。五、氧疗系统(目前有3种类型的氧疗系统供选择使用)1.压缩氧气瓶:氧气瓶在结合使用节氧装置后更能发挥其作用。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便宜、不存在浪费或耗失以及容易获得等,而缺点是笨重、贮氧量少、需反复充装。2.液态氧气系统:氧气以液态形式贮存于温度极低的容器内,一般保持在-300F左右,家庭使用的液氧装置由类似于暖水瓶的贮氧器构成,1立方英尺液氧等于860立方英尺气态氧气。此供氧系统可容纳液氧40~100磅,在正常液氧瓶工作压力,1磅液氧约等于344L气态氧。即可容纳13760~34400 L气态氧。按氧流量2 L/min计算,能连续提供低浓度吸氧5~12天。一般的便携式小液氧器重约4 kg,以2 L/min流量使用,可持续使用8小时。液氧器的主要优点是低压系统、贮氧能力大、轻便和再充装容易,适合于长期康复治疗;而缺点是费用高、容易泄漏和造成浪费。一般认为当患者每月需要使用10个以上的压缩氧气瓶时,通常建议患者使用液氧系统。3.氧浓缩器或富氧器:是一种电动装置,通过物理的方法从室内空气中除掉氮气和CO2,而分离出氧气供患者吸入使用。目前有两种类型的氧浓缩器。一种是分子筛式氧浓缩器,另一种是膜式氧浓缩器。整个系统低压约 kPa。主要优点是无需贮氧设备及固定供氧源,使用期间特别是需要连续供氧时,费用较低,对持续吸氧者特别是家庭氧疗比较方便。而缺点是设备购入价格昂贵、移动不便、有躁声和需要定期维修。FiO2随氧流量增加而降低,当氧流量为2 L/min时,可提供95%的氧气;当氧流量达5 L/min时,氧浓度仅可达80%;当氧流量高达10L/min时,仅可达40%的氧气。六、氧流量和每日氧疗时间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氧流量和给氧时间。对于COPD患者特别是伴有慢性CO2潴留的患者,应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1~3 L/min,以避免CO2潴留的加重和对呼吸的抑制。选择最适当的氧流量使休息状态下PaO2提高至~ kPa。运动性或睡眠性低氧血症的患者,流量选择试验应根据临床征象和对用氧的反应定期做出估计,通常较平时可再增加1 L/min。每日需要氧疗至少12或15小时,如果氧疗每日18小时以上,预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七、LTOT疗效的预测即使坚持LTOT,预后能否改善以及改善多少并非一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肺功能:目前普遍认为肺功能对LTOT患者的预后影响最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是预测LTOT预后的最好参数。Cooper等〔5〕对72例LTOT的肺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12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PaO2均<8 kPa,平均PaO2为 kPa,每日吸氧至少15小时以上。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到62%,而10年生存率仅26%。病死率与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与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相关。认为当呼吸功能不全严重(FEV1< L)时,LTOT也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CO弥散系数严重下降者,通常预后较差。2.血液动力学:基础血液动力学参数特别是氧疗后肺血管的反应性能很好地预测LTOT的疗效。由于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Timms等〔6〕报告了6个中心203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长期氧疗的观察结果。发现持续氧疗组生存期与基础每搏容积指数相关,而夜间氧疗组生存期与基础肺血管阻力密切相关。Ashutosh等〔7〕观察了28例COPD肺心病患者,根据吸入28%的氧气24小时后平均肺动脉压(ΔmPAP)的改变区分为氧疗反应组和氧疗无反应组。反应组ΔmPAP的降低> kPa,2年生存率为88%;无反应组ΔmPAP的降低< kPa,2年生存率仅为22%。Timms的研究也发现无论持续氧疗组还是夜间氧疗组,氧疗后前6个月ΔmPAP的改变与生存率明显相关(P<)。3.其它:多数研究报告认为,基础PaO2对LTOT的预后无预测作用,而氧疗后对吸氧的反应性差即PaO2上升不明显者预后差。LTOT后红细胞压积是否降低以及氧耗量测定对估测预后也有一定的作用。Ashutosh等〔6〕观察的28例COPD肺心病患者,氧疗反应组中88%的患者,而在氧疗无反应组仅11%的患者达到运动末最大摄氧量(o2max)< ml*min-1*kg-1。八、定期家庭访视应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说明长期氧疗的重要性,以提高用氧的顺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根据医疗条件嘱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国外发达国家,通常开具氧疗处方,处方内容包括氧流量或吸氧浓度、用氧频率、每日吸氧时间、吸氧期间、疾病诊断等。

慢阻肺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而且治疗并非固定的,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分级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药物均不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趋势,因此药物治疗只是用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状态。目前只有戒烟能阻止病情的进展。由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病情严重,常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肺性脑病,因此一旦病情急性加重,应到医院就诊,由呼吸科医师进行诊治,必要时住院治疗。

慢阻肺毕业论文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运用移情对脑外科病人实施人文护理摘要】 新世纪的医疗服务有新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移情在脑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展开论述,旨在促进护理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移情,在护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移情,达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提供一些护理系毕业论文题目,供写作参考。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国外肺癌的诊断研究现状论文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数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影像学和痰液脱落细胞学的进展,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肺癌的治疗效果在近十年中没有显著的提高,总的治愈率为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肺癌的治疗应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药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病因学 肺癌的病因复杂,迄今尚不能确定某一致癌因子,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吸烟:肺癌与吸烟、特别与吸纸烟的关系比较密切。约有3/4的肺癌是吸烟引起的。吸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13倍。 2. 物理化学致癌因子:目前比较公认为可致癌的因子有无机砷、石棉、铬、镍、煤体育体焦油、烟炱和煤的其他燃烧物以及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等。 3. 大气污染。 4. 肺癌的发生、演变以及恶性程度与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及抗癌的基因的丢失有密切关系。 5. 慢性肺疾患: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 组织类型 1. 鳞状细胞癌占肺癌的40%,在男性则占80%。其变形包括梭形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基底细胞癌。 2. 腺癌占肺癌的20%,在女性则占50%。腺癌包括有:①支气管源性腺泡癌、支气管源性乳头状癌;②细支气管肺泡癌;③有粘液形成的实性癌。 3. 腺鳞癌占肺癌比例<10%。 4. 大细胞癌占手术肺癌中的15%-20%。其变形有①巨细胞癌,②透明细胞癌。 5. 小细胞癌占肺癌的10%-20%。又称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6. 类癌占1%-2%。此癌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低。 7. 细支气管肺癌欧美占2%-3%,国内占20%。(责任编辑:抗癌在线) 肺癌综述: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癌度对肺癌的相关文献研究和科普将会一直进行。癌度致力于帮助患者和家属获取相关信息,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决策,获取更好的可能。

一、认识肺癌

肺是一个位于胸腔的锥形器官,当人吸气时把氧气带入身体,呼气时把人体的二氧化碳排出。人有左右两个肺,分别位于胸部的两边。每个肺由支气管与气管相连。左右两肺各由一条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上叶又被一横行的副叶间裂分出一中叶,故左肺为两叶,右肺为三叶。一层称为胸膜的薄膜包围着肺部。

肺具有柔软的、海绵状的构造,在呼吸时可以伸展。肺的内部就像树的枝杈一样。支气管不断分枝,越来越细,最细的分枝称为细支气管,比头发还细,每一条细支气管末端是一团细小的被称为肺泡的囊(见下图)。肺泡行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

图:肺脏的构造

据统计,每年全球新发肺癌180万。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4-17%,这与发现时的分期以及地理区域有关。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目前靶向治疗研究最多的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有相应的临床试验药物。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目前看来还比较远,不过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很敏感。

肺癌初诊后,后续的治疗大致遵循以下的步骤:

二、肺癌的早期诊断

肺癌的早期诊断目前没有较为稳妥的技术,常规体检的胸片对于发现肺癌无太大助益。国内外目前认可的是对高危患者使用低剂量CT,高危患者的定义:55岁以上,每年抽烟≥30包。低剂量CT筛查出较小的结节也不一定都是肺癌,而且CT还存在一定的辐射性,且成本较高,不适合作为普筛手段。而且低剂量CT筛查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如果很小的结节在每一年的检查中没有大小变化,一般倾向于观察。未来如果可以把分子检查手段,如肿瘤标志物、血液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和低剂量CT结合起来,可能有望提供肺癌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

癌度请您看下图:国内外几个大型的临床试验,使用的都是低剂量CT,这些试验入组了几万名受检者,连续跟踪很多年,可以看出来筛查出的早期肺癌比例约在1%以下,而且I期肺癌比例很高,都在60%以上,I期没有发现转移的肺癌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癌度提醒您,如属于高危人群,确实感觉不适就做个CT吧,胸片不大管用。

图:临床试验中I期肺癌的诊断比例

这一次癌度通过柳叶刀杂志最新的一篇文献,来给大家梳理下肺癌现在的治疗措施和比较新颖的靶向治疗手段。

三、早期肺癌的治疗

目前,手术是肺癌治愈的唯一手段,即在肺癌发生转移之前就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但很多时候肿瘤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生了转移,因此没有办法保证I期肺癌可以100%治愈,因为没有人可以承诺100%没有转移,虽然影像学看起来很小,而且其他脏器没有发现转移灶,但仍无法100%排除。总而言之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还是要好很多。下面是几种肿瘤分期的五年生存率。

试验分析表明,IB至IIIA期患者在手术后使用辅助化疗可以获益,在五年生存率上可以有的提升。但是早期肺癌患者辅助使用贝伐单抗对于生存获益没有影响(ECOG1505),非选择的早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也没有生存获益。对于存在EGFR突变的早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的研究正在进行中,ALK靶点的早期肺癌患者亦是如此。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使用贝伐单抗、EGFR的靶向药物需要仔细咨询医生再决定。

对于I期肺癌患者如存在手术禁忌症,或者排斥手术,可以考虑使用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肿瘤病灶进行局部控制。一些I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5年局部控制率在85%左右。

IIIA-B期的局部进展期肺癌一般不适宜使用手术切除,常规的是使用顺铂、卡铂等含铂的化疗,配合放疗进行控制。

四、晚期肺癌的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进展很大程度受益于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约69%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找到潜在受益的靶向药物。对于年轻的、非吸烟的腺癌患者,找到潜在靶向药物的概率较大。没靶向治疗机会的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仍然是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也可以添加贝伐单抗。需要注意的是贝伐单抗不适用于非小细胞鳞状细胞癌,这容易导致较大的出血风险。最近发展起来的PD1对鳞状细胞癌较为适用,其他肿瘤类型也有相应的临床试验。

目前分子靶向研究和应用较为成熟的非小细胞肺腺癌,也是靶向药物最多的肺癌亚型,下图是肺腺癌的基因突变和对应的频率。需注意的是亚裔患者的突变频率有一定的特点,EGFR基因突变频率更高。

图:肺腺癌的驱动基因突变和频率(中国人的EGFR突变频率更高,在40%左右)

肺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频率和靶向药物如下:

1、EGFR靶点

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里频率较高,非亚裔的频率是10-20%,而亚裔非吸烟患者的频率在40%左右,也有文献统计说50%,这也是为何很多患者盲试易瑞沙和特罗凯也有效的原因,频率几乎一半。EGFR基因在鳞状细胞癌里偶尔出现,没有特别高的频率,因此鳞癌患者谨慎盲试EGFR靶点的靶向药物,最好做基因检测确定突变情况。

EGFR基因90%以上的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这两种突变位点适用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之外的称之为罕见突变,如L861Q,G719X,S768I等,这些突变位点适合使用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即不可逆的EGFR和HER2双重抑制剂。虽然有临床研究表明,阿法替尼相比吉非替尼可改善PFS和客观响应率,但是副作用较大,目前阿法替尼优势还是在EGFR的罕见突变位点,或Her2突变导致的耐药。

一般而言靶向药物总是存在耐药的问题,一代EGFR靶点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GFR基因的二次突变,即产生了T790M突变,频率为50-65%,存在T790M突变的患者适用的靶向药物是奥希替尼(AZD9291),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Rociletinib(CO-1686)。当然奥希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原因可能是EGFR基因的C797S突变,或者Her2,或者c-MET扩增等。C797S突变如果和T790M突变在同一条染色体则称为顺势构型,目前没有靶向药物,如果C797S和T790M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反式构型,则可以使用一代和三代靶向药物联合来治疗。

存在脑转移的EGFR患者,现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控制就不进行放疗,全脑放疗仅有一次机会。如果病灶数目小且不超过3个,不能靶向控制,就使用伽马刀。入脑效果较好的靶向药物有特罗凯,达克替尼(PF299804)、AZD3759,AZD9291等。癌度提醒您,需注意的是临床阶段的AZD3759不具有T790M靶点,存在T790M突变的脑转患者建议选择AZD9291。

2、ALK融合

ALK融合基因发现于2007年,后续一系列对应的靶向药物相继出现,目前ALK的靶向药物也有3代了。最常见于ALK基因的20号外显子与EML4发生融合,其他的融合伴侣基因还有KIF5B、TFG和KLC1等,目前发现有27种融合形式,因此检测时需确保这些融合位点都做了详细的覆盖,避免漏检。ALK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2-7%,年轻非吸烟的患者较易出现该基因突变。ALK基因的检测方法有FISH、免疫组化(IHC)、测序等。一般而言是与其他驱动基因互相排斥。

ALK突变的第一代靶向药物是克唑替尼,2011年获批上市,克唑替尼具有ALK、ROS1和C-MET三个靶点。存在ALK突变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的中位PFS约为个月。克唑替尼耐药后可以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主要有色瑞替尼(LDK378)、艾乐替尼(CH5424802)、Brigatinib(AP26113)和X-396,其中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已经获批上市。这些二代ALK抑制剂都有相应的临床试验,癌度需要着重提醒的是,不同的二代ALK抑制剂对不同的ALK耐药位点起作用(详细见癌度ALK专帖),因此克唑替尼耐药后,较为灵敏地检测出ALK是什么耐药位点,对于选择恰当的二代ALK抑制剂非常有益,由于组织样本难以获取,因此如果对血液样本使用数字PCR检测ALK常见的这些耐药位点,将使得很多患者受益,再次呼吁基因检测公司引起重视,早日开发。

ALK的第三代靶向药物是PF-06463922,该药几乎可以抑制导致克唑替尼耐药的所有耐药位点,靶向ALK和ROS1。最新的研究发现ALK的L1198F突变也导致PF-06463922耐药,但是这一耐药位点可以重新用回第一代克唑替尼。

入脑能力上,艾乐替尼的入脑效果较强,研究显示PF-06463922和克唑替尼也具有入脑能力

3、ROS1基因

ROS1基因的突变形式也是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突变频率为1-2%,多见于肺腺癌,目前鉴定出9种融合突变形式。ROS1基因检测的金标准是FISH,其他检测技术有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等。存在ROS1突变的患者一般较为年轻。

ROS1的获批靶向药物为克唑替尼,之前经过化疗治疗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72%的患者响应,中位PFS为个月。ROS1突变的患者克唑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形式主要是激酶区域的二次突变(CD74-ROS1的G2032R),其他的耐药情况有旁路激活,如c-KIT或KRAS基因突变,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ROS1靶向药物包含色瑞替尼、卡博替尼、PF06463922。癌度需要提醒的是ROS1的靶向药物与ALK的靶向药物不是完全重合的,比如艾乐替尼对ROS1的效果就不理想,因此任何时候请参考数据,慎之又慎。

4、RET融合

RET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1-2%,非吸烟的肺腺癌和鳞癌里都可能存在RET基因融合突变。RET基因的检测技术与ALK和ROS1的一样,都是FISH、免疫组化和测序等。

多种靶向药物显示对RET基因具有控制作用,如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凡德他尼、卡博替尼、艾乐替尼、阿帕替尼、乐伐替尼和帕纳替尼等,以上靶向药物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比较确定的是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有关RET的靶向药物和相应的临床数据详情请见癌度微信号的RET专贴。

5、c-MET扩增或14外显子跳跃突变

c-MET扩增在肺腺癌的频率为4%,在肺鳞状细胞癌的频率为1%。C-MET如果扩增倍数较高(MET:CEP7比例大于5)可能对MET抑制剂有较好的响应率,如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和INC280(Capmatinib)等。

另外最近发现的c-MET基因的14号外显子跳跃式突变也是一个驱动突变,14外显子跳跃式突变在肺腺癌的频率为3-4%,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或卡博替尼也可以获益。

6、HER2扩增

35%的肺癌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HER2基因水平的扩增频率约为10%,HER2突变在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频率约为2%,主要突变形式是20外显子插入突变,女性、非吸烟患者较为常见。

目前没有大样本的数据确切地表明HER2过表达在肺癌里可以应用曲妥珠单抗获益,虽然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有效,但不是所有肿瘤都可以照搬,有一定组织器官的因素影响其有效性。一项临床II期试验表明达克替尼(PF299804)客观响应率在1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达克替尼具有EGFR和HER2两个靶点,入脑效果很好。其他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曲妥珠单抗、T-DM1。

7、BRAF突变

肺癌里BRAF基因突变频率为3-5%,在吸烟的肺腺癌里较为常见。肺腺癌里BRAF基因V600E占了50%左右。存在BRAF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对维罗非尼、达拉非尼等靶向药物敏感,客观响应率为42%,中位PFS为个月。在黑色素瘤里观察到联合使用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可以获得较高的客观响应率(63%)。癌度之前报道了肠癌患者联合使用BRAF抑制剂和PI3K信号通路的mTOR抑制剂,有效率也更高。有需要的朋友可搜索关注癌度微信号,回复关键词找到该贴。

8、KRAS突变

KRAS突变在肺癌里非常常见,12号密码子突变频率大于90%,13号密码子频率低于10%。肺腺癌里的KRAS突变频率约为25%,鳞癌里KRAS基因突变频率为5%,在长期吸烟的非亚裔患者里,KRAS突变频率更加的高。直接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目前还没有,思路是打击KRAS基因下游的MEK靶点,目前的药物有曲美替尼、司美替尼、MEK162、bemaciclib,索拉菲尼和索坦也有MEK靶点。不过目前看来这些靶向药物和化疗联用可能获益更大一些。

9、PIK3CA突变

PIK3CA的突变频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是该基因发生激活突变,会导致mTOR信号通路上调,一般使用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雷帕霉素等。针对PIK3CA的处在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有LY3023414(临床II期),PQR309(临床I期)。

PI3K信号通路里的PTEN、NF1基因等如果发生了失活突变,也可以使用mTOR抑制剂,有关该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内容,请关注“癌度”微信号查阅。

10、NTRK1和NTRK2重排

NTRK1和NTRK2基因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频率约为1-2%,重排突变的检测技术是FISH、免疫组化和二代测序。目前有一些NTRK抑制剂处于研发之中。这些药物分别是Entrectinib(临床II期)、LOXO-101(临床II期)、卡博替尼(临床II期)和DS-6501b(临床I期)。

11、肺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突变

癌症基因组图谱的一项研究表明,96%的肺鳞癌患者存在基因突变(检测样本数178例),包含FGFR扩增,PI3K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DDR2、EGFR和HER2的突变等,另外肿瘤抑癌基因TP53和P16突变也常见。

肺鳞癌里FGFR扩增的频率为5-22%,DDR2突变的频率为4%,目前有相应的靶向药物抑制这两个基因突变的临床试验开展,但无确切数据表明有较好获益。

12、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里几乎都存在TP53基因和RB1基因的失活突变,有时还有基因组水平复杂的重排。四分之一的患者在NOTCH基因家族也有失活突变。与其他肺癌亚型不同,最近25年里,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没有什么突破。唯一批准用于二线的药物是托泊替康。

小细胞肺癌通常对化疗敏感,但很多时候快速地发展出抗药性。因此多数患者使用依托泊苷(在日本使用伊立替康替代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或卡铂的双药化疗。

13、抗VEGF靶向药物

抗VEGF的靶向药物比较适合于化疗联合,但是需要谨记的是局限于肺腺癌,而且没有咯血风险的患者。雷莫芦单抗已经获批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腺癌。另一种靶向药物尼达尼布获得EMA批准,与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肺腺癌患者,但是FDA没有批准尼达尼布。

14、EGFR抗体

Necitum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靶向于EGFR,Necitumumab与顺铂、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以改善晚期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该药已经被美国FDA批准,但是欧洲EMA仅限该药用于存在EGFR过量表达的患者。

15、免疫治疗

肿瘤的进展不只是基因突变的事情,与肿瘤细胞的环境也有关系,尤其是免疫环境。最近靶向免疫检查点的靶向药物PD1可谓红遍了天。几个进入临床应用或即将进入临床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如下。

PD1药物对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改善非常好,一项包含129例患者的纳武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试验表明,2年生存率为24%。吸烟的患者和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效果较好。目前PD1药物的使用是二线用药,纳武单抗、派姆单抗都已经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鳞癌。对于存在PD-L1阳性的非鳞状细胞癌也有推荐使用。但是PD-L1表达不是评估是否能用PD1的标志物,因为PD-L1阳性的患者也有无效的,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有效的,而且PD-L1的检测由于不同机构使用不同的抗体、检测技术不同也有差异。

对于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患者,使用PD-1或PD-L1靶向药物,一年生存率超过了70%,这是非常好的数据。

图:PD1/PD-L1靶向药物临床数据

上图为临床试验阶段PD-1或PD-L1靶向药物的临床数据,以上数据源自最近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对照为化疗药物多西他赛。可以看到对肺癌患者来说,PD-L1阳性意味着较高的有效率,但PD-L1阴性也是有效的,不是完全不能用。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患者已经没有其他的靶向治疗措施了,想试试PD1药物时,做PD-L1表达的检测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因为阴性表达也不是说完全无效,还是可以试试的。

1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培美曲塞是一种既可用于换药维持治疗,也可用于继续维持治疗的化疗药物。另外厄洛替尼也是一种维持治疗的选择。

一般而言4-6个周期的化疗,然后观察,成为了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存在EGFR或ALK等其他靶向药物抑制的患者,持续服用靶向药物是维持治疗效果必须的。如果存在耐药的症状,需结合CT病灶变化,以及其他的症状考虑重新活检,进行基因检测,查询耐药原因,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癌度结语:

凭借一篇长帖把肺癌的靶向治疗现状、未来说清楚,非常具有挑战性,癌度的这篇文章不敢说完美,但确实也力求极致,尽量完善。癌度通过一篇长帖较为系统地讲述了肺癌的遗传性突变,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药物PD1,基因突变频率和药物有效率等等。在这繁杂的信息时代,对于初诊的肺癌患者,是十分有帮助的。

自助者天助,“度”癌用癌度,癌度愿与您一起努力,未来一定有更多的办法,所以我们相信未来。

编者:翱宇

参考文献:

1、Hirsch FR, et al., Lancet. 2016 Aug 26. pii: S0140-6736(16)30958-8.

2、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下载癌度APP,一分钟检索相似病友,自助者天助,“度”癌用癌度。

慢阻肺的论文参考文献

中文名称:人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 英文名称:Human Bronchial/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 品牌:LONZA 产地:美国 规格:>500,000个细胞/瓶 北京泽平代理的美国进口LONZA品牌人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气管上皮细胞(LONZA Human Bronchial/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 和培养基,包含健康供体、哮喘病人、COPD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囊性纤维化病人捐赠的多款人原代细胞产品和配套原代细胞培养基,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满足伦理道德的法律要求 -原代细胞已经过15次群体倍增验证 -部分原代细胞 已验证可在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进行完全分化 -原代细胞无细菌、真菌、酵母、支原体污染 -供体和每批次原代细胞均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1 -每批次原代细胞均可提供COA(质量分析报告) 一、正常人来源的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气管上皮细胞 1、货号CC-2540,单一供体,内含维甲酸,可与视黄酸一起使用; 2、货号CC-2541,单一供体,不含视黄酸; 3、货号CC-2540S,单一供体,已验证可进行分化(纤毛形成、粘蛋白分泌、TEER值),用于气液界面细胞培养; 二、病人来源的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气管上皮细胞 1、货号00194911,哮喘病人,单一供体; 2、货号00194911S,哮喘病人,单一供体, 已验证可进行分化(纤毛形成、粘蛋白分泌、跨上皮抵抗性),用于气液界面细胞培养 ,通常在第22天分化; 3、货号00195275,慢阻肺(COPD)病人,单一供体; 4、货号00195275S,慢阻肺(COPD)病人,单一供体, 已验证可进行分化(纤毛形成、粘蛋白分泌、跨上皮抵抗性),用于气液界面细胞培养 ,通常在第22天分化; 5、货号00196979,囊性纤维化病人,单一供体。 另外,LONZA可提供专业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培养基,满足多种培养需求: -人支气管/气管上皮 原代细胞 培养 -人支气管/气管上皮 细胞系 培养 -3D细胞培养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 共培养 -美国原瓶原装进口,高质量标准,被众多文章所引用 1、货号:CC-3170 中文名称:BEGM支气管细胞培养基 英文名称: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Growth Medium BulletKit 规格:CC-3171(BEBM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基础培养基)500mL、CC-4175(BEGM SingleQuots添加剂及生长因子)1套 适用的LONZA原代细胞产品:CC-2540,CC-2541,00194911,00195275,00196979 2、货号:00193514 中文名称:B-ALI支气管细胞气液两相培养基 英文名称:B-ALI Bronchial Air-Liquid Interface Medium BulletKit 规格:00193516(B-ALI支气管细胞基础培养基)500mL、00193517(B-ALI支气管细胞分化培养基)500mL、00193515(B-ALI SingleQuot添加剂及生长因子)1套 适用的LONZA原代细胞产品:CC-2540S,00194911S,00195275S 参考文献: 1、Hagiwara et al.(2015)A Rotating Bioreactor for Scalable Cul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Respiratory Epithelium.  2、Wu et al.(2015)In vitro reconstruction of branched tubular structures from lung epithelial cells in high cel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environment. 3、Am J Respir et al.(2011)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Differentiate to 3D Glandular Acini on Basement Membrane.  更多LONZA人原代细胞产品,欢迎来电咨询 ——LONZA中国一级代理商,北京泽平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倪平。

舒适护理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04):177-178.

[2]张娟慧。

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03):160-161.

[3]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02):128-130.

[4]王满金,廖俪娣。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44-45.

[5]莫然。

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53-54.

[6]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5):513-517.

[7]徐建波。

硬膜外分娩镇疼孕妇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223.

[8]林健,杨英,何育教。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56-57.

[9]杨明英。

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120例舒适度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99-100.

[10]吴妙君,林丹凤,周利琼,张君平,文艳。

舒适护理干预对妇产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7,(04):101-103.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杨柳凤。

舒适护理对于牙周龈下刮治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7,(07):146-147.

[2]窦中娜。

舒适护理在呼吸机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7,(06):928-930.

[3]余健。

舒适护理对肛肠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02):238-240.

[4]左海琴。

舒适护理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09):1087-1088.

[5]魏虹。

浅析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8):255-256.

[6]张玉萍。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03):467-468.

[7]何敏仪,骆燕香。

慢性咳嗽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8):100-101.

[8]刘燕,隗春燕,姜永光。

冠脉支架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5):447-449.

[9]齐乐。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7):223-224.

[10]胡林爱。

协同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探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7,(03):230-232.

[11]陈艳。

萧式双C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面颅骨多发骨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51-53.

[12]蒋艳。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48-49.

[13]黄纪媛,侯晓燕,诸运青。

健康教育结合舒适护理对阑尾炎手术病人疼痛、负性情绪及身体恢复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06):650-653.

[14]王文川。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6):210.

[15]孟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06):132-134.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 论文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做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病人态度是不善交流,不听取意见,让病人绝对服从医护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这样发展下去,只有被社会淘汰,适应不了21世纪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已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现将我在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 新趋势下的护理工作 21世纪即将来临,社会变革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服务范围拓宽,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还注重卫生保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病房实施整体护理,医院开设"家庭病房"、"点名服务"、"精神心理咨询"、"社医服务"等项目。 国外对病人进行护理,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袁剑博士在80年代将整体护理引入我国,迅速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 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护理模式,对病人的护理是连续性、系统性。包括病人入院、出院、出院后保健指导,纳入护理日程,病历资料,出院后随访工作,都输入电脑,为病人身心提供方便。 2 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还应有高度责任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健康观念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人们思维方式改变,所以护理人员应有心理学、社交学、论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等先进仪器,有效地达到抢救危重病人的目的,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护理及护理诊断过程指导护理活动,护理人员主动观察病情变化,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看到自身价值,增加过做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 护士在多元化场合中,应当充当不同角色,病人不论在医院、在家里就医,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不是床边护理提供者,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3 改变医护和护患关系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摆脱了常规护理方式,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加强,时时刻刻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以病人问题为目的,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共同分析病情。护士充分了解病人的需要,对待病人热情、周到,耐心解答病人提出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4 良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搞活经济初期,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态度外,职业道德影响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医护人员在整个医疗服务中承担医疗责任,又承担救死扶伤重任。每救活或治愈一个患者,创造经济价值很可能是医护人员几位,而直接为医院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医院声誉,带来了社会效益。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中发生变化,改变过去无偿服务,成为现今有偿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养成处处为病人着想,尽职尽责,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宗旨,扩大服务对象,只有优质服务,优势技术,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站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