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教师

发布时间:2024-07-05 08:10:0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教师

截至2014年5月,学院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校级研究所3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团队、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团队 校级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础教育研究所 、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底,有馆藏纸质图书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537种,数字电子图书万册,数据库42个(其中购买12个),电子期刊10000余种。 学术期刊《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前身是《楚雄师专学报》是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122.《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荣誉奖励(1) 工作获奖1975年 参加实战演习训练荣立个人三等一次1976年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78年 评为三台县民兵先进个人1981年 川北教育学院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艺术与传播学院优秀党员1992年 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及光华奖学金一等奖1993年 评为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光华奖学金二等奖2010年 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 获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 科研获奖1986年 《郝疏尔雅及声训初探》获西南师大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1990年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获楚雄师专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 《银雀山汉墓竹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一等奖1995年 《论政府公共关系》获四川省政治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1995年 《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获中国文化语言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5年 《电影与人生》获四川省电影评论学会二等奖1996年 《图书市场调查初探》获四川省新闻出版科研三等奖1998年 《版权三论》四川省版权局优秀论文奖1999年 《选题二谈》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科研一等奖1999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最佳图书奖2000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推十书·已刊稿》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 《出版通论》 西南交大第七届优秀本科教材三等奖2012年《考据学论稿》 四川省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编辑工作获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版权贸易优秀成果奖《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组稿、责编)四川省最佳图书《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二等奖《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史》(组稿)《中国教育史要略》(责编)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三等奖《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中论校注》(责编)《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研究》(组稿)《道教斋醮符咒仪式》(组稿)《楚辞文化研究》(组稿)省优秀图书奖:《宋词精华》(责编)《宋代台谏制度研究》(责编)《文化视野中的诗歌》(组稿、责编)《贾岛诗集笺注》(组稿)《三国志校笺》(组稿)《甲骨文动词语法研究》(组稿)优秀川版书《怎样做个好公民》(组稿)《文化力论》(组稿)科学研究1、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上古蜀语考论(2)主持全国高校古委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3)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考据学研究(4)主持教育部、四川省共建重点科研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5)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郭沫若文字学方法论稿 主持(已结)(6)主持四川省文化厅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文官管理研究(7)主持西南交大研究生创新教材项目:中国语言学史(8)主持西南交大本科教材编写项目:古代汉语2、参加科研项目(1)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民族文学的传播模式研究(2)主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 (已结)(3)主研教育部重大项目:巴蜀文献集成 (已结)(4)主研四川省重大委托项目:四川文化产业走廊论证报告论文成果一. 论文(一)CSSCI来源、中文核心及重要学术期刊1、《周礼·考工记》齐语拾补——《考工记》为齐人所作再证 古汉语研究 、“东夷非夷新诂”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论文集 、黄色·黄帝崇拜与道教起源 宗教学研究 、汉代的图书和图书馆 文史知识 、目录学史二题 四川图书馆学报 、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 、章太炎的语言学和佛学(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 、《管子》诸家韵读献疑 管子学刊 、古合韵评议 汉语史研究集刊 、陈宋淮楚歌寒对转考补订 汉语史研究集刊 、“齐东野人”之语 文史知识 、千种典籍惠学林 出版发行研究 、高扬学术出版大旗 人民日报(海外版) 、选题策划已进入定位 出版发行研究 、从信息到选题到资本的飞跃 编辑之友 、版权的贸易属性探论 中国版权 、《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一) 周易研究 、《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二) 周易研究 、东夷非夷证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赵振铎先生辞书学思想述学 汉语史研究集刊 、周易参同契作者地望的文献学初探 宗教学研究 、“蜀语”名义阐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开辟比较宗教学的新视野 宗教学研究 、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 周易研究 、黄侃方言学思想表微 汉语史研究集刊 、辞书之钤键在大众化精品 辞书研究 、中上蜀语研究三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光明日报 、中国语言学·文献方言学的研究与思考 商务印书馆 、中国音韵学·郝疏尔雅转语研究述论 江西人民出版社 、二重证据法不始于王国维论 台湾《经学研究集刊》第9辑 、大众化精品辞编纂出版简论,《中华字典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3、考据学:辞书编纂的津梁,《中华字典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4、“蜀左言”新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商兑” 台湾大学经学与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二). 学术论文(普通期刊)A.文献与语言研究1、郝疏《尔雅》及其声训初探 楚雄师专学报 、“远”非“还”之讹(二则)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六书音韵表·四》合韵字研究 楚雄师院学报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 楚雄师院学报 、试论章太炎的右文观 楚雄师院学报 、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上) 楚雄师院学报 、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中) 楚雄师院学报 、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下) 楚雄师院学报 、汉民族文化学的滥觞 楚雄社科论坛 、古汉语中的“以为” 语文教学阵地 、“救时宰相”杨廷和 巴蜀史志 、章太炎“假借引申说”述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嘉惠后学的好书:评《音韵学纲要》 太行学刊 、临沂汉简《孙膑兵法》韵例 曲靖师院学报 、《研究生论丛·临沂汉简<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川大出版社 、先哲精神·章太炎的转注理论述评 杭州出版社 、读《先秦两汉医学用语》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小话古籍出版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信史 巴蜀史志 、开拓汉语史研究新领域的力作 新书报 、眠眩同源词谱 楚雄师院学报 、古籍出版:机遇大于挑战 新书报 、《中国图书年鉴(1997) 名家名著导读丛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图书年鉴(1999) 汉语史研究集刊(1)》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图书年鉴(2001) 汉语史研究集刊(2)》湖北人民出版社 、近十年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近十年四川方言研究综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近十年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中上古时期蜀语文献资料综述 文史杂志 、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再说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推十书导读·刘咸炘论辨伪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赵少咸和他的《广韵疏证》 中华书局《书品》 、“和谐”释义考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偏误及预应理论试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赵少咸《广韵疏证》简介 台湾《声韵学会通讯》20辑 、中上古蜀语诸家论述纂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活字典笺译《论语》:博而返约 中华书局《书品》 、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版本考据学条例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传播学研究1、当代公关的大趋势1、―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上) 四川财贸经济 、―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中) 四川财贸经济 、―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下) 四川财贸经济 、谈天说地话广告:广告特点面面观 四川财贸经济 、广告的形形色色 厂长经理日报 、一条短新闻的价值 厂长经理日报 、“鸽子事件”与制造新闻 厂长经理日报 、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 厂长经理日报 、拒绝欺:公关广告的制作要求 四川财贸经济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公关广告的策略 四川财贸经济 、广告的形形色色:形象广告和产品广告 四川财贸经济 、CI策划与公关策划形相似,实不同 四川财贸经济 、茶+酒=广告人 广告大观(综合版) 、人品与文品 蜀报 、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图书市场调查初探 四川民族出版社 、版权三论 新书报 、论政府公共关系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策划不能没有是非 市场与消费报 、策划不能愚弄公众 市场与消费报 、策划不能离开国情 市场与消费报 、策划不能鼠目寸光 市场与消费报 、不说话的黛安娜王妃 市场与消费报 、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选题二谈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人语 出版参考 、礼仪文化教育中应重视的两个领域 教育改革与发展文论 、学术出版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之比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策划编辑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学书谫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三、著作:出版著作22部,其中独著、主编11部,参编11部1、《先秦两汉齐语研究》(独著) 巴蜀书社 、《白居易诗选注》(独著) 巴蜀书社 、《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独著) 巴蜀书社 、《周易集解》(整理,第二) 巴蜀书社 、《经史百家思辨小品感悟》(第一) 巴蜀书社 、《古代汉语读本》(第一) 巴蜀书社 、《华阳国志译注》(第一)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通论》(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推十书·已刊稿》 (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道教征略》(第二)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考据学论稿》(独著) 巴蜀书社 、《济公全传》(整理,第一) 巴蜀书社 、《公共关系实务》(主编,第一)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精要》上、下册(合作) 云南大学出版社 、《世界文学发展纲要》(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文学作品选》(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纪人策略方法与技巧》(合作) 四川大学出版社 、《现代公共关系学》(合作) 中国商业出版社 、《骈文精华》(合作) 巴蜀书社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中国野史集粹》(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说唐全传》(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主持出版项目 类 别 名 称 个人作用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三国志校笺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贾岛诗集笺注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广韵疏证 全国古籍规划办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蕙风词话·蕙风词笺证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樊川文集 策划组稿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刊号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122.《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简介: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组建,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于一体。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学校。 学校位于享有"东方人类故乡"、"恐龙之乡"、"优质野生菌王国"、"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美誉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常年平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仅1小时车程,有昆明"后花园"之称。学校土地总面积1055亩(含规划发展用地与实训农场),分为花果山、雁塔等校区。校区之间直线距离仅100米,位于生活方便的老城区,校园环境优美,数字化校园网络畅通,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 学校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把握"应用性、师范性、综合性、地方性"的办学方向,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学科专业综合服务面宽,本科工作基础扎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办学特色。秉承"学以致用、教以致用、研以致用、管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品行好"为特色目标,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0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0424人,学历函授生4000余人,每年非学历培训千余人次。有教职工768人,其中专任教师556人,博士、硕士300余人,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国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0多名;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6000万元,图书130余万册;13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全日制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目前开设4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60余个函授本、专科专业。分布在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专科专业体系。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规划建设硕士点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建校36年来,已为地方输送本专科毕业生3万余名。目前,学校正在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培养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实习实践与就业创业一体化建设,基本规格要求与分类个性化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制。师范类专业正在进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凸显师范教育特色。围绕省、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天然药业、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强对泰语、对外汉语、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球华人首届"切尼斯杯"书法美术大赛,全国性的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等活动中成绩骄人。在已有的九届本科毕业生中,66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九年获得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大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基础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社会反映良好,应用型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以横向项目、应用型课题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共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百余项,有厅级、校级和横向项目千余项。建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县共建研究基地2个。科研成果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百余项,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获授权专利6项。创办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全方位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服务,积极搭建与企业、行业对接,符合区域建设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服务型科研与人才培养培训平台,通过校政、校企、校军、校际合作途径,在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传承、生物、环保、旅游多领域科技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应用型成果。部分技术已成为省、州相关企事业、行业产品升级、技术改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云南省和楚雄州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农业及高新产业的培植研究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人职业继续教育与省内外知名大学、企事业、基层一线合作共建,建立了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点、职业技术资质培训中心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为地方教育事业、企业和行业服务。 学校大力加强对外开放办学,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新加坡基内提克电脑学院、泰国东方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美国西俄克拉荷马州立学院、台湾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越南宏德大学、国内的上海体育学院等建立了办学合作关系。多次组织大学生考察团赴美国、泰国交流访问;与泰国东方大学、皇家清莱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科技合作、境外实习等国际合作项目,推进学校向开放型、国际化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先进图书馆"等20余项光荣称号。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攀升。 楚雄师范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所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本科大学。圆优质大学之梦,走成人成才健康发展之路,楚雄师范学院是您理想的选择。

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填报志愿时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和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那么,到底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呢?下面是快车教育网综合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楚雄师范学院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楚雄师范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楚雄民族师范学邢并基础上组建成立。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学校。2010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项目单位。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目前开设4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60余个函授本、专科专业。分布在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专科专业体系。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规划建设硕士点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学校建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县共建研究基地2个。科研成果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百余项,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获授权专利6项。创办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往往楚雄师范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会掩盖缺点、突出优点而美化自己,要识庐山真面目,那我们一定得认真看下面来自生活学习在楚雄师范学院里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心声。 不可否认楚雄师范学院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还是先上好评,后上差评。 好评 属于二本学校,还不算很差,其实二本院校各个州市都差不多。 好评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学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目前还没有成为音乐系。所谓好与不好,看你自己!条件可能要比其它院系或者同等院校的要差一些!不过这里环境好、治安也不错,临近雁塔校区的北中门。周边有超市、医院、银行等,对于你的生活还是很方便的!当然小吃店肯定不会少的了!!!!还有就是音乐学专业里面也出了很多有实力的人!大池塘里有小鱼,小池塘了也会有大鱼!路是自己的,不要总是看别人!祝你好运! 好评 楚雄师院还是很不错的,环境优美,教学氛围轻松,老师和蔼可亲。 好评 自我感觉不错。图书馆藏书册数云南省名列前茅。我有同学在保山学院,她来玩,说比保山学院好,经济发展也比那里好。交通便利,去昆明火车票半价10元,去大理有火车也便宜。 好评 属于二本学校,以前楚雄师专重升级来的,个人觉得还不错,近几年大部分办学都搬迁到一路之隔的新区,环境条件很好的,又是全州唯一的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 好评 不怎么样。地方性的师范院校在小教专业难有建树。其实小教专业性最强。 好评 军训在楚雄城郊高炮部队,项目很多军姿、队列、战术、射击、国防理论、拉练等等。男生强度稍微大点。不过是爷们都是没问题的,女生就不要担心了,军训很轻松。 好评 体育系还可以的,只是教学楼有点旧,和化生系在一起。都子老校区,风景不错(⊙o⊙)哦。 好评楚雄师范学院 还可以,一般艺术类专业比较好。 好评 住宿有独立浴室,是用的太阳能不是热水器,没有空调,分4人间和6人间两种,6人间670元每年,4人间1000元每年。(补充一点,楚雄冬暖夏凉,不用空调)

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坐班。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需要坐班,因为要处理稿件,还要编辑报刊,要坐班。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吉北路677号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13003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99年3月,初为季刊,现为双月刊。是由遵义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办刊宗旨:活跃学术空气,促进教学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服务基础教育栏目设置:政治历史 经济法律 文学语言 教育心理 自然科学研究 高教研究中教研究 艺术体育 图书情报

教育频道 胶东在线鲁大名师|书香人生--记语言文字学专家张志毅来源:胶东在线作者: 2018-04-24 14:59:16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11、辞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志毅_副本张志毅(1937 -2014),男,黑龙江省尚志县人,祖籍山东即墨。著名语言学专家。审订《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汉语大词典》主要编写者之一;在商务印书馆、《人民日报》《中国语文》《中国外语》等园地出论著100多项。获辞书终身成就奖,另获国家、省部级奖10余项。商务印书馆辞书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辞书学会顾问,教育部辞书研究中心顾问,《辞书研究》特约撰稿人。2010年被学校评为“鲁大名师”。一间书房,八个书柜,包罗万象的上万册藏书。这该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书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书香人生?在张志毅满墙的藏书中,词典、词义学论集等各种工具书和语言类书籍占了一半多。“语言学是我一生研究的重心所在。而与语言学结缘,取决于小时候祖父的熏陶和浸染。”张志毅说过。张志毅,193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县。在这个与县城相距30华里的小镇上,张志毅度过了童年时代。当时日伪满洲国统治下的乡村,并无太多书可读。让年幼的张志毅痴迷不已的,是祖父每日一早一晚在书房里诵读的《诗经》等儒学经典。后来,《百家姓》《三字经》《明贤集》等书开始进入张志毅的童年。张志毅最喜欢的书是《康熙字典》。“你想要读好书,这是离不了的工具书。”祖父的话语重心长,张志毅铭记在心。这一生,《康熙字典》不离左右。1953年,16岁的张志毅考入哈尔滨市东郊的阿城中学,不仅受到了良好的语文、数学、外语教育训练,更通过《语文学习》杂志真正接触到了词义理解、辨析和应用等知识,对词汇问题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编一本同义词词典的梦想,就此萌发。“那时的中学语文工具书很少,而词义辨析又常常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这个梦想我从没有动摇过。”张志毅说。张志毅的第一本著作是《简明同义词词典》。这是关于现代汉语的第一本简明同义词词典,当时的张志毅还在吉林大学读大二。“上大学时,我的目标明确,就是要进中文系继续研究词汇学。”张志毅说,而当时中文系学生拥有比其他系同学更丰富更宽泛的书目,这让他庆幸不已。1958年,21岁的张志毅终于利用课余时间编纂完成《简明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寄来专函表示“拟接受出版”。“当时的心情,可以用雀跃来形容”,两年的图书馆埋头苦读,总算没有白费。从早上5点到凌晨2点,他几乎都在读书和写词条中度过。那时的大学图书馆通宵开馆,不过日子久了,坚持夜读的也只有固定的四五个人,如今当年坚持夜读的书友均在文学界和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五十年来,专业方向一直以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为主。三十多年讲授10余门课程。讲学、审阅博士论文并做答辩委员的主要单位有:全国高校汉语培训班(庐山)、国家出版总署词典编辑培训班(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大学俄语基地、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以及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俄罗斯车尔尼雪夫斯基师院、俄罗斯东方研究所及语言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刊物《语言学问题》(1991年6月)称誉其报告“非常有意义”,与日本、欧美都有学术交流。为语言所、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审订《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论著数十种。《汉语大词典》主要编写者之一,跟其他编者、主编一起,1994年5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1958年以来,在《人民日报》《中国语文》《中国外语》等国内外报刊、论集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在商务印书馆等国内外出版社出版专著、词典等11部,总计约750多万字。其中《词汇语义学》被教育部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吕叔湘等国内外专家以及博士、硕士称道、引用其论著数百次。张志毅先生获得过无数荣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教育部曾宪梓奖、中国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山东省级拔尖人才(约占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的十分之一)、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家(有万字传记)、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被学界、媒体誉为语言学家、词汇学家、语义学家、词典学家。“几十年了,书也就成了多年的老友。闲时翻翻,偶遇当年的注解,也别有一番滋味。”张志毅曾说,除了语言类书籍,哲学、史学、文学等著作也都是他书柜中的藏品。“祖父说唯有读书是永存的价值。读书的日子越长,对这话的体验也越深。”退休后的张志毅,依旧保持着夜读的习惯。作为商务印书馆的特约研究员,除了每天在电脑前审改书稿外,他还承担着北师大、南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博士生论文审阅工作。每日八九个小时的伏案工作,并没有让他感到辛苦。因为,有书相伴,乐在其中。相关新闻鲁大名师|罗竹风:不懈进取 竹风高洁2018-04-11 16:59:33罗竹风(1911-1996),男,山东平度人。胶东公学(今鲁东大学)成立后,成为第一批教师。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历任抗战日报社社长,山东省教育厅督学主任,上海市宗教事务处处长,上海市哲学...标签鲁大名师鲁大名师|民俗学家单丕艮:山曼,一个永远活着的人2018-04-11 16:52:02单丕艮(1935-2007),男,笔名山曼,山东龙口人。著名民俗学家、散文家。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编。曾任山东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山曼散文...标签鲁大名师鲁大名师|宋萧平:德艺双馨抒春华 桃李芬芳化秋实2018-04-11 12:22:00宋萧平(1926-2014),男,笔名萧平,著名作家,知名的教育家,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院长。1926年出生于山东乳山,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标签鲁大名师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样

[1]郑颐寿,. 一部饶有社会价值的应用语言学分支学科——试谈黎运汉教授如何开创公关语言学新学科[J]. 毕节学院学报,2010,(9). [2]吴礼权. 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评骆小所教授主编的《公关语言学教程》[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骆小所. 简谈公关语言与公关语言学[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 [4]刘凤玲,宗世海. 语体学、修辞学、公关语言学的开拓者——评黎运汉教授的学术贡献[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杨同用. 一部独具特色的公关语言学教材──李济中主编《公关语言学》读后[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6]宗廷虎. 应用语言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读李济中主编的《公关语言学》[J]. 修辞学习,1998,(3). [7]姚锡远. 公关语言学论纲[J]. 哈尔滨师专学报,1996,(3). [8]冯学锋. 论公关语言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9]黎运汉. 论公关语言学[J].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1991,(2).

公关语言论文

余娜,女;博士毕业;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迄今已在《福建论坛》(社科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1]中文名余娜性别女人物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出版图书TA说人物经历求学经历1998年-2002年:厦门大学读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2005年:厦门大学读研,专业:现当代文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2012年:厦门大学读博,专业:文艺学,获博士学位。[1]工作经历2005年-至今任教于集美大学文学院[1]主要科研成果(一)CSSCI论文:1. 《“人的文学”的融合发展——论林语堂对现代文化人格的建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论现代化转型中的国民性观念:以林语堂为个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二)其他论文1.《寻求人的文学:论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观》,《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逼问与升华——论须一瓜小说的现实书写》,《名作欣赏》,。3. 《论林语堂早期语言学研究与新文化运动》,《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乡土意识”的演变》,《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新世纪诗歌的回归与融合——从“中间代”诗群“命名”现象谈起》,《楚雄师范学院学报》,。6. 《迷茫的快乐 寂寞的清醒——论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7. 《从<孩子的讲演>看萧红的抗战文学》,《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 《穿过落叶飘零的树林——解读穆旦的<智慧之歌>》,《名作欣赏》,。9. 《人性,永久之痕》, 《出版广角》,。10.《中间代:使命完成后的宿命》,《诗歌月刊》,。11.《中间代:诗歌命名与社会潮流共谋的诗歌现实》,《诗歌月刊》,。12.《命名的尴尬》,《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二)专著:1.《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本人独撰。[1](三)课题:以下皆为本人主持项目:1.《海洋文化视野中的闽台文化》,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时间:2015年- 2016年,项目批准号:2015B044。2.《林语堂与30年代的现代文学批评》,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时间:2013年-2015年,项目批准号:JA13178S。[1]出版图书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作者名称 余娜作品时间 2016年12月1日林语堂的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个人自由主义立场,自成一家。《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将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他的批评实践、思想和风格,探讨他在中国文化和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上的意义和价值,建立相对完善的林语堂文学批评思想体系。分享你的世界我要分享见解,点击发布纠错参考资料[1] 余娜.集美大学文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楚雄师范学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填报志愿时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和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那么,到底楚雄师范学院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呢?下面是快车教育网综合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楚雄师范学院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楚雄师范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楚雄民族师范学邢并基础上组建成立。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学校。2010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项目单位。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目前开设4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60余个函授本、专科专业。分布在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专科专业体系。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规划建设硕士点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学校建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县共建研究基地2个。科研成果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百余项,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获授权专利6项。创办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往往楚雄师范学院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会掩盖缺点、突出优点而美化自己,要识庐山真面目,那我们一定得认真看下面来自生活学习在楚雄师范学院里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心声。 不可否认楚雄师范学院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还是先上好评,后上差评。 好评 属于二本学校,还不算很差,其实二本院校各个州市都差不多。 好评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学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目前还没有成为音乐系。所谓好与不好,看你自己!条件可能要比其它院系或者同等院校的要差一些!不过这里环境好、治安也不错,临近雁塔校区的北中门。周边有超市、医院、银行等,对于你的生活还是很方便的!当然小吃店肯定不会少的了!!!!还有就是音乐学专业里面也出了很多有实力的人!大池塘里有小鱼,小池塘了也会有大鱼!路是自己的,不要总是看别人!祝你好运! 好评 楚雄师院还是很不错的,环境优美,教学氛围轻松,老师和蔼可亲。 好评 自我感觉不错。图书馆藏书册数云南省名列前茅。我有同学在保山学院,她来玩,说比保山学院好,经济发展也比那里好。交通便利,去昆明火车票半价10元,去大理有火车也便宜。 好评 属于二本学校,以前楚雄师专重升级来的,个人觉得还不错,近几年大部分办学都搬迁到一路之隔的新区,环境条件很好的,又是全州唯一的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 好评 不怎么样。地方性的师范院校在小教专业难有建树。其实小教专业性最强。 好评 军训在楚雄城郊高炮部队,项目很多军姿、队列、战术、射击、国防理论、拉练等等。男生强度稍微大点。不过是爷们都是没问题的,女生就不要担心了,军训很轻松。 好评 体育系还可以的,只是教学楼有点旧,和化生系在一起。都子老校区,风景不错(⊙o⊙)哦。 好评楚雄师范学院 还可以,一般艺术类专业比较好。 好评 住宿有独立浴室,是用的太阳能不是热水器,没有空调,分4人间和6人间两种,6人间670元每年,4人间1000元每年。(补充一点,楚雄冬暖夏凉,不用空调)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成立。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学校。2010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项目单位。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位于享有“东方人类故乡”、“恐龙之乡”、“优质野生菌王国”、“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美誉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常年平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仅1小时车程,有昆明“后花园”之称。学校土地总面积1055亩(含规划发展用地与实训农场),分为花果山、雁塔等校区。校区之间直线距离仅100米,位于生活方便的老城区,校园环境优美,数字化校园网络畅通,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

学校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学科专业综合服务面宽,本科工作基础扎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办学方向,彰显“应用性、师范性、综合性、地方性”的办学特色,秉承“学以致用、教以致用、研以致用、管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品行好”为特色目标,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1000人,学历函授生4000余人,每年非学历培训千余人次。有教职工772人,其中专任教师567人,博士、硕士300余人,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有云岭学者1名,云岭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国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0多名;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00余万元,图书130余万册;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全日制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目前开设4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60余个函授本、专科专业。分布在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专科专业体系。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规划建设硕士点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建校38年来,已为地方输送本专科毕业生3万余名。目前,学校正在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培养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实习实践与就业创业一体化建设,基本规格要求与分类个性化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制。师范类专业正在进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凸显师范教育特色。围绕省、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天然药业、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强对泰语、对外汉语、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球华人首届“切尼斯杯”书法美术大赛,全国性的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等活动中成绩骄人。在已有的十一届本科毕业生中,82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十一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大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基础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社会反映良好,应用型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以横向项目、应用型课题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共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百余项,有厅级、校级和横向项目千余项。建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县共建研究基地2个。科研成果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百余项,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获授权专利6项。创办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全方位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服务,积极搭建与企业、行业对接,符合区域建设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服务型科研与人才培养培训平台,通过校政、校企、校军、校际合作途径,在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传承、生物、环保、旅游多领域科技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应用型成果。部分技术已成为省、州相关企事业、行业产品升级、技术改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云南省和楚雄州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农业及高新产业的培植研究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人职业继续教育与省内外知名大学、企事业、基层一线合作共建,建立了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点、职业技术资质培训中心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为地方教育事业、企业和行业服务。

学校大力加强对外开放办学,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泰国东方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美国西俄克拉荷马州立学院、国内的上海体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建立了办学合作关系。多次组织大学生考察团赴美国、泰国交流访问;与泰国东方大学、皇家清莱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科技合作、境外实习等国际合作项目,推进学校向开放型、国际化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先进图书馆”等20余项光荣称号。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攀升。

楚雄师范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所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本科大学。圆优质大学之梦,走成人成才健康发展之路,楚雄师范学院是您理想的选择。

简介: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组建,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于一体。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学校。 学校位于享有"东方人类故乡"、"恐龙之乡"、"优质野生菌王国"、"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美誉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常年平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仅1小时车程,有昆明"后花园"之称。学校土地总面积1055亩(含规划发展用地与实训农场),分为花果山、雁塔等校区。校区之间直线距离仅100米,位于生活方便的老城区,校园环境优美,数字化校园网络畅通,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 学校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把握"应用性、师范性、综合性、地方性"的办学方向,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学科专业综合服务面宽,本科工作基础扎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办学特色。秉承"学以致用、教以致用、研以致用、管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品行好"为特色目标,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0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0424人,学历函授生4000余人,每年非学历培训千余人次。有教职工768人,其中专任教师556人,博士、硕士300余人,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国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0多名;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6000万元,图书130余万册;13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全日制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目前开设4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60余个函授本、专科专业。分布在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专科专业体系。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规划建设硕士点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建校36年来,已为地方输送本专科毕业生3万余名。目前,学校正在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培养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实习实践与就业创业一体化建设,基本规格要求与分类个性化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制。师范类专业正在进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凸显师范教育特色。围绕省、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天然药业、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强对泰语、对外汉语、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球华人首届"切尼斯杯"书法美术大赛,全国性的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等活动中成绩骄人。在已有的九届本科毕业生中,66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九年获得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大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基础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社会反映良好,应用型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以横向项目、应用型课题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共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百余项,有厅级、校级和横向项目千余项。建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县共建研究基地2个。科研成果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百余项,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获授权专利6项。创办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全方位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服务,积极搭建与企业、行业对接,符合区域建设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服务型科研与人才培养培训平台,通过校政、校企、校军、校际合作途径,在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传承、生物、环保、旅游多领域科技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应用型成果。部分技术已成为省、州相关企事业、行业产品升级、技术改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云南省和楚雄州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农业及高新产业的培植研究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人职业继续教育与省内外知名大学、企事业、基层一线合作共建,建立了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点、职业技术资质培训中心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为地方教育事业、企业和行业服务。 学校大力加强对外开放办学,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新加坡基内提克电脑学院、泰国东方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美国西俄克拉荷马州立学院、台湾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越南宏德大学、国内的上海体育学院等建立了办学合作关系。多次组织大学生考察团赴美国、泰国交流访问;与泰国东方大学、皇家清莱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科技合作、境外实习等国际合作项目,推进学校向开放型、国际化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先进图书馆"等20余项光荣称号。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攀升。 楚雄师范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所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本科大学。圆优质大学之梦,走成人成才健康发展之路,楚雄师范学院是您理想的选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