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3:47:55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论文

“幼儿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要收集、阅读:教师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

幼儿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家庭氛围:一个经常争吵、挑剔、不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父母之间的冲突关系到孩子的攻击性和犯罪行为,如果子女经常目睹父亲打母亲,这个孩子有可能模仿这一行为,转而去攻击别人。

离异家庭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显著差于完整家庭的儿童,容易表现出自卑、怯懦、冷漠等性格缺陷,并且具有不良的社会行为,如与同伴打架、攻击欲望特别强烈等,这部分孩子之所以具有攻击性,一方面与模仿父母之间的攻击行为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幼儿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幼儿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经习惯了的教育行为,教养方式大致来说分为三种:民主型、放任型、强制型,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不同的子女,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具有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很少有行为问题。

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由于采取忽视的态度,当孩子偶尔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放任自流而不是加以制止,于是便助长了幼儿攻击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强制型的父母对孩子严格实施规则,孩子的行为一旦不符合规则,父母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亲切,他们很少考虑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了不少教育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梳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摘要: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念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它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语言伤害和间接的、关键词:成因,性行为,影响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念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它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语言伤害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性行为。 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个体攻击的研究多聚焦于小学以上阶段,面对于幼儿甚至更早期的儿童的攻击问题研究还不够。经验告诉我们: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儿童之间冲突早在两岁就有了,但是,其特点又有哪些? (1)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和年龄差异。一般讲,在儿童成长发育的早期,争吵、打架、说谎、骂人、破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而且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 (2)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是否提供模仿的样例密切相关。经验表现,向儿童提供攻击性行为的样例,也就是提供模仿攻击性行为的对象,不仅会增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甚至会走上暴力犯罪的歧途。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随奖惩手段的不同而发生性质上的不同。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惩罚则会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次数,减弱攻击性行为的强度。因此,奖励和惩罚是增强或抑制儿童攻击性行的有效手段。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随攻击性行为的反馈而发生态度上的变化。研究发现,对攻击者攻击性行为的消极反应会强化攻击者的攻击行为,而对攻击者攻击行为的积极反应会制止攻击者的攻击行为。 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来分,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看,前者比后者要严重得多。 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分,可以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习惯性攻击性行为和偶发性攻击性行为。前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后者则只是一般的行为问题。 从动机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有的时候,儿童的攻击行为是这两种的混合。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幼儿的天性 攻击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外在表现上不同的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不尽相同,在社会教育中,我们需要转移幼儿对这种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这种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响。 2.家庭氛围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学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 3.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幼儿教师的教导在幼儿的身心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师的消极评价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活动的设置也会是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4.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尤其是儿童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媒体也会对幼儿园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5.幼儿的经历与个体发展 儿童自身的因素也会对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儿童自身的性格、气质以及与同伴的关系,与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受其自身的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的影响。 攻击性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攻击性行为作为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影响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3―6岁是幼儿塑造个性的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家长应格外重视这一阶段孩子性格的培养。如果任由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发展,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幼儿正常社会化的进程。当一个攻击性特别强的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首先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很差!具有着极其强的攻击性的人很难融入到社会中,他们不会与人交往更不懂的为人处事之道! 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在与成人、同伴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在实践活动日益复杂化的基础上,幼儿的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但本研究发现幼儿的言语攻击较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大班幼儿的言语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思维的发展制约语句结构的发展,他们不能够很熟练地掌握运用口头言语并用它解决发生的争端,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发生冲突时不能及时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攻击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幼儿会选择采用身体攻击的方式实现目标。 在工作中与孩子接触中,我发现班级中有攻击性特别强的孩子!源源一个男孩 一直行为表现充满攻击性行为!早餐后带孩子到操场做早操,在孩子们排好队等候音乐播放的时候,我发现源源和航航你一拳我一脚地打个不停,就过去问他们在干吗?两人异口同声地说练拳击。我说快排好,音乐要开始了,就走到队伍前面准备带操,还没等音乐响起,一个女孩子的哭声就传到我耳边:老师,你们班的源源用哑铃砸我,原来是中班的佩佩小朋友。班上其他孩子马上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我从不跟源源玩,因为他老打人。我最不喜欢他,他欺负别人,经常把小朋友弄哭,听后,我有些生气:这孩子,怎么能这样?一怒之下,先让他给佩佩道歉,然后就把他拉到身边,想等做完早操后再跟他交流。可他在我身边刚站了一会儿,又和然然打起来了我不禁叹到:这孩子,攻击力是真的很强!这是一个攻击性行为特强的孩子,纵观全园,其他班也有类似攻击性行为强的孩子。这些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小朋友会对其持拒绝态度,由于经常惹事生非,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故而也不易受老师的欢迎,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教师及家长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 (1)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与移情能力。第一,社会认知水平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有研究表明,幼儿的移情能力与其攻击性行为是负相关的关系。 (2)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与技能。当儿童遇到无法解决的社会性冲突与矛盾时,应教他们多向老师和家长请教,或者成人主动利用价值澄清、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谈话活动、情景表演、故事讲述等,组织儿童参与讨论、学习、观察,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鼓励儿童使用非攻击性的方式。 (3)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心理宣泄法。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要使幼儿学会对他人和自己没有伤害的幻想攻击活动等进行适宜合理的宣泄。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也可以使其被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还有助于减少和避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4)及时奖励和表扬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其实,很多时候儿童的行为仅仅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当成人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时,儿童就会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目的,因此他们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最终引起成人的反感,这时候儿童就会终止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此外,也可以采用暂时隔离的方法,消除强化因素,矫正攻击性行为。 (5)教师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教师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同时要提供充足的玩具,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要素。 (6)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努力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给儿童以心灵慰藉。第一,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转变其教育观念,对儿童不能过分宠爱,要培养他们责任感、同情心和自立意识。第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如果家长换个角度看待儿童,发觉其闪光点及其潜能,在教育儿童时多给儿童鼓励,让其感受到表扬与关心,这是教育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极其有效地方法。 (7)正确运用惩罚方式。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缺点相比较正常儿童来说可能会多一点,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适宜的惩罚方式,注意就事论事,不要将其上升到道德领域。 (8)正确运用大众传媒的影响。儿童应在成人的指导下观看对儿童有益的影视作品。 总之,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与家长要正确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针对其原因采取措施。教师与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待儿童,尤其是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根据其心理特点,尊重其发展规律,发现其闪光点,挖掘其潜力,正面教育为主,多给予儿童关心、表扬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多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树立其科学的价值观,同时,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这样就会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转变为积极向上的行为,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立,高觉敷,张民生,等.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901-1906. [2]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研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论文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了不少教育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梳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摘要:生活中,幼儿做出攻击行为是很常见的事情。对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后天的攻击性性格,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紧张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那么如何对待这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作为多年从事幼儿教学工作的老师,想先从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入手,深入探索如何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关键词:攻击;引导;帮助孩子刚入幼儿园,老师们常会遇到这样情形:有的孩子常常会无故的争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抢不到就去踢打别人,任老师怎么哄、怎么劝都不行,有的还会和老师闹,抓、咬老师,样样都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得到他们想要的玩具。而有的孩子却觉得攻击别人会使自己开心,有自豪感。往往老师刚批评完他,一转身,他又去抓打别的小朋友了,并乐此不疲……那么究竟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它们的形成又有哪些因素。在看来,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包括对别人采用言语上的攻击(贬低人、怪叫、大声叫嚷)、身体上的进攻(踢、踹、打、咬),当然也可以指侵犯别人的权利的行为(如使用暴力抢走属于别人的东西)。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幼儿自私、利己、任性,在遭受挫折焦躁不安时或处在不良环境中,无人及时教育、引导,从而发生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一个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不管是对班级小伙伴而言,还是对老师而言,都很让人头疼。小朋友们不愿意和他分在一个活动小组一起做游戏,因而他常常会被小伙伴们孤立,从而更易烦躁不安,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就需要老师想办法积极引导他、帮助他,并帮他改掉攻击别人的不良行为,教会他如何和伙伴们相处。那么,作为老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做。一、教育方法要科学而恰当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当他遇到问题时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去表达自己一时的不良情绪,所以就会任由自己的性子来。在他们看来,攻击别人是表达自己情绪的唯一手段。作为孩子的老师,平时就应该多留心这些具有攻击性倾向的幼儿,当发现该幼儿做出攻击行为时,应该立即上前制止,并帮助孩子用科学而恰当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记得那次组织孩子在建构区活动时,朱浩源刚搭好的“楼房”被蔡孟轩推倒了,朱浩源很生气,就想去攻击蔡孟轩,这时就把他们两人都带到一边。先批评蔡孟轩的行为是不对的,并让蔡孟轩向朱浩源道歉,然后再和朱浩源谈心:蔡孟轩推倒楼房是不对的,这时不要打他,可以大声指责他或叫他重新搭好“楼房”给,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帮。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及时教育,有效的阻止了朱浩源的攻击行为。平时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朱浩源谈心,主动的去关心他,满足他内心要求被老师关注的愿望。当他一整天都没有攻击其他小朋友时,就会摸摸他的头说:“今天朱浩源没有打人,真棒。”如果一个星期内他都很少再攻击别人,就会在星星榜上给他加上一颗星星,以此来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渐渐很少攻击别人了,小朋友们也愿意跟他一起玩了,而且他自己也更愿意亲近老师了,还会跑过来和老师说悄悄话。二、以榜样的言行去影响教育班有个王建豪小朋友刚进小班时,时常会无故攻击别人,于是在班上选出了几名口语表达能力强,又通情达理的小朋友:汪澍涵、刘睿珂、刘锐等,让他们和王建豪坐在一起,玩游戏时和他一起玩,鼓励他们主动与王建豪交朋友,以他们自身的良好言行帮助他学会如何正确的与他人交往,为他树立一些榜样。而小朋友们发现他有攻击性行为时,也会主动上前制止并立即请求老师的帮助。一段时间后王建豪渐渐的不再攻击别人了,还常常能看见他在伙伴中开心的笑脸,现在居然还和刘锐成了好朋友。三、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记得有一次,沈宇的爸爸来园接孩子回家,班级有一个女孩告诉他爸爸:“今天沈宇又打人了”。他爸爸啥也不说,上去就给沈宇几个嘴巴,打过后还生气地说:“今天不带回家了,自己看着办。”说完拔腿就走,也不问事情发生的原因,也不给儿子解释的机会。为此,利用家访时间和沈宇爸爸深入的交流了几次,告诉他恐吓、打骂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反而会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使父子之间产生隔阂、关系紧张,最后就会导致孩子故意不听家长,故意的攻击其他小朋友。为此,还与家长达成共识:一起帮助沈宇改掉攻击性行为,用耐心和爱心对他进行教育,避免一味的打骂。所以,当孩子发生攻击行为时,不妨建议家长静下心来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耐心的和孩子交谈,并告诉孩子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就要积极引导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勇敢地向小朋友道歉,并教孩子日后如何和周围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如果是别的小朋友错了,那就要鼓励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四、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诱导在玩区角游戏时,由于老师疏忽,常常因为给孩子提供的操作材料不足,从而引发了孩子之间互相争抢操作材料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比如:两三个孩子为了同一块积木和一辆小汽车,互不相让,此时,如果老师没有及时的发现并加以制止,那么孩子们很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因而,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为孩子提供较为宽敞、安全舒适、操作材料充足的游戏活动空间,以此来减少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导。其次,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提醒家长选择合适的影视作品,尽可能减少孩子接触不良传媒的机会,避免孩子模仿其中的打斗场面。总之,孩子就如一张白纸,是纯洁的,要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用彩笔绘出最美丽的成长过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深深的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帮助他们改掉攻击性行为,和他们的家长共同努力,一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和品德是共同的责任。

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论文范例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了不少教育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梳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幼儿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做出的很多种行为,可能就无法自己控制。往往在实际之中,一些无意的行为就变成了攻击性行为。导致了伤害的出现,但是幼儿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等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等。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先天的遗传性格是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从生物学的方面来说,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幼儿的生理特征。有的幼儿出生开始就是容易急躁,这样的幼儿长大遇事稍有不顺就容易大发雷霆,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2、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自我胜任感低就会自我否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担心拒绝从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除攻击性行为。其次是重要感,许多幼儿感觉到自己被他人忽视的时候,就想要引起重视和注意,往往攻击性行为就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注意,于是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3、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就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自身性格,家庭教养方式。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家庭关系融洽,家庭氛围温暖和谐中成长的幼儿,较家庭关系紧张中成长的幼儿对待他人的态度更加的友好,幼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身心受到潜移默化,也会渴望家庭之外与他人的友好和谐相处;其次是家庭主要成员的性格,多指父母的性格。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许多行为,处事方式都是在幼儿眼里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幼儿在很多方面需要接受正确的教育,才能够矫正幼儿的心理素质,这样才不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父母很多行为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高,所以后期就容易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为了幼儿的健康发育,还是多考虑如果让宝宝发育好的问题。

幼儿攻击性行为论文研究意义

研究小白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做法,而找到妥善的解决方式。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园,特别是小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种行为,小班时期是发生孩子打、咬、抓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仅给幼儿园的生活及教育带来了负面,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幼儿攻击性行为论文题目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了不少教育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梳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