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内部审计论文撰写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18:36:49

内部审计论文撰写参考文献

[1] 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2] 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3] 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4] 罗建飞.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 J]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15.[5] 王德福. 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 J] . 财经界(学术版),2009. 9.[6]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7] 审计署办公厅,结构合理 素质全面 充满活力——数字解析全国审计机关机构和人员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8] 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审计研究》,2007(3).[9] 秦飞.浅议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2期[10] 孙晓辉,孙晓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11] 闫青。试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力教育。[12] 刘燕.把握优势 推动发展——关于开展央行网络审计的探讨辉 金融电子化 2007/03[13]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14] 赵立洋.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现代会计 2007/06[15] 徐秀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173. [16]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经营管理技术第四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8:236-404.[17] 陈宋生、周道隽.内部审计新走向——连续审计[J].审计与理财,2007(1)[18] 沈翠玲.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1(1).[19] 杨晓芳.探索EVA价值管理体系下的内部审计[J].集体经济,2010(7).[20] 方秀丽.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初步设想[J].审计研究,2011(2).[21] 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5期 [22]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3]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24]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25]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26]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2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2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2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3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

[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

[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

[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

[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

[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

[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优秀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 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2] 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3] 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4] 罗建飞.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 J]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15.[5] 王德福. 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 J] . 财经界(学术版),2009. 9.[6]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7] 审计署办公厅,结构合理 素质全面 充满活力——数字解析全国审计机关机构和人员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8] 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审计研究》,2007(3).[9] 秦飞.浅议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2期[10] 孙晓辉,孙晓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11] 闫青。试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力教育。[12] 刘燕.把握优势 推动发展——关于开展央行网络审计的探讨辉 金融电子化 2007/03[13]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14] 赵立洋.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现代会计 2007/06[15] 徐秀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173. [16]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经营管理技术第四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8:236-404.[17] 陈宋生、周道隽.内部审计新走向——连续审计[J].审计与理财,2007(1)[18] 沈翠玲.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1(1).[19] 杨晓芳.探索EVA价值管理体系下的内部审计[J].集体经济,2010(7).[20] 方秀丽.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初步设想[J].审计研究,2011(2).[21] 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5期 [22]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3]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24]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25]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26]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2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2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2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3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

集团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4]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5]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6] 汪海鸿.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供电企业管理, 2006, (03) . [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 [1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1]黄文武.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 . [2]王荣,于露.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审计效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07,(01) . [3]施岩.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09) . [4]余超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27) . [1]黄劲,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16) . [2]刘军.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科技风, 2009,(09) . [3]张娇,田坤. 关于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 2008,(30) .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内部审计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 企业管理 的重要标志,对于防范和发现各种财务舞弊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内部控制学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一:《试谈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摘要:2015年4月,首次提出“新常态”,这意味着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完善公司的治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通过分析内部审计的价值功效,从转变内审观念,提升内审人员地位;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增强内审质量控制,贯彻全程审计模式;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促进企业适应“新常态”。 关键词: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公司治理 一、引言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的实施及其影响力的扩大,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8月20日,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新常态”下,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地完善公司的治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其对企业价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价值功效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 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新修订的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显而易见,内审的目标已从查错防弊转变成了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可分为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两个部分。 (一)显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创造的显性价值为内审人员通过审计技术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与评价,向决策者提示风险,预防与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效率,从而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按照现代 财务管理 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收益水平相同的公司,风险越小的企业价值越高;占用的资源越少,即效率高者价值高。内审就是通过分析、监督和评价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企业的风险点与低效率点,从而防御风险和提高效率。 (二)隐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隐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随着内审的发展,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实现的,但又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那么增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和作用。因此,如何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大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为组织机构价值增值,这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须考虑的问题,还是当前内计工作人员和内审的理论研究者困惑的关键点。 三、价值增值途径分析 (一)转变内审观念认识,提升内审人员地位 我国内审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内部审计观念落后。因此,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进内审法律法规发展进程,从而明确内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促进内审法规体系的健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治理是依据产权关系建立起的一种权力制衡结构。只有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三权分立,且权力相互制衡,才能对公司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将内审部门设置在监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之下,不仅可以划清监督权与执行权、决策权之间的界线,还能形成与董事会、高管的制衡,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的监督与审查职责。 (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审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审人员不仅需要从财务的合法性角度去看待信息,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深挖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和弊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仅仅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增强内审质量控制,贯彻全程审计模式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除了内审观念的革新,更应该注重内部审计的质量与运行模式。 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控制制度,主要是确定项目负责人、主审以及一般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并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再者,须建立一个既完善又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监控财务信息及会计工作,全程跟踪监控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企业应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和鉴证作用。通过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为奖惩兑现提供合理依据,从而被动地提高各部门的绩效,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 内审绩效评价体系最终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评价和改进公司的治理。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为了提高内审的工作质量,因此要合理地使用评价体系,防止盲目死板地套用。若企业过分追求指标,则不利于内审工作的长期发展。同时,内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展开独立评价,指出其在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分析原因,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和失控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完善,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损失。企业需对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不断地跟踪改进,查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 四、 总结 在这高科技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常态”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审计提出了进一步的高要求,故而巧妙利用管理,探求企业增值刻不容缓。企业首先要转变对内部审计的传统观念,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加强对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增强内审质量控制,全程监控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时,作为内审人员,应不断完善自我,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价值增值做贡献。参考文献: [1]谭丽华.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实现途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9). [2]代士林.内部审计实现增值功能途径和方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 (4). [3]赵满波.内部审计―挖掘企业内部增值潜力的有效途径[J].新会计,2010(5).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二:《高校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 教育 取得了迅速发展,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也基本确立。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健全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防范和发现各种财务舞弊行为。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 措施 ,从而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运行和管理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资料在内的信息资料真实可靠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一、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合法、完整而制定的措施和制度[1]。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但就其现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 无论多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需要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环境中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现实条件的制约,高校中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偏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一旦制定就需要常抓不懈,始终如一地坚持和贯彻,使每一位高校员工都领会到内部控制的实质和精髓。 2.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薄弱 从机构设置看,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更有甚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因素,尽量减少机构和人员,将财务与审计合署办公,或是由财务部门兼顾审计部门的职能,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审计人员受利益因素制约、人际关系影响,无法客观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审计方式看,一些高校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审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独立的审计内容,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无法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无法实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薄弱,主要是因为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监督检查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立不规范等。 3.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已发布实施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作指导,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2]。 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管理部门应依据高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先以指南的形式发布一套内涵全面、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将内部控制的全新理念传达给所有人员,增强员工内部控制的意识。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入进行,必须注重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和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落实相关的内部审计职责,克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二者的矛盾,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保证内部控制更加完善、严密。 其次,高校要明确审计的介入监督范围,强化事前审计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业务是必须经过审计确认以后才能够开展的,哪些业务是不需要的。对于容易产生舞弊行为的活动,审计的事前介入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高校要细化内部控制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审计标准与业务操作标准保持一致。 最后,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常规、持续和专项的监督检查[3]。 3.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控制内容选择适用的控制方法。比如,在对货币资金进行控制时,可采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方法,即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行业或部门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又如,在对实物资产进行控制时,可选用财产保全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 报告 控制等方法。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结论 高校在改革的浪潮中,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考验,因此,高校不仅要从源头上而且要从制度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防范财务风险,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J].会计研究,2010(2):22. [2]陈洪玉.对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云南 财经 大学学报,2010(24):12.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三:《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财务管理制度及契约安排,用于防范财务风险;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行为的约束方面、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实现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方面的过度强调,导致了企业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再健全、再严密,也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根源所在,必须从整体角度,全面系统的去理解、实施和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认识倒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了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去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现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1.就企业大环境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1)企业控制环境差。企业组织结构在设计之初未明确标识内部控制组织应承担的监督责任,各组织之间不能相互制约,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企业,以国有企业为多,企业职权划分不明确,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套健全、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但是目前的企业信息系统一般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只能为最高管理层提供信息服务,而忽略了企业职工对信息的需求。一方面,企业职工必须从最高管理层清楚地获取信息,履行其责任;另一方面,企业职工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对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主管机关等传达信息;然后,职工还必须能够及时的把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 2.在管理人员方面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薄弱。部分管理者个人权力观念严重,将自己的直觉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习惯于集权式的管理方式,以个人主观判断取代了科学的分析与决策。 (2)企业监督乏力及组织保障不到位。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实行了财务监督管理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只是单纯的解决了一部分成本控制的责任归属和成本失控问题,同时剥夺了财务的内部监控职能,造成了企业相关财务人员责任感的缺失。尽管我国会计人员受到《会计法》的保护,职业道德也对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作出了要求,然而在目前的集权管理制度之下,企业会计依旧缺乏应有的保护,有些企业领导对会计人员不够重视,忽视了其应有的职权。 (3)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薄弱。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评估意识淡薄,对企业风险可能产生的因素关注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实施机制,或者企业设置了风险管理机构但没有真正履行职责,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薄弱。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措施 为弥补以上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1.企业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了消除集权管理造成内部管理阶层人为因素造成的独控现象,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的结构框架,以组织决策替代专权集权。另外,鉴于每个企业管理方式、经营特点不同,面临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应整合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建立部门间的相互制衡机制,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2.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建立 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应使财务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财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化,完善财务岗位轮换制度以及岗位不相容分离制度等,依据企业财务工作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要点,构建一套系统的、贯穿上下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最大程度上规避财务舞弊风险。 3.内审与外审并举 评价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其执行程度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审计机制。企业要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强化外部审计,通过监督审查,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控制方法,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自我评估、改进内部控制机制,还能够针对企业整体的生产运作情况做出系统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弱点所在,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变被动为主动,由传统向现代化过度,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5.企业内部控制 文化 氛围的建立 优秀 企业文化 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其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也是促进企业持续竞争的根源。企业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以文化激励职工的自觉性、荣誉感和责任心,从而达到个人与企业目标一致,职工自觉履行企业制度的效果,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6.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财务透明化、财会信息传递有效化,不仅便于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也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职能。 7.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首先,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信息互通,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深入了解,对企业内控的监管要常态化,提高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其次,监管部门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规定,客观公正地行使部门职权;最后,对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方面不同表现的企业和个人要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三、总结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随之变化,企业需要在分析所处环境及未来环境的变化后才能进行内部控制,为了减少企业风险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损失,以此达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1.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范文 2.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3.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1] 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2] 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3] 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4] 罗建飞.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 J]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15.[5] 王德福. 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 J] . 财经界(学术版),2009. 9.[6]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7] 审计署办公厅,结构合理 素质全面 充满活力——数字解析全国审计机关机构和人员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8] 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审计研究》,2007(3).[9] 秦飞.浅议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2期[10] 孙晓辉,孙晓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11] 闫青。试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力教育。[12] 刘燕.把握优势 推动发展——关于开展央行网络审计的探讨辉 金融电子化 2007/03[13]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14] 赵立洋.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现代会计 2007/06[15] 徐秀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173. [16]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经营管理技术第四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8:236-404.[17] 陈宋生、周道隽.内部审计新走向——连续审计[J].审计与理财,2007(1)[18] 沈翠玲.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1(1).[19] 杨晓芳.探索EVA价值管理体系下的内部审计[J].集体经济,2010(7).[20] 方秀丽.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初步设想[J].审计研究,2011(2).[21] 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5期 [22]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3]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24]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25]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26]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2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2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2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3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由于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内部人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如何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也成为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 客观方面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实施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难度加大。再者,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审计工作面临失误与差错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千扰。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审计人员合法权益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工作处在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之下,我国法律法规制定的时滞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合理性和缺乏操作性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相应地增加了审计风险。 企业审计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被审计的经营业务也变得日趋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一个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经营,可能涉及到多个行业,其经营业务也千差万别,再加上企业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比原来更加复杂,使得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的审计范围也再不多的扩大,不仅包括对财务上的审计也包括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等工作,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上的检查发表正确全面的审计意见难度比较大,因此,增加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主观方面因素 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有限。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总之, 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簿.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与审计手段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一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客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意志来维护企业利益,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这自然违反了审计原则,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审计技术从过去人工审查发展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应技术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审计最佳效果,因此,审计局限性与手段滞后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轻视审计带来的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近年来,由于企业转型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对审计的作用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把审计当作是一种核实财务数据的程序,未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的甚至对此加以回避,致使审计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地位,很大程度降低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与审汁的“独立性、权威性”相匹配,而且容易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及客观因素,为了将企业审计风险有效降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能够获得企业领导的支持,股份公司是我国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按股份公司设置的特点,应赋予内部审计“董事会之下,所有部门之上”的地位。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必要的独立,应以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保持诚实的信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协。 2.2 加强法制建设 这是治理和防范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审计法律是执行审计工作行为的准绳,在审计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审计法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另外,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也要不断予以规范,特别是在会计法律中确认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应考虑重点集中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减少审计工作中违法乱纪行为的数量,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在制定违反审计会计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审计会计法律法规作用的关键。审计法制的健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成为当前审计工作较难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公司的审计人员数量不多且层次不高,再加上在企业养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首先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 其三,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减少审计风险。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作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探讨摘要:相对于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其成因的多样化已成为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大障碍,文章从目前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原因对策 一、进行环境分析,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因而内部审计的核心应是风险管理,也就是针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的根源,估测、评价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减少固有的职业风险。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82年第25号研究报告认为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外因素有:(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2)管理人员的能力;(3)管理人员的正直程度;(4)单位规模;(5)会计系统的近期变动;(6)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7)要职人员的近期变动;(8)资产的流动性;(9)单位经济环境的恶化;(10)快速增长;(11)单位的电脑化程度;(12)距上次审计的时间间隔;(13)管理人员对完成目标的压力;(14)政府法规的范围;(15)员工的士气状况;(16)外部审计的时间、次数、覆盖范围、重要性水平;(17)对公众的公开程度;(18)离总部的距离。通过对内外环境所涉及的风险因素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应合理地识别、估测、评价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考虑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作出审计决策。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其独立性 1.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高,其独立性强。企业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内审领导体制,董事会中负责内审工作的领导者应有足够的权力,内审部门的地位应比其他职能部门高一级,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应由董事会决定。应建立内审部门与董事会的沟通渠道,内审经理应有权出席、参加由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举行的与内审职责有关的会议,通过在会议中提交书面或口头的报告,通报有关审计工作计划和实际审计工作信息。遇到重大问题,内部审计经理可直接向董事会中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负责人汇报、请示,以及时解决面临的问题或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可实行系统内内审机构的垂直领导或实行审计委派制,使内审部门的地位高于其他部门,以利于内审部门独立地、有权威地开展工作,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碍。 2.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应配备合格的、专职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不得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应当置身于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在领导体制的选择上,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与财务工作的关系,避免一人既领导财务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既领导某项业务,又领导对该项业务活动的审计。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内审人员时,应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当内审人员因单位人员紧缺等原因被抽调去完成其他非审计工作时,他们以后不得审计自己所完成的工作。对从其他部门调入或借入的兼职审计人员,也不得安排他们审计他们原先从事的工作。通过明确上述审计职责,保证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使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1.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内部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内审人员不关注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审计工作质量降低,这无疑会造成审计风险。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使内审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就是要创造和保持一种以崇尚正直和威信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和组织精神,就是要将职业关注和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审计风险。 2.执行合格的审计,编制良好的工作底稿。合格的审计要求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计划,通过审计计划促使内审机构和人员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审计任务,满足组织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标准》第2010款要求:将审计计划与风险相联系;内部审计活动的参与计划必须以至少一年一次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计划应该反映机构的风险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集中人力资源于高风险领域,使内审部门和人员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对审计中风险性质严重、风险程度高的业务、程序及风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地审计,搜集形成审计结论所必须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在事前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执行合格的审计,还应当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恰当地记录审计工作,编制良好的审计工作底稿;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恰当地评价审计证据;分配审计资源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确保识别重大差错和非法事项;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监督、复核制度,对重大问题实行报告制度,对问题的解决实行追踪审计制度。合格审计的执行,可以使审计风险的管理与审计业务的执行统一起来,从而在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建立起风险的“防火墙”。 3.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其后续教育。内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着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因此,强化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应配备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使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其次,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内审人员掌握与内审有关的法规动态,把握新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运用。再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聘用机制,并对新聘用者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监督指导,培养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职业谨慎态度,从进人关上为防范审计风险打好基础。 四、树立风险审计观念,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将被审计对象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风险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预备调查、分析性检查、了解、评估等方法确认重要的审计领域,目的是评估固有风险,它一般在审计计划开始时进行。 第二阶段,了解和评估重要的资料来源,考虑何处可能出错,确认与评估相关的控制,目的是寻找并确定控制弱点,一般在期中审计时进行。 第三阶段,执行初步风险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首先考虑固有风险,再对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管理意识、控制程序、职责分工等状况的判断,对控制有效或无效做出判断。如果有效,其可依赖程度如何,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如何。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不同的风险程度,针对不同的审计风险,选择可靠的、有效益的、有效果的审计查核程序。 第四阶段,拟定与执行审计计划,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第五阶段,执行全面评估,将审计结论形成书面文件,即作出审计报告。 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起点,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组织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内部审计风险,并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相联系,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并通过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内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1.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要想使内部审计创造价值,单位和组织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逐步将审计内容扩展到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销售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审计、环境审计等方面,使内部审计有更多的机会为组织创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当注重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内部审计,将工作重点转向利用内部审计创造价值,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当好管理者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影响,取得组织各级人员的信赖和支持。 2.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把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和每一项内部审计业务,促使内审人员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在审计的每一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消除或减少内部审计风险,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通过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达到防范与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来源免费论文网,免费论文网提供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