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元素的运用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4:12:36

中国元素的运用毕业论文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众多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

茶文化元素应用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元素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且广泛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

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还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特殊的人文价值和时代意义。

本文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出发,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希望在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同时,推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茶文化元素;现代平面设计;应用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具有色彩各异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存在,也是彰显本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茶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元素,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其形式发生了纷繁复杂的变化,但基本内涵和基本精神仍旧保持不变。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现代平面设计注重对空间和布局的把握,十分符合传统茶文化的要求和特征。

现代平面设计主要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环境和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平面设计领域,且产生了重大影响。

1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种类丰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人文内涵。

文化元素的演变和发展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是一定社会环境和生产力作用的结果,承载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文风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印记。

而提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元素,其更多地展示了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内容,彰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

应用于当代平面设计中,我们更多地去考虑其在现代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理念及审美水平上的体现和使用。

目前,根据有关专家及学者的界定,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主要包括紫砂壶、竹子、青砖、古木、根雕等。

紫砂壶以其优美的雕刻艺术而闻名,同时将诗词、书画、文学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紫砂壶上的题词不仅深刻再现了古代某一时期的人文历史风貌,也包含了社会伦理及社会阶级关系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鉴赏性,彰显了浓厚的文化情怀。

而竹子则是现代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意象之一,竹子不仅具有婀娜多姿的外形,且具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深受人们和设计师的喜爱,竹子包含高雅、潇洒等含义,常用来表现居住者高雅的情怀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竹子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将其内在意境引申到设计理念中实现的,从而营造高洁、致远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精神,恰好与人们所追求的居住环境相吻合,满足了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青砖、古木及根雕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主要表现形式,也蕴含着十分浓厚的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

青砖象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和简洁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平面设计中“线条简约”这一理念相吻合,古木则多具有怀旧气息,古木这一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增强了平面设计作品的复古性,满足了某一特定群体对于平面设计的要求,增加了平面设计的历史气息和人文价值。

根雕作为一种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其具有鲜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不仅仅大大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细腻和人文性,还增强了平面设计的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从材质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规划设计环境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应用,而对于环境的规划和营造,材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方面[1]。

树根与藤椅、石茶磨桩及紫砂壶则是构造设计环境经常使用的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作品中常用的材质是体现建筑和设计特色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具有天然、朴素、自然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平面设计的原本面貌和精神实质,为平面设计作品增加了较高的人文性特征。

在平面设计中,关于中式设计风格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中式风格的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设计材质,如红木、檀木等;第二,中式风格建筑讲究以精美的纹路和细腻的色泽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予观赏者以舒适、自然的审美享受,如木窗、中式家具;第三,中式建筑追求和谐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理念,强调凸显中正合一的布局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设计手法的多样化,现代平面设计多使用智能化技术和电子技术创造虚拟的场景和氛围,大大降低了现代设计的人文气息和适用性,而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不足,给现代平面设计增加了人文性和生命气息,这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人文关怀精神。

而欧式设计则多使用大理石、花岗石等进行材质安排,不仅注重带给人完美的艺术享受,还追求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精神,欧式平面设计讲究空间的开阔,而空间的开阔则主要通过特殊的材质来体现。

从摆设布局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茶文化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摆设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求现代平面设计摆设布局应该从大局出发,体现设计的整体意识和设计的和谐精神,强调在设计师统一的指挥和规划下,实现设计布局与摆设的协调,注重对平面设计布局的优化[2]。

首先,现代平面设计布局要注重休闲文化元素的融入。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加入简约大方的装饰画和其他具有特色的茶文化装饰物,不仅仅体现了平面设计强大的装饰功能,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还凸显现代平面设计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

其次,现代平面设计要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区的划分来展开,同时结合一定地区实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设计资源的合理利用。

现代平面设计在对大致的设计思路进行规划后,要注意突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点,即在景观设置和植物配置方面体现平面设计特色,注重对文化元素的使用和整合。

现代平面设计讲究对文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即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设计思维,使得茶文化元素的使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局面。

强调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如在平面设计中使用竹子这一意象,在对竹子的分布进行确定后,还要使用其他装饰物和竹子进行搭配,优化摆设的整体布局,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对紫砂壶、屏风、竹子、帷幔等的结合使用,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审美价值,也推动了现代平面设计朝着人文性和时代性方面发展。

从空间层次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茶文化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空间层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求空间层次应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并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构想,展现历史和自然的人文风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3]。

现代平面设计的空间结构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而言的,区域文化特色决定了空间结构的深度和广度,而传统茶文化则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整合,通过设计师的构思和处理,抽象为一系列的设计理念,将文化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的具体环节之中,使得有限的环境空间,体现无限的艺术魅力和茶文化氛围。

此外,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空间层次中的应用要求平面设计注重设计景观与空间的协调,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的空间领域布置一定的景观,也是提升平面设计审美价值的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大致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和装饰陈设设计等三个互为独立又相互制约的部分,而对这三个部分的空间结构规划过程则是对设计资源的整合和处理过程,要求三个部分的空间结构不对其他部分造成不良影响,三个部分的空间分配要做到科学、合理,从而彰显了传统茶文化元素中和谐统一的思想内涵。

例如,可以使用屏风进行分隔,以此营造特定的意境,设置虚拟的空间场景,使得使用者在有限的空间层次中感受到无限的空间感。

从氛围、意境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是不是墙纸一类的才算是平面设计?记得奥运会的火炬就大量的采用了中国文化元素,准确的说像是红色还有祥云(好像也不算大量哦)……

谈谈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论文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因此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对于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的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中国元素”概念提出以后,广告业掀起了一股运用“中国元素”的风潮。本论文采用了归纳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广告创意与中国元素联合使用的展现形式,,明确了“中国元素”的定义,然后指出了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运用时出现的问题,最后说明应该怎样正确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消费者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随着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认识,中国元素这一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广告创意要求独特性与新鲜性,而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中国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创意的水平,广告作品的质量,而且对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

自从“中国元素”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接受这一概念。尤其是在广告行业,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受到了广告业内人士的注意和重视,由中国广告协会举办的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就是对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结合在一起的一次鼓励性比赛。2005年9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巅峰对话提出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使用将是国际广告商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但对它的讨论课题并不是很多。从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表现来看,中国广告人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中国广告的创意越来越需要中国元素的介入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打上文化的烙印。

关于中国元素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语。

从新华字典上查询“元素”犹言本质、要素的意思。

灵智精实整合行销传播集团(EURO RSCG WORLDWIDE)大中国区执行创意总监(EDDIE WONG)黄国雄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出来,发现并加以运用。

智威汤逊(JWT)上海部的创意总监朱海(Thomas Zhu)也提出了对中国元素的观点,他说:“我们现在说的中国元素有点狭窄。除了具象的之外,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还有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总之中国元素应该是能反映中国,中国独有的并得到大家认知的中国的东西。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提出的定义是: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国元素的定义进行了阐释,他们仅从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我认为都不够全面。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认为中国元素应该是物质符号和精神内容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

虽然近几年来从多个方面”中国元素”得到频繁的提出,但是各行业早已运用中国元素定义为时尚的代言。例如中国结、中国刺绣、丝绸、山水画等,成为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的宠儿,并且这些作品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中国元素被运用到中国广告创意中,既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又能够树立起中国广告创意的独特风格。

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5年的一次广告业内的聚会当中首次提出“中国元素”的概念。并于20xx年在中国广告协会的鼎力支持下,“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的想法得以付诸于行动。同年10月底,昆明第13届中国广告节召开。高峻等九位广告公司的老板每人出资2006举办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圆满落幕。这一赛事收到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份作品。反响之热烈,多少有些超乎高峻的意料之外,并迅速刮起了“中国元素”风潮。“中国元素”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广告人的事情,“中国元素”现象已经上升到了如何挖掘民族文化与提升中国品牌自信心的高度。特别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中国元素在会徽的设计理念、广告宣传片、奥运公益广告中都运用的十分出色。当前运用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已是大趋势,是不可逆挡的潮流。

“继意识形态广告之后,近年来广告创意的本土情结日盛,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实践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运用本土话语,将中国的审美元素和伦理价值元素融入广告的创意潮流,是中国广告创意对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潮流和意识形态广告的背反,它运用本土化语言,采用本土的思考逻辑和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本土消费者的洞察中,强调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审美,因而逐渐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消费者的市场认同。他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而是我们重新找回自己创意语言的重要依据,是本土广告创意人的自信源泉。如今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广告人的作品中,给当代的广告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确实能提高广告作品的质量,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心理情感上的沟通,但是在进行广告创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性的问题。如果运用的好,就是神来一笔,锦上添花,如果运用的不好,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也会伤害消费者的感情。

我们说在广告作品中将中国元素和广告创意结合起来,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产品和企业都适合用中国元素,盲目的堆砌元素只会导致创意的失败。

20xx年立邦漆“龙篇”广告作品画面:在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巨龙,左立柱色彩黯淡,龙紧紧的盘在柱子上;而右立柱色彩鲜艳,龙却滑落了下来,广告要表达的是产品润滑的高品质,从表达的产品品质来说,此广告创意是精妙的。但是此广告却忘记了目标受众的民族文化。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此广告又有日资企业背景,这样的广告一经播出,怎能不让人联系到那段沉痛的历史。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感觉到此则广告不但亵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也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要记住广告创意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广告主题,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所以我们要用批判性的态度来继承传统,引导完美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广告中运用腐朽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就是“男尊女卑、皇权奴性”的腐朽思想。如海王金樽一则广告,画面是“皇帝”喝酒喝得一塌糊涂,“太监”忙里忙外找解药,好不容易找到,扶“皇上”喝下。第二天一早上朝,“皇上”大笑,抖擞着精神说:“喝海王金樽,第二天舒服一点”,这则广告毫无创意可言,倒是把君权、奴性演绎的淋漓尽致。诸如此类的广告不胜枚举。此类广告表现出了封建传统文化中不健康的内容,即使产品获得了利润,也是短暂的利润,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激烈竞争、文化多样化、资讯过剩等市场变化因素冲击下,广告创意似乎已经到了错位时代。广告大腕们认可的好创意越来越不能摸准消费者的“脉门”,广告创意市场陷入消费者淡漠或者“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甚至遭遇文化陷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告如何能吸引消费者已经麻木的感知力,已成为广告创意实现时代性转换、实现与受众审美想象衔接的紧迫要求。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促进了广告业的繁荣与发展,给中国的广告业带来了生机,我们提倡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加入中国元素,以此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好的体现产品形象,但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时切不可盲目的堆积,也不能用消极腐朽的元素,在进行广告创意时运用中国元素时要以消费者为本,符合受众的心理接受范围,在塑造品牌的精神文化内核的同时要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旧元素新组合。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现代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从创意元素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传统文化;广告;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学、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到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美国学者泰勒把文化的定义为:“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在现代,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1.传统文化为广告创意带来个性特色;

2.传统文化使广告创意更接近消费者心理;

3.广告创意与传统民族文化相互制约,广告创意必须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丰田汽车的广告刚好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引起国人抗议与抵制。卢沟桥狮子敬礼和文案极大的刺激了中国民众对那段国仇家恨的记忆。广告创意如果跳出了民族文化这个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所接受,更严重的是一旦一种广告中的创意元素违背了民族文化,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响了广告的信息传播, 削弱广告创意的力度,甚至起到相反的广告效果;因此,广告创意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规约,绝对不可以侵犯一个民族的文化,损害民族的尊严。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创意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同时也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广告创意的力,为广告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产报纸广告为例,用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广告的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质理念。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在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是没有出路的。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总之,广告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且一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现代的广告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碰撞、冲突或交流,常常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借取,并导致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它都具有继承性、稳定性和流变性,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将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只有更具有开放兼容的胸怀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求异,追求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广告宣传必然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现代广告要不断培育、提炼并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切实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活力与独特民族精神的广告文化,把中国的广告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将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是一种文化自觉, 是读图时代中国式创意营销的崭新亮相。倡导创意营销是一种文化自主, 中国元素成为广告创意的主要表达符号和信息载体, 极大地提高了广告表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广告营销的'独特张力。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运动是一种文化潮流, 为中国广告业沿着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道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元素; 广告创意营销; 精神符号; 创意张力;

2007年,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人文中国”大型系列活动, 组委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 即被10多亿海内外华人华侨广泛认同的, 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智慧, 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符号、形象及风俗习惯, 都可被称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及广告创意营销的实践, 与中国近些年不断变化的广告环境及广告人随之采取的新创意观、营销艺术表达观密切相关, 由此决定着广告创意人使用中国元素的视野、范畴和价值方向。

一、文化自觉意识下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营销的结合

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如果把广告创意产业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核心构成的话, 那么, 在广告创意艺术领域被广泛提及和倡导的中国元素创意和营销活动, 也是中国元素运动中最具活力和张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国元素在广告中运用的发展历程来看,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则是一种文化自觉。

以可口可乐的贺岁广告为例, 其广告大量使用了中国元素进行创意, 旨在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使广告传播的诉求巧妙打动消费者的心弦。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 礼仪风俗、礼仪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 是家人团聚、吉祥欢庆的日子。人们通常会在春节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包饺子等, 通过这些春节习俗, 祈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习俗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贺岁广告, 自2001年春节起开始相继推出了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的《春联篇》《剪纸篇》《滑雪篇》《金鸡舞新春篇》和《带我回家篇》等。这些广告高频次投放在中国80多个重点城市, 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喜爱,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及口碑传播,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不难看出, 中国元素运动的兴起, 既有宏观的政治背景, 也有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在中国元素的传播中, 艺术与商业运作的结盟, 为中国元素的多元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也为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艺术领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元素与广告营销的结合, 是中国文化精英对传统文化反思的表现, 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人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文化自主倡导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创新

多年来, 中国广告人的创意大多来源于西方广告大师和西方广告公司的思想宝库。广告六大创意策略理论流派的创意和营销经典论述被广告人奉为圭臬, 模仿、学习、借鉴是中国广告人首先要做好的一门功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争论虽然有助于广告人树立主体意识, 但其边界的模糊也更令人困惑。

在中国改革开放, 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时, 中国广告人一直在思考广告创意营销的借鉴、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梅高 (中国) 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4年率先在广告界提出“中国元素”概念问题, 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练演生出来的, 是用来进行心灵沟通的素材和载体, 可以体现出强烈鲜明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些观点, 代表着一批广告人的共同认知, 被视为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作为自主性广告文化创意思想体系研究的开端。

2006年10月, 在第1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创意人及相关单位共同倡导, 将“中国元素”确立为大会的研讨主题, 与此相配合, 还专门组织了“中国元素”创意大赛。为了调动更多广告人参与的积极性, 高峻发动同行自筹资金180万元, 为在本次创意大赛的优胜者颁奖。这一举措激起了许多广告人的热情, 并迅速引发了广告行业“中国元素”的创意风潮。2008年, 以“盛世中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第1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主体板块之一, 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参评作品10900件, 最终评出入围作品100件, 其中, 金奖作品3件, 银奖作品5件, 铜奖作品13件, 至此, “中国元素”创意活动达到高潮。与此同时, 中国元素的创意作品迅速在国际大赛中产生影响。2006年,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的广告作品在美国纽约国际广告节上有29件作品获奖, 在全球广告创意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广告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中国元素开始在国际平台上显现出文化自主的价值。

从广告人自觉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历程分析, 其文化自觉背后凸显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自主思想的全面复苏。

1. 中国元素的创意营销艺术设想契合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广告产业升级的需要。

2006年, 既是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运动推向高潮之年, 也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 还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启动的新元年。各省市及部分中等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台, 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相继制定出符合本城市发展的创意政策, 同时开始建立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广告人抓住这一契机, 敏锐地把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对接, 创意界刮起了浓郁的中华民族风, 不断激发着广告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使中国广告创意界迸发出更强的中国力量, 生产出更多鲜活生动的广告作品, 持续不断地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推向世界舞台。这种理想既是顺应时代而动, 也是顺应潮流而行。

2. 把中国元素自主地运用到广告创意活动中, 也契合了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组成部分的命题。

早在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 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紧接着在国家部委出台的有关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文件中, 广告产业也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等。在规划的重点任务部分, 明确把广告和文化创意等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广告人无论是对中国元素概念的阐述, 还是通过创意大赛对中国元素运动的推动, 都是希望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广告创意文化, 积极把中国元素广告推向世界各地。这种在把握了创意产业、经济运行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之后, 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顺势之举, 意义非凡。广告创意人对中国元素的倡导和运用是在社会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复苏的背景下, 对于文化创意及广告文化营销自主创新思想的全面觉醒。

三、文化潮流引领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艺术升华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消费社会。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 代表着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商业文化, 肩负着弘扬时代精神、奏响时代旋律的重任。同样, 从模仿、借鉴到自觉、自主创新, 中国广告业在商业文化的统领下, 也逐步完成了从依附性产业到自主创新性文化产业的过渡。中国元素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真正起到的是文化产业发展引擎的推动作用, 中国元素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新文化潮流。

1. 广告创意营销艺术新文化运动, 关注到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契合。

中国元素包括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质的载体, 在实际运用中, 一定要把中国元素新内涵同历史传统中过于泛化和过于模糊的符号表达, 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反映特定时代背景、特定区域文化特征, 具有封建、愚昧、落后符号表象的描述做一个明显的区分, 自觉抛弃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文化糟粕, 提炼、总结和运用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睿智思想、璀璨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格尊严的元素符号。

2. 中国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特色广告创意营销理念的全面升华。

广告学者对中国元素的关注应限于社会文化、商业文化和创意艺术产业领域。对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艺术功能和市场营销功能的文化学解读, 是广告学界研究中国元素的落脚点。对此, 许多学者做了较为精辟的阐述, 中国元素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符码。另有学者认为,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 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而在广告创意表现中, 则需要把中国元素的创新内涵、商业价值、美学取向和国际视野的和谐统一作为广告创意营销活动的新文化发展方向来引领。

3. 中国元素的运用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两个路径来展开。

中国文明是全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元素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元素应该走向全球, 其运用应该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路径展开。中国元素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运用到广告创意和营销的实践中去, 既丰富了世界广告创意理论知识宝库的内容, 为世界广告创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又凸显了中国式营销的声音。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元素创意观念和营销观念的弘扬, 契合了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并为广告创意艺术产业在新时期文化产业核心力量上的定位做了强有力的注脚。同时, 也为中国广告业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的文化艺术产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时代座标。

参考文献

[1]郭有献, 东恒.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淑敏, 高峻.广告中国元素[J].华人世界, 2008 (09) .

[3]蒋海瑛.2008年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隆重揭晓[J].广告大观, 2008 (11) .

[4]沈赞臣.用中国元素引擎创意产业[J].广告人, 2006 (09) .

[5]吉汉, 刘蒙之.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J].新闻知识, 2009 (05) .

可以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以文化作为载体,发展经济,即充分传承文化,又发展经济;或者写人文方面等,这个主题可以考虑的空间很大

中国元素美的文章

1.美丽中国祖国,这两个字包含了无限深情,这两个字能让每个人的心都澎湃起来。说到祖国,我纵有万语千言也不知从何说起,我的祖国实在是太美丽了。我的祖国曾历经坎坷,她封建过,那时候重男轻女,三从四德持续了不知多少年;她衰败过,在清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毁了许多珍贵历史文物;她落后过,美国、英国有了电话,有了电视,我的祖国却还是一贫如洗;但我的祖国努力过,那时候日本人侵略我国,武器实力相差悬殊,而我国人民凭着执着、努力、信心、智慧、梦想,抗战到底;所以我的祖国成功了,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所有人激动地无言表达。祖国好样的!我清楚地记得2008年的5月12日,在四川,天崩地裂,转瞬间一切美好都毁灭了,校园里,可爱的孩子们永远地安静了,在家庭里,安详的老人们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片混乱中,几个学生无路可逃了,他们看见了自己的老师,他们快速跑了过去,希望能得到帮助,他们脸上带着希望,老师心软了,他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而是带着学生们又来到了教室,他们找不到地方可以躲藏,难道等死吗?不!学生们还没有长大呢!老师这样想着,于是他让学生们躲在讲台下面,自己却无处可躲了,他一脸平静,张开双臂,牢牢地护住了讲台······后来,学生们活了下来,而老师却······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而我相信,这会被每一个中国人牢牢记得,因为,这就是中国人!祖国,祖国!我只能说:祖国,你好美丽,你的美丽在保家卫国的战士们身上,你的美丽在苦口婆心的老师们身上,你的美丽在早出晚归的清洁工身上,你的美丽在每一张中国人的脸上······然而,没有五千年文明的洗礼,没有五千年历史的沉淀,没有五千年国人的努力,就孕育不出这美丽的中国!2.水墨丹青是你,源远流长是你,坚强不屈是你,活力无限是你,美丽如你,你便是我深深热爱的母亲——中国。2013的春晚,一曲《美丽中国》唱响了中华大地,2012的十八大提出了一个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崭新憧憬——美丽中国。纵观全球历史,没有一个民族能屹立五千年不倒,没有一种文化能传承五千年不断,更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困境中崛起,成为世界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只有中华民族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展开画卷,淡淡的墨痕勾勒出磅礴的山河,浅浅的绿迹流露出蓬勃的生机。一幅如仙似幻的水墨画,一段和谐安谧的心境。原来美从未离开过我们。即使我们的天空被黑黑的废气遮盖,我们的碧水被刺鼻的气味污染,我们的山变得仓黄,我们的土变的龟裂,也挡不住我们对美丽的渴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小小的我总是向往着两旁绿树成荫,小径野花环绕的画面,每次站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中,绿油油的一片,似翡翠,似玛瑙,路旁的小花烂漫的开放,增添了几分清新……不知不觉中,这些温馨的画面不再存在了:田野上换来了一条条水泥路,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目之所及,偌大的田野被分成了若干块小豆腐,偶尔的翠绿会令人欣喜,但入目的萧条更让人心痛,我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绿色是近来听到最多的词汇,绿色GDP是人人心中的渴望,总是在不经意间看到GDP的快速增长,后面一定跟着一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带血的GDP是我们需要的么?不,我们不需要,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纯净天地。美丽中国的提出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机。这简简单单的的四个字透露着中国人的觉醒,中国人的抗争,中国人渴望对现状的改变!我有十二分的理由相信,美丽中国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件计日可待的伟业。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环境的美丽虽然重要,到精神的升华更为重要,虽然小悦悦的悲剧让人愤怒,彭宇案的纷争让人心寒,但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从未停止:最美老师张丽莉用双腿换来学子的的平安,最美司机吴斌用76秒的坚守换回乘客的安全,最美女孩何玥勇敢的捐出器官帮助需要的人,短暂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我们相信人性的善良与美丽,我们更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一颗赤子之心,都将为“美丽中国”而献出自己的全部。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地方,没有雾霾,没有荒芜,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到处飞扬着青春活力,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信任和温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景美,人更美!

时光还在不停地滑落。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苦难从不曾忘却,谁能使我们在困苦面前倒下?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不,它们不能。你可还记得被烧毁的圆明园?一个倒塌的记忆。那被火焚烧的伤口和土地,那曾经凝结了无数匠师的殿宇,就这么化为灰烬。历史永不会被人遗忘,即使见证已掩埋于黄土,封存于记忆。一个苦难民族的未来将从废墟上崛起。他是一唱天下白的亚洲雄鸡,他是气宇轩昂的觉醒雄狮,他是扶摇直上的东方巨龙,他是九天揽月的壮志神州!无论你以哪一种姿态存在,你都是我的故乡。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千千万万个故事,沉寂中交织着喧嚣,沧桑中回响着流落,不管是欢欣抑或痛苦,都留存于我们的血液中镌刻于我们的骨骼。它们将是我们向前的动力。“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这不就是先人留给我们最发人深省的警句吗?长城,长江,阿里山,日月潭。这一个个名字代表着中国,代表着生我养我的母亲。它们迟早有一天会在世界历史上拥有浓墨重彩的一页!历史的沙砾堆积在每个中国人的肩上,化作我们心头的骄傲。国歌的音符将回响透未来的无穷世纪!你经历泥泞的跋涉,雨点的洗礼,在敲碎寒冷后,从地底最深处开始发芽,抽丝,直至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千千万万的子女建立一个港湾。还记得吗?那场使你动荡的灾祸。土地塌陷,房屋崩毁,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我想,我们没有让你失望,我们从那次痛苦中熬了过来,开始新的征程。看啊,那么多的伤疤在你的身上,这些历史给予我们的荣耀的勋章,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强的象征!有岁月的烟尘从你额顶漫过,有记忆的尘烟沿你的脚底升起,脉搏中有马蹄的撞响,血液中有烽火的摇曳,历史写在热血中,三百万平方里的辽阔,浓缩成你一角的尊严与壮丽!你有黄土高原般沉郁的肤色,有喜马拉雅山般挺立的脊背,有黄河般曲折的掌纹,有西藏草原般辽阔的胸襟,有骏马飞驰仰天长啸的豪气,有敦煌飞天壁画——风云造就的曲曲纹纹。你是我的母亲——中国!

1、 没有一种意境比“中国风”更令人引发遐想;没有一种曲调比“中国风”更令人心旷神怡;没有一种感觉比“中国风”更令人清新自然。“中国风”的歌是音乐上的一朵奇葩,“中国风”的曲是心灵中的一块圣地,“中国风”让我陶醉。青花瓷�6�1素天青色的烟雨,朦胧初江南水乡似的诗情画意。时间泄落在青花瓷的瓶底,铭刻出历史的印记,将那些流光似彩,也平静闲淡的时光凝聚在那深透的白色中。恍惚兮,如沉水之静玉;恍惚兮,如飘然之白雪。周杰伦平素的嗓音勾勒出一幅绝妙的“中国风”的美景,让我陶醉。木兰星�6�1丽夜色正浓,忽闻你剪下了月光,射向你老家的地方。夜黑得就像墨一样,纤指一伸,指向那颗叫做木兰的星。替父从军,驰骋疆场,不曾聆听古筝二三声,只闻千军万马铁骑声。你把回忆当成晚餐艰难地吞下,吞下这些年许多的酸。夜黑得就像墨一样,你逆着风走出时间,走过燕然山。张靓颖柔美的嗓音唱出了木兰的心,记叙着一篇“中国风”的文章,让我陶醉。南山忆�6�1美乘一叶扁舟,随风入景,望江畔渔火。苇岸红亭,岸芷汀兰,邀南山对酌。残碑小筑,记叙时光,留念的人们会踏着清风摘下那一颗晶莹的露珠,佩戴在发上,也让大地的第一丝清爽通遍全身。独览月下萤火,追忆那些什么,留念的人们会临着月光摘下那一颗璀璨的明星,佩戴在发上,也让大地的最后一丝感动通遍全身。许嵩淡雅的嗓音描绘出一幅精巧的“中国风”的美景,让我陶醉。2、 中国的文化不同于英国的温文尔雅,不同于印度的神秘缠绵.它就好似一袭细腻华丽的旗袍,攀附在岁月的旖旎中,如深宅大院的千金小姐一般,温柔,诗意. 中国古时的女子是不大出门的,她们被高深的府墙闭在院中花池里,独自抚琴.那女子,手抱雕花琵琶,头插金灿的凤凰珠钗,碳黑的发丝挽成池中莲花状,乖巧的伏在脑后,身着细纱绸缎,镶着暗边的底上绣着娇艳的牡丹,白玉环子套在纤细的手腕上,着实好看.那金缕鞋底绣着莲花,寸步生花,在地上展开道道涟漪,那女子脸上略施粉黛,眼里眉梢是数不尽的雍容高贵,大致里边坐的是豪门家的贵小姐吧,手指间班驳着牡丹色的中国风. 中国的扇子也是不可不论的,娇小姐摇着西施面的绸缎团扇,步步生笑.才子唰一摇手,纸面的折扇呼的开了,扇面上画着荷,题着词,连走起路都里外都透着股书生气.好一股木相味的中国风. 中国的民乐是最后的压轴好戏.长萧一吹,细细的风也成了萧声,声声惊人,琵琶提弹,声虽小,但里外都是娇贵.二胡一拉,气宇不凡,春来夏至拉的无不生妙.古筝一奏,奏的荡气回肠.百千齐作,这茉莉香的中国风也就出来了. 中国,中国风,数不尽的丝丝缕缕3、中国结中国风 今天我带了一群外国朋友去民俗博物馆参观中国结。看着那火红的中国结,我向外国朋友介绍说,中国结,渊源久远,早在远古时代,当所有浪漫的传说都还在酝酿着的时候,人们就用丝绵绳带编成回环连绕的结子来传情达意,名曰“同心结”。据记载,春秋时代用组缇束腰时所扎系的结饰已有多种形式;秦朝则形成了“衣有桧,带有结”的服饰文化,至于“披帛结绶”的盛唐女装,更使结饰演绎出绝代的风华;到了清代,结饰品在造型、配色、工艺,以及与器物匹配等方面就更加完美了。中国结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老师告诉我们,“结”字是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意思,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久同心,‘结’与偕音。中国结又叫盘长结,还有其它的结,比如、方胜结、同心结,等等,“中国结”,带着古朴的风韵,带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带着前人的深情与祝福,隔着长长的岁月永远透出幽古的暗香。 有一天,当乡愁化成一杯浓浓的酒时,这点染着我们民族痕迹的“中国结”或许可以让人的心温暖起来,因为这维系着中国人情感,牵扯着中国人心灵的结扣,锁住的是千百年来只属于中国人的爱恋——对中国的爱恋悄悄地中国风刮了起来,于是,街头港尾,我们常常会看见时髦的小女孩子身穿着传统式衣;精致的盘扣,非常美丽。外国朋友都想买—个中国结带回去 ,介绍给家人听。他们异口同声的说,中国结,OK!

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还可以看看《论语》

有关中国元素的议论文素材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大国。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诩,以“华夏儿女”为称。身为中国人,我为我拥有特别的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而自豪,更为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骄傲。

看我国粹,历久弥新

我国的戏曲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最古老的明珠。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出现了具有神秘巫术色彩的“傩戏”。这一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的出现,为后来京剧的兴盛提供了必要前提。明清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的剧种——京剧。京剧的出现,在中国的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每年的春晚,必有一个保留节目——戏曲。老爷爷、老太太们,总会一边忙活,或一边惬意地晒着太阳,一边哼着小曲儿解闷儿。就连我国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也在他的歌曲中糅合了戏曲元素。如《盛世霓裳》、《新贵妃醉酒》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绚丽夺目的奇葩,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茶韵悠长,甘醇芬芳

我国的茶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在我的家乡福建,人们在饮茶方面的礼仪也颇有一番讲究。福建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土壤贫瘠,多呈酸性,智慧的福建儿女在这样的地区种上茶树,发展茶业。在山地丘陵之间,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清新怡人。曼妙亲切的采茶少女,哼着采茶曲,穿梭在茶树之间,一双玉手在茶树间翻飞自如,可与那双飞的蝴蝶媲美。品茶时,茶艺表演花样百出。一般说来,品茶遵循“群鹤沐浴”、“请君入宫”、“高山流水”、“清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茶汤鉴赏”、“闻香通灵”、“三啜甘露”、“赞许回报”等十道程序。绝妙的茶艺表演令外宾们眼花缭乱,拍手称好!

水墨丹青,勾画神奇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也是值得一提的。由于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不同,呈现出的画种和绘画风格也因时而异。从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绘画,到宋代文人学者的山水画;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我国的绘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众所周知的敦煌壁画,以其独有的迷人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往欣赏。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我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成为素有“中华之冠,天下粮仓”之称的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画的绘画特点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包括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和写实的民间绘画。中国画讲究神韵和工法,主要是将个人内心情感与绘画有机地融合起来。强烈的意境与情感总比绘画的事物本身更有特色。中国画中的泼墨山水,令人称奇。

中国的国画、戏曲、茶、瓷器、丝绸等文化,都是可以代表中国形象的鲜活名片。在现实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触手可及的,都是浓厚的中国元素。

我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就是中国民族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步累积形成的文化成果,包括有形的艺术作品,还有无形的精神内容,是历史长期累积下来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灵魂所在。

谈谈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论文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因此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对于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的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中国元素”概念提出以后,广告业掀起了一股运用“中国元素”的风潮。本论文采用了归纳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广告创意与中国元素联合使用的展现形式,,明确了“中国元素”的定义,然后指出了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运用时出现的问题,最后说明应该怎样正确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消费者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随着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认识,中国元素这一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广告创意要求独特性与新鲜性,而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中国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创意的水平,广告作品的质量,而且对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具有很好的作用。

自从“中国元素”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接受这一概念。尤其是在广告行业,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受到了广告业内人士的注意和重视,由中国广告协会举办的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就是对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结合在一起的一次鼓励性比赛。2005年9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巅峰对话提出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使用将是国际广告商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但对它的讨论课题并不是很多。从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表现来看,中国广告人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中国广告的创意越来越需要中国元素的介入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打上文化的烙印。

关于中国元素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语。

从新华字典上查询“元素”犹言本质、要素的意思。

灵智精实整合行销传播集团(EURO RSCG WORLDWIDE)大中国区执行创意总监(EDDIE WONG)黄国雄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出来,发现并加以运用。

智威汤逊(JWT)上海部的创意总监朱海(Thomas Zhu)也提出了对中国元素的观点,他说:“我们现在说的中国元素有点狭窄。除了具象的之外,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还有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总之中国元素应该是能反映中国,中国独有的并得到大家认知的中国的东西。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提出的定义是: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国元素的定义进行了阐释,他们仅从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我认为都不够全面。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认为中国元素应该是物质符号和精神内容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

虽然近几年来从多个方面”中国元素”得到频繁的提出,但是各行业早已运用中国元素定义为时尚的代言。例如中国结、中国刺绣、丝绸、山水画等,成为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的宠儿,并且这些作品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中国元素被运用到中国广告创意中,既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又能够树立起中国广告创意的独特风格。

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5年的一次广告业内的聚会当中首次提出“中国元素”的概念。并于20xx年在中国广告协会的鼎力支持下,“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的想法得以付诸于行动。同年10月底,昆明第13届中国广告节召开。高峻等九位广告公司的老板每人出资2006举办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圆满落幕。这一赛事收到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份作品。反响之热烈,多少有些超乎高峻的意料之外,并迅速刮起了“中国元素”风潮。“中国元素”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广告人的事情,“中国元素”现象已经上升到了如何挖掘民族文化与提升中国品牌自信心的高度。特别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中国元素在会徽的设计理念、广告宣传片、奥运公益广告中都运用的十分出色。当前运用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已是大趋势,是不可逆挡的潮流。

“继意识形态广告之后,近年来广告创意的本土情结日盛,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实践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运用本土话语,将中国的审美元素和伦理价值元素融入广告的创意潮流,是中国广告创意对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潮流和意识形态广告的背反,它运用本土化语言,采用本土的思考逻辑和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本土消费者的洞察中,强调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审美,因而逐渐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消费者的市场认同。他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而是我们重新找回自己创意语言的重要依据,是本土广告创意人的自信源泉。如今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广告人的作品中,给当代的广告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确实能提高广告作品的质量,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心理情感上的沟通,但是在进行广告创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性的问题。如果运用的好,就是神来一笔,锦上添花,如果运用的不好,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也会伤害消费者的感情。

我们说在广告作品中将中国元素和广告创意结合起来,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产品和企业都适合用中国元素,盲目的堆砌元素只会导致创意的失败。

20xx年立邦漆“龙篇”广告作品画面:在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巨龙,左立柱色彩黯淡,龙紧紧的盘在柱子上;而右立柱色彩鲜艳,龙却滑落了下来,广告要表达的是产品润滑的高品质,从表达的产品品质来说,此广告创意是精妙的。但是此广告却忘记了目标受众的民族文化。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此广告又有日资企业背景,这样的广告一经播出,怎能不让人联系到那段沉痛的历史。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感觉到此则广告不但亵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也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要记住广告创意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广告主题,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所以我们要用批判性的态度来继承传统,引导完美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广告中运用腐朽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就是“男尊女卑、皇权奴性”的腐朽思想。如海王金樽一则广告,画面是“皇帝”喝酒喝得一塌糊涂,“太监”忙里忙外找解药,好不容易找到,扶“皇上”喝下。第二天一早上朝,“皇上”大笑,抖擞着精神说:“喝海王金樽,第二天舒服一点”,这则广告毫无创意可言,倒是把君权、奴性演绎的淋漓尽致。诸如此类的广告不胜枚举。此类广告表现出了封建传统文化中不健康的内容,即使产品获得了利润,也是短暂的利润,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激烈竞争、文化多样化、资讯过剩等市场变化因素冲击下,广告创意似乎已经到了错位时代。广告大腕们认可的好创意越来越不能摸准消费者的“脉门”,广告创意市场陷入消费者淡漠或者“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甚至遭遇文化陷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告如何能吸引消费者已经麻木的感知力,已成为广告创意实现时代性转换、实现与受众审美想象衔接的紧迫要求。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促进了广告业的繁荣与发展,给中国的广告业带来了生机,我们提倡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加入中国元素,以此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好的体现产品形象,但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时切不可盲目的堆积,也不能用消极腐朽的元素,在进行广告创意时运用中国元素时要以消费者为本,符合受众的心理接受范围,在塑造品牌的精神文化内核的同时要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旧元素新组合。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现代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从创意元素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传统文化;广告;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学、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到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美国学者泰勒把文化的定义为:“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在现代,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1.传统文化为广告创意带来个性特色;

2.传统文化使广告创意更接近消费者心理;

3.广告创意与传统民族文化相互制约,广告创意必须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丰田汽车的广告刚好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引起国人抗议与抵制。卢沟桥狮子敬礼和文案极大的刺激了中国民众对那段国仇家恨的记忆。广告创意如果跳出了民族文化这个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所接受,更严重的是一旦一种广告中的创意元素违背了民族文化,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响了广告的信息传播, 削弱广告创意的力度,甚至起到相反的广告效果;因此,广告创意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规约,绝对不可以侵犯一个民族的文化,损害民族的尊严。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创意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同时也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广告创意的力,为广告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产报纸广告为例,用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广告的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质理念。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在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是没有出路的。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总之,广告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且一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现代的广告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碰撞、冲突或交流,常常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借取,并导致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它都具有继承性、稳定性和流变性,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将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只有更具有开放兼容的胸怀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求异,追求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广告宣传必然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现代广告要不断培育、提炼并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切实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活力与独特民族精神的广告文化,把中国的广告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将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是一种文化自觉, 是读图时代中国式创意营销的崭新亮相。倡导创意营销是一种文化自主, 中国元素成为广告创意的主要表达符号和信息载体, 极大地提高了广告表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广告营销的'独特张力。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运动是一种文化潮流, 为中国广告业沿着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道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元素; 广告创意营销; 精神符号; 创意张力;

2007年,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人文中国”大型系列活动, 组委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 即被10多亿海内外华人华侨广泛认同的, 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智慧, 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符号、形象及风俗习惯, 都可被称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及广告创意营销的实践, 与中国近些年不断变化的广告环境及广告人随之采取的新创意观、营销艺术表达观密切相关, 由此决定着广告创意人使用中国元素的视野、范畴和价值方向。

一、文化自觉意识下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营销的结合

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如果把广告创意产业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核心构成的话, 那么, 在广告创意艺术领域被广泛提及和倡导的中国元素创意和营销活动, 也是中国元素运动中最具活力和张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国元素在广告中运用的发展历程来看,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则是一种文化自觉。

以可口可乐的贺岁广告为例, 其广告大量使用了中国元素进行创意, 旨在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使广告传播的诉求巧妙打动消费者的心弦。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 礼仪风俗、礼仪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 是家人团聚、吉祥欢庆的日子。人们通常会在春节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包饺子等, 通过这些春节习俗, 祈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习俗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贺岁广告, 自2001年春节起开始相继推出了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的《春联篇》《剪纸篇》《滑雪篇》《金鸡舞新春篇》和《带我回家篇》等。这些广告高频次投放在中国80多个重点城市, 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喜爱,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及口碑传播,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不难看出, 中国元素运动的兴起, 既有宏观的政治背景, 也有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在中国元素的传播中, 艺术与商业运作的结盟, 为中国元素的多元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也为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艺术领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元素与广告营销的结合, 是中国文化精英对传统文化反思的表现, 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人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文化自主倡导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创新

多年来, 中国广告人的创意大多来源于西方广告大师和西方广告公司的思想宝库。广告六大创意策略理论流派的创意和营销经典论述被广告人奉为圭臬, 模仿、学习、借鉴是中国广告人首先要做好的一门功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争论虽然有助于广告人树立主体意识, 但其边界的模糊也更令人困惑。

在中国改革开放, 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时, 中国广告人一直在思考广告创意营销的借鉴、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梅高 (中国) 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4年率先在广告界提出“中国元素”概念问题, 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练演生出来的, 是用来进行心灵沟通的素材和载体, 可以体现出强烈鲜明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些观点, 代表着一批广告人的共同认知, 被视为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作为自主性广告文化创意思想体系研究的开端。

2006年10月, 在第1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创意人及相关单位共同倡导, 将“中国元素”确立为大会的研讨主题, 与此相配合, 还专门组织了“中国元素”创意大赛。为了调动更多广告人参与的积极性, 高峻发动同行自筹资金180万元, 为在本次创意大赛的优胜者颁奖。这一举措激起了许多广告人的热情, 并迅速引发了广告行业“中国元素”的创意风潮。2008年, 以“盛世中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第1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主体板块之一, 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参评作品10900件, 最终评出入围作品100件, 其中, 金奖作品3件, 银奖作品5件, 铜奖作品13件, 至此, “中国元素”创意活动达到高潮。与此同时, 中国元素的创意作品迅速在国际大赛中产生影响。2006年,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的广告作品在美国纽约国际广告节上有29件作品获奖, 在全球广告创意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广告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中国元素开始在国际平台上显现出文化自主的价值。

从广告人自觉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历程分析, 其文化自觉背后凸显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自主思想的全面复苏。

1. 中国元素的创意营销艺术设想契合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广告产业升级的需要。

2006年, 既是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运动推向高潮之年, 也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 还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启动的新元年。各省市及部分中等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台, 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相继制定出符合本城市发展的创意政策, 同时开始建立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广告人抓住这一契机, 敏锐地把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对接, 创意界刮起了浓郁的中华民族风, 不断激发着广告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使中国广告创意界迸发出更强的中国力量, 生产出更多鲜活生动的广告作品, 持续不断地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推向世界舞台。这种理想既是顺应时代而动, 也是顺应潮流而行。

2. 把中国元素自主地运用到广告创意活动中, 也契合了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组成部分的命题。

早在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 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紧接着在国家部委出台的有关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文件中, 广告产业也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等。在规划的重点任务部分, 明确把广告和文化创意等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广告人无论是对中国元素概念的阐述, 还是通过创意大赛对中国元素运动的推动, 都是希望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广告创意文化, 积极把中国元素广告推向世界各地。这种在把握了创意产业、经济运行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之后, 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顺势之举, 意义非凡。广告创意人对中国元素的倡导和运用是在社会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复苏的背景下, 对于文化创意及广告文化营销自主创新思想的全面觉醒。

三、文化潮流引领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艺术升华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消费社会。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 代表着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商业文化, 肩负着弘扬时代精神、奏响时代旋律的重任。同样, 从模仿、借鉴到自觉、自主创新, 中国广告业在商业文化的统领下, 也逐步完成了从依附性产业到自主创新性文化产业的过渡。中国元素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真正起到的是文化产业发展引擎的推动作用, 中国元素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新文化潮流。

1. 广告创意营销艺术新文化运动, 关注到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契合。

中国元素包括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质的载体, 在实际运用中, 一定要把中国元素新内涵同历史传统中过于泛化和过于模糊的符号表达, 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反映特定时代背景、特定区域文化特征, 具有封建、愚昧、落后符号表象的描述做一个明显的区分, 自觉抛弃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文化糟粕, 提炼、总结和运用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睿智思想、璀璨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格尊严的元素符号。

2. 中国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特色广告创意营销理念的全面升华。

广告学者对中国元素的关注应限于社会文化、商业文化和创意艺术产业领域。对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艺术功能和市场营销功能的文化学解读, 是广告学界研究中国元素的落脚点。对此, 许多学者做了较为精辟的阐述, 中国元素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符码。另有学者认为,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 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而在广告创意表现中, 则需要把中国元素的创新内涵、商业价值、美学取向和国际视野的和谐统一作为广告创意营销活动的新文化发展方向来引领。

3. 中国元素的运用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两个路径来展开。

中国文明是全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元素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元素应该走向全球, 其运用应该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路径展开。中国元素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运用到广告创意和营销的实践中去, 既丰富了世界广告创意理论知识宝库的内容, 为世界广告创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又凸显了中国式营销的声音。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元素创意观念和营销观念的弘扬, 契合了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并为广告创意艺术产业在新时期文化产业核心力量上的定位做了强有力的注脚。同时, 也为中国广告业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的文化艺术产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时代座标。

参考文献

[1]郭有献, 东恒.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淑敏, 高峻.广告中国元素[J].华人世界, 2008 (09) .

[3]蒋海瑛.2008年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隆重揭晓[J].广告大观, 2008 (11) .

[4]沈赞臣.用中国元素引擎创意产业[J].广告人, 2006 (09) .

[5]吉汉, 刘蒙之.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J].新闻知识, 2009 (05) .

.爱国(1)引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今往来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卖国奸贼遗臭万年,遭尽世人唾骂。历史公正的裁决,早已昭昭在世!(2)事实论据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陈天华遥寄血书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杨靖宇献身抗日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科学家献身祖国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安徒生跟老友断交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3)理论论据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英] 拜论《福斯卡里父子》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古希腊] 荷马《伊利昂记》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中国元素的定位与创新研究论文

对“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运用”研究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自本世纪伊始,对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研究人数逐渐增加,研究学者的身份构成渐趋多元化。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运用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有关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研究多见于论文期刊,专著类型相对较少;但关于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系统研究综述并不多见。在此笔者系统梳理了从本世纪初始直至现在20年的研究现状(有研究论文期刊百余篇及其相关专著),从研究者的研究领域、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的角度与动画艺术形式以及市场方面给予归纳与总结,并对近20年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走向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脉络。一、学术界对动画中的中国元素的关注与探讨“中国元素”代表着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元素”属于一种符号,属于一种被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尊严及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这种符号有着具象的文化遗产呈现。中国元素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已逐渐开始运用,国内外各个行业已意识到中国元素的重要性。中国元素逐渐成为时尚潮流。就关于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这一专题,艺术学者通过不同视角给予不同的研究与探讨,引发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譬如钮冬艳的《民族风格对动画电影的应用研究》,将其研究视角多元化,总结动画电影创作的表现形式为: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与中国民间故事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贾玉平在《以系统思维看动画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一文中,对中国元素的系统性做了深层次的论述,认为系统思维与中国元素十分和谐,相互关联,两者互相渗入,运行井然有序。中国元素有着自己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自己的组合结构与组合模式。屈立丰《“中国动画学派”的名实之辩与当代意义》一文论述“中国性”的问题,试图在此基础上摆脱传统的“革命动画”的指涉含混状态而重新构建“中国动画学派”的概念。李旭 在《基于动漫产业的汉唐文化元素研究》一文中认为,传统元素作为中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经济实力与发展前景;面对传统元素的保护与展示,传播是产业动作的重中之重。江秀艳在《中国元素在动画广告片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从中国民乐器、诗词、曲调等角度论述中国元素在视觉、听觉间的表现,并以此阐释其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探索中国元素在动画广告片中的应用意义。二、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视角纵观本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视角,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部分。(一) 叙事特征分析杨雪团在《“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中国当代动画电影叙事模式探析》一文中,从国内外优秀动画电影入手,通过分析其叙事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意蕴的传达等,积极探寻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叙事特征。杨成在《试论国产动画电影之民族化叙事嬗变——以〈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为例》一文,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结构等四方面介绍影片所建立的多维多线的立体结构。杜晓杰在《中国动画美学的诗意回归:〈白蛇:缘起〉论略》中认为,其叙事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性,是以艺术化的方式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意回归,在叙事美学方面糅杂了传统民族的叙事体系;在形式技巧上则加入雅俗兼融的内容,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鲜明的民族气派。(二) 艺术运用媒介王华清的《动画设计中的戏曲元素》认为,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主要从传统戏曲艺术的人物造型、服饰、音乐等几部分的自然结合,来探讨动画创作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及所形成的独特的美学风格。王书鹏、王宗香在《山东皮影艺术的数字化存储及再创作研究》中对山东皮影的艺术特征与数字动画之间的 融合进行分析,并对它的传播方式、传承问题进入深入探究。孙平、孙立军在《多维视野下嬗变的中国水墨动画》中论述道:水墨动画作为传统的艺术手段,从纸绢等物理载体中脱离出来形成一种新的言说方式。水墨于是不再依附于传统纸上,而变成一种新的有灵魂的生命,活跃在各种媒介上。张博在《“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符号表征探究——以〈牧笛〉〈山水〉为例》一文中认为,水墨动画这种符号象征并非仅仅是叙事层面,更多的是从形式符号到情感体验的符号象征。文章主要运用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理论,从《山水情》《牧笛》两部作品来分析中国水墨动画的独特符号表征,认为其由情感表征——虚幻的空间、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生活三方面组成;指出水墨动画能够独树一帜的原因在于造型、音乐、叙述三者完美搭配,从而在更高层次构建起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张米勒在《动画电影〈九色鹿〉中的敦煌壁画艺术与宗教文化》一文中,把敦煌壁画的艺术形式带到动画这种叙事情节中去,并以《九色鹿》动画为切入点,从传统元素、创作背景、宗教神话等方面剖析敦煌壁画对动画创作的影响。(三) 艺术表达形式中国当代动画艺术的表达方式主要以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为主。陈岳松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本土化美学意蕴特征研究》一文中认为,《大鱼海棠》乃以本土化美学韵味为基础,其无论在建筑、服饰,还是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韵味。林懿在《动画角色 造型设计中的戏曲元素运用研究》中认为,戏曲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早期的动画角色造型与动作造型;在实践创作中,戏曲元素与动画造型发挥各自所长,并灵活地加以创新,从而让戏曲元素以全新的姿态在动画中得到呈现。范臻在《传统美术设计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中认为,传统元素融入动画造型必须要从改变其设计理念、创设新的意境、多元化融入、人性化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去尽量满足当代观赏者的审美趣味。(四) 国外动画中的中国元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运用中国元素已然成为国际动漫界的一股清流。李刚在《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一文中,从《花木兰》《功夫熊猫》两部影片入手,把美国动画的中国元素分为中国式叙事、中国式音乐、中国式背景、中国造型、传统精神、中国风情六方面予以探讨。邓春蓉《美国动画电影的“中国风”解读》一文,从中国文化方面进行思考,就美国动画的“中国风”体现方式、“中国风”辨析等方面对美国动画给予现象解读。吴昊在《欧美动画世界中的中国元素探微》中指出,中国元素在欧美动画中的融入已经从形似转变为神似。三、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问题及其前景中国动画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其以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为标志;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建立则使中国动画艺术达到了顶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产动画开始出现衰退,外国动画逐渐在中国开花结果。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后,中国动画开始复苏、振兴。总体而言,我国动画市场经历了产生—发展—高潮—衰落—复兴的阶段。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是动画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近几年来,带有中国元素的动画逐渐增多,随之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对于如何指导中国元素渗透到动画创作中还缺乏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其次,动画剧情模式套路化,致使观众审美疲劳。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有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力。中国动画艺术创作只有立足本土,充分汲取本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才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道路。而做中国元素在动画里的应用研究综述,就是希望创作者回顾历史,找准其定位,多深入研究“中国元素”的表达方式,立足于传统,有充足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我们相信中国动画市场一定会重振雄风,昌盛不衰。

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图案便是这些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我们把这些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含吉祥祈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研究领域里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传统吉祥图案所蕴涵的特殊艺术价值,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如果能够对其加以适当应用,可以为当代的室内设计艺术增加新的手段和表现方法。 本文将在分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题材分类、发展历史和纹样背后的强大的文化哲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对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及手法的研究,对如何利用传统吉祥纹样创造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探讨。 ①目的与意义:现代中国室内设计的一种潮流是恢复传统文化的表现,立足于过去,扎根于自身的民族土壤,同时引进西方的现代设计理论,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现代室内设计。本论文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做一些理论研究的。基于这种前提,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入手,挖掘深层次的文化涵义,提炼出适于现代生活的设计手法,再结合中国古代精湛的室内设计文化和西方的现代室内设计理论,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在高层次上复活传统吉祥纹样,并且归纳总结出现代室内设计继承传统的许多方法。使室内设计中呈现出具有东方情调的装饰风格,使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环境更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②方法与手段:对于传统吉祥纹样的阐述,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分析,而是深入挖掘这种形式下的设计思想以及给人的感受,对传统纹样的神与形进行共同概括与提炼,从整体上把握图案的形态与神韵,注重意境的表达。从而使我们能以现代的材料技术重现那种感受,在深层次上继承传统吉祥纹样,以体现文脉的延续。而非符号、图案等外在因素的简单运用。 具体网址:

参考例文:

《传承 创新 融合》

传承 创新 融合

——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与陈列设计

张欣 陆雪梅 谢晓婷

来源:《装饰》2009年03期

【英文标题】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 Design of New Suzhou Museum

【作者简介】张欣,陆雪梅,谢晓婷,苏州博物馆

【内容摘要】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关 键 词】苏州博物馆新馆 传承 创新 融合

1. 苏州博物馆全景俯瞰图

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 年10 月 6 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2007年苏州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获得江苏省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精品奖。2008 年,苏州博物馆新馆荣获国内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2008 年 7 月 4 日的《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了著名艺术评论家贺兰德考特先生撰写的文章,称“苏博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图1)。

传承

通观国内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成功的博物馆都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这个博物馆是否因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而被大多数日复一日前来参观的观众所喜爱。从近三年的数据统计中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无论是建筑还是它的陈列设计,对苏州传统文化精粹都进行了很好地传承,体现了苏州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内涵。

1. 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粉墙黛瓦是极具苏州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的色调正是采用这种传统的建筑元素。

新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取自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是1 横边是2,这是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的模数。入口的中式大门框,主轴线的左右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 比2的三角形体。提取了传统的比例和尺度,将几何图形与空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建筑景观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的一大特点,而新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建筑风格,恰到好处地适应了苏州城的整体风貌,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相融合。

2. 古典园林式建筑艺术的探索

新馆建筑由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组成,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完美地借鉴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它的北面与拙政园之补园一墙之隔,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主庭院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多条通往主庭院的门径,游客可以通过各个角度一睹现代版的江南园林水景风光。另外几个小内庭院也很别致,如茶室内侧的紫藤园,其中一棵紫藤嫁接着从文徵明 400 年前手植老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如今已是虬龙盘旋,枝蔓缠绕,延绵着苏州文化的古老血脉。

3. 苏州人文精神的再度张扬

处于吴地中心的苏州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都会。人口、财富、工农业生产、国内外贸易以及文化、教育、学术、艺术等主要领域在明清时期都跃居全国第一。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这里孕育,从而使吴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特性更加鲜明,生命力十分强大,辐射全国甚至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因此,当时的苏州是一个文人气息很浓郁的地方,也是众多文人雅士归隐后的栖息之所,文人骨子里追求的那种清雅韵致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陈列设计中得到了很好地延续。无论是展室内的前言,抑或是展品的说明牌,文字表述上都是既扣题又典雅,且具有文人文化的气质,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吴文化韵味。行文典赡华丽,言简意赅,引经据典,文采飞扬,不言一物,尽得风流,意在揭示文物背后的苏州政治、经济、文化的隐征,且点到为止,启人以思。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王鲁湘在参观新馆之后也十分感慨地说道:“读了前言,看了展览,让我感受到了苏州文人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了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2.传统建筑元素的全新演绎    3.光线的奇妙运用    4.米氏山水图

创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无论从总体规划,还是从细微之处;无论从博物馆传统的“功能、技术、形象”角度,还是从创新角度,无不体现出贝聿铭先生别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和锐意进取、挑战自我的精神。

1. 用现代建筑方式演绎传统建筑元素

精神在传承,表达方式却是全新的。为了更好地演绎出粉墙黛瓦的苏州建筑符号,屋面以及其下墙体边饰,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 “中国黑”的花岗岩石材,产自山西至内蒙古一带。它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晒颜色变浅成为深灰色。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非常好。石片被加工成菱形后,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极强(图2)。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结构设计中完全采用了钢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信息,又可确保整座建筑永不变形,永不虫蛀。

2.“让光线来做设计”

不得不说,苏州园林对光线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可从与苏州博物馆相距约 4000 米的留园“古木交柯”一景中得到充分的感受。小廊对角的天窗对光线的运用,真的可以说是“光线在跳舞”。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老的名言。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他对光的利用充分而具体,并产生了超乎想象的艺术效果:在采光方面,玻璃、钢结构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也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屋顶使得自然光线透过木质感极强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和展区;大而敞亮的六角形状,或大型落地式方窗,比起苏州古典的装饰性花窗简洁许多,更有利于获得视觉感受,自然光线的完美导入克服了博物馆人工采光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而在视觉上,玻璃屋顶与石屋面相互映衬,令人赏心悦目;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光线与空间的结合,透过简单的几何线条来营造光影变化,使空间变化多端,让景色随脚步变化,随视角变化,随心情变化,让人在移步换景之间,借助光线的忽明忽暗,产生不同的视野与感觉。这些变化,贝老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图3)。

3. 建筑本身也是一件“展品”

新馆的主庭院是一座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山水园北墙下是贝老独创的片石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假山没有用传统的太湖石,而是将浑厚的大石头切片,用火枪烧烤的办法,使石片的切面颜色接近老石皮,前后摆放也让人感觉颜色由深入浅、高低错落,自然有序,尤其是在江南朦胧的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宋代“米氏山水”那种水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意境(图4)。

5. 宋画斋      6.“陶冶之珍”展厅

7.“吴门书画”展厅     8. 如画的苏州博物馆

茅草屋顶的宋画斋是一间复原的宋代民居厅堂,这是新馆中唯一一处全部采用传统工艺修建的常设展览,建筑材料也多为传统建材,青石、编竹夹泥墙、梓木、茅草等,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朴素、自然”的美丽。同时,室内 ( 摆放 ) 一些宋代的家具,仿宋的家具、字画,让观众感受到宋代画室的内部场景是如何的。这间宋代风格的茅庐反映了贝老“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设计理念,这间屋子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展品”,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图5)。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水在苏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灵气和文气的象征,荷花也表示着圣洁。这个大型瀑布叠水的水幕墙是按照空气自然分解水分子的原理,巧妙设计的室内人工“瀑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理使水流横向拉伸,沿着横向或斜向突起的黑石墙面,翻卷出几何造型的条条白色水花,欢跳着流入荷花池中 , 如粒粒珍珠在荷叶上滚动。富于动感和几何线条的水幕景观所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和大自然的音色之美。它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也是一处可供欣赏的重要室内景观。

4. 对参观者的尊重

建筑设计中,宜人的尺度很重要。贝聿铭曾经强调:“建筑是为人设计的。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我偏爱设计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能有更多的人使用,感受到空间,并受它的感化。”在考虑人使用的前提下,贝聿铭大胆尝试缩小了新馆的建筑比例,使人群能在置身于小型私家宅院般的幽静环境中时,将思想集中在艺术品上,而不为建筑所打扰。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要有气派,又得有邀人入内的感觉。我记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大院,包括我儿时玩耍的狮子林,大多是高墙相围,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贝老如是说。因此,他放弃了一贯的以几何图形和直线条为主的建筑风格,采用了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

展厅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因为要与建筑通盘考虑。设计者舍弃了一贯的大开间,而是根据馆藏展品特点量身定做,巧妙分割,做到小巧玲珑、精细绝伦。展柜采用了 米的模数,为展厅大小和不同的展示功能要求带来了灵活性。对此,贝聿铭是这么认为的:“小件的东西你放在大的柜子里看,好像是友谊商店一样,摆满了,不对的,所以,我做了很小的,给每一个宝贝有一个柜子,有它的照明,这是新的,这是美国、欧洲都没有,他们的收藏跟我们不一样,适宜苏州自己的收藏。”是的,苏州明清时的“多宝格”陈设柜,特点就是运用横板和竖板依所陈设物品的器形,巧妙地分割出一个个小的独立储物空间,而整体造型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被文人士子喜受,摆放在厅堂、书房中,放置主人收藏把玩的奇珍异宝,闲情雅致。贝聿铭正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创新,更简洁明了,且富有现代气息(图6)。书画展厅是两个对称的八角形空间,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展厅内部简洁、通透,顶部为玻璃天顶,并加以木饰金属遮光条,使自然光线分散而变得柔和,高大的墙面对表达条幅式书画轴十分有利。“这个设计是为观众着想的,一走进去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它很尊重中国艺术品欣赏的习惯,中国古代的书画都是悬挂在厅堂或者书房的。”(图7)

新馆陈列在内容设计上,脱离了传统的地方通史展的陈列模式,或以文物品类为一室,或以文物用途为一室,或以复原场景为一室,以不同主题整合展品,做出最佳的艺术审美效果。

融合

融合,意即设计中的场所精神,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融:即交融;合:即和谐。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特征完美地交融在了一起,从而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1. 建筑与陈列的和谐统一

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或者说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它的建筑造型与内部功能需求的结合一定是高度完美、和谐统一的。正如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库斯 ? 吕佩茨所说:“好的博物馆建筑必须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容艺术品在其中,而不是通过建筑物本身的表现来驱赶艺术。”

新馆的陈列设计自始至终得到了贝老的高度关注,他一再强调:“对博物馆来说,藏品和展品陈列比建筑本身更为重要。”所以,陈列设计方案也自始至终与贝老的建筑设计同步,甚至先行,时刻保持着互动。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包括陈列展览几乎均由贝聿铭先生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风格和所有功能的和谐统一。同时,他也聘请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陈列专家、建造世贸大楼 ( 双子楼 ) 的结构工程师、卢浮宫的建筑噪音专家以及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专家等为其顾问 , 他们都是该行业中世界一流、国内一流的专家。

在陈列设计上,每个展厅的风格与建筑统一起来。每个展厅都做得很精致、简洁,和苏州园林及新馆建筑互相适应,互为表里。在布局上也巧妙独到,突出“移景”、“取景”、“借景”等苏州园林特色,序列感、韵律感十足,感觉就像一藤之瓜,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似分又合。

除常设展厅外,新馆还特设了一个现代艺术展厅。贝老这样认为:“书画艺术在苏州有深厚的基础,让参观者看了古代的再看看现代的,让人们感受到苏州的书画艺术是延续的,是不断发展的。”从开馆时期的绘画大师赵无极、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徐冰的作品到后来展出的徐悲鸿、潘玉良、吕凤子等,每一次展览都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

2. 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区,北面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以其“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园林风格,堪称“苏州园林之最”,并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享誉全球 ;东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周边还有狮子林、民俗博物馆、园林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苏州古城的文化精华,这里“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古典格局十分典型。新馆的建成使东北街历史街区更具文化休闲品位,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延续 , 体现了保存和发展一种整体文化的设想。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老馆忠王府旁边,老馆是重要的历史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新馆的设计不但注意了新旧建筑的结合,而且把新馆放在次要的位置,没有丝毫张扬之意。新馆、老馆相得益彰,这种“双面绣”的设计理念将两者融合成一个共生态的统一体 ,不仅有利于节约投资 , 有利于博物馆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 , 更有助于表现文化遗产在历史和现实间联系和发展的和谐美感。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新老建筑如何协调,苏州博物馆新馆给今后的设计师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3. 陈列方式与馆藏文物的和谐统一

博物馆是为展品而服务的,所以在陈列设计上要与展品相一致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价值。新馆精彩的展品超过 1160 件,大小不等,陈列面积约 3600 平方米。在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苏州吴文化的特色与馆藏文物的特色,将传统文人文化理念传承并创新,立意选题认清自身的功能和定位,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常设主题展览,充分考虑到了吴文化特色,都以“吴”字起头冠名。同时在挑选展品过程中,根据馆藏文物特点,分成四大主题,再以时间顺序归纳为四个主题展室,这样苏州的地方悠久历史得到了高度浓缩。

“吴地遗珍”展厅展示的是苏州当地的出土文物,这是苏州地区悠久历史的真实写照,设计时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通史陈列,而是截取了苏州历史的四个精彩片段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墓葬。在形式上,以质朴、凝重为特色,蕴涵深邃又平易近人。因为展示的是出土文物,所以在展厅的色调上没有继续用白色,而是很特别地采用了与泥土颜色接近的土黄色系。但四室在色彩、氛围上又不尽相同,各领风骚。

“吴塔国宝”由两个展厅构成,展出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和瑞光寺塔发现的珍贵佛教文物。由于虎丘塔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瑞光塔里的“真珠舍利宝幢”及绘有四大天王的内木函皆属国宝级文物,也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分别单独放置于这两个展厅的中心,以示其圣洁,高贵。其中北宋的“真珠舍利宝幢”也属于出土文物,所以与“吴地遗珍”的四间展厅处于同一个空间序列上,这样既可以联系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展示,犹如孔雀开屏,又似众星捧月。东北面展厅则陈列了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这与两塔实际的地理位置也吻合起来。在形式上,这两个展厅设计成了八角形的仿砖塔结构,与塔身的八角形平面呼应。这样主次分明,使观众从西廊的参观路线走来一南一北,一目了然。在色调上也继续了吴地遗珍的黄色系列,充溢着圣洁的宗教情怀。

“吴门书画”展厅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以主题展示明中叶以来盛极一时的“吴门画派”、吴门书家及其传承的书画作品,这也正是馆藏书画的精髓及画旨所在。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书画家为代表的“明四家”,既是领挈一代风气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体现苏州文化精神的标志性人物。他们上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建立并体现了明代文人思想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绘画风尚,引导后学,并传播四方,影响深远。

“吴中风雅”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明清工艺类文物,尤其是苏州独擅的工艺瑰宝。明末张岱称之为“吴中绝技”,沈德符列指为“时玩”的赖以成就文人闲赏、优雅生活的“玩好之物”, 因为在明清文人的集体记忆中,在当时诸多的雅士印象中,苏州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位置。因此这个主题可以说是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具特色、最能出彩,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的,是与其它博物馆有着最大区别的地方。所以根据这些工艺品的特点,把这个主题又分为了九个大小不一的展厅,面积分别为60-100 平方米不等,旨在更为真实而直观地突出古城苏州最具影响力的,最具人文内涵的城市文明及文人文化。

结语

如何在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造一座走向 21 世纪的建筑,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可是贝聿铭先生做到了,在新馆落成后,这座现代建筑无处不体现着浓郁的中国味道。抓住中国精神,真正理解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的科技传达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这才是中国现代博物馆建筑和陈列设计之路的根本。苏州博物馆新馆,人、建筑、陈列、环境在这里得到了极高境界的融合,置身馆内,仿佛置身画中(图8)。

注释:

[1] 转引自《苏州日报》2008 年 7 月 11日 。

[2] 据统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至今观众参观人数为近 160 万。

[3] 阮仪三:“现代建筑与传统城市和谐对话——我看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师》,。

[4] 黄宇琼:“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为例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山西建筑 》,, 第 34卷 27 期。

同是室设人,路过。。。

中国古典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金阳.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国际公关,2020(05):164-165.

[2]李一鸣,李岩斌.环艺设计“空间”的感知与界定[J].戏剧之家,2020(03):212.

[3]陈祉音.浅析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1):71-72.

[4]肖昶.高校环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1):87.

[5]肖昶.建筑设计中的环艺设计理念的开发创新[J].居舍,2020(03):111+123.

[6]张海兰.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20(01):202-203.

[7]周帆扬.三维虚拟VR技术在环艺设计中应用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6):52-54.

[8]张悦.经济转型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思路[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97.

[9]李爽.环艺设计中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研究[J].居舍,2019(32):110.

[10]毛悦.探讨室内设计的文化环艺理念[J].居舍,2019(31):107.

[11]王生权.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5):85-86.

[12]韩晓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38-139.

[13]王菲,王桂锋.基于环艺专业不同方向的工程图学与AutoCAD教学融合设计探究[J].科技视界,2019(27):188-190.

[14]唐丹.设计学 环艺效果图《k歌沐足豪华包间》[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13.

[15]崔晨馨.《老街区改造设计》环艺[J].大众文艺,2019(13):267.

[16]刘颖.建筑空间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20):96.

[17]李爽.虚拟现实技术在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地产,2019(13):62.

[18]王生权.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3):76-77.

[19]刘佳男.环艺室内设计中的材料美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7):81-82.

[20].我校艺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选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2.

[2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J].装饰,2019(06):146.

[22]周帆扬.非线性设计在环艺中的应用创造[J].艺术科技,2019,32(06):234+253.

[23]李茂泉.浅析生肖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6):41-42.

[24]彭云群.《工业风餐厅设计效果图》环艺[J].大众文艺,2019(10):7.

[25]孙欣怡.钢笔速写在环境艺术设计手绘中的重要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84-85.

[26]黄友慧,陈雪.四川省高职院校环艺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171-172.

[27]王瑾文.试论当代美学在室内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2):262+265.

[28]王默.简析环艺设计中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J].艺术科技,2019,32(03):211.

[29]范丽慧.环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国际公关,2019(03):138.

[30]黄鹏.基于虚拟现实的环艺建模设计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27(05):44-47.

[31]程龙.环艺室内设计的现代化发展要求[J].建材与装饰,2019(07):107-108.

[32]高俊晓.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02):85+189.

[33]朱雯慧.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探讨[J].艺术科技,2019,32(01):222.

[34]金林彩,张志辉.区域文化基础上的高校环艺课程体系研究[J].农家参谋,2019(02):161.

[35]周丽霞.手工印染饰品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12):72-73.

[36]刘闰双.从《红楼梦》看家庭环艺设计对学生诗情的涵养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22-23.

[37]梅文兵.“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38-139+142.

[38]王怀忠,唐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平台搭建探究[J].经贸实践,2018(19):269.

[39]韩明玥.浅谈高职环艺专业实训项目的应用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213.

[40]陈虹宇,凌宝玉.文化的逻辑:不止于设计——以环艺专业博物馆展陈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9):119-120.

[41]段晶晶.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18(16):86-87.

[42]陈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观[J].艺海,2018(08):94-96.

[43]徐欣怡.浅析我国高校环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5.

[44]郑毅.设计成本自动跟踪分析系统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8):62-65.

[45]权凤.浅析非茶场所环艺设计中茶文化装饰的融入策略[J].福建茶叶,2018,40(09):116.

[46]翟宇.基于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55.

[47]李继侠.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8):106.

[48]孙薇.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元素的造型结合[J].福建茶叶,2018,40(08):111.

[49]张悦.浅谈废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问题[J].农家参谋,2018(13):262.

[50]祁铁英.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24-25+21.

[51]刘洋.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3):68-69+79.

[52]张枞.我国茶文化在环艺软装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7):351.

[53]张怀强.基于茶文化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07):109.

[54]杨旭东.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5):240-241.

[55]彭金奇.论环境艺术对现代茶馆设计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8,40(06):488.

[56]申泽,杨瑛.论优秀的现代环艺设计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西部皮革,2018,40(08):134.

[57]高峰.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33.

[58]苏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118.

[59]刘义付.生态理念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3):167-168.

[60]雷祯祥.环艺设计中数字技术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5):75.

[61]谭茗洋,朱晓青.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04):123-124.

[62]冉临春.探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245.

[63]解丽洁.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05):139.

[64]刘旭.BIM技术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158.

[65]杨帅.北欧高校图书馆环艺设计理念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214-215.

[66]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设计,2018(01):142-143.

[67]施锋.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4):110-112.

[68]张岩.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J].建材与装饰,2017(50):121.

[69]王楠.地域文化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J].艺术科技,2017,30(12):349.

[70]周耀,关圣锡.分析环艺设计中艺术玻璃的应用形式[J].设计,2017(23):68-69.

[71]杨军.试论环艺设计的安全环保意识[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1):59-60.

[72]邓后平.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7(15):48+50.

[73]宋妮.茶元素与环艺景观设计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11):280-281.

[74]陈虹宇,黄韵,周健.“设计的表现”与“表现的设计”——环艺专业设计表现课程研究与创新[J].建筑与文化,2017(11):185-186.

[75]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析[J].设计,2017(21):150-151.

[76]董玥,孟梅林.对生态性环艺设计的分析和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5):68-69.

[77]康凯.手绘效果图在环艺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探[J].艺术科技,2017,30(06):297.

[78]王庆伟.环艺设计对改善雾霾污染的手段与效果论证[J].戏剧之家,2017(20):139+141.

[79]黄红春.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境设计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17(16):266.

[80]董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7(15):142.

[81]康凯.探究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大众文艺,2017(14):64.

[82]杨桦.试论茶树在城市景观园林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39(07):104-105.

[83]徐启春.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3):56-57.

[84]任鹏程,张小茜.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7,30(03):314.

[85]唐力.浅议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元素设计[J].大众文艺,2017(12):77.

[86]张媛.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59.

[87]冉临春.分析环艺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才智,2017(14):37.

[88]蔡清.陶瓷环艺设计中的生活元素浅析[J].陶瓷学报,2017,38(02):281-283.

[89]程辉.有教无类 师生情缘——怀念我的导师杨文会先生[J].雕塑,2017(02):71.

[90]徐晓宇.回族传统图饰纹样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02.

[91]万若妍.简析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15.

[92]尤毛毛.谈家居配饰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21.

[93]赵晓路.关于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必要性及发展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132-133.

[94]刘续威.浅谈室内设计中家具的分隔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39.

[95]王刚.浅析高校环艺课程中传统元素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24.

[96]陈庆福.浅谈环艺设计的创作方法[J].大众文艺,2017(03):74.

[97]何方园.VR技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1):69-70.

[98]熊清华.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1):33-37.

[99]栾宇,郭佳.环艺展示空间中灯光的运用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95-96.

[100]刘婷婷,李江.立足日常生活 扎根地缘文化──沈康的建筑环艺设计教学与实践[J].装饰,2016(11):64-69.

[101]王金瑞,郭涌.仿真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42+56.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一改以往教科书晦涩难懂的写作方式,用更人性化的思维语言及直观详尽的图画,深入浅出且详实、严谨的剖析了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完成学习。书中还加入了以往古代建筑史中较少涉及的民居建筑,因为上溯至建筑的根源,所有的建筑都是从各式各样的民居发展而来的。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是学习古代建筑历史、了解古代建筑知识的钥匙,它可以为广大古代建筑的爱好者和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操作人员提供极大的方便。在这本书编写过程中就遵循了一条“维护传统、保留传统工艺和手法”的原则,在词条的选择上尽可能体现这一点,在词条的解释中尽可能保留匠人的习惯用语,这些可以说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本辞典共收词目3600余条,范围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学科内的各种专业,如大木作、小木作、石作、瓦作、搭材作、油饰彩画作、雕銮作以及堪舆等工种的常用词目,词目表按照词目的笔画顺序编排,对笔画目录作了笔画检索,对音序索引中不常见的字[ling4]作了疑难字音序表,正文内附600余幅插图;卷首编有90幅彩色图版,内容主要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照片和作法的实例及图样。

【图书简介】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并配有300余幅精美图片。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楼庆西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相比,人们对建筑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

【目录】

第一讲

从“墙倒屋不塌”说起

第二讲 北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第三讲 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第四讲 从兵马俑到清陵

第五讲

祭祀

第六讲 祖宙与祠堂

第七讲 佛教建筑与佛山

第八讲 佛塔

第九讲 伊斯兰教与清真寺

第十讲 皇家园林

第十一讲

私家园林

第十二讲 院落住宅

第十三讲 乡土建筑

第十四讲 牌楼、华表、影壁及其他

第十五讲 建筑装饰

第十六讲

龙的世界与狮子王国

第十七讲 神异的色彩

第十八讲 古建筑与风水

第十九讲 国微上的天安门

第二十讲

梁思成与中国建筑

【作者简介】

楼庆西:

1930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宫殿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的门文化》、《建筑摄影》(高等学校教材)、《凝视——楼庆西建筑摄影集》等。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作者自述】

1999年9月,北京三联书店的董秀玉总编辑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约我写一本《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作为“二十讲”系列的一种。近些年,我虽为非建筑学专业的读者写过有关宫殿建筑及问文化方面的书,然而还从未写过全面介绍与论述中国古建筑的专著,因此,这促使我对这本书的写作有了一些思考。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人们对建筑应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然而,建筑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既有艺术形象,又同时具有不同物质功能的构筑物。建筑的形象不能任凭建筑师随意创造,而必须受物质功能要求和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的制约。以中国古代建筑而论,无论是宫殿、寺庙、陵墓还是园林、住宅,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筑材料、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人们看到的宫殿、寺庙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屋顶,有那种特殊的斗栱构件,所以会有梁、枋上鲜艳的彩画装饰,都是与中国古建筑长期采用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论述古

建筑时,不但要说清楚它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必须介绍它们的结构、构造等形态。

我在学校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有两种讲法。其一是按朝代的历史顺序讲授。这样讲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脉络。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都发展缓慢,从而使建筑在基本制度与形态上都缺乏质的变化。加之中国占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远不如砖、石建筑那样能够长时期保留,因而早期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所以又产生了不强调历史进程而按不同建筑类型的讲法,即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住宅等类型分别讲授。本书采用了后一种体律,先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然后从城巾、宫殿到建筑小品、建筑装饰,同时又加了与古建筑有关的文物建筑保护、中国建筑历史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分为二十讲,一个专题一讲,采取散点式的叙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独立成章,便于读者选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建筑科学既专业又很大众化,对于各类建筑,从内容到形式自古以来都是任人评说的。我写的这二十讲内容,只是提供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读者评说。

楼庆西

二○○○年九月于清华园

古代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写为:

[1]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李贤.明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七十四)

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扩展资料: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的写法: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