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青年杂志编辑

发布时间:2024-07-08 17:25:08

中国青年杂志编辑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激情、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用户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用户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青年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杂志。二者同属团中央机关,但一个是报纸,一个是杂志,是不一样的。报纸有报纸的编辑和发行部门,杂志有杂志的,完全是两套人马,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地址,这是正常的。《中国青年》多侧重于人物报道,而《中国青年报》较为综合。以下是我从网上搜到的地址:《中国青年》半月刊全年零售价120元/年,每期零售价元/期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编辑出版: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532国内统一刊号CN11-1001/C邮发代号2-39国外发行代号SM8《中国青年报》中青报的前台电话: 。中国青年报2014年度全年定价:元月定价:元邮发代号:读者可直接到邮局网点订阅本报,也可拨打邮局11185订报热线中国青年报地址: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发行部热线传真:邮编:100702建议你直接到邮局去订阅,非常方便,不需要一个一个联系报纸发行部。

中国青年报历届总编辑

1969年03月至1970年11月,北京大安山煤矿工人;1970年12月至1975年04月,兰州军区通讯团新闻报道员;1975年05月至1979年02月,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人事处干部;1979年03月至1982年01月,中国青年报思想理论部记者,编辑;1982年02月至1983年11月,中国青年报科学知识部副主任,评论部主任;1984年12月至1986年03月,中国青年报国内政治部主任;1986年04月至1988年08月,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助理;1988年09月至2006年10月,中国青年报党组成员,副社长兼副总编辑;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副社长(接李而亮)。2009年8月至今,中国青年报党组书记,总编辑,副社长。

孙轶青(1922—2009),山东乐陵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22年3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沧县县委书记、冀鲁边区地委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东光县县委书记、共青团清河地委书记。1950年起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1962年4月任共青团中央常委兼《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1964年任全国青联副主席。1972年任《北京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1976年10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80年1月起,历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常务副局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兼文物局局长。1983年6月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84年4月任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2009年3月17日,孙轶青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李而亮现年51岁,曾任职人民日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西藏日报总编、党委副书记。2001年8月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总编辑 、党总支书记。2004年12月接替李学谦出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电话

从3月5日起,青春热线启用新的电话号码:010-88569081 邮箱找不到哎

(1)《中国青年报》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100702《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是以中国各族青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全国性综合日报。(2)《中国法制报》中国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甲一号 。邮编:100102《中国法制报》是中国宣传法制的全国性报纸。1988年1月1日起更名为《法制日报》。1986年 2月起,还出版大型文学刊物《中国法制文学》(双月刊)。办报宗旨是促进以法治国,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内容主要是宣传宪法和各种法律,宣传国家关于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报道民主与法制建设,传播法律知识,推广法制保障经济建设和交流司法工作经验。(3)《中国建筑报报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8号院5号楼(信弘大厦)B座429室 邮编:100089《中华建筑报》是由建设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管、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服务于建筑、装饰、建材、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全国性行业报,也是国内唯一一份建筑装饰装修报。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的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转企改制中央试点单位。

《新京报》新闻热线 96096333  24小时中央电视台新闻媒体求助热线电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196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166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166 中央电视台《法律帮助热线》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198  国内新闻媒体求助热线电话:澎湃新闻媒体求助热线:4009-20-4009;Email: 中国之声人民广播新闻热线:4008000088《光明网》求助热线:《人民日报》求助热线 《光明日报》求助热线 《经济日报》求助热线 《中国青年报》求助热线:;;新浪微博:@中国青年报《法制晚报》求助热线:;邮箱至  ; 《环球时报》求助热线:;;-614;(夜间拨打)-220;新浪微博:@环球时报

《中国青年》杂志

1923年10月20日

《中国青年》杂志是团中央机关刊,由团中央主管、主办。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是国内现存的历史最悠久、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的辉煌历史和办刊历程,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清晰缩影,是百年党史“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共青团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面思想的旗帜。高擎理想信念,坚持思想引领,保持斗争精神,是《中国青年》杂志的根本特征。上世纪五十年代“什么是幸福”大讨论、八十年代初潘晓“人生观”大讨论、新时代“强国一代”大讨论都成为引领不同时期社会思潮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只奋进号角。引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积极投身强国伟业,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杂志的主责主业。2019年以来,《中国青年》杂志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明显增强。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个精神的高地。坚持做青年的良师益友、指路航标,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中国青年》杂志的时代责任。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20年代出版的机关刊物。周刊,1923年10月发刊于上海,后迁广州﹑汉口等地出版。《中国青年》是“五四”以后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驱》,早在1922年2月就设置“革命文艺”栏。《中国青年》创刊后,陆续发表有关文学问题的文章近30篇,引导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培养革命感情,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个人享乐与颓废悲观的倾向。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0 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刊:新青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版)(全12册)》内容简介: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

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

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

中国青年杂志

1923年10月20日

《中国青年》杂志是团中央机关刊,由团中央主管、主办。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是国内现存的历史最悠久、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的辉煌历史和办刊历程,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清晰缩影,是百年党史“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共青团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面思想的旗帜。高擎理想信念,坚持思想引领,保持斗争精神,是《中国青年》杂志的根本特征。上世纪五十年代“什么是幸福”大讨论、八十年代初潘晓“人生观”大讨论、新时代“强国一代”大讨论都成为引领不同时期社会思潮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只奋进号角。引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积极投身强国伟业,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杂志的主责主业。2019年以来,《中国青年》杂志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明显增强。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个精神的高地。坚持做青年的良师益友、指路航标,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中国青年》杂志的时代责任。

《中国青年》杂志创刊于1923年10月20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

1918年,中国青年杂志于上海创刊。这本深受广大青年喜爱,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刊物,曾多次被称为“中国文化里的经典”。中国青年杂志作为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媒体,长期致力于为广大青年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体验,发掘和传播中国优秀童年文学和传统文化,建设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