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华东师大学报

发布时间:2024-06-28 15:25:41

华东师大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我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以我校强大的教育科研力量为后盾,以全国各地及海外学者的支持为推动,坚持“学术性、权威性、探索性、应用性”的办刊原则,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方面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术风格。据有关机构统计,本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在学报类和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

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6年版)分类表如下:快给我加分吧,,教育学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全球教育展望 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与经济 外国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 开放教育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科学 外语电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中国远程教育 (上) 高教探索 江苏高教 现代大学教育 现代远距离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中国特殊教育 教育评论 教育信息化(学术版)。

.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这类的教育核心我们能发表的,可查稿,绝对正刊

《试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西升经>的教育思想探微》,《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5期;《<太上灵宝元阳妙经>的教学思想》,《教育史研究》2003年第4期;《韩非的学习思想探微》,《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教育史研究》2007年第2期;《中国教育史教材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教育史研究》2009年第6期;《复杂学视域中的教育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教育史研究》2010年第3期;《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特点》,《教育史研究》2010年第1期;《中国教育早现代化的多轨路径》,《教育史研究》2011年第2期;《前近代商人对教育的介入及其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年第4期;《清末企业的教育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年第4期;《建国后教育史研究取向的转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1年第1期;《企业兼具教育机构职能的历史考察》,《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社会教育在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0期全文转摘(原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20世纪后半叶工业化国家企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9年第2期(原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尝试性分解》,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2期(原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终身教育需要澄明的几个问题》,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0年第10期(原载《当代教育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厘定及其研究维度的划分》,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0期(原载《教育研究与实验》);《近代中国“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的互动》,《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冲突与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0期;《研究生学习中的三个主要问题及其应对》,《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从维持性到创新性——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7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五重障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9期;《知识观的转变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9期;《治学小议——为新入学的研究生进一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5期;《知识视野下的大学教育及其大学生发展》,《江苏高教》2009年第3期;《<太上灵宝元阳妙经>的学习思想》,《中国道教》2003年第5期;《爱与教育精神》,《中国教师》2008年第21期;《学徒教育在底层社会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的作用与方式》,《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3期(《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2期转载);《近代中国兴学三特点》,《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第5期;《培养“爱智统一”的品格需要尊重人的教育》,《科学时报》2008-8-1;《生命力是学术评价的重要因素》,《科学时报》2009-6-19(《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第28期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9年第Z5期分别全文转载);《教育、学术自由与青年发展》,《科学时报》2010-9-10;《大学须对大学生有所承诺》,《科学时报》2010-12-17;《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代价及其补救》,《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7期;《论近代商人对教育的介入及其影响》,《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19期;《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成绩及问题》,《职教论坛》2010年第28期;《大学的可为与不可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1年第4期;《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反思与应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1年第7期;《标准化考试的实质及引发的教育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年第12期;《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的历史变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年第5期;《穆藕初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年第1期;《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年第7期;《近代中国商会谋求实业与教育互动的原因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7年第5期;《试论民国时期企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综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清末民国工商团体创建新式学堂的价值及意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清末民国工商团体创建新式学堂的实践及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企业何以能承担教育职责——以上海康元印刷制罐厂为例》,《职教论坛》2011年第13期;《企业何以能承担教育职责——以荣氏企业为例》,《职教论坛》2011年第4期;《企业何以能承担教育职责——以民生公司为例》,《职教论坛》2011年第33期;《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的制度建设及影响》,《职教论坛》2010年第4期;《教育如何实现解放: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例》,《生活教育》2012年第2期;《视人为人 将教育当作教育》,《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0期;《大学中人何以有脊梁地自尊》,《中国科学报》2013-3-28;主持及参与课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年度)——“民国时期劳工教育问题研究”,已结题;主持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08年度)——“教育与中国企业早期现代化研究”,已结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课题(2010年度)——“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思想、制度及实践研究”,正在结题;主持中国博士后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从视野下移到步入现场:晚清官学教育活动研究”,已结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九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陈德安先生主持,已结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商人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正在结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2009年度)——“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在研;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2009年度)——“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比较研究”(批准号:BAA090010),在研。

皮亚杰理论,新皮亚杰学派及其他:Vonèche 教授访谈录(第二作者),心理科学,2000,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若干问题再思考,华东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模拟论、模块论与理论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三大解释理论(第二作者),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1,内隐学习的再解读--从认知发展角度的剖析(第二作者),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 2001,发生认识论的未来发展,文载《中国心理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达尔文模块与认知的瑞士军刀模型(第二作者),心理科学,2002,论儿童的文化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整合研究论纲(第二作者),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2,一种新的智力观--塞西()的智力生物生态学模型述评(第二作者),心理科学,2002,从智力的三元理论到成功智力:是对IQ的再次超越吗?(第二作者),心理科学,2003,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第二作者),心理科学,2003,从作为认识对象的智力到测验所测的智力---智力研究中的间接性特征,(第二作者),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3,模糊痕迹理论:对经典认知发展理论的挑战,(第二作者),心理科学,2004,评发生认识论中“反省抽象”范畴,心理科学,2004,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第二作者)心理科学,200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投稿指南G4 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2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会,福建省教育学会福州市梦山巷27号(350001)3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030009)4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武昌桂子山(430079)5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人民大街138号(130024)6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00875)7教育与经济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430070)8外国教育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3)9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10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11人民教育 教育部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8)12教育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116029)13山东教育科研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育学会济南市历山路53号(250013)14现代教育论丛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广州市石牌华南师大教科所(510631)15教育探索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150080)1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G61 学前教育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11号长沙师范学校(410005)2学前教育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3早期教育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210013)4幼儿教育 浙江省教育委员会杭州市文二路西溪河下10-1号(310012)G62/63 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100009)2普教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教育学会沈阳市黄姑区黄河南大街85号(110031)3学科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八层教育科学研究所(100875)4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5北京教育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6天津教育 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300113)7中小学管理 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德外黄寺大街甲24号北京教育学院北楼(100011)8班主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100101)9数学通报 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0数学通讯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数学学会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430070)11高三数理化(改名为:高中数理化)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2中学语文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100037)13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编辑委员会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041004)14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5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16物理教学 中国物理学会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校内(200062)17化学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18历史教学 天津历史教学社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51号(300074)19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旧图书馆东四层(100875)20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710062)21生物学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22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中国高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文彗园北路10号(100088)2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武汉市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430074)3上海高教研究(改名为: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4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内(100816)5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沈阳市黄姑区黄河大街85号(110031)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等北京理工大学内(100081)7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教育研究协作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武汉市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430074)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9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等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内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100875)10江苏高教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南京市上海路207号(210024)11高校理论战线 教育部北京市海淀路163号北科研楼7层(100080)12高教探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广州市东风东路723号(510080)13黑龙江高教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哈尔滨市会兴路50号哈师大(150080)14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长春市湖园路14号(130022)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中国成人教育 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等济南市经10路76号(250014)2父母必读 北京出版社北京市三环中路6号(100011)3中国电化教育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教育部电教大楼312信箱(100081)4现代远距离教 育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市和兴路93号(150080)5教育与职业 中华职业教育社北京市永定门外安乐林路甲69号(100075)6上海成人教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7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职业师范学院长春市凯旋路52号(130052)8中国电大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100031)9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安宁东路95号西北师范大学内(730070)10农村成人教育 河南省教委等郑州市花园路3号(450003)11中国特殊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脚注

胡晓明胡晓明,男, 1955 年 8 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人。师从王元化教授,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目前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研究方向 :中国诗学。 所教课程 :《昭明文选》讲读、庄子讲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论、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学概要、现代中国学术原典、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发表论文: 移情与感应:中西方美学比较举隅,《文艺理论研究》 1990#4 论传统诗学的自适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0#4 论中国怀乡诗的人性精神,《文史哲》 1990#4 生生之证:中国诗学的时间感悟,《探索与争鸣》 1990#9 (获78-92上海市优秀社科成果奖) 尚意的诗学与宋代人文精神,《文学遗产》 1991#2 唐人诗境说中的禅与道,《华东师大学报》 1991#3 宋诗养气说与理学心性论之关系,《安徽师大学报》 1991#3 中国诗学中的清莹境界,《文艺理论研究》 1991#3 中国诗的空间意识与人文精神,《南京社会科学》 1991#3 仁学是儒家文艺思想的根本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2#2 我看《春江花月夜》,《中文自学指导》 1992#10 从《采薇》看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中文自学指导》 1993#10 《郊祀歌》与儒家乐论之关系,《文艺理论研究》 1993#4 中国美学中的荒寒境界,《中国文化月刊》 1993#2 王元化先生及其学术生涯,《阴山学刊》 1993#4 读词随笔(散文随笔),《中文自学指导》 1994 《诗与酒》书后(散文随笔),《东岳论丛》 1994#3 人生如树花同发(散文随笔),《百花洲》 1994#2 论阮籍的根本矛盾及其诗风,《华东师大学报》 1994#4 饶宗颐陈寅恪与四声外来说,《文汇读书周报》 1994/6 略论杜甫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4#5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95、1996合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唐代文学研究论著辑要》1990~2000年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论两汉乐府诗歌中所体现的人性精神 ,《齐鲁学刊》 1994#5 (《鹅湖》 1995年、《北京大学学报》1995#4摘载) 史实、史识与良知, ,《东方》 1994#5、《上海文化》1994#5 陈寅恪 “ 守老僧之旧义 ” 诗文释证,(载《学术集林》第十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一切诚念终当相遇(散文随笔) ,《收获》 1994#6 与友人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研究之一) ,《文艺理论研究》 1995#1 论陶渊明对儒家 “ 德性之学 ” 传统的体认(载《中国诗学》第四期)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寒柳诗的境界,《学术月刊》 1995#5 学贯中西的选堂先生 ,《上海文化》 1995#1 夏承焘与义理学,《社会科学报》 1995/10/12 饶宗颐其人 ,《东方》 1995#3 饶宗颐与香港的因缘 , ,《学人》第八期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 陈寅恪与《〈长恨歌〉笺证》,《上海社会科学报》 1995/6/19 存在感受与学术境界:论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性格及其学术思想,《上海文化》 1995#6 (获 94-95上海市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 熊十力的孤往精神 ,《上海社会科学报》 1995/8/10 从《十力语要》看熊十力哲学的学术性格 ,《华东师大学报》 1996#6 略论屈陶杜苏的相通境界 ,《安徽师大学报》 1996#6 论 “ 陈思赠弟 ” 与曹魏政权的文化品质 ,《中国文化月刊》 1996#3 饶宗颐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中国文化》第十二期 1996 《文化苦旅》偶评 ,《文艺理论研究》 1996#1 我的音乐经验(散文随笔),《音乐爱好者》 1996 香江书简——关于知识人的思考(散文随笔) ,《作品》 1996#7 也说“绿阴”与“初夏”,(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6/6 《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群说辨证 ,《文艺理论研究》 1997#3 是以诗证史还是借诗造史:高阳解诗的研究,《学术月刊》 1997 从凤城到佛水山庄——从《柳如是别传》看地点考证在诗文释证中的方法与意义,《上海学术季刊》 1997#2 唐宋诗的世界,《东方文化》 1997#4 与友人论王国维书,《东方文化》 1997#6 说“衣”(古典文学札记一则)(散文随笔),《散文》 1997#2 江南儿女生颜色(散文随笔),《古典文学知识》 1997#2 从文化角度看电视(散文随笔),《上海电视》 1997#1 一个现代文化之谜(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郁达夫与弘一法师(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用身体来理解(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湖畔居的那一片夕阳(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哀妇人孺子而嘉妇人(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悲欣交集(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3/25 虞山行(散文随笔),《明报》 1997/9/13 思想史家的文学研究:徐复观《中国文学史论集》《续篇》读后 ,(载《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 1998 学问世界和生命世界互为体用:王元化近年来的学术思想脉络《文汇报》 1998/4/24 百年蕴蓄的文化尊严:《释中国》编后,《文汇读书周报》 1998/5/16 释陈寅恪古典今事解诗法 (载《学术集林》第十五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 (获 97-98上海市社科优秀论文三等奖) 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华东师大学报》 1998#2,(《新华文摘》1998#5摘载) 二十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五个传统,《文艺理论研究》 1998#2 从理性化到“陈寅恪现象”,《华东师大学报》 1998#5 《台湾书简》(一~五)(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8/12~2000/元月 《文心雕龙》讲疏,《文艺理论研究》 1999#5 吹万楼头的古香馀烬(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出新何术得陈推: 1999古代文论保定年会感言,《文艺理论研究》2000#2 论春秋称诗的文化史意蕴,《社会科学家》 2000#5 散原论诗诗二首释证,《华东师大学报》 2000#6 义宁陈氏之“变”论,《文汇读书周报》 2000/11/4 徐珂的痛呻放言(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2000/7/1 何为新“父范”,(散文随笔),《创意》 2000#3 徐珂的痛呻放言(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2000/7/1 何为新“父范”,(散文随笔),《创意》 2000#3 唐宋诗之争:陈衍诗学的近代转义,(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十九辑)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多元现代性如何可能,《思想与文化》第一期,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陈寅恪为何写《柳如是别传》,《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4/9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经典叙事,《南方周末》 2001/4/5 关于知识人与二十一世纪,《南方周末》 2001/9/13 当代思想史的脚注,《南方周末》 2001/8/16 再论文学上海,《文汇读书周报》 2001/12/29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论纲(载《思想与文化〈一〉》)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9 略说古代荆洲的龙舟,《江汉论坛》 2001#6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经典叙事,《南方周末(读书版)》 2001/4/5 什么是诗文考证的正路?,《社会科学》 2003#5 文化意识的自觉与上海城市精神,《中文自学指导》 2003#3 大学文化与古典文学,《文艺理论研究》 2003#3 从自主性原则看传统思想与现代价值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1 读《庄》、《选》札记,(《施蛰存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11 对五四的回应、对革命的和解:梁实秋、宗白华、朱光潜合论(《徐中玉纪念文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 20世纪中国诗学史小言,《社会科学家》2003#3 现代性的普遍依据,《思想与文化》 2003#2 远行回家的中国经典,《文汇报》 2003/3/14 春夜影话,《文汇报》 2003/4/6 *我欠晚清太多,《文汇报》2003/6/13 *层峦叠嶂的林毓生,《台湾联合报》2003/3/18 *非点留下的政治文明遗产,《社会科学报》2003/6 *问道于百年学术,《文汇读书周报》2003/6/6 专著: 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 (获 1991年度华东地区优秀理论著作一等奖)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界,北京三联、台北锦锈 1992 《书生情缘》(有关古典新义的读书札记以及文艺评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9月, 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文心雕龙综览(参编,专书简介部分),上海书店 1995 饶宗颐学记,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1996 (获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 94年度奖学金) 澄心论萃(编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宋诗精华(参编),广西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思想史话,(与韩亚成、李瑞明合著),黄山书社 1997 小琉球漫志(清人朱筠园著,白话文翻译),台湾前卫出版社 1997 文化江南札记,浙江摄影 1998 释中国(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海与众沤——熊十力文萃(编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学活叶文库(第 4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 固庵文录(编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跨过的岁月:王元化画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饶宗颐学述(与李瑞明共同整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国名胜旧影(撰文),浙江摄影 200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大学活叶文库(第 13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古代散文集粹(与李瑞明、秦蓁合编),上海科技教育出 2000, 庆祝王元化教授八十岁论文集(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新民晚报》连载 2000年1月25日~3月9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宋代诗歌评点(与秦蓁、许静、王少梅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中国学术大辞典(参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近代上海文学系年初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中英文学术期刊。报道主要报道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地学、环境科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收录学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是国内核心科技期刊,已被国际国内数十种文献检索工具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始终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发展近几年学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把从2005年起,把季刊改为双月刊,并且每期增加两印张,使得年发稿量增加近一倍,从而彻底解决了稿件积压问题;开辟了特约综述和研究快讯栏目,吸引优秀稿件;严格双盲审稿制度,使录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每期的封页,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科研教学机构以及获奖情况等。同时狠抓了编排和出版工作,包括重新设计封面,更换内芯纸,坚决执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坚持三校制度;使得刊物面目一新,编校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学报的变化和发展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赞赏和欢迎。学报正在抓紧自动化和网络,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作者投稿、编辑处理和专家审稿的网络化;并计划在网上推出预印本,以尽快传播学术成果。另外,学报正在积极计划聘请国际编委和国际审稿专家,努力朝办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报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报将实现在几年之内更上一个学术新台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