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乒乓球论文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24-07-04 11:12:26

乒乓球论文研究对象

邓亚萍 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97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河南郑州人。父母都是乒乓球迷,并感染了孩子。5岁时,她就开始学打乒乓球。但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1989年在第四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1991年在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她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两枚金牌。此外,她还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被誉为乒坛上的小个“巨人”。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9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职业生涯辉煌战绩: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当前情况: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对我有帮助87回答时间:2006-12-30 18:27 | 我来评论向TA求助 回答者: 芝麻_橘果汁 | 四级擅长领域: 奥运/赛事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good相关内容2008-6-5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与邓亚萍争夺乒乓球女单冠军的是谁? 32008-12-6 中国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 12008-1-22 “邓亚萍因打乒乓球而闻名于世界”在英语里怎么说 12008-5-20 谁是继邓亚萍后中国乒乓球女队的大姐大 12008-8-19 邓亚萍除了打乒乓球还从事过什么运动??查看同主题问题: 乒乓球 冠军 冠军 故事 邓亚萍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江西什么地方发生旱灾.0回答云南昆明阳小芹的QQ谁知道啊老家是湖北荆门的.1回答亡羊补牢.2回答武艺下雨天不要简谱回答圣诞节送什么礼物给女朋友啊?我想让她印象深刻一点,帮帮忙撒,她是....0回答年均旱灾损失率.0回答云南蒙自的连锁销售是传销吗?是关键支持的吗?到底合不合法?.2回答亡羊补牢的道理是什么.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1条姓名:邓亚萍性别:女身高:1米50体重:53公斤出生日期:1973-2-5出生地:河南郑州运动项目:乒乓球运动经历: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最好成绩: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运动成绩:1983年 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1988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1989年 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1991年 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 在第25届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1996年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所获荣誉:1987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 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 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 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1990年 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当前情况: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邓亚萍是惟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也是惟一一位获得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邓亚萍 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97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河南郑州人。父母都是乒乓球迷,并感染了孩子。5岁时,她就开始学打乒乓球。但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1989年在第四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1991年在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她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两枚金牌。此外,她还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被誉为乒坛上的小个“巨人”。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9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职业生涯辉煌战绩: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当前情况: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1 前言 削球型打法起源于欧洲, 曾在世界乒坛占据主流打法达数十年之久。直到上个世纪50 年代, 日本人佐藤博治带着一种全新的武器——海绵拍出现在孟买世乒赛上, 削球打法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劲敌, 而步入下降通道。自1953 年匈牙利削球手西多在布加勒斯特第20 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后, 此后的整整半个世纪再也没有削球手登顶男单冠军的宝座。在历届乒乓球大赛中削球型打法之所以依然能够作为一种打法出现在赛场上,是因为创新与突破带来的技术变化,从上世纪50 年代的稳削、60年代逼角反攻、70 年代削球的转与不转、80 年代的转与不转的结合及抢拉抢冲,一直到90年代之后的削攻结合,其代表人物是张燮林、王志良、陆元盛、黄亮、陈新华、松下浩二、李根相、王浩、丁松等。但是削球型打法仅仅是作为一种打法类型保留着,一直是起一种奇兵的作用,始终再也没有成为主流打法。如今削球型打法已经沦落为少人问津的偏门,这种现象在代表最先进技术的男子领域尤为明显,现在弧圈型打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为了与弧圈型打法选手相抗衡,只是靠以往的技术就远远不够了,只有加强削球的变化和反攻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技术的创新,才能与弧圈型打法相抗衡。 在2003年巴黎第47届世乒赛上,韩国削球型打法选手朱世赫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庄智渊、马琳、格林卡等打法各异的名将,最后惜败于奥地利的施拉格,获得了男子单打世界亚军。他右手横握球拍,在中台反手长胶削接弧圈球的技术弧线低平,旋转强烈,逼角凶狠,在近台他能用长胶磕、拱、挡、切等技术,为正手进攻制造良机。朱世赫给削球型打法带来的创新是:他的正手和一般削球手不同,他能够在全台拉弧圈球,并且在连续性和进攻力量、准确程度上不亚于攻球选手,特别是削中反拉技术尤为突出,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朱世赫是当今世界乒坛削球型打法的杰出代表,也是2008年韩国队参加奥运会的热门人选及中国男队的劲敌之一。对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寄希望于给中国乒乓球男队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以及青少年削球选手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并提出建议。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2003年第47届巴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亚军,2004年男子世界杯乒乓球比赛男子单打第四名获得者,韩国削球型打法选手朱世赫。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本文有关的大量乒乓球削球技术文献资料与文章10余篇,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相关体育新闻报道和网络文章。 数理统计法 对朱世赫在第47届世乒赛、2004年世界杯比赛中的相关技术数据进行统计。 比赛成绩: 附表:(1) 第47届世锦赛 对手(国籍) 比 分 1/4 决 赛 半 决 赛 决 赛 马 琳(中 国) 格林卡(希 腊) 施拉格(奥地利) 4 : 3(11,-10,-8,9,-5,8,9) 4 : 1( 5,-3,7,8,10) 2 : 4(-9,-6,6,10,-8,-10) 附表:(2) 2004年世界杯 对手(国籍) 比 分 小组赛第一轮 半 决 赛 三、四名决赛 马 琳(中 国) 格林卡(希 腊) 王 皓(中 国) 0 : 4(-2,-8,-2,-8) 2 : 4(-9, 3,-7,-9,13,-8) 3 : 4(-7,10,-6,-9,10,5,-8) 数据统计: 使用率=板数/总板数 命中率=命中板数/板数 得分率=得分/总得分 失分率=失分/总失分 录像分析法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对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乒乓球削球型打法技术主要有搓球、削球技术和进攻技术。搓球、削球技术在比赛中主要是通过旋转、落点、节奏的变化得分,或者是为进攻制造出机会;进攻技术主要包括搓中、削中反攻或反拉及反兜、发球抢攻等。 对朱世赫进攻技术的分析 对朱世赫进攻技术使用和命中的分析 表1 朱世赫进攻技术使用与命中统计表 比赛类别 对手 技术使用 进攻 进攻 进攻 进攻 总板数 使用板数 使用率(%)命中板数 命中率(%) 47届世乒赛 马 琳 512 145 97 47届世乒赛 格林卡 253 64 46 47届世乒赛 施拉格 346 78 49 2004年世界杯 马 琳 205 51 28 2004年世界杯 格林卡 375 62 44 2004年世界杯 王 皓 471 89 67 平 均 值 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的进攻技术6场比赛平均使用率为。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和对比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以削球为主结合削中反攻的削球打法,以往的削球打法主要是使用削球技术通过削球的旋转、落点变化得分,很少使用进攻技术。而朱世赫的进攻技术则使用很多,平均4到5板球里,就有一板是使用了进攻技术。其原因一是,朱世赫进攻意识很强,在比赛中总是积极地在寻找进攻机会,充分运用自己娴熟的削球技术来控制对手,逼角、削转不转、快慢削等,并结合落点、旋转、节奏的变化来为自己进攻创造出很多的机会。例如:在与马琳的47届世乒赛中,比赛进行到第七局10:9领先拿到赛点时,朱世赫反手削斜线到对方反手位,连续削三个后突变直线到马琳正手位,导致马琳跑动中拉球质量不高,朱世赫正手削中反拉直线得分,最终取得比赛胜利。二是朱世赫削球很稳健,无谓失误少,从而为自己的进攻带来保证,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表1对进攻命中率统计数据来看: 朱世赫的进攻命中率6场比赛平均达到了。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和对比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朱世赫进攻命中率较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搓球、削球技术的质量很高,转不转和逼角运用的熟练,迫使对方为了减少失误,增加了拉球的保险系数,从而降低了拉球质量,这样给朱世赫进攻所带来的难度也随之降低。例如:朱世赫在2004年世界杯对王皓的比赛中第6局9:5时,朱世赫运用不转球反手接发球斜线削到王皓的侧身位,王皓连续暴冲两板到朱世赫反手位,朱世赫都轻松地将球顶回去,王皓第三个球则轻拉到朱世赫反手,朱世赫侧身反拉到王皓反手位得分,得到局点。其次是朱世赫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不盲目进攻,不好主动进攻的球通常采用反兜进攻技术。反兜技术有着强烈的上旋,因为拉完一个加转下旋球后,人体重心位置偏前,紧接着又要对付一个强烈的上旋球,虽然球速不是很快,但是由于球很长,落台后又有一个向前的加速,这种球对攻球来说是不太好处理的,不容易连续打出高质量的球。例如在2004年世界杯对格林卡的半决赛第五局11:12时,朱世赫反手接发球削到格林卡的反手位大角度,格林卡侧身拉到朱世赫的中间,朱世赫正手反兜直线到格林卡反手位,格林卡来不及后退,错失了最佳击球时间,导致反手攻球出界。由此可以看出朱世赫很高的削球质量和反兜技术在比赛中的熟练运用,保证了进攻的命中率。 对朱世赫进攻技术得分和失分的分析 表2朱世赫的进攻技术得分和失分统计表 比赛类别 对手 总得分/总失分 进攻 进攻 得分/失分 得分率(%)/失分率(%) 47届世乒赛 马 琳 69 / 71 31 / 13 47届世乒赛 格林卡 47 / 41 27 / 9 47届世乒赛 施拉格 56 / 60 33 / 12 2004年世界杯 马 琳 20 / 44 6 / 11 30 / 2004年世界杯 格林卡 59 / 60 29 / 14 2004年世界杯 王 皓 65 / 69 26 / 17 40 / 平 均 值 / / 48/ 通过从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进攻的得分率平均值为48%。失分率平均值仅为,得分率明显高于失分率。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及对比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有着很强的进攻能力,也有着很出色的进攻技术,进攻得分主要表现在削中反拉后的连续进攻得分和削中反拉直接得分。失分主要是因为在比赛中,对方为了破坏朱世赫的进攻,使用落点节奏变化增加了他的跑动范围,朱世赫对一些位置不好的球勉强进攻。在47届世乒赛和施拉格的比赛中得分率为,失分率为20%,得分与失分相差很大,其原因是朱世赫有着很强的连续进攻能力,削球后重心能迅速调整为攻球重心,运用球从下旋到上旋的旋转变化和从慢到快的节奏变化,反拉到施拉格空档,使施拉格回球质量降低,出现更好的得分机会。例如:第四局8:8时,朱世赫接发球后施拉格拉住朱世赫的反手,朱世赫则削住施拉格的侧身位,最后施拉格正手拉到朱世赫的正手位,朱世赫就用中等力量反拉施拉格反手直线,施拉格防御回球偏高,朱世赫正手拉前冲弧圈球到施拉格的正手大角度,施拉格反拉出界,朱世赫:9:8领先。在与马琳2004年世界杯的比赛中得分率为30%,失分率为,得分与失分相差很小,其原因是:马琳本场比赛以拉加转弧圈球为主,配合前冲、暴冲弧圈,再加上调短球,迫使朱世赫前后的跑动增加,给反攻带来了很大难度,使他不能很自如的反攻,主要表现在:遇到力量比较轻的球时,自己借不上力,进攻时的击球点又较低,这些球朱世赫很犹豫,不敢反拉,导致失误。 对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分析 削中反拉技术是削球后由守转攻的进攻技术,是在中远台削而,朱世赫的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比赛中他使用此项技术常常可以直接得分或者是创造出更好的得分机会。 对朱世赫削中反拉使用与命中的分析 表3 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与命中统计表 比赛类别 对手 进攻使用 削中反拉 削中反拉 削中反拉 削中反拉 总板数 使用板数 使用率(%) 命中板数 命中率(%) 47届世乒赛 马 琳 145 55 46 47届世乒赛 格林卡 64 24 19 47届世乒赛 施拉格 78 28 25 2004年世界杯 马 琳 51 12 7 2004年世界杯 格林卡 62 28 22 2004年世界杯 王 皓 89 51 34 平 均 值 33 通过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拉的使用率平均值为,削中反拉技术占了进攻技术的近五分之二。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使用率最高是2004年世界杯中与王皓的比赛,达到了,接近五分之三。通过对录像的观察和分析,使用率最高的原因第一是:朱世赫的削球质量很高,主要运用逼角、搞转不转的削球技术,为自己创造出了很多的反拉机会。第二是王皓运用的战术中,连续拉使用很多,拉冲拉调结合使用很少,使得朱世赫削中反拉的跑动范围不是很大,从而给了朱世赫更多的削中反拉机会。例如在第五局8:6时,朱世赫反手接发球削到王皓侧身位,王皓侧身拉朱世赫的反手,朱世赫反手继续削到王皓的反手位,王皓第二板又拉到朱世赫的正手位,朱世赫正手反拉直线得分。这个球就可以说明朱世赫的跑动从左到右因为范围不是很大,所以有时间调整重心进行反拉。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使用率最低的是2004年世界杯与马琳的比赛,为,仅是五分之一多一点。本场比赛马琳的战术是拉冲拉调结合,对比赛节奏控制得很好,拉球不是很急于想一板两板把朱世赫给冲死,而是长短、拉冲、拉吊相结合,这样就使朱世赫的移动范围扩大,增加了跑动范围,同时也加大了击球难度。削球运动员的长短球跑位要比左右跑位难的多,在本场比赛中朱世赫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削球上,大范围的跑动、救球在比赛中时有出现。因为朱世赫在比赛中削球上遇到了麻烦,给进攻创造的机会就减少了很多,所以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也难以发挥。 通过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平均值达到了,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可以看出:朱世赫的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运用得很合理,不仅仅能够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利用削中反拉的旋转、落点、节奏等变化,创造出更多的得分机会。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最高的是47届世乒赛与施拉格的比赛,达到了。通过观看录像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比赛中施拉格的战术主要是拉冲为主,拉两边冲中间或是拉中间冲两边,把朱世赫打到远台,而朱世赫在远台先是以稳健的削球技术与施拉格周旋,遇到施拉格拉球质量稍低,就削中进行反拉。有时施拉格的球拉过来带有侧旋,并且朱世赫离球台较远,不利于发力,给反拉带来难度时,朱世赫就利用反拉的落点、节奏和旋转的变化,来扰乱施拉格的击球节奏,从而给下一板球制造出了更好的机会。例如:在比赛进行到第五局5:7时,朱世赫接发球后退到后面削,施拉格先拉住朱世赫反手,然后拉个带有右侧旋的前冲弧圈球到朱世赫的正手位,朱世赫正手反拉施拉格的正手,施拉格正手反拉朱世赫反手位,朱世赫反手削到施拉格的反手,施拉格反手拉球下网。在六场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最低是2004年世界杯与马琳的比赛,马琳本场比赛主要是拉冲拉调结合的战术,本场比赛朱世赫削中反拉的使用率就很低,整场比赛都被马琳压制住,没有什么机会反拉,马琳使用的战术增大了朱世赫削球时的跑动范围,大部分时间都在救球,朱世赫想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就要增加进攻的数量,朱世赫反拉的几个球过于勉强,导致无谓失误增多,朱世赫又回来削。本场比赛朱世赫打得很乱,主要是削攻没有有效的结合,削球与攻球没有配套使用,没有稳健的削球做保证,削中反拉技术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在比赛进行到第二局4:7时,朱世赫接发球到马琳反手位,马琳拉到朱世赫的反手位大角度,朱世赫侧身反拉,由于没有侧开,反拉出界。通过对使用与命中分析可以看出削球的稳定性是削中反拉的保证,削中反拉技术命中率的提高可以为下一板制造更好的得分机会。 百度有其他答案可供参考

正手远削站位中台左脚稍前,上体稍向右转重心落于右脚,持拍手臂自然弯曲于腹前。顺来球方向向右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面后仰。当球从台上弹起时,持拍手上臂带动前臂由右上向左前下方加速切削,手腕向下转动用力,在右侧离身体40厘米处击准下降期球的中下部,并顺势前送。 反手远削中台站位右脚稍前,上体左转重心落于左脚,持拍手自然弯曲放松置于胸前。顺来球路线向左上方引拍约与肩高,拍柄向下。当球弹起时持拍手从左上方向右前下方挥动,拍面后仰,用前臂和手腕加速用力切削,球拍在胸前偏左30厘米处击准下降期球的中下部,并顺势挥至右侧下。 削球的重点难点是手臂、腰、腹和腿的协调用力。

一、开题 开题日期: 课题的目的意义:乒乓球在我们的国家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深远的文化底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锻炼和娱乐,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我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有勇有谋的拼搏精神。乒乓球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趣味娱乐性强,打法精于技巧,实战比赛变化无穷,因而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欢。乒乓球运动其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是一项技巧性运动。对技术动作、控球感觉的要求非常细腻,不同于技能型、对抗性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复杂,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乒乓球技术动作定型所需时间较长,且运动训练周期较长。再则,该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业余的培训场所,对于青少年培训方法的合理性与专业性要求甚微。如何推广合理的青少年培训(训练)方法,引导社会普遍的培训(训练)走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专业、便捷的启蒙教学方法,纠正社会上出现的不规范教学,为以后社会大众化的乒乓球少儿启蒙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现状: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诸多的科学性较强的专业训练方法支撑。我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优秀教练员和顶级的训练手段,来训练专业组织(如省队、国家队)但是,对于大众化的、相对专业的少儿启蒙方法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虽然已经研发出轮廓教学(徐瑶 2008-1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新式教学方法,却仍然跟不上乒乓球运动在青少年人群的普及速度,当前推广专业的少儿启蒙迫在眉睫。国外现状:多数欧美国家对于少儿乒乓球运动还是保持任凭其自由发展状态,并不注重乒乓球运动的专业化和大众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对重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逐步引进我国训练方法,针对当地特点进行模仿与改进训练的研究。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解析对于大众化的乒乓球启蒙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受训感受,走访各个俱乐部、培训基地的教练员,探讨最为简洁而标准的启蒙动作标准及步骤,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概述。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并就回收上的有效问卷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访谈法 :访问多名学生家长和教练员。举例论证:走访部分俱乐部、培训基地,统计该部被专业队吸收的少儿人数。课题的基本框架:1.摘要2.关键词3.前言4.研究对象与方法5.结果与分析6.结论7.建议8.参考文献。 预期结果:通过调查和访问,可以总结出一套大众化而不失专业的启蒙教学方法。对培养基层青少年、发掘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素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善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半专业、业余的训练(培训)方法。启蒙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大胆创新,让学员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到标准的乒乓球技术!

乒乓球论文的研究任务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一、开题 开题日期: 课题的目的意义:乒乓球在我们的国家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深远的文化底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锻炼和娱乐,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我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有勇有谋的拼搏精神。乒乓球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趣味娱乐性强,打法精于技巧,实战比赛变化无穷,因而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欢。乒乓球运动其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是一项技巧性运动。对技术动作、控球感觉的要求非常细腻,不同于技能型、对抗性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复杂,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乒乓球技术动作定型所需时间较长,且运动训练周期较长。再则,该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业余的培训场所,对于青少年培训方法的合理性与专业性要求甚微。如何推广合理的青少年培训(训练)方法,引导社会普遍的培训(训练)走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专业、便捷的启蒙教学方法,纠正社会上出现的不规范教学,为以后社会大众化的乒乓球少儿启蒙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现状: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诸多的科学性较强的专业训练方法支撑。我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优秀教练员和顶级的训练手段,来训练专业组织(如省队、国家队)但是,对于大众化的、相对专业的少儿启蒙方法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虽然已经研发出轮廓教学(徐瑶 2008-1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新式教学方法,却仍然跟不上乒乓球运动在青少年人群的普及速度,当前推广专业的少儿启蒙迫在眉睫。国外现状:多数欧美国家对于少儿乒乓球运动还是保持任凭其自由发展状态,并不注重乒乓球运动的专业化和大众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对重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逐步引进我国训练方法,针对当地特点进行模仿与改进训练的研究。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解析对于大众化的乒乓球启蒙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受训感受,走访各个俱乐部、培训基地的教练员,探讨最为简洁而标准的启蒙动作标准及步骤,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概述。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并就回收上的有效问卷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访谈法 :访问多名学生家长和教练员。举例论证:走访部分俱乐部、培训基地,统计该部被专业队吸收的少儿人数。课题的基本框架:1.摘要2.关键词3.前言4.研究对象与方法5.结果与分析6.结论7.建议8.参考文献。 预期结果:通过调查和访问,可以总结出一套大众化而不失专业的启蒙教学方法。对培养基层青少年、发掘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素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善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半专业、业余的训练(培训)方法。启蒙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大胆创新,让学员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到标准的乒乓球技术!

乒乓球论文题目多是围绕乒乓球的价值以及一些多方向的延伸来定的。乒乓论文题目:1、 普通高校推广砂板乒乓球运动的价值及路径研究2、 运动生理学知识应用于乒乓球公体课教学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3、 多球训练法对乒乓球专项学生击球反应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4、 虚拟现实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摘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要具有上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江苏科技大学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意志品质训练、自信心训练、模拟训练、自我控制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竞争意识训练。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代乒乓球比赛,尤其是高水平的紧张而激烈的大型比赛,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尤其是实行11分制以后,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加大,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极限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应用心理训练的相关手段,搞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1·1训练生活一般来说,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均不及专业队运动员,但是由于前者文化课任务重、营养结构不尽合理、医务监督不够等原因,高校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也易感到训练内容和生活内容单调、枯燥而心情忧郁。特别是每年的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前,正值暑假,其他普通大学生大都回家度假,而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进行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封闭训练,每天他们都在高温下的训练场所和休息场所度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1·2文化学习目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队中除部分普通高中特长生外,其余运动员在高校的文化学习均较为吃力,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运动员的路子是从小到大的宝塔型训练模式,这种模式虽也安排了一定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但重视程度不够,运动员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太理想,且遇上频繁的比赛任务总得让路,从而造成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许多高校目前在运动员学籍管理上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组建运动员班、考试分数打折、比赛成绩冲抵选修课学分、可延期毕业等,但仍有不少人由于文化基础太差,难以完成高校学习要求,担心不能毕业,拿不到学位,造成心理负担过重。1·3就业出路竞技体育越往上淘汰率越高,运动员退役后没有别的专长,就业门路就会很窄,待遇也会相对较差,去高校学习实际上是一次充实自己和丰富自己的好机会,然而不少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四年中他们只蜻蜓点水般学了点专业知识皮毛,等到大四学期开始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之现在普通大学生整体就业状况都不甚理想,他们心理压力徒增,就业出路成为他们心中的阴影,严重影响了大四学期的训练和比赛。1·4训练经费长期以来,高水平乒乓队的训练、竞赛、服装等一切费用

乒乓球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浅析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摘要:乒乓球心理训练,就是系统运用心理方法,有针对性地改善运动员的心理条件(例如心理稳定性),以稳定其竞技能力,使得其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技术水平,提高比赛成绩。少年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特点,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差,决定着他们神经活动过程极不稳定。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在比赛中,由于争胜好强种种原因,易紧张出现技术动作变形。因而,少儿乒乓队员心理训练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少儿乒乓队员心理训练要围绕运动技术心理训练及心理调整、动机训练等等进行,通过心理训练,来培养运动员自信心,发展其持久性的意志能力,使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通过动机训练,发展运动员竞争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正常训练水平,比出优异成绩。 关键词:心理训练;自信心;注意力;动机;放松 一、前言 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现代乒乓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构成了现代乒乓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因而,各国的教练员都对此十分重视。少年儿童作为乒乓球人才的金字塔最基础阶段,其技术动力定型、心理素质培养成为了乒乓启蒙阶段训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少年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神经活动过程极不稳定,在比赛中面对陌生的对手,易紧张出现动作技术变形。因而,在训练和比赛中,要特别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滨州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8位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4人,女运动员4人。 (二)研究方法。 实验法:每天训练后进行20分钟心理训练,赛前阶段、平时训练、模拟比赛中把各种心理训练方法也运用进去。 三、研究目的 通过具体实验,促使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树立自信心,保持稳定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发挥技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一)信心是运动员得以稳定发挥技术的重要心理因素。 少儿乒乓运动员比赛前或比赛中往往都会出现过分紧张的状态,如口干、无力、出汗、技术动作变形,这往往是运动员比赛时缺乏信心所造成的。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外,还应针对运动员个性特征进行训练。如:打赢了球可以“嘿”的大声鼓励自己;输了,暗自鼓励自己:没事。教练员也要及时恰当地在关键时暗示方法,给予指导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在训练中,教练员还应注意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促使其树立奋斗目标,增强自信心。 (二)注意集中训练。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速度快、变化大、对神经系统的要求非常高的运动。训练时可采用意念法,使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于所完成的动作上,不为外来刺激所干扰。如让别的运动员发出吵闹、鼓掌干扰声下进行技术训练,以达到预期目的。再有,采用数击球次,使运动员注意力保持集中稳定状态,或采用低声发令法,教练员以语气轻松的声音发出命令,讲解简明摘要,让运动员执行,迫使其高度集中注意力,此方法次数不宜过多。 (三)模拟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中,模拟训练尤为重要。在训练中,我们假设了几名对手,让运动员进行模拟比赛,提高运动员临场适应性,使其在训练中建立合理技术动力定型,以便在比赛中稳定发挥技术水平。通过学校组织的小观众观看比赛,录音机放出嘈杂的声音来模拟比赛情境,促进运动员学会调整情绪,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以期稳定发挥技、战术水平。 (四)放松训练。 教会运动员想象:运动员可以想象自己比赛获胜的形象,可以想象比赛的过程,也可以想象比赛时自己的情绪及现场的气氛,要使自己高度的放松,面对可能的对手冷静、镇定的进行比赛。 运用言语进行放松训练:运动员放松时,教练言语提示“放松、镇静”,每讲一遍,运动员呼吸一次,进行三十次左右即可。 可教会运动员“默念”进行放松:通过练习使运动员迅速消除紧张,学会意识到自己“紧张”,马上进行深呼吸,慢呼气并默念放松词语,使自己从紧张状态解脱出来,在模拟比赛中可以采用,并使之从模拟训练过程逐步过渡到实际比赛。 每堂训练课后运用录音机放轻音乐,对运动员进行放松训练,使运动员逐步放松肌肉,调节心理逐渐平静下来。 四、结果与分析 对运动员实施定向训练和直接心理训练,其目的是使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充分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并形成最佳竞技心理状态。从研究的结果看出,少儿乒乓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取得了初步成果,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信心的增强。 运动员在经过有意识地针对性训练后,在比赛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明确比赛的任务,树立自信心。运动员对待训练和比赛也比较自觉积极,对于自己的技术坚信不移,有求胜的欲望,在运动员的调查表中写到:“我对自己参加比赛很有信心,过去,我面对陌生的对手有点心慌,现在,我只想和别人比个高低,看谁更厉害”,运动员的自信心增强了。 (二)训练比赛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实验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能高度集中自己注意力,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即打好比赛。心理训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面对陌生的对手不再很紧张,对嘈杂的环境造成的干扰有较强抵制能力,能够做到比赛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怎样发挥正常技术,从而作出合理动作以战胜对手。 本文来源于 (论文网) 原文链接:

一、开题 开题日期: 课题的目的意义:乒乓球在我们的国家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深远的文化底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锻炼和娱乐,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我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有勇有谋的拼搏精神。乒乓球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趣味娱乐性强,打法精于技巧,实战比赛变化无穷,因而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欢。乒乓球运动其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是一项技巧性运动。对技术动作、控球感觉的要求非常细腻,不同于技能型、对抗性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复杂,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乒乓球技术动作定型所需时间较长,且运动训练周期较长。再则,该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业余的培训场所,对于青少年培训方法的合理性与专业性要求甚微。如何推广合理的青少年培训(训练)方法,引导社会普遍的培训(训练)走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专业、便捷的启蒙教学方法,纠正社会上出现的不规范教学,为以后社会大众化的乒乓球少儿启蒙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现状: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诸多的科学性较强的专业训练方法支撑。我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优秀教练员和顶级的训练手段,来训练专业组织(如省队、国家队)但是,对于大众化的、相对专业的少儿启蒙方法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虽然已经研发出轮廓教学(徐瑶 2008-1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新式教学方法,却仍然跟不上乒乓球运动在青少年人群的普及速度,当前推广专业的少儿启蒙迫在眉睫。国外现状:多数欧美国家对于少儿乒乓球运动还是保持任凭其自由发展状态,并不注重乒乓球运动的专业化和大众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对重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逐步引进我国训练方法,针对当地特点进行模仿与改进训练的研究。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解析对于大众化的乒乓球启蒙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受训感受,走访各个俱乐部、培训基地的教练员,探讨最为简洁而标准的启蒙动作标准及步骤,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概述。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并就回收上的有效问卷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访谈法 :访问多名学生家长和教练员。举例论证:走访部分俱乐部、培训基地,统计该部被专业队吸收的少儿人数。课题的基本框架:1.摘要2.关键词3.前言4.研究对象与方法5.结果与分析6.结论7.建议8.参考文献。 预期结果:通过调查和访问,可以总结出一套大众化而不失专业的启蒙教学方法。对培养基层青少年、发掘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素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善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半专业、业余的训练(培训)方法。启蒙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大胆创新,让学员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到标准的乒乓球技术!

求学岁月 一个运动员的求学悬梁岁月 出处: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 清华:求学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那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学好!”她有些羞愧但更相信自己的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们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过去用于听音乐的“随身听”也“转业”做了英语磁带的单放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一把一把的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地说:‘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同伴们一阵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样的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国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一个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蹦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她主修的是英语,学期为三个月。邓亚萍来剑桥后学习压力挺大,加上留学时间短,她几乎天天闭门苦读。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十分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那些留在这儿的教授也是通过非常辛苦的努力,付出很大的代价以后才取得了这样的位置。” 为了使自己能挤出时间学习,邓亚萍把父母接到英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除了像在国内那样,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课余时间我会深入人群,先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练习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我再反复琢磨,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变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英语,寻找学习规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邓亚萍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行列。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带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个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邓亚萍的学习心态从一开始一心想超过别人的好胜心,逐渐改为跟上就行的平常心,因为她看到了自己在学习基础上的差距。“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则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能吃苦就不必说了,最可贵的是她十分敢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她都有点“贪”了。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进军。英语是她的第一个关卡!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我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是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 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的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再回剑桥:学习、紧张工作与速冻饺子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例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韧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惟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头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乒乓球发球论文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毕业论文研究计划乒乓球

针对普通高校乒乓球课教学方法探析的论文

摘 要: 普通高校乒乓球课教学方法探析 一、两段五步教学法的内容 在乒乓球课的教学中,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五个步骤来完成。第一阶段为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模仿练习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教材的基本内容。第二阶段为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过程。

关键词: 乒乓球毕业论文

一、“两段五步”教学法的内容

在乒乓球课的教学中,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五个步骤来完成。第一阶段为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模仿练习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教材的基本内容。第二阶段为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教师不同程度的讲解与示范,结合学生掌握动作情况进行有所侧重的练习及完整技术练习。这两个阶段通过五个步骤了完成,这五个步骤是:一是教师示范及学生体验练习。二是交流体会——分解动作练习——完整动作的徒手模仿练习。三是示范——简要讲解——学生再练习——效果评价。四是再示范——详细讲解——巩固完整技术练习。五是强化技术理论讲解——提高及自动化阶段练习。

二、“两段五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过程

1、教师示范及学生体验练习

在进行新教材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准确、优美的示范,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视觉表象;教师在进行示范时,有意识地突出动作开始、结束阶段的特点,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的大体结构和基本做法。

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视觉表象,进行技术动作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逐步体会动作的肌肉用力感觉,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肢体运动轨迹及击球感觉,形成对技术动作的整体印象。

2、交流体会,分解动作练习,,重新体会完整技术动作练习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和其他同学的动作,结合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对动作的体会分析完成或完不成动作的原因,教师再总结,但是不作细致讲解,只提醒练习的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动作的模仿练习及分解动作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某个阶段的技术动作。

分解动作练习之后,再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此时练习的目的体验是让学生建立完整技术动作的表象,进一步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及肌肉用力感觉和击球感觉。

(二)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过程

1、示范与简要讲解,学生再练习,效果评价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后,经过体验练习,分解动作模仿练习和完整动作初步练习,对动作过程和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对动作也有了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此时教师再进行正确的'示范动作,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体会,准确、细致地观察教师示范动作的特点,注意指向动作完成的主要细节,形成精细而协调的运动表象;教师进行动作的初步讲解时,学生能从自身练习的感受,有意识地倾听,记忆动作要领,并能理解动作要领的内在含义。此时的示范和初步讲解主要强调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的技术环节,中间的击球技术环节只做提示注意。

教师进行示范与初步讲解之后,学生的练习主要是在完整技术练习中巩固提高中间的击球环节的技术感受,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对动作的细节严格要求,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此阶段学生练习时,能有意识地去体会动作要领,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动作,并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练习情况。教学中要通过看: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和其他同学的动作完成情况;要通过想:让学生结合要领去分析、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动作完成情况;要通过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有意识地改进自己动作的不足,提高练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评价技术动作的能力。

2、示范,详细讲解,巩固完整技术练习

学生经过以上阶段的学习和练习,对动作的内在规律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并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此时教师的示范主要演示整个动作完成的节奏及和步法配合,讲解主要侧重于整个技术动作要求。此阶段的练习中,抓住完整动作中的不足,及时提示纠正,不断强化动作细节,在继续练习巩固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及时得到巩固和提高。

3、技术理论讲解,提高及自动化阶段练习

技术动作建立动力定型之后,讲解动作的结构特点,进行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指出完成动作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理论指导自己动作实践的能力。

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内在规律有了充分的认识,注意能指向所有技术细节,达到自动化。但此时还应该不断地加强练习,由熟生巧,巧才能生变,不断提高,注意动作质量,使技能不断地发展与创新。此阶段,学生练习的目的以巩固自动化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动作,分析并思考自己对动作内容的理解,提出完成动作的好方法、好意见,提高练习效果,丰富教材教法,以使师生教学相长。

三、“两段五步”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1、“两段五步”教学法,通过在完整练习中提高各阶段的技术动作,达到整体动作和局部动作同步提高的效果,较好地解决了完整练习和分解练习的脱节问题。

2、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符合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调动师生双边活动的积极性,为完成教学内容,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行依据。

这些题目你自己去参考下。关于这类的选题也不多。运动员的性格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三十八毫米到四十加乒乓球的变化给乒乓运动带来的影响乒乓球运动员伤病分析与预防论乒乓球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开发乒乓球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与坏处对乒乓球竖拍与横拍的区别分析与研究如何使用正手搓球技术进行接发球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摘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要具有上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江苏科技大学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意志品质训练、自信心训练、模拟训练、自我控制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竞争意识训练。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代乒乓球比赛,尤其是高水平的紧张而激烈的大型比赛,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尤其是实行11分制以后,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加大,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极限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应用心理训练的相关手段,搞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1·1训练生活一般来说,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均不及专业队运动员,但是由于前者文化课任务重、营养结构不尽合理、医务监督不够等原因,高校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也易感到训练内容和生活内容单调、枯燥而心情忧郁。特别是每年的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前,正值暑假,其他普通大学生大都回家度假,而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进行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封闭训练,每天他们都在高温下的训练场所和休息场所度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1·2文化学习目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队中除部分普通高中特长生外,其余运动员在高校的文化学习均较为吃力,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运动员的路子是从小到大的宝塔型训练模式,这种模式虽也安排了一定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但重视程度不够,运动员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太理想,且遇上频繁的比赛任务总得让路,从而造成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许多高校目前在运动员学籍管理上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组建运动员班、考试分数打折、比赛成绩冲抵选修课学分、可延期毕业等,但仍有不少人由于文化基础太差,难以完成高校学习要求,担心不能毕业,拿不到学位,造成心理负担过重。1·3就业出路竞技体育越往上淘汰率越高,运动员退役后没有别的专长,就业门路就会很窄,待遇也会相对较差,去高校学习实际上是一次充实自己和丰富自己的好机会,然而不少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四年中他们只蜻蜓点水般学了点专业知识皮毛,等到大四学期开始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之现在普通大学生整体就业状况都不甚理想,他们心理压力徒增,就业出路成为他们心中的阴影,严重影响了大四学期的训练和比赛。1·4训练经费长期以来,高水平乒乓队的训练、竞赛、服装等一切费用

乒乓球论文摘要

关于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的探讨

作者:黄国坚

摘要:以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为对象,观察多球训练法对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技术、专项素质及意志品质的效果。

关键词:乒乓球;少年运动员;多球;技术;专项素质;意志品质

DOI: CNKI:SUN:

被引量: 45

年份: 1999

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可以这样写,给你一个大纲,供你参考。 浅论如何从专业角度欣赏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运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技术层面的是击球方法多,技术种类多,技术动作之间的转换快、衔接紧,技术使用的随机性高,变化快,不确定性的因素广泛存在。体现了乒乓球运动的真正魅力。 比赛中,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主要表现在双方如何通过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节奏来抑制对方的长处,为自己的进攻寻找机会,创造条件。 从乒乓球专业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欣赏比赛,进而丰富和提高个人的乒乓球技术水平。1、技术的使用及其合理性,包括手法运用、步法运用以及手法和步法的协调性。比如手法有:发球的形式(正、反手,高、低抛,下蹲), 旋转性质的变化( 上、下旋, 左、右侧旋,混合旋转), 线路落点的变化( 左、右、长、短);步法有并步、单步、交叉步等的使用。 2、所制定的各种战术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包括: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搓攻组合、台内短球与底线长球的处理方法、手段以及攻守转化的时机等 3、临场应变能力及非常规技术动作的使用 4、比赛风貌或精神 5、新器材(底板、套胶等)的使用 6、裁判的尺度与规则的理解把握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邓亚萍 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97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河南郑州人。父母都是乒乓球迷,并感染了孩子。5岁时,她就开始学打乒乓球。但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1989年在第四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1991年在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她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两枚金牌。此外,她还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被誉为乒坛上的小个“巨人”。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9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职业生涯辉煌战绩: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当前情况: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对我有帮助87回答时间:2006-12-30 18:27 | 我来评论向TA求助 回答者: 芝麻_橘果汁 | 四级擅长领域: 奥运/赛事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good相关内容2008-6-5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与邓亚萍争夺乒乓球女单冠军的是谁? 32008-12-6 中国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 12008-1-22 “邓亚萍因打乒乓球而闻名于世界”在英语里怎么说 12008-5-20 谁是继邓亚萍后中国乒乓球女队的大姐大 12008-8-19 邓亚萍除了打乒乓球还从事过什么运动??查看同主题问题: 乒乓球 冠军 冠军 故事 邓亚萍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江西什么地方发生旱灾.0回答云南昆明阳小芹的QQ谁知道啊老家是湖北荆门的.1回答亡羊补牢.2回答武艺下雨天不要简谱回答圣诞节送什么礼物给女朋友啊?我想让她印象深刻一点,帮帮忙撒,她是....0回答年均旱灾损失率.0回答云南蒙自的连锁销售是传销吗?是关键支持的吗?到底合不合法?.2回答亡羊补牢的道理是什么.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1条姓名:邓亚萍性别:女身高:1米50体重:53公斤出生日期:1973-2-5出生地:河南郑州运动项目:乒乓球运动经历: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最好成绩: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运动成绩:1983年 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1988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1989年 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1991年 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 在第25届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1996年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所获荣誉:1987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 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 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 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1990年 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当前情况: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邓亚萍是惟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也是惟一一位获得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邓亚萍 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97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河南郑州人。父母都是乒乓球迷,并感染了孩子。5岁时,她就开始学打乒乓球。但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1989年在第四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1991年在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她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两枚金牌。此外,她还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被誉为乒坛上的小个“巨人”。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9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职业生涯辉煌战绩: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当前情况: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