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博士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软件

发布时间:2024-06-28 11:52:11

博士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软件

推荐一款可以免费使用的论文自动排版软件给你

在正式开始之前需要电脑安装软件:office软件,endnote X7。

2021年华科的博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期刊模板 :

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 文章名. 期刊名(全称),年,卷号(期号):起页~止页或论文编号。

模板:E. S. Lein, M. , N. Ao,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aper-based microfluidicdevic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 87(1): 4119~4141

因此根据参考文献要求,自己调整了一个endnote模板。模板链接见文章末尾。

Journal articles:Author. Title . Journal, Year|, Volume|(Issue)|: Pages,

模板使用方法:将模板拷贝到endnote的styles文件夹下,然后在文献格式选择框中寻找。

1,模板调整顺序

以上为调整endnote中模板的顺序,

2,更新endnote中文献名称库

工具>定义条目列表>journals>导入>bioscience和medical(此处只针对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期刊,其他专业自行研究)>然后确定。

如果更新的文献全称和简称依然不符合格式要求,那就在其中找到该文献,然后修改文献:编辑>修改期刊名称>确定

修改到还差最后一个格式:修改页码的波浪号~

这个我目前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只能手动修改页码之间的波浪号。修改方法如下:

方法一,文章完成后才有word中替换功能进行更改。

方法二,endnote中修改:

a,先找到插入的文献,然后选中。

b,双击进入文献编辑页面

c,将图中红框圈出需要修改的pages中直线”—“修改为波浪线”~“。

d,然后点击红框中左或右的箭头,修改论文中所有插入的文献中的pages中的波浪线。最后关闭文献编辑页面

3,回到word中,找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博士毕业论文”并点击,然后update citations即可。

endnote模板链接:

提取码:izpx

这是第一次写,还请见谅。

还是自己写吧,网上大部分都是人的,远翔论文网就是铁证,完全粘贴复制给你。收了钱就不管

我用过几款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 Mendeley, Zotero,NoteExpress 和 NoteFirst,这些文献管理软件从功能上各有特色,网上的评论文章也不少,我自己的的使用体验如下: A. 功能方面: 在导入中文文献数据的准确性上, Endnote, Zotero和Mendeley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中文期刊参考文献格式不能很好的支持并且对国标也不能正确理解。这三款是国外软件,主要针对英文作者,因此没有重点解决中文期刊作者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家没把咱列为主要目标客户嘛,呵呵。但是值得一提的是Mendeley内置的PDF浏览器,可以直接收录英文的PDF文件,这一个功能很强大, 我很喜欢。 Zotero只支持Firefox浏览器,对于我们经常用IE的人不适合。 国内的软件NoteExpress和NoteFirst做的都不错,可以很好的支持中文文献,但NE在对国标的细节处理上依旧存在问题, 比如无法自动区别英文文献中的作者是中文作者的汉语拼音, 也不支持中英文双语的参考文献自动形成。 而NoteFirst 推出的相对比较晚,所提供的期刊样式还有待完善, 但它全面支持国标并且支持双语参考文献自动形成比较适用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这对我这个经常需要投被EI收录期刊的人来说是非常实用的。B. 设计结构方面: Endnote(Web),Zotero,Mendeley 和NoteFirst是网络版的设计,而reference manager, NoteExpress 以及国内的另一款软件医学文献王都只有单机版。 网络版软件的好处就是能够使用户在不同地点、不同电脑上均可以同步自己最新的个人数据库。我相信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版一定会成为主流产品。 而上面提到的这几款网络版软件中前两种都没有设计客户端, 在中国目前网络发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纯粹网络版的产品可能会有问题,而只有Mendeley和NoteFirst具有网络版和单机使用的共同设计。C. 价格方面:Endnote和Noteexpress均是收费的软件, Endnote还价格不菲, 只有机构用户才会使用。而Mendeley, Zotero和NoteFirst都提供免费版本。 功能上对于我这样的科技期刊作者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当然,要写大论文的博士生们,还是用掏点钱使用软件的高级功能吧。基于以上原因, 我最终选择了Mendeley和Notefirst 共同使用, NoteFirst 进行文献收集管理和论文写作, Mendeley进行PDF文件的管理。

博士论文撰写

博士论文很难写吗,回答如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难易程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博士论文撰写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应体现出作者已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所研究的内容有创造性见解,并能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数据和过程要真实,严禁造假和抄袭他人成果。

3、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引用的材料必须注明出处;采用合作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要加附注。

4、博士学位论文应用中文撰写(外语专业学生除外);留学生如要使用非中文(英文等)撰写学位论文,必须事先报培养单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批准,并在论文中附详细的中文摘要(不少于5000字)。

5、理、工、医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宜控制在4—10万字,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宜控制在10—15万字。

6、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研制的学位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对于重复率偏高的论文,由指导教师或同行专家甄别,决定该生是否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7、博士学位申请人不得用“涉密资料”撰写学位论文。若指导教师的涉密项目需要,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半年(180天)办理涉密审批备案手续。

详谈博士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

博士对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分享

论文写作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博士论文更是难上加难,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么如何想好一篇论文呢?下面就是一名博士针对论文写作的几个经验分享。希望可以给正在准备论文写作的博士生们一个参考。

1.提早开始,早比晚好

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论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卡住了一个很好的点:博士资格考试通过以后,我花了一个学期做研究计划以及获得研究课题的校方审批同意,然后一个学期搜集数据,然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了。

开始写论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论读得完美,采访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就像你说英语不需要等待英语完美再说,而是因为说英语才慢慢变好。我建议研究资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开始写方法论、理论框架、导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更多地引经据典。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觉得没有准备好。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写论文的-就像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哪怕你还不会,可是旁边有教练看着、理论知识听了一些,你就需要鼓足勇气跳进池子开始扑腾。

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庆幸在我的论文最开始阶段加入了“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那是华大写作中心为了博士生写论文开设的一个全新项目,面对全校各个专业的要写论文的同学,费用是25美元用来购买食物,时间是6月16日-20日一周早上9点到下午5点,内容包括讲座、座谈会、分组讨论、一对一培训、论文写作、全组分享等等。一共有20名博士生入选。

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加入了这样一个训练营,开始写下了我博士论文的第一个字,列出了第一个基本框架,在每个人都奋笔疾书的时候开始整理我的采访内容,和辅导的同学谈话说我的论文思路。

我很庆幸在论文最开始的阶段,在这个为期五天的朝九晚五的训练营里,我得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转化,有了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的思路,认识了一些可以互相鼓励的朋友。这个开头,开得漂亮。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别拖延,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出手时就出手。

2.别等完美, 兼顾各章

我的公共事务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试图把论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 - 因为一方面,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看来,你多花的“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属于浪费。

经济效益里面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想的90%-99%的水平,这其中每一分的提高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每一分投入获得的增长减小。

对于论文的初稿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达到心中的完美 - 如果能够达到自己水平的优良,觉得无愧于自己的中上水平,不会让老师看了直摇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上交初稿等待回馈了。导师的回馈非常重要,他们的一席话、一些反馈可能可以减少你花一两个月的冤枉时间在黑暗里独自摸索。

在等待回馈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写工作了,多头抓起而不是只顾一头,也是保持论文效率的一个关键。毕竟一篇博士论文不是靠一个章节的质量取胜,而是总体的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时间,努力兼顾到每一章。“短板效应”里面讲到,一个桶子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如果别的板子都很长可是有一块很短,桶子总容量还是大不到哪里去。此概念放到写论文这个浩大工程里,我们应该尽量平衡时间让每一章节都质量不错,而不要花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某一两章,结果其他寥寥草草不合格。

别等待完美才交初稿,兼顾各个章节。

3.每天坚持,保持惯性

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

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

其实每天坚持,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在我的一年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曾经有两次长期的停止状态:一次是夏天回国45天,雄心壮志想要整理好所有采访录音并且写好一个发现章节,最后回美国前一天发现只写了不到三页,而且录音也没怎么整理。一次是春假去夏威夷的两周,同样也是想得很美好,资料随身带,结果没写几页。所以我知道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尽情玩,同时想要学习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没有写论文的。

我发现放假回来以后进入状态,甚至于逼迫自己在电脑前静下心来都是困难的。我也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停滞,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滞总是需要花时间又从零开始,积累效率。

而个人写作效率很高的时候,一个是暑假回国前每天在Suzzallo图书馆的9-4点,那时候我白天写作,中午带上中饭、水果和酸奶,下午去打羽毛球或者游泳,把“方法论”一章和“介绍学生”这章的大部分搞定。

另一个是春季学期和清华男神L教授在法学院图书馆自习的晚上7-11点,在三个月里,我订正、调整、收尾,效率也是很高。我注意到这两段高效率的时间我都是基本固定写作时间、地点,没有长期中断。

从我个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角度来说,如果说大家可以的情况下,不妨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固定写作,中间不要有长距离的空隔和中断。并且在每次停笔的时候,记住自己写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应该从哪个方面接下来写。给自己的一个小笔记能够成为下次重新获得灵感的线索。

让写作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

4.联系导师, 主动跟进

如果说我觉得自己有哪个方面做得很好,我觉得我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跟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亲切的互动。

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是我一个 - 从研究生学习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会叫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教授而等着人家大忙人来找你,那么有一阵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在整个委员会中有一位主席(Chair)具有很高的生杀大权,至少在我们系,如果chair点头,你被其他成员为难的机率不大 - 而如果其他成员都赞同而主席不放你,你还是毕不了业。

我在学年开始就告诉了我的chair 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心中的时间安排,我希望一年之内可以把文章写完并且毕业。她思索了一下,告诉我在她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少,但是有过,而且我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做到。她承诺会尽力配合。

我于是制作了一个详尽的进度表,并且在每次写完一章节、请英语为母语的朋友帮我修改过语法以后发给她(这样教授的时间精力不会浪费在帮我改英语语法上面,而且到了博士程度,英语写作水平也应该不会太差)如果有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会在章节末尾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Sandra教授会看完以后用Word的Track Changes 和Comments功能标注她的修改和意见。然后我把所有的修改看过以后和她约着见面一小时 - 一方面讨论一些她的评价修改意见里我不太懂的地方;一方面讨论下一章的思路、写法。

和她见面的这一个小时对我来说非常有益:我常常带着笔记本去记下我们的对话,Sandra教授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她指导过那么多学生的经验、她写文章的思路……然后我会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引导我写作下一个章节。

除了她以外,我也常常和另一位导师人类学的Stevan Harrell 教授见面聊论文:他会说普通话、彝族话还有粤语,是个正宗的中国通,教过的中国学生无数,对于我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是他从我的论文初期开始便热烈地鼓励我,认为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他在我每个章节写完以后很快地回复我,并且给予真挚且积极中肯的评价;也是他邀请我到他的班上做演讲,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被一位经验丰富、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一路带着、鼓励着、指引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知道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5.与人作伴, 同写互助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吗?那是一个与人作伴、同写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里,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

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知道了大家来自华大的各个专业 - 从机械工程到心理学,从历史到女性研究,当然还有学英语的我;我知道了大家的论文进度分布在各个地方 - 有人只差了一个简介章节,并且计划两个月后毕业,有人开始了半年到一年写了几章,还有一个字都没有动笔的我。我也听说了每个人的写作偏好 - 有人喜欢打开摇滚音乐边听边摇摆边打字,有人会把自己绑在椅子上两小时不能动,有人喜欢安静的图书馆靠窗的角落,有人只能在桌子很乱的环境里才文思泉涌。五花八门,十分有趣。

这是一个学习的社区、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地方:一方面,写作中心安排了成功写完毕业论文的前辈们给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用的是什么reference软件,什么写作软件,如何安排写作进度,如何跟导师沟通,遇到瓶颈怎样处理……他们都毫不吝啬分享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并且再三强调因人而异,我们大可以尝试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20个博士生之间也有了很多的交流和分享 - 尤其是那些已经开始、写了一段时间的同学们,交流了很多。

训练营结束以后,我和拉美裔、理工科的Bralio相约一起去图书馆写文章,我们常常带着零食一起分享、互相照看电脑、一天写得差不多了便一起聊聊当天的进展以及下一次的安排。他是我的writing buddy,写作伙伴。身边有人同样为着博士毕业论文而奋斗、笔耕不倦让我觉得很安心,我们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Bralio在我们一起写作了三个月以后把他的文章上交并且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努力和经历鼓励了我。我见证了他的刻苦努力,也看到了他获得毕业证书站在荣誉舞台上的一刻,这种鼓励,不言而喻,他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而我的论文后半段有了清华男神L教授的陪伴,他经常和我一起自习,写他的法律文章,我写我的英语论文。我们自习完走回家的路上讨论每天的写作进展程度、顺利和卡壳的地方 - 我喜欢和学者一起交流,不光是听别人的意见反馈,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的思路也被点亮了。能够把一个问题先说清楚,写下来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

建议大家也找到写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一方面也是互相交流、说出想法。当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动力是很足的。

6.全面计划,层层推进

博士论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花时间精力无数。

如同建房子要有图纸、做项目要有进度,我始终相信,不管写什么科目的博士论文,也应该科学、系统的层层推进,关于时间和内容上的合理规划。

我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文章架构的:六大章节,每一个章节下分几块。举例来说:第二章“方法论”,需要写到的是五大块:“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差异”、“定性研究的局限性与优点”、“我所采用的方法:采访、观察、资料搜集”、每个方法的利弊、我作为研究者身份对于最后结果的影响。每一大块里面又可以细分几个部分。而每天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完中间的一小块。

这样,一篇200多页的论文被分解成为了30-50页的章节,每一章又被分成了5-10页的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下去,需要完成的就是1-2页的小单位了。虽然说我完全同意内容有完整连贯性,不能够依字数而定,但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庖丁解牛,化整为零”的小游戏,因为从心理上的畏惧感降到了最低点,而每次完成小单位的任务都给自己划一个勾、点一个赞,便能很有动力地去做下一个部分。我常常鼓励自己,“已经完成了1/8了”,“已经快到这一章的1/3了”,“这一部分已经写了超过一半了”……自己心里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时,层层推进,每次只要做好一个小的部分就好。

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空白板上方写在自己的题目,然后开始竖行写下几章的名称,每一章横向展开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下面能够分几大块……这样一个树形结构是你论文的主干地图,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的心里有一张这样条理清晰、枝干明确的图,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就不容易走丢,也不容易只拘泥于一个部分(参见策略二:兼顾各章)。你会很清楚现在的进度在哪里,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这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使人的心理压力降低,完成每项任务成就感提高,同时有更为明确清晰的方向,更加能够注重当下。强烈建议大家尝试。

7.借鉴前人,参考名著

当我不知道美国英语博士论文为何物的时候,我跑到图书馆借来了包括华大、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国著名高校教育系、英语系、传播系、话题看上去与我研究相关的20多篇论文,每一篇都像一本书那样厚。(比如哈佛Liu J 撰写的"Asian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US universities: an emic perspective"; Chen X撰写的"Sojourners and foreigners: Chinese students' relationship-building with Americans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比如华大英语系学姐Hee Seung和Zheng Xuan的毕业论文)我把自己埋在这些厚厚的论文堆里,看前人是怎样写的,从字数、内容到样式上有了初步了解。

读多了便也发现大多论文在结构上都有引言、摘要、致谢、目录、介绍、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局限性、所作贡献、以后研究方向、文摘等构成。在立意上会研究一个专业内精细的问题,从以往文献的角度整理整合前人的观点和认知,在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用该方法研究、利弊、贡献在于哪里。从语言角度上比较中立客观,书面化专业化,逻辑思维很严谨……读别人写好的博士毕业论文使我有了直观的第一印象。

在准备博士资格考试、读完书单所列文献的准备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本特别有用的书,在此推荐按给大家 -《Completing your qualitative dissertation: a road map from beginning to end》 by Linda Dale Bloomberg and Marie Volpe。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240页的`书,做了很多笔记,而且后来一直有参照这本书。作者通过与很多博士生的采访,了解帮助和阻碍撰写博士论文的因素,并就此对症下药、提供建议。他们把博士论文的基本部分定义、注意事宜、常见问题都予以归纳,从心态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教授的观点都进行了采集,如果一幅地图带我走过博士论文的撰写征程。

我的文末参考文献有16页、300多本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其中一部分是理论内容,一些是方法内容,一些是别人相关课题的博士论文……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通过最开始的参考模仿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过程,又在每天的写作过程中细化提炼,不断成熟。

我非常建议大家读读贵院系历届学长学姐的优秀毕业论文 - 这直接反映了贵系的水平要求和格式规范,是很有价值的一手参考资料。同时可以学习和你课题相关的其他学校学生文章,认真参考起来你会发现很多共同之处,八九不离十。可以的话也找些博士论文撰写参考攻略一类的工具书,一方面心里有大的全景图,另一方面每一个章节也能看到注意事项。

不要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和奋斗。

看得越多,摸得约透,写起自己的文章才越得心应手。

另外,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一般大家会做阅读笔记(我当时做了将近50页的word笔记),写博士课题研究申报计划的时候也会有好几十页成文的文章,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起来:有些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有些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删减订正。总之,以前的努力都是可以转换到现在的论文里面的,写博士论文并不是从零 开始。

8.先捡容易,建立信心

中国有句俗话“专拣软柿子挑”,这句话在我的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极致。我认为写作一般是越写越顺;先易后难,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为“欺软避硬”的行为不好意思,这种有选择的、挑拣容易内容先写的策略对我十分可行。

理论和以往文献于我而言都是深奥的部分,个人觉得比较头疼的内容,我怕一开始没有基础就试图攻克难关,拿不下会影响心态和信心。所以最开始,我选择的是难度最低、最易上手的方法论部分: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有哪里优点、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招募到研究参与者的?他们的隐私和人权是如果得以保障的?搜集资料的时间有多长、哪些具体措施、资料怎样分析和整合、具体方法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性……这些内容虽然琐碎,可是写起来却可以就事论事,直接简单,也不需要华丽优美的文字,或者深奥复杂的逻辑思考。

洋洋洒洒把方法论写出来以后,发现已经有了20来页文字,这对于写作初期的我是极大的鼓励!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入手对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作用不可小视。

写出来不怕亲笑话,我也曾经在八字还没有一撇、文章一半都没写到的时候遇到瓶颈,不知道怎么继续。 于是我决定调整顺序,把“致谢辞”先写出来 - 感谢一路上帮助和参与我的成长的朋友们、师长们、家人们。写着写着,我发现原来一路上那么多贵人相助,自己原来那么幸运!于是从中也获得了动力,满心欢喜、打了鸡血般继续投入了下一段的写作环节。

我的导师建议,我个人也很赞同,把导言这章放到最后:虽然导言讲述的是你做什么课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论文结构如何等等并不复杂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论文的内容结构都在调整,不到最后没有定型的版本。同时,不到最后也可能缺乏对你文章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以及高屋建瓴、简介归纳的能力。

9.调整期望,不求完美

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了的毕业论文)。因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写,且越到后面越没有动力,最后没有完成。所以后来圈里说,只要写完的,就是好的毕业论文。

哪怕说亲们对着学术有着很严谨的态度,想要把毕业论文成果出书,其实也是可以在毕业了以后任教职的同时修改文章、准备出版,还可以在教书的生涯中继续你的相关研究,扩充数据,补充内容。我见到不少教授都是在任教的前六年里把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整理出书。很少有人一毕业就能够直接把文章出书;追求一步登天比较困难。

对于毕业论文的预期的确因人而异,并且是看你想要什么。如果你觉得不管花多少时间都要写得完美,我尊重你的想法和选择。与我,毕业论文是我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个必经阶段,是我展示几年所学成果的好机会,是一个阶段的重要印记,是我丰富人生里面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用心上交了一篇良好到优秀水平的文章便是无愧于心,自己满意了。我的生活要继续,如果可以一年完成论文质量良好,我不愿花好几年的时间达到所谓的完美。我愿意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做其他的事情。

在我很明确了我的文章预期之后,我也和我的教授交流了想法:我希望这篇文章是实践意义和应用效果大于理论意义的,我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给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子、教中国学生的美国教授一些实际意义,让他们看到一些内部人士(insider)的想法和做法。至于理论框架,我希望达到中上水平,但不着重于理论的创新。我的委员会成员很尊重和支持我的想法,我们都同意也许多花一年,我能够写出更漂亮的理论,更严谨的论据,更好的毕业论文。但是在我个人的情况下,没有这个多花一年的必要。我得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实际操作层面、访谈资料综合整理、意见建议提出的部分,而理论部分达到要求即可。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很明白要在自己充满信心、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把论文搞定。我不要做出完美的毕业论文,我只要交出一份不错的、用心了的、教授满意的毕业论文即可,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整理出书。

在这里,我并不是教大家滥竽充数,昧着良心交低质量的作品。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看看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文章的预期是什么。如果你不求完美,但求良好到优秀,然后获得学位、腾出时间给生活的下一个部分,那么写完文章所花时间应该可以省去不少。

而且,完善论文的机会毕业以后还多着呢,并不是写完了上交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了。但是写好了毕业论文一张博士文凭在手,可以给你很多机会的通行证。

10劳逸结合,懂得调整

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

写博士论文就想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千万不要因噎废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健康,跟进营养,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

我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写论文弄久了会脖子肩膀手腕酸痛,所以我经常坚持去打羽毛球,一个星期能够有三到五次,即可以思想上放空,也可以眼睛远眺,还可以拉拉筋、舒展一下身体。每次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时候我都有一种畅快不已的感觉。

我也会一两周去跳一次莎莎舞,拉丁社交舞的一种。在和人的交谈聊天中、在拉丁音乐的奔放柔情里、在旋转跳跃闭上眼的时候,我觉得很放松,也很快乐,自己的脑子得到了休息,身体也获得了锻炼。

每个人各自喜欢的放松方式不一样:我身边朋友有人爱游泳,有人喜逛街,有人看电影,有人做饭菜,有人唱歌儿,有人爬山……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不管这法那法儿,让你开心放松的就是好方法。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放肆玩。我觉得哪怕写论文很辛苦,也一定别忘了给自己放松休息找乐子。机器用多了也需要保养滴油,更何况是人的身体呢?劳逸结合才能够跑好跑完马拉松,才能写好写完你的毕业论文。

如果你很辛苦了,累得不想写了;或者刚刚完成一大章节,想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可以去休息放松一下,丝毫不要有罪恶感和内疚感。你就边休息变想:磨刀不误砍柴工,会玩的人才会学哈:)劳逸结合、懂得调整才能细水长流,攻克下“马拉松”一般的毕业论文。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希望大家不仅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亲自去实践,有自己的实践经验。这样写出的论文才更有血有肉。以上对论文写作经验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编写论文参考文献的软件

不行。虽然ios上可能有一些好用的文字工具,但是设计到写论文推荐还是使用windows平台。

论文需要加参考文献,推荐使用Endnote(windows端),Papers(mac端)等软件,可以自动调整格式。这些软件在ios并不能很好工作。而且ipad上一边打字,一边要查看文献资料是比较痛苦的。

简介

另外,ios版制作的ppt不知道是否放到windows版上能否无错误显示。目前,mac上的ppt制作之后动画有许多不兼容。

系统不一样呀。很多软件还有格式的问题,可能你在iPad上面看的会和电脑上看的不一样。相对来说安卓的平板会好一些。

将Word中EndNote菜单下的"Style"设为“Numbered”即可。

修改方法如下:进入Word中的EndNote菜单,点开Style后面的下拉框,如果有Numbered直接点击即可。

如果没找到Numbered,可以点击Select Another Style

然后在弹出的EndNote Styles对话框中选中Numbered,点击OK即可。

不知道你的EndNote是否有“Numbered”这个样式?

没有的话可以在附件下载,然后复制到EndNote Styles对话框下显示的目录下(上图的红色标记处)。

推荐一款可以免费使用的论文自动排版软件给你

修改方法如下:

1、进入Word中的EndNote菜单,点开Style后面的下拉框,如果有Numbered直接点击即可。

2、如果没找到Numbered,可以点击Select Another Style。

3、然后在弹出的EndNote Styles对话框中选中Numbered,点击OK即可。

扩展资料

1、EndNote支持国际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有3776 种,写作模板几百种,涵盖各个领域的杂志。您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格式和模板,如果准备写SCI 稿件,更有必要采用此软件。

2、EndNote 能直接连接上千个数据库,并提供通用的检索方式,提高了科技文献的检索效率。

3、EndNote 能管理的数据库没有上限,至少能管理数十万条参考文献。

4、EndNote 快捷工具嵌入到Word 编辑器中,可以很方便地边书写论文边插入参考文献,书写过程中不用担心插入的参考文献会发生格式错误或连接错误。

5、EndNote 的系统资源占用小,很少发生因EndNote 数据库过大发生计算机死机现象,这是EndNote 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6、国外数据库下载数据时,均支持EndNote ,即使检索的机器上没有安装EndNote 照样方便使用。

7、EndNote 有很强的功能扩展,如果默认安装的EndNote 不能满足,能很方便地扩展其功能而不需要专业的编程知识。

8、EndNote 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投稿论文的写作,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会起到很好的助手作用。

9、可以放心下载,但确保电脑没有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ndnote

博士投软件学报

软件学报是三大学报之一,权威性最高,难度大,审稿漫长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好投一点

到美国留学不论是什么专业,都不能忽视专业申请条件这个因素,那留学美国计算机博士专业申请是哪些条件?美国计算机专业霸主的位置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无可撼动的,计算机专业强烈的竞争环境,也使得美国计算机博士的申请看似迷雾重重,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留学美国计算机博士需要些申请条件?1、GPA根据历年的实际经验,成功申请TOP10计算机专业GPA一般都以上,个别学校的入学新生平均GPA可达。2、TOEFL/GRE不少学校有对TOEFL单项是有限制的,而且一些学校对录取学生TOEFL成要求很高。国际学生申请美国大学TOEFL成绩底线为100分,实际经验前十名计算机专业往往要达到110+。而GRE,除要参加GRE General Test外,建议申请者尽量参加GRE计算机专项考试(GRE Subject Test),以体现自己专业实力,获得学校的青睐。3、推荐信/PS(SP)在申请美国博士留学中,推荐信其实是很受看重的,如果有比较强的support(看你的推荐人,以及里面的写法)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推荐人牛,或推荐老师很负责或你内容组织的好的话,还是比较重要的。4、本科背景留学美国计算机博士专业申请是哪些条件?事实上,不管在国内是美国,背景,也就是你毕业学校,都非常重要,传统名校/常春藤毕业的学生在择校/工作等方面确实比一般其他学校受到更好照顾。5、重要的奖励或荣誉国外教授最青睐的荣誉/奖项就是数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了,当然是全国级的,世界级更好。其它较重要的经历如MSR等的研究经历也还不错。此外可能一些重要奖学金,大公司研究实习经历也会起到一些作用。6、发表的论文论文是未来导师看到你身上学术潜力的基本材料。虽然用论文来衡量一个人研究能力未免太绝对,目前主要是这样。这里的论文主要是指国际会议的英文论文,如果是地区的说服力就不大。由于CS软件工程方向的特点,当前本学科几乎所有重的论文基本都发表国际会议上,主要是各领域的顶尖会议;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我们国内的CS软件工程申请者能在这些顶尖会议上发表论文,至少一些比较正规的会议上有文章绝对会大大增加你的录取机会。至于期刊的话,除非在JCST,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之的有文章你可以强调一下难度,其他的中文期刊则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北航各个学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你可以上北航研究生院查看,不过要求还算比较高的,潜心研究吧,不要太浮躁 一、申请北航博士学位对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 1.数学与系统科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SCI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收录源刊物或在《中国科学》(中文版)、《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和《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2篇论文。 2.物理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以上,或累计达到及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且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用外文公开发表。 已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SCIE收录论文;已受理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EI收录论文。 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学生论文发表篇数和影响因子尊重导师意见。 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开题与答辩前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分学位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其发表论文要求可执行工学学科相关规定。 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含化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 的Q1区收录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或者发表SCIE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达到; (2)发表SCIE收录论文3篇;或发表2篇SCIE收录论文,另外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博士生提交研究成果详细摘要,经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发表论文要求: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或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至少有1篇论文在外文期刊上公开发表。 其他学术成果的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在影响因子大于的SCIE收录的计算机类刊物中发表论文1篇; (2)在SCIE收录源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2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4)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1篇,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参考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权威学术会议目录)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中,被EI收录的各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计为1篇期刊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且折算论文合计不超过1篇。 5.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应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要求之一: (1)在SCI检索的相关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4 (2)在其他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论文; (3)在非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刊)的重要法学类或航空航天类期刊或集刊(见附表2)上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须收入大会论文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 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 在港澳台重要法学期刊上或用英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经过法学院三位以上教授鉴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可视为CSSCI论文1篇。 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是指有两国或两国以上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以及各法学二级学会的年会。 9.人文社会学科(人文学院) 博士生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见附表3): (1)发表论文达到A级标准; (2)发表论文达到B级标准; (3)发表论文达到C级标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CSSCI收录期刊不含扩展版;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第二篇及以上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理论版的学术论文(3000字以上),可视为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 10.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语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SCI、A&HCI、SCI、EI、《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现代外语》或《外国语》上发1篇; (2)在CSSCI (限定在外国文学、语言学、外语类)上发表2篇论文; (3)在CSSCI(不含扩展刊)上发表3篇论文。 注:用英、俄、德、日、法、韩文在国际非SSCI或A&HCI期刊源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经院教授会鉴定,达到相应学术水准的,可视为CSSCI论文1篇;在我校学报社科版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可视为CSSCI收录,其余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论文。

软件学报是很难投的,审稿时间长,难度大,是EI核心来源期刊; 可接受8000-10000字左右的长文; 稿量大,处理流程大多缓慢,应早投; 《投稿方式:直接网站在线投稿,中英文均可。初审后通知编号,邮寄审理费。外审通过后再通知其它处理事宜。 审理费:150元 审稿周期:6个月左右;发表周期:录用后的发表周期较长,需要耐心等待,但专刊较快. 版面费标准:元/面,收费比较厚道。该刊组织了很多专刊,投专刊的文章被录用后发表周期相对短,但录用率超低专刊反映信息较快,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比前者好中一些,但难度也不小。这个杂志是要求你寄两份打印稿,还有一份你的联系信息,然后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他给你发email告知你通过初审,要求给审稿费100元,然后就是等待,大概三个多月给结果吧。每期文章大约20几篇,平均来说不是很好中,审稿一般4个月左右,发表周期就长了。

写论文插入参考文献的软件

美国Thomson ResearchSoft公司开发的一款软件。

作用如下:

1、在线搜索文献:从网络搜索相关文献并能直接导入到endnote的文献库内;

2、建立文献库和图片库:收藏,管理和搜索个人文献和图片、表格;

3、定制文稿:可以在Word中编辑导入引文和图形,并利用文稿模板可以直接创作符合杂志社要求的文章;

4、引文编排:可以自动编辑参考文献的格式,省时省力。

扩展资料:

EndNote具有以下优势:

1、支持国际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有3776 种,写作模板几百种,涵盖各个领域的杂志。

2、提高科技文献的检索效率。EndNote能直接连接上千个数据库,并提供通用的检索方式,并且能管理的数据库没有上限,至少能管理数十万条参考文献。

3、与Word 结合,可以很方便地边书写论文边插入参考文献,且系统资源占用小,运行速度快。

4、国外数据库下载数据时,均支持此软件 ,即使没有安装EndNote的情况下一样可以使用。

5、扩展功能强大,默认安装的EndNote并不能满足您要求的情况下,能很方便地扩展其功能而不需要专业的编程知识。

6、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投稿论文的写作,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样有很大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ndnote

在Word软件中,可以通过在引用界面,在脚注那里,插入自定义标记,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实现。

电脑:联想L1710D

系统:Win10

软件:Word2019

1、点击引用,点击上面的【引用】。

2、点击脚注,点击上面的【脚注】。

3、输入自定义标记,弹出窗口框,输入自定义标记。

4、点击插入,点击左下角的【插入】。

5、输入内容,输入下面的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endnote是由Thomson Corporation下属的Thomson ResearchSoft 开发的软件。

用处:

1、在线搜索文献:直接从网络搜索相关文献并导入到Endnote的文献库内。

2、建立文献库和图片库:收藏,管理和搜索个人文献和图片、表格。

3、定制文稿:直接在Word中格式化引文和图形,利用文稿模板直接书写合乎杂志社要求的文章。

4、引文编排:可以自动帮助我们编辑参考文献的格式。

扩展资料:

EndNote的优势:

1、EndNote 是SCI(Thomson Scientific 公司)的官方软件,支持国际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有3776 种,写作模板几百种,涵盖各个领域的杂志。您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格式和模板,如果您准备写SCI 稿件,更有必要采用此软件。

2、EndNote 能直接连接上千个数据库,并提供通用的检索方式,为您提高了科技文献的检索效率。

3、EndNote 能管理的数据库没有上限,至少能管理数十万条参考文献。

4、EndNote 快捷工具嵌入到Word 编辑器中,您可以很方便地边书写论文边插入参考文献,书写过程中您不用担心插入的参考文献会发生格式错误或连接错误。

5、EndNote 的系统资源占用小,很少发生因EndNote 数据库过大发生计算机死机现象,这是EndNote 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6、国外数据库下载数据时,均支持EndNote ,即使检索的机器上没有安装EndNote 您照样方便使用。

7、EndNote 有很强的功能扩展,如果默认安装的EndNote 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您能很方便地扩展其功能而不需要专业的编程知识。

8、EndNote 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投稿论文的写作,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会起到很好的助手作用。

9、可以放心下载,但确保电脑没有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ndnote

endnote7 插入参考文献时显示参数错误,无法插入文献是插入错误造成的,解决方法为:

1、在中国知网找到要引用的文献,并导出endnote格式的代码文件。

2、接下来需要将待引用的文章导入到endnote中。

3、打开word,开始写论文,边写边引用。将光标放置在引用内容的末尾开始插入参考文献。将插入样式选为国标GB7714格式。

4、选择go to endnote--->选择指定的参考文献-->插入引用即可。

5、如下图所示,就是使用endnote插入参考文献的样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