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象征主义文献综述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5:59:44

象征主义文献综述报告论文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关键词]象征主义;天气;景物;象征性的人[摘要]象征主义是海明威作品的重要艺术风格,《永别了,武器》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海明威的这一写作手法。这本书中天(weather),地(1andscape),A.(emblematic people)的描写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书中,天气,景物仍是小说不可或缺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却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作为暗示主人公遭遇的象征,某些看似轻描淡写的人物却也都在影响着主人公的命运,成为太阳用于照不到的隐形精神雕像。、《永别了,武器》的象征主义效果《永别了,武器》讲述的是美国青年费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北部战线驾驶救护车抢救伤员,并与英国籍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结识并相恋。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凯瑟琳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海明威大量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1.天气的象征主义效果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在他的读者面前建立了一种隐性的联系,一种天气和灾难之间的隐性联系,更确切地说是雨和灾难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而这种联系和海明威自身的感受有着极大的关系,他一生的信件中都充满了对于雨和潮湿天气的抱怨,一方面是由于潮湿阴暗的天气会触及他内心深处的忧郁,此外他的战争经历使他亲眼目睹了大撤退期间大批的难民在雨中踏着泥泞艰难地前行。任何~个读过《永别了,武器》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触:正在下着的雨是即将要到来的厄运的~种象征。例如,当凯瑟琳接近分娩期的时候天气虽然温暖,但雨也来了。这预示着巨大的变故正在这对恋人有限的视野之外潜伏着,而作为读者,我们的心再次收紧:究竟会有什么将再次降临到这对恋人的身上。雨代表的就是死亡和随之而来的所有痛苦,悲伤,绝望的感情。死亡与雨相伴,因此也就可以由雨推知。当凯瑟琳告诉亨利:“我害怕雨,因为有时我看见自己死在雨中。”(126)她就成了第一个明确地做出了关于雨和自己命运之间的推断的人。尽管亨利打消了她的忧虑,但是这句话却一直在推动着小说的发展,直到她死去。而在亨利看过了医院里凯瑟琳的遗体后,小说以这样的方式结尾:“我??在雨中走回旅馆”(332)。小说以雨结尾也就意味着凯瑟琳的死亡。雨被海明威象征性的用来表达许多显而易见的东西。例如,在深爱的恋人凯瑟琳去世之后,没有任何亨利的情感表述和宣泄。取而代之的是,小说以“雨”一词结尾就暗示了亨利正在经受的全部情感痛苦。在这里没有悲悯,没有哀嚎,甚至没有无声的泪水,但是在雨水中浸泡的恰恰就是主人公充斥着痛苦的心灵。这种形式的暗指在小说的开头就已经被讽刺性的使用了:冬季一开始,雨便下个不停,而霍乱也跟着雨来了。瘟疫得到了控制,结果部队里只死了七千人。在这一段里,雨和死亡第一次被联系到了一起,面对七千人的死TL=居 丘则是美丽丰饶的,沿着易伯河的田野上长满了稻谷和林然没有任何的情感表露。这种暗指恰恰就是小说的一个重术。而每座山丘的山脚下都绵延着一条火车道,这两条铁道要特征,并且之后的每一次死亡来临的时候都会用到。例通往不同的方向。铁道意味着什么呢?它们代表着人生的如,艾尔莫被射杀的时候,亨利说到:“他看起来死了。外面选择,英国女孩凯瑟琳必须在这两条道路中选择一条。不同正下着雨。”这两句话就代表了亨利所表现出的全部感情。的道路会同通往不同的生活,如果怀孕的她不想要孩子,她只用一个象征物来代替人的情感,这种形式的暗指使得就要选择堕胎,那么她的身体就会变成一个贫瘠的沙漠,在海明威可以省略许多关键的情节。例如,在亨利受伤被抬上那里不会孕育生命,那么她就要选择荒芜的山脚下卧着的那救护车送往医院的时候,他上面的一个人由于流血过多死亡条铁路,通往毫无生机的生活。反之,如果她渴望着一个可了。“血一滴滴慢慢地滴下来,就像是从太阳下山以后的冰爱的孩子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她就要走向葱茏的山脚下。柱上滴下来的一样。”这种简洁的叙述省略了所有的痛苦,只 3.人的象征主义效果用一个“血滴”的形象就代表了。 该作品中象征主义手法同样也涉及了人。海明威将亨雨被频繁地用来代替人的感情和死亡,这也就使得我们利的两个亲密的朋友塑造成了道德的雕像。一个是年轻的预测小说人物的死亡成为了可能。例如,在艾尔莫被杀死之意大利军医雷纳第,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快乐的从事人道前,说到:“我们来喝一杯吧。也许明天我们就要喝雨水主义服务,对于救治伤员的工作乐此不疲,充满激情。然而了。”凯瑟琳的死也以类似的方式被预测了:她害怕雨,并说雷纳第还是成为了海明威价值观念的牺牲品。战争的悲伤有时候看见自己死在雨中。亨利安慰着她,让她不再哭泣和疲惫随后影响了他。一个挥舞着手术刀的科学的斗士最了。海明威却表明了这是一次失败的安慰,在频繁地使用了终却成为了他周围的疾病和污秽的牺牲品。“但是”一次之后,这一章以这样的句子结尾,“但是外面依另外一个亲密的朋友就是无名的意大利教士。他抓住然在下着雨。” 一切机会来宣讲基督教的美德。正是他极力劝说亨利在他这部小说还一反事物所通常代表的含义,转而表现它的的军事休假期间探访阿布鲁西,教士描绘出了这个山区田园相反意义。例如,雨通常与成长茁壮的庄稼以及外部世界的般的图画,它清洁凉爽的空气,丰腴嬉戏的鸟儿,它的葡萄园净化相关联,恰恰相反的是,海明威用它来代表死亡。对于和果园,它优美的笛声,那里简单但友善的农民,那里是一个春季和秋季他也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春和秋通常分别被认接近于天堂的地方。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雷纳第和教士从读为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在小说中他们却代表了雨季,一个者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品质却一直在影响故死亡的季节,一个撤退的季节,一个失去的季节。事的情节。2.景物的象征性效果 当亨利和凯瑟琳到达瑞士的高地,开始了几乎是他们的小说的另一个使用象征主义的重要方面就是选用了形婚姻生活的时候,他们明白了是教士的精神在鼓舞着他们。成鲜明对照的两种景物,即平原和高地。平原代表着战争,而另一方面,凯瑟琳即将生产,它们被迫离开巍峨的车站,返死亡,痛苦。悲伤或忧郁,平原是战斗和大撤退的发生地;而回平原地区的洛桑的时候,凯瑟琳住进了那里的医院。这让无论在教士的家乡阿布鲁西,还是恋人在瑞士暂时栖居的安我们又想起了雷纳第的世界,医生的世界和医院的世界,以乐之地,高地都与快乐。健康,美好的生活相关联。整个冬天及即将到来的死亡。最终凯瑟琳死在了医院里。里这对恋人在高山地区快乐地过他们的隐居生活的时候,山二、结论的周围是被健康的冷空气和洁净的白雪所包围的,而不是战《永别了,武器>强烈地渗透着自然界的形象,其中许多争中的泥泞和污物。高处是快乐,低处是痛苦。这种高低相都作为全书反复出现的象征物。最重要的两个象征物要算间构成了海明威象征主义手法中错落有致的美。同时还需雨和泥。每一次灾难来fl缶的时候外面几乎都在下着雨,比如要提及的象征物就是河水。当亨利跳人河水中逃离意大利部队的撤退,凯瑟琳的死,而且小说中这些事件的发生又很军队去寻找他未来的妻子的时候,河水代表了洗去一身征尘自然。就像生活中的雨那样自然平常。因此。天气是这部小的重生。 说中的象征主义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景色和相关的某此外海明威用来展现主体的象征物还有啤酒,丰饶的山些人也同样不可或缺。丘与贫瘠的山丘,两条铁道之间的车站。啤酒代表的是这对《永别了,武器>是象征主义与小说之间的联姻,小书中恋人在一起时所作的循规蹈矩的事情,而这让英国女孩,护天,地,人所代表的象征主义意义使海明威的象征主义手法士凯瑟琳苦恼,她想要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她想要拥有一的运用达到了极致。象征主义渗透到小说的情节中去,它既个家庭,想拥有一个孩子。 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伏笔,又为小说提供了一个隐形的舞台。海明威随后又展现了两座截然不同的山丘。在车站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大家对象征主义以及一侧是单调,贫瘠没有林木和树荫的山丘,而另外一侧的山《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可以有新的认识。

开题报告是我们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英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以英语广告语为例

一、 课题背景

当今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对于中文广告词或许很了解,但用英文说出广告词却有些难度,同样让你看着英文广告词说中文广告词也是有难度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词汇、句法、修辞三方面介绍了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使读者对英语广告的中文含义有更好的、更深的了解;并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广告英语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使读者在了解广告词的同时,能够自己翻译广告词的意思。

二、 毕业设计方案或毕业论文研究方案

本文以英语广告语为对象,从而总结出广告语的创新与否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广告的重要性。在这个研究目标的指向下,本文采取了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文献分析总结代写硕士论文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创意广告语的使用技巧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

目前我已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及查阅了很多关于广告英语的资料,所以论文的大致思路已定,提纲如下:

浅论广告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1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英语广告的词汇特点

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使用简单动词和口语词汇

使用错别字和杜撰新词

英语的句法特征

使用短语代替整句

使用简单句和省略句

使用祈使句

使用第一、第二人称

英语广告的修辞特征

比喻

排比

拟人

对比

仿拟

押韵

2 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

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

直译

意译

套译

再创型翻译

英语广告的翻译原则

功能定位翻译

语言审美性翻译

文化矫正性翻译

三、毕业设计(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

本文的预期成果是通过分析资料信息,研究广告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以推进大学生对广告英语的认知及翻译能力。从词汇、句法及修辞三方面介绍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并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英语广告翻译的技巧、策略与原则。透彻地了解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篇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遵循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创新点:探索和研究了广告英语语言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翻译英语广告的影响。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七、指导教师评语:

《红字》讲述了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奇灵渥斯遭遇海难,白兰以为他在海难中已经遭遇不幸。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后来丈夫齐灵渥斯却平安地回到了新英格兰,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当他查出白兰的情人是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便开始折磨这位愧疚不已的年轻牧师。最终,齐灵渥斯因偏狂报复而身败名裂;丁梅斯代尔不堪愧疚,身心俱毁,临终前在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只有海丝特勇敢地面对未来,准备带着女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学日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这些作家无不从霍桑那里深受教益,无怪乎有人称霍桑是“作家中的作家”。

论文白鲸的象征主义文献综述

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白鲸》的解读摘要:《白鲸》这部作品用了大量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对海洋生态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在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无限关怀,呼唤人类热爱白鲸,尊重海洋,体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蓝色和谐主题

《白鲸》的象征意义探析摘要: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白鲸莫比·迪克、捕鲸船裴考德号、船长亚哈等形象来探讨其象征意义。关键词:莫比·迪克;裴考德号;亚哈;象征意义《白鲸———莫比·迪克》(Moby—Dick)是赫尔曼·麦尔维尔最杰出的作品,是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性著作。小说叙述了一位名叫亚哈的捕鲸船船长率全体船员与捕鲸水手,追捕一条叫作莫比·迪克的白鲸的故事。莫比·迪克是一个令人心惊胆战、凶残狡猾的海中怪物,凡是捕鲸的渔民莫不闻风丧胆,谈鲸色变。亚哈的一条腿就是被它吞噬掉的。因此他决心捕杀白鲸,报仇雪恨。捕鲸船在大海中日夜搜捕,终于和白鲸遭遇。经过三天的追踪,白鲸终于被鱼叉标枪所击中。发狂的白鲸撞翻了渔船,船长亚哈被鱼叉标枪上的绳索缠住,一起卷入海中,最后两败俱伤,船沉人亡,只有船员伊什梅尔生还,向我们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白鲸》这部小说大量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其中的许多人物景观几乎都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作者正是通过多重奇谲的象征事物来表现他对哲学、社会、宗教等问题的深刻思考。陆地和海洋是小说中一对相反相成、内蕴丰富的象征物。一方面,陆地象征着安闲舒适,海洋象征着凶险莫测;陆地代表着封闭自足,海洋则代表着冒险求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陆地也象征着使人丧失精神生活的人类文明,而海洋则代表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与此相映,航海远行既可象征探索与发现的心灵历程,又可象征返璞归真的精神之旅。“烟斗”是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的另一重要意象,它的基本寓意是现实生活的日常享乐。借此寓意,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当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分享同一支烟斗的时候,不仅表明他们是在享受生活,而且象征他们已结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友谊;二副斯塔布整天烟斗不离嘴,象征他是一个注重物质生活享受的人;亚哈船长把烟斗扔进大海,则象征着他要放弃享受,下定决心去追捕白鲸。“裴考德号”捕鲸船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它代表人类生活的世界舞台,象征执著探寻自然界秘密的美国精神;代表原始文化的一叶方舟,象征基督教对其他“落后”文化的统治之地;又由于“裴考德”取自被灭绝的印第安部落之名,所以它还可以象征邪恶的人类世界必遭毁灭的命运。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无处不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地加以探析。一、白鲸莫比·迪克的象征意义莫比·迪克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小说就以这条巨鲸的名字命名。“异教徒水手”把它当成海怪,疯子迦百列把它当成镇教神的化身,亚哈把它当作自己的仇敌,以实玛利则认为它代表着残酷的空虚和宇宙的浩阔。白鲸莫比·迪克有着“雪山一样的背峰”,它天生使人畏惧“,它突击的时候,一再表现那种无以伦比的充满机智的阴险”。它常常在大海里翻腾,施展出可怕的暴力,它曾使无数的捕鲸者葬身大海。它无处不在,并且会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连魔鬼本人也领悟不了它的真相”。它是不朽的,人们的铁叉对它毫无伤害,它身上插遍了铁枪头,却还能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力量,进而它又被人们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凡是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附有恶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头烂额的东西,一切有关生命思想的神秘而又不可思议的鬼神邪说,一切的邪恶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明显化身。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理解和阐释白鲸的象征意义,这白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象征着那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者相对立的那种力量。正如批评家安妮特·鲁宾斯坦所指出的那样:“由于要在船上提取并储存油脂,捕鲸船实际上就成为一座流动的工厂。它是一种将现代企业与极权的君主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白鲸这个尚不被理解而又威力无穷的怪物,实际上是作者对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既感到不可理解又感到恐惧不安的心理的真实反映。也表现出他对处在这一变动时代的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以及他们处境的深切同情。白鲸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在它那硕大柔和的头顶,由于它那无法言传的沉思默想而挂着一顶雾气重重的华盖,而这种雾气……你有时看得到又被……彩虹耀得光辉灿烂,仿佛上天已经批准了它的思想似的”。白鲸还是大自然的化身。这样,小说的象征意义在于表明:人类如果一无止境地疯狂掠夺大自然,必将被大自然所埋葬。我们今天看到写于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白鲸》,不禁为其中的英雄感到遗憾,但是我们要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其实白鲸对亚哈及“裴考德号”的报复,就是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滥砍乱伐山林、滥杀动物、污染环境等行为,使得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极大威胁。人虽然可以征服自然,但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人类就会像亚哈一样,也要付出沉痛的代价。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独立地生活,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人类必须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就是说,人类不能单独复兴,一定要有自然的繁荣才能生存。一百五十年前的麦尔维尔已经预见了常人之未见。亚哈的“报复”行为的确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深思。在科技经济愈发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会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要和自然和谐共处,这样人类才能够继续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二、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象征意义《白鲸》描写的是一艘名叫裴考德号的捕鲸船在船长亚哈的带领下追击白鲸的故事。从表面上看,全书的焦点似乎集中在船长亚哈和白鲸莫比·迪克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上,但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部曲折离奇的探险小说。小说中裴考德号全体船员向白鲸一步步的逼近以及他们的最终灭亡,象征着人类在社会、自然以至宇宙中的命运。而作者正是通过象征主义来表达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显然,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悲惨下场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首先,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灭亡。裴考德是美国印第安人一个种族的名字,在美国被白人殖民者占领以后,许多本土的印第安人部落和种族在和白人殖民者的冲突中被消灭了。裴考德就是一个已经被白人消灭了的种族。赫尔曼·麦尔维尔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捕鲸船,象征着它必定灭亡的悲惨下场。其次,因为全书的叙述者伊什梅尔是这艘遇难船上的唯一生还者,他的叙述只是将业已酿成的灾难复述一遍而已。正如伊什梅尔所说的,船员们做着一切努力,千辛万苦地穿过那无垠的大海,只是为了奔赴他们的死期。他们天涯海角地跟踪、追逐,只是在搜索那条最终会毁灭他们的东西。作者安排唯一的幸存者来讲述这个故事,预示了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悲惨下场。三、船长亚哈的象征意义船长亚哈是白鲸的对手,那他又象征着什么?他是企图摧毁美和善的邪恶的代表,还是人类反抗的英雄?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主宰而徒劳地与宇宙力量抗争的狂徒,还是敢于搏击邪恶、探索宇宙秘密的勇士?亚哈为了报私仇,一意孤行,无视船东们的利益,置船员的生死于不顾,并且,他对水手们进行威逼利诱,最后使所有的船员除了伊什梅尔生还外,其余全都葬身大海。亚哈在这里成了比白鲸还要邪恶的魔王;他代表了人类意识中邪恶和黑暗的部分。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以理性和道德为原则,而是被本能冲动所左右,这就必然要酿成悲剧。船长亚哈与《旧约全书》中那个刻毒的复仇国王同名,而那位告诫船员们提防亚哈的老水手则被人叫做伊莱贾。亚哈从他的狭隘心理出发,认为白鲸咬掉他的大腿是出于一种险恶用心,是蓄意与他为敌。因此,他必须与这条孽鲸决一高低,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为了复仇,他可以违背船主的利益私自追杀白鲸;为了复仇,他不惜重金悬赏,花言巧语蛊惑人心;为了复仇,它采用威胁逼迫的手段让全船水手绝对服从他的意志;为了复仇,他甚至置全体船员的性命于不顾,孤注一掷,死不回头。他就像一头发疯的野兽,一步步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但是,亚哈又是一个敢于反抗神明、反对旧规习俗、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经验丰富的船长。他“跟可怕的大海斗争了四十年”,他有着“高尚的灵魂、伟大而古朴的心胸”。他操鱼枪敏捷而又准确,他曾刺中过无数条大鲸。他遭受过挫折,但他永远不会被击败。这时,他又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他像拜伦笔下的该隐那样背叛天意、铤而走险;他又似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那样永不满足、探索不止;他还像弥尔顿笔下的力士参孙那样义无反顾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亚哈的性格是多重的、矛盾的。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也是复杂的、朦胧的、难以把握的。在他身上,善与恶并存,美与丑相共。四、亚哈追击白鲸的象征意义船长亚哈对白鲸莫比·迪克着迷似的追击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要看我们对于白鲸和亚哈的理解而定。如果说白鲸是邪恶的象征,那么此时,亚哈就是人类的英雄,他追击白鲸的过程就是人类对于邪恶的挑战,对于厄运的不屈服。而亚哈的永不放弃也正是人类面对邪恶时所具有的不屈的斗争精神的体现。如果说白鲸是大自然的象征,而亚哈则代表着黑暗的资本主义,那么此时亚哈对于白鲸的追击就是人类无节制掠夺大自然的过程,他及其船员最后的死亡命运就是大自然的复仇。但是无论怎样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亚哈与白鲸之间的矛盾正是人类与自然、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也正是促使人们不断觉醒以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白鲸》是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的全面总结,它描写了捕鲸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实际上,对于“白鲸”的象征意义众说纷纭:有人把它看作“善”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在作者的笔下“,白鲸”颇有神秘主义色彩。小说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还有很多,这种写作手法的使用使这篇小说意义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它被称为是一部“可以让读者任意理解的”巨著,深受读者和现代评论家的赞美。———————————————————参考文献:〔1〕程爱民.美国文学阅读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3〕杨起深.美国文学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4〕马晓颖.复仇的代价———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评介[J].中国电力教育,2006.〔5〕孙建民《.白鲸》:一座深邃神奇的艺术迷宫[J].域外视野,2006,(10).〔6〕卢洁琼.试论《白鲸》的象征意义[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9).〔7〕刘杰.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英美文学研究与网络文化:理论与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

被时代冷落而后又重现异彩的伟大作品在文学史上并非鲜见。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 (1819-1891) 的代表作《白鲸》(Moby Dick) 就曾一度被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大潮所淹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后,当新时代的人们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它时,这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就像深埋于古墓中的珠宝重见天日,放射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如今它已成为世界文坛公认的伟大杰作,被誉为“时代的镜子”和“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①。 《白鲸》是一部融戏剧、冒险、哲理、研究于一体的鸿篇巨制。依托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工业发达、物质进步的时代背景,作者将艺术视角伸向了艰辛险阻、财源丰厚的捕鲸业,以沉郁瑰奇的笔触讲述了亚哈船长指挥下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远航追杀白鲸最后与之同归于尽的海洋历险故事。在与现实生活的相互映照中,作者寓事于理,寄托深意,或讲历史,谈宗教,或赞自然,论哲学,闲聊中透射深刻哲理,平叙中揭示人生真谛,不但为航海、鲸鱼、捕鲸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展现了作家对人类文明和命运的独特反思。难怪这部表面看似杂乱无章、结构松散的皇皇巨著被冠以各种形式的名字:游记、航海故事、寓言、捕鲸传说、有关鲸鱼与捕鲸业的百科全书、美国史诗、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抒情散文长诗、塞万提斯式的浪漫体小说……它就像一座深邃神奇的艺术迷宫,呈现出异彩纷繁的多维性、开放性和衍生性,具有开掘不尽的恒久艺术价值。 一、多重象征意蕴的复合 《白鲸》像一座象征主义的迷宫。这里大到典型人物、宏观景物,小到静止的物体几乎都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作者正是通过多重奇谲的象征事物来表现他对哲学、社会、宗教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陆地和海洋是小说中一对相反相成、内蕴丰富的象征物。一方面,陆地象征着安闲舒适,海洋象征着凶险莫测;陆地代表着封闭自足,海洋代表着冒险求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陆地也象征着使人丧失精神生活的人类文明,而海洋则代表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与此相映,航海远行既可象征探索与发现的心灵历程又可象征返璞归真的精神之旅。 “烟斗”是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的另一重要意象,它的基本寓意是现实生活的日常享乐,借此寓意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当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分享同一支烟斗的时候,不仅表明他们是在享受生活,而且象征他们已结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友谊;二副斯塔布整天烟斗不离嘴,象征他是一个注重物质生活享受的乐天派;亚哈船长把烟斗抛入大海,则象征了他要抛弃享乐、追捕白鲸的决心。 “裴廓德号”捕鲸船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它代表人类生活的世界舞台;象征执著探寻自然界秘密的美国精神;代表原始文化的一叶方舟;象征基督教对其他“落后”文化的统治之地;又由于“裴廓德”取自被灭绝的印第安部落之名,因而它还可以象征邪恶的人类世界必遭毁灭的命运。 然而,小说中更为隐秘微妙的复杂象征仍然主要体现在白鲸莫比·迪克和船长亚哈这两个形象身上。对于二者象征意蕴的阐释,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 “莫比·迪克”是一条颇富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其多重的象征寓意。在异教徒水手看来,它是一只时而平静安详,时而恐怖暴虐的海怪;疯子迦百利把它当做震教神的化身;在亚哈眼中,“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搅起事物的残渣的东西,一切附有恶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头烂额的东西,一切有关生命思想的神秘而不可思议的鬼神邪说,一切的邪恶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显明化身”。它是亚哈心中邪恶与恐怖、难以征服而又必须予以摧毁的仇敌。但对以实玛利来说,白鲸既代表高洁安宁,也代表恐怖死亡,它是宇宙间一切对立矛盾的结合,象征宇宙的浩阔与奥秘、上帝的无边神力、人类的命运与前途,它给以实玛利的重要启迪不是简单的摧毁,而是努力完善认识、不懈地追求真理。 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来看,白鲸象征着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许多评论家认为这个尚不被人理解而又威力无穷的庞然巨鲸,实际上是作者对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生产力迷惑不解而又惶恐不安的真实心理反映,也表达了作者对处在变动时代的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亚哈船长同样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矛盾体。他违犯了基督教关于“傲慢”的戒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背弃捕鲸获取鲸油的使命,执迷不悟于一己私仇,全然置船员的安危于不顾,在这个意义上,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邪恶魔王的象征。然而,就其敢于搏击邪恶、挑战命运、反抗神明而言,他又是人类反抗英雄的象征。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坚毅执著探索宇宙奥秘的勇士,尽管具有顽强无畏和骁勇善战的勇气和能力,但终因无视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而徒劳地成为与宇宙力量抗争的牺牲品。可见,在亚哈身上同样体现了善恶并存、美丑相共、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的多重意义,这一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与白鲸一样也是复杂深邃、难以把握的。读者很难从中找到参考资料:

关于象征主义的论文开题报告

红字》象征意义解读王丽丽 【摘要】: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着重从红字"A"、人物及场景描述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深刻剖析了作者的清教观,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传统道德观念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象征意义红字“A”【分类号】:【正文快照】: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意义,诱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来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思想、感情、意志或者观点。象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运用得最为娴熟的艺术手法之一。面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他总是思索其中更深一层的意义,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题目: 回归自然—论<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冲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

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

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著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

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

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参考文献:

[1][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2]Cecil,

[3]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著,方平译.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著,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陈茂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J].外语教学.2007(01):69-73

[6]栗华.“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北方论丛.2001(6):80-83

[7]裴双.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80-85

[8]邵旭东.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what we ever sasid will never forgot by us.

论文小王子的象征主义开题报告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利1943年发表的一部童话故事。这部几十页的童话故事却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成了除了圣经以外,世界上译本译文最多的书。而该书的作家圣·埃克苏佩利与他的作品一样有着传奇的一生。圣·埃克苏佩利(AntoinedeSaint-Exupéry)1900年6月29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贵族家庭,27岁时,成为从法国图卢兹到非洲卡萨布兰卡和达喀尔的邮航的一名飞行员,开辟法国——非洲——南美国际航线的工作。1939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经他坚决要求,参加了抗德战争,1940年法国在战争中溃败,他所在的部队损失惨重,他只身流亡美国。在美国期间,于1943年发表了《给一个人质的信》以及《小王子》。1943年,首版《小王子》在纽约出版之际,圣·埃克苏佩利以43岁的“高龄”再次入伍,1944年7月31日上午,他出航执行第八次任务,竟传奇般地像小王子一样,在苍茫的无垠中消失,没有人找到他的尸体。初读《小王子》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只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童话故事:一个黄头发的小王子到6个不同的星球上去旅行的故事,实在觉得乏味,远不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精彩。时过十年,现在重读《小王子》心情居然颇为复杂,随着情节的展开时而羞愧,时而忧伤,时而愤世。不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小王子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孤独忧伤的小王子为了爱的责任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是一部爱情童话?但书中又处处充满着小孩与大人之间无法沟通的矛盾,这似乎又是一部儿童教育书籍。然而书中对爱慕虚荣的妄想家,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可怜的酒鬼、迂腐的点灯人,纸上谈兵的地理学家的针砭,似乎又是一本揭示社会矛盾,针砭时弊的讽刺类小说。为什么会给读者产生不同的思考呢?这正是《小王子》这部精美作品的魅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时代背景的象征作者的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从中他体验到战争的残酷,感受了危机所带来的萧条,目睹了资本主义下社会的动荡不安。作者将这一切都反映到他的这部作品《小王子》里。《小王子》中还有不少人物元素,如国王、地理学家、商人、爱慕虚荣的人等等。这些人物元素象征了圣·埃克苏佩利经历时代的阶级划分。如:“醉心于权势的孤独的国王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贪得无厌、一味追求金钱的商人是金融权力的象征”;学究气十足、脱离实际的地理学家是学术

法国著名作家和飞行员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本著名的童话,深受儿童和成人的喜爱。虽说看起来是一部儿童故事,但这部作品是如此的深奥,充满了谜语,哲学思想和象征。 《小王子》这部作品之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对故事中象征意义的充分理解有助于对整部作品的理解。本文从三方面来探究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的象征意义;动物和植物的象征意义和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象征意象分布在文章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在对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构建小说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醉心于权势的孤独的国王(政治权力的象征),贪得无厌、一味追求金钱的市侩(金融权力的象征),学究气十足、脱离实际的地理学家(精神权力的象征),孤芳自赏的虚荣迷,因循守旧、缺乏独立思考,但具有实干精神的点灯人,忠于职守的扳道工,以及盲目的铁路乘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人物.他们源于现实生活,性格突出,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更具有象征意义和普遍意义.

《小王子》自问世以来,被译为102种语言,多次再版,经久不衰。先来简单描述一下故事的梗概,以便后面对人物形象的论述。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来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在与他的玫瑰花闹了矛盾然后离开了她。在先后拜访了六个星球上古怪的人和神秘的蛇以及智慧的狐狸后,与陷入死亡威胁中的飞行员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相遇,他们一起忧伤,一起欢笑,共同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最终小王子又回到了他的星球,只留下飞行员对他这位朋友无尽伤感的想念。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在于作者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童话这一文学载体将自己对生命的哲学体验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构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正如法国文艺评论家爱德华所指出的:“象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既能满足我们描写现实的愿望,同时也满足我们超越现实界限的愿望。它给我们具体的东西,同时也给我们抽象的东西”。运用童话这一题材是作品从宏观上对象征意味的体现,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手法使故事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使通过故事表达出的思想感悟更具朦胧美。细细品读我们可以发现《小王子》中的象征意味是具体通过三个方面体现的,即人物的象征、意象的象征和情感象征。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体味《小王子》中明晰而深邃的象征意味。一、《小王子》中人物的象征人物对作品的意义极其巨大,在《小王子》中各种奇特的人物犹如一条无形的线贯穿了整部作品,使故事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同时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在人物的刻画方面体现得最突出,所以我们首先来分析人物的象征与隐喻。作品中,先后出现了8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分别是:身为飞行员被困在沙漠中的“我”、小王子、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每个人物都象征了我们身边的一类或者几类人,他们每个人身上体现着特殊的哲学内涵与生命价值,他们的行为方式看似荒诞却相当真实地象征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存在方式,具有极大地思考价值。1、“我”故事当中的“我”尽管不是主角,但身上依然反映出了强烈的人生体验感与沧桑感。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塑造体现了象征主义文论中的定位论,即精神本体论。“我”虽然外表是阅历丰富的大人,但内心却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就用“我”孩提时代学习画画的经历描绘出了孩子与大人之间的鸿沟,一次又一次对大人们的测试证明大人们的理解能力始终是低下的。他们不能理解孩子眼中的巨蟒与原始森林。“于是每当我跟大人们交流时我就不和他谈巨蟒呀,原始森林呀,或者星星之类的事。我会把自己降到他的层次上,和他谈些桥牌呀,高尔夫球呀,政治呀,领带呀这些。于是大人们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明白事理的人。”直到“我”与小王子结识,只有小王子看得懂“我”的画。“我”反映出了每人身在社会中的,不断成长着的人面临的人生矛盾:尽管我们都懂得或者不自觉的去学习、去适应社会中大人们的潜规则,但内心还是渴望追寻童真与纯洁,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在圆滑与纯真中徘徊,在简单与复杂中摇摆,在世故与率真中犹豫。因此“我”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象征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体验;“我”对小王子的想念与珍惜象征着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童真时代简单单纯的生活的怀念。社会的纷繁混乱使我们纯真的心灵蒙上了多少尘埃。2、小王子小王子在作品中的身份是个孩子,但他的形象却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的孩子。在小王子这一人物形象上集中体现了象征主义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首先是纯洁论,通过对小王子行为思想的描写显示出了小王子内在精神的纯洁性或者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纯洁的本性。他是一个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人儿”;“他爱笑,又不肯回答问题”,他天真无邪的话语和清脆甜美的笑声时刻萦绕在我们耳际,让人们难以忘怀;他是那个永远纯洁的小王子。其次是真实论,象征主义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真实”。小王子对任何人都没有矫揉造作。他只爱着他那“独一无二的玫瑰”,所以面对地球上成千上万的玫瑰花时他对她们说:“你们一点也不像我的玫瑰,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她单独一朵花就比你们全部都重要……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当他感到非常苦闷时,他可以一天看四十四次日落。当他对奇怪的人感到厌烦时,他就直接走开。小王子这些率真的行为和他表达的各种简单而睿智的观点都无视不刻地在展示他内心的真实。因此,尽管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人性中的真实却渗透在字里行间。最后是过程论,小王子在他有限的心灵活动中显示出了精神的无限性。如果说孩子的性格与大人的性格在“我”身上是分离而矛盾的关系,那么在小王子身上,这两种性格却是十分自然而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的。他生活在自己简单的小世界里,他每天打扫清理自己的星球,他深爱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每天精心地照料她,为她喜,为她忧。小王子的心灵活动几乎全部通过他的言语和行为来表达,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写,而巨大而深邃的精神内涵就从这简单的故事中汩汩涌出。他的身上始终透着一种淡淡的伤感,这种淡淡的伤感折射出的是却爱的责任和对友谊的理解。他对玫瑰的深沉的爱催人泪下,认为玫瑰是他的唯一,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与飞行员的友谊尽管短暂,他却异常珍惜,不愿意让飞行员因看他离去而伤心。“他是永葆童真的天使之化身,是智慧和真理之源泉,是作者理想之象征。3、六个古怪的人小王子在来到地球之前先后拜访了六个星球上古怪的人。这六个形象都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看似古怪,却象征着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真实的人。从本质上看,六个人物都是可悲的,所以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小王子第一个拜访的是国王。在国王眼里,世界时非常简单的:普天下的人都是他的臣民,他不仅是一个绝对的君主,还是一个宇宙之王。我想这十分可笑的国王真正象征的是我们身边权利欲膨胀的人。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威是否受到尊敬,他们醉心于他人的臣服,以为凭借权力可以笼络所有人。也许他们弱小得只有自己一人,可是他们眼里却只有命令与服从。这种可笑本质上是可悲的,无视人情追求权威的背后往往是对真情与爱的渴望。第二个星球上住着一个爱慕虚荣的人。这个人物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与其说是爱慕虚荣,我认为自大这个词更为合适一些。在爱慕虚荣的人眼里,所有人都是他的崇拜者。他们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富有,最美且穿的最好的人,眼里尽是自己的优点,实际比普通更普通。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时刻在炫耀自己的人往往是最自卑的人,他们害怕别人因为自己的缺陷而看不起自己,于是时时刻刻都为自己编织着一件厚厚的伪装外衣。这则是另一种可悲。小王子拜访的第三个人是酒鬼。酒鬼的人生在一个恶性循环中沉沦。他喝酒为了忘却羞愧,而羞愧的却是自己酗酒。这个可怜的酒鬼实际上象征的是不敢面对现实困境而不断麻痹自己的人们。逃避现实为了忘却羞辱,而懦弱的逃避却让自己更加痛苦。这些人大多都是被残酷的生活磨去了棱角,忘却了热血,忘却了理想,不满现实却又不愿意用行动来改变,只能自欺欺人,不断沉沦。第四个星球上住着的是商人。商人自称是个正经人,有许多正经事要忙。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为了忙碌而忙碌的人,忙碌的意义是什么呢?仅仅是几张薄薄的存折。他们不食人间烟火,长期忽视自己的家庭,朋友,他们以为自己得到了很多财富,殊不知真正的无价之宝是身边的点点滴滴。小王子拜访的第五个人是个可笑而可爱的点灯人。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遵守命令,天亮灭灯,天黑点灯。星球自传的加快使他没有休息的时间,只好不听地点灯灭灯。在小王子眼里,他是唯一不荒唐可笑的人,因为他除了自己心里还想着其他事情。可在我们看来,这个点灯人实际上象征的是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他们不能合理的调整自己,只是盲目的遵守规则,这样的人生到头来只是狼狈不堪,让自己的生活很凌乱。最后一个是地理学家。他以一种荒谬的方式来记录山川河流,却认为自己很明智。他象征的是我们身边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脚踏实地工作的人。貌似知识渊博,阅历丰厚,其实只是道听途说,自欺欺人。这种人的生活里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功。二、《小王子》中意象的象征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对意象的描写通常需要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正如黑格尔曾所说:“作为象征形象而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由艺术创造出来的作品。一方面显现出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显现出个别事物更深广的普遍意义而不只是个别事物本身。” 在《小王子》中有3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意象,它们分别是:玫瑰、蛇和狐狸。它们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小王子》这部作品中被赋予了自己的特性,继而透过被赋予的特性又展示了深刻地的内涵。1、玫瑰 《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就是说“玫”是玉石中最美的,“瑰”是珠宝中最美的。由此可知,玫瑰通常来象征美丽的事物,尤其是貌美的女子。在希腊神话中,玫瑰是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即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从海水泡沫中诞生时,她身上的雪白泡沫变成的。后来玫瑰就成了浪漫纯洁爱情的象征。在《小王子》中玫瑰显然是一个骄傲美丽的公主。她优雅美丽,使小王子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倾慕;她缺乏安全感,就用仅有的四颗刺来保护自己;她深爱着小王子,却喜怒无常,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的温柔;人们都知道她有多脆弱,可她还是在故作坚强。她把爱变成了折磨,最终导致了小王子的离开。用她来象征年少轻狂的美丽女子最合适不过了,优雅却稚嫩,美丽而刁钻。同时,玫瑰在这里还象征着一种青涩稚嫩的爱情。作者只在一个章节集中描述了玫瑰与小王子的故事,而之后的几乎在每一章中小王子都会想到她,“她是我的玫瑰”,“我要对我的玫瑰负责”,“她是那么弱小无辜”……她盛开在小王子的心头。明明深爱对方,却以“喜怒无常的虚荣心”折磨着小王子,不能让对方快乐,“可怜的小小的诡计”后面隐藏的确实隽永的柔情。骄傲的花儿是天真的,她身上散发的浪漫与青涩的气息自然让人们想到青涩纯洁的初恋,她与小王子的感情故事不就是我们初恋的缩影吗?2、蛇 蛇在人们心中通常是诱惑与邪恶的象征,诱惑夏娃偷食禁果的蛇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而且蛇会被赋予女性色彩。但是在《小王子》中,蛇的意义确实崭新神圣的。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因为太过聪明,蛇过早地明白了人生许多悲哀的内幕。我认为,蛇是对超然独立的隐士的隐喻与象征,身上充满着智慧与神秘的气息,他们看透了一切,独特的思想往往在有意无意中伤害到别人,却也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魅力。他们懂得善良,他们也会制造邪恶。蛇在最后帮助小王子回到了他的家乡,象征的正是在经历过一切之后,看透一切的智慧往往又把人们带回了原点。在人生的圆环中,起点亦是终点。3、狐狸 狐的角色性质早先是图腾、瑞兽,后来是妖兽、妖精,通常狐狸象征着狡猾贪婪与奸诈之人,“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等成语都在批判狐狸的这种恶劣品行。在《小王子》中狐狸这个意象却有着另外的象征意义,是一种创新,是一种突破。我认为狐狸在这里象征的是可悲可泣的斗士。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奋斗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然而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做。他们渴望被自己的理想驯服,有泪水,有辛酸,但是他们最懂得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用眼睛是看不见事物的本质的。他们的理想可以是很多种,在这部作品中,狐狸的理想是被小王子驯养,让小王子做它唯一的人,这是一个美丽而短暂的爱情之梦,可是仍然那么感人,狐狸至少成功过。三、《小王子》中的情感象征圣埃克苏贝里认为爱情和友谊是高于一切的。在《小王子》中明确体现了这一精神境界的追求。作者通过小王子与玫瑰、狐狸的感情纠葛阐释了爱情的真谛,通过小王子与飞行员“我”的故事明确了友谊的本质。1、 爱情的真谛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咏颂主题。莎翁用生离死别演绎了轰轰烈烈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温婉似水如云,感动了千千万万。爱情理应属于成年人的世界,而小王子虽然是个孩子,他的感情却是最纯洁、最真实、最感人的。在这部作品中,小王子深爱着不懂得如何去爱的玫瑰,狐狸却爱着纯洁的小王子。作者通过借助狐狸之口,道出了爱情的真谛——责任。“人们已经忘记了这条真理,”狐狸说,“但是你不该忘记它。你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永远负责,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小王子驯养了玫瑰,他要对玫瑰负责。在这里责任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人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就是男女之间相互“驯养”的过程,一旦建立联系,那么对方在自己眼里就是唯一,正因为我们再对方身上花费了时间,所以对方就变的重要了。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用眼睛是看不见事物的本质的。只有当我们用心去体验爱的责任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爱的幸福,争吵也好,误会也好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已。玫瑰花喜怒无常,总是让小王子烦恼不已,但是小王子还是能猜到她可怜的小小的诡计后面所隐藏的柔情,在旅途中小王子始终在担心挂念着他的玫瑰,甚至想到那娇弱的花儿会痛哭流涕。这种牵挂不就是爱吗?!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小王子,玫瑰花,狐狸三个意象之间的感情历程,感情故事,通过象征与暗示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使爱情多了一份朦胧的美。2、 友谊的本质在这部作品中,小王子与飞行员的友谊也是一条比较重要的线索。小王子因为太孤独,所以他去拜访其他星球,他渴望找到知心的朋友。从飞行员“我”的角度来讲,“我”在内心深处是不欢迎、不接受所谓大人们的世界的,所以通过画画时间的暗示我们可以知道飞行员在生活中也是孤独的,没人能懂他的心。小王子在沙漠中遇到飞行员后,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原因即是友谊的真谛——理解。有过争吵,有过分歧,但是两个人的心总有契合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王子在拜访那六个古怪的人的时候,他们或被欲望所羁绊,或在绝望中沉沦,他们与小王子的心灵是没有契合点的,小王子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他们也不懂小王子的心理,所以没有理解是无法建立长久而深刻地友谊的。“看看天空吧。问问你自己:羊究竟是吃了还是没吃那朵花儿?你将看到一切都变了样……而大人们永远不会理解,这个问题竟是如此重要!”友谊的本质就在于理解与接受啊!四、总结《小王子》是象征主义成功运用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各种人物和意象勾勒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众生相,通过象征的手法暗示我们所谓“大人世界”中的纷繁复杂与各种悲哀。作者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虚构了一个感人至深而又法人深思的故事,富有诗意的表现手法让我们在这感人的故事中体会着情感的朦胧美和人物的神秘气息。爱情的真谛,友谊的本质,人生的哲学在这个“世界上最伤心地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不仅针砭时弊,鞭挞了世界上的丑恶现象,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绵延不绝的经验交流中的人生本质,试图指出一条通向人类文明理想境界的道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品味。

象征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七、指导教师评语:

参考文献格式1.期刊论文 Bolinger, D.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J]. Language, 1965 (4): 555-573.朱永生.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83-90.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 (3):.论文集论文 Bybee, J.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4: 235-254.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A]. 文秋芳, 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55-259.

《老人与海》中人物分析论文

一、语言风格与老人形象塑造

1.独特的语言风格

正是基于“这种创作上的保留态度,要求他在语言上的适应。正如海明威所说,好的散文就像一座冰山,它只能有一小部分露出在海面上。但冰山一定要停留在寒冷的北极海水里——否则,就要融化”的所谓创作理论,也正是基于深厚扎实的生活积累,海明威万中取一,以少胜多,以流畅、清澈、坚实、凝练的叙述语言和手法来塑造桑提亚哥这一鲜明丰满、情感丰富、内心刚毅的“硬汉子”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这个富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之中。

2.体现语言风格的一位年迈而自信的老渔夫在故事的发展演绎中,作者通过桑提亚哥与小男孩的对话、在海上的内心独白、回忆、思索,以及熟练的捕鱼动作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一位年迈体弱,在既定的失败和死亡面前毫不气馁、英勇无畏、不屈服于命运的渔夫形象。不仅从正面形象勾勒出老人独有的外貌特征,而且从老渔夫那“那海水一般蓝”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老而不衰、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现鱼、与鱼斗智斗勇、与鲨鱼的殊死搏斗等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借助于大马林鱼之狡诈、鲨鱼之凶残、搏斗之血腥“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坚强”(黑格尔语)。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死亡的威胁,他的意志也最终战胜了恐惧心理,对老人而言,生命的存在并不是第一位的;只有伟大人格的存在,只有保持男子汉的尊严才是第一位的。正如老人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就是作者寄托桑提亚哥这一艺术形象向读者昭示的硬汉子精神。同时也是海明威的人生宣言。

3.语言风格与性格特征

纵观整个作品,海明威似乎还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躲在“舞台侧翼”,极其平淡无奇、简约冷竣的“电报式”语言介绍桑提亚哥其人其事,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捕鱼故事。一方面,作者让读者直接面对书中人物,亲自观察他们如何作为;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语言风格很适宜表现老人那种孤高自傲、刚强无比的性格,因此也就越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和发挥理性的思考,越能突出老人的硬汉子形象和性格,越能深入地把读者拖入书中人物境界中,去作切身的感受。由此可见,桑提亚哥,这一体现“冰山理论”的艺术形象,正是海明威独特创作风格的生动展现。

二、体现海明威式的“硬汉子”形象

作为《老人与海》中的主角,桑提亚哥这条硬汉子,又是海明威一生坎坷的经历和自身 桀 骜不驯的性格在艺术上的折射反映。老人的身上无时不刻地有着海明威的影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一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酷爱斗牛、打猎及各种各样的冒险活动。他的躯体伤痕累累(身上曾取下237块弹片),精神上的屡屡创伤尽管像梦魇一般时时给他带来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但他仍然像个男子汉顽强地生活着,孜孜不倦地创作着,永不停止地探索着人生价值和人生轨迹……这些生活经历为海明威创造“老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内心刚毅的硬汉子形象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原型和创作素材。

这正如作者的儿子格雷戈里·海明威所说:“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或者说是他身上最好的东西。他总是赢、输,他是受不了的。”难怪,海明威,这位美国文学史上的“老人”性格上的孤傲、自信、好斗、刚强的男子汉气概同桑提亚哥的性格和脾气如出一辙。从某种意义上讲,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的化身。

这里,还应该指出的是,桑提亚哥的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海明威偏偏选择了一位体力衰竭、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作为硬汉子代表,而没有选择一个体格健壮、精力旺盛的年轻渔民充当作品的男主人公。这种出人意料的年龄选择,自有作者道理所在,也正是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独具匠心之处。

三、硬汉子的另一面:一位善良、质朴的老人

谈及作品中的桑提亚哥,人们常常注重于性格上“硬”的一面,却忽略了他在性格上所表露出来的温柔体贴的另一面。

处身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老人将无边无 垠 的大海比作一个女人,美丽又可爱;当作一位母亲,仁慈而体贴;他将自己的对手马林鱼称做“兄弟”,甚至想亲手喂喂它;老渔夫同情弱不禁风的小海燕,即使在海上紧张的搏斗中,也要同歇脚于船艄的“小鸟朋友”友好交谈。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对对手的尊重与对凶恶的鲨鱼的憎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处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连续八十四天出海捕鱼一无所获的背运,面对小男孩父母的蔑视,老人却十分和善;即使拼死决斗而挣得的一副鱼骨架,也不忘了把鱼头送人钓鱼用;作品中老人与小男孩马诺林之间真挚友谊和交往,也正是体现老人纯洁、善良、慈爱的人生情感。

结语

尽管《老人与海》的故事外壳脱胎于一位古巴渔夫真实的海上经历,但是海明威借助于桑提亚哥这个普通劳动者的躯壳表达了一位年迈、孤单又迷惘的知识分子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并且,作者在硬汉形象的心灵世界融入善良的人性内涵,使得这一形象富有更强的精神魅力,使得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内涵得到强化和充实;也正是来源于道德情感的精神魅力“作为一种心理力量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余立三.海明威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家[J].外国文学研究,1986(2).

[2]游嘉胜.论《老人与海》形象主体的精神结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5).

《老人与海》中象征主义分析

摘要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颂扬了人类“可以被摧毁、不能被打败”的伟大精神。论文通过对老人、大海、小男孩、大马林鱼等蕴涵的象征意义挖掘,全面深刻地把握海明威文学创作思想的精髓――象征手法。

关键词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冰山理论;海明威

Abstract : Hemingway used in the "Old Man" in its "iceberg theory" creative principle, the major themes deal with the struggl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elebrate the human "can be destroyed, it can not be beat," the great spirit. Thesis for the elderly, the sea, the little boy, marlin and other big mining symbolic implication,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grasp of the essence of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Hemingway - symbolism.

Keywords: Old Man; symbolism; iceberg theory; Hemingway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迷惘的一代”代表人物。《老人与海》塑造了以圣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文学评论家认为《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与文中描述的事件是海明威生活经历的真实再现。曾有评论家说“海明威的‘冰山’风格,即小说的创作手法就好比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有八分之一浮出水面,其余的则在水里。”① 我们读罢《老人与海》时,会发现这样的特点,浮出水面的那部分是象征手法的寓意,而剩下的八分之七则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文中象征手法的纯熟运用充发展现了作者杰出的文学创作才华。

二、象征意义与冰川理论

(一)象征意义

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来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它可以通过意象来诱发欣赏者的经验和情感的表现,使文学作品产生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深知此道,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再让读者从具体的物象激发经验想象和情感的表现,去挖掘其中的意蕴。

(二)冰川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三、故事情节的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讲述的故事是:老渔夫桑迪亚哥独驾孤舟在大海捕鱼。连续84天都一无所获.在第85天他遇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的生死

搏斗,老人终于将其捕获。不料返航途中遭到了一群鲨鱼的进攻。他们围绕着绑在船弦边的马林鱼你争我夺。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也无济于事,最后老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仅将光秃秃的马林鱼骨架带回了小茅屋。这就是小说《老人与海》的全部情节。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简单”的小说却能深深影响欧美文坛,震撼数亿读者心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说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包含着多层次、复杂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老人桑迪亚哥是人类的缩影,海是老渔夫活动的舞台之一,出海捕鱼是与大海抗争、不屈于命运、积极奋争的象征。《老人与海》故事象征的是人类同大自然抗衡的故事。尽管大自然力大无比、坚无不催,人类凭借坚韧的意志力、自信、勇敢、不屈不挠、永不言弃、战胜自我的精神,不断向成功靠近,最终成为精神上的胜利者。《老人与海》颂扬的是“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的人类伟岸品质。

四、主人公圣地亚哥既是“生命英雄”的象征,也带有宗教的象征意义

老渔夫桑迪亚哥连续84天没钓到一条鱼,一直坚持到第87天终于降伏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奋力与群鲨搏斗,而马林鱼只剩一副骨架。在与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老人身体的虚弱、疲惫、�小、年迈和他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自信、勇敢、忍耐、执着、自控、强悍的英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极其震撼人心。光秃秃的马林鱼骨架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也是精神的硬度。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

同时,桑迪亚哥的身上带有浓厚的基督色彩。桑迪亚哥以前曾87天出海一无所获。现在又遇到了84天捕不到鱼的“背运”,加上海上拼搏的3天又凑成了87的数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因为耶稣在旷野之地受魔鬼的考验,40天水米未进,之后的40天又遭遇了各种各样的苦难,在后来的一周便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前后加在一起恰恰也是87天。除了这隐藏的数字信息,海明威还在小说的后面部分描写老人回到小茅屋后的`情形时写道: “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下两只胳膊伸得直直的”,俨然一副基督受难的姿态。 这些描写似乎象征着“以耶稣的受难、复活暗示一切信仰宗教的人们都将蒙受巨大的灾难,但终将获得精神上的再生”。

五、小男孩曼诺林象征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将代代相传

由于老人一个人在小划艇里捕了八十四天鱼而无收获,小男孩的父母就迫使他离开老人。然而,当小男孩赚了一些钱之后,他又决定回到老人身边。每当老人黎明之前出海捕鱼时,他总会说:“Then if you look something truly big we come to your aid.”在捕杀大马林鱼和与鲨鱼的斗争过程中,老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叫喊着小男孩的名字。“How I wish the boy were here”这句话在这篇小说里出现了许多次,这表明了小男孩对老人是多么的重要。当老人从海上回来时,他没有带回一条鱼,而仅仅是一根大马林鱼的骨架,此时男孩并没有像其他渔夫那样嘲笑他,而是安慰老人:“We will fish together now for I still have much to learn”。这两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斗志雄心是如此类似,以至于我们可以把他们当一个人来看待。“这个老人的过去和未来一幕幕全反映在小男孩的身上,并用一种不可比拟的精神力量使他精力充沛。”②男孩决定陪着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出海捕鱼,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将会代代相传,小男孩也象征着将来人类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六、马林鱼骨架象征伟大意志的胜利

圣地亚哥在海上捕鱼87天,杀死了巨大的大马林鱼。为保护大马林鱼,老人同疯狂的鲨鱼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后,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光了,仅留下一具巨大的骨架。老人又一次无功而返。然而这次几乎以他的生命为代价的搏斗显然已经超出了老人的本来意图,发展成为对一种精神的追求。虽然在一般人的眼里,这具骨架只是一堆有待清理的废物,对老人而言,却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一种精神上的胜利。这种胜利是他不可动摇的意志的象征,是敢于面对并挑战失败和死亡的象征。

七、其他象征意义

在《老人与海》中,还有多处具有象征意义。大海象征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社会的剪影。大马林鱼象征着老人理想的追求之物,而老人对大马林鱼的征服,则表明了人类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克服许多困难和阻碍。鲨鱼主要代表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掠夺成性、制造灾难,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界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的象征。老人魂牵梦萦的“那群狮子”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

八、结语

《老人与海》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完整体现。小说以简洁的语言、短小的篇幅、简单的故事情节塑造一个硬汉的形象。老人圣地亚哥、小男孩、大海、马林鱼、鲨鱼、群狮等被赋予丰富的象征和寓意,所谓“言犹尽而意无穷”。整部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颂扬了“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的人类伟岸品质。为人类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Ernest Hemingway.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1.

[2]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Washington, 1971 Book Ⅳ.

[3] Ni Fang. Symbolic Means of the Author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2004-20(4): 103-1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