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工商管理专升本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5 08:24:35

工商管理专升本毕业论文题目

工商企业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该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学术堂整理了20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2、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3、基础设施产业反垄断问题研究4、我国网游产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5、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6、企业信息化与营销创新7、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8、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9、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10、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11、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12、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构建13、物流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施14、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15、企业购并扩张研究16、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17、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18、探讨深化国企改革与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19、论企业的激励机制20、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最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大娘水饺管理模式研究***地区百货商场应对网络购物冲击的策略研究***地区超市物价水平的调查和比较研究***地区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科教城大学生择业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科教城物业公司绩效管理评价和对策研究***南大街商圈的消费者偏好的调查研究***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市工业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市物业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龙湖物业***分公司为例

专升本工商管理论文题目

7、组织结构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构建建议你看杜维明与彼得的视频《对话》熊钟琪《企业创新管理》至于写作,可以在文库找个同名文章做样本,尽量再创作,要提出新观点并作论证。

1.中小企业营销或战略管理问题的调查(案例)、分析和研究2.中国企业分销网络的设计与管理3.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营销升级对策研究4.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5.整合营销传播与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研究6.促销策略的整合运用7.企业品牌策略研究8.顾客关系管理研究9.企业竞争力与竞争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学专升本论文题目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是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某某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某某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某某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某某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某某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某某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某某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1.中小企业营销或战略管理问题的调查(案例)、分析和研究2.中国企业分销网络的设计与管理3.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营销升级对策研究4.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5.整合营销传播与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研究6.促销策略的整合运用7.企业品牌策略研究8.顾客关系管理研究9.企业竞争力与竞争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论文参考题目1、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及政策建议2、 我国企业跨文化差异解析3、 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就业问题4、 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5、 对农户家庭经营组织的辩证思考6、 民营企业管理的出路探讨7、 员工快乐与能力本位8、 我国零售企业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9、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障碍分析10、 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选择11、 浅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12、 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的途径13、 论企业激励机制创新114、 论管理者报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15、 企业如何加强风险管理16、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17、 企业适度负责的实证研究18、 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

只是参考是没用的,重要的是看你是用于的那一方面的。

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也向更深层次迈进,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监管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也肩负起了重要责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本科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一:企业培训工商管理论文

一、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受传统工商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中,由于 企业管理 者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企业管理层习惯性忽略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层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不重视,常常导致工行管理培训工作很难顺利的开展。加之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师资相对落后、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考核方式滞后等问题。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培训队伍,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就不能向企业及员工传授先进性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向企业提供可靠的参考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确保工商管理培训取得实效。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企业就很难扭转工商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留下潜在的威胁。其次,工商管理培训考核的方式相对滞后,相关管理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研究如何开展有效的 措施 解决问题,在简单的考核标准下,很难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整体水平,对企业的发展也不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发展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的掌握相对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及管理手段,并促使企业可以切实的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升。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虽拥有丰富的工作 经验 ,却缺少一定的专业化理论与技能,再不提高其自身管理理论技能的基础上,难以确保企业可以持续、健康得发展下去。在企业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都是企业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策略。

1.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不断的 社会实践 工作表明,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标准。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成为企业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当前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渗透到工商管理培训课程中,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业工商管理配培训中,应积极的应用信息化进行实践探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信息资源,通过多媒体专业设备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此外,为了改善传统工商管理课程的单调与乏味,可以创新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或者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培训,激发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可以更好的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关课程。最后,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中,还应重视工商管理理论内容的培训与指导,强化工商管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使参与者都能够重视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进行的目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对于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否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是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必须让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端正其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态度。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需要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细节工作中。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之前,企业应针对管理层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态度进行实际调查,使管理层人员能够在明确了解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对企业长期发展会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再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使工商管理培训中有效的措施,能够切实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也要注意企业员工的接受态度,加强在企业内部的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识,促进企业员工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保证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企业内部建立教师审核制度,考察教师在工商管理培训中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授课经验方面是否符合工商管理培训的要求。在录用审核通过的培训教师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的组织培训活动,并鼓励其继续进行专业深造,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及时了解企业管理方面的全新动态与发展成果,为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在长期的工作中,帮助企业引进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促使企业可以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是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效果的一种切实保障。因此,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是企业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策略。

4.调整工商管理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

调整工商管理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模式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培训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企业人才聆听的模式,单调、乏味的培训模式,可能会使企业人员失去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积极性,被动的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课程,造成工商管理培训效率低的严重问题。调整工商管理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还应尝试采用笔试的形式,适当加入专业技术的考核内容,通过考核参与者接受培训后的成绩,通过考核成绩合理的将参与者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针对划分的考核层次,制定不同的工商管理培训方案。其次,企业还应定期对职工进行主题为“如何看待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问卷调查,时刻掌握职工的最新思想动态,结合员工提出的具体问题,对工商管理培训方案与课程进行完善,力求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能够符合企业职业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从而激发企业职业积极的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工的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促使职工综合工作能力获得一定的提高。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企业领导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职工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中,企业领导应积极的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的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关活动,并在 企业 文化 建设中加入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使职工可以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切实感受到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进行的重视程度。其次,在定期进行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后,领导还应积极的组织每个参与者进行培训 总结 ,形成一定规模的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大家积极针对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优点、缺点进行发言,不断的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效率。因此,业领导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会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空间,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成为关键事项之一。企业定期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会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并逐渐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可行性建议,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发展目标。因此,结合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空间而必须思考的问题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对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部门并不是一个能够直接盈利的企业,而是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市场上的企业的监督管理,从而规范市场的经济次序,为社会和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使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吸引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工商管理不只是简单的监督和监管,还包括对市场和企业的公共服务的功能。在这方面,是新时期工商管理顺应市场和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自身强化的新功能。工商管理不仅坚持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的一贯职责,还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政策性的扶持,调解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除此之外,工商管理还有和国家经济联系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各个方面的经济个体的职责,与市场紧密结合制定各种合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法制法规,对市场进行合理调控的功能。工商管理固有的本质职能和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而强化的一些职能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析新时期工商管理对经济促进作用

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作用

经济的稳定最重要的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工商管理就是在这两者之中,协调好企业和执法部门之前的矛盾,通过自身执法和服务行为 方法 的改善,来促进社会关系的稳定和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会和谐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在执法行为手段方面,工商管理一直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目标的,对监督执法的行为也是以市场为主体来进行的,摒弃一切以执法为由的部门私自盈利的行为,在打击内部腐败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力争最终呈现出高效、正当执法的目的。对于与经济发展有关的,例如个体商业户、人民群众、消费者等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者,工商管理部门对其利益及权益进行合理的保护,使得人民对市场、对国民经济有信心,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更加良性化,有活力。

工商管理对流通体制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出现大型的商业性企业,他们往往是一个大的,超出地方束缚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会强强联合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原本的条状分布进行溶解,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这些企业自由地进行经济交流,并且自成一个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工商管理部门对于这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又不能够进行彻底的监督和审查,只能通过扶持和辅助性的干预,企业也会因此更加地独立,增加自身的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流通性。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引导企业进行改革升级改革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时引导企业进行自身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的及时调控及时扶持时企业进行改革升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的法律条规是企业转型的一个依据和参照。大多数的企业转型主要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家的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照成很多的触犯法律法规的情况,不能使企业良性地发展下去。为了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就必须要监督企业的改革升级。很多中小企业转型艰难,工商管理部门在人员和经济上的扶持,引导他们往比较传统的产业发展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地转型,对于大中型企业,在对他们进行政策性的扶持之外还要使他们的转型方向顺应时代的发展,像服务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工商管理还会对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发展点、拓展面,使企业的利润来源多样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总结

总得来说,不论是工商管理产生的初衷还是工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完善的角度,都体现出工商管理是为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也不是自身就能够良好发展的,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支持和监督。国家和个体的经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而工商管理正是使这些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进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工商管理不断创新的管理形式更是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有所依靠也有所制约。因此,新时期下工商管理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电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电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工商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3. 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论文范文

5. 电大工商管理实践报告范文3篇

精选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工商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即有市场就有了工商管理。它也是一种手段,国家通过工商管理这种手段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掌控和调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地位显著提高,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共同承担经济战略的发展走向。本文作者通过分别分析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概念及理念等,提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区别与联系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都属于管理学学科范围内,具有管理学的共同特征,能够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又存在本质性的区别,了解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有效防治二者管理主体与客体错位问题。

一、公共管理概念分析

公共管理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的,也是公共行政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公共行政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公共管理即公共行政的延伸与转变,二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公共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平等。公共管理的产生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发展管理等,是现代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对政策、经济、法律等方法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管理成绩和服务品质,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管理具有多元化的主体,能够推进社会公共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调节和控制公共资源来实现公共管理的职责,建立公共管理体制和有效方式是其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1]

二、工商管理概念分析

工商管理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企业内部行为。工商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行政部门。工商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的运用,通过现代管理手段实行企业管理和经营战略制定,保证企业的生存和顺利发展。作为管理学方向下的重要分支,稳定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是工商管理的重要目标。工商管理涉及内容较广,专业性较强,对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做好工商管理工作是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2]

三、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1.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涉及领域不同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涉及的领域有很大不同,首先,公共管理主要对公共领域负责,涉及的内容是公共问题。而工商管理涉及的是私人领域,是以企业为基础,具有竞争性的工商企业。公共领域主要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其中公共问题就是指社会成员在工作中广泛受到公共性影响,且具有不可分性,又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一般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包括环境问题、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公共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大,不仅仅是影响单一个体,更多是对团队或大多数人的影响。其次,工商管理涉及的私人领域则与公共领域截然相反,工商管理是对盈利性组织的管理,也就是企业管理,其基本性质存在差别。工商管理更注重的是企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处理,目的是获得最大效益。

2.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资源配置不同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要想实现公共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公共资源控制为基础,其中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能够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享有资源的合法资格进行管理。公共权力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不归私人所有。其功能是实现公共利益,具有权威性强、强直性强,不受任何约束等特征。其次,政府资源。政府资源包括其所掌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重要的是财力的控制。政府财力是公共财产,是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的基础。最后,自然资源。各种自然资源也属于政府资源,包括国土、矿山等。工商管理的主体是非公共资源,其具有的权力是私权利,也是企业组织的一种力量。企业是一个能够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其私权利包括约束力和产权。企业的私权由私人享有,是一种非公共资源。工商管理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来源与公共管理不同,并非政府扶持,而是由投资汇报所得,因此,工商管理面临市场竞争,更注重企业生存和发展。

3.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目标不同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主要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其本质是公共利益的好坏,其评价标准也以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为指标。公共管理更看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其目标是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共利益,然后公平、公正的实现公共利益个体化分配,促进社会福利。工商管理代表的是盈利组织的管理,其目标是追求私人领域的利益最大化,其主体是经纪人,以市场规则为基本准则,被市场规范所操控。工商管理以效率为基础,实现私人利益的扩大化。虽然工商企业也为国家财政作出贡献,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实现自身利益。

4.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运行机制和方式不同

公共管理通过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众事务的管理,其运行机制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其基本依据是法律法规,所以,公共管理是一种法制化的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依法行政,依据法律的权力和条款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划分责任,力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遵循法律法规。第二,法制监督。公共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下进行。工商管理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虽然市场经济也需要遵循法律要求,但是这种规范只是外在的,市场经济规律还存在隐性约束,维持市场的正常运作。

四、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联系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同属于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都以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知识为基础,通过组织、控制、领导、决策、执行、监督等手段实现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虽然管理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但遇到的问题基本相同,例如组织问题、监督问题、执行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探究,构成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间的共性问题,是二者最大的共通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同属于管理学范畴内,二者在管理本质、管理领域、资源配置、管理目标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区别,但是二者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问题方面又存在共通性。掌握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中.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的历史渊源与重要价值取向-麦克斯韦尔学院副院长梅戈特女士访谈录[J].中国行政管理,2013(11).

[2]王乐夫.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J].中国行政管理,2014(06).

1信息网络化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实践已经证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快信息网络化在我国工商管理机关中的建设,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信息网络化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增加监管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部门要监管的市场主体较多,各种情况也十分复杂,而这些仅仅靠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去进行监管不仅工作量十分庞大,而且监管效率和水平也不能有效得到保证,可以说,监管手段不足造成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市场监管水平的低下是造成诸多不法分子进行不法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则为工商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另外的监管手段,那就是进行网络监管,例如通过设立不法活动网络投诉系统、维权网站等来打击市场不法活动,有效提高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拓宽市场监管范围

信息网络化在工商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水平,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范围。市场经济下信息化网络化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工商管理部门面临的形势要比以往严峻的多,因为很多不法分子进行投机活动的手法变得较以往更隐蔽,更加信息化,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拓宽市场监管的范围和领域,将监管范围进一步深入到市场经济中的各个角落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个捷径就是大力进行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力度和进程,强化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武器和手段。

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各类维权机制

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要对各类市场的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管,以充分保护消费者和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而加强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就能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各类维权网站、投诉管理系统等来认真受理各种投诉、纠纷,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提高维权效率,建立网络联动机制

以往基层各个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工商管理之间由于缺少工具而各行其是,工作效率等也是大打折扣,而加强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之后,就可以在各个基层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以实现各种信息共享,建立工商管理网络联动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维权意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以前工商部门在进行各种维权以及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的时候都是利用举办一些活动、散发各种材料等来进行相关维权知识以及规章制度的宣传,这样宣传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收效甚微,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普通民众不懂相关的维权知识而进行不法活动,而加强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后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便捷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络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以及各个企业的规章制度意识,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创新工商部门员工培训形式,提高广大工商管理部门员工的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因素,员工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个部门日常工作能否高效率地开展。进一步加强广大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水平、拓宽市场监管范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创新工商部门内部员工培训方式,提高工商部门员工基本素质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工商部门在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方式无非是进行集中学习、听一些专家的讲座、报告等形式,这些形式虽然也可以提高工商员工的基本素质,但是都存在着共同的缺陷:忽视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员工被动接受,因而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也大打折扣,而信息网络化则为我们进行员工培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进行网络化培训,以这种新的模式来激发广大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创新员工培训模式,提高全体员工基本素质。

2进一步加强我国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信息网络化建设在工商管理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因而加强我国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工商部门建设的重点之一,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当前我国工商部门在整体上信息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现状是分散、独立的信息处理,尚未能实现我国工商部门整体的集中化、统一的信息处理,也就是说,工商部门整体系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笔者认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我国工商管理不么信息网络化建设,必须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各级工商部门领导要真正将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做

要想切实加强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紧跟工商部门发展的大趋势,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协调各方组织,切实建设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

要以相关工商领导组织牵头,形成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部门或者委员会,专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面向、服务于整个工商管理部门的,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技术层次高、施工过程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作,因此必须由专门负责的部门、专业性的团队来负责进行,要切实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严格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规定的要求来进行,切实负责起加强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工作的重任。

各级工商部门要严格落实信息网络化建设经费

各级工商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认识,努力在加强本单位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以及经费,同时也要设法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争取建设资金,要争取尽早建成本单位完整的信息网络化,工商管理部门全行业都要积极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规定的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业务管理电脑化,档案存储光盘化,信息查询网络化”的目标。

3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即有市场就有了工商管理。它也是一种手段,国家通过工商管理这种手段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掌控和调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地位显著提高,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共同承担经济战略的发展走向。本文作者通过分别分析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概念及理念等,提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区别与联系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都属于管理学学科范围内,具有管理学的共同特征,能够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又存在本质性的区别,了解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有效防治二者管理主体与客体错位问题。

一、公共管理概念分析

公共管理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的,也是公共行政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公共行政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公共管理即公共行政的延伸与转变,二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公共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平等。公共管理的产生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发展管理等,是现代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对政策、经济、法律等方法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管理成绩和服务品质,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管理具有多元化的主体,能够推进社会公共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调节和控制公共资源来实现公共管理的职责,建立公共管理体制和有效方式是其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1]

二、工商管理概念分析

工商管理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企业内部行为。工商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行政部门。工商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的运用,通过现代管理手段实行企业管理和经营战略制定,保证企业的生存和顺利发展。作为管理学方向下的重要分支,稳定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是工商管理的重要目标。工商管理涉及内容较广,专业性较强,对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做好工商管理工作是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2]

三、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1.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涉及领域不同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涉及的领域有很大不同,首先,公共管理主要对公共领域负责,涉及的内容是公共问题。而工商管理涉及的是私人领域,是以企业为基础,具有竞争性的工商企业。公共领域主要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其中公共问题就是指社会成员在工作中广泛受到公共性影响,且具有不可分性,又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一般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包括环境问题、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公共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大,不仅仅是影响单一个体,更多是对团队或大多数人的影响。其次,工商管理涉及的私人领域则与公共领域截然相反,工商管理是对盈利性组织的管理,也就是企业管理,其基本性质存在差别。工商管理更注重的是企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处理,目的是获得最大效益。

2.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资源配置不同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要想实现公共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公共资源控制为基础,其中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能够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享有资源的合法资格进行管理。公共权力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不归私人所有。其功能是实现公共利益,具有权威性强、强直性强,不受任何约束等特征。其次,政府资源。政府资源包括其所掌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重要的是财力的控制。政府财力是公共财产,是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的基础。最后,自然资源。各种自然资源也属于政府资源,包括国土、矿山等。工商管理的主体是非公共资源,其具有的权力是私权利,也是企业组织的一种力量。企业是一个能够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其私权利包括约束力和产权。企业的私权由私人享有,是一种非公共资源。工商管理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来源与公共管理不同,并非政府扶持,而是由投资汇报所得,因此,工商管理面临市场竞争,更注重企业生存和发展。

3.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目标不同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主要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其本质是公共利益的好坏,其评价标准也以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为指标。公共管理更看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其目标是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共利益,然后公平、公正的实现公共利益个体化分配,促进社会福利。工商管理代表的是盈利组织的管理,其目标是追求私人领域的利益最大化,其主体是经纪人,以市场规则为基本准则,被市场规范所操控。工商管理以效率为基础,实现私人利益的扩大化。虽然工商企业也为国家财政作出贡献,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实现自身利益。

4.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运行机制和方式不同

公共管理通过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众事务的管理,其运行机制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其基本依据是法律法规,所以,公共管理是一种法制化的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依法行政,依据法律的权力和条款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划分责任,力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遵循法律法规。第二,法制监督。公共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下进行。工商管理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虽然市场经济也需要遵循法律要求,但是这种规范只是外在的,市场经济规律还存在隐性约束,维持市场的正常运作。

四、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联系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同属于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都以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知识为基础,通过组织、控制、领导、决策、执行、监督等手段实现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虽然管理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但遇到的问题基本相同,例如组织问题、监督问题、执行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探究,构成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间的共性问题,是二者最大的共通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同属于管理学范畴内,二者在管理本质、管理领域、资源配置、管理目标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区别,但是二者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问题方面又存在共通性。掌握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中.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的历史渊源与重要价值取向-麦克斯韦尔学院副院长梅戈特女士访谈录[J].中国行政管理,2013(11).

[2]王乐夫.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J].中国行政管理,2014(06).

1信息网络化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实践已经证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快信息网络化在我国工商管理机关中的建设,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信息网络化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增加监管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部门要监管的市场主体较多,各种情况也十分复杂,而这些仅仅靠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去进行监管不仅工作量十分庞大,而且监管效率和水平也不能有效得到保证,可以说,监管手段不足造成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市场监管水平的低下是造成诸多不法分子进行不法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则为工商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另外的监管手段,那就是进行网络监管,例如通过设立不法活动网络投诉系统、维权网站等来打击市场不法活动,有效提高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拓宽市场监管范围

信息网络化在工商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水平,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范围。市场经济下信息化网络化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工商管理部门面临的形势要比以往严峻的多,因为很多不法分子进行投机活动的手法变得较以往更隐蔽,更加信息化,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拓宽市场监管的范围和领域,将监管范围进一步深入到市场经济中的各个角落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个捷径就是大力进行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力度和进程,强化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武器和手段。

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各类维权机制

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要对各类市场的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管,以充分保护消费者和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而加强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就能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各类维权网站、投诉管理系统等来认真受理各种投诉、纠纷,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提高维权效率,建立网络联动机制

以往基层各个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工商管理之间由于缺少工具而各行其是,工作效率等也是大打折扣,而加强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之后,就可以在各个基层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以实现各种信息共享,建立工商管理网络联动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维权意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以前工商部门在进行各种维权以及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的时候都是利用举办一些活动、散发各种材料等来进行相关维权知识以及规章制度的宣传,这样宣传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收效甚微,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普通民众不懂相关的维权知识而进行不法活动,而加强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后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便捷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络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以及各个企业的规章制度意识,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创新工商部门员工培训形式,提高广大工商管理部门员工的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因素,员工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个部门日常工作能否高效率地开展。进一步加强广大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水平、拓宽市场监管范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创新工商部门内部员工培训方式,提高工商部门员工基本素质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工商部门在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方式无非是进行集中学习、听一些专家的讲座、报告等形式,这些形式虽然也可以提高工商员工的基本素质,但是都存在着共同的缺陷:忽视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员工被动接受,因而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也大打折扣,而信息网络化则为我们进行员工培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进行网络化培训,以这种新的模式来激发广大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创新员工培训模式,提高全体员工基本素质。

2进一步加强我国工商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信息网络化建设在工商管理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因而加强我国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工商部门建设的重点之一,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当前我国工商部门在整体上信息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现状是分散、独立的信息处理,尚未能实现我国工商部门整体的集中化、统一的信息处理,也就是说,工商部门整体系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笔者认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我国工商管理不么信息网络化建设,必须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各级工商部门领导要真正将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做

要想切实加强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紧跟工商部门发展的大趋势,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协调各方组织,切实建设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

要以相关工商领导组织牵头,形成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部门或者委员会,专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面向、服务于整个工商管理部门的,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技术层次高、施工过程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作,因此必须由专门负责的部门、专业性的团队来负责进行,要切实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严格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规定的要求来进行,切实负责起加强工商部门信息网络化工作的重任。

各级工商部门要严格落实信息网络化建设经费

各级工商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认识,努力在加强本单位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以及经费,同时也要设法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争取建设资金,要争取尽早建成本单位完整的信息网络化,工商管理部门全行业都要积极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规定的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业务管理电脑化,档案存储光盘化,信息查询网络化”的目标。

3总结

精选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 实习的“企业实习”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平台,营造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情景,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范文 一:企业经济发展下工商管理论文

一、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简述

市场经济的出现基于剩余价值的产生,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对其进行调整经济活动,以便争取更多的利益。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很普及,以至于出现了经济大危机,这也是资本经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其实,只是靠市场进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人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市场毕竟是无形,需要人们去摸索,在摸索之后很容易出现盲目随大流的现象,极易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宋朝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以至于出现了交子以及集市的雏形,纵观我国的历史而言,在我国的先秦两汉时期成为了我国现代工商业企业实行注册的鼻祖。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基础设备,直至民国时期才完备。它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

1.由小变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充实管理部门,管理范围相应地变宽。它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细致化,更加深刻。之前主要面向私营工商业、集贸市场,而今拓展到“六道检查”甚至更多方面。同时也反映出工商管理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由单一到系统化

工商管理的最初功能是负责监督与管理,这是因为最初的经济活动不完善,比如小商贩,尤其是封建社会,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致使排斥商业活动,出现了严重的重农抑商现象。在之后重视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各种经济活动,那么工商管理的职责也变得系统化。

3.由单一变多元化

工商管理的 方法 最初是单一的行政方法,在发展之后,变为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政治 教育 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二、工商管理的职能分析

1.强调良好信誉制度的建立

我国经济发展在历史上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时机,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了经济掠夺,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经济模式,在如今,我国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诱惑,需要一个正确的观念进行指导,指引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再者,经济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应该遵循其中的发展规律,正所谓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而行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坐以待毙,更应该发现规律,调整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完美地去建设经济型社会。在贸易活动中,有买方和卖方,在经营过程中,买方购买东西之后,但过一段时间,商品出现了问题,需要卖方进行退换,倘若商家不退换,那么损失的就是买方的利益,这会影响到今后的贸易活动。工商管理在这之间起着一个监督与保证的作用,让很多的消费者能够放心去购物,因为工商管理代表着他们的合法利益。这是一个信誉问题。在面对利益,很多人会变得毫无原则,那么社会就会没有原则,工商管理的存在就是要确实维护这一原则,保证更多的人的利益。

2.对于经济的管理操作

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重点,那么工商管理主要就是面向广大企业。始终铭记一点,工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最大,工商管理在企业繁荣时期要监督其的不正常行为,在其困难时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可以协调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其实工商管理的工作不是为了打击限制企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能够规范它们的行为,只不过与企业所站的角度不同,企业是处于本身的利益,而工商管理则是整个社会。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工商管理主要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努力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制,为社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社会上,法律的最主要目的是规范社会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想出新的解决策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法制社会,更离不开法律的这个坚强后盾。法律给人们提升信赖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参与经济活动,才使得我们整个经济发展壮大。

2.我国进行了政企改革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但是很容易违背市场发展规律,限制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不利于企业向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工商管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极大的减少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工商管理的工作更加专门化,通过在平时工作中对实际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取得解决结果。这样比政府直接管理更加科学、专业,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工商管理部门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宣传工作,讲法律意识深入消费者心中,让他们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和权益,有助于建立一种健康的经济关系,更为长久的经济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结语

工商管理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我们也要对其工作不断进行调整,以便更加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通常情况下,利益是交往的基础,可见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工商管理在其中起着监督与管理多方面的作用,总而言之,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正常运行。从古到今,工商管理不断进行发展,直至完善,甚至在未来会发展得更加好。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人员也要遵守社会的规则,不可逾越法律,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工商管理工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有前提条件,即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对人民负责。只有工商管理内部人员有很高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才会确保在日后的工作中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一、学校内部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招生制度

近年来,各农林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影响生源质量,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由于报名门槛较低以及在当今社会热门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初试阶段的考试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初试内容主要靠死记硬背,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验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入学考试过于强调英语成绩,这样很可能把一些具有 创新思维 但英语稍逊的学生拒之门外。复试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高校复试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不变的题型以及提问的偶然性难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复试过程缺乏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难以达到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导师

在我国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上,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短,一般多为2年,最多为3年,并且上课时间占总时间比例比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说高质量、创新型科研项目了,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在潜意识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极态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型科研,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整体质量,特别是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具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研究生导师相对不足,这样一个导师将会带几名学生,导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

国内部分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

(1)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强,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科渗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开设较少,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足。

(3)许多高校开展工商管理学术交流严重不足,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林类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大量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实验室建设,没有形成凝聚力强的科研团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钻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缺少联系互动,不重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因此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实践,阻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环境

1.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设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研究相当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师授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林高校基础教育设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开展的学术活动及讲座较少,以至于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视野狭小,因此,难以实现学科创新研究。

(六)科研课题经费

目前,部分农林高校科研课题经费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够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而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更加倾向于把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短期内能看见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项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而对见效慢,成果不显著的工商管理类研究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科研课题经费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打击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模仿、循规蹈矩、思维守旧、不敢打破常规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在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时不懂变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样化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生生源也渐渐开始出现多样化倾向。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各阶层,这样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领域,基础不统一,层次不均匀,年龄跨度大,很难统一授课。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在学校外有工作,有的学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负担比较沉重,这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学科科研创新研究中去了,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缺乏学术道德

由于当前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物质生活比以前更加丰富,导致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不能安心做学问,内心浮躁,写论文、做课题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调研,而是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缺乏良好的学术道德,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型科研实践,这样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