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东北师范大学电大法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1:12:13

东北师范大学电大法学毕业论文

到知源论文上看看,那里挺多论文资料的,希望能帮上你。

这个论文,按照这个要求,我能帮你写一份的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导语: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就我国的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来看,刑事侦查与诉讼得到充分重视,反而是民事行政则被看轻。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的检察监督长期处于弱化地带。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各类诉讼井喷化的大背景之下,司法部门对民事行政的检察监督呈现无力应对状态,没有达到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需求。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相较于刑事侦查普遍存在滞后现象。因此,建立一套独立的,专属于民事与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机制,十分迫切。

一、从规范现有体制着手,促进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体制独立化发展

我国宪法将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交予检察机关,是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职责与职能。通过调解、审判,保证司法对诉讼双方公平,保证侦查过程无违法偏私行为发生。

就实践方面来讲,我国的检察机关在处理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时,并未将民事与行政这两类实际区分开来。然而,无论是在监督的对象、方式和功能方面,二者均存在很大的区别,不可归为一类。从我国司法部门所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数据来看,在2012至2013一年的时间内,发生数百起民事行政案件,而真正得到检察监督的,所占比例不到40%。这也就说明了我国现阶段检察监督部门在民事行政类诉讼案件上的过大负荷,加重检察监督机关工作量的同时,也导致一些民事行政诉讼案件无法真正受到检察和监督。再有,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比重上要远大于行政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也属于检察机关工作职能的缺失。而且,就本质上来讲,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检察院与法院之间存在固有矛盾,此种矛盾不利于民事诉讼案件监督机制的有效开展。因此,针对我国民事行政类案件的检察监督体制,必须将民事诉讼案件与行政诉讼案件区分开来,以促进其独立化的发展方向。

二、比较行政与民事案件的法定检察监督机制,促进独立化发展

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有明文规定,人民检察院无论是对行政诉讼案件还是民事诉讼案件,都拥有同等的监督权力。且两种检察监督体制在细节上存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不同监督体制的分析,将二者分开处理,是促进检察监督机制独立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监督对象上看,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监督主要是以行政单位为监督对象,不对当事人进行监督活动,控诉双方在地位上存在一定差距;而民事诉讼的监督对象,是对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检察监督,且对当事人和整个诉讼活动都要进行监督检察。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在监督对象上,具有权力更大、涉及更广、难度更高的特点。

从功能定位上看,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功能主要体现在,针对行使司法过程和权力的法院审判进行监督;而在行政监督功能方面,则除了履行监督职能外,还具有在审判过程中,保障原告与被告皆具备的独立行使诉讼权益。而由于行政诉讼案件的复杂特点,就法律方面来讲,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监督更需肩负监督和保障职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不仅在于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和当事人诉讼活动的监督,还在于通过这样一种监督机制,将检察权能和审判权能统一起来,即以司法权之权威形成对行政权的有效制约,进而实现对审判权和诉讼权的有力保障。

从监督方式上看,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皆具有监督职责。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可以以“抗诉”的形式来实行监督责任。就目前我国检察机关的抗诉而言,由于在行政诉讼案件方面,对检察机关行使抗诉权力上,对理由以及理由和理由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范围都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给检察机关就行政诉讼案件提起抗诉增添了难度,以致于检察机关常常运用民事诉讼案件的抗诉模式。从而造成在运用“抗诉”方式监督时,出现了形式混乱的局面。基于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案件“抗诉”模式,对促进检察机关工作效率和检察监督独立化发展而言,十分必要。同时,检察监督部门还应当注重于对新的监督方式的开发和创建,紧跟时代潮流,行使检察监督职能。

从诉讼原理上看,行政诉讼案件与民事诉案件存有本质上差别。二者在性质、特点以及运行原理上皆有不同。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处于平等地位,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则不具有平等属性,由此导致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与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具有不同的运行原理。其中,民事诉讼案件检察监督本质为,双方当事人在平等的诉讼身份下,行使民事诉讼活动;而行政诉讼案件首先在控诉双方的诉讼地位上就无法保障其平等地位。且行政诉讼案件的检察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这个整体进行检察和监督,行政机关并不具有反诉讼的权益。

三、结论

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诉讼案件检察和监督上,首先在法律上就有明显差异。然而检察机关却将二者放在了同一职能部门进行检察和监督活动。二者在监督对象、监督功能定位、监督方式和诉讼原理上皆存在不小的差异,从而易导致检察监督工作混乱的情形发生。

参考文献:

[1]潘威伟.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比较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3,(12):115-116,118.

[2]白建云.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为调查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检察官,2012,(5):.

[3]巩富文,田鹤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关系论[J].人民检察,2011,(6):26-30.

[4]邰桂艳.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异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4):158-161.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不是。

省级刊物指的是由省级主管和主办单位负责的期刊。例如一本叫《吉林农业》的刊物,它的主管单位是“吉林省农委”,主办单位“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这种由省级单位负责的期刊就是所谓的省级刊物。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属于吉林省,吉林省的省级刊物有:《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吉林农业》、《博物馆研究》等,这些省级刊物的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部门,主管单位也是省级单位部门。

学报只是一种学校官方介绍校园方方面面报道的报纸。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的主办单位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自身,并非省级单位,故非省级刊物。

等数学类杂志 分析理论与应用(英)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中)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英) 应用数学学报(英) 工程数学学报(5期) 生物数学学报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英) 数学译林 数学学报(英) 中国科学基金(英) 数学年刊(英) 大学数学(原工科数学) 代数集刊(英) 南京大学数学半年刊 偏微分方程(英) 微分方程年刊(英)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研究 中国科学(A辑) 中国科学A辑(英) 中国大学教学 数学学报 数学进展 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应用数学学报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数学文摘 数学年刊中文版 应用概率统计 数学研究与评论 东北数学(英) 数学季刊(英)(河南) 应用数学(湖北) 数学杂志(湖北) 数学物理学报(中) 数学物理学报(英) 模糊系统与数学(湖南) 数学理论与应用(湖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 高等数学研究(陕西) 运筹与管理 中国科学基金 自然科学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英) 统计与精算(人大) 计算数学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运筹学学报 计算机科学类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电子与电脑 网络与信息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软件学报 微型机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计算机仿真 微型电脑应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电脑学习 电脑开发与应用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数据采集与处理 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系统应用 现代计算机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微机发展 计算机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 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文摘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技术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信息技术 计算机教育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信息安全与保密(2006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初等数学类杂志 数学通报 中学生数学(下) 中学生数学(上) 数学教学 上海中学数学 中等数学 理科考试研究 中学生理科应试(高中) 中学数学杂志。高(曲阜) 中学数学杂志。初(曲阜) 中学数学月刊(苏州) 中学教研(数学)(浙江) 教学月刊(中学理科) 福建中学数学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 数学通讯(湖北)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中学理科(下) 中学理科(中) 中学理科(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 数学教学研究(甘肃) 数学教学通讯(重庆) 中学数学教学(安徽) 中学数学(湖北)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 中学数学教与学(人大)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教材教学 数理天地(初中) 数理天地(高中) 教育研究 学科教育 高中数学教与学(扬州)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上海) 高校学报类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版)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理工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版)

在研课题:1、主持一项“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2、主持一项全国教育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县级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研究”。3、主持一项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委托农村教育调查研究课题。4、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欠发达地区应用性人才培养与WTO挑战”。5、主持一项教育部部长委托项目“全国农村教育调查研究”。6、主持一项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学生辍学与教育内容关系研究”。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3JZD0035)8、亚洲银行咨询专家,中国义务教育融资体制改革研究。9、教育部督导办项目,俄罗斯和英国教育督导制度研究。论文目录: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学术会议述评《课程、教材、教法》,(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期转载)中学课程、教材改革要迈出新步伐《国际学术动态》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德育信息》影响教育质量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特色学校个性化课程体系研究《课程研究》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在农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各国课程管理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教育科学》关于我国课程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教育评论》个性化教育一个历史进程《北京教育》试论课程评价多元化趋势《外国教育研究》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中小学教育管理》简论教育学中“个性”的特征《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本届美国政府教育改革计划述评《外国教育研究》(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期转载)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教育科学》课程目标与课程改革《长春教育》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与困难《中小学教育管理》以新的教育理念执导课程改革《松辽学刊》(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卷》期转载)农村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关系调查研究报告《山东教育科研》(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卷》期转载)浙江长兴县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可行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外国教育研究》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当代教育科学》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专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版 (国家出版署“八.五”重点图书,获第二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8)专著《外国教育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合著《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合编《古今中外德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合著《教学思想发展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专著奖,详见《中国教育学刊》.第6页)合著《外国教育通史》(五)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合著《学校与社会》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译著《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参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主编《中学德育行动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12月)主编《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参编《课程目标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译著《加拿大课程改革研究》(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专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6月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检测办法

如何通过毕业论文查重?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新,现在网上关于毕业论文模板的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都会感叹为什么要写出毕业论文,而且写完之后竟然还要通过学校的审核,学校中的一个审核步骤就是查重,如何通过学校的论文查重?仅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论文查重就是检测论文中的重复率内容,其本意也确实差不多,主要是检测论文的重复率。一般的做法是通过论文查重系统将论文和数据库资源进行比对,然后检出重复部分,从而计算论文整体重复率,即全文重复率。当今社会学术不端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营造良好的学风,许多学校都会要求对毕业论文进行查重,也就是说,所有的毕业论文都要由学校检测。现在的毕业论文查重已经成为毕业答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在进行论文查重时发现了标红的句子,但也不能证明这句话是完全抄袭的。如今有很多毕业论文的题目,都会有相应的材料参考,即使大家没有抄袭,在检测出来之后可能还是会发现大部分的重复,这种现象其实比较正常。所以它还能提醒大家寻找更新颖的观点,导师审阅时也更能更客观地判断学术不端的本质,因此毕业论文的查重必不可少。通常毕业论文都要查重,论文查重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学生在写论文时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校对毕业生检验学习成绩的一项检测项目。

首先,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就要严格规范自己,不能大段复制粘贴,只要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一般重复率都会比较低。其次,在最后用中国知网查重前,可先用PaperYY、paperdog、PassPaper、PaperCheck等

最近很多大四学生已经开始陆续写毕业论文了。刚接触自己的毕业论文时,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惑,就是本科论文怎么查重?直接写完毕业论文交给学校查重?还是要提前进行自查?今天paperfree小编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建议你写完论文后,进行自查,而不是等着直接上交学校进行查重。如果没有通过查重,会被退回修改,甚至会耽误答辩时间,影响毕业进度。所以在交给学校之前,建议你先自己查一下,把论文的重复率降到学校的要求以下,这样更容易通过检测。 1、初稿自查 一般毕业论文初稿建议先用免费查重系统查重。虽然免费查重系统可能没有这么权威的测试结果,但可以作为参考对初稿进行初步修改。自查建议您使用paperfree论文检测系统。本系统进行查重后,系统会提供一份查重报告和修改意见,你可以根据修改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论文的查重率。 2、定稿自查 初稿修改后,可以了解一下学校规定的查重系统是什么,然后选择同样的查重系统进行自查,这样交到学校后查重会更容易通过。推荐知网、万方、维普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写作是每个高校学生在毕业前都需要完成的。并且只有当完成的毕业论文通过了学校的论文查重后,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之后才有参加论文答辩的机会。因此,相信很多同学为了能够增加通过学校查重的可能,在写完论文后都会先自己进行去进行查重检测,以便提早了解自己论文的重复率情况。本科论文查重是怎么查的? 现在网上有很多相应的查重网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论文重复率的检测,到底应该怎样进行选择呢?查重系统不同,查重结果是一样的吗?如果有区别,那么如何才能选到准确可靠的查重系统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不同的查重系统有哪些区别,应该怎么选择。 首先,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不同的论文查重系统,它们检测出来的重复率结果一般都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所收录的对比数据库与计算论文重复率的算法存在差异。所以大家在选择论文查重系统的时候需要格外的小心,如果你选择的查重系统检测的结果不够准确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在学校查重的时候重复率还是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这样就会把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掉。毕业论文查重有哪些注意事项? 因为我们去改论文的时候,一般都是根据查重拿到的报告,对其中被标注的重复内容进行修改,而那些没有标注的未重复部分,我们通常是不会再去改的,所以一旦查重结果不准确,势必会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进行修改,而如此反复的修改,也可能让我们越改越乱。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模板

82.于伟:先秦儒家之“礼”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81.于伟:公民抑或自然人——卢梭公民教育理论的前提性困境初探,《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80.于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焦虑的理论省思,《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2期(第二作者)79.于伟:十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的梳理与反思,《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9期(第二作者)78.于伟:以科研为先导加大政府投入,《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2期77.于伟:东师网教:构建“教育云”支持下的学习型社会,《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第6期(第一作者)76.于伟:福柯的“历史本体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的可能性选择,《教育科学》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75.于伟:历史本体论与走向情本体的教育,《教育学报》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74.于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73.于伟:试析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三种取向,《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72.于伟:黄济先生教育哲学思想研究,《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71.于伟:东师远程与继续教育:“尊重的教育”贯穿远教始终,《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6期70.于伟: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第二作者)69.于伟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三个前提性问题,《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68.于伟:农民教育期望——高等教育改革一种可能的阐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67.于伟: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界说、思想源流及教育图景,《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66.于伟:改革开放30年农村教育研究主题的变迁与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载于《中国教育科学3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作者)65.于伟:本土化信念: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前提性动因,《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二作者)64.于伟等:困境与突破:中国学校教育精神的现代性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63.于伟:基于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国际经验及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62.于伟等: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60.于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第二期59.于伟: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时代挑战,《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28日(第二作者)58.于伟:让中等职业教育惠及更多农民子女,《光明日报》,2008年9月25日57.于伟: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路在何方,《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8年第13期转摘56.于伟:中西合璧 相得益彰,《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7日55.于伟:身体规训及其合理性论析,《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54.于伟: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建立进出有序、供求平衡的管理机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53.于伟:论坚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教育研究观问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第四期;《中国教育报》转摘,2008年11月1日52.于伟:以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为本——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向调整和农民工培训的城乡联动体系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51.于伟:美国《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的实施困境及其原因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50.于伟:快乐经济学视角下的幸福教育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49.于伟:农民工多元身份形成的文化诱因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48.于伟: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47.于伟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师》2007年第7期.46.于伟:加强农民工培训 提升农民工素质,《光明日报》2007年7月14日.(第二作者)45.于伟:简评《教育学》,《光明日报》2007年7月7日.44.于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教育研究》,2007年3期;光明日报2007年6月27日内容提要;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6日期刊看点介绍.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43.于伟: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新华文摘2007年第六期全文转载42.于伟:专业设置: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四省七县的调研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A41.于伟:解决农村教师“进口”和“出口”的几个问题,《知识界动态清样》,2006年255期40.于伟: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1期39.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6期全文转载38.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37.于伟:儿童的存在特性与教化,《中国儿童报》,2006年5月3日36.于伟:论实用理性教育观的合理性—从为生存而教育谈起,《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35.于伟:论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一期34.于伟:社会不重视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7日33.于伟:通过获取知识而获得能力,《社会观察》,2006年01期32.于伟:“学习目的”的三个层次,《社会观察》,2006年01期31.于伟: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于伟:为人的生存而教育,《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1期29.于伟: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教育学报》,2005年5期28.于伟:《警惕“怎么都行”的教育观》,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7日27.于伟: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载26.于伟:贫困家庭大学生生存状况的个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年第2期25.于伟: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24.于伟:福柯教室中的微观权力理论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 6期全文转载;23.于伟:西方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理念、对策及启示,《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年22.于伟:过个休闲式的暑假,《人民日报》2004年7月6日21.于伟:班主任最需要尊重和理解——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现代教育报》2005年4月15日20.于伟:家庭教育视域中的青少年生命意义缺失与充盈,《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19.于伟:后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全球化与教育改革》2004年1月18.于伟: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于伟: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16.于伟: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与出路,《教育科学》,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15.于伟: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不正当利益因素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月14.于伟: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13.于伟: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12.于伟:大学精神与通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论坛》2003年2月11.于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职能,《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4期10.于伟:当前中小学教师过渡期待行为透视,《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4期9.于伟:论科学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8.于伟:现代人内心追寻的一种隐喻表达与解读,《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7.于伟: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6.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l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1-2《北京师大学报》2001-3部分转载, 叶澜主编的《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1》综述5.于伟:984名女大学生若干性心理及其行为状况调查分析,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6-14.于伟:略论当代大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9-11-53.于伟:青年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研究》,1999-10-62.于伟:关于青年学生性心理状况差异的调查分析报告,《东北师大学报》,1999-12-41.于伟:改进大学德育工作,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1999-11-1

近5年发表的论文1. Zhang Hongyan,The Tourism Industry of Jilin Province---A Potential Market for Private Business, Gadjah Mada University Press, . Zhang Hongyan Zhou Lijun, The Study on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Of Jilin Province Toward Southeast Asia,Proceedings of The East Asia Inter-Regional Tourism Forum (EATOF), Cebu, the Philippines, 2002。3. 张洪岩 王钦民 周成虎 励惠国,“数字地球”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信息科学,3(4),2001年。4. 杨柳 张洪岩 罗永峰 张正祥,湿地遥感信息增强方法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自然地理专刊),2002年。5. 张洪岩 王钦敏 鲁学军 励惠国,地学信息图谱方法的地理学框架,地球信息科学,5(3),2003。6. 徐志刚 张洪岩,不同媒体在空间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003年。7. 龙恩 张洪岩,关于全国堪界成果信息系统管理的几点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003年。8. 张洪岩,杨晓慧,论吉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策略,经济地理,23(Z),2003年。9. 杜红艳,张洪岩,张正祥,GIS支持下的湿地遥感信息高精度分类方法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19(4),2004年。10. 张正祥,张洪岩,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交通与计算机,22(3)2004年。11. 张正祥,张洪岩,ArcObjects组件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中的应用,遥感信息,2004年第2期。12. 龙恩 张洪岩,吉林省TM影像几何校正技术方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2004年。13. Zhang Hongyan, Yang Xiaohui, Lu Xuejun, Perspectives on Geo-informatic Graphic Methodology ,Preceedings of the 30th IGC 2004, Glasgow, UK, . Zhang Hongyan, Zhou Lijun, Yang Xiaohui, Study on the Unified A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East Asia Inter-Regional Tourism Forum (EATOF), Yonago, Japan, . 鲁学军 周成虎 张洪岩,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3(2),2004年。16. 张洪岩,王钦敏,鲁学军,励惠国,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前瞻,地球科学进展,19(5),2004年。17. 张洪岩等,向海湿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3),2005年。18. Zhang Hongyan etc.,Monitoring Wetland Change of Xianghai Nature Reserve Using Landsat TM Data, the 25th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5 (IGARSS’05)。19. 鲁学军,张洪岩,高志强,裴韬,区域地理系统单元等级圆锥建模,地理研究,24(6),2005年20. 鲁学军、秦承志、张洪岩等,空间认知模式及其应用,遥感学报9(3),2005年。

在研课题:1、主持一项“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2、主持一项全国教育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县级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研究”。3、主持一项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委托农村教育调查研究课题。4、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欠发达地区应用性人才培养与WTO挑战”。5、主持一项教育部部长委托项目“全国农村教育调查研究”。6、主持一项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学生辍学与教育内容关系研究”。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3JZD0035)8、亚洲银行咨询专家,中国义务教育融资体制改革研究。9、教育部督导办项目,俄罗斯和英国教育督导制度研究。论文目录: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学术会议述评《课程、教材、教法》,(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期转载)中学课程、教材改革要迈出新步伐《国际学术动态》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德育信息》影响教育质量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特色学校个性化课程体系研究《课程研究》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在农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各国课程管理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教育科学》关于我国课程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教育评论》个性化教育一个历史进程《北京教育》试论课程评价多元化趋势《外国教育研究》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中小学教育管理》简论教育学中“个性”的特征《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本届美国政府教育改革计划述评《外国教育研究》(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期转载)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教育科学》课程目标与课程改革《长春教育》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与困难《中小学教育管理》以新的教育理念执导课程改革《松辽学刊》(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卷》期转载)农村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关系调查研究报告《山东教育科研》(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卷》期转载)浙江长兴县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可行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外国教育研究》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当代教育科学》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专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版 (国家出版署“八.五”重点图书,获第二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8)专著《外国教育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合著《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合编《古今中外德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合著《教学思想发展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专著奖,详见《中国教育学刊》.第6页)合著《外国教育通史》(五)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合著《学校与社会》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译著《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参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主编《中学德育行动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12月)主编《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参编《课程目标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译著《加拿大课程改革研究》(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专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6月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增刊

82.于伟:先秦儒家之“礼”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81.于伟:公民抑或自然人——卢梭公民教育理论的前提性困境初探,《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80.于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焦虑的理论省思,《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2期(第二作者)79.于伟:十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的梳理与反思,《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9期(第二作者)78.于伟:以科研为先导加大政府投入,《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2期77.于伟:东师网教:构建“教育云”支持下的学习型社会,《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第6期(第一作者)76.于伟:福柯的“历史本体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的可能性选择,《教育科学》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75.于伟:历史本体论与走向情本体的教育,《教育学报》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74.于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73.于伟:试析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三种取向,《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72.于伟:黄济先生教育哲学思想研究,《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71.于伟:东师远程与继续教育:“尊重的教育”贯穿远教始终,《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6期70.于伟: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第二作者)69.于伟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三个前提性问题,《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68.于伟:农民教育期望——高等教育改革一种可能的阐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67.于伟: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界说、思想源流及教育图景,《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66.于伟:改革开放30年农村教育研究主题的变迁与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载于《中国教育科学3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作者)65.于伟:本土化信念: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前提性动因,《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二作者)64.于伟等:困境与突破:中国学校教育精神的现代性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63.于伟:基于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国际经验及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62.于伟等: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60.于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第二期59.于伟: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时代挑战,《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28日(第二作者)58.于伟:让中等职业教育惠及更多农民子女,《光明日报》,2008年9月25日57.于伟: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路在何方,《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8年第13期转摘56.于伟:中西合璧 相得益彰,《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7日55.于伟:身体规训及其合理性论析,《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54.于伟: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建立进出有序、供求平衡的管理机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53.于伟:论坚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教育研究观问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第四期;《中国教育报》转摘,2008年11月1日52.于伟:以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为本——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向调整和农民工培训的城乡联动体系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51.于伟:美国《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的实施困境及其原因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50.于伟:快乐经济学视角下的幸福教育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49.于伟:农民工多元身份形成的文化诱因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48.于伟: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47.于伟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师》2007年第7期.46.于伟:加强农民工培训 提升农民工素质,《光明日报》2007年7月14日.(第二作者)45.于伟:简评《教育学》,《光明日报》2007年7月7日.44.于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教育研究》,2007年3期;光明日报2007年6月27日内容提要;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6日期刊看点介绍.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43.于伟: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新华文摘2007年第六期全文转载42.于伟:专业设置: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四省七县的调研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A41.于伟:解决农村教师“进口”和“出口”的几个问题,《知识界动态清样》,2006年255期40.于伟: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1期39.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6期全文转载38.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37.于伟:儿童的存在特性与教化,《中国儿童报》,2006年5月3日36.于伟:论实用理性教育观的合理性—从为生存而教育谈起,《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35.于伟:论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一期34.于伟:社会不重视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7日33.于伟:通过获取知识而获得能力,《社会观察》,2006年01期32.于伟:“学习目的”的三个层次,《社会观察》,2006年01期31.于伟: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于伟:为人的生存而教育,《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1期29.于伟: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教育学报》,2005年5期28.于伟:《警惕“怎么都行”的教育观》,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7日27.于伟: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载26.于伟:贫困家庭大学生生存状况的个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年第2期25.于伟: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24.于伟:福柯教室中的微观权力理论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 6期全文转载;23.于伟:西方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理念、对策及启示,《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年22.于伟:过个休闲式的暑假,《人民日报》2004年7月6日21.于伟:班主任最需要尊重和理解——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现代教育报》2005年4月15日20.于伟:家庭教育视域中的青少年生命意义缺失与充盈,《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19.于伟:后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全球化与教育改革》2004年1月18.于伟: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于伟: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16.于伟: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与出路,《教育科学》,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15.于伟: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不正当利益因素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月14.于伟: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13.于伟: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12.于伟:大学精神与通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论坛》2003年2月11.于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职能,《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4期10.于伟:当前中小学教师过渡期待行为透视,《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4期9.于伟:论科学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8.于伟:现代人内心追寻的一种隐喻表达与解读,《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7.于伟: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6.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l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1-2《北京师大学报》2001-3部分转载, 叶澜主编的《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1》综述5.于伟:984名女大学生若干性心理及其行为状况调查分析,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6-14.于伟:略论当代大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9-11-53.于伟:青年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研究》,1999-10-62.于伟:关于青年学生性心理状况差异的调查分析报告,《东北师大学报》,1999-12-41.于伟:改进大学德育工作,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1999-11-1

近5年发表的论文1. Zhang Hongyan,The Tourism Industry of Jilin Province---A Potential Market for Private Business, Gadjah Mada University Press, . Zhang Hongyan Zhou Lijun, The Study on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Of Jilin Province Toward Southeast Asia,Proceedings of The East Asia Inter-Regional Tourism Forum (EATOF), Cebu, the Philippines, 2002。3. 张洪岩 王钦民 周成虎 励惠国,“数字地球”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信息科学,3(4),2001年。4. 杨柳 张洪岩 罗永峰 张正祥,湿地遥感信息增强方法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自然地理专刊),2002年。5. 张洪岩 王钦敏 鲁学军 励惠国,地学信息图谱方法的地理学框架,地球信息科学,5(3),2003。6. 徐志刚 张洪岩,不同媒体在空间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003年。7. 龙恩 张洪岩,关于全国堪界成果信息系统管理的几点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003年。8. 张洪岩,杨晓慧,论吉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策略,经济地理,23(Z),2003年。9. 杜红艳,张洪岩,张正祥,GIS支持下的湿地遥感信息高精度分类方法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19(4),2004年。10. 张正祥,张洪岩,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交通与计算机,22(3)2004年。11. 张正祥,张洪岩,ArcObjects组件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中的应用,遥感信息,2004年第2期。12. 龙恩 张洪岩,吉林省TM影像几何校正技术方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2004年。13. Zhang Hongyan, Yang Xiaohui, Lu Xuejun, Perspectives on Geo-informatic Graphic Methodology ,Preceedings of the 30th IGC 2004, Glasgow, UK, . Zhang Hongyan, Zhou Lijun, Yang Xiaohui, Study on the Unified A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East Asia Inter-Regional Tourism Forum (EATOF), Yonago, Japan, . 鲁学军 周成虎 张洪岩,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3(2),2004年。16. 张洪岩,王钦敏,鲁学军,励惠国,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前瞻,地球科学进展,19(5),2004年。17. 张洪岩等,向海湿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3),2005年。18. Zhang Hongyan etc.,Monitoring Wetland Change of Xianghai Nature Reserve Using Landsat TM Data, the 25th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5 (IGARSS’05)。19. 鲁学军,张洪岩,高志强,裴韬,区域地理系统单元等级圆锥建模,地理研究,24(6),2005年20. 鲁学军、秦承志、张洪岩等,空间认知模式及其应用,遥感学报9(3),2005年。

数学学报,数学研究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