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脚注

发布时间:2024-06-26 15:40:1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脚注

胡晓明胡晓明,男, 1955 年 8 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人。师从王元化教授,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目前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研究方向 :中国诗学。 所教课程 :《昭明文选》讲读、庄子讲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论、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学概要、现代中国学术原典、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发表论文: 移情与感应:中西方美学比较举隅,《文艺理论研究》 1990#4 论传统诗学的自适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0#4 论中国怀乡诗的人性精神,《文史哲》 1990#4 生生之证:中国诗学的时间感悟,《探索与争鸣》 1990#9 (获78-92上海市优秀社科成果奖) 尚意的诗学与宋代人文精神,《文学遗产》 1991#2 唐人诗境说中的禅与道,《华东师大学报》 1991#3 宋诗养气说与理学心性论之关系,《安徽师大学报》 1991#3 中国诗学中的清莹境界,《文艺理论研究》 1991#3 中国诗的空间意识与人文精神,《南京社会科学》 1991#3 仁学是儒家文艺思想的根本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2#2 我看《春江花月夜》,《中文自学指导》 1992#10 从《采薇》看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中文自学指导》 1993#10 《郊祀歌》与儒家乐论之关系,《文艺理论研究》 1993#4 中国美学中的荒寒境界,《中国文化月刊》 1993#2 王元化先生及其学术生涯,《阴山学刊》 1993#4 读词随笔(散文随笔),《中文自学指导》 1994 《诗与酒》书后(散文随笔),《东岳论丛》 1994#3 人生如树花同发(散文随笔),《百花洲》 1994#2 论阮籍的根本矛盾及其诗风,《华东师大学报》 1994#4 饶宗颐陈寅恪与四声外来说,《文汇读书周报》 1994/6 略论杜甫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4#5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95、1996合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唐代文学研究论著辑要》1990~2000年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论两汉乐府诗歌中所体现的人性精神 ,《齐鲁学刊》 1994#5 (《鹅湖》 1995年、《北京大学学报》1995#4摘载) 史实、史识与良知, ,《东方》 1994#5、《上海文化》1994#5 陈寅恪 “ 守老僧之旧义 ” 诗文释证,(载《学术集林》第十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一切诚念终当相遇(散文随笔) ,《收获》 1994#6 与友人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研究之一) ,《文艺理论研究》 1995#1 论陶渊明对儒家 “ 德性之学 ” 传统的体认(载《中国诗学》第四期)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寒柳诗的境界,《学术月刊》 1995#5 学贯中西的选堂先生 ,《上海文化》 1995#1 夏承焘与义理学,《社会科学报》 1995/10/12 饶宗颐其人 ,《东方》 1995#3 饶宗颐与香港的因缘 , ,《学人》第八期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 陈寅恪与《〈长恨歌〉笺证》,《上海社会科学报》 1995/6/19 存在感受与学术境界:论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性格及其学术思想,《上海文化》 1995#6 (获 94-95上海市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 熊十力的孤往精神 ,《上海社会科学报》 1995/8/10 从《十力语要》看熊十力哲学的学术性格 ,《华东师大学报》 1996#6 略论屈陶杜苏的相通境界 ,《安徽师大学报》 1996#6 论 “ 陈思赠弟 ” 与曹魏政权的文化品质 ,《中国文化月刊》 1996#3 饶宗颐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中国文化》第十二期 1996 《文化苦旅》偶评 ,《文艺理论研究》 1996#1 我的音乐经验(散文随笔),《音乐爱好者》 1996 香江书简——关于知识人的思考(散文随笔) ,《作品》 1996#7 也说“绿阴”与“初夏”,(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6/6 《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群说辨证 ,《文艺理论研究》 1997#3 是以诗证史还是借诗造史:高阳解诗的研究,《学术月刊》 1997 从凤城到佛水山庄——从《柳如是别传》看地点考证在诗文释证中的方法与意义,《上海学术季刊》 1997#2 唐宋诗的世界,《东方文化》 1997#4 与友人论王国维书,《东方文化》 1997#6 说“衣”(古典文学札记一则)(散文随笔),《散文》 1997#2 江南儿女生颜色(散文随笔),《古典文学知识》 1997#2 从文化角度看电视(散文随笔),《上海电视》 1997#1 一个现代文化之谜(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郁达夫与弘一法师(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用身体来理解(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湖畔居的那一片夕阳(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哀妇人孺子而嘉妇人(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悲欣交集(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3/25 虞山行(散文随笔),《明报》 1997/9/13 思想史家的文学研究:徐复观《中国文学史论集》《续篇》读后 ,(载《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 1998 学问世界和生命世界互为体用:王元化近年来的学术思想脉络《文汇报》 1998/4/24 百年蕴蓄的文化尊严:《释中国》编后,《文汇读书周报》 1998/5/16 释陈寅恪古典今事解诗法 (载《学术集林》第十五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 (获 97-98上海市社科优秀论文三等奖) 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华东师大学报》 1998#2,(《新华文摘》1998#5摘载) 二十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五个传统,《文艺理论研究》 1998#2 从理性化到“陈寅恪现象”,《华东师大学报》 1998#5 《台湾书简》(一~五)(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8/12~2000/元月 《文心雕龙》讲疏,《文艺理论研究》 1999#5 吹万楼头的古香馀烬(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出新何术得陈推: 1999古代文论保定年会感言,《文艺理论研究》2000#2 论春秋称诗的文化史意蕴,《社会科学家》 2000#5 散原论诗诗二首释证,《华东师大学报》 2000#6 义宁陈氏之“变”论,《文汇读书周报》 2000/11/4 徐珂的痛呻放言(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2000/7/1 何为新“父范”,(散文随笔),《创意》 2000#3 徐珂的痛呻放言(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2000/7/1 何为新“父范”,(散文随笔),《创意》 2000#3 唐宋诗之争:陈衍诗学的近代转义,(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十九辑)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多元现代性如何可能,《思想与文化》第一期,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陈寅恪为何写《柳如是别传》,《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4/9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经典叙事,《南方周末》 2001/4/5 关于知识人与二十一世纪,《南方周末》 2001/9/13 当代思想史的脚注,《南方周末》 2001/8/16 再论文学上海,《文汇读书周报》 2001/12/29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论纲(载《思想与文化〈一〉》)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9 略说古代荆洲的龙舟,《江汉论坛》 2001#6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经典叙事,《南方周末(读书版)》 2001/4/5 什么是诗文考证的正路?,《社会科学》 2003#5 文化意识的自觉与上海城市精神,《中文自学指导》 2003#3 大学文化与古典文学,《文艺理论研究》 2003#3 从自主性原则看传统思想与现代价值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1 读《庄》、《选》札记,(《施蛰存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11 对五四的回应、对革命的和解:梁实秋、宗白华、朱光潜合论(《徐中玉纪念文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 20世纪中国诗学史小言,《社会科学家》2003#3 现代性的普遍依据,《思想与文化》 2003#2 远行回家的中国经典,《文汇报》 2003/3/14 春夜影话,《文汇报》 2003/4/6 *我欠晚清太多,《文汇报》2003/6/13 *层峦叠嶂的林毓生,《台湾联合报》2003/3/18 *非点留下的政治文明遗产,《社会科学报》2003/6 *问道于百年学术,《文汇读书周报》2003/6/6 专著: 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 (获 1991年度华东地区优秀理论著作一等奖)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界,北京三联、台北锦锈 1992 《书生情缘》(有关古典新义的读书札记以及文艺评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9月, 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文心雕龙综览(参编,专书简介部分),上海书店 1995 饶宗颐学记,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1996 (获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 94年度奖学金) 澄心论萃(编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宋诗精华(参编),广西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思想史话,(与韩亚成、李瑞明合著),黄山书社 1997 小琉球漫志(清人朱筠园著,白话文翻译),台湾前卫出版社 1997 文化江南札记,浙江摄影 1998 释中国(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海与众沤——熊十力文萃(编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学活叶文库(第 4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 固庵文录(编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跨过的岁月:王元化画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饶宗颐学述(与李瑞明共同整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国名胜旧影(撰文),浙江摄影 200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大学活叶文库(第 13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古代散文集粹(与李瑞明、秦蓁合编),上海科技教育出 2000, 庆祝王元化教授八十岁论文集(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新民晚报》连载 2000年1月25日~3月9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宋代诗歌评点(与秦蓁、许静、王少梅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中国学术大辞典(参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近代上海文学系年初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7

华东师大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我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以我校强大的教育科研力量为后盾,以全国各地及海外学者的支持为推动,坚持“学术性、权威性、探索性、应用性”的办刊原则,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方面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术风格。据有关机构统计,本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在学报类和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投稿指南G4 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2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会,福建省教育学会福州市梦山巷27号(350001)3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030009)4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武昌桂子山(430079)5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人民大街138号(130024)6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00875)7教育与经济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430070)8外国教育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3)9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10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11人民教育 教育部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8)12教育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116029)13山东教育科研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育学会济南市历山路53号(250013)14现代教育论丛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广州市石牌华南师大教科所(510631)15教育探索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150080)1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G61 学前教育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11号长沙师范学校(410005)2学前教育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3早期教育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210013)4幼儿教育 浙江省教育委员会杭州市文二路西溪河下10-1号(310012)G62/63 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100009)2普教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教育学会沈阳市黄姑区黄河南大街85号(110031)3学科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八层教育科学研究所(100875)4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5北京教育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6天津教育 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300113)7中小学管理 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德外黄寺大街甲24号北京教育学院北楼(100011)8班主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100101)9数学通报 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0数学通讯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数学学会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430070)11高三数理化(改名为:高中数理化)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2中学语文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100037)13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编辑委员会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041004)14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5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16物理教学 中国物理学会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校内(200062)17化学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18历史教学 天津历史教学社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51号(300074)19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旧图书馆东四层(100875)20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710062)21生物学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22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中国高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文彗园北路10号(100088)2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武汉市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430074)3上海高教研究(改名为: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4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内(100816)5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沈阳市黄姑区黄河大街85号(110031)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等北京理工大学内(100081)7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教育研究协作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武汉市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430074)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9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等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内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100875)10江苏高教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南京市上海路207号(210024)11高校理论战线 教育部北京市海淀路163号北科研楼7层(100080)12高教探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广州市东风东路723号(510080)13黑龙江高教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哈尔滨市会兴路50号哈师大(150080)14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长春市湖园路14号(130022)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中国成人教育 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等济南市经10路76号(250014)2父母必读 北京出版社北京市三环中路6号(100011)3中国电化教育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教育部电教大楼312信箱(100081)4现代远距离教 育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市和兴路93号(150080)5教育与职业 中华职业教育社北京市永定门外安乐林路甲69号(100075)6上海成人教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7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职业师范学院长春市凯旋路52号(130052)8中国电大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100031)9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安宁东路95号西北师范大学内(730070)10农村成人教育 河南省教委等郑州市花园路3号(450003)11中国特殊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中英文学术期刊。报道主要报道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地学、环境科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收录学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是国内核心科技期刊,已被国际国内数十种文献检索工具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始终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发展近几年学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把从2005年起,把季刊改为双月刊,并且每期增加两印张,使得年发稿量增加近一倍,从而彻底解决了稿件积压问题;开辟了特约综述和研究快讯栏目,吸引优秀稿件;严格双盲审稿制度,使录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每期的封页,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科研教学机构以及获奖情况等。同时狠抓了编排和出版工作,包括重新设计封面,更换内芯纸,坚决执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坚持三校制度;使得刊物面目一新,编校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学报的变化和发展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赞赏和欢迎。学报正在抓紧自动化和网络,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作者投稿、编辑处理和专家审稿的网络化;并计划在网上推出预印本,以尽快传播学术成果。另外,学报正在积极计划聘请国际编委和国际审稿专家,努力朝办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报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报将实现在几年之内更上一个学术新台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sci几区

高水平的SCI杂志(指SCI一区杂志,SCI共分四区)并不是以影响因子绝对大小拉通排序的,而是在在各个学科内,按照影响因子高低排序评定SCI一区杂志。 所以工科学校的高水平论文常常被忽略了,而一些影响因子看起来比较漂亮的理科杂志,只是SCI二区、三区的杂志,比如很多生物的杂志IF=3比几乎所有工科杂志都高,却只是三区。在网大备受推崇的JBC就只能算作DECENT级别的入门杂志,不是那种牛得不行的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IF=,属于SCI 二区。 以2002年的影响因子为例子,可以看出各个学科的杂志的影响因子的比例关系,自己可以折算折算。 SCI一区期刊目录来自 化学在IF>的才能进入一区; 生物在IF>的才能进入一区; 医学在IF>的才能进入一区; 而工程技术只要IF>的就能进入一区。 IF>的化学,生物,医学等期刊可谓多如牛毛了,可见评价高水平期刊应该不唯IF论(甚至有些许工科的本领域最高IF的杂志并不顶尖,^_^)。 工程技术的SCI一区杂志共有60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25种,以此为例子用ISI()查询,以2004年至今在进入SCI一区的工程技术期刊发表article(只统计通信作者单位)来看:1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北邮4篇,东大1篇,上海交大1篇;2 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中国大学没有;3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北大1篇4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北邮2篇,清华1篇,山东大学1篇,华东师大1篇5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复旦1篇6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南大1篇,上海交大1篇,清华1篇7 IEEE NETWORK():中国没有8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中国大学没有9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清华13篇,上海交大8篇,浙大6篇,北京交大3篇,南开3篇,北邮3篇,复旦1篇,西电1篇,长春科技大学1篇,深圳大学1篇,黑龙江大学1篇,华科1篇,武大1篇10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西电1篇,上海交大1篇,成电1篇11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清华4篇,云大1篇12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复旦1篇,华南理工1篇,清华1篇13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中国大学没有14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1篇15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中国大学没有16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清华1篇17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中国大学没有18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上海交大2篇,清华1篇,浙大1篇,山西大学1篇,上海理工1篇,北京交大1篇19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中国大学没有20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华东师大1篇2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华科1篇22 MEDICAL IMAGE ANALYSIS():中国大学没有23 MRS INTERNET JOURNAL OF NITRIDE SEMICONDUCTOR RESEARCH():中国大学没有24 NEURAL COMPUTATION():西电1篇,东大1篇,南邮1篇25 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中国大学没有各工科优势大学小结:清华大学: 22上海交通大学: 13北京邮电大学: 9浙江大学: 7北京交通大学: 4南开大学: 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复旦大学: 2华东师范大学: 2东南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2哈尔滨工业大学: 0西安交通大学: 0天津大学: 0北京科技大学: 0北京理工大学 : 0附以上25种学报自2004以来收录中国大学论文:

推荐《化学学报》,SCI期刊

《化学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16)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高期刊

2013年起,中科院分区采用期刊的三年影响因子平均来分区。,每年都在变,具体你看看收录的国内化学SCI期刊影响因子是否够了。 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期刊划分为1区;期刊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为2区;期刊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为3区;期刊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 不同学科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差别大,如果把影响因子作为评判标准则会造成学科之间的不公平,如在2013年的中科院分区中,化学学科3区期刊的3年平均IF阈值为,就是说IF要大于这么多才是3区及以上期刊。而数学学科中,一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如果大于就属于一区

sci影响因子以上算q2区.

发表sci论文,选刊是关键,而sci期刊与国内期刊有所不同,国内期刊有省级、国家级、核心级的划分,sci期刊也有级别的划分,不同的是sci对期刊进行了分区,sci几区怎么划分?sci期刊分区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的划分,但sci有两个分区机构,也就有两类划分标准。

sci期刊的分区有中科院的分区和jcr分区,首先来说说jcr分区,jcr分区就是汤森路透分区,共有Q1、Q2、Q3和Q4四个区,Q1区应影响因子为前25%(含25%),25%~50% (含50%)为Q2区,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

再来看看中科院分区,中科院同样将sci期刊分为四个区,影响因子前5%为该类1区,6% - 20%为2区,21% -50% 为3区,其余的为4 区,总体来看,两种分区都是按照影响因子高低进行的分区,不同之处在于各个区的标准有所不同。

很多作者纠结到底是按照中科院分区选择刊物还是按照jcr分区选择刊物,其实两类分区都是权威的,适用于哪一种要看作者的发表需求,看学校和单位的要求,就目前来看,国内的高效或者科研机构应用比较多的是中科院分区,所以作者要看具体要求再做选择,以上就是对sci分区的介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