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位论文目录图片

发布时间:2024-07-02 07:40:05

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位论文目录图片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学术团体和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京大学也是在建国初期全国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新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其间尽管几度经历了新闻专业合并与重设,仍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享有中国新闻教育史上“五个第一”的声誉。 ● 1918年,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门新闻学课程。●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1919年,北京大学教授徐宝璜撰写的《新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1919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 1952年,北京大学是在建国初期全国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新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北京大学享有“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之摇篮”的声誉。早在1918年北大就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亲任会长。北大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大拥有徐宝璜这样的“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等曾任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青年毛泽东曾是研究会会员。以北大为中心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活动,为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辉煌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北大两度在全国率先开办新闻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一时期的毕业生大都成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战线的骨干力量。1917年,北大开风气之先,聘请留美研习新闻学的徐宝璜教授为文科各系学生开《新闻学》选修课,介绍欧美新闻概况和新闻学理论,在中国高校中开设了第一门新闻学课程。1918年春,学生罗章龙、谭鸣谦把成立新闻社团的愿望向时兼校长室秘书的徐宝璜教授及常向他们约稿的《京报》社长邵飘萍提出。徐当即表示支持,“愿意指导同学学习”,邵则写信给蔡元培倡议北大成立研究新闻学的研究会。1918年7月6日,蔡元培将草拟的新闻研究会简章8条发表于《北京大学日刊》上,准备成立以“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为宗旨,以新闻的范围、采集、编辑、选题、新闻通讯法、新闻纸与通讯社为研究内容的研究会。1918年10月4日,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蔡校长致开会词。指出民国后新闻纸骤增,但“惟其发展之道,全持经验”,因此有必要组织学会研究新闻学,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本特别之经验而归纳之,以印证学理,或可使新闻学有特别之发展”;强调应保持新闻品格,反对刊登诲淫的黄色广告和猥亵纪闻。研究会主任徐宝璜讲演《新闻纸之职务及尽职之方法》。1919年2月19日,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改宗旨为“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新闻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1919年4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目的是“便会员之练习,便新闻学识之传播,便同学之商榷”。该杂志共行三期,五四以后停刊。1919年10月16日,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仪式,蔡元培亲自向包括毛泽东在内的55人颁发听讲一年和半年的两种证书。1919年10月19日,新一期研究会正式开展活动。但由于蔡元培被迫前往欧洲考察教育、徐宝璜到平民大学任教、邵飘萍流亡日本,估计到 1920年底研究会停止活动。但徐宝璜教授的新闻学讲稿,得以出版,并传之后世。开中国自写新闻学著作之先河。此后,北大的新闻学专业教育停滞了二三十年。但北大其他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并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但是在燕园这片土地上的新闻学教育并未停止。1924年在高校兴办新闻科系的高潮中,由美国新闻界发起在燕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系。发起委员会主席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维廉(Walter Williams),筹办基金为5万美元。由白瑞华(Roswell S. Brittan)任系主任,纳什(Vernor Nash,又译聂士芬)等任教授。虽然,1927年该系曾一度停顿,但在1929年得到恢复并发展很快。课程设有新闻学原理、编辑、采访、写作、管理、印刷、照相等,师生承编《燕大周刊》的新闻副刊,并合办燕京通讯社。最初仅发英文稿,后增发中文稿,供京、津、沪、汉口和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10多家报纸使用。该系的体制设施比较完备,被称为远东方面最新式而设备最完全的新闻学校(赵敏恒,《外人在华的新闻事业》,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版,第148页)。现在长眠于未名湖南岸的斯诺等人,曾任教于此。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北大中文系,改设编辑专业(后改称新闻专业)。当时的系主任是罗列,教授有方汉奇等人。从1952年到1955年的四年中,北大中文系一方面接受燕大新闻系并入的三个年级的 90余名学生,一面逐年招收新生累计达250人以上,这批学生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1958年6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教师、图书资料等随调。1971年,人大被撤消,该校新闻系不复存在。是年9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得以恢复。人大新闻系部分教师于1973年按建制分配到北大任教,著名的有方汉奇等人。但这一时期的新闻教育受极左思潮干扰,很不正规。1977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北大新闻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78年人大复办,北大新闻专业并回人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与传播学有关的书籍被介绍到国内,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被国人所认识。1983年6月,根据中发(83)15号文件指示,北大在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学院前身)设立“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开始招收双学士生。1985到1988举办了几期研究生班,1991年至今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1986年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年轻而又有实力的从事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师资队伍。1984年,国家将编辑学专业正式列入本科生招生目录。北大作为全国十几所高校之一在中文系设立了编辑学专业,并接连培养了10届学生。这写专业的建立,使得新闻传播学类在北大血脉相继,并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1993年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为适应社会需要,开始进行大专层次的广告教育。 1994年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1995年广告学专业开始正式列入北京大学本科专业招生目录。而与此同时,其它几个专业继续发展。1994年,编辑学调入信息管理系,更加强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培养传统的编辑,更侧重向培养网络编辑、电子出版人才的方向发展。1997年,国际关系学院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而编辑学也已在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下招收编辑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广告学则在艺术学硕士点下招收广告方向的研究生。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国务院学位办将传播学列入了研究生学科目录,国际关系学院申请传播学硕士点,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国际文化传播和国际新闻传播两个方向的硕士生。

张维华坚持读完了5年大学,1928年夏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政治系,随后到济南济美中学任教。那时谋职不易,张维华干的很卖力,教课效果甚好,颇受学生欢迎。一年后,齐鲁大学又聘我回校当助教。两年后,即1931年,我又到燕京大学读研究院。当时的燕京大学研究院集中了许多名流,例如陈垣是辅仁大学校长、兼任燕大国学研究所所长,顾颉刚先生和洪业先生都执教于此。我选修他们的课,颇得益于他们治学问的方法。这促使张维华下决心走上了研究史学的路子。北京图书馆和燕大图书馆藏书甚丰,这是个极有利的条件。我那时已是过30岁的人了,不免有为时过晚之叹,但我还是抓紧时机,刻苦攻读。两年后,张维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题为《明正德间葡萄牙使里来华考》,竟然受到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的重视,并撰文予以介绍。这更加坚定了我作史学研究的决心。1933年研究院毕业,张维华完成了硕士论文《明史佛郎机吕宋和兰意大里亚传注释》,颇受洪业先生赏识,翌年即由哈佛燕京学社出版。这本书共有17万字,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时,将书名改为《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在过去的正史中,虽大都有外国传,但从来没有欧洲国家的传。《明史》中出现几个欧洲国家的传,显然是中国直接与西方国家发生联系的反映,表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于是,张维华便参照中外文有关典籍,仿照裴松之注《三国志》的体例,着手为《明史》中欧洲四国传作注释。在注释过程中,我采用溯源、辑补、比勘三种方法。1933年研究院毕业后,张维华仍回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当时教师少,全系只五六个人,我教的课也比较多,中国史、世界史都要讲。在教课之余,尽可能地搞点研究。我在读《日知录》时,看到顾炎武有关齐长城的记载,颇受启发。我翻阅了大量方志,并参考其他支书,写成了《齐长城考》一文,受到顾颉刚的好评。接着我又陆续写成了《魏长城》、《赵长城》、《燕长城》、《秦昭王时之长城》、《秦统一后之长城》、《楚方城》和《汉边塞》等论文。后来结集成册,由中华书局出版。在这本书中,我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而且有些资料来自实地考察所得。我曾到过河套的五原、临河两县,察看了赵长城的终点高阙,还在张家口一带考察过明代的边墙。这种实地考察对我写好这本书起了重要作用。1936年,张维华应顾颉刚之邀,到北京禹贡学会工作,编辑《禹贡半月刊》。顾先生还给了我一个主任的名义,叫我负责对内、时外的事。我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到外地考察。例如,我曾到地广人稀的河套,深感这是一块急待开发的好地方。自清季以来,不少人注意及此,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王同春。他曾集中许多人在此兴修水利,使当地面貌大有改观。我访问了其家庭,回京后写了《王同春访问记》一文,刊于《禹贡》,并编辑了《河套水利调查专号》。这种调查既开阔了眼界,可以发现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课题,也可以印证书本上的一些记载。这使我感到,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是作学问的真谛。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京津骚乱。张维华离开北京,到开封河南大学任教。当时肖一山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维华与他来往较多。张维华一边教书,一边在他创办的“经世学社”主编《经世》杂志。不久,开封的形势也紧张起来,张维华便随河南大学迁往鸡公山,继而又迁至武汉,旋即解散。张维华和几位同仁一起到了重庆,一时找不到适宜的工作,竟过了一段流浪生活。1938年秋,张维华和徐炳旭一起到昆明,在当时已迁至昆明的北平研究院作研究工作。1939年秋,张维华又回到当时已迁至成都的齐鲁大学任教。当时迁至成都的大学很多,仅华西坝就有华西、燕京、金陵女大和齐鲁四所教会学校。除授课之外,张维华和顾颉刚先生还一起主持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工作,一时集中了国内20余位著名学者,像杨向奎、胡厚宣等都曾参与其事。我们还招了动余名研究生,并制订了一套整理二十四史的计划。研究所的工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颇大的影响,差不多成了西南的一个学术中心。研究所编辑出版了《责善半月刊》和《中国文化研究汇刊》,成了大家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张维华在成都齐鲁大学史社系连续工作了5年,先任副教授,后任教授,还曾担任过系主任。张维华先后开设了秦汉史、中国通史、中西交通史等课程。在研究方面,我主要集中在秦汉和明清时期的中西交通。关于秦汉时期,我先后撰成了《西域都护通考》、《汉河西四郡建置年代考疑》等论文。这些论文后来大都收在《汉史论集》中,由齐鲁书社出版。在明清时期的中西交通方面,除撰有数篇论文外,这时张维华还写成了《明清之际欧人东渡及西学东渐史》一稿。当时曾石印数十本,以作为学生的教材。文化大革命后,齐鲁书社愿意为我出版这本书。研究生晁中辰整理,并由他补写了清前期中西交通一章,易名为《明清之际中西关系简史》,由齐鲁书社出版。这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写交通,叙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与中国的早期交往;中编写宗教,叙述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经过;下编写文化,叙述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过程及其影响。其中,下编是全书的重心。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史上都是一个重大事件。但是,殖民主义和宗教因素掺杂其间,对其性质和作用难于辨识和判定,为此历来多有争议。尤其是在“左”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时期,这个领域更成了禁区。但历史工作者应正视现实,应该对这段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直接接触并相互激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既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直接接触,又是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的初次交锋。它带来了生机,也蕴藏着危机。从主观上来看,耶稣会士来华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天主教教义,从精神上奴化中华民族。我长期在教会学校读书,并一度信奉耶稣会。他们的足迹遍及我国各地,从京师直至穷乡僻壤,建教堂、学校以及医院,帮助进行宗教活动。这种宗教活动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阶层,有的耶稣会士还从事搜集中国情报的活动。传教士的活动引起了中国士大夫的注视和强烈反对,乃至制裁。清康熙年间的教仪之争及此后的禁教,就集中反映了中国士大夫与传教士之间的激烈斗争。但从客观上来看,除消极因素以外,还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耶稣会士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如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地理学以及机械制造等知识,对仍然沉溺于四书五经的中国士大夫来说,无疑是一股清风。它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同时,以耶稣会士为中介,中国的学术文化也陆续传入欧洲,对西方社会也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在“出版新序”中特别提到,人类文化的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从分裂走向和睦团结、和平共处的一个必要途径。我写这部稿子,特别注意中西文化交流的关系,其原因就在于此。从中国自身的历史看,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经过几千年时间,各个民族的文化无日不起着相互融合的作用。到今天,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变化,彼此间的隔阂消除了很多,已经成了亲密无间的民族大家庭了。我觉得,人类社会现在虽然四分五裂,但从未来的远景看,也会同中国一样,走向和平共处的道路。1944年,张维华离开成都,到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这个学校建在荒山野坡里,不具备什么工作条件,几乎停止了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夏迁至重庆。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时局混乱,也无法进行研究工作。1948年,我离开重庆,又回到当时已迁至杭州云栖寺的齐鲁大学。在教学之外,做些订正旧稿的工作。翌年全国解放,我随校返回济南,除教课外,还担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52年齐鲁大学解散,张维华被分配到青岛山东大学工作。在此后的30余年间,不论山东大学由青岛还济南,由济南迁曲阜,由曲阜再迁回济南,张维华一直是山东大学的一名教师。这30多年形势变化很大,无论教学或研究,都需要改用新的方法,需要以马列主义来指导,我是一时跟不上的。在这期间,编过讲义,也写过文章,大都属于通史和制度方面,初学涂鸦,说不上研究。总的说来,张维华的学术研究道路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解放以前,那是走的老路子,确实费了不少力,也写了一些东西;一是解放以后,自己虽然没有学会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路子,但自己的眼光比以前开拓了,接受了些新事物和新的治学方法,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而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同时我也感到,旧日所学也不是完全无用。没有这样一点旧日的基础,用新方法从事研究也是有困难的。1973年退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学校又让张维华复职,主要从事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张维华培养研究生的原则是八个字:一是人品,二是学问。从通常情况来说,人家来当研究生主要是学知识的,怎么把人品摆在了第一位呢?我对他们说,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也做不出好学问来。人品和学问,二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实际上关系很密切。比如,一个人平时干什么事都总想投机取巧,让他去做学问,他也决不肯下苦功夫。无论在哪个领域做学问,如不下苦功夫,总想投机取巧,是绝对做不出好学问来的。另外,研究生毕业后不少人要去当教师。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以自己的人品去影响学生。这种影响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就是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优秀大学教师这种人格力量的影响,对决定学生一生的道路比知识传授还要重要。学生毕业后如何立身处世,往往就以自己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为楷模。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品格方面都能为学生树立起这样的榜样,就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巨大的成功。正是出自这种考虑,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是以严格出名的。不仅在品格方面,在成绩方面也是如此,我几乎没给他们打过“优”,“良”也不易得。一概都打“优”,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虽然对他们要求严,但我们师生间的感情都很深。他们也都清楚,要求严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各方面发展都很快,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张维华1957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也得到完全改正,除了带研究生以外,还整理了一些旧稿,张维华的一些想法也陆续写成文章发表,张维华以活到老、学到老自勉。

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位论文目录

1934年,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洪煨莲(洪业)、邓之诚、顾颉刚诸大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历史研究之路。当时,王锺翰深受洪煨莲提出的“把汉学中心抢回到北京来”这一口号的熏染和影响,开始自觉地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方向,努力将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并决心专攻清史,研究东北地区的历史,以恢复历史的真相,粉碎某些别有用心的日本学者假借历史掠夺中国领土,分裂中国的阴谋。1938年、1940年,他分别获得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士和硕士,他的大学毕业论文《清三通之研究》及硕士论文《清代则例及其与政法关系之研究》就是出于爱国义愤和弘扬民族学术文化为己任而撰写的。1943年,抗战期间,他在成都燕大历史系任讲师。194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两年。在哈佛,不受嗟来之硕士,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精神。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兼任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代副主任。1952年,调至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任教,1956年起在历史系担任教授。

主要成就: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代表作品:《北京历史地图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侯仁之(~),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为表彰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侯仁之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著名科学家。

侯仁之(~),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为表彰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侯仁之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著名科学家。[1]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第一次在中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率先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2] 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有《侯仁之文集》。1984年,侯仁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中国加入《公约》刻不容缓。他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中国应加入公约的提案,为国家所采纳,中国最终成为了“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侯仁之院士则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3]2013年10月22日下午2时,侯仁之院士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102岁。[1] [4]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论文

朋友:给您几个好的网址,是有关论文的,很全!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自己找找吧!祝你好运!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2、学生大论文中心 、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体育论文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论文中国 :新浪论文网分类:中国论文联盟:大学生论文库论文资料网:论文下载中心:毕业论文网:学位论文:无忧论文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前天,北京大学历史系相关负责人表示,于艳茹去年已经从北大毕业,针对她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涉嫌严重抄袭问题,系里会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博士论文重新进行核查,如有抄袭情况,一经核实,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已结束学业并离校后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撤销其当时所获得的相关奖励、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记者注意到,此《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在读期间存在学术失范行为的已离校研究生”。

据了解,于艳茹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2006届硕士毕业生,于200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读博士学位。2011年9月,于艳茹作为2011年度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境)研究项目”(第二批)资助对象,赴美国哈佛大学交流4个月。2013年7月,于艳茹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被指抄袭的论文发表时,于艳茹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读博士生。北京青年报

王育成,1951年生于北京,籍贯山东淄博,197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现为博宝艺术网铜器鉴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师、馆员、副研究馆员。

1992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2000年任研究员;

2002年任日本早稻田大学道教研究所客员研究员。

2016年1月16日,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和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京举行了婚礼。

历史学博士就业形势怎样啊摘录于网络 在国家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在减少,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不是不要这样学术型博士, 而是需要量有限!俩字,烈士,不咋地,当当大学老师吧我打算跨专业考历史专业的博士, 具体是历史地理专业的, 昨天打电话询问以前的导师, 他说现在的就业形势也严峻,历史是 冷专业的,就是博士以后也不一定好找工作,就是工作也很清贫的…… 文科专业多半不好 就业, 关键看个人,是专著于学术,就踏踏实实搞学术。

否则就要多找门路,关注社会需求, 多多补充各方面能力。 我已经硕士毕业了,就读的院校是 211985,就读的专业是一个国 家级的重点学科,现在找了个还不错的工作,并放弃了读博认识我的人,包括我导师在内 都叫我不要读了,去工作,不然读完后更难找。

现在硕士博士找工作,用人单位看重的是: 你有没有关系,是不是男生,有没有工作经验,是不是党员/学生干部。女硕士博士是不是 结过婚。

特殊的地方如北京上海等有没有当地户口等其他的条件, 用人单位就很少在意了。 能力真的是没有办法用固定标准衡量的。

如果发 10 篇论文叫有科研能力, 那发 9 篇就不算 吗我认识的很多很优秀的博士和硕士,都没有找到工作,或找的很不好待遇,工作性质, 工作地点。 你能说他们都没有quot能力quot吗或许我现在说再多都没有用, 等你以硕士博士学历 找工作时,你就知道quot能力quot有多大分量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1 不要以为博士一定比本科好找工作,尤其是文科。

本科毕业能找到好工作的人,可以 通过在职委培等方式考研考博,最好不要脱产。那翟诘扔诙牟 液苡锌赡艿貌怀ナА也不要以为博士一定能找到工作。

2 很多读研读博的人是为了学问而读书的,但到了毕业找工作时,他们被高校和科研院所 拒收,找不到能再去做学问的地方了。特别是文科生,他们所学的东西与社会现实脱节,不 能直接转换为生产力, 很难把他们的平生所学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而这些, 其实并不 是他们的错。

本科生找工作,是万金油,到哪里都可以!但绝大多数就业质量太低,拿着微薄的工资替人 暂时打工, 卖完青春就完了! 研究生毕业好多进公司打工如华为等, 看起来很美, 工资较高, 但这业是吃青春饭,累死人,如集中营!工资含金量很低, 企业还不稳定!博士主要进国家 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都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工资好象不很高,但含金量 高,稳定,工作没有那么累, 福利较好,可以干到老。 读博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 除非你是真的很强,3 年出来以后一定会有好的去处。

如 果不考虑自己的实力至少你家里不需要你去挣钱来维持生活只是为了面子去花大量的时 间和金钱盲目读博士真的是没意思。在职的或者非科班出身的如果紧紧是为了一纸文凭并想 靠这张文凭在今后挣大钱,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谁要是怀着这样的心态读历史学的研究生 的话,今后是要受大罪的。 研究历史很苦的。

如果能吃苦,也能苦中作乐那 OK, 如果不能, 三思! !比如就历史学来说,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一个人的学术质量应该和他的生活质量成正比,至少不能偏离太远,也就是说应该有必要的机制来“养“这些人(包括职业学者和正 在求学的未来研究者) 。毕竟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也就没有人格上的独立;没有人格上的独 立,也就不会有学术上的独立。

但在目前的环境下,这种理想的生存状态较难获得。 尤其是现在高校注重学统,看出身,查三代(主要是供过于求决定的) ,本科、研究生毕业 学校若不是 211 或者 985 的, 将来就业要受限了。

出身不好的学生即使将来考入了 985 院校, 将来就业也很难进国内名校(重点综合大学、师范大学) ,除非关系比较硬。而进不了名校 教书和做研究,得不到较高、较多的各种资源支持,他们未来的学术之路将很艰辛。

理论性、学术性研究生现在处于就业最低期。 历史学本科和研究生三年、四年大幅度缩招或 者不招生(停招) ,才可以解决现在已经毕业但找不到对口专业和现在还在读书即将毕业的历史系学生就业情况。

要考文史哲研究生必须要看清现在的就业形势,不要读了三年,毕业时候因为找不到工作头大,年龄大了再转行很难,要是现在历史研究生大都需要转行,何不 本科时候就转行呢? 教育部计划到 2015 年把专业硕士(实用性、技术性硕士)招生比例提 高到 50以上,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于要考历史研究生的同学们,本人(本人历史学科班 出身,今年研究生毕业,已经考了 7 场历史老师招考,都没进。

昆明两场、山东中东部城区 5 场)建议你们慎重了。读历史学硕士和博士是件奢侈的事情,适合生活无忧的人去一直读 下去,适合在职人员去读。

近期有生活压力的人读研、读博就是越走越窄,专业很难对口就 业,转行都难呢。 你的判断依然过于乐观了, 在山东到中学就业的历史研究生不到三分之一, 可能也就有五分 之一吧。

还有你说的很多部门和行业,根本不需要历史,图书馆有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博物 馆有博物馆学,史志办需要考公务员,而且一般是要求文史类,文科其他专业也可以报,我 考过。报社这个就更。

蔡崇榜,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宋代史学。

陈廷湘,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

郭齐,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朱熹诗文研究。

郭声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

何平,博士生导师,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中西文化比较,现代化,国际关系。

何一民,博士生导师,城市史研究。

霍巍,博士生导师,汉唐考古,西南(包括 *** )考古,博物馆学,文化人类学。

李文泽,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

刘复生,博士生导师,宋史,西南民族史。

罗志田,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史。

彭裕商,博士生导师,古文字学。

石硕,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研究。

舒大刚,博士生导师,儒学文献研究。

王挺之,博士生导师,欧洲城市史,文艺复兴研究,旅游资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杨世文,博士生导师,宋代历史文献,儒学学术,巴蜀文化。

杨天宏,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

杨振之,博士生导师,旅游策划、规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营销。

王东杰,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

张箭,博士生导师,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中古史。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是大学教师的职称,级别依次从高到低排。

院长是行政职务,也就是所谓的“官”了。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都是相对于研究生来说的岗位制度。

至于关系:

相对于教授这类的职称来说,博导条件较高。博导一定是教授,但教授可能只是硕士生导师。

其他的,学科带头人自然是学术能力较强的人,所以通常是教授,博导。

院长也自然是学院里比较牛的人,所以往往是教授职称。一流大学的校长是副部长级,往往都是院士。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简单介绍许倬云,让读者对传主有一个初步认识; ②通过对许倬云的评价,肯定传主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③交代作者对传主的倾慕,为后文与传主的接触作铺垫。

【《史学大师许悼云》原文】 《史学大师许悼云》 魏承思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悼云的大名。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的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

那时候,只知道许悼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tái]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悼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在许先生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tái]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

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十余种,在台[tái]湾舆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好奇地问他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许先生就和我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无锡许家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

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抗战后,他在家乡的辅仁中学读书,这所名校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

1948年底,他跟随父母到台[tái]湾,考取台[tái]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当年的台[tái]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

许悼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根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许先生说:“那时台[tái]湾的研究生教育和内地不一样,不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

这样就给我一个想当大的 *** ,因为几个指导老师的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讲各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

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不在意你读什么系,学生的课程可以自己设计。在那里,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

选读宗教学的只有他,老师照样认真上课。他住院开刀,教授及古代史的老教授带着书到病床前去教,一边讲,一边讨论。

听到这里,我就想: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但不是先应该问中国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吗? 许先生说,他选修了那么多似乎和历史学不相干的学科,“但我是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具看,这样就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 许先生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tái]湾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年起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杜克大学等校的讲座教授,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

近年来,又常在中国大陆讲学,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他是海峡两岸和国际史学界公认的耆宿。

听了他的自述,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次见面聊天,许先生就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是我研究历史的“一日师”。我去学校上课之余,经常会去他那里拜访,聆听他的教诲。

有一次,《明报》编务总裁高信疆听我说起许绰云在香港,就说和他是很熟的朋友,要我帮他约一起吃饭聊天。参加那次餐聚的除了许先生夫妇外,还有耀基师夫妇和哲学家劳思光。

我在他们中间算是小字辈了。很多年过去了,当晚吃了什么佳肴美味早已忘记了,但大师的风采则历历在日。

上一次见到许先生已经是十多年前了。我有事去台[tái]北,听说他也在,就打电话约了时间去看望。

言谈之中,他知道我跟随南怀瑾先生在学佛,就说怀师早年在台[tái]湾时,自己曾跟随殷海光去拜访过两次,因他的学问路子和南不合而没有再去,但殷老师对他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进《许倬云谈话录》里,称南怀瑾是奇人,有吸引力。

前年我和老友、中研院副院长王泛森博山聊天。他说,殷门弟子对这一说法大不以为然。

我说,十多年前就听许先生说过,事后特地向怀师求证。老人家还兴致勃勃地同忆当年殷海光光跟他学打坐的情景。

这也算为我尊敬的许先生辩诬吧。【许倬云简介】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49年赴台[tái],就读于台[tái]南二中,完成高三最后半年学业,进入台[tái]大历史系,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

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南京大学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史学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

理性看待旧中国的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经历了一段落后,摸索前进的道路。虽然之间有许多挫折,但总体仍是在发展。 这其中有许多的历史人物做出了贡献。其中首推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经历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救国。虽然他签订了许多耻辱的条约,但这并不妨碍他引领旧中国科学的发展,确实打造了较为先进的北洋水师。 当这些运动都不能救国的时候,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使得中国的文化有了新的启蒙,直接导致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带领下发起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的进步。 当思想氛围进步到一定的时候,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了中国,从此有了共产党的成立,有了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有了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的诞生。 纵观100来年的奋斗史,有过曲折,迷茫,甚至错误。但这都不能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中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邓广铭(1907~1998)中国历史学家。字恭三。1907年3月16日生于山东临邑。1936年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毕业论文《 陈龙川传》,深受指导教授胡适的赞赏。留校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史学系助教。先后发表《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等,陈寅恪为《宋史职官志考正》作序。1943~1946年,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撰写了《岳飞》一书,把岳飞传记的写作提高到学术研究的水平。 1950年起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至今。在此期间,修订出版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先后两次重写了《岳飞传》,并写成《辛弃疾(稼轩) 传》、《王安石》等书。同时还发表了《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唐宋庄园制度质疑》、《南宋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60年代初,执笔撰写了《中国史纲要》中宋辽金史部分,成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从1954年起,先后担任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点击数:56 本文转自名人故事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格式图片

1. 学位论文要用规范的汉字打印。封面统一用我校印制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封面。封面上各栏目必须认真、正确填写。封面上导师的署名,一律以批准为本人的导师(我校在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提出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变动。论文一律打印。打印论文装订后的尺寸为285mm×205mm(版心尺寸为240mm×150mm)。2. 论文要求字迹和标点符号清楚、工整、正确。凡层次不清,错别字较多,语句欠通顺者,应予认真返回修改。3.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4. 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在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书写参考文献呢?知道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吗?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说明,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书名

[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

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 封面(参见附件1)。

2.版权声明。

3.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参见附件2。

6.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 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8.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0. 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参见附件3)。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12. 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3. 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

1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

15. 封底。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及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毕业)论文不仅在内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形式上也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为进一步提高学位(毕业)论文质量,提高论文的水准,使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观点、学术研究得到科学、准确地反映,参考我国高校学位(毕业)论文和学报论文编排规范,特制定如下规定。

学位申请者应严格按照本规范撰写。凡不符合本规范的论文,研究生学院将退回作者修改后再做形式审查。

一、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一)学位(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学位(毕业)论文,一般由封面、扉页、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作者简历、致谢等部分组成,其中带括号部分根据论文类型不同可选。学位(毕业)论文按以上顺序书写编排。

1.封面:

中文学位(毕业)论文题目;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专业学位除外):专业名称、专业领域名称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学位类别:按照专业所属门类填写: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专业学位类别;

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答辩日期;

2、扉页:

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要求填写;

密级:涉密论文,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范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保密年限;不需保密的论文不用填写;

单位代码:10086;

学号;

中英文学位(毕业)论文题目;

其余项目同封面(2)~(7);

3、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4、中文摘要:论文摘要内容字数不少于800字,关键词4~6个。

5、英文摘要: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专业、指导教师、摘要内容、关键词。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与中文摘要一致。

6、目录:目录最多列至三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分级标出。

7、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以另起一页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8、符号、标志、缩略词、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注释说明,可以集中列于图表的清单之后。

9、引言

10、正文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河北农业大学名义发表的文章):

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已发表论文复印件,包括刊物封面、目录、版权页和论文全文及被索引的相关证明。

15、作者简历:内容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最后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奖情况等。学术论文应正式发表,或有正式录用函。罗列作者著作及学术论文应与参考文献所列格式相同。

16、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对课题研究、学位(毕业)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

(二)学位(毕业)论文排版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左侧装订,装订后的尺寸为205×287。版芯要求(指A4纸):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

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2、 论文用中文撰写(可附相应英文副本)。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一般5~10万字,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一般3万字以上,用计算机打印,字迹要清楚,标点符号要正确,错别字率不得超过1‰。

3、封面和扉页:按研究生学院要求进行制作。

4、 目录:建议使用自动生成目录,格式为:“目 录”黑体三号,字符间距为一个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目录中中文字体为宋体、页码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自定。

5、 中文摘要:“摘要”字体为黑体小四号,水平居中;内容另起一行,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另起一行,字体为黑体小四号,词条为宋体小四号,词条之间用分号隔开。

6、 英文摘要:字体均为Times New Roman;论文题目字号为加粗12pt,水平居中;作者、专业、指导教师字号为;“Abstract”字号为加粗12pt,水平居中;内容字号为12pt;“Key words:”字号为加粗12pt,词条字号为12pt,词条之间用分号隔开。

7、标题:论文一般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居中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空小四号字大小),左对齐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左对齐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臵。 8、 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为字体调整字间距11磅;

9、 页眉、页脚:均采用五号宋体,从“引言”开始添加页眉。“引言”、“正文”、“结论”部分奇数页页眉居中为论文题名,偶数页页眉居中为“河北农业大学博(或硕)士学位(毕业)论文”;页眉下横线为单直线,粗度磅;论文页码从“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奇数页码居右下侧,偶数页码居左下侧。

10、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图例说明和表格中文字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图序及图名臵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臵于表的上方,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如注a,注b,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文中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线条,文中的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表格一律用三线表,所有表格、图的标题、中文文字均要求有对应英文标注。

11、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JEPG)形式插入。

12、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二、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题名

题名是以简明、具体、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亦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如题名语义未尽,需作补充、引申和说明者或是系列文章,需用副题区别其特定内容的,均可加副题。副题应另起一行。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相吻合。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诠释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论文摘要应尽量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内容简明扼要,语言精炼,注意不要与结论雷同。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保持内容一致。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采用第三人称。一般不分段表达,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章中的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以标注形式予以说明。

关键词

标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便于作索引,便于检索,而从论文选取出来,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

凡学位(毕业)论文均应具备中文和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关键词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MeSH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应作为关键词标出。

两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引言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依据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作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特点、存在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

大学历史系论文题目

《明清社会文化之我见》《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古代科举制度》《刘邦是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女性思想与地位的转变》《谈张居正与“考成法”》《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都是我自己想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要看你的专业研究方向。可以考虑在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阶段进行研究,题目也以某个人物和阶段命名。

英语系写历史论文呢?还是随便可以在古代史、近现代选题的。你是不是给中国近代史纲要写作业啊?如果那样的话,估计不用写的很专业啊。那就选择人物评价好了,近现代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很多,比如:林则徐 李鸿章 孙中山 袁世凯 。先去中国知网查找相关人物研究综述,然后自己再选定方向。做基础材料积累后,成文比较容易。

据学术堂了解,历史学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历史学、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北美洲、美利坚合众国、辽宋金元时代、史学研究、思想体系、社会科学、两宋时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历史唯物主义、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文化机构、历史哲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马克思、海登·怀特、高中历史教学、权利主体、历史教学、分科教学、年鉴学派、历史叙事、高中历史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