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5 16:34:47

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体育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支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素质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面向广大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许多学校为了应试,只重文化课的知识技能,而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有的甚至随意侵占体育课的时间,把体育课改上其他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被突破,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小学生,很多方面都处于刚形成或初步发展的时期,对任何事情都好奇,所以好动成为他们的天性。"集合整队"是每堂体育课开始要做的工作,也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是对学生集合提出的要求,也是维护适当的师生关系,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但是,如何达到"快、静、齐"却成了令老师"头痛"的问题。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提高"集合整队"快、静、齐,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理论依据

《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集合整队"是每堂体育课开始要做的工作,也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是对学生集合提出的要求,也是维护适当的师生关系,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从中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掌握体育课前整队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能达到体育课程标准关于对课前整队做到快、静、齐掌握情况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有效提升,学习富有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

2、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理论探索。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意义与作用。

4、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更深刻的记忆,从而更熟练的参与体育课前整队。

2、使更多的学生能更熟练的知道课前整队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快速准确的做到,提高最基本的课前整队能力。

3、使体育教学生动化、趣味化、生活化、并更接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4、拓宽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主动创新的意识。

5、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整队集合"快、静、齐的认识。

2、对比教学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教学同一环节,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检测课前的整队情况。并从中反思两课的教学效果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源,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3、观察法。在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行动的差异,总结出提高整队、速度及快速整队能力的方法。

4、探讨辩证法。定期与同科头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改进不足,记录收获,体验成功。努力使研究的成果更有价值更具实用性,帮助我们解决快速整队这一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学。

5、经验归纳总结法: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

6、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7、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总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8、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二)研究思路

1、就目前老师组织课前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以调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

2、学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现有的学习成果。

3、围绕如何有效组织课前整队教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4、按既定方案开展、实施课题研究。

5、评估、反馈实验效果,调整研究方向,优化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过程

1、2015年12月1日至10日:制定研究方案,递交评审申请。

2、2015年12月11日至13日:对六年级三个班级展开问卷调查,做好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工作,摸清学生学习的动力和难点,为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3、2015年12月14日至2015年1月20日:展开课题研究。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教学,观察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不断地交流探讨、辩证总结,提升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4、2015年2月至3月:遵循"实践—探讨—反思—实践—总结"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归纳出最优的教学方法,能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能拓展到理论层面,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

5、2015年4月:整合过程性资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6、打造优质课,进行现场点评、撰写评课稿,验证研究成果。

(1)邀请专家同行到校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指导教师科学的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和成果,总结不同的教学所运用的有效研究策略。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总结归纳出有实用价值的、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2、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3、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课,学会主动学习。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背景条件: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已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广大教师从内心上乐意接受并尝试教学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陈校长特别重视课题研究,他提出了"组组有课题、人人有课题、以课题提高课堂效率,以课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并邀请县教育局、县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多的指导。

人员条件:课题负责人为学校教务主任,受过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流程,且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详实可靠的资料。

经费保障:学校大力支持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设立了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奖,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调查法)

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论文初稿的完成。

体育学开题论文报告模板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院-系 体育学院 专业 体育教育 年级蒗) □教师推荐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题目类别 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训练。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统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统一举行)。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成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视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认识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入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机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机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问题。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在考前提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提高。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训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训练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训练,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训练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高潮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训练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体系。一、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下面是我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题目来源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6、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7、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8、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1、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1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1。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1定的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2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23,2(19):17-1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77-78

[1]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4、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3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1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1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5、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 (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7、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5个月左右,28年1月开题,28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4个阶段。

28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8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8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8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2006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2006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来源 : 最近在帮人整论文,这里下了不少写好的论文范本,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论文体育类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院-系 体育学院 专业 体育教育 年级蒗) □教师推荐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题目类别 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训练。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统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统一举行)。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成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视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认识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入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机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机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问题。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在考前提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提高。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训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训练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训练,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训练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高潮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训练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体系。一、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下面是我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题目来源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6、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7、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8、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1、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1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1。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1定的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2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23,2(19):17-1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77-78

[1]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4年第1-2期

4、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3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1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1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5、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 (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7、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5个月左右,28年1月开题,28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4个阶段。

28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8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8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8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2006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2006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来源 : 最近在帮人整论文,这里下了不少写好的论文范本,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学前教育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学前 教育 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 中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的培养 》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 儿童 、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这其中把师德建设作为主要的任务来抓。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自觉行为。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就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师德的核心内容就是“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中职师范院校要培养优秀幼教人才,就要建立完成师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幼儿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立师德教育体系

学校是学前教育师范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生在校能够受到物质 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应该建立师德教育体系,确立学生的师德目标,让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师范生在学生时代就要有这样崇高的教育信念,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去实践。但是实践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制定学生过程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比如兴趣、 爱好 、学习差异、年级差异等,都要考虑进去,然后逐步建立实施规则。将师德体系内化成学生行动的指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风的目的。在落实学生阶段行师德目标时,我们让刚入的学生签订《师德建设目标 责任书 》,让学生明确在思想和行动上该如何做,让师德建设更高效;让高年级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学生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表》,让学生对着自己的情况,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师德要求,从而查漏补缺,弥补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因此,建立师德教育体系是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制定,然后让学生进行师德实践与自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素养。

2有效开展德育课堂

学生的师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教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德育课堂也是一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学前教育示范生的德育课堂,进行了三方面的努力。首先,以“师德常识”为纲,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其最大作用就是以学校实际入手,让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课程也是一样,我们要根据师德的内涵,把学前教育和职业结合起来,挖掘德育教育的功效,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其次,创新德育课堂。“师德常识”是一门公共课,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往往采取的就是讲授的 方法 ,学生只是听课,缺乏实践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道德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样要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只靠讲授教学内容是不行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才能理解师德要求的含义,并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比如,在德育课中,教师要根据理论知识,提前进行相关案例的整理,以便于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理解师德理论知识。然后,改进考评制定。以往德育课程的测试主要是卷面考试为主,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卷面考试不能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他人的评价,已经开展德育活动的表现等为参考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采取灵活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德育素养,从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最后,建议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师德方面的课程,都是以师德常识性的课程进行的。由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比较宽泛,我们要抓住当前主要的问题,开展实用的课程,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开展师德常识外,还要进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也是当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当务之急,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专业,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迈进。笔者在课程中让学生知道劳动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素养,如何求职、如果发展职业生涯等内容,这些都是与职业道德有关的,人的“三观”教育要渗透到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课程、不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 言行举止 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是学生师德教育的前提。但这不仅仅是限制于某位教师,而是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发挥正能量。因此,对学生的师德教育还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升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用教师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这样比说教更有效,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把师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感同身受,从而理解职业道德方法的思想和概念。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学校可以邀请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举办师德讲座、师德知识竞赛和社团活动等,把师德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观,并把师德建设落实好。

4规范学生实习教育

中职师范学校一般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在最后一学期离开学校,到幼儿园去见习,这也是师范学参与幼儿实践教育的重要阶段,可以把自己的学到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丰富自己的从教 经验 。但是一些中职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往往要求 毕业 生自己去找见习单位。这样就不利于师范生的发展,因为他们只是具有了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还是需要老师实时指导,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师范生尽快进入幼儿教师角色。因此,学校应该规范学生的见习教育,学校要联系实力强的幼儿园,还要安排见习指导教师,并指定见习规定,若实习教师发现师范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比如,师范生没有爱心,体罚幼儿,这样就违法了师德,指导教师除了要及时教育,还有把情况如实的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来对学生毕业进行鉴定。规范师范生的见习规定,是给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做最后警告和保护,希望指导他们如何搞好本职工作,牢记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师德、师风的展示,而学前教育的师范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让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无愧于教师这样的职业。教师言行影响到幼儿教育,儿童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未来教师的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当前社会复杂性,出现了各类事件,这也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的迫切性。

作者:沈英萍 单位: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筠,李静,张芬.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 措施 ——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5):43-44.

[2]张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以上饶师范学校为例[J].学园,2015,(14):158-159.

《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

摘要: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关键,是基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学前的教育起着教育、指引、推进的积极作用。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内容就是日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且提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挑战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

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应对的问题

1)学前教育的一些机构设立不明确。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设立并不是很明确,设立的机构标准并不准确,在一些机构中人的数量较多,还有设立机构的性质,一些机构的状况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我国设立的学校教育机构随意性非常大,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在设置机构和机构人员的方面上有很大的冲突,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设立会严重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1]。2)由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不明确。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从以往的计划性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了市场型经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曾计划过办理学校的思想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所以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制度非常不健全,并且现在的教育事业也呈现了不断下降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国的政府进行有力的指导,指导在这种经济状态下如何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在2010年曾颁布过《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准确的指出来由政府指导的学前教育。但是现在还无法明确该如何用政府来指引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3)法律的监督机构不是很确全。现在,我国的监督机构并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学前的教育质量方面的监督更是不全面。我国其中一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国家办立幼儿园的分类,并且也具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但是这些措施方案只是针对一些国家办立的幼儿园而进行的措施,对于大部分的私立学校这些监督机构并没有完全实施,对实施监督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在这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缺少法律的监督和控制,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学前管理教育的监督并不是很全面,监督的一些标准并不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监督的机制并不完善。然而根据现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设立的幼小儿学员在不断的完善监督和法律效力,而民间办的幼儿园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并且办立这些学校的监管范围也是在不断扩大,由于幼儿园办立的越来越多,则法律监管的漏洞则越来越多。所以我国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法律要加大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

(一)解决办法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学前教育体制中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完善法律的监督,用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现在我国政府的中心内容,用法律的方法来帮助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能够解除掉我国学前教育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部分的地区采用一些措施来发展学前教育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法律的效力还是很缺乏的。所以,要管理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必须要知道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所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案,面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还要加大力度的进行财力补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高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便是要求政府不断的发挥主体地位,不断的完善并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根据情况来设置适合的人员需要和机构配置要求。这些要求是能否发展好学前教育体制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进行实际的管理操作中,我国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在教育当中所花的经费很多,但是还需要投入更高的资金,但是在建设教育过程中,资金经费已经明显显得不够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只有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充足的费用,才能够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具有充足的物质动力。只有加大学前教育制度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界的水平发展[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教育发展的事业关注度的不断加重,而且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新的关于教育政策的方针,这些方针要全部落实到全国各地区,大到城市小到乡区,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要从根本做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体制,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发展空间,提高学前的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政治方面的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来自于更优秀的国家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优秀成果。这样看来,能够带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增长,就是要靠取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幼儿园,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小孩子无法到幼儿园上学,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并且有些幼儿园的学费对比其他幼儿园的学费是很贵的,这些都是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还有一些黑心校园用一些优势条件取代了很多正规学校,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监管和政府的有力指导。

三、结语

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就要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要求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我国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体制,不断健全政府关于教育的机构,同时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的发展目标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也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成果。要不断增强学前的教育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其未来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唯一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波.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

[2]王优娟.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J],教育界,2015,07.

《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及路径选择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可行性;路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背景。几年前,倡导学前教育的政策出炉,部分学者也顺势提出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并且建议“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相对较广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进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试点,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广。”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导性之作用;同时学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从长久看,学前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的经济回馈相对较高,社会效益是无法估计的,在整体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解析

个人缴费和政府投入

免费教育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缴费,二是教育机构经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缴费要减免,就要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其中心问题是经费问题。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免费学前教育所减免的对象是谁,减免的费用有哪些,减免的费用是多少,这些经费有谁来支持,投入多少等。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策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清晰明确的设计。

免费学前教育群体的选择

制定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要确定享有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和依据原则。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资助对象的范围、经费投入的范围,其所反映出的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在免费群体选择上,现行的政策有两种:一是将所有的幼儿园幼儿纳入其中,其条件是入读的、经过注册的、合法的幼儿园幼儿都有权利接受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可以理解为,不管户籍是否在本地、也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入读的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不管家庭经济条件怎样,只要年龄在3~6岁的适龄儿童就都可以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免费学前教育制度,不分户籍、不分儿童所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分家庭经济水平,一律均等,没有差别。它体现的是免费学前教育的一律平等原则,充分体现了其公共性与公益属性。可是,这种制度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费用较多。二是特定群体优先。即使限制了户籍的所在地,限制了适龄儿童的年龄,但对其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设限,例如山西省长治县。还有限制了户籍所在地,限制了幼儿园的体制,并限制了幼儿的年龄,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对于学前免费教育的制度。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策对免费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差别对待设置的原则。从户籍、城乡、幼儿园的性质、学前教育儿童的年龄上进行了规定,规定中的条件有的是一个,有的是多个,适龄儿童可以根据其标准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制度,减小了免费规模的同时,也使在此方面投入的费用减少。如果免费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公平的关键,便是哪些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免费学前教育补偿,那么儿童的地位差别可能会因此而加剧。

3.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财政与教育支出比例

这些年,对于教育,我国的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而且每年都比往年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亿元,2009年,我国投入了亿元,不难算出,两年内我国在教育上就增加了;2010年,教育经费为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2006年,我国平均每人在教育上投入了42美元,和印度相比,多投入24美元,俄罗斯人均投入教育费用267美元,相当于我国的倍;美国每人投入的教育费用为2684美元,比我国高出倍。如果把人口算在内,以人均GDP作比较,我国人均公共教育在支出上只有人均GDP收入的,印度是,俄罗斯是,巴西为,由此得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别的国家有差异。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国内总值的比重有着很大的延展性。

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投入的分配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之间,这个比例说明我国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配比例非常少,远不如其他教育投入的多。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教育经费在总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高校比例为,其他类教育费用为,学前教育费用为。从这几个数字中不难看出,学前教育经费所投入的比例非常小,与高校投入和其他教育相比,还不到其1/10。2005年,美国在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比例为,瑞典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比例为,荷兰的投入为,匈牙利的投入为,西班牙的投入为。从这组数字中很容易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远没有这些国家高。通过以上对比,很明显地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而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投入偏高,这说明我国在教育投入分配比例上,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也为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4.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路径

按年龄、群体、项目逐步实施

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实施,在设计路径上要合理,还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项目逐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一,要有雄厚的财力;其二,要要众多的人力;其三,还要有强大的物力。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免费学前教育恐怕难以实施。如果要全面实施学前免费教育,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有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免费学前教育,纵观这些国家,其在对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就能够发现,多数是先将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然后再逐渐增加年龄范围;先让处于弱势中的群体享有免费教育,再逐步推广扩大,最后免去全部幼儿教材费用。实际上,免费的学前教育得以实施,其过程要有条不紊,不断增加免费类别,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人群也要由少到多,先小范围,再扩大;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其力度也是一点点加大,使其发展进程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将其与我国儿童人口基数相结合,在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时,不适合采取全面推进、一下子到位,应该因地制宜、循规蹈矩,按年龄、按群体、按项目逐渐扩展。哪个地区有条件,就以此为起点,先让农村适龄儿童享有此待遇,在扩展到城市,学前教育先实施一年免费,然后逐步扩展,免去所有儿童学前教育的所有费用,这是比较可行的路径。

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

免费学前教育以国家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保障。现有免费学前教育中,多数为县级财政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从而使政策不完善、流动儿童不被接纳。这些困难的发生均源于国家在教育费用上的投入不够。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经费保障机制设置上,要遵循其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根据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环境设置、设备材料配备、教师配备等标准进行投入,从而达到满足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要科学地研制学前教育办学标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并为政府提供投入标准的科学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机制保障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按照年龄、群体、项目的顺序进行逐渐扩大和推广,先实施一年的特殊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再扩展到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先从实施一年的免费教育,再逐步增加年限,一直到学前教育全部免费,即由“点”到“面”地将免费的学前教育逐渐地进行推广扩大。

作者:李梦媛 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月娟,杨毅,刘敏.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J].教育学报,2014,10(3):89~93.

[2]海鹰,蔡迎旗.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3,(4):211~217.

[3]潘月娟,杨毅,刘敏.我国农村地区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5,(7):57~63.

[4]但柳松.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3):51~53.

[5]张鸿,王艳霞.从“宁陕模式”看免费基础教育的可行性[J].教学与管理,2013,(2):3~5.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推荐:

1.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2.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6.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8.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学前 教育 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 中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的培养 》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 儿童 、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这其中把师德建设作为主要的任务来抓。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自觉行为。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就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师德的核心内容就是“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中职师范院校要培养优秀幼教人才,就要建立完成师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幼儿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立师德教育体系

学校是学前教育师范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生在校能够受到物质 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应该建立师德教育体系,确立学生的师德目标,让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师范生在学生时代就要有这样崇高的教育信念,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去实践。但是实践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制定学生过程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比如兴趣、 爱好 、学习差异、年级差异等,都要考虑进去,然后逐步建立实施规则。将师德体系内化成学生行动的指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风的目的。在落实学生阶段行师德目标时,我们让刚入的学生签订《师德建设目标 责任书 》,让学生明确在思想和行动上该如何做,让师德建设更高效;让高年级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学生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表》,让学生对着自己的情况,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师德要求,从而查漏补缺,弥补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因此,建立师德教育体系是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制定,然后让学生进行师德实践与自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素养。

2有效开展德育课堂

学生的师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教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德育课堂也是一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学前教育示范生的德育课堂,进行了三方面的努力。首先,以“师德常识”为纲,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其最大作用就是以学校实际入手,让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课程也是一样,我们要根据师德的内涵,把学前教育和职业结合起来,挖掘德育教育的功效,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其次,创新德育课堂。“师德常识”是一门公共课,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往往采取的就是讲授的 方法 ,学生只是听课,缺乏实践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道德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样要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只靠讲授教学内容是不行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才能理解师德要求的含义,并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比如,在德育课中,教师要根据理论知识,提前进行相关案例的整理,以便于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理解师德理论知识。然后,改进考评制定。以往德育课程的测试主要是卷面考试为主,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卷面考试不能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他人的评价,已经开展德育活动的表现等为参考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采取灵活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德育素养,从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最后,建议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师德方面的课程,都是以师德常识性的课程进行的。由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比较宽泛,我们要抓住当前主要的问题,开展实用的课程,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开展师德常识外,还要进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也是当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当务之急,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专业,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迈进。笔者在课程中让学生知道劳动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素养,如何求职、如果发展职业生涯等内容,这些都是与职业道德有关的,人的“三观”教育要渗透到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课程、不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 言行举止 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是学生师德教育的前提。但这不仅仅是限制于某位教师,而是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发挥正能量。因此,对学生的师德教育还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升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用教师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这样比说教更有效,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把师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感同身受,从而理解职业道德方法的思想和概念。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学校可以邀请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举办师德讲座、师德知识竞赛和社团活动等,把师德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观,并把师德建设落实好。

4规范学生实习教育

中职师范学校一般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在最后一学期离开学校,到幼儿园去见习,这也是师范学参与幼儿实践教育的重要阶段,可以把自己的学到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丰富自己的从教 经验 。但是一些中职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往往要求 毕业 生自己去找见习单位。这样就不利于师范生的发展,因为他们只是具有了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还是需要老师实时指导,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师范生尽快进入幼儿教师角色。因此,学校应该规范学生的见习教育,学校要联系实力强的幼儿园,还要安排见习指导教师,并指定见习规定,若实习教师发现师范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比如,师范生没有爱心,体罚幼儿,这样就违法了师德,指导教师除了要及时教育,还有把情况如实的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来对学生毕业进行鉴定。规范师范生的见习规定,是给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做最后警告和保护,希望指导他们如何搞好本职工作,牢记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师德、师风的展示,而学前教育的师范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让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无愧于教师这样的职业。教师言行影响到幼儿教育,儿童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未来教师的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当前社会复杂性,出现了各类事件,这也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的迫切性。

作者:沈英萍 单位: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筠,李静,张芬.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 措施 ——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5):43-44.

[2]张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以上饶师范学校为例[J].学园,2015,(14):158-159.

《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

摘要: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关键,是基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学前的教育起着教育、指引、推进的积极作用。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内容就是日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且提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挑战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

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应对的问题

1)学前教育的一些机构设立不明确。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设立并不是很明确,设立的机构标准并不准确,在一些机构中人的数量较多,还有设立机构的性质,一些机构的状况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我国设立的学校教育机构随意性非常大,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在设置机构和机构人员的方面上有很大的冲突,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设立会严重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1]。2)由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不明确。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从以往的计划性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了市场型经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曾计划过办理学校的思想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所以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制度非常不健全,并且现在的教育事业也呈现了不断下降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国的政府进行有力的指导,指导在这种经济状态下如何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在2010年曾颁布过《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准确的指出来由政府指导的学前教育。但是现在还无法明确该如何用政府来指引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3)法律的监督机构不是很确全。现在,我国的监督机构并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学前的教育质量方面的监督更是不全面。我国其中一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国家办立幼儿园的分类,并且也具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但是这些措施方案只是针对一些国家办立的幼儿园而进行的措施,对于大部分的私立学校这些监督机构并没有完全实施,对实施监督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在这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缺少法律的监督和控制,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学前管理教育的监督并不是很全面,监督的一些标准并不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监督的机制并不完善。然而根据现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设立的幼小儿学员在不断的完善监督和法律效力,而民间办的幼儿园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并且办立这些学校的监管范围也是在不断扩大,由于幼儿园办立的越来越多,则法律监管的漏洞则越来越多。所以我国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法律要加大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

(一)解决办法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学前教育体制中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完善法律的监督,用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现在我国政府的中心内容,用法律的方法来帮助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能够解除掉我国学前教育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部分的地区采用一些措施来发展学前教育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法律的效力还是很缺乏的。所以,要管理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必须要知道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所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案,面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还要加大力度的进行财力补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高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便是要求政府不断的发挥主体地位,不断的完善并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根据情况来设置适合的人员需要和机构配置要求。这些要求是能否发展好学前教育体制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进行实际的管理操作中,我国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在教育当中所花的经费很多,但是还需要投入更高的资金,但是在建设教育过程中,资金经费已经明显显得不够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只有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充足的费用,才能够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具有充足的物质动力。只有加大学前教育制度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界的水平发展[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教育发展的事业关注度的不断加重,而且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新的关于教育政策的方针,这些方针要全部落实到全国各地区,大到城市小到乡区,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要从根本做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体制,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发展空间,提高学前的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政治方面的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来自于更优秀的国家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优秀成果。这样看来,能够带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增长,就是要靠取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幼儿园,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小孩子无法到幼儿园上学,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并且有些幼儿园的学费对比其他幼儿园的学费是很贵的,这些都是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还有一些黑心校园用一些优势条件取代了很多正规学校,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监管和政府的有力指导。

三、结语

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就要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要求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我国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体制,不断健全政府关于教育的机构,同时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的发展目标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也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成果。要不断增强学前的教育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其未来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唯一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波.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

[2]王优娟.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J],教育界,2015,07.

《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及路径选择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可行性;路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背景。几年前,倡导学前教育的政策出炉,部分学者也顺势提出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并且建议“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相对较广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进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试点,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广。”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导性之作用;同时学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从长久看,学前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的经济回馈相对较高,社会效益是无法估计的,在整体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解析

个人缴费和政府投入

免费教育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缴费,二是教育机构经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缴费要减免,就要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其中心问题是经费问题。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免费学前教育所减免的对象是谁,减免的费用有哪些,减免的费用是多少,这些经费有谁来支持,投入多少等。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策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清晰明确的设计。

免费学前教育群体的选择

制定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要确定享有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和依据原则。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资助对象的范围、经费投入的范围,其所反映出的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在免费群体选择上,现行的政策有两种:一是将所有的幼儿园幼儿纳入其中,其条件是入读的、经过注册的、合法的幼儿园幼儿都有权利接受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可以理解为,不管户籍是否在本地、也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入读的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不管家庭经济条件怎样,只要年龄在3~6岁的适龄儿童就都可以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免费学前教育制度,不分户籍、不分儿童所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分家庭经济水平,一律均等,没有差别。它体现的是免费学前教育的一律平等原则,充分体现了其公共性与公益属性。可是,这种制度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费用较多。二是特定群体优先。即使限制了户籍的所在地,限制了适龄儿童的年龄,但对其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设限,例如山西省长治县。还有限制了户籍所在地,限制了幼儿园的体制,并限制了幼儿的年龄,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对于学前免费教育的制度。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策对免费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差别对待设置的原则。从户籍、城乡、幼儿园的性质、学前教育儿童的年龄上进行了规定,规定中的条件有的是一个,有的是多个,适龄儿童可以根据其标准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制度,减小了免费规模的同时,也使在此方面投入的费用减少。如果免费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公平的关键,便是哪些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免费学前教育补偿,那么儿童的地位差别可能会因此而加剧。

3.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财政与教育支出比例

这些年,对于教育,我国的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而且每年都比往年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亿元,2009年,我国投入了亿元,不难算出,两年内我国在教育上就增加了;2010年,教育经费为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2006年,我国平均每人在教育上投入了42美元,和印度相比,多投入24美元,俄罗斯人均投入教育费用267美元,相当于我国的倍;美国每人投入的教育费用为2684美元,比我国高出倍。如果把人口算在内,以人均GDP作比较,我国人均公共教育在支出上只有人均GDP收入的,印度是,俄罗斯是,巴西为,由此得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别的国家有差异。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国内总值的比重有着很大的延展性。

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投入的分配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之间,这个比例说明我国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配比例非常少,远不如其他教育投入的多。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教育经费在总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高校比例为,其他类教育费用为,学前教育费用为。从这几个数字中不难看出,学前教育经费所投入的比例非常小,与高校投入和其他教育相比,还不到其1/10。2005年,美国在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比例为,瑞典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比例为,荷兰的投入为,匈牙利的投入为,西班牙的投入为。从这组数字中很容易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远没有这些国家高。通过以上对比,很明显地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而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投入偏高,这说明我国在教育投入分配比例上,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也为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4.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路径

按年龄、群体、项目逐步实施

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实施,在设计路径上要合理,还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项目逐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一,要有雄厚的财力;其二,要要众多的人力;其三,还要有强大的物力。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免费学前教育恐怕难以实施。如果要全面实施学前免费教育,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有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免费学前教育,纵观这些国家,其在对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就能够发现,多数是先将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然后再逐渐增加年龄范围;先让处于弱势中的群体享有免费教育,再逐步推广扩大,最后免去全部幼儿教材费用。实际上,免费的学前教育得以实施,其过程要有条不紊,不断增加免费类别,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人群也要由少到多,先小范围,再扩大;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其力度也是一点点加大,使其发展进程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将其与我国儿童人口基数相结合,在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时,不适合采取全面推进、一下子到位,应该因地制宜、循规蹈矩,按年龄、按群体、按项目逐渐扩展。哪个地区有条件,就以此为起点,先让农村适龄儿童享有此待遇,在扩展到城市,学前教育先实施一年免费,然后逐步扩展,免去所有儿童学前教育的所有费用,这是比较可行的路径。

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

免费学前教育以国家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保障。现有免费学前教育中,多数为县级财政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从而使政策不完善、流动儿童不被接纳。这些困难的发生均源于国家在教育费用上的投入不够。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经费保障机制设置上,要遵循其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根据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环境设置、设备材料配备、教师配备等标准进行投入,从而达到满足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要科学地研制学前教育办学标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并为政府提供投入标准的科学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机制保障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按照年龄、群体、项目的顺序进行逐渐扩大和推广,先实施一年的特殊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再扩展到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先从实施一年的免费教育,再逐步增加年限,一直到学前教育全部免费,即由“点”到“面”地将免费的学前教育逐渐地进行推广扩大。

作者:李梦媛 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月娟,杨毅,刘敏.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J].教育学报,2014,10(3):89~93.

[2]海鹰,蔡迎旗.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3,(4):211~217.

[3]潘月娟,杨毅,刘敏.我国农村地区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5,(7):57~63.

[4]但柳松.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3):51~53.

[5]张鸿,王艳霞.从“宁陕模式”看免费基础教育的可行性[J].教学与管理,2013,(2):3~5.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推荐:

1.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2.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6.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8.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4)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较全面地列出对开题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及在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所涉及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4)参考文献应能反映国内外新的学术成果,且一般应有1/2左右的外文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3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幼儿书法、幼儿图书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坚定不移地把体、智、德、美全面育人的幼儿教育目的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正确的。 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曾经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之中: 教给幼儿 唱歌 、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地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纲要》的这一阐述,在促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仍然具有指导今天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应看到,时代发展了,人们对艺术早期教育认识的普遍提高以及经济、 文化 生活的发展,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需求,都为幼儿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实践要求幼儿艺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而应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由于社会、历史、教育条件的种种不同,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也不应照抄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应立足国情和现代化的实际,树立明确的、更为 完善的幼儿艺术教育目的。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 、情感、智力、创造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而且乐于被幼儿所接受,下面简述这些功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培养幼儿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 故事 、活泼愉快的舞蹈、妙趣横生的表演、变幻奇特的动画片等等,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幼儿艺术教育以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的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感染幼儿,从而培养起幼儿 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使幼儿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倾向。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对幼儿来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认识周围世界的有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幼儿的联想能力,催发幼儿的想象。另外,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只有艺术是比较自由的。它可以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一种具体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使幼儿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有生命和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而自由驰骋。艺术活动又有许多是操作性活动,在活动中,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刺激和反馈的双重作用,使幼儿达到心灵手巧。总之,艺术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虽然不象智力训练那样直接,但对成长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的智力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叫多智力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有六种:语言运用智力、数学运算智力、音乐智力、空间造型智力、身体活动智力和个人控制感情与体察他人情绪的智力。这六种智力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是一种 混合体 。 艺术教育对其中各种智力的发展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健康、优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首先教育。诸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自然、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等内容几乎都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影响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感和道德认知的发展。艺术教育又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和成长。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的健康发展。在体质方面,舞蹈尤其具有健美肢体并使之传情达意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学习艺术符号,并促进艺术创造力。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例如音乐,它的语言是节奏、旋律、音色等。美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形体等。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马克思)而有音乐感的耳朵又恰恰是音乐,而不是别的什么培养出来的。所以,对艺术语言的认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幼儿接触和能够掌握的艺术语言虽然是浅显的,但却是各门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语言。运用 这些语言,幼儿就可以表达感情、实现艺术创造。幼儿时期是创造能力萌芽的时期。艺术活动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易于实现的形式,使这种创造性借助艺术而表现出来,并使幼儿对此建立起信心,从而有助于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艺术教育具有以上的功能,因此它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教育目的,可称为一般性目的。一般性目的是面对所有幼儿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是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培养和教育的目的,可称为特殊性目的。幼儿艺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而进行的教育 ,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萌发幼儿美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而特殊性目的则是对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目的。它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准备。它除了应以一般性目的为基本内容之外,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教育。它具有体、智、德、美的教育功能。它的教育目的应理解为一般性目的和特殊性目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有助于艺术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艺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