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心理论文1500字原生家庭

发布时间:2024-07-03 23:38:54

心理论文1500字原生家庭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压力的增多与生命 教育 的欠缺密切相关。那么你知道心理健康论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篇1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 人际交往 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园 文化 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 家庭教育 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 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 社会实践 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篇2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 方法 ,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 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 爱好 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篇3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 心理 健康知识 ,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结合实际,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其情绪的自控能力。情感或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人的任何活动都以情绪为背景,并伴有情绪色彩。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对人的活动有增力作用,能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乐于承担社会义务,促进人际交往,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削弱人的意志,降低活动能力,使人头脑昏胀、记忆混乱、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学习效率降低,长期下去会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彼此之间竞争激烈,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特定年龄阶段情绪活动特点的影响,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学习与恋爱的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极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与持续。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保持愉快的情绪,维护良好的心境,重视情感的自我调控,并向我们介绍一些调控情绪的方式和方法。此外还有自我意识调控、转移调控、合理宣泄调控等方法。 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的个别差异。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通过课堂讲授给予系统讲解、分析,指出解决的办法。并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形象生动。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 名言 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成长环境,承受着各种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 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全文如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 方法 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 反思 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相关 文章 :

1. 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2. 1500字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5.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7. 浅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1500字好心疼自己做的吗

家庭对我的影响1500论文

家庭对我的影响1500论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家,家庭对于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家庭对我的影响1500论文的相关内容。

篇1

从我呱呱落地那一刻到现在,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在这10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有无数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思考题难住了,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遍,可还是没有听懂,因怕妈妈说我笨,便撒谎说听懂了。于是,妈妈又给我出了一道类似的题让我做,我因弄不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半天也没做出来。妈妈见状,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顿,我很委曲,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妈妈严厉地说:“做学问要诚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不懂装懂。”听了妈妈的话,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才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呀,如果刚才让妈妈多给我讲几遍,问题也许就解决了。”

于是,我如实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妈妈再给我讲几遍。妈妈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她边讲边用线段图把题里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这样便于我更好地理解。一遍又一遍,我终于明白了。而妈妈呢,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此以后,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总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实在想不出来,就虚心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个习惯,使我受益匪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他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从不食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从不许诺。“言必行,行必果”是他的座右铭。他经常教育我,做人要诚实。有一次,我在家里玩,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爸爸特别珍爱的杯子。当时我吓坏了,心想:这下完了,爸爸肯定饶不了我。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赶紧收拾残局,到时就说不知道。说干就干,我手脚麻利地收拾好,然后坐到书桌前装模作样地看起书来。平时我最喜欢的故事,这会却怎么也看不下去,心里老想着杯子的事。我想到爸爸的诚实守信,想起爸爸平时对我的教育,我对自己刚才的愚蠢想法感到羞愧,我决定大胆向爸爸承认错误。爸爸回家后,我如实向爸爸说明了情况;没想到,爸爸不但没批评我,反而还表扬了我呢。

我们这个和睦的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他们快乐的源泉。爸爸妈妈勤奋工作,为我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我在这温馨的家庭里快乐成长。我坚信,我会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让爸爸妈妈因我而骄傲,因我而自豪!

篇2

我觉得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快乐的家庭氛围往往就会有活泼开朗的儿女;同样怨声载道的夫妻也会让孩子自卑或者内向。

还有好多,例如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接人待物等等。

也许我要求太高,也许是我想的太多。可是我想有人告诉我,我考虑的应不应该。

从工作以来,相亲无数次,曾有同事调侃,说我们两个和在一起可以出本书了。叫《那些相亲的日子》。也许是缘分没有到吧,大家都是这么安慰我的。当真的是时不我待时,也不再想耽误下一代的时候,下定决心找对象。可是我知道,我心里的原则没有丢。

我不喜欢吸烟的人,我的气管及呼吸系统非常不好,无论上火或者感冒首先都是气管及呼吸道出毛病,所以我不喜欢吸烟的人。

我不喜欢小气的男人,小气的男人成不了大器。虽然没有打算这辈子大富大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小气的男生我会看不到希望,我想这也会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之一,因为给你妈啥了,没有给他家啥了的吵吵,不如不找。

我不喜欢没有爱心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会知冷知暖的疼你。

我不喜欢没有公德心的人,虽然现在世风日下,但是我想能做到力所能及的,让环境美好的.事情。大家总好说素质不素质的,在自己娱乐或者在公共场合的时候要有基本的礼貌,公德,不让别人不舒服,是基础。

我不喜欢家庭和我的家庭相去甚远的人。也许准确说不是不喜欢,应该是不敢,我可以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但是不能做夫妻。我一直相信门当户对。所以我拒绝了富二代,拒绝了高官家的公子,拒绝了开着个破车、长的颇帅的公务员,而且我不会觉得可惜,我不想让自己在家里有不平等的感觉,我不是一个能忍的人。也不想父母来家里拘谨不快乐。

篇3

小时候,父母耐心地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教我穿衣拿筷……长大一些后,父母又教会我如何拿笔写字,读书看报……父母不仅在生活上教我们做许多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性格,人品以及道德观念。

从我记事开始,就记得我每次吃零食都会剩下一些,吃面包馒头有时也会余下一小块,而妈妈就像一个垃圾箱,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把我吃剩的东西塞进肚里,我却对这中行为感到厌恶,因为我觉得只有贫民窟里的难民才会去做这种事。终于有一天,我看不下去了,生气地问妈妈:“干吗老吃我吃剩的?面包馒头桌子上不都有整个的吗?”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心想,这样对妈妈说话肯定要挨骂了。

课让我没想到的是,妈妈不但没发火,还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宝贝,我们小时候可不像你现在这样想吃什么有什么,那时候米和油都是按量供应的,别说面包和零食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本,想想那个时候,就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了,要懂得节约……”我听了不屑地撇撇嘴嘟囔道:“您那都是啥时候的事了,都快回到公元前了!”妈妈听了也没说什么,摇摇头走了,我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妈妈把一张从网上打印出来的照片给我看,我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照片上是一群非洲难民窟里的孩子们,他们手里拿着盘子,盘子里的菜汤都被他们舔的干干净净,他们都很瘦,小小的脸上似乎只剩下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睛里闪着对食物的渴望,那眼神像利剑一样刺痛了我年幼的心,我当时就发誓不再浪费,那目光会让浪费的我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从此学会了节约。

父母不单在道德观念上影响着我,也教会了我许多有用的学习方法。就拿背诵古诗来说吧。有一次,我在背一首很长的古诗,费尽心思却怎么也背不下来,而老师明天就要抽查,我心急如焚。而我越着急就越背不下来,眼看都过去一个小时了,可我还没有一点进展。这时爸爸进来了,问明了怎么回事后说:“不急不急,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爸爸说:“你看,我就知道是这么回事,你要先理解了它再背,不要怕浪费时间,理解后再背比你这样死记硬背要快很多,不信,你试试!”爸爸一语点中我的心思——我就是怕浪费时间,不肯去理解它的意思,熟不知我死记硬背中浪费的时间远比理解再背要多的多。于是我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果然,不出十分钟就背完了。这件事爸爸不仅教会我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还教会我一个道的理——“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我成长历程中,爸爸妈妈像阳光和雨露一样照耀滋养着我,让我渐渐地枝繁叶茂,让我茁壮成长,他们又像是一只啄木鸟及时去除我的坏毛病,他们教我快乐,宽容,博爱……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三岁看老”,一个人的品性绝大部分由小时候就决定下来了。家庭教育无疑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我的父母不能给我创造什么富二代官二代的条件,但是我会一辈子感激他们教会了我很多这生受用的品

小时候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吃饭时候,爸妈总是关照自己,不管吃饱了还是没吃饱,不准离开饭桌。不准到处乱跑,不要用手吃饭。饭桌礼仪是现在很多小孩子缺少的。那时候父母好像从来不会端着碗跟在自己身后“囡囡啊,不要跑,乖乖来吃饭!”这种样子,而现在好多爷爷奶奶总会跟在自己家宝贝孙子孙女身后,弓着身子追着喂饭。还记得有一次早晨吃早饭,那时也还小什么都不懂。看着大人喝粥时候下饭的萝卜干,人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于是我看着就眼馋,就也要吃,妈妈给我一小块我还不满意非要吃一整个。那可是比我拳头还大的一个酱萝卜啊,那得多咸啊。爸爸在桌边都“威胁”过我肯定吃不掉的,就不要拿那么多。小时候肯定小脾气倔啊,我偏不!偏要拿一整个来吃,结果咬了一口就咸的不行,就想扔着不吃了,严父这时候就来了,非要我吃下去,毕竟是自己要拿一整个就要拿多少吃多少。吃吃剩剩不应该!那时候才三四岁啊,老大一个萝卜啃下去,喝了整整三大杯的水,吃完了父亲竟是赞许的表情。自从那次以后,不管吃什么,都永远会记得,“适度”两个字。不想再给自己苦头吃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父母对孩子适当合理的教育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从最懵懂的时候就开始效仿父母,因为可能是年龄小,父母是他们最最亲近的人,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眼中无形中就变得是他们认为最最伟大的人,小时候我就觉得我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有父母在,没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我那时候就去学习着父母的所有动作,后来妈妈和我讲到小时候的趣事的时候,妈妈说我那时候刚刚学会走路,看到妈妈他们那样笔直的走着下楼梯,心里那叫个倾慕啊,于是也学着他们走路的姿势,结果,没走稳,从楼梯摔了下来,不过所幸的是没有大碍。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效仿,但是也可是以说明了父母对小孩子的影响。我的爸爸妈妈是宽容仁慈的人,他们觉

得做人就应当如此,待人真诚,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诚实,如果我犯了一点点不符合做人的原则的事,他们就会严厉的惩罚我,并且要教育个好半天。但是对于那种小错误,他们总会宽容我,对我讲一些道理,让我认识自己的错误之处,然后就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当然,这是我做了错事,小时候,考试得了满分,爸妈就会夸奖一下,然后鼓励我继续努力,这是我最最高兴的事,让我亲爱的父母为我感到自豪,这样,让我有了接下去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从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里,让我对生活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未来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努力,也许惊喜总在不远的地

当然,我看到一些家庭教育比较失败的例子,外婆家旁边有个小孩子,小时候做一些偷窃的事情,那时候小,没有犯很严重的错误,但是,他们家里的人知道后,并没有好好的对小孩子进行教育,而是依旧宠溺着孩子,不舍得说他,小孩子时间久了,觉得每次偷窃都没事,因为有爸妈罩着,而且没有到达法定年龄,不会被警察抓走。

后来,到了法定年龄,他依旧不改,在一次偷窃后被警察抓走了,后来听外婆说,那个孩子在警察局里哭着说后悔偷窃,说要好好工作,不再这样偷窃,可是都无济于事了,他被判了刑,具体多久我不记得了,只是外婆告诉我,他的家人伤心的哭,可是也没用,过分的宠溺最终只会造就就样的悲剧,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却要在不见天日的牢房里度过,成为他一生的污点。这是很令人可惜的事情,针对这件事,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反思,教育,不仅要从小教育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还要像家长们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过分宠溺这条路终究是行不通的。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国外的家庭教育方式一直是我所提倡想学习的,将来若是我自己组织了家庭,有了孩子,严与宽并济,家中的明主也是必须的,家长不可能护着自己孩子一辈子,总也要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他们出去锻炼的机会,国外的家长给自己孩子足够的自由,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不会像中国家长一样把过多的心思倾注在孩子的读书这方面上,而是采取宽松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与自己的孩子交流,

国外的亲子相处模式更多的像是朋友而不是父母与孩子。如今很多孩子步入青春期后,父母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

篇1

有一位蓬莱的听众朋友在给田园的来信中,谈到了他与他的父亲之间的一些矛盾。这位朋友在来信中谈到,他的父亲性格比较暴烈,对家人缺乏足够的爱心,缺少做父亲的责任意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现在,他们一家明显地分成了对立的两个阵营,即以他母亲为代表的包括所有孩子在内的一方和孤家寡人的他父亲那一方。家庭矛盾现在是愈演愈烈,好端端的一个家,现在闹得如同冰窖一般。这位朋友在信中非常痛苦地问道:作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做父亲的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正确的行为规范?田园认为,这位朋友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家庭幸福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间题。今天,田园就准备同朋友们谈谈家庭中父亲这个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一般来说,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丈夫、妻子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三角形态。这个三角包含着这样几层关系:横向的夫妻关系和纵向的父子母子关系。应该说,这些关系是无法更改替换的。比如,父亲是很难替代母亲这个角色的作用的;同样,母亲也是无法替代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的。就家庭成员各自的义务和权利来看,大家应该说是各有分工。事实表明,单亲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素质往往要弱于双亲家庭的孩子。而就父子关系来说,父亲对于子女一生的教育示范作用,一般来说也是母亲无法替代的。这实际上就是体现的父亲这个角色对未成年子女以教养和保护为目的的一种权利和义务。所以,一个称职的父亲,对于这一点应是有清醒认识的。有关专家曾经对一组犯罪的青少年和一组正常的青少年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犯罪组青少年的父亲当中,因文化低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履行父亲的权利和义务的比例,要大大超过正常组。有一句老话,说是“子不教,父之过”,实际上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过去,中国的传统讲究父道薄严,做父亲的在家庭中总是板着脸,对孩子不是训斥就是打骂,搞得孩子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从表面看,这类父亲是在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它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一种胆小怯弱的依附型人格。在人们普遍开始重视个人的人格尊严的今天,这种陈旧的传统教育方式,甚至还会引起父子间的纠纷甚至怨恨。

篇2

家庭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未来有多大的影响?请不要不以为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比一般,轻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那么一些父母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怎么不相信吗?其实,是有很多真人真事的,有些儿时的事情,甚至还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辈子。但是有些事情有些感伤,还是来和你们讲一下吧……

从小有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原本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性子,但是她的父母都有一点暴力倾向,对她时不时打骂,因为她父母都相信一句话,叫做“不打不成才”。是的,那个女孩被她父母逼得考上了研究生,就当已经二十五六岁,也是一个很美好的年纪要嫁人的时候。一直乖巧的女儿竟然没有选择父母给她找的人,而是去选择了一个杀人犯!!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知道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女孩父母幼时对她施与暴力,让她的心理都开始有些变化。别人都问她为什么一个堂堂研究生最后和一个杀人犯走在了一起。女孩说,因为他不会打我。多么令人震惊的回答,就是因为那个杀人犯没有打过女孩,也是因为幼时受过的暴力行为,让女孩就这样草草的选择了一个杀人犯结婚了。

这个事情让不少人甚至斗震惊不理解,那对父母一直很后悔打他们的女儿,可是事情一切都完了,儿时不好好培养他们原本应该很辉煌很成功的女儿,如今一切都已经成定居,再后悔难过也是无用了。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就可见家庭的教育到底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呢?这就可见一斑了。大家请不要忽视对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有时候这个时候的教育可能是会引导她一生的,望重视起来。

心理论文原生家庭

借着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势头,“原生家庭”这一心理学专业名词迅速进入 社会 大众的视野,并引起家长朋友们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学习。然而,由于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有些布道者的科普宣传会将 社会 大众引入误途——着实辜负了父母们的一片苦心。另一方面, 原生家庭对后代的影响机制的确比较抽象、复杂,在研究的基础上,心理学家们在过去100多年里提出了各种学说、理论——虽然至今仍未能清楚说明其中的作用路径 ,但足以为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提供诸多参考。因此,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通过回顾自身在原生家庭上发生的三次认识转变,笔者意图为家长朋友们还原一个真相,同时抛砖引玉,惠及大众。

基本认识:父母的婚姻幸福与否会影响子女身心的 健康 发展;和谐美满的家庭有利于子女的 健康 成长;在成长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的儿童将会遇到很多问题……诚然,这些理念已经为 社会 大众所知晓——几乎不必接受任何心理学的知识和训练,然而理念本身过于简单、笼统和空洞,这些特性就使其在实践中存在操作性不强的致命缺点——既然确实不知如何下手,那便与没有了解这些理念无异。

第一次转变发生在笔者接触心理咨询后不久,尤其是了解到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开创性地发现: 很多神经症患者的病因都与早年经历的创伤紧密相关,如遭遇性侵、被父母抛弃、受虐待等等 。这些痛苦的回忆大多被当事人压抑至潜意识深处从而表现为各种症状,而通过相应的技术将这些被压抑的内容意识化便可以达到助人的目的。笔者认为,立足于经验科学,经典精神分析第一次明确了原生家庭产生影响的时间阶段——0至6岁,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此外,该理论还认为: 子女的身心 健康 发展与异性父母的关系有关——即我们所熟知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 在某种程度上,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涉及的家庭教育思想能够引起大众对于科学 育儿 的重视,甚至可以帮助父母加快子女的 社会 化进程。然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该理论毕竟有些复杂、晦涩,这些局限使其同样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学习的深入,笔者开始接触客体关系理论,随即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客体关系学者认为: 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关键在于婴幼儿期——0至3岁,且母婴关系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甚至起到决定作用——影响个体成年后的所有人际关系。 那么,什么是比较理想的母婴关系呢?母亲能够给予婴儿及时的回应和关注,这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还有情绪安抚和陪伴看护等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这些教育理念在西方欧美国家早已得到普及,而且得到了有效实践——极大提升了其国民的身心 健康 素养。笔者认为,相较于前者,客体关系理论的家庭教育思想通俗易懂,而且易于实践——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因而家长朋友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学习,同时大胆实践。

第三次转变发生在近期。在学习中,笔者聆听了著名咨询师曾奇峰分享的有关自己与女儿相处的故事:步入初中后,女儿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同时人际关系也开始变糟……通过觉察和反思,曾老师才发现,原来女儿是认同了自己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愤怒和攻击——平日生活里,曾老师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因此, 个体身心的 健康 发展不仅仅受到父母意识层面所作所为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潜意识层面的作用。 为原生家庭影响之精巧而深感震撼的同时,笔者刚开始也感到些许压力:意识上的改变尚且难以实现,那潜意识层面的发觉不是难上加难?更何况,现实是大部分家长朋友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训练……然而,只要我们父母在平日里能够增加对于自己和子女的觉察,依然是可以应对的——必要时也可向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探讨。

那么,原生家庭到底如何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其实,就像文章开头谈到的那样:心理学家们仍未能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答案。但是,已有的 探索 和发现足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从而成为合格的养育者。

“怎么能跟爸爸妈妈做朋友呢?爸爸是工作太忙。妈妈呢,每次还没跟他说几句话就因为种种矛盾就吵了起来,怎么可能成为朋友呢!”我们在课上还进行了选择,其中有一条是这样问的:心里如果有秘密,最想跟谁说。里面有好几个,有老师,家长,好朋友等等!我们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好朋友。为什么有了事情不跟最亲的父母去说呢?这就不难发现有些家长根本就不理解我们,我们如果给他们说了,他们又不跟我们的观念一样。同学们都这么认为只要父母能理解我们就是最好的了。比方说我的妈妈,我在吃饭的时候给她说我们学校发生的事情,她不是不说话就说行了行了,烦不烦赶紧吃饭吧!可来到学校我们就可以给好朋友们开开心心的聊!不是说家长不爱我们,只是在理解我们那就更好了。这节心理健康课可讲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真好!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 (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 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 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 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 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 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 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 (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你好,你的这份会完成的。

心理论文1500字围绕家庭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 文化 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摘 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本文试图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健康人格

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 教育 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 方法 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健康人格观

确定健康人格的个性模式,是心理学家曾为之不懈努力的工作。心理学家曾对心理健康的榜样人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模式。其中主要有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模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以及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

尽管这六种有关健康人格的观点对充分发挥潜力的健康人格的描绘虽不完全一样,但总的说来,它们对健康人格的模式是相近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1.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

2.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且一般说来,他们是容忍并认可它们的。他们并不着意伪装自己。尽管他们能够扮演社会的角色,以适应别人或情境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把这些角色同他们的真实自我混淆起来。

3. 心理健康的人坚定地立足于现在。心理健康的人并不生活在过去之中。他们能较快地摆脱失败和冲突的阴影,坚定地面向未来和立足于现实。不少理论家强调朝向未来的目的对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怂恿我们用未来代替现在。

4. 心理健康的人强调增加紧张而不是降低紧张的重要性。增加紧张是通过接触日益增多的感觉和形象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渴望安静和稳定,而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 经验 。

5. 心理健康的人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把自己奉献给工作,并乐于承担义务,关心他人。他们的情绪生活成熟健全,能耐受挫折和失败,经常保持愉快的体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幸福。

6. 心理健康的人有独处和自主的需要。他们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与满足,他们依赖的是自己。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看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过分考虑他人的意愿,因此对待严重的打击、挫折显示出相对的镇静态度。

7. 心理健康者的人际关系积极稳妥,他们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一)积极情绪与健康人格

积极情绪可以对人格进行渗透,通过诸如大学生健康的归因方式、正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通过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一些特定途径与方式形成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减少和消除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处在健康、幸福和快乐的主观感受之中[3]。在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可见,具有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在遇到负性的生活事件时能够在主观上正确地认识、客观地评价,在行为上能积极应对。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特征会形成周围同学和老师对其积极的评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客观上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时,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行为特征久而久之就会逐步稳定下来构成大学生积极而健康的人格。

(二)积极自我认知与健康人格

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的限制,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和易走极端。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夸大自己的缺点、怀疑自己的能力,则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便容易使大学生眼高手低、目中无人、产生骄傲自大情绪。骄傲、自卑都是不良的自我认知,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危害极大,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构建健康人格。

(三)积极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动地适应与改造现实环境的积极行为方式是人格健全的标准之一。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在困难面前,会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采取积极行为方式去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4]。尤其是锻炼大学生在有矛盾冲突或者有问题需要解决时的适应能力、独断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形成健康人格,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

(四)积极的社会支持与健康人格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表明,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包括调节不良情绪、分担责任、提供建议、传授技巧和提供物质帮助等[5]。对大学生个体而言,朋友不仅能够支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提供爱、关怀以及披露内心世界和宣泄的机会,而且能够使青年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为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有意识的体验并从现存生活中挖掘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是构筑大学生健康人格系统的重要环节。如在大学生教学中应包含如何体验社会支持、如何支持他人、如何获取他人支持等内容的训练科目,通过训练让大学生学会构筑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增强自信,进而更好地塑造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2]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6-10.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21-327.

[4]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6-217.

[5]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120-126.

浅析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学

【摘要】当今社会,考试是竞争和淘汰的主要手段,“考试人生”的说法并不夸张,导致考试作弊的学生自身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对作弊认识模糊和虚荣心的膨胀,加强大学生思想和诚信教育,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防范考试作弊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考试;作弊;心理

大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历史文化原因,还有社会、家庭、学校更有学生自身心理影响因素。

1 虚荣心的膨胀

有一类学生在为“荣誉而战”,他们有的对成绩很在乎,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为了能得到奖学金、评上荣誉称号,有的为了巩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希望以此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受到同学的尊敬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满足虚荣的心理。

相当部分学生把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手段,对考试作弊成功存在侥幸心理。在对考试作弊成功与否及因作弊受处分等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道德观念失衡,因而在行为选择上也往往出现偏差。

2 群体效尤现象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及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蔓延趋势,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作弊群体化的倾向,导致一些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这一切都淡化了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容易诱使作弊行为的发生。某些学生成绩一般,但为了考试分数更高,能获得奖学金,凭侥幸心理作弊;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看见平时不学习的学生靠作弊取得的成绩比自己还高,甚至拿奖学金,心理不平衡,也冒险一试。

要做到较彻底地根除考试作弊现象,寻找到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除了从加强诚信教育、建设诚信体系、推进依法治考进程、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外,还要有效的调整好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1 克服认知失衡,端正价值取向

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学生不诚实的一面,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原则。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应结合实际,给予积极的引导,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诚实行为,教育他们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的心理毛病,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好成绩,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可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学校不仅要加强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还要加强大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以及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学风教育使学生端正 学习态度 ,必要时进行 学习方法 和技能指导,如开设学习方法课程等。

任何一名考生都应自觉地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来审视、约束自我,自觉遵守有关行为准则和管理规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对待考试,对待分数,明确考试分数不仅对自己、对教师和学校都有重要的督促和评价作用。虚假的分数会危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妨碍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危害最大的还是学生自己。所以作为学校和辅导员都有义务在考试前做好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解决少数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关键要靠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通过健全教育法制和考试法规,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使那些想作弊的大学生受到震慑,不敢越雷池半步。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道德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全体公众包括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重建社会诚信体系,使他们不想做、不愿做背叛诚信的事。

2 充分发挥家长的亲和力,形成教育合力

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家庭各因素的变化,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老师应及时加强对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能实事求是的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地为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使学生从家庭的压力中得到解放。做好 家庭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为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良好合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于2004年5月联合组织“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报告 团”,在全国巡回宣讲。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沟通和配合。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目前社会上,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重点宣传家庭教育中要树立新的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子观等新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重要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行为方式。有了良好的习惯,如认真预习,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复习和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仔细思考等习惯,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大量精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鄙视考试作弊,对考试充满信心,当然就不必再花心思作弊了。

4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降低同学间分数竞争的压力

在学习负担过重又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情况下,学生为避免考试失败、作弊的动机较强烈,容易出现作弊行为。因此,控制学生作弊,要设法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公布考试分数,根据考试分数排名次、分优劣、定等级会加大同学间的分数竞争压力,引发更多的作弊行为。所以,要通过降低同学间的分数竞争压力来控制大学生的作弊。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让分数成为学生个人的私事,只让学生本人知晓自己的分数,改变根据考试分数排名次的做法,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考试分数而非与同学分数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步。

5 正确对待考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缺乏必要学习技能、不勤奋刻苦、混时度日、过高考试焦虑的大学生更可能作弊,这些学生考试成绩往往较差,并且认为作弊的实惠更大,因此要善于及早发现这种学生,通过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咨询、学习指导,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刻苦地学习,减少对考试的焦虑等 措施 解决他们的问题。早期发现有作弊危险的学生和对他们干预对减少作弊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家庭对我的影响1500论文

家庭对我的影响1500论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家,家庭对于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家庭对我的影响1500论文的相关内容。

篇1

从我呱呱落地那一刻到现在,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在这10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有无数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思考题难住了,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遍,可还是没有听懂,因怕妈妈说我笨,便撒谎说听懂了。于是,妈妈又给我出了一道类似的题让我做,我因弄不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半天也没做出来。妈妈见状,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顿,我很委曲,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妈妈严厉地说:“做学问要诚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不懂装懂。”听了妈妈的话,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才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呀,如果刚才让妈妈多给我讲几遍,问题也许就解决了。”

于是,我如实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妈妈再给我讲几遍。妈妈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她边讲边用线段图把题里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这样便于我更好地理解。一遍又一遍,我终于明白了。而妈妈呢,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此以后,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总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实在想不出来,就虚心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个习惯,使我受益匪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他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从不食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从不许诺。“言必行,行必果”是他的座右铭。他经常教育我,做人要诚实。有一次,我在家里玩,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爸爸特别珍爱的杯子。当时我吓坏了,心想:这下完了,爸爸肯定饶不了我。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赶紧收拾残局,到时就说不知道。说干就干,我手脚麻利地收拾好,然后坐到书桌前装模作样地看起书来。平时我最喜欢的故事,这会却怎么也看不下去,心里老想着杯子的事。我想到爸爸的诚实守信,想起爸爸平时对我的教育,我对自己刚才的愚蠢想法感到羞愧,我决定大胆向爸爸承认错误。爸爸回家后,我如实向爸爸说明了情况;没想到,爸爸不但没批评我,反而还表扬了我呢。

我们这个和睦的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他们快乐的源泉。爸爸妈妈勤奋工作,为我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我在这温馨的家庭里快乐成长。我坚信,我会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让爸爸妈妈因我而骄傲,因我而自豪!

篇2

我觉得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快乐的家庭氛围往往就会有活泼开朗的儿女;同样怨声载道的夫妻也会让孩子自卑或者内向。

还有好多,例如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接人待物等等。

也许我要求太高,也许是我想的太多。可是我想有人告诉我,我考虑的应不应该。

从工作以来,相亲无数次,曾有同事调侃,说我们两个和在一起可以出本书了。叫《那些相亲的日子》。也许是缘分没有到吧,大家都是这么安慰我的。当真的是时不我待时,也不再想耽误下一代的时候,下定决心找对象。可是我知道,我心里的原则没有丢。

我不喜欢吸烟的人,我的气管及呼吸系统非常不好,无论上火或者感冒首先都是气管及呼吸道出毛病,所以我不喜欢吸烟的人。

我不喜欢小气的男人,小气的男人成不了大器。虽然没有打算这辈子大富大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小气的男生我会看不到希望,我想这也会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之一,因为给你妈啥了,没有给他家啥了的吵吵,不如不找。

我不喜欢没有爱心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会知冷知暖的疼你。

我不喜欢没有公德心的人,虽然现在世风日下,但是我想能做到力所能及的,让环境美好的.事情。大家总好说素质不素质的,在自己娱乐或者在公共场合的时候要有基本的礼貌,公德,不让别人不舒服,是基础。

我不喜欢家庭和我的家庭相去甚远的人。也许准确说不是不喜欢,应该是不敢,我可以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但是不能做夫妻。我一直相信门当户对。所以我拒绝了富二代,拒绝了高官家的公子,拒绝了开着个破车、长的颇帅的公务员,而且我不会觉得可惜,我不想让自己在家里有不平等的感觉,我不是一个能忍的人。也不想父母来家里拘谨不快乐。

篇3

小时候,父母耐心地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教我穿衣拿筷……长大一些后,父母又教会我如何拿笔写字,读书看报……父母不仅在生活上教我们做许多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性格,人品以及道德观念。

从我记事开始,就记得我每次吃零食都会剩下一些,吃面包馒头有时也会余下一小块,而妈妈就像一个垃圾箱,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把我吃剩的东西塞进肚里,我却对这中行为感到厌恶,因为我觉得只有贫民窟里的难民才会去做这种事。终于有一天,我看不下去了,生气地问妈妈:“干吗老吃我吃剩的?面包馒头桌子上不都有整个的吗?”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心想,这样对妈妈说话肯定要挨骂了。

课让我没想到的是,妈妈不但没发火,还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宝贝,我们小时候可不像你现在这样想吃什么有什么,那时候米和油都是按量供应的,别说面包和零食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本,想想那个时候,就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了,要懂得节约……”我听了不屑地撇撇嘴嘟囔道:“您那都是啥时候的事了,都快回到公元前了!”妈妈听了也没说什么,摇摇头走了,我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妈妈把一张从网上打印出来的照片给我看,我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照片上是一群非洲难民窟里的孩子们,他们手里拿着盘子,盘子里的菜汤都被他们舔的干干净净,他们都很瘦,小小的脸上似乎只剩下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睛里闪着对食物的渴望,那眼神像利剑一样刺痛了我年幼的心,我当时就发誓不再浪费,那目光会让浪费的我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从此学会了节约。

父母不单在道德观念上影响着我,也教会了我许多有用的学习方法。就拿背诵古诗来说吧。有一次,我在背一首很长的古诗,费尽心思却怎么也背不下来,而老师明天就要抽查,我心急如焚。而我越着急就越背不下来,眼看都过去一个小时了,可我还没有一点进展。这时爸爸进来了,问明了怎么回事后说:“不急不急,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爸爸说:“你看,我就知道是这么回事,你要先理解了它再背,不要怕浪费时间,理解后再背比你这样死记硬背要快很多,不信,你试试!”爸爸一语点中我的心思——我就是怕浪费时间,不肯去理解它的意思,熟不知我死记硬背中浪费的时间远比理解再背要多的多。于是我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果然,不出十分钟就背完了。这件事爸爸不仅教会我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还教会我一个道的理——“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我成长历程中,爸爸妈妈像阳光和雨露一样照耀滋养着我,让我渐渐地枝繁叶茂,让我茁壮成长,他们又像是一只啄木鸟及时去除我的坏毛病,他们教我快乐,宽容,博爱……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三岁看老”,一个人的品性绝大部分由小时候就决定下来了。家庭教育无疑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我的父母不能给我创造什么富二代官二代的条件,但是我会一辈子感激他们教会了我很多这生受用的品

小时候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吃饭时候,爸妈总是关照自己,不管吃饱了还是没吃饱,不准离开饭桌。不准到处乱跑,不要用手吃饭。饭桌礼仪是现在很多小孩子缺少的。那时候父母好像从来不会端着碗跟在自己身后“囡囡啊,不要跑,乖乖来吃饭!”这种样子,而现在好多爷爷奶奶总会跟在自己家宝贝孙子孙女身后,弓着身子追着喂饭。还记得有一次早晨吃早饭,那时也还小什么都不懂。看着大人喝粥时候下饭的萝卜干,人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于是我看着就眼馋,就也要吃,妈妈给我一小块我还不满意非要吃一整个。那可是比我拳头还大的一个酱萝卜啊,那得多咸啊。爸爸在桌边都“威胁”过我肯定吃不掉的,就不要拿那么多。小时候肯定小脾气倔啊,我偏不!偏要拿一整个来吃,结果咬了一口就咸的不行,就想扔着不吃了,严父这时候就来了,非要我吃下去,毕竟是自己要拿一整个就要拿多少吃多少。吃吃剩剩不应该!那时候才三四岁啊,老大一个萝卜啃下去,喝了整整三大杯的水,吃完了父亲竟是赞许的表情。自从那次以后,不管吃什么,都永远会记得,“适度”两个字。不想再给自己苦头吃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父母对孩子适当合理的教育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从最懵懂的时候就开始效仿父母,因为可能是年龄小,父母是他们最最亲近的人,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眼中无形中就变得是他们认为最最伟大的人,小时候我就觉得我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有父母在,没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我那时候就去学习着父母的所有动作,后来妈妈和我讲到小时候的趣事的时候,妈妈说我那时候刚刚学会走路,看到妈妈他们那样笔直的走着下楼梯,心里那叫个倾慕啊,于是也学着他们走路的姿势,结果,没走稳,从楼梯摔了下来,不过所幸的是没有大碍。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效仿,但是也可是以说明了父母对小孩子的影响。我的爸爸妈妈是宽容仁慈的人,他们觉

得做人就应当如此,待人真诚,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诚实,如果我犯了一点点不符合做人的原则的事,他们就会严厉的惩罚我,并且要教育个好半天。但是对于那种小错误,他们总会宽容我,对我讲一些道理,让我认识自己的错误之处,然后就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当然,这是我做了错事,小时候,考试得了满分,爸妈就会夸奖一下,然后鼓励我继续努力,这是我最最高兴的事,让我亲爱的父母为我感到自豪,这样,让我有了接下去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从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里,让我对生活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未来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努力,也许惊喜总在不远的地

当然,我看到一些家庭教育比较失败的例子,外婆家旁边有个小孩子,小时候做一些偷窃的事情,那时候小,没有犯很严重的错误,但是,他们家里的人知道后,并没有好好的对小孩子进行教育,而是依旧宠溺着孩子,不舍得说他,小孩子时间久了,觉得每次偷窃都没事,因为有爸妈罩着,而且没有到达法定年龄,不会被警察抓走。

后来,到了法定年龄,他依旧不改,在一次偷窃后被警察抓走了,后来听外婆说,那个孩子在警察局里哭着说后悔偷窃,说要好好工作,不再这样偷窃,可是都无济于事了,他被判了刑,具体多久我不记得了,只是外婆告诉我,他的家人伤心的哭,可是也没用,过分的宠溺最终只会造就就样的悲剧,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却要在不见天日的牢房里度过,成为他一生的污点。这是很令人可惜的事情,针对这件事,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反思,教育,不仅要从小教育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还要像家长们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过分宠溺这条路终究是行不通的。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国外的家庭教育方式一直是我所提倡想学习的,将来若是我自己组织了家庭,有了孩子,严与宽并济,家中的明主也是必须的,家长不可能护着自己孩子一辈子,总也要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他们出去锻炼的机会,国外的家长给自己孩子足够的自由,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不会像中国家长一样把过多的心思倾注在孩子的读书这方面上,而是采取宽松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与自己的孩子交流,

国外的亲子相处模式更多的像是朋友而不是父母与孩子。如今很多孩子步入青春期后,父母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

篇1

有一位蓬莱的听众朋友在给田园的来信中,谈到了他与他的父亲之间的一些矛盾。这位朋友在来信中谈到,他的父亲性格比较暴烈,对家人缺乏足够的爱心,缺少做父亲的责任意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现在,他们一家明显地分成了对立的两个阵营,即以他母亲为代表的包括所有孩子在内的一方和孤家寡人的他父亲那一方。家庭矛盾现在是愈演愈烈,好端端的一个家,现在闹得如同冰窖一般。这位朋友在信中非常痛苦地问道:作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做父亲的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正确的行为规范?田园认为,这位朋友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家庭幸福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间题。今天,田园就准备同朋友们谈谈家庭中父亲这个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一般来说,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丈夫、妻子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三角形态。这个三角包含着这样几层关系:横向的夫妻关系和纵向的父子母子关系。应该说,这些关系是无法更改替换的。比如,父亲是很难替代母亲这个角色的作用的;同样,母亲也是无法替代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的。就家庭成员各自的义务和权利来看,大家应该说是各有分工。事实表明,单亲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素质往往要弱于双亲家庭的孩子。而就父子关系来说,父亲对于子女一生的教育示范作用,一般来说也是母亲无法替代的。这实际上就是体现的父亲这个角色对未成年子女以教养和保护为目的的一种权利和义务。所以,一个称职的父亲,对于这一点应是有清醒认识的。有关专家曾经对一组犯罪的青少年和一组正常的青少年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犯罪组青少年的父亲当中,因文化低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履行父亲的权利和义务的比例,要大大超过正常组。有一句老话,说是“子不教,父之过”,实际上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过去,中国的传统讲究父道薄严,做父亲的在家庭中总是板着脸,对孩子不是训斥就是打骂,搞得孩子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从表面看,这类父亲是在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它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一种胆小怯弱的依附型人格。在人们普遍开始重视个人的人格尊严的今天,这种陈旧的传统教育方式,甚至还会引起父子间的纠纷甚至怨恨。

篇2

家庭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未来有多大的影响?请不要不以为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比一般,轻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那么一些父母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怎么不相信吗?其实,是有很多真人真事的,有些儿时的事情,甚至还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辈子。但是有些事情有些感伤,还是来和你们讲一下吧……

从小有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原本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性子,但是她的父母都有一点暴力倾向,对她时不时打骂,因为她父母都相信一句话,叫做“不打不成才”。是的,那个女孩被她父母逼得考上了研究生,就当已经二十五六岁,也是一个很美好的年纪要嫁人的时候。一直乖巧的女儿竟然没有选择父母给她找的人,而是去选择了一个杀人犯!!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知道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女孩父母幼时对她施与暴力,让她的心理都开始有些变化。别人都问她为什么一个堂堂研究生最后和一个杀人犯走在了一起。女孩说,因为他不会打我。多么令人震惊的回答,就是因为那个杀人犯没有打过女孩,也是因为幼时受过的暴力行为,让女孩就这样草草的选择了一个杀人犯结婚了。

这个事情让不少人甚至斗震惊不理解,那对父母一直很后悔打他们的女儿,可是事情一切都完了,儿时不好好培养他们原本应该很辉煌很成功的女儿,如今一切都已经成定居,再后悔难过也是无用了。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就可见家庭的教育到底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呢?这就可见一斑了。大家请不要忽视对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有时候这个时候的教育可能是会引导她一生的,望重视起来。

现代学校的心理健康 教育 ,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家庭教育 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试谈心理健康的疏导 方法 》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积极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成长,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

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 人际交往 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能力。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 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己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彻的精神,努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可以通过 自我介绍 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己曾经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动情的讲述教师自己的经历和 故事 ,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老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 乒乓球 、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内容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某一部分结合来应用。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而在课程主体准备的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备学生、备自己、备课程。备学生:明确你的课程是同一个人对话的过程,将对方转化为你的合作者,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所处的背景和心理状况来确定授课目标,再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备自己:面临即将讲授的话题,明确自我的感受是迷惑的还是清楚的,真正的知道自己的主张和立场,面对别人的赞成或反对能否正确的接受。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现形式。在内容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成长和提升。

在方法设计上,可以采用:讲授、提问与讨论、录像与回放、案例学习、角色演练、心理学团队活动、影片赏析等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运用图片、符合学生自己的、与学生自己相关的、幽默笑话和滑稽、奇特夸张和荒诞等手段不断吸引注意力和加深印象。在使用 教学方法 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授课目标、授课主题、具体内容、学生的身心情况、学校和班级的授课条件以及时间控制、和教室地点等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灵活使用,共同发挥作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堂好的课程就像一场好的表演,教师需要精心的完成编(剧本)、导(组织)、演(展现)的工作。不断的从细节到框架,拆分到整合,刻板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情感的唤起是起始,情感的体验是过程,情感的升华是目的,只有将“情”贯穿始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总结 授课的规则就是:说者有情,学生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言之有物,讲的应是对方需要的,对方听进去什么才是重要的;过程有趣,改变讲的方式,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一项科学系统的操作,包括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如何让课程更加吸引学生,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传统的讲授性传授到更多的对学生的引导启迪,更加发挥学生的资源和他们的主动性,更多的参与教学,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程中以百分之百的责任心和充分的热情,认真准备,积极思考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才能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理论与实际并重,不断科学与成熟的发展道路。

2021原生家庭论文文献

《我的姐姐》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讲述了一个生长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在父母车祸去世后,面临着抚养在她上大学期间父母又生的弟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我的姐姐 观后感 范文 ,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1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 故事 。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 文化 。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2

抽空去看了《我的姐姐》,我不是影评,不会对电影的拍摄技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背后所揭示的社会伦理做分析。

毕竟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挣扎,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又不能决定自己的性别,还无法对抗时代的洪流。有人选择坦然接受现实,然后走下去,毕竟这个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题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坚定也有迟疑。

观影的人有人为姐姐哭、有人为弟弟哭、有人为姑妈哭。我不知道应该为谁要多些哭些,毕竟这是反应重男轻女的影片。如果此刻我为弟弟和姑妈哭显然有些不合适。女主人公在追求自我和人生梦想的途中遭遇幼弟,父母为了要儿子,让女儿装残疾。考上大学又修改女儿的高考志愿,让女儿从医生变成了护士,这样离家近,可以早点工作赚钱。命运对女儿不公,但无论怎样挣扎,最后还是没有脱离血缘关系。

谈谈我自己的感受,我是为姐姐不平,为弟弟、和姑姑流泪。弟弟尽管是父母偏爱的产物。但作为生命个体,他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男孩子,本可以正常的出生、正常的生活、不需要世俗的偏见、也不想从营养、 教育 、医疗资源等被额外偏斜。也没有想过要欺负姐姐、争抢姐姐的东西,更不想成为父母希望成为的人。可这一切并不由他控制。他生下来就带着优越感、带着霸道和自私。而姐姐们也要被道德绑架一生。这也是中国很多家庭兄弟姊妹关系始终不好的原因之一。

当弟弟的保护伞突然坍塌后,求生的本能驱使他要向姐姐示好,但骨子里还是傲娇和霸道。如果不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出生,姐弟两同样遇到父母双双离世。那姐弟两人相依为命,本就是天经地义。但曾经受过那么多委屈的姐姐,肯定要挣扎,要争取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为自己而活。我非常佩服姐姐的勇气,以及她身上的那股力量,生命本该如此。只是我们都被压抑住了。

为了求生,弟弟本能的改变自己,讨好姐姐,讨好收养的家庭。这个过程中,幼小的弟弟不知道姐姐为什么讨厌自己,也不理解死亡的意义。当他和姐姐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的时候,我哭了。我不是单纯的同情。怎么说,我也算是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吧。当初是妈妈执意要儿子。我身上有两个姐姐。大姐6岁的时候就开始就哄我和二姐。吃的苦是最多的。但大姐被认为从小愚钝,是不被父母喜欢的。二姐从小体弱多病,也是不被父母喜欢。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欺负过大姐和二姐还有收养的三妹。争抢过她们的零食、剥夺过她们该有的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姐弟有过隔阂、误解。知道大姐对父母的埋怨。也知道大姐为了我失去了很多。但毕竟还是血缘关系。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挣扎着走了过来。对家人我能力所能及的做些事,心怀感恩。对父母也给予足够的理解。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对错。如果换成是你,也未必就能做的更好。但我真心反对重男轻女,让生命活出该有的样子。

好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都有疗愈作用。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生命这个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题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坚定也有迟疑。努力去走吧。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3

和我的妹妹看了我的姐姐,妆都哭花了。有时候在想如果不当姐姐,我的人生会不会更轻松一些,不用背负太多的责任会不会活得更洒脱一些。电影里反复在说:“因为你是姐姐啊。“因为你是姐姐所以需要以身作则,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要树立榜样,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该承担姐姐的责任。我没有觉得这个理论有什么问题,和安然姑妈一样因为从小就是这么认为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和妈妈喝了些酒,我开始认真的跟妈妈说了一些真心话,其实这些话永远放在心里可能也会过去。但是我希望我能在人生这个旅程中更通透些,在父母都还健在的时候敞开心扉,解开心里的结不留下遗憾。我说爸爸妈妈你们从小到大都按你们的意愿来要求我,从来都没有问过我喜欢什么。我现在都记得我小时候我喜欢画画还喜欢捯饬家里各种各样的线团布匹,还因此被妈妈各种吼骂。我顺便借着这个机会告诉老公,我脾气暴躁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我的父母脾气都很暴躁,所以不能怪我,我老公的性格和安然男朋友一样,也只是笑笑。

我告诉妈妈我现在都记得小学时全校买校服就我一个女生是买的蓝色(男款)的,还要求我只能留短发,每个月必须去理发店剪头发是我当时最不情愿的一件事。我认真的告诉妈妈,我小时候不被允许做的事我现在都允许我女儿做。话说的太重可能伤到了妈妈的心,她也认真的告诉我:“我最后悔生下的'就是你。”当然我完全没有把这句话当真,妈妈是一个看似坚强又无比敏感的人,说完那席话的第二天我们就和好了。其实我真心是过了一个很自由快乐的童年,只是谁的原生家庭会如此完美不曾留下过一点遗憾呢,我妈妈说那几年她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来顾上我,在我童年岁月里的很多年妈妈都在忙着生下一个又一个。

而现在的我也越来越相信命运和缘分这个东西,我告诉罗先生我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仁怀可能就是为了在那个时间和他相遇,相信了这一点,我连和他吵架都没有兴趣了,命运安排好的,接受就是了。我是姐姐这一点我也相信是命运安排了的,缘分是个玄学,我更相信是缘分把我们这一家人聚在了一起

。妈妈虽然在我童年里感觉缺席了很多年,但是依然不影响她是一个好妈妈,不影响我对她的尊重和爱。可能到现在我也没有解开”为什么你们一定要生儿子“这个结,但是我现在更明白了独立个体的概念,父母是独立的个体,那是他们的选择,同时他们也为此承担了这个选择的后果和责任,他们活在他们的年代,有那个年代的认知体系。他们给予我生命之后,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自己的认知体系,不是互相都能在一个频道上沟通和交流的,但不影响我们依然是最亲的人。

如果我是安然,我最后也会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只看时间点做选择会太计较眼前,看人生这条线上,会明白人生很短,每个人都很忙,能一直陪伴左右的真的只有家人。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4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突然失去父母的安然,要面临是个人求发展还是抚养弟弟的困惑。这部电影还有一个译名叫《踢皮球》。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在突然失去父母后,他的抚养职责(这个皮球)该交给谁?这个小男孩最直系的几个亲属中,姑妈、舅舅和安然(姐姐),谁会接这个球?谁又能接这个球?谁又愿意接这个球?(这个电影也隐射出我们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救助问题)。

安然的姑妈也是另一个无私付出的“姐姐”,当年为了安然的爸爸放弃自我的学业,成全弟弟,因为弟弟是家里的男孩子。男孩子是传宗接代的。安然的姑妈勤奋又聪明,可是好像她的丈夫——安然的姑父却是个渣男,竟然偷看舅侄女洗澡。安然的小弟弟在最初被带到姑妈家里暂时寄居时,他的表姐表兄对这个刚失去父母的小表弟一点也不友善。小弟弟总是哭着喊着:“我要回家。”那么姑妈是接不住这个球的……

再看安然的舅舅。这个舅舅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也是另一个被宠坏的“弟弟”。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使这个男人即使人到中年,也还是一个“巨婴”。贪财、好色、好赌,既自私又无担当,特不靠谱。不靠谱的男人是注定会被觉醒的女人抛弃的,(她的舅妈跟她的舅舅离了婚)。舅舅只身一人,吃喝玩乐,自认为潇洒。这样的舅舅能接得住这个球吗?……

我们之后来看安然,女主安然也是一个在苦水里长大的孩子。自幼父母也是重男轻女,企图让安然假扮残疾来生二胎。她的父母甚至为了生儿子,以往想溺死这个女儿。他们在国家的二胎政策没有出台之前,以为只会有她一个孩子,所以房产证上只写了安然的名字。到之后生下了宝贝儿子,这对中年夫妇又开始迫不及待地要求安然将房屋产权转让给弟弟。据说是因为打安然十几个电话,(安然的爸爸打电话是想交涉房产转让事宜)。安然没有接而突发心梗造成的车祸。这又是何必呢?这个皮球一下子被踢到安然面前,安然能接,该接这个球吗?……

安然一向想经过自我的努力来改变自我的命运,她本来报考的是临床医学,却被父母以要照顾弟弟之名而改成护理专业,学历歧视让安然在 职场 备受她的本科学历上司欺压。安然发奋要报考北京的研究生,她很理性地替弟弟寻找领养家庭。而在寻找领养家庭的过程中,和弟弟朝夕相处,又触动了安然天生的母性。小弟弟的聪明、懂事和体贴似乎又让这个“姐姐”心甘情愿的为他牺牲……影片在雨中一个 足球 的特写中结束。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5

影片名称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张子枫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实还包括着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当年她与霞姐去俄罗斯红场打工,想挣几个钱时,接到母亲电话,说弟弟孩子即将出生,让她回国帮忙。她二话不说,回到国内。后来,二代姐姐就在她家里长大,是他这个姑妈帮衬着弟弟一家养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还半身不遂瘫在轮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顾。当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轻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样肩负起照顾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两代人价值观明显不同,因此发生了许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吊儿郎当,喜欢打 麻将 ,也没有成家,仿佛钻到钱眼里。譬如,从车祸“肇事者”那里来两万元;提出他来照顾年幼的弟弟,从而要从卖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实他是在生活的角落里一直默默关心外甥子女,也是这一对姐弟的亲人。有一场戏,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里吃饭,在宴席结束走出家门时,弟弟突然出现,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声喊妈妈,这让姐姐非常难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丢脸。舅舅是这场戏的始作俑者,他其实也害怕弟弟从此无家可归吧。

姐姐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是这部电影的看头,也是电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们看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个性,在男友家的厨房她不吃男友递过来的 蛋糕 导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医院看到医生下错了方子就大胆指出来,没有因为那个医生背景强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龄孕妇冒着生命危险还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车后的大声疾呼就是医生的良知。她温柔,特别是当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时,所有的观影人从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丝颤抖,伴随着影片的节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绝”照顾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弟弟,她忙着为弟弟找寄养家庭,为此多次与姑妈发生冲突。两代姐姐对弟弟的爱在这里交集并发生碰撞个差异,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说着“本是同根生......”的诗句;姐姐的内心从“不情愿”到“冰雪融化”有一个过程,这也反映出当代女性在现实面前的抉择。最后姐姐给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时,两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后,在寄养家庭那里,对方提出要姐姐签字姐弟永不相见时,姐姐终于义无反顾拉起弟弟的手,开启他们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个道理。影片通过姐弟之间的真实情感,还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伤痛的成长过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择中自我觉醒,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面临的困境等的现实话题抛给观众,发人深思。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范文2021相关 文章 :

★ 2021《八佰》电影观后感范文

★ 观看2021《秘密访客》电影个人观后感范文

★ 2021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0篇

★ 2021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心得10篇

★ 2021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五篇

★ 观看2021我和我的父辈电影观后感

★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2021最新5篇

★ 2021《我和我的父辈》优秀观后感5篇

★ 2021我和我的父辈个人观后感作文5篇

★ 我和我的父辈2021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1的命运运势

2021的命运运势,运势会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整体运势处于上升的状态,运势上显示这个人的状态良好,好好把握住能够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下面跟大家分享2021的命运运势。

2021是什么年是金命吗

2021年为农历辛丑年,天干为辛五行属金,所以此年出生的属牛人就是金牛之命,而并不民间所流传的五行属土。此命生人性格坚毅、为人正直,所以整体看来一生运势昌顺无比,其命运主线就是早年富贵,中年平稳,晚年享福,可谓是天生的享福命。

这一年几月出生的属牛宝宝命最好

2021年三月出生的属牛人属于原生家庭比较富足的命格,此命生人通常家中祖业都十分殷实,所以在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家人可谓就是其强大支柱,不仅会为之提供优渥的生活,而且在其长大成人之后更是会帮助其进行创业,从而使之事业运势昌顺亨通、财富运势旺盛兴隆,久而久之更是富豪之命。

七月出生的壁上土命也不错

七月出生的2021属牛人虽然原生家庭状况不如三月属牛人,但是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却是他人永远无法比拟的,因为此命生人不仅头脑十分灵活,而且他们在工作中更是十分有魄力和毅力,所以在其自身的不断努力之下就会逐渐收获属于自已的一番事业,从而使之财富运势随之提升。

2022年属牛的人命运如何

1、性格

性格内向,犹豫不决,并且疑神疑鬼。如可以把天性独有的耐心充分发挥,除了拥有财富,还可能成为当地社会的有力人士。金牛的主人性格好动,因此生活一惯比较忙碌。成天有忙得不辞劳苦的感觉。金牛的主人人缘通常都很好,很受大家的好评。

2、感情

因为桃花不旺,有婚太辛苦,单身的人难以找到了解自己的人,桃花运一般。和异性接触的`时候要尤其小心,男性不可交有夫之好,女性不可交有好之夫,以免成为第三者,已婚的男女,要小心处理感情的问题,彼此要尊重谦让,不然婚姻怕会出现红灯,更不可以出现第三者。

提升爱情运方法,蓝色,绿色有益,可佩带木制,长形饰品。男性黑色有益,可佩带波浪状饰品。

3、事业

官运不通,难以有机会晋升,打工仔是不是最好的运气在这一年,没有过多的机会,财富屏障,作业状态,也难有机会升级,始终慎重,谨防出现意外!

4、财运

制定的计划难实行,事业发展困难重重。应抓住老工业,防损财失利。金牛的主人欠缺存钱的性格,所赚的钱是难以积聚的,因此有钱在手里的时候,应当去购买一些不动产,作为保值的物品。提升财富的方法,在办公室或房间放一杯水、鱼缸还是非常好的。

人都是有惰性的,2022年初,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完成12本书的阅读量,平均一个月一本。但是计划与现实之间总有冲突,会突遇晚来风急,几次封控办公打乱了读书的计划。一、《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一句话: 真正的挑战在于找时间学习。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美食、音乐、聚会、甚至刷手机、工作……我们极容易就可以为自己找一个借口。我非常喜欢塔拉说的:高山令其渺小,山风让其缄默。当阅读打开自己的心灵,你会知道清晨阳光是多么耀眼……二、通过阅读《面纱》、《毛姆短篇小说集》一下子喜欢上毛姆的小说,他的文笔细腻犀利,讽刺意味浓厚。《月亮与六便士》会让我们深思:我们心中的“月亮”在哪里?我们心中还有曾经的那个“月亮”吗?三、《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的这本书特别“绕”,人物又极多,看的时候前面看,后面忘。怎么办呢?还是多读几遍,动笔梳理了人物关系。这本书让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真的是受益匪浅。就比如说,以前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人生会有那么多坎坷,看了书里杨百顺的经历以后我释怀了。我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能得到的帮助有限,而他本身的能力也有限,那么,他就难免要碰壁,要遭受些挫折,这也算是一个成长的方式吧。印象很深的是,杨百顺跟着老曾学杀猪时,背地里说过他师傅师娘的坏话。因为这,他丢了工作。他的父母没有人教他,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人心的险恶。不过从那以后他就长记性了,工作时少说话,多做事。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原生家庭。牛爱国对他的父母有怨言,可是他姐姐对他说了一番话,意思大致是,父母毕竟是父母,但是父母也只是父母而已。要感念父母的恩情,但是也不能老是沉浸在原生家庭的痛苦里。成年以后,有了自己的生活,要懂得让自己快乐。四、《晚熟的人》。莫言的这本小说和现实很贴近,有的小说甚至让人感觉就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他甚至写了手机与网络对人们的改变,确实算是紧跟现实了。这本小说里写了各式各样的人,里面有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值得一读。五、《钟鼓楼》。如果你想了解北京的历史,了解北京的方言,那刘心武的这本小说是个很好的选择。或许不必把它当作一本小说,不如就当作一本珍贵的资料吧。其实把《长恨歌》和《钟鼓楼》比较起来看也很有意思,都是以小见大,为了写一座城。前者主要写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文笔细腻哀婉,而后者写了几十个家庭,记录了不少民俗文化。《钟鼓楼》很珍贵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为了艺术上的价值牺牲现实意义。作者写了很多社会问题,引人深思。所以说,遇到一本好书,就像发现一处美妙的宝藏一样,是一件极其幸运且荣耀的事情。因为书中的“珍宝”是时间的沉淀,是古人今人智慧的凝结,是许多人一生都积累不到的精神财富。有时候,一本好书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有甚者,一本好书可能会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心理生命线论文1500字

这个不是很理解,生命线是手掌那个吗?还是其他比如的意思???如果你这边不会的,可以找东莞汇刊文化指导的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我的生命线为题,围绕生命线与其他种种的联系展开描写,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

正文:

不经意间,考试正慢慢成为一种习惯,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一想到分数,脑中第一个想到的竟是友情,巴金老人一直以来都是很感激朋友之间的那份友情,可他不知道,作为晚辈的我们面对友谊却是另一种想法,不过这很好理解,因为人的思想是会随着时代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不停地变换。

一切艰辛都只能靠自己去承担,而朋友,朋友只能制造些欢乐或悲伤的气氛罢了。

青春是我们的筹码,分数是我们的命根。分数,考卷,成绩单这三个重要的零件组合在一起便串成了我的生命线,缺一不可。因为他们永远也不能被人类完全地复制。

有时,中午一觉醒来,恍如隔世,有点“到乡翻似烂柯人”的之感,记不得时间,不分晨昏,缠绕的梦依旧混乱,眼看着空旷的屋子,怀念起刚才的那个梦境,闭上眼睛想继续做下去,只可惜梦就像人的胳膊大腿,断了就很难再接上,纵使接上,也不是原来那个样了。

打断美好梦境的是考卷,在这其间,该伤心的伤心过了,该兴奋的也兴奋过了,这两者唯一不同的就是兴奋这东西,过后就忘了,而伤心的东西就像一块膏药贴在心口上,总也拂不去——也不能拂去,那底下往往隐藏着没有愈合的'疤。

伤心是成长蜕壳时的痛,是幼稚向成熟交的税。

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庆幸自己还留有一些时间,思绪可以自由驰骋在平原上;可以无忧无虑地飘进思想谷;可以暂时停下走父母设计的轨迹;可以随心所欲的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听音乐。

在学习之外的闲暇时刻,这份快感,这份狭意让自己觉得好象身处在世外桃源般,忽然,视线又回到了写字台上,哦,还有作业没有完成,然而这时做作业却感觉轻松了很多,也挺快乐的,至少比那些成天埋头苦干在题海中的同学要强的多。

猛然发现,在我的生命线中原来不单单只有学习,还有快乐,大概这就是苦中作乐的表现吧。嘴上不禁哼起了一首蔡依林的歌,我的世界/变的奇妙而难以言喻/还以为/是从天而降的梦境。

总有属于你自己的图腾,总有属于你自己的可能。

学习可能是我们这一辈子人最沉重的负担,我生命线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不是吗?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 文化 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摘 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本文试图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健康人格

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 教育 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 方法 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健康人格观

确定健康人格的个性模式,是心理学家曾为之不懈努力的工作。心理学家曾对心理健康的榜样人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模式。其中主要有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模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以及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

尽管这六种有关健康人格的观点对充分发挥潜力的健康人格的描绘虽不完全一样,但总的说来,它们对健康人格的模式是相近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1.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

2.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且一般说来,他们是容忍并认可它们的。他们并不着意伪装自己。尽管他们能够扮演社会的角色,以适应别人或情境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把这些角色同他们的真实自我混淆起来。

3. 心理健康的人坚定地立足于现在。心理健康的人并不生活在过去之中。他们能较快地摆脱失败和冲突的阴影,坚定地面向未来和立足于现实。不少理论家强调朝向未来的目的对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怂恿我们用未来代替现在。

4. 心理健康的人强调增加紧张而不是降低紧张的重要性。增加紧张是通过接触日益增多的感觉和形象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渴望安静和稳定,而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 经验 。

5. 心理健康的人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把自己奉献给工作,并乐于承担义务,关心他人。他们的情绪生活成熟健全,能耐受挫折和失败,经常保持愉快的体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幸福。

6. 心理健康的人有独处和自主的需要。他们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与满足,他们依赖的是自己。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看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过分考虑他人的意愿,因此对待严重的打击、挫折显示出相对的镇静态度。

7. 心理健康者的人际关系积极稳妥,他们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一)积极情绪与健康人格

积极情绪可以对人格进行渗透,通过诸如大学生健康的归因方式、正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通过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一些特定途径与方式形成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减少和消除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处在健康、幸福和快乐的主观感受之中[3]。在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可见,具有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在遇到负性的生活事件时能够在主观上正确地认识、客观地评价,在行为上能积极应对。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特征会形成周围同学和老师对其积极的评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客观上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时,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行为特征久而久之就会逐步稳定下来构成大学生积极而健康的人格。

(二)积极自我认知与健康人格

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的限制,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和易走极端。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夸大自己的缺点、怀疑自己的能力,则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便容易使大学生眼高手低、目中无人、产生骄傲自大情绪。骄傲、自卑都是不良的自我认知,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危害极大,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构建健康人格。

(三)积极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动地适应与改造现实环境的积极行为方式是人格健全的标准之一。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在困难面前,会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采取积极行为方式去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4]。尤其是锻炼大学生在有矛盾冲突或者有问题需要解决时的适应能力、独断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形成健康人格,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

(四)积极的社会支持与健康人格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表明,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包括调节不良情绪、分担责任、提供建议、传授技巧和提供物质帮助等[5]。对大学生个体而言,朋友不仅能够支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提供爱、关怀以及披露内心世界和宣泄的机会,而且能够使青年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为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有意识的体验并从现存生活中挖掘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是构筑大学生健康人格系统的重要环节。如在大学生教学中应包含如何体验社会支持、如何支持他人、如何获取他人支持等内容的训练科目,通过训练让大学生学会构筑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增强自信,进而更好地塑造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2]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6-10.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21-327.

[4]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6-217.

[5]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120-126.

浅析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学

【摘要】当今社会,考试是竞争和淘汰的主要手段,“考试人生”的说法并不夸张,导致考试作弊的学生自身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对作弊认识模糊和虚荣心的膨胀,加强大学生思想和诚信教育,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防范考试作弊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考试;作弊;心理

大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历史文化原因,还有社会、家庭、学校更有学生自身心理影响因素。

1 虚荣心的膨胀

有一类学生在为“荣誉而战”,他们有的对成绩很在乎,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为了能得到奖学金、评上荣誉称号,有的为了巩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希望以此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受到同学的尊敬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满足虚荣的心理。

相当部分学生把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手段,对考试作弊成功存在侥幸心理。在对考试作弊成功与否及因作弊受处分等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道德观念失衡,因而在行为选择上也往往出现偏差。

2 群体效尤现象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及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蔓延趋势,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作弊群体化的倾向,导致一些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这一切都淡化了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容易诱使作弊行为的发生。某些学生成绩一般,但为了考试分数更高,能获得奖学金,凭侥幸心理作弊;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看见平时不学习的学生靠作弊取得的成绩比自己还高,甚至拿奖学金,心理不平衡,也冒险一试。

要做到较彻底地根除考试作弊现象,寻找到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除了从加强诚信教育、建设诚信体系、推进依法治考进程、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外,还要有效的调整好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1 克服认知失衡,端正价值取向

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学生不诚实的一面,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原则。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应结合实际,给予积极的引导,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诚实行为,教育他们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的心理毛病,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好成绩,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可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学校不仅要加强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还要加强大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以及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学风教育使学生端正 学习态度 ,必要时进行 学习方法 和技能指导,如开设学习方法课程等。

任何一名考生都应自觉地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来审视、约束自我,自觉遵守有关行为准则和管理规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对待考试,对待分数,明确考试分数不仅对自己、对教师和学校都有重要的督促和评价作用。虚假的分数会危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妨碍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危害最大的还是学生自己。所以作为学校和辅导员都有义务在考试前做好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解决少数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关键要靠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通过健全教育法制和考试法规,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使那些想作弊的大学生受到震慑,不敢越雷池半步。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道德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全体公众包括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重建社会诚信体系,使他们不想做、不愿做背叛诚信的事。

2 充分发挥家长的亲和力,形成教育合力

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家庭各因素的变化,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老师应及时加强对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能实事求是的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地为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使学生从家庭的压力中得到解放。做好 家庭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为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良好合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于2004年5月联合组织“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报告 团”,在全国巡回宣讲。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沟通和配合。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目前社会上,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重点宣传家庭教育中要树立新的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子观等新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重要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行为方式。有了良好的习惯,如认真预习,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复习和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仔细思考等习惯,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大量精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鄙视考试作弊,对考试充满信心,当然就不必再花心思作弊了。

4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降低同学间分数竞争的压力

在学习负担过重又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情况下,学生为避免考试失败、作弊的动机较强烈,容易出现作弊行为。因此,控制学生作弊,要设法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公布考试分数,根据考试分数排名次、分优劣、定等级会加大同学间的分数竞争压力,引发更多的作弊行为。所以,要通过降低同学间的分数竞争压力来控制大学生的作弊。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让分数成为学生个人的私事,只让学生本人知晓自己的分数,改变根据考试分数排名次的做法,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考试分数而非与同学分数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步。

5 正确对待考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缺乏必要学习技能、不勤奋刻苦、混时度日、过高考试焦虑的大学生更可能作弊,这些学生考试成绩往往较差,并且认为作弊的实惠更大,因此要善于及早发现这种学生,通过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咨询、学习指导,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刻苦地学习,减少对考试的焦虑等 措施 解决他们的问题。早期发现有作弊危险的学生和对他们干预对减少作弊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其人生规划。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

摘 要:在大学生知识群体中屡屡出现无视生命事件的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该文主要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提出了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能力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43-01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既让人痛心,又发人深省。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认识。

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活动,教育活动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专家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首先要培植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并将其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其次才是创造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能力以充满自信的理性力量和充满热情的道德良心去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者多数从“生命哲学”、“道德教育”、“价值哲学”等哲学角度和教育的本质为出发点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北京师范大学肖川[1]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应当包含三个层次:(1)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2)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存在型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3)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又包括重要的主题和领域。

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刘慧[2]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个多元的集合概念,它包括多个维度与层次;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人的生命最重要的特点是社会性,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须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以建构良好的人际和社会的关系,来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教育不仅仅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提升生命质量和价值,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创造学习者积极的学习与生活体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它的本质是通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倡导认识生命的本质、珍惜生命、敬重生命,感恩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唤起对生命的热爱,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

2 生命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两者的涵义不同决定了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生命教育侧重于对生命本质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包涵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以及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品德,预防因忽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异常问题。但是当异常心理问题出现时,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更胜一筹。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调适的技巧,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途径去解决心理异常问题。

加强生命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等心理危机的发生。王丽敏[3]等人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研究》一文指出,生命教育在转变大学生对生命态度方面不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降低对应激源、应激反应的感受程度和改善抑郁症状。

3 加强生命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生在承受各方面压力的同时在追求精神价值迷失了自我。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育教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不能用简单的知识掌握为单一的目标评价机制,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有关生命体验与价值感的形成与培养,它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的判断标准;作为学校教育机构应当开设相应的课程,积极创建让学生参与的教育教学情景。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目前有关生命教育的专家积极倡导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正在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课程内容的编写以及师资队伍的培训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规范。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生命教育课程终将会走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讲堂。

第二,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为载体创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主要体现在它针对性强,能够经过前期的测试、筛选,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体验生命的美好,增加生命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心理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将生命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入生命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结合作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从目前来讲生命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但仅仅只靠学校单方面的行动不足以树立生命教育的丰碑,还要靠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努力,才能使每个社会人受益于生命教育,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中国教师,2006(36).

[2] 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93-95.

[3] 王丽敏,张亮,王小雪,等.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6(14):52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