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音乐教育专科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3 11:30:43

音乐教育专科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音乐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引言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界定

第一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声”

一、 对“声”的解析

二、 声音音色明亮圆润

1、 科学的演唱技巧的运用

2、 注重声腔的流动

三、 民族声乐的声音符合民族审美倾向

第二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字”

一、 对“字”的解析

二、精妙的吐字行腔

1、 吐字清晰准确

2、 行腔中字与字衔接连贯自然

三、民族声乐中衬词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情”

一、 对“情”的解析

二、朴实自然的“情”

1、 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2、恰当准确的表现情感

三、丰富多彩、细腻真切的“情”

1、生活感受积累的真实情感体验

2、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感

音色的变化表现特定的情感

表演者正确的情感审美意识

第四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形”

一、 对“形”的解析

二、“形”美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

1、自然景色

2、人物形象

三、“形”美在民族声乐表演者全身心的表演

1、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

2、真情投入的舞台表演

表情生动,富有激情

身段优雅,表演贴切作品

第五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韵”

一、对“韵”的解析

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

三、民族声乐声音的风格美

四、民族声乐情感表达的韵味美

五、民族声乐表演的韵味美

摘要: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的配置、展示和使用乐器教学肯定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乐器不但可以提升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课堂展示和使用乐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乐理教学、歌唱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新形势下竖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竖笛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强化学生的竖笛练习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

3.开展竖笛吹奏技能训练,提升演奏的效果

一、当下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够

(三)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严重缺乏艺术特征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动机及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现状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意境及其存在方式

第一节 意境概念界说

一、什么是意境

二、中国意境意象理论

三、意境的存在因素

第二节 音乐意境界说

一、音乐意境概念

二、音乐意境主要观点

第三节 音乐意境的存在因素

一、客体存在

二、主体意向作用

三、意象催生与外化

四、音乐意境的开放性

第二章 意境在音乐表演中的生成条件

第一节 表演主体外部条件

一、环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二、语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三、修养对表演者的影响

第二节 表演者与技巧

一、技法的基础地位

二、音乐表演能力

三、艺术和技术之关系

第三节 表演者与理解

一、“视界融合”到“自我理解”

二、构成表象到立意

三、意境的生成

第三章 音乐意境生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一节 不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体裁的不同

二、题材的不同

三、表演立意的不同

第二节 相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作品的原作与文本

二、共性与个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表演者的文化认同差异

一、作为表演者的文化身份

二、作为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三、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 音乐表演意境生成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练习阶段的意境培养

一、音乐语言到唤起表象

二、意象形成的创造性

三、意象组合与意境营造

第二节 表演阶段的意境营造

一、规定情景

二、物我两忘

三、真我与假我

第三节 反思状态下的意境再造

一、自我反思

二、外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大纲的基本格式如下: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也就是像写别的论文那样,先提出论点,在举出例子来证明它,最后写上参考文献就OK了,己写了一篇,参考下: 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 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幼师音乐教育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音乐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引言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界定

第一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声”

一、 对“声”的解析

二、 声音音色明亮圆润

1、 科学的演唱技巧的运用

2、 注重声腔的流动

三、 民族声乐的声音符合民族审美倾向

第二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字”

一、 对“字”的解析

二、精妙的吐字行腔

1、 吐字清晰准确

2、 行腔中字与字衔接连贯自然

三、民族声乐中衬词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情”

一、 对“情”的解析

二、朴实自然的“情”

1、 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2、恰当准确的表现情感

三、丰富多彩、细腻真切的“情”

1、生活感受积累的真实情感体验

2、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感

音色的变化表现特定的情感

表演者正确的情感审美意识

第四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形”

一、 对“形”的解析

二、“形”美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

1、自然景色

2、人物形象

三、“形”美在民族声乐表演者全身心的表演

1、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

2、真情投入的舞台表演

表情生动,富有激情

身段优雅,表演贴切作品

第五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韵”

一、对“韵”的解析

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

三、民族声乐声音的风格美

四、民族声乐情感表达的韵味美

五、民族声乐表演的韵味美

摘要: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的配置、展示和使用乐器教学肯定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乐器不但可以提升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课堂展示和使用乐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乐理教学、歌唱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新形势下竖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竖笛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强化学生的竖笛练习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

3.开展竖笛吹奏技能训练,提升演奏的效果

一、当下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够

(三)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严重缺乏艺术特征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动机及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现状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意境及其存在方式

第一节 意境概念界说

一、什么是意境

二、中国意境意象理论

三、意境的存在因素

第二节 音乐意境界说

一、音乐意境概念

二、音乐意境主要观点

第三节 音乐意境的存在因素

一、客体存在

二、主体意向作用

三、意象催生与外化

四、音乐意境的开放性

第二章 意境在音乐表演中的生成条件

第一节 表演主体外部条件

一、环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二、语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三、修养对表演者的影响

第二节 表演者与技巧

一、技法的基础地位

二、音乐表演能力

三、艺术和技术之关系

第三节 表演者与理解

一、“视界融合”到“自我理解”

二、构成表象到立意

三、意境的生成

第三章 音乐意境生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一节 不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体裁的不同

二、题材的不同

三、表演立意的不同

第二节 相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作品的原作与文本

二、共性与个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表演者的文化认同差异

一、作为表演者的文化身份

二、作为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三、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 音乐表演意境生成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练习阶段的意境培养

一、音乐语言到唤起表象

二、意象形成的创造性

三、意象组合与意境营造

第二节 表演阶段的意境营造

一、规定情景

二、物我两忘

三、真我与假我

第三节 反思状态下的意境再造

一、自我反思

二、外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以下是2篇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2

1. 选题的缘起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1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12-18

建构主义追根溯源 12-13

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3-14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14-15

建构主义学习观 14-15

建构主义知识观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 15

建构主义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5-18

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5-16

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16

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16-18

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8-29

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18-20

音乐课堂缺失了“人” 18-19

音乐课堂缺失了“情” 19

音乐课堂缺失了“魂” 19-20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特性 20-22

体验性 20-21

创造性 21

主体性 21-22

建构性 2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29

重定音乐教师角色 23-24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4-25

变革音乐教学方法 25-26

转变音乐学习方式 26-27

重视音乐教学设计 27-28

完善音乐评价机制 28-29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构想 29-42

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含义 29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9-42

音乐问题探究策略 29-31

音乐自主活动策略 31-33

音乐对话诱导策略 33-36

音乐相册评价策略 36-39

音乐个性发展策略 39-42

4. 意义建构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2-51

正确把握好几条原则 42-45

发展性原则 42-43

主体性原则 43-44

差异性原则 44-45

适度性原则 45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45-51

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46-47

处理好“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 47-48

处理好“情境创设”与音乐教学设备运用的关系 48-49

处理好建构主义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关系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绪论 7-13

一、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培养中的作用 7-10

(一) 古希腊音乐观及音乐教育 7-8

(二)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8

(三) 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8-9

(四)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9-10

二、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10-13

(一) 从科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 10-11

(二) 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11

(三)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 11-13

第一章 江西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3-16

第二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6-24

第一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 16-17

一、调查院校及对象 16-17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 17

第二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分析 17-24

一、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17-19

二、课程设置 19-20

三、教学内容 20-22

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2-23

五、师资力量 23-24

第三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24-30

一、课时、学分安排 24

(一) 限定性选修课 24

(二) 任意性选修课 24

二、教学内容安排 24-30

(一) 音乐知识 24-25

(二) 音乐欣赏 25-26

(三) 音乐实践 26-28

(四) 特色课程 28-30

结语 30-32

参考文献 32-35

附录 35-39

致谢 39

幼儿教育论文格式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幼儿教育论文格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题目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下2cm,左侧,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 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年-月-日。

音乐教育论文模板格式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 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 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 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 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 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 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 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 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 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 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 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 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 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 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 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 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 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 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 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 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 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着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 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音乐教育探讨》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类论文

论文网上到处都是 满意请采纳

也就是像写别的论文那样,先提出论点,在举出例子来证明它,最后写上参考文献就OK了,己写了一篇,参考下: 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 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音乐系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论文大纲的基本格式如下: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以下是2篇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2

1. 选题的缘起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1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12-18

建构主义追根溯源 12-13

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3-14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14-15

建构主义学习观 14-15

建构主义知识观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 15

建构主义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5-18

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5-16

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16

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16-18

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8-29

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18-20

音乐课堂缺失了“人” 18-19

音乐课堂缺失了“情” 19

音乐课堂缺失了“魂” 19-20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特性 20-22

体验性 20-21

创造性 21

主体性 21-22

建构性 2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29

重定音乐教师角色 23-24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4-25

变革音乐教学方法 25-26

转变音乐学习方式 26-27

重视音乐教学设计 27-28

完善音乐评价机制 28-29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构想 29-42

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含义 29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9-42

音乐问题探究策略 29-31

音乐自主活动策略 31-33

音乐对话诱导策略 33-36

音乐相册评价策略 36-39

音乐个性发展策略 39-42

4. 意义建构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2-51

正确把握好几条原则 42-45

发展性原则 42-43

主体性原则 43-44

差异性原则 44-45

适度性原则 45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45-51

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46-47

处理好“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 47-48

处理好“情境创设”与音乐教学设备运用的关系 48-49

处理好建构主义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关系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绪论 7-13

一、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培养中的作用 7-10

(一) 古希腊音乐观及音乐教育 7-8

(二)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8

(三) 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8-9

(四)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9-10

二、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10-13

(一) 从科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 10-11

(二) 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11

(三)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 11-13

第一章 江西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3-16

第二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6-24

第一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 16-17

一、调查院校及对象 16-17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 17

第二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分析 17-24

一、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17-19

二、课程设置 19-20

三、教学内容 20-22

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2-23

五、师资力量 23-24

第三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24-30

一、课时、学分安排 24

(一) 限定性选修课 24

(二) 任意性选修课 24

二、教学内容安排 24-30

(一) 音乐知识 24-25

(二) 音乐欣赏 25-26

(三) 音乐实践 26-28

(四) 特色课程 28-30

结语 30-32

参考文献 32-35

附录 35-39

致谢 39

音乐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引言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界定

第一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声”

一、 对“声”的解析

二、 声音音色明亮圆润

1、 科学的演唱技巧的运用

2、 注重声腔的流动

三、 民族声乐的声音符合民族审美倾向

第二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字”

一、 对“字”的解析

二、精妙的吐字行腔

1、 吐字清晰准确

2、 行腔中字与字衔接连贯自然

三、民族声乐中衬词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情”

一、 对“情”的解析

二、朴实自然的“情”

1、 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2、恰当准确的表现情感

三、丰富多彩、细腻真切的“情”

1、生活感受积累的真实情感体验

2、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感

音色的变化表现特定的情感

表演者正确的情感审美意识

第四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形”

一、 对“形”的解析

二、“形”美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

1、自然景色

2、人物形象

三、“形”美在民族声乐表演者全身心的表演

1、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

2、真情投入的舞台表演

表情生动,富有激情

身段优雅,表演贴切作品

第五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韵”

一、对“韵”的解析

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

三、民族声乐声音的风格美

四、民族声乐情感表达的韵味美

五、民族声乐表演的韵味美

摘要: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的配置、展示和使用乐器教学肯定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乐器不但可以提升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课堂展示和使用乐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乐理教学、歌唱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新形势下竖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竖笛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强化学生的竖笛练习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

3.开展竖笛吹奏技能训练,提升演奏的效果

一、当下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够

(三)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严重缺乏艺术特征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动机及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现状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意境及其存在方式

第一节 意境概念界说

一、什么是意境

二、中国意境意象理论

三、意境的存在因素

第二节 音乐意境界说

一、音乐意境概念

二、音乐意境主要观点

第三节 音乐意境的存在因素

一、客体存在

二、主体意向作用

三、意象催生与外化

四、音乐意境的开放性

第二章 意境在音乐表演中的生成条件

第一节 表演主体外部条件

一、环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二、语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三、修养对表演者的影响

第二节 表演者与技巧

一、技法的基础地位

二、音乐表演能力

三、艺术和技术之关系

第三节 表演者与理解

一、“视界融合”到“自我理解”

二、构成表象到立意

三、意境的生成

第三章 音乐意境生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一节 不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体裁的不同

二、题材的不同

三、表演立意的不同

第二节 相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作品的原作与文本

二、共性与个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表演者的文化认同差异

一、作为表演者的文化身份

二、作为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三、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 音乐表演意境生成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练习阶段的意境培养

一、音乐语言到唤起表象

二、意象形成的创造性

三、意象组合与意境营造

第二节 表演阶段的意境营造

一、规定情景

二、物我两忘

三、真我与假我

第三节 反思状态下的意境再造

一、自我反思

二、外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小学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一、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码头工人》是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运用三连音这一特殊节奏型,21次重复出现,使主题旋律不断上升到高潮,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事,寓教于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引起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是经过锤炼、考验的艺术生命力较强的精品。例如《土尔其进行曲》、《〈卡门〉序曲》等等。学生欣赏后,可以开扩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加我QQ 我跟你讨论

你+459237145

音乐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引言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界定

第一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声”

一、 对“声”的解析

二、 声音音色明亮圆润

1、 科学的演唱技巧的运用

2、 注重声腔的流动

三、 民族声乐的声音符合民族审美倾向

第二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字”

一、 对“字”的解析

二、精妙的吐字行腔

1、 吐字清晰准确

2、 行腔中字与字衔接连贯自然

三、民族声乐中衬词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情”

一、 对“情”的解析

二、朴实自然的“情”

1、 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2、恰当准确的表现情感

三、丰富多彩、细腻真切的“情”

1、生活感受积累的真实情感体验

2、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感

音色的变化表现特定的情感

表演者正确的情感审美意识

第四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形”

一、 对“形”的解析

二、“形”美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

1、自然景色

2、人物形象

三、“形”美在民族声乐表演者全身心的表演

1、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

2、真情投入的舞台表演

表情生动,富有激情

身段优雅,表演贴切作品

第五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韵”

一、对“韵”的解析

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

三、民族声乐声音的风格美

四、民族声乐情感表达的韵味美

五、民族声乐表演的韵味美

摘要: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的配置、展示和使用乐器教学肯定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乐器不但可以提升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课堂展示和使用乐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乐理教学、歌唱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新形势下竖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竖笛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强化学生的竖笛练习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

3.开展竖笛吹奏技能训练,提升演奏的效果

一、当下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够

(三)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严重缺乏艺术特征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动机及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现状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意境及其存在方式

第一节 意境概念界说

一、什么是意境

二、中国意境意象理论

三、意境的存在因素

第二节 音乐意境界说

一、音乐意境概念

二、音乐意境主要观点

第三节 音乐意境的存在因素

一、客体存在

二、主体意向作用

三、意象催生与外化

四、音乐意境的开放性

第二章 意境在音乐表演中的生成条件

第一节 表演主体外部条件

一、环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二、语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三、修养对表演者的影响

第二节 表演者与技巧

一、技法的基础地位

二、音乐表演能力

三、艺术和技术之关系

第三节 表演者与理解

一、“视界融合”到“自我理解”

二、构成表象到立意

三、意境的生成

第三章 音乐意境生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一节 不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体裁的不同

二、题材的不同

三、表演立意的不同

第二节 相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作品的原作与文本

二、共性与个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表演者的文化认同差异

一、作为表演者的文化身份

二、作为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三、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 音乐表演意境生成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练习阶段的意境培养

一、音乐语言到唤起表象

二、意象形成的创造性

三、意象组合与意境营造

第二节 表演阶段的意境营造

一、规定情景

二、物我两忘

三、真我与假我

第三节 反思状态下的意境再造

一、自我反思

二、外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