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医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8:33:16

中医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来曲唑用于绝经后的患者,他莫西芬适用于绝经前,二者适用对象不一样。都需要服用2—5年。绝经前的病人一般这样效果比较好:他莫西芬2年,来曲唑3年

每天多于九份的蔬菜和水果研究显示蔬菜和水果富含植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帮助抵御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各种疾病。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发现,每日食用五份以上蔬菜水果的女性比仅仅食用一、两份蔬菜水果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低50%。

中医学理论认为“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房外属足少阳胆经”,因而乳房的病变多与这些经络所属脏腑功能紊乱有关。历代中医学家运用中医理论对乳腺癌的症状进行辩证分析,归纳乳腺癌的病因是情志不畅,抑郁成疾。认为乳腺癌的病机是肝气不舒,气机运行不畅,致使经络、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凝聚瘕,蕴毒成瘤。通过对大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我国中医肿瘤协作组组织专家反复讨论,大体将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分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毒热蕴结、气血亏虚四个证型。

(1)肝气郁结型。患者表现为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而胸胁胀痛,急躁易怒,乳房部肿块皮色不变,块硬如石,舌质正常或有瘀点,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有力。治以疏肝解郁,健脾消核,以中药“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

(2)冲任失调型。患者表现为月经不调,伴有腰膝酸软,乳块皮核相亲,推之不移,舌淡或紫暗,苔薄,脉濡细无力或涩。治以健脾利湿,软坚散结,以中药“二仙汤”加减治疗。

(3)毒热蕴结型。患者表现为身心烦热,便干溲赤,乳房结块增大,肿块处青筋暴怒,创破翻花,溃流黄水或污血,乳头内陷,舌绛红,苔薄黄或中剥,脉弦数。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中药“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

(4)气血亏虚型。患病晚期,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形消体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乳房肿块溃烂蔓延,创色紫暗,污水味臭,舌淡或绛,苔薄或黄苔,脉沉细无力。治以调理肝脾,补气养血,以中药“益气养荣汤”加减治疗。

治癌癌基本原则和原理如下:(一)医生心中无癌。癌是现代医学给出的概念,不是中医的概念。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在中医的心中,只有肿疡该如何辨证论治,没有“生癌必死”的观念在牵着鼻子。医生的脑子里,必须“以内证为主,随其寒热虚实,七情六淫,气血痰湿诸证,而调剂之”(见张山雷:《疡科纲要?6?1郑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4月)只有这样的医生,才会真正按中医的治病原则进行治疗。如果医生头脑中有“癌症”这样的观念,治疗的方法也搞得与西医一样,采用攻击癌肿块的方法,那么就治不好癌症。因为,癌肿块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二)很多癌症患者的痊愈是环境的改变。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不治而愈》中记载一位因长期抑郁而生癌的病人,后来离了婚,癌症就不治而愈了。不管这肿块是病毒、癌细胞、癌基因所致,医生应该认为是环境使人生病,首先从病人的环境来考虑消除病因。孙万鹏的晚期肝癌之所以痊愈,是因为他不再做官了。我的好几个患者都是常山人,在温州治疗,他们都很快恢复,但回到常山,就重新发病不治了。所以,细菌学之父巴斯德说:“细菌算什么,环境才是一切。”(三)调其阴阳和其寒热,就是治癌的方法。只要阴阳平衡,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才会强大,不管癌症如何严重,在生命体里,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永远是主角,也就是说,生命会主动在安排如何对待病原体。病原体永远是被动的、等待着被消灭的一方。(四)现代医学无视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所采取的医疗措施都在伤害生命的自组织能力,这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因此,必须知道任何伤害生命自组织能力的治疗方法,都是错误的。中医用的治疗方法也一样,应以补为主,以守为贵,以攻为次,只是在病人确实需要使用攻法的时候,才可以谨慎使用。为什么要以补为主呢?因为,正气不虚,邪气不实。正气虚了,才产生邪气。因此,补正气也就是祛邪气。攻邪气,就容易伤正气。只有在正气充沛的情况下,才可以攻邪气。攻邪不伤正,这个原则必须得到遵守,癌症病人的生命才有保障。(五)治病要治原因,不能治结果。而癌肿块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手术切除乃掩耳盗铃之举,愚笨之法也。因此,中医治癌不以癌肿块增大或缩小为治疗有效或无效的依据,而是以肿块的阴阳转化为治疗有效或无效是依据。也就是说,癌肿块增大,颜色转红,肿块质地变软是好转的迹象;癌肿块缩小,质地变硬,或者变软,塌陷,是转坏的迹象。在体内的癌症,看不见肿块,可以在精神、饮食、大小便、睡眠等反映出来。一个病得非常危险的、将要死的人,决不会在精神、饮食、大小便等生活方面,毫无痛苦,表现得如同常人。所以治癌,只要调理其日常的生活,使之正常,必不会死亡。(六)治癌症的医生,不能只从药物上打主意,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患者害怕死亡的思想。因为,大多数病人即使没有被吓死,也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是治癌的要着。因此,经常给患者做思想工作,配合气功治疗,以及根据各人病况的不同,增加各种不同的自然疗法,把调理心态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乳腺癌国际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免疫治疗是重要方向。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 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0.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U/mL和,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表1.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表2.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12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3. [4] ,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640.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49.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al.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487.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al.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Klapdor R,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159.

1.乳腺癌手术的演变,原于治疗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基础理论的研究的进展,使人民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深入,新的观念: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取代了乳腺癌是局部疾病的概念。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临床随机实验结果的出现,乳腺钼靶摄影和乳腺“B”超的应用,肿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放疗设备和技术的完善与成熟,新的化疗及内分泌药物的问世和优选方案的应用,以及人们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及形体美容需求的加强,促进了乳腺癌治疗水平的提高,全身性综合治疗、化疗与生活质量兼顾的新观念取代了“局部根治”的旧观念,形成了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医疗实践证明:综合治疗在不影响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前提下,缩小了手术范围,改善了形体效果,保持了上肢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2.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外科“单打一”的状况已成为过去,片面宣扬外科手术的作用和一味崇拜“一把刀主义”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临床实验显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能减少1/3的病例复发,降低10年死亡率1/6~1/5。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无论在局部和区域控制率方面,还是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均与根治术和改良术相同,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中应避免出现医生持“各自为政”的陈旧观念。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病理科医生要重视总体治疗计划的合理设计和各疗法间的有机配合,团结协作,以保证综合治疗的成功。3.规范化疗是乳腺癌治疗成败的关键,在我国应大力提倡和加强。欧美国家各期乳腺癌都有相应的综合治疗指导原则(Guid line)。规范化方案的提出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我国乳腺癌的治疗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原因之一就是不规范。治疗方法极不一致,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国外摒弃的手术国内还有人做,国外普及的技术国内仅少数医院开展。乳腺癌治疗的规范与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医疗设施、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保乳手术在欧美国家是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但在美国乡村,由于一些病人不能完成所有的常规治疗,外科医生并没有按照NSABP提出的保乳治疗原则,而倾向行全乳房切除。Paik等在21届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会议和第3届亚洲乳腺癌会议上分别报道了朝鲜妇女乳腺癌行保乳治疗的疗效优于欧美同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组。亚洲妇女乳腺癌是否具有不同于西方妇女的特点有待研究。保乳手术需要较高的医疗技术、放疗设备和治疗费用,在我国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医院不要勉强开展。总之,乳腺癌治疗的规范化不能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治疗模式,而应结合我国医疗资源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治疗规范。至今为止没有一种手术能适用于各期、各部位的乳腺癌。所以在强调规范化治疗同时,还要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乳腺癌患者在外科医生的指导下,从不同治疗方案中选择最理想的方案,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治疗组将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乳腺癌的治疗将出现几种手术并存,治愈与生活质量兼顾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欧美国家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在我国由于放疗设备和技术尚不普及,仅在少数医院开展,但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改良根治术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但终究会被保乳手术所取代。即刻乳房重建的完全性已得到肯定,并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随访,在有条件的医院病人需求的情况下,也将有它的发展空间。手术可以提高乳腺癌治疗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减少复发率。新辅助化疗、放疗、巩固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可进一步减少复发和死亡,提高生存率。乳腺癌外科将在综合治疗中不断寻求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与时俱进。临床预后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确定辅助治疗的力度。5.日本正在研究更趋向于人性化的乳腺微创手术,即将大的癌性肿瘤通过放疗、化疗缩小后,再施行保乳手术或更小的手术,这些微创治疗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英国也报道用纤维内镜行乳腺癌切除的病例,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势必导致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

肝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世界上没有‘药神’,我认为创新药研发的关键核心是解决病患需求,帮助他们找到生的希望。”这是李宗海职业生涯最大的追求。

作为国际知名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开拓者,李宗海长年致力于研发能治疗甚至是治愈肿瘤患者的创新药物。

李宗海 本文图均为受访者供图

放弃从医选择研发抗癌新药

本科学医的李宗海,原本可以按部就班当上一名医生,但他没有选择这条路。

“全球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1400万,在中国每年肿瘤新发病例约430万;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医者,最痛苦的莫过于看到病人却没法帮助他们,也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此,他曾有过无奈。

李宗海回忆,在他读大学时,家里的亲人得了肿瘤,却没有能够治愈的方法,那会儿他便下定决心要做创新药,目标是攻克肿瘤。

“那时候还年轻,有点‘无知者无畏’,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我想至少要努力一下,做出点有价值的东西。”硕士研究生阶段,李宗海开始从事肿瘤基础性研究,但他觉得离“济世救人”的目标还比较远,更希望做一些跟转化应用相关的工作。

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先在一家药厂工作了两年,随后进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原国家863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专题专家组组长顾健人院士,开始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

博士毕业后,他在肿瘤所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始了从单克隆抗体到双功能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各种不同肿瘤候选药物的 探索 性研究。

从2010年开始,他从转化研究中逐步摸索并预判,CAR-T是最有可能治愈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所以决定专注CAR-T细胞治疗药物研发。

李宗海介绍说,CAR-T细胞治疗是当前国内外大热的癌症免疫疗法中,备受瞩目的一种细胞免疫疗法。简单来说,该疗法是从患者体内分离出T淋巴细胞,在体外对其进行改造,并装上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GPS导航”——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后,再将这类“改装后的CAR-T细胞”进行扩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特异的抗癌作用。

“作为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当时我们没有太多资金,也没有相关人才和设施马上推动项目往临床方向转化。”李宗海坦言,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14年成立科济生物公司后,而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改革创新的举措。

早期实验室。

肝癌晚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超42个月

从2013年开始,细胞免疫疗法就进入了一个突破性快速发展阶段,当年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就将其列为 “国际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李宗海表示,当时CAR-T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不仅仅是国际制药巨头的“专利”,国外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生物技术公司也在积极地进行相关研究。

2014年,他成立了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CEO、首席科学官。创业初期,他和团队也经历了诸多困难,从组建实验室、建立人才团队,到技术转移、平台构建,常常是日以继夜,无眠无休。

同时,为了寻找更多合适的靶点进行针对性的药物开发,科研方面也是分秒必争。“那时,经常一天需要看上百篇文献摘要。”李宗海回忆,即使是和家人外出 旅游 ,他也把时间用在了阅读文献上。

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专注科研,自己至今都不会开车。他说,“攻克肿瘤的难度太大,需要集中精力、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实现。不开车省去了学车和练车的时间,平常上班路上不开车也能够更专心地思考。”

公司成立短短7个月后,他们就相继启动了两项实体瘤CAR-T的 探索 性临床研究,其中一项为国际上首个针对EGFR/EGFRvIII双靶点的CAR-T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另一项为全球首个GPC3-CAR-T用于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当前,CAR-T疗法在血液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实力,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但在实体瘤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而实体瘤占肿瘤发病率的90%以上,所以我们把实体瘤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李宗海说。

在2017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年会上,他正式公布了肝癌CAR-T项目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在接受治疗的13名肝癌患者中,无任何患者出现严重毒性;截至2019年3月,已有2名肝癌晚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超过42个月。

科济生物实验室

还开展胃癌、胰腺癌临床试验

李宗海团队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多癌症领域的CAR-T细胞治疗研究。

科济公司成立后,他率领团队相继完成多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于2017年按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建立了CAR-T细胞制备中心,开始面向更多癌种的新药研发工作;之后,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并计划于2019年正式在美国启动临床前研究。

2017年,在李宗海的带领下,科济生物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开展了全球首个细胞治疗胃癌、胰腺癌的临床试验,在接受治疗的12名患者中,有8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消退。详细研究结果将于2019年美国芝加哥全美临床肿瘤年会(ASCO)上公布。

除了在实体瘤方面的突破,他们在血液瘤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7年,科济生物和国内多家著名医院合作启动了针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项目的研究。截至2019年2月28日,其全人BCMA-CAR-T细胞已治疗了24名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完全缓解率超过70%,有望成为该肿瘤的突破性疗法。

截至2019年3月,他创建的科济生物已经获得了3个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并于3月底开了针对GPC3靶点的CAR-T临床试验启动会。这项研究主要针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将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同步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此外,针对白血病及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治疗研究也在同步进行中。

李宗海说,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全世界都一样,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幸运的是,如今国家对于创新药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他和他的团队能赶上这个时代非常幸运,“现在国际交流合作更为便利,国内新药临床审批也在大大提速。只要我们坚持创新,脚踏实地,就能收获越来越多的研发成果,给更多的肿瘤患者带去希望,让济世救人的梦想成真。”

其特点是刺激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能力,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能力。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相关临床试验的增多,我国占到一半,初诊患者不到10%,肝癌是一种局部肝、全肝、全身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消融、放疗、经导管动脉化疗、靶向治疗和治疗方式。

占肝癌总数的80%以上,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肝癌的一线治疗,但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这种治疗,杂志上正式发表的imbrave150研究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已成为一线晚期肝癌治疗的新标准”。恢复差,生命周期短。我们只能用靶向药物和PDL来控制肿瘤的缓慢发展,延长生命周期。

我们使用卡介苗、细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肿瘤疫苗、胚胎细胞、替莫星、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但未能取得明显疗效。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被广泛应用。卡特尔疗法是美国2017年后才批准的一种新疗法,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这种疗法有一定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可能是挽救它的最后一个资源,所以她同意接受治疗。结果发现,肝脏几乎充满了肿瘤。

肺部有许多转移灶。正常肝脏很少,不能承受药物定向治疗的损伤,仅能维持自身代谢需要,经积极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然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家人。他的女儿问我,我能出院多久?出院后,我想再吃药。我能做的仍然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虽然有几种特效药,但能有效延长三个月的生存时间。延长一年的生存期几乎是一个奇迹,但这仍然是治疗晚期肝癌的主要方法。

当然有一定治疗了,而且如果免疫效果好的话,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也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更好。

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帮助并不是很大,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伤害,也会是有着一定的,后期治疗起来也会非常的麻烦。

甲状腺癌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

PIK3CA, RAS and PTEN mutations are common in FTCs.

家族性以RET突变为主,散发RET多见

PTEN、P53

BRAF基因位于染色体7q34 , 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RAF家族成员。其突变可持续激活MAPK/ERK 信号通路, 进而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抑制凋亡。

BRAF基因突变可能残余调节碘摄取(产生BRAF基因突变后碘摄取率下降)

## RET 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

根据甲状腺髓样癌(MTC)是否具有遗传性,分为散发性(75%-80%)和遗传性(20%-25%)。 几乎所有的遗传性MTC(HMTC)都伴有RET基因的胚系突变,约50%的散发性MTC有RET基因的体细胞突变。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建议 所有MTC患者需进行RET基因筛查和遗传咨询 。

由于环境因素(例如电离辐射)引起的染色体重排会导致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NTRK与其他配偶体融合,持续激活PI3K/AKT和MAPK/ERK等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细胞增值,侵袭及转移,抑制细胞凋亡 在甲状腺癌肿融合形式主要为ETV6-NTRK3,该分子事件与放射线暴露密切相关

Merlin loss enhances RAS-induced signaling via YAP/TEAD-dependent transactivation of mutantandwild-type RAS

与NRAS基因突变共存的概率较高 ,发生于11%的PDTC\ATC

最优的外照射范围和剂量仍有争议。

①小野照射:主要包括甲状腺床复发灶或残存肿瘤区。 ②大野照射:包括甲状腺床复发灶和区城淋巴引流区。

①大体肿瘤区( gross target volume,GTV,主要包括复发或残存肿瘤区、转移淋巴结区):60~70Gy,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外照射给予足够高的剂量; ②临床靶区( clinical target volume,CⅣ,主要包括亚临床灶):50~60Gy。

脑转移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 131 I治疗可引起肿瘤周围组织的水肿 ,因此, 外照射和外科手术是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 。且不论转移灶的数量、大小及是否摄碘,外照射均可应用。脑转移的专病死亡率高达67%,但文献报到手术完全切除后其中位生存期可达个月,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可获得与手术近似的疗效, 但对于多发颅内转移或肿瘤体积大脑水肿症状明显时,应同时加强脱水降颅压等辅助治疗,必要时先行手术辅助降颅压 。

DTC肺转移时,外照射主要适用于∶ ①寡转栘(寡转移的定乂现尚无统一标准, 通常认为转移灶数量在15个以内 ); ②多发转移灶或大结节病灶,经过系统治疗或 131 I治疗后仍有残留病灶; ③不摄碘的肺转移灶; ④局部转移病灶危及生命或伴有严重压迫等症状者。 对于寡转移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保证充足生物剂量的前提下,可获得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对于弥漫性多发肺转移灶,外照射只做为备选治疗手段 。

对于骨转移患者,外照射主要适用于 有局部疼痛症状或严重骨质破坏的承重骨转移病灶 。外照射可以 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减少及延缓病理性骨折 等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孤立、有症状的转移灶,外照射还可以作为外科手术切除后的补充治疗,特别是一些位于关键部位、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病灶

外照射主要适用于肿瘤不摄碘或 131 I治疗效果差出现碘难治性状态时的姑息治疗。可以减轻局部压迫或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远处转移的外放射剂量、分割无统一意见。可以采用大分割短疗程,也可以采用常规分割。 外照射的剂量,有研究报道显示>50Gy有利于提高远转病灶的控制率,提高治疗疗效 。大分割治疗有明显的生物学和经济学优势,与新型治疗手段联合可能有潜在临床获益,尚需进步研究证实。

外照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急性期反应和晩期损伤,常见的有急性黏膜、皮肤反应、喉水肿、吞咽困难、颈部纤维化、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等。

外照射治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外照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重视局部治疗外照射等

探索外照射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

武汉大学医学院 毕业生、五星级志愿者建立的甲状腺癌科普公众号,尽力揭开甲状腺癌的所有细节,每周更新1-2期,更新时间为当日20:00,欢迎关注,欢迎加群。 前言 如果医生对一个甲状腺癌患者说 “赶紧手术吧!等癌症扩散了就晚了” 我相信100%的患者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但如果医生对一个甲状腺癌患者说 “同学,你回去观察,半年之后再来复查吧” 我相信医生接下来可能需要半小时进行解释 否则难以让患者彻底打消自己是否为不治之症的疑虑 甲状腺癌观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在规范、指南中时有提及 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 自主聚集、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观察 但是由于主流医疗机构注重实际手术治疗过程 对于观察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指导 因此甲状腺癌患者观察的完整逻辑和体系 更是从来没有人直面挑战 也没有理论文章将这个问题分析讲解透彻 如今Jeff带着自己日渐成熟的预判体系 在基本摸清甲状腺癌逻辑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学习、分析和体会 尝试逐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和破解 观察理论核心逻辑 甲状腺癌观察 只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观察 二是那些患者能够观察 三是如何评价选择观察的效果 今天Jeff结合自己的分析和体会 简要和大家进行讲解 01 观察,是为了获得最佳的“收益—代价”比 大数据早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 甲状腺癌有非常大的观察空间 在上一期文章里 Jeff罗列了甲状腺癌的主要的数据 死亡率、死亡风险、无病生存率、复发率 当前医疗系统对低危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的常规治疗 往往被诟病“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当前医疗界以及患者 都非常明确地认识到 过早地选择手术并非明智之举 在最合适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才是最智慧的决定 但是如何决策却没有明确的指南 这是Jeff绘制的一张甲状腺微小癌直径以及“观察-手术”选择的模型 图片非常粗糙,但道理非常深刻 从肿瘤直径来说 选择观察的收益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而降低 选择手术的收益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升高 如果在自己的“ 收益-代价比曲线 ”中的红线之上选择手术 你才能保证手术之后不至于抑郁后悔 (注:“收益-代价比曲线”因人而异) 特别提示:此图为Jeff绘制的分析模型,实际收益曲线因人而异 02 如何观察,Jeff预判体系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在过去 由于医疗界对甲状腺癌缺乏精准的判断体系 TNM分期并不能适用于观察的患者 因此只能够简单从肿瘤类别、肿瘤直径等 进行粗糙的分类 无法对甲状腺癌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预判 而随着Jeff预判体系的出台 Jeff通过33个大项,100多项指标 对甲状腺癌的发展进行了精准的判断和衡量 今后可能会实行计算机的量化和模拟 目前能够适用于观察的具体逻辑有: (一)甲状腺癌“增长期”和平台期发展模型 经过大数据的分析 Jeff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规律 乳头状微小癌的增长呈“增长期——平台期——增长期” 反复呈现 增长周期长达三四十年甚至更久 和人类的生命周期相似 这是之前绘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增长模型图” 结合患者的观察历史 可以对患者乳头癌的生长周期进行全局性预判 将为后续的观察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这是当前甲状腺癌研究发现的主要逻辑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直径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着明确的正比关系 也是Jeff预判体系的核心内容 按照中国人的淋巴结转移逻辑 对于30岁左右的“Jeff预判标准体” 2mm左右开始出现淋巴结转移可能 6mm左右开始有1到2个 隐匿淋巴结转移 10mm左右3-5个隐匿淋巴结转移 要想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 付出最小的手术代价 同时保证自己观察多年但手术时机控制在中危之前 确定每名患者自身的收益曲线 选择正确的时机完成手术决策 掌握淋巴结转移的逻辑至关重要 (三)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其他影响因素及规律 Jeff研究发现 除了肿瘤的直径 患者的年龄、是否存在被膜侵犯、肿瘤的位置等等 都影响着淋巴结的转移 对甲状腺癌的观察决策至关重要 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和甲状腺癌进展关系密切 年龄越小,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 年龄越大,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少 并且这些逻辑逐步被Jeff数据化和标准化 2.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癌被膜侵犯和甲状腺癌进展关系密切 被膜侵犯越多,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 并且这些逻辑逐步被Jeff数据化和标准化 (四)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路径和规律 Jeff结合外科学和 解剖学 的相关知识 已经初步理顺甲状腺癌癌细胞的 淋巴液 流动规律 能够结合原发癌结节的具体位置 按照甲状腺癌“ 阶梯瀑布式转移理论 ” 精准对淋巴结转移路径和具体数量进行预判03 观察评估体系,需要在未来逐步完善 目前是观察体系正式建立之前的洪荒时代 体系指标尚未科学建立 更谈不上精准的评估 Jeff目前已经手工建立了预判的案例库 期盼一边学习、一边研究 一边构建、一边完善 再不久的未来,能够推动建立一套完整的预判评估体系 对于预判评估指标 应该也是足够简单 就是确保观察的患者 能够在自己预期的范围和时机接受手术 后 记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 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体系很困难 而甲状腺癌观察体系的建立 最核心的是对病情的准确判断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只要你足够努力、科学规划 都可以一一实现 Jeff做类似的事情 绝不是第一次 在过去的5年时间 Jeff主要撰写和出版图书7本 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 对于这一次的甲状腺癌精准观察 有一定的难道和困难 但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还有了之前研究的理论支撑 相信不会太困难 Jeff只能说尽力而为 依托科学严谨的循证医学理论 结合网络大数据和案例经验 再加上一点勇气、耐心和智慧 慢慢实现 相信随着观察指标的深入和推进 让参与观察的患者 在自己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和时机选择手术 让低危患者终身不手术长期幸存 或许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以后每期更新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 但我们约定下期见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历史文章也很精彩哦! 上辑文章 ① 6-01:多灶微小癌清扫9个转移9个,提示不适宜观察,需要更好的医生 ② 6-02:复盘了MIKI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后,却意外看到了她被甲状腺癌侵蚀的青春…… ③ 6-03:术后tg高,如何通过B超和病理排查风险? ④ 6-04:中上极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转移,非偶发事件 ⑤ 6-05:“桥本护盾”有多强?多发癌观察12年术后仍无淋巴结转移。 ⑥ 6-06:甲癌术后担心复发?复发率从0-100%的大病理案例分析了解一下 ⑦ 6-07:不同情况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照分析(观察群收藏版,上) ⑧ 6-08:不同情况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照分析(观察群收藏版,下) ⑨ 6-09:这一份基层“小医院”的大病理,逻辑完美得令人窒息! ⑩ 6-10:怀孕15周发现19mm甲状腺结节,手术还是保胎,甲癌母亲该如何选择? ⑪ 6-11: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容易遗漏?Jeff教你如何术前预判(附案例) ⑫ 6-12:年龄越大进展越慢,但致死风险越高,50岁以上大龄甲状腺癌患者何去何从? ⑬6-13:25岁以下直径>1cm的甲状腺癌,需要更为激进的预判和更为彻底的清扫 ⑭ 6-14:全切无转移术后抑郁?凡是过往,皆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 ⑮ 6-15:甲状腺癌如何精准预判?用33个指标体系阐述“Jeff预判体系”(珍藏版) ⑯ 6-16:来自意大利的求助,多灶高细胞亚型乳头癌,淋巴结居然未做任何清扫 ⑰ 6-17:遗漏在所难免?多发癌清扫1个转移淋巴结、Jeff直言“我不信他” 公众号系列文章 ① 发现结节该怎么办(链接) ②确诊及初始治疗选择(链接) ③初始手术治疗(链接 ) ④ 保险及医疗费(链接) ⑤术后康复及随访(链接) ⑥ 碘131(链接) ⑦ 优甲乐(链接,更新210927) ⑧ 甲状腺解剖(链接) ⑨ 术后补钙及碘控制(链接) ⑩ 甲癌与生存寿命(链接) ⑪ 指南与共识(链接) ⑫甲状腺癌病因及预防(链接)∣ ⑬甲状腺癌 随笔(链接) ⑭官司维权(链接) ⑮ 大数据及完整知识点(链接) 公众号推荐:“老汪说工伤” 点击链接访问 。 · END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设置好 「星标+点赞+在看」 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卸甲而行的消息啦!

国际乳腺癌临床研究现状论文

1.黄芪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第一作者,实用中西医杂志,.依时辰治病的临床应用,第一作者,河南中医,(4):1793.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85例分析,第一作者,中医杂志《英文版》,(2):874.男性乳腺发育与癌症,第一作者,家庭中医药,(2)5.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Qu Tong ling in Treating 144 cases of cancer Pain 第三作者,CJIM,(1):23-256.不同剂量黄芪对肿瘤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第一作者,中医杂志,1996. 37(4):2307.扶正增效方对肺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第二作者,中医杂志1997. 38(2):848.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治现状,第一作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2)29.多原发癌1例,第二作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2)310.平肺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43例临床观察,第三作者,张家口医学院学报,(6)11.化疗药物所致呼吸系统受损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第一作者,中级医刊,(11)12.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300例分析,第一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十年校庆刊物,学苑出版社13.抗癌关键“加强军队建设”,医药世界,.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第一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52)135-15415.肿瘤临床常见止痛药与合理应用115例分析,第一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药讯,.小剂量吗啡控释片致吗啡中毒1例,第一作者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2,10(1)17.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国内进展,第一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1;15(1):33-3718.醋酸甲地孕酮在晚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第一作者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28(6):473-47419.阿米福汀保护肾脏的疗效观察,第一作者 中华肿瘤杂志;2002,1,24(1):48-5020.氨鳞汀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第一作者 肿瘤学杂志;2002,8(1):19-2121.乳腺癌为什么易误诊误治,第一作者 中国中医药报;2002,1,3022.肺癌悪病质的中医辨证分型 内蒙古中医 2002 年 5月 第一作者23.“养阴生血饮”防治放疗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 2003 年 10月 第一作者24.113例肺癌悪病质发生原因分析 中国肿瘤 2004年 2月 第一作者25.Serum hepatic enzyme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trospective anslysis World Gastroenterol 2004 年 11月(SCI收录)第一作者26.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草酸铂末梢神经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 2005年 8月 第一作者27.参附注射液抗癌症悪病质的临床观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 年5月 第一作者28.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4,26(9): 562-56429.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4,4(7):823-82530.182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患者肝酶变化的回顾性分析 中华消化杂志 2004,24(3):182-184第一作者31.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肿瘤学教学 中医教育 2004,6:69-70第一作者32.教您读懂化验单(1-6连载) 中老年保健 2005-2006 第一作者

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主要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霉素等,但是这些也只是配合治疗用药,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灵活的掌握,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是需要注重保证病人的生命质量,没有尊严的治疗,不要采取,药物也是需要注意剂量,有些药物也不要轻易采用。乳腺癌的病人可以吃一些鸦胆子胶囊、鸦胆子油乳制剂、华蟾素胶囊、华蟾素片等等,这类的药物,它也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与乳腺癌的分期,以及病理类型有关,对于早期患者,通过手术,是能够达到根治的。

乳腺癌用什么药好要具体情况具体而论。因为现在乳腺癌有五大病理类型,药物治疗要根据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还有病人的年龄实际状况等等。总的药物包括几个类型,第一个是化疗药物,当然化疗药物的选择或者化疗药物的剂量或者化疗药物疗程要根据乳腺癌术后的病理来决定。有的病人非常早期、年龄大的或者是激素数据阳性的乳腺癌可以只单纯用内分泌治疗的药物解决问题而不需要化疗。当然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相当于风险高的可能就需要用到术后的辅助化疗,术后的激素数据阳性的还需要用到术后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而针对有HER2表达类型的乳腺癌除了化疗以外还需要用到分子靶向药物。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分子靶向叫赫赛汀,这个药物已经上市20多年了,对HER2表达的或者HER2阳性的乳腺癌,研究表明它能够明显地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这种类型的病人复发后再用赫赛汀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其他的药物还包括内分泌治疗,还包括中医中药等等,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实际状况等等来临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单一的药物或者是一个单一的治疗模式来解决乳腺癌的所有的临床问题。

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调查发现,现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已成为第一大恶性肿瘤,而且在我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死亡病例约万例,发病率每年呈3%到4%的增长,乳腺癌已经位列女性肿瘤发病谱首位。现在国内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三种治疗方法。不过药物治疗是基础,就像我大姨虽然手术了不过还是在吃药。吃的药就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吡咯替尼(艾瑞妮)口服HER1/HER2/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HER1/HER2/HER4靶向药物。而且与上一代抗HER2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相比,吡咯替尼可直接作用于HER2通路的酪氨酸激酶区,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更好,并且今年5月,吡咯替尼获批第二个适应症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以后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就变得更多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