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9:32:24

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调查法)

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论文初稿的完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2006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2006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来源 : 最近在帮人整论文,这里下了不少写好的论文范本,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体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幼儿园诚信教育的开题报告二、立论依据(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一)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中国人历来崇尚“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崇尚“童叟无欺”、“表里如一”,崇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而鄙薄“言而无信”、“见利忘义”,鄙薄“反复无常”、“背信弃义”,鄙薄“口是心非”。然而前些年,“厚黑学”大行其道,搞乱了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因而褒贬易位,弃守倒置。恪守信用,是人际交往的起码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当代社会热切呼唤信用回归。 诚信,就是诚以待人,严以律己。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基石,为了让孩子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针对孩子可塑性强、好模仿的特点,我们有必要从幼儿期开始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一个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是由诚信开始的自内而外的逐渐展现的过程,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我们幼儿园做为一个学前教育机构,我们的宗旨是“用诚信打造我们的教育”。为幼儿、家长、社会创设一个诚信教育的环境,制订诚信公约,开展诚信服务。首先,教师做表率,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幼儿、教育幼儿。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建立幼儿园诚信教育的网络,注重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家长具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教育的透明度,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二)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1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2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诚信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勤勉、仁爱”。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2001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了学校改革教育法,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3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氛围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规范了成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 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不断寻求建构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一个稳定、和谐、诚实守信的教育环境必将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参考文献: 《陶行知文集》 《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19日第4版 《诚信原则与现代信用机制的建构》曾文鸿三、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研究目标: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幼儿园诚信教育。2、不断寻求建构和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研究内容:1、建立幼儿诚信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的实践探索2、幼儿园诚信教育的课程开发3、幼儿园诚信教育的环境创设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游戏法、谈话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建立课题。1)在区科研室的支持下,学习、研究,确立课题。2)确定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培训。3)采用问卷法、谈话法等进行现状调查。2、理论探讨,深入思考。进行理论学习,针对现状制订研究方案。3、实践验证,调整目标。1)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论证已有的实验方案,加以修改与完善。2)对前阶段的实验研究进行小结。4、整体总结,展示成果。1)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题总结,撰写课题报告。2)整理教育随笔、案例分析与活动方案。解决的关键问题:1、创设诚信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2、建立幼儿园诚信教育网络,注重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特色创新:1、打造我园公信教育的品牌。2、建立幼儿园诚信教育的目标体系。3、探索幼儿园诚信教育的课程开发。 四、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研究工作基础:1、全社会提倡培育恪守信用的社会公德从教育入手,教育青少年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3、主要参考文献:《陶行知文集》 《中国教育报》 《诚信原则与现代信用机制的建构》研究的外部条件:1、得到区科研室教师的支持与指导,同时得到社区与幼儿家庭积极协助。2、本园历来注重为幼儿、家长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家园一体的教育网。3、定期进行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探索家园一致的教育途径。4、本园重视将幼儿的品德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注重幼儿良好人格的塑造。5、课题组全体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同心协力。课题组人员结构:1、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开拓创新的意识,积累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2、课题组的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协作的精神,热心于幼儿园诚信教育的实践探索工作。研究设施:1、本园具有较为完备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以及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等。2、建立幼儿园诚信教育网络。3、家庭、社区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五、成果形式(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主要研究阶段:一、实验准备阶段2004年4月——2004年6月1、在区科研室的支持与指导下,学习、研究、确立课题。2、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且进行学习培训。3、完成《家庭中幼儿诚信教育》的现状调查。二、实验实施阶段2004年7月——2006年6月1、研究“建立幼儿诚信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的实践探索”,构建小、中、大班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的诚信目标,制订诚信公约,撰写经验论文。2、研究“幼儿园诚信教育的环境创设”,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并且撰写经验论文。3、研究“幼儿园诚信教育的课程开发”,汇编诚信儿歌、诚信小故事、活动方案、案例分析,撰写经验论文。三、实验深化阶段2006年7月——2007年4月在深入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论证已有的实验方案,并且加以修改与完善。最终完成时间:本课题最终完成时间是2007年5月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集)、案例(集)、故事儿歌汇编、现场展示、光盘、网络。六、经费预算课题经费估算(包括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实验、资料、上机和小型会议等,分项填报)实验:2000元资料:2000元小型会议:2000元环境创设:10000元合计:16000元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下面是我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题目来源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6、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7、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8、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1、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1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1。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1定的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2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23,2(19):17-1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77-78

[1]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4、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3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1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1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5、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 (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7、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5个月左右,28年1月开题,28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4个阶段。

28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8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8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8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学前教育体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4)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较全面地列出对开题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及在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所涉及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4)参考文献应能反映国内外新的学术成果,且一般应有1/2左右的外文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3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幼儿书法、幼儿图书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坚定不移地把体、智、德、美全面育人的幼儿教育目的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正确的。 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曾经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之中: 教给幼儿 唱歌 、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地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纲要》的这一阐述,在促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仍然具有指导今天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应看到,时代发展了,人们对艺术早期教育认识的普遍提高以及经济、 文化 生活的发展,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需求,都为幼儿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实践要求幼儿艺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而应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由于社会、历史、教育条件的种种不同,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也不应照抄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应立足国情和现代化的实际,树立明确的、更为 完善的幼儿艺术教育目的。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 、情感、智力、创造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而且乐于被幼儿所接受,下面简述这些功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培养幼儿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 故事 、活泼愉快的舞蹈、妙趣横生的表演、变幻奇特的动画片等等,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幼儿艺术教育以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的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感染幼儿,从而培养起幼儿 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使幼儿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倾向。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对幼儿来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认识周围世界的有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幼儿的联想能力,催发幼儿的想象。另外,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只有艺术是比较自由的。它可以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一种具体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使幼儿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有生命和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而自由驰骋。艺术活动又有许多是操作性活动,在活动中,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刺激和反馈的双重作用,使幼儿达到心灵手巧。总之,艺术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虽然不象智力训练那样直接,但对成长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的智力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叫多智力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有六种:语言运用智力、数学运算智力、音乐智力、空间造型智力、身体活动智力和个人控制感情与体察他人情绪的智力。这六种智力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是一种 混合体 。 艺术教育对其中各种智力的发展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健康、优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首先教育。诸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自然、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等内容几乎都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影响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感和道德认知的发展。艺术教育又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和成长。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的健康发展。在体质方面,舞蹈尤其具有健美肢体并使之传情达意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学习艺术符号,并促进艺术创造力。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例如音乐,它的语言是节奏、旋律、音色等。美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形体等。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马克思)而有音乐感的耳朵又恰恰是音乐,而不是别的什么培养出来的。所以,对艺术语言的认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幼儿接触和能够掌握的艺术语言虽然是浅显的,但却是各门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语言。运用 这些语言,幼儿就可以表达感情、实现艺术创造。幼儿时期是创造能力萌芽的时期。艺术活动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易于实现的形式,使这种创造性借助艺术而表现出来,并使幼儿对此建立起信心,从而有助于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艺术教育具有以上的功能,因此它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教育目的,可称为一般性目的。一般性目的是面对所有幼儿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是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培养和教育的目的,可称为特殊性目的。幼儿艺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而进行的教育 ,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萌发幼儿美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而特殊性目的则是对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目的。它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准备。它除了应以一般性目的为基本内容之外,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教育。它具有体、智、德、美的教育功能。它的教育目的应理解为一般性目的和特殊性目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有助于艺术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艺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4、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5、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 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 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 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 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 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 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为基础分析了教育爱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亲密、承诺与热情。当这三个要素全都具备了时,此时的爱便是一种“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过具体的实验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具体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爱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弥补了实践层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与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 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

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

⑨ 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

⑩ 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 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

3、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四、进度安排:

1、2005年6月27——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

2、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2005年12月底——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 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 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六、参考文献:

[1]、[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 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体育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支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素质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面向广大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许多学校为了应试,只重文化课的知识技能,而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有的甚至随意侵占体育课的时间,把体育课改上其他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被突破,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小学生,很多方面都处于刚形成或初步发展的时期,对任何事情都好奇,所以好动成为他们的天性。"集合整队"是每堂体育课开始要做的工作,也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是对学生集合提出的要求,也是维护适当的师生关系,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但是,如何达到"快、静、齐"却成了令老师"头痛"的问题。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提高"集合整队"快、静、齐,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理论依据

《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集合整队"是每堂体育课开始要做的工作,也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是对学生集合提出的要求,也是维护适当的师生关系,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从中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掌握体育课前整队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能达到体育课程标准关于对课前整队做到快、静、齐掌握情况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有效提升,学习富有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

2、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理论探索。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意义与作用。

4、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更深刻的记忆,从而更熟练的参与体育课前整队。

2、使更多的学生能更熟练的知道课前整队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快速准确的做到,提高最基本的课前整队能力。

3、使体育教学生动化、趣味化、生活化、并更接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4、拓宽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主动创新的意识。

5、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整队集合"快、静、齐的认识。

2、对比教学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教学同一环节,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检测课前的整队情况。并从中反思两课的教学效果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源,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3、观察法。在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行动的差异,总结出提高整队、速度及快速整队能力的方法。

4、探讨辩证法。定期与同科头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改进不足,记录收获,体验成功。努力使研究的成果更有价值更具实用性,帮助我们解决快速整队这一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学。

5、经验归纳总结法: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

6、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7、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总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8、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二)研究思路

1、就目前老师组织课前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以调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

2、学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现有的学习成果。

3、围绕如何有效组织课前整队教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4、按既定方案开展、实施课题研究。

5、评估、反馈实验效果,调整研究方向,优化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过程

1、2015年12月1日至10日:制定研究方案,递交评审申请。

2、2015年12月11日至13日:对六年级三个班级展开问卷调查,做好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工作,摸清学生学习的动力和难点,为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3、2015年12月14日至2015年1月20日:展开课题研究。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教学,观察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不断地交流探讨、辩证总结,提升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4、2015年2月至3月:遵循"实践—探讨—反思—实践—总结"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归纳出最优的教学方法,能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能拓展到理论层面,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

5、2015年4月:整合过程性资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6、打造优质课,进行现场点评、撰写评课稿,验证研究成果。

(1)邀请专家同行到校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指导教师科学的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和成果,总结不同的教学所运用的有效研究策略。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总结归纳出有实用价值的、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2、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3、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课,学会主动学习。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背景条件: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已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广大教师从内心上乐意接受并尝试教学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陈校长特别重视课题研究,他提出了"组组有课题、人人有课题、以课题提高课堂效率,以课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并邀请县教育局、县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多的指导。

人员条件:课题负责人为学校教务主任,受过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流程,且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详实可靠的资料。

经费保障:学校大力支持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设立了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奖,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调查法)

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论文初稿的完成。

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ppt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下面是我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题目来源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6、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7、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8、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1、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1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1。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1定的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2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23,2(19):17-1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77-78

[1]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4、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3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1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1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5、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 (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7、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5个月左右,28年1月开题,28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4个阶段。

28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8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8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8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调查法)

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论文初稿的完成。

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体育教学论文就是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某些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理性认识,自觉地把握该现象的本质及一般发展规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述,那么,体育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我为大家推荐一篇优秀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优秀的跳远选手在跳远时,是在追求快速及有效率的助跑以及强力有效的起跳动作,并以适当的起跳角度起跳,但是这两者同时成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助跑速度越快,往上跳跃就会更加困难。

在人体起跳的肌肉变化及弹簧振子运动方面,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但很少将两者结合起来,采用物理方法分析人体起跳的运动过程。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同时,在国际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中,我国选手较为落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运动员调高、跳远运动项目的理论参考,对提高我们运动员的成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拟研究大纲:

第一章 绪论

压缩弹簧弹起的物理原理

人起跳的条件

分段速度

起跳动作

起跳水平速度利用率

起跳垂直速度利用率

起跳角度

助跑速度利用率

最高速度

起跳技术

第二章 人起跳的物理原理

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有关跳远助跑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有关跳远踩板研究

有关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步骤

研究对象

实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仪器

压缩弹簧压力部分

测量助跑分段速度部份

测量起跳动作部分

实验场地布置

受试者选取

受试者填写同意书及基本资料

建立选手基本资料

仪器校正与测试

实验目的与方法说明

基本能力测试

排定实验顺序

前测与后测

数据纪录、整理与分析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研究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利民.弹簧振子运动的实际动力学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2):91-94.

[2] 基特尔C.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 药树栋,宫建平.弹簧振子振动的探讨[J].大学物理,(2):22-24.

[4] 肖波齐.基于Matlab的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6(6):116-119.

[5] 卢德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6] 李建英,李磊,郭甫. 十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运动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7] 宋亮,丁磊,巩磊. 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比较分析[J].体育科技.2008(01)

[8] 罗陵,刘春伟. 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三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2)

[9] 宋惠娟,王亚军.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起跳若干速度指标的运动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05)

[10] 王 琨 等.对肌肉生物力学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5(1):36-4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